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到8年級語文文學常識 按“篇名
17.《智取生辰綱》選自《水滸》,又稱《水滸傳》,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為題材的長篇白話小說。施耐庵 ,中國古代著名作家,元末明初人
18.《楊修之死》選自《三國演義》。羅貫中: 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 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是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
19.《范進中舉》選自《儒林外史》,是我國清代一部長篇諷刺小說。吳敬梓:字敏軒,號粒民。清代小說家,安徽全椒人。
20.《香菱學詩》選自《紅樓夢》。曹雪芹:清代小說家。名沾,字夢阮,號雪芹。
21.《陳涉世家》選自《史記·陳涉世家》 。司馬遷:字子長,西漢夏陽 人,史學家、文學家。他用畢生精力著成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后人把這部書稱為《史記》。世家,《史記》傳記中的一種,主要記諸侯之事。
22.《唐雎不辱使命》選自《戰(zhàn)國策·魏冊四》。《戰(zhàn)國策》是西漢末年劉向根據(jù)戰(zhàn)國史書整理編輯的。
23.《隆中對》選自《三國志·蜀志·諸葛老師傳》。陳壽:字承祚,晉朝安漢(現(xiàn)在四川南充)人,史學家,所著《三國志》六十五卷,記載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的歷史。
24.《出師表》選自《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諸葛丞相集》。諸葛老師:字孔明,號臥龍,瑯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漢族,三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謀略家、戰(zhàn)略家、外交家。蜀漢丞相。謚曰忠武侯。
25.《詞五首》
①《望江南》選自《全唐五代詞》。溫庭筠:晚唐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又名溫八叉。他詩詞兼工,是花間詞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稱為花間鼻祖。
②《漁家傲·秋思》選自《唐宋名家詞選》。范仲淹:字希文,吳縣(今屬江蘇)人,政治家,文學家,謚文正。代表作有《范文正公文集》。
③《江城子·密州出獵》選自《東坡樂府箋》。蘇軾:宋朝人,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謚號文忠,追謚號“文正”。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散文家、詩人、詞人。
④《武陵春》選自《李清照集校注》。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學家,山東濟南人,婉約詞宗。
⑤《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選自《稼軒詞編年箋注》。辛棄疾: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我國歷史上偉大的詞人和愛國者 。
2.詩歌和楚詞相關文學常識
詩歌(文學體裁)
用高度凝練的語言,形象表達作者豐富情感,集中反映社會生活并具有一定節(jié)奏和韻律的文學體裁。
詩歌是一種抒情言志的文學體裁。《毛詩-大序》載:“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南宋嚴羽《滄浪詩話》云:“詩者,吟詠性情也”。只有一種用言語表達的藝術就
是詩歌。
中國古代不合樂的稱為詩,合樂的稱為歌,現(xiàn)代一般統(tǒng)稱為詩歌。它按照一定的音節(jié)、韻律的要求,表現(xiàn)社會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虞舜時期就有相關文獻記載?!对娊洝肥俏覈谝徊吭姼杩偧?,相傳為孔子所整理,關于這個問題學術界尚有爭論。中國古代詩歌歷經漢魏六朝樂府、唐詩、宋詞、元曲之發(fā)展?!稘h書·禮樂志》:“和親之說難形,則發(fā)之於詩歌詠言,鐘石筦弦?!?漢荀悅《漢紀·惠帝紀》作“詩謌”。 唐朝韓愈《鄆州溪堂詩》序:“雖然,斯堂之作,意其有謂,而喑無詩歌,是不考引公德而接邦人於道也?!?明王鏊《震澤長語·官制》:“ 唐宋翰林,極為深嚴之地,見於詩歌者多矣?!濒斞浮稌偶ぶ赂]隱夫》:“詩歌雖有眼看的和嘴唱的兩種,也究以后一種為好。”孔羽《睢縣文史資料·袁氏陸園》:“袁氏(袁可立)陸園在鳴鳳門內,……每逢佳日節(jié)期,州內文人名士在此聚會。所吟誦的詩歌,后來薈為專集,名《蓬萊紀勝》。
來源于百度百科 /link?url=JE-5--TBIyFdm_uAAUmoS_6_XKzUNLLYqVGgNB-_yY60dI3Odm_
楚詞(楚詞)是楚詞吧(中國首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
楚辭是屈原創(chuàng)作的一種新詩體,并且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1] “楚辭”的名稱,西漢初期已有之,至劉向乃編輯成集。東漢王逸作章句。原收戰(zhàn)國楚人屈原、宋玉及漢代淮南小山、東方朔、王褒、劉向等人辭賦共十六篇。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全書以屈原作品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襲屈賦的形式。以其運用楚地(注:即今湖南、湖北一帶)的文學樣式、方言聲韻和風土物產等,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辭》,對后世詩歌產生深遠影響[2]
《楚辭》經歷了屈原的作品始創(chuàng)、屈后仿作、漢初搜集、至劉向輯錄等歷程。成書時間應在公元前26年至公元前6年間。劉向《楚辭》原書早亡,后人只能間接通過被認為保留最完整的東漢王逸《楚辭章句》(原書亦佚)、宋洪興祖《楚辭補注》(《楚辭章句》的補充)追溯、揣測原貌。
《楚辭》對整個中國文化系統(tǒng)有不同尋常的意義,特別是文學方面,它開創(chuàng)了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詩篇,令后世因稱此種文體為“楚辭體”、騷體。[2-3] 而四大體裁詩歌、小說、散文、戲劇皆不同程度存在其身影。[4]
對《楚辭》(楚辭)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學科,今稱為“楚辭學”。其上迄漢代,宋代大興,近現(xiàn)代更成為中國古典文化殿堂之顯學。而《楚辭》早在盛唐時便流入日本等“儒家-中華文化圈”,16世紀之后,更流入歐洲;至19世紀,引起歐美各國廣泛關注,各種語言的譯文、研究著作大量出現(xiàn)。在國際漢學界,楚辭一直是研究熱點之一
來源于百度百科/link?url=4sKd--H-PS-_65_
3.文言文,文學常識
書信
尺牘,信禮
第一個書:中書,南朝時候的官員稱謂。
第二個書:即書信,是文體的一種。
所以由此我們知道,“答謝中書書”是陶弘景給謝中書的一封信。
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曰“信札”,是一種應用性文體。但是,中國的應用性文體從來不排斥審美的文學屬性,尤其是書信一體,多記事陳情,中國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書信,書信的實用性和審美性的結合十分完美。漢魏六朝的尺牘重在實用,文人多無意把其寫為審美的作品。唐宋以后,在一些文人的筆下,尺牘的實用功能明顯淡化,審美性能日益強化,有些尺牘刻意寫成純粹的文學作品(參考《中國尺牘文學史》序,詹福瑞)。尺牘文學功能多種多樣,可以抒情,比如司馬遷的《報任安書》、林覺民的《與妻書》;也可以寫景,比如吳均的《與宋元思書》;可以寫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也可以談論文學,如曹丕的《與吳質書》,談論政治,如歐陽修《上杜中丞論舉官書》,還可以進謁顯貴,勉勵后學,如此等等,形成了別具特色的書牘文傳統(tǒng)。尺牘和其他文體一樣,也講究謀篇布局、文質俱佳。另外,尺牘不一定都用“書”字標明,如蘇軾的《與子由弟》《答秦太虛》就是。
4.漢魏六朝詩,一般稱為什么詩
漢魏六朝詩,一般稱為古詩,其中包括漢魏樂府古辭、南北朝樂府民歌,以及這個時期的文人詩。樂府本是官署的名稱。樂府歌辭是由樂府機關采集,并為它配上樂譜,以便歌唱的?!段男牡颀垺犯菲f:"凡樂辭曰詩,詩聲曰歌。"由此可以看出詩、歌、樂府這三個概念之間的關系:詩指的是詩人所作的歌辭,歌指的是和詩相配合的樂曲,樂府則兼指二者而言。后來襲用樂府舊題或摹仿樂府體裁寫的作品,雖然沒有配樂,也稱為樂府。中唐時白居易等掀起一個新樂府運動,創(chuàng)新題,寫時事,因而叫作新樂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