1. 關(guān)于佛教知識的
問題比較大,自己知道的回答你。
佛法,在經(jīng)典里面,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一定是先有護法而后才有弘法,所以護持佛法的功德肯定是超過弘法。弘法不容易,護法是更不容易。什么人來護法?在佛法當(dāng)中,我們見到護持佛法的人都是諸佛如來。四大天王在形相上是天王的身分,護世天王,實際上都是古佛再來示現(xiàn)的、應(yīng)化的。如果不是古佛再來,他怎么知道護持佛法?所以弘法多半是菩薩,護法確確實實都是諸佛如來。(如你說的墨家是中國百家爭鳴時的墨家,那他們的四將軍就跟佛教里面沒有聯(lián)系了。)
韋陀菩薩:
常站在彌勒佛像背后,面向大雄寶殿,護持佛法,護助出家人是韋陀菩薩。佛教的總護法,第一護法,跟我們的關(guān)系,尤其是密切。我們知道,在佛法里面總護法是韋陀菩薩,韋陀菩薩他要護持賢劫千佛出世,這是個總護法神。四大天王他是護持我們娑婆世界,尤其是南瞻部洲。俗稱“四大金剛”是錯誤的。應(yīng)該叫四大天王。他跟我們的關(guān)系是多么的密切。
四大天王:
東方持國天王手上拿一柄琵琶,這是樂器,代表中道。我們知道弦樂器一定要把它調(diào)好,如果弦太松它就不響,太緊它就會斷掉,一定要調(diào)得適中,代表儒家講的“中庸之道”,用中;不能夠不到,也不能夠過分,做到恰到好處。在日常生活當(dāng)中,對人對事對物,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要懂得中道。中國古人常講,要懂得分寸,要把分寸拿捏得很準(zhǔn),不過也不能夠不到,這就是最殊勝的方法。佛家講中道第一義諦,儒家講中庸,都是主張用中,用中才是最好的方法。
南方增長天王手上拿的是寶劍,劍代表智慧,我們常講慧劍,是“快刀斬亂麻;慧劍斷煩惱”的意思。文殊菩薩手上也是拿劍,劍代表智慧,說明智慧比什么都重要。在世出世法里面,唯有智慧能解決一切問題。所以佛法求的是什么?就是求智慧。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都有像如來一樣的智慧、能力、相好,這是佛在《華嚴(yán)經(jīng)》上說的,但以妄想執(zhí)著而不能證得。由此可知,我們圓滿的智慧、圓滿的能力、圓滿的相好,為什么會失掉?就是因為我們有妄想、有分別、有執(zhí)著,把我們自性里頭本有的這些德能障礙住了。
西方廣目天王,廣目觀照世間修大行。天王手上拿著是一條龍,或者是一條蛇,龍跟蛇都是代表多變化的,說明這個社會人事變幻莫測,取這個意思,讓我們要能夠看清楚、看明白。另外一只手上他是拿一個寶珠,這個寶珠是代表不變;換句話說,人事物雖然變幻莫測,佛菩薩掌握到永恒不變的真理,以不變來應(yīng)萬變,人事才能夠擺平,才能夠真正做到如理如法,幫助這個社會和諧安定,幫助人民覺悟幸福。
北方多聞天王手上拿一把傘;傘是遮蓋。千變?nèi)f化的世界,有種種染污,要防止,不要被污染。所以廣學(xué)多聞的同時,要保護自己的清凈心,要能不受染污。要對現(xiàn)實社會能夠完全、理智、明智的理解,才有智慧、能力,知道應(yīng)該用什么態(tài)度、方法,來應(yīng)付、處理,才能做到盡善盡美(無論是對人、對事、對物)。天王殿的天王們教導(dǎo)我們這些??!不單是神明,對他燒幾炷香,他就保佑你平安哪!那就大錯特錯了!
騎6個牙大象的是普賢菩薩:
六個牙,代表菩薩修六度。
地藏王菩薩:
地藏王菩薩不是唐僧。只是顯出家相,出家人的形象。因為唐朝時(好像),有個高麗的王子來到中國九華山修地藏法門,后人取它的形象為地藏菩薩形象,如同后人認(rèn)為大布袋和尚是彌勒菩薩的化身一樣,都是佛菩薩是現(xiàn)在人間的。頭上帶毗盧帽。地藏王菩薩和唐僧沒關(guān)系(亦泛稱僧帽)。
所有佛菩薩沒有固定的身形、身相。他們想度什么眾生(如:畜生、人、國王、天人,惡鬼、地獄……)就會將自己隨類或變化成相應(yīng)的身形,目的只為度化欲度的眾生。所以你說的送子觀音,應(yīng)屬于這一情況。佛菩薩是教人覺悟、度化眾生的。是老師,只會教、幫助人們熄滅貪婪、嗔恨、癡(執(zhí)著),不會幫你增長貪嗔癡。命是自己修,福是自己造的,佛菩薩只會告訴你這些,命里沒孩子,要自己去努力修福,改命得子,之前沒修、種下有子的因,觀世音菩薩沒有能力送個孩子你。民間老百姓通常把佛道混一起,佛菩薩和神分不清,以為要什么,到佛菩薩、神面前求,就能求得來了,讓人搖頭。
申明:個人知見有限,如上所述有錯誤、不當(dāng),請諸同修及時提醒、指正。阿彌陀佛。感恩。
2. 想知道佛教知識
學(xué)佛常識(1) 【什么是佛教】 「佛教」是佛陀的教育, 是佛陀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
教育內(nèi)涵包括了無盡無邊的事理,比現(xiàn)代大學(xué)里面的課程內(nèi)容還要多。 時間上,它講過去、現(xiàn)在、未來;空間上,它講我們眼前的生活一直推演到無盡的世界。
所以它是教學(xué) 、是教育,不是宗教;它是智慧、覺悟宇宙人生的教育。中國孔子的教育,是講一世(一生)---從生到死的教育。
佛法是三世的教育,講過去、現(xiàn)在、未來?!痉鸾痰慕虒W(xué)目標(biāo)】 佛教教學(xué)的方針是徹底破除「迷信」。
佛門常講:「破迷開悟,離苦得樂」迷是什么呢?對自己、對生活環(huán)境的真相不了解。因為不了解真相,往往就看錯了,也想錯了;看錯、想錯,也就做錯。
做錯的結(jié)果就是苦??!如果一個人對于宇宙人生的真相能夠真正理解,沒想錯、沒看錯、沒做錯,所得的結(jié)果一定是快樂。所以「破迷開悟」是從因上說;「離苦得樂」,是從果上說。
為達到這個目的,佛教教學(xué)的方針是「破除迷信,啟發(fā)真正的智慧」,讓我們有能力在現(xiàn)實環(huán)境里辨別真、妄、邪、正、是、非,乃至于善、惡、利、害。然后再幫助一切眾生建立理智、大覺、奮發(fā)、進取、樂觀、向上的慈悲濟世的宇宙人生觀。
可見佛教既不消極,也不落伍,是能給我們真實利益的。無量壽經(jīng)上講:「佛教是圓滿的幫助我們解決眾生一切苦難的問題, 讓我們每個人在這一生中得到幸??鞓?、家庭美滿、社會和諧、國家富強、世界大同。
」 這就是佛教在我們世間的目標(biāo),至于往后的目標(biāo)---斷煩惱、出三界,殊勝的利益,就更不可思議了。所以,要認(rèn)清楚,佛法是教學(xué),是真的能讓我們得到真、善、美、慧,永恒真實幸福的教育成果。
【供奉佛菩薩的意義】 佛菩薩的造像,不是依照人像塑造的,而是依照《佛說造像度量經(jīng)》,將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很明確的顯示出來。相好是果報,而果報是從修因上來的,讓你一看到相好,就要想到一定要修好因,才會有好果報。
此意義很深!佛門供養(yǎng)佛像,一般都是一佛二菩薩。 這一尊佛代表真如「本性」,菩薩代表從「性」起「用」。
本性是空、是體,起用是有。體、相、用;「體」是空寂的,從「體」能夠現(xiàn)「相」,現(xiàn)「相」就有作用。
菩薩代表「相」、代表「用」佛代表「本體」。若供養(yǎng)的是西方三圣,三幅都是阿彌陀佛,沒有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
《無量壽經(jīng)》上講得很清楚,阿彌陀佛四十八愿里,也說得很明白,西方世界人的容貌、身相完全與阿彌陀佛一樣。 所以,當(dāng)中自然是阿彌陀佛,兩邊是觀世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
「阿彌陀佛」是梵語音譯,意思是「無量覺」;也就是三皈依所說的「覺而不迷」。 對于世出世間一切法, 都能覺而不迷,這就是阿彌陀佛,這是從名號的意義總說。
從經(jīng)典上細說,《無量壽經(jīng)》自始至終就是說明阿彌陀佛覺而不迷的形象。我們見到阿彌陀佛的形象,就要想到阿彌陀佛種種不可思議的功德智慧,要發(fā)心向他學(xué)習(xí)。
所以見到這尊像,聽到這個名號,就要想起《無量壽經(jīng)》、《阿彌陀經(jīng)》與《觀無量壽佛經(jīng)》,所講的理論、道理與修學(xué)方法。修學(xué)的方法,就是日常生活的方法,工作的方法,處事待人接物的方法, 以佛的標(biāo)準(zhǔn)向佛學(xué)習(xí), 修正我們錯誤的想法、看法、作法、說法,學(xué)得像阿彌陀佛一樣,這是學(xué)佛。
若是看到阿彌陀佛,他是他,我是我,互不相干,那就錯了。左邊是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代表慈悲,代表樂于助人,見到眾生有苦難,立刻就伸出援手,所以我們稱贊觀世音菩薩「千手千眼」。
千手千眼是比喻,并不是真的有一千只手、一千只眼,這是贊嘆精明能干之人是「雙手萬能」所謂是眼到、手到,只要他看到了,幫助的手立刻就到達,取這個意思。觀世音菩薩也有三部經(jīng),按順序來說,第一部是在《華嚴(yán)經(jīng)》里,善財童子參訪觀世音菩薩,五十三參的「第七回向」,觀世音菩薩代表第七回向菩薩。
這里面有自己修行的方法,和度化眾生的方法,說得很圓滿。第二部在《楞嚴(yán)經(jīng)》里,《楞嚴(yán)經(jīng)》共有十卷,第六卷「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
這一部經(jīng)里,觀世音菩薩主要是說明,他如何修行證果,很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這些原理原則,無論我們修學(xué)哪個法門都用得上。
第三部在《法華經(jīng)》里,「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這一品流通得最廣?!镀臻T品》里所說的內(nèi)容,是觀世音菩薩如何去幫助一切苦難的大眾,也就是觀世音菩薩教化眾生,幫助眾生的原理原則、方法及效果。
這三部經(jīng),被稱之為「觀音三經(jīng)」,都是附屬于大經(jīng)之中,并非獨立的。所以,我們念這句「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就要想到這三部典籍里,所講的理論、方法與境界。
右邊是大勢至菩薩,大勢至菩薩代表智慧,唯有智慧才是最大的勢力, 所以稱為「大勢至」;最大的勢力就是高度圓滿的智慧。大勢至菩薩的經(jīng)典,也不是獨立的,是附屬在《楞嚴(yán)經(jīng)》里,稱為「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經(jīng)文不長,只有兩百四十四個字,比《般若心經(jīng)》還短;《般若心經(jīng)》有兩百六十個字。雖然經(jīng)文很短,其義理展開,無有窮盡,廣大深遠。
印光大師將這一章經(jīng)文,收在凈土四經(jīng)之后,成為「凈土五經(jīng)」,凈土經(jīng)論就非常圓滿。這一章可說是凈土宗的心經(jīng),比《般若。
3. 佛教常識 到底能不能給佛像拍照
通常寺院道觀都掛著“禁止拍照攝影”的告示,不讓居士信眾拍照攝影。其實這是來源于最早的相機拍攝的緣故,無論佛像菩薩像還是神像,由于拍攝后,要沖洗,要翻曬,然后居士拿回去后未必照料的好,可能會丟棄,涂畫玷污、廢棄損毀等等,容易導(dǎo)致自己的恭敬心喪失,也使得外人生起輕慢心,因此當(dāng)年的高僧大德就定下這樣的規(guī)矩。但是現(xiàn)在多為數(shù)碼照,而且拍攝下來也多放在電腦手機做屏幕觀看,或發(fā)微薄微信傳播,從另外一個角度還加快了佛教道教的傳播。因此,我在征求師父意見的基礎(chǔ)上,建議按照以下方式處理:
1、在拍攝佛像神像之前,心里默念:“阿彌陀佛,得罪得罪!”如果是道教則心里默念:“福生無量天尊,得罪得罪!”
2、在發(fā)現(xiàn)這些相片照得不合適或需要刪除的時候,每做一個刪除的動作,心里就默念一句佛號“阿彌陀佛”或道號“福生無量天尊”就好了。
——這樣就可以保持我們對佛、對神道的恭敬心。
4. 如何認(rèn)識佛像
佛像的形象和樣子都是后人塑化的,但是佛教都是真理,沒有傳說。
我教你:看佛像看法器,就是手里的物件,托缽和雙手空空什么都沒有的就是佛祖釋迦牟尼佛,《金剛經(jīng)》記載過佛祖托缽乞食。托著一朵盛開的蓮花是阿彌陀佛,《無量壽經(jīng)》有記載。
手拿錫杖的是地藏菩薩,《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有對他的詳細描寫。托玉凈瓶和楊柳枝就是觀音菩薩《觀音菩薩普門品》有描寫。
手托寶塔或藥罐的是藥師琉璃光如來,《藥師琉璃光如來本愿功德經(jīng)》有寫他。大肚子是彌勒菩薩,又稱彌勒佛,《彌勒下生經(jīng)》有記載。
能看到常見佛菩薩像基本就這些。希望能幫到樓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