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詩歌的知識和詩歌寫作的方法各十條
一、什么叫詩歌 “詩”一詞,本是四書、五經(jīng)(詩、書、禮、易、春秋)中的《詩經(jīng)》的簡稱。
《詩經(jīng)》本稱“詩”,后被儒家奉為經(jīng)典,才稱《詩經(jīng)》?!对娊?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詩,原本是配樂來唱的,所以也稱“詩歌”,后演變成脫離音樂的一種文學(xué)體裁。 1、對詩歌的定義: 〈1〉《辭海》:是最早產(chǎn)生的一種文學(xué)體裁。
它按照一定的音節(jié)、聲調(diào)和韻律要求,用凝練的語言,充沛的感情,豐富的想象,高度集中地表現(xiàn)社會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2〉現(xiàn)代漢語詞典:文學(xué)體裁的一種,通過有節(jié)奏、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fā)感情 2、對詩歌定義的詮釋(依《現(xiàn)代漢語詞典》說) (1)有節(jié)奏、韻律的語言。
舊體詩在節(jié)奏、韻律方面有嚴(yán)格要求。尤其是唐代的近體詩和宋代的詞,在字?jǐn)?shù)、平仄、對仗、用典、韻腳等方面都有嚴(yán)格規(guī)定。
①節(jié)奏(或稱節(jié)拍):指聲音的輕重緩急與抑揚頓挫,主要表現(xiàn)在語氣的間歇停頓上。 △王維《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杜牧《清明》: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詩歌可以沒有嚴(yán)格的韻律,但必須有鮮明的節(jié)奏。
郭沫若說:“沒有節(jié)奏的便不是詩?!?②韻律:指詩詞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韻規(guī)則。
《辭海》:指詩歌中的聲韻和節(jié)律。 △平仄:漢語古音有平、上、去、入四聲(現(xiàn)入聲字已在普通話中消失)。
按現(xiàn)代漢語的四聲(除輕生)分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入聲字在京劇念白中還有:街。 平仄聲的特點:平聲:平緩悠長;仄聲:短促急收。
利用文字的平仄,可以使詩歌具有很強的韻律感。唱歌時的拖腔都要落平聲上才能延長, 例: 歌詞 “十五的月亮” 中的 “亮”, 落在liang聲上。
△押韻:指詩歌中某些句子末韻母相同或相近,使音調(diào)和諧優(yōu)美。一般偶句押,首句可押可不押。
新詩有幾句押一次韻或不押韻的。例王之渙的詩: △《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涼洲詞》: 黃河遠(yuǎn)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 (2)反映生活 ①反映勞動生活:△古歌謠:斷竹,續(xù)竹。
飛土,逐肉。 △《詩經(jīng)·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河水清且漣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產(chǎn)廛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②反映社會 石壕吏 新婚別 △杜甫的《三史》 潼關(guān)吏 《三別》 垂老別 新安吏 無家別 △杜甫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名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p>
△杜甫《兵東行》:“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云霄……” △《詩經(jīng)·碩鼠》 ③反映邊塞生活 △王昌齡《從軍行》: (一)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 黃沙白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二)大漠風(fēng)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zhàn)洮河北,已報生擒土谷渾。
△王昌齡《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翰《涼州詞》: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哭,古人征戰(zhàn)幾人回。
④反映愛情生活:△《關(guān)雎》△《孔雀東南飛》△李季《王貴與李香香》 ⑤反映山水田園: △陶淵明《歸園田居》: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陶淵明《飲酒·結(jié)廬在人境》中句: “采局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p>
△王維《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依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 蠶眠桑葉稀。田夫荷鋤立,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賀敬之《桂林山水歌》 (3)抒發(fā)感情: 別林斯基:“感情是詩情天性的最主要的動力因素;沒有感情就沒有詩人,也沒有詩歌?!?/p>
詩歌抒發(fā)感情是多方面的:喜、怒、哀、樂、驚、恐、思。例: ①喜: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塞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②怒:岳飛《滿江紅》: 怒發(fā)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
抬眼望、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憾,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③哀:△李清照《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談酒,怎敵他,晚來風(fēng)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李瑛《一月的哀思》: 敬愛的周總理,我不能去醫(yī)院瞻仰你,只好攥一張冰冷的報紙,靜靜地,佇立在長安街的暮色里。任一月的風(fēng),撩起我的頭發(fā),任昏黃的路燈照著冰冷的淚滴…… ④閨怨婦思: △李清照《點降唇·閨思》: “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
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 △李清照《一剪梅·別愁》: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2.詩歌的知識和詩歌寫作的方法各十條
一、什么叫詩歌 “詩”一詞,本是四書、五經(jīng)(詩、書、禮、易、春秋)中的《詩經(jīng)》的簡稱。
《詩經(jīng)》本稱“詩”,后被儒家奉為經(jīng)典,才稱《詩經(jīng)》。《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詩,原本是配樂來唱的,所以也稱“詩歌”,后演變成脫離音樂的一種文學(xué)體裁。 1、對詩歌的定義: 〈1〉《辭?!罚菏亲钤绠a(chǎn)生的一種文學(xué)體裁。
它按照一定的音節(jié)、聲調(diào)和韻律要求,用凝練的語言,充沛的感情,豐富的想象,高度集中地表現(xiàn)社會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2〉現(xiàn)代漢語詞典:文學(xué)體裁的一種,通過有節(jié)奏、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fā)感情 2、對詩歌定義的詮釋(依《現(xiàn)代漢語詞典》說) (1)有節(jié)奏、韻律的語言。
舊體詩在節(jié)奏、韻律方面有嚴(yán)格要求。尤其是唐代的近體詩和宋代的詞,在字?jǐn)?shù)、平仄、對仗、用典、韻腳等方面都有嚴(yán)格規(guī)定。
①節(jié)奏(或稱節(jié)拍):指聲音的輕重緩急與抑揚頓挫,主要表現(xiàn)在語氣的間歇停頓上。 △王維《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杜牧《清明》: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詩歌可以沒有嚴(yán)格的韻律,但必須有鮮明的節(jié)奏。
郭沫若說:“沒有節(jié)奏的便不是詩?!?②韻律:指詩詞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韻規(guī)則。
《辭?!罚褐冈姼柚械穆曧嵑凸?jié)律。 △平仄:漢語古音有平、上、去、入四聲(現(xiàn)入聲字已在普通話中消失)。
按現(xiàn)代漢語的四聲(除輕生)分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入聲字在京劇念白中還有:街。 平仄聲的特點:平聲:平緩悠長;仄聲:短促急收。
利用文字的平仄,可以使詩歌具有很強的韻律感。唱歌時的拖腔都要落平聲上才能延長, 例: 歌詞 “十五的月亮” 中的 “亮”, 落在liang聲上。
△押韻:指詩歌中某些句子末韻母相同或相近,使音調(diào)和諧優(yōu)美。一般偶句押,首句可押可不押。
新詩有幾句押一次韻或不押韻的。例王之渙的詩: △《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涼洲詞》: 黃河遠(yuǎn)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 (2)反映生活 ①反映勞動生活:△古歌謠:斷竹,續(xù)竹。
飛土,逐肉。 △《詩經(jīng)·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河水清且漣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產(chǎn)廛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②反映社會 石壕吏 新婚別 △杜甫的《三史》 潼關(guān)吏 《三別》 垂老別 新安吏 無家別 △杜甫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名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p>
△杜甫《兵東行》:“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云霄……” △《詩經(jīng)·碩鼠》 ③反映邊塞生活 △王昌齡《從軍行》: (一)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 黃沙白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二)大漠風(fēng)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zhàn)洮河北,已報生擒土谷渾。
△王昌齡《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翰《涼州詞》: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哭,古人征戰(zhàn)幾人回。
④反映愛情生活:△《關(guān)雎》△《孔雀東南飛》△李季《王貴與李香香》 ⑤反映山水田園: △陶淵明《歸園田居》: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陶淵明《飲酒·結(jié)廬在人境》中句: “采局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p>
△王維《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依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 蠶眠桑葉稀。田夫荷鋤立,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賀敬之《桂林山水歌》 (3)抒發(fā)感情: 別林斯基:“感情是詩情天性的最主要的動力因素;沒有感情就沒有詩人,也沒有詩歌?!?/p>
詩歌抒發(fā)感情是多方面的:喜、怒、哀、樂、驚、恐、思。例: ①喜: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塞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②怒:岳飛《滿江紅》: 怒發(fā)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
抬眼望、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憾,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③哀:△李清照《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談酒,怎敵他,晚來風(fēng)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李瑛《一月的哀思》: 敬愛的周總理,我不能去醫(yī)院瞻仰你,只好攥一張冰冷的報紙,靜靜地,佇立在長安街的暮色里。任一月的風(fēng),撩起我的頭發(fā),任昏黃的路燈照著冰冷的淚滴…… ④閨怨婦思: △李清照《點降唇·閨思》: “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
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 △李清照《一剪梅·別愁》: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
3.詩詞常識
唐人把從《詩經(jīng)》到漢魏六朝的詩都叫作(古體詩),而把唐代才定型并盛行的嚴(yán)格按照一定的格律寫作的詩稱作(近體詩),其又分為(律詩)和(絕句)兩大類。格律詩具有(句數(shù)固定)、(字?jǐn)?shù)固定)、(講究平仄)、(講究押韻)主要特點,一般說來除第1句起韻外,2、4、6、8句都押(韻 ),運用平仄時有一句術(shù)語謂(對仗),而對仗的四聯(lián)則分別稱為(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 【應(yīng)是中間兩聯(lián)才要求對仗】
2. 詞起于隋唐,興于宋,其與詩之差別主要是(句數(shù)、每句字?jǐn)?shù)不再固定);它的別稱有曲詞、曲子詞、(詩余)等;從形式特征上看詞有標(biāo)明曲調(diào)名的(詞牌)和交代寫作緣由或主題的(題目);詞按長短來分小于58字的稱(小令),介于59字至90字的稱(中調(diào)),大于90字的稱(長調(diào)),詞一般分上下兩段,常稱兩(闋);詞照風(fēng)格來看有(豪放)、(婉約)兩派,其代表人物北宋時期分別為(蘇軾)、(柳永),南宋時期分別為(辛棄疾)、(李清照)。
4.古詩詞的基本常識
古代詩詞鑒賞是這幾年高考試卷必設(shè)的一個考點,經(jīng)??疾榈闹饕幸韵聨讉€方面的內(nèi)容。
1.考詩詞常識。它包括作者的姓名字號,詩詞的寫作時代,作品的體裁、題材,以及詩詞中涉及到的常識。
2.考詞句理解。這主要是對詞句的詮釋、疏通,以及把握這些詞句在詩詞中的語境義或蘊含義。
用了比喻或比擬等修辭手段的還要體會其表現(xiàn)義。 3.考整體鑒賞。
既有任選角度的鑒賞,也有規(guī)定角度的鑒賞。它一般涉及作品的表現(xiàn)手法和藝術(shù)特色,或者要求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領(lǐng)會詩詞的旨意及深刻的內(nèi)涵。
4.考延伸的聯(lián)想、想象。也就是對詩詞內(nèi)容作適當(dāng)延伸的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的考查。
如就“紅杏枝頭春意鬧”一句詩,問你如何領(lǐng)會“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這種考查,考生就必須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進入意境,領(lǐng)會這個“鬧”字如何把新春來臨的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寫活的,不聯(lián)想想象是無法鑒賞。
5.詩的寫作知識
我個人意見還是在寫前多看,多體會,然后再由心而生。
在這里給你轉(zhuǎn)載一篇,希望能有些許幫助! 詩句是有思想跳躍性的,正是由于這種思路的跳躍和轉(zhuǎn)換,才讓人讀每一句時都滿目清新。如果是把完整的一句話斷開來,就不能說是詩了,比如說, 讓我投進你的懷里 用你的溫度 溫暖我心靈 這樣的句子是不能稱為詩的,因為上下句本來就是連貫的,合起來念其實就是完整的一句話。
現(xiàn)代詩講究的是形斷而神不斷。所以,希望和大家共同學(xué)習(xí),共同進步。
現(xiàn)代詩源于五四新文化運動期間,是不受格律約束,自由抒發(fā)思想感情洋溢著濃郁的現(xiàn)代氣息的一種詩歌樣式。由于現(xiàn)代詩特殊的氣質(zhì),它的寫作受到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重視,特別是年輕人,他們表現(xiàn)出了對現(xiàn)代詩的異乎尋常地?zé)崆椤?/p>
所以,才有將年輕喻作是詩歌一樣的歲月。 和古典詩歌一樣,現(xiàn)代詩的寫作也要定調(diào),取象,抒情,升華,分行,只不過音韻這些形式上因素已經(jīng)不是那么重要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寫作更注重些實質(zhì)性的內(nèi)容。
詩歌,都很注重情思的表達,但古典詩歌形式感強,而現(xiàn)代詩則將情思的表達擺在第一位,音律、分行、表達技巧,都圍繞情思這兩個關(guān)鍵詞轉(zhuǎn)動。既然是這樣,那么,如何來寫作一首地地道道的現(xiàn)代詩呢? 首先,便是定調(diào)子。
所謂調(diào)子,就是詩歌要表達的情感和思想的特點。情緒上或悲傷,或熱烈,抑或憂郁,風(fēng)格不同;思想可以是愛國,可以是熱念,還可以是某種思考,包羅萬象。
調(diào)子是一首詩歌的關(guān)鍵,可以說是影響著詩歌的整體風(fēng)貌。比如有這樣一首詩: 你是我的心肝 小寶貝,每每想起你 便會痛苦流涕 只因為我想你 讀完之后,你覺得,這是詩嗎?第一個反應(yīng)就是,不是詩。
文字間尋覓不到一絲的感動,反而是一種厭惡,說不來的肉麻。問題出在哪呢?在調(diào)子上。
情感顯得蒼白,更無須談什么思想性了。很明顯,這是詩歌的調(diào)子沒有定好。
從“心肝”到“小寶貝”,讀來庸俗無聊,而“痛苦流涕”,看似煽情,實際上卻讓人反胃,思想淺薄。這樣的“想”,絕不可有,如果你是投稿的話,第一個斃了的,一定是你。
為什么呢?只因為你感情不真,缺乏思想,也就是說,調(diào)子沒定好。 詩歌是情感的藝術(shù),之所以有人說詩歌是文學(xué)的“王冠”,很大程度上是緣于情感。
那么詩歌的寫作,首要的便是要有感情,一定要是真感情,這樣詩歌才能從心底里去打動人。感情的真,又不是你說真,就一定為真的,是要你以情動人,引發(fā)讀者的感情共鳴,產(chǎn)生心靈的回響。
且看下面一首詩: 我的心一陣驟然的痛 媽媽綴扣子的針線穿透了心胸 心變成了風(fēng)箏 線,在媽媽的手中 這是詩人食指在《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一詩中寫下的動人的詩句。這讓一個初次離開家,離開母親,涉足遠(yuǎn)方的人來讀,自有一番滋味上心頭。
對家的不舍,對母親的愛,對前方的茫然,都可以從字里行間看出來。所以著名評論家崔衛(wèi)平在評價的這一段文字的時候,說“也許對心靈來說,能受傷害,才能表示它是一顆心”。
多么深刻的闡述,詩人當(dāng)時心境的褶皺,仿佛一下子就展現(xiàn)在了我們的眼前。 詩歌還是智慧的結(jié)晶,這便體現(xiàn)在思想上,就是耐讀,給人思考的空間。
詩歌的思想性也就表現(xiàn)在這方面,它是詩歌的生命,讓人久讀不厭,越讀越有味。詩人舒婷的《神女峰》中的詩句至今還回蕩在人們的耳畔:“與其在懸崖上展覽千年/不如在愛人肩頭痛哭一晚”。
在這里,女性思想的細(xì)膩,得到淋漓盡致的表達,她們“長期受壓抑的憤慨和悲哀”得到了釋放,誠摯動人。 詩歌調(diào)子的拿定,取決于情感和思想。
從這兩個方面來思考,容易激發(fā)讀者與作者在理解上的共振,這樣的詩歌寫作,調(diào)子便是拿準(zhǔn)了,拿到位了。 再次,便是取象。
“象”是什么?這里指沒有負(fù)載著情感和思想的物質(zhì),可具象為物件,動作,細(xì)節(jié)等等。整個取象的過程是復(fù)雜的,它的內(nèi)容很繁雜,可以是生活,社會,藝術(shù),體育等諸方面,只要是表情達意的需要,皆可以調(diào)用。
既然是取象,就必然要搞清楚“象”的來源,這是至關(guān)重要的。象的常見類型表現(xiàn)為三大類: 第一類為古老文化,這是象的主要來源。
文化的象涵蓋面廣,有意蘊,有深度。這樣象的取得是要狠下一番功夫的,長期的閱讀積累是必要的手段。
勤加閱讀,存放在腦海中,運用起來也就會省去不必要的周折。比如詩人鄭愁予的《錯誤》一詩,其中對物象“蓮花”的運用:“我打江南走過/那等在季節(jié)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可以說寫盡了時光的流逝,容顏的衰老,既帶有點點的感傷,又散逸著古色古香的氣味。
第二類為現(xiàn)實生活,這是象的重要來源。生活是有質(zhì)感的,原汁原味,更容易去感染人。
從生活中取象,又不可泛泛地取,要注意典型,這樣的象才有價值,能較為集中的表達生活。詩人海子在詩歌《女孩子》中寫道:她走來/斷斷續(xù)續(xù)走來/潔凈的腳/沾滿清涼的露水。
行走如同文字“斷斷續(xù)續(xù)”,潔靜如“清涼的露水”,這些充滿生活意味的象,讓詩歌更有生活,更有韻味,更顯個性的美感。 第三類為聯(lián)想想象,這是象的特別來源。
聯(lián)想和想象是構(gòu)思寫作的關(guān)鍵要素,在潛意識里還能暗示作者的某種情感和思想的傾向,為讀者解讀作品提供契機。這。
6.古代詩歌常識
詩歌的分類 詩歌按時代可分為古典詩歌和現(xiàn)代詩歌(舊體詩)兩大部分。
古典詩歌又有古體詩(又名古詩、古風(fēng))、近體詩(又名今體詩、格律詩)、詞(又名詩余、長短句、曲詞、曲子詞)、曲等幾種不同形式。 古體詩就是古代的自由詩,形式自由,篇幅不限,每句字?jǐn)?shù)不定(指雜言),不講對仗,押韻自由等。
它有四言古詩(最早出現(xiàn)于《詩經(jīng)》)、五言古詩(成熟于漢,如《古詩十九首》)、七言古詩(成熟于唐代,如《長恨歌》)、樂府詩(標(biāo)題有的加上“歌”“行”“引”“曲”“吟”“弄”等名稱,如《琵琶行》)等形式。 近體詩鼎盛于唐代,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聲,韻有定位。
它有絕句和律詩兩種類型,絕句分五言絕句(五絕)、七言絕句(七絕)兩種,律詩分五言律詩(五律)、七言律詩(七律)、排律三種。 詞鼎盛于宋代,按字?jǐn)?shù)多少,分為小令(58字內(nèi))、中調(diào)(59—90字內(nèi))和長調(diào)(91字以上)三種形式。
詞調(diào)有定格,句有定數(shù),字有定聲,韻有定位。 曲鼎盛于元代,有散曲和雜劇兩種形式。
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數(shù)(又名“套曲”)兩種形式。 (三)詩、詞、曲的有關(guān)知識 ①新詩·舊體詩 新詩是指五四運動前后,新文化運動提倡的用白話寫的自由體詩,如《再別康橋》《我愛這土地》都是新詩。
今人用文言寫的格律詩稱為舊體詩,如: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陳毅的《梅嶺三章》。二者都是現(xiàn)代詩歌。
②古體詩·近體詩 古體詩和近體詩是從詩的音律角度來劃分的。二者的主要區(qū)別是:近體詩是指唐初形成的,在字?jǐn)?shù)、聲韻、對仗等方面都有嚴(yán)格規(guī)定的格律詩,古體詩則不講格律,唐代以前的詩歌都是古體詩。
③律詩·絕句(又叫截句) 律詩和絕句的區(qū)別主要在句數(shù)上。絕句只有四句,可以對仗,也可以不對仗。
律詩共八句,一二兩句為首聯(lián),三四兩句為頷聯(lián),五六兩句為頸聯(lián),七八兩句為尾聯(lián);首聯(lián)和尾聯(lián)可對仗,可不對仗,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必須對仗;無論律詩還是絕句,都有平仄聲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詩為排律。
④歌·行·引 古代詩歌體裁,三者無嚴(yán)格區(qū)別。音節(jié)、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雜言,如《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琵琶行》《李憑箜篌引》。
⑤樂府·新樂府 樂府,本是漢武帝時掌管音樂的官署名稱,后來成為詩體的名稱。漢、魏、南北朝樂府官署采集和創(chuàng)作的樂歌,簡稱為樂府。
新樂府創(chuàng)于初唐。初唐詩人寫樂府詩,除沿用漢魏六朝樂府舊題外,有少數(shù)詩人另立新題,已與原聲韻不同,故稱新樂府,到白居易確定了新樂府的名稱。
⑥題目·詞牌 題目和詞牌的區(qū)別:詞的標(biāo)題是詞的內(nèi)容的體現(xiàn),詞牌是一首詞的曲調(diào)名稱。如《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念奴嬌”是詞牌,“赤壁懷古”是題目,揭示該詞是一首抒懷詞,地點是“赤壁”。
詞必須有詞牌,但不一定有題目。分成兩段的詞上段稱為“上闕”(或“上片”),下段稱為“下闕”(或“下片”)(“闕”是樂曲終了的意思)。
⑦散曲 散曲是宋元時代興起的,由詞蛻化出來的一種和樂演奏的歌曲。體式和詞相近而比詞自由,可以在字?jǐn)?shù)定格外加襯字;較多使用口語。
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數(shù)兩種形式。小令只含一支曲子,如《越調(diào)·天凈沙·秋思》只有“天凈沙”一曲。
而套數(shù)是合一個曲調(diào)中多支曲子為一套,是戲曲或散曲中連貫成套的曲子,一套中曲子數(shù)不定,少則兩曲,多則不限;每一套數(shù)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全套曲牌名;全套曲必須同一宮調(diào),有首有尾,一韻到底;結(jié)尾處多用“煞”,用多少遍沒有規(guī)定。如《般涉調(diào)·哨遍·高祖還鄉(xiāng)》,它含有屬于“般涉調(diào)”這一宮調(diào)的八支曲子,而其中“哨遍”是這套曲的第一支曲的曲牌名,又是全套曲的曲牌。
⑧元雜劇 雜劇是宋金時期在諸宮調(diào)等的基礎(chǔ)上成長起來的文學(xué)樣式,是一種把歌曲、賓白、舞蹈、表演等結(jié)合起來的戲曲藝術(shù)形式。在結(jié)構(gòu)上一般每本為四折(也有五折六折的),必要時加“楔子”,每折用同一宮調(diào)的若干曲牌組成套曲,雜劇可分為旦本(女主角主唱)和末本(男主角主唱)兩種,如《竇娥冤》就是旦本,其中第三折用的是“正宮”調(diào)。
元雜劇劇本由科、唱、白組成,“科”是劇本中對主要動作、表情和舞臺效果作出的規(guī)定;“唱”就是唱詞;“白”是賓白,賓白分為對白(人物對話)、獨白(人物自敘)、旁白(背著別的人物自敘心理)、帶白(唱詞中的插話)。元雜劇的主要角色是:旦(女角色),扮演女主角的叫正旦,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末(男角色),扮演男主角的叫正末,配角有副末、外末、小末等;外(外末),扮老年男子;凈,俗稱大花臉,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異之點的人物(如張飛、李逵);丑,俗稱小花臉,大都扮演男性次要人物;扮演老年婦女的稱卜兒。
⑨宮調(diào)·曲牌 曲牌和詞牌一樣,是曲的音樂譜式。不同的曲牌在字?jǐn)?shù)、平仄、押韻上往往不同,如《長亭送別》中的《滾繡球》《叨叨令》《快活三》《四邊靜》《朝天子》《滿庭芳》《五煞》等都是曲牌。
每一個曲牌,在韻上必須屬于一種宮調(diào);一種宮調(diào)下有的有若干個曲牌;宮調(diào)是音樂術(shù)語,表示聲音的高低等,如《長亭送。
7.關(guān)于古詩詞的文學(xué)常識
曹劌論戰(zhàn)-《左傳》傳說是春秋末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選自《孟子·告子下》 朝代:先秦 作者:孟子及其弟子。
《桃花源記》東晉 陶淵明的,是《桃花源詩》的序言,選自《陶淵明集》。
《小石潭記》是唐朝詩人柳宗元的作品,作品出處《柳河?xùn)|集》。
《岳陽樓記》北宋范仲淹,作品出處:范文正公集。
《論語》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漢代成書。
《陋室銘》選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為唐代詩人劉禹錫所作。
《國風(fēng)·秦風(fēng)·蒹葭》是春秋時期《詩經(jīng)》中的一篇,作者無名氏。
《觀滄?!肥菛|漢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步出夏門行·觀滄?!愤x自《樂府詩集》。
《飲酒·結(jié)廬在人境》是晉朝大詩人陶淵明創(chuàng)作的組詩《飲酒二十首》的第五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