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回族文化知識
回族的共同語言是漢語,在日常交往及宗教活動中 ,回族保留了一些阿位伯語和波斯語的詞匯,在邊疆民 族地區(qū),回族人民還經(jīng)常使用當?shù)厣贁?shù)民族的語言。
回族有小集中、大分散的居住特點。在內(nèi)地,回族 主要與漢族雜居;在邊疆,回族主要與當?shù)厣贁?shù)民族雜 居;大都分布于水陸交通線上,因此經(jīng)濟文化較為發(fā)達 。
回族服飾與漢族基本相同,所不同者主要體現(xiàn)在頭 飾上,回族男子多戴白色或黑色、棕色的無沿小圓帽。 婦女多戴蓋頭,特別是在西北地區(qū):少女及新婚婦戴綠 色的,中年婦女戴黑、青色的、老年婦女戴白色的。
回族人信仰伊斯蘭教。伊斯蘭教在回族的形成過程 中曾起過重要作用。
回族主要從事農(nóng)業(yè),有的兼營牧業(yè)、手工業(yè)?;刈?還擅經(jīng)商,尤以經(jīng)營飲食業(yè)突出。
體驗一個民族,簡單了解也許還不是很夠,如果可以親自去看看就好了。
朋友若水
2.關(guān)于回民知識
主要分布在寧夏回族自治區(qū)。
中國最早的回民是公元七世紀時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來華經(jīng)商者的后裔。 回族人以漢語作為本民族的語言,并保留了一些阿拉伯語和波斯語的詞匯,使用漢文。
回族民間歌曲“花兒”在甘肅、寧夏和青海一帶廣為流傳,其中以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蓮花鄉(xiāng)每年六月初一至初六的“花兒”盛會規(guī)模最大。 習(xí)俗 在日常生活中,見面都要問安。
客人來訪,要先倒茶,還要端上瓜果點心或自制面點招待,而且所有家庭成員都來與客人見面、問好。若遇上老年客人,還要燒熱炕請老人坐,并敬“五香茶”或“八寶茶”。
送客時,全家人都要一一與客人道別、祝福。有時遠客、貴客還要送出村莊或城鎮(zhèn)才分手。
回族人忌食豬肉、狗肉、馬肉、驢肉和騾肉,不吃未經(jīng)信仰伊斯蘭教者宰殺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動物的血等;忌諱別人在自己家里吸煙、喝酒;禁用食物開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東西作比喻,如不得形容辣椒的顏色像血一樣紅等;禁止在人前袒胸露臂;凡供人飲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許牲畜飲水,也不許任何人在附近洗臉、或洗衣服。 取水前一定要洗手,盛水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里。
回族的日常飲食很注意衛(wèi)生,凡有條件的地方,飯前、飯后都要用流動的水洗手,多數(shù)回族不抽煙,不飲酒,就餐時,長輩要坐正席,晚輩不能同長輩同坐在炕上,須坐在炕沿或地上的凳子上。另外,舀水、舀飯均不得往外舀。
喪葬食俗因地區(qū)不同而有所區(qū)別。有的地方辦喪事三天不動煙火,由附近的親戚鄰居送食,禁止請客,三天后方進行紀念活動。
婚俗 結(jié)婚筵席一般都要8—12道菜,忌諱單數(shù),象征新婚夫婦永遠成雙成對。甘肅地區(qū)的新婚夫婦生頭胎,男方要攜帶禮物去女方父母家及至親家報信,10天內(nèi)岳母要攜紅糖、米等營養(yǎng)品和小孩穿的衣物來看“小月子”。
男方家要設(shè)宴款待來客。 食俗 回族分布較廣,食俗也不完全一致。
如:寧夏回族偏愛面食,喜食面條、面片,還喜食調(diào)合飯。甘肅、青海的回族則以小麥、玉米、青稞、馬鈴薯為日常主食。
油香、馓子是各地回族喜愛的特殊食品,是節(jié)日饋贈親友不可少的。民間特色食品有釀皮、拉面、大鹵面、肉炒面、豆腐腦、牛頭雜碎、臊子面等。
多數(shù)人家常年備有發(fā)酵面,供隨時使用。城市的回族一年四季早餐習(xí)慣飲用奶茶。
肉食以牛、羊肉為主,有的也食用駱駝肉,食用各種有鱗魚類,如北方產(chǎn)的青魚、鰱魚、鰉魚等。鴿子在甘肅地區(qū)的回族中被認為是圣鳥,可以飼養(yǎng),但不輕易食用。
如有危重病人,征得伊瑪目(宗教職業(yè)者)同意,可作補品食用。 回族長于以煎、炒、燴、炸、爆、烤等各種烹調(diào)技法,風味迥異的清真菜肴中,既有用發(fā)菜、枸杞、牛羊蹄筋、雞鴨海鮮等為主要原料,作工精細考究,色香味俱佳的名貴品種,也有獨具特色的家常菜和小吃。
西北地區(qū)的回族民間還喜食腌菜。 回族飲料較講究,凡是不流的水、不潔凈的水均不飲用。
忌諱在人飲水源旁洗澡、洗衣服、倒污水?;刈逡蚕诧嫴韬陀貌璐?,西北地區(qū)回族的蓋碗茶很有名。
寧夏回族還飲用八寶茶罐罐茶也很有特色。 回族的典型食品主要有:清真萬盛馬糕點、羊筋菜、金鳳扒雞、翁子湯圓和綠豆皮等。
青海省西寧市,回族著名的萬盛馬糕點影響很大。 河北石家莊的金鳳扒雞、保定的馬家鹵雞和白運章包子,遼寧沈陽市的馬家燒麥,義縣的伊斯蘭燒餅,陜西的牛羊肉泡饃,湖南常德市的翁子湯圓、綠豆皮、牛肉米粉在當?shù)囟己苡忻麣狻?/p>
盛行于寧夏南部的清真筵席菜五羅四海、九魁十三花、十五月兒圓等套菜馳名全國?!拔辶_”是指五種炒菜同時上齊,“四海”是指四種帶湯汁的菜肴一次上桌。
“九魁”、“十三花”、“十五月兒圓”分別是九碗、十三碗、十五碗菜的謚美之詞。 節(jié)慶 回族民間節(jié)日主要有:開齋節(jié)(也叫肉孜節(jié))、古爾邦節(jié)、圣紀節(jié)等。
開齋節(jié) 在回歷每年9月,從見新月到下月見新月終的一個月里,凡男子在12歲以上,女子9歲以上,都要把齋。 即從日出后到日落前,不得進食,直到回歷十月一日開始為開齋,屆時要歡慶3天,家家宰牛、羊等招待親友慶賀,并要做油香、馓子、油(饣+果)等多達二、三十種節(jié)日食品。
古爾邦節(jié) 即獻牲節(jié),在回歷十二月十日。節(jié)日當天不吃早點,到清真寺做過禮拜之后宰牛獻牲。
獻牲的牛羊,要體態(tài)端正,無缺損,宰后的牲畜按傳統(tǒng)分成三份,一份施散濟貧,一份送親友,一份留自己食用,但不能出售。 阿述拉節(jié) 西北部回族節(jié)日,即時要選用當?shù)氐奈骞入s糧,摻上牛羊雜碎煮熟食用,節(jié)日期間宴請客人必備手抓羊肉,其次是用雞肉做成的各種菜肴。
3.回族的禮儀和習(xí)俗
回族禮儀習(xí)俗 回族嬰兒誕生后,一般家庭門簾上都要掛小塊紅布,提醒外人免進,3天內(nèi)要請阿訇給嬰兒取阿拉伯經(jīng)名:其含義以表達自身穆斯林身份。
新嬰兒由家庭主人將孩子抱到門欄里,阿訇站在門外,給孩子右耳念邦克(臺喚詞),給左耳念尕麥體(招呼詞),意思是把一個剛出生的孩子由清真寺之外呼喚到清真寺內(nèi),成為一個穆斯林。取名多以眾多先賢圣人名中選取一個美名,如男孩取名穆罕買、阿丹、爾撒、伊不拉欣、尤素夫、達吾德、主麻等。
女孩為買爾燕、阿依舍、索夫燕、法土麥等。這些取名也叫小名,上學(xué)時又給孩子起一個官名(學(xué)名)。
回族嬰兒滿月,一般都要舉行滿月禮,給孩子剃發(fā),款待親戚和好友,以示平安。孩子長到7歲都要為男孩舉行割禮,也叫做遜乃提。
割禮一般較隆重,請阿訇切除孩子陰莖包皮,還要在家里干爾買力,宴請左右鄰舍、親戚朋友??腿藗冞€要給孩子散乜貼以示慶祝。
割禮是回族良好的生理衛(wèi)生習(xí)慣。據(jù)調(diào)查,回族男性當中幾乎沒有患陰莖癌之類疾病的。
俗話說回回見面三分親。回族無論男女,見面都要問候,互道色倆目(安拉保佑你)是穆斯林互相祝安的問候語。
一般年幼者先向年長者致色倆目,客人先向主人致色倆目,外出之人要向長住者先致色倆目,乘騎者要先對步行者致色倆目,一群人聽到說色倆目至少須一人回答。問:按賽倆目爾來枯姆,答:我爾來枯悶賽倆目。
男子相互致色倆目的同時,雙方手緊握,稱之為合手禮,表示親切。新疆因地域不同,手勢動作也有差異,如一部分說色倆目時雙手抱拳下?lián)P,一部分人抬右手放置在胸部致禮。
男女之間致色倆目時不握手?;刈迦嗽谕ㄐ艜r,開頭稱呼上都寫有代色倆目問候之意。
現(xiàn)在電話普及,打電話時,開頭也要給對方穆斯林致色倆目。 回族人待客誠懇,有禮有節(jié)。
當家里來了客人,總是先迎上去主動讓進房,先讓客人入座,然后沏上好茶,進餐時讓客人先動筷子。在吃飯時不能亂翻菜肴。
饃饃、油香要用手掰開吃,不大口吞咽食物,也不得對著食客打噴嚏,更不能當?shù)赝绿?,或當眾打哈欠。送客人時不能板著臉面,要熱情、寬厚。
到人家做客時,不能從主人前頭通過?;刈迦嗣裨诙Y尚往來中都能相互尊重,表現(xiàn)出了一種文明禮貌的傳統(tǒng)美德。
回族除了上述習(xí)俗外,還禁求簽、賭博、算命、崇拜偶像還遵行禁忌規(guī)定。不信風水陰宅,也不驅(qū)鬼求神問藥。
經(jīng)商中禁忌放高利貸,禁止婦女袒胸露臂,忌借非穆斯林餐具,禁止男子紋身和戴金首飾。 回族民族一生都重視口喚,口喚含義為:命令、同意、反對、禁止、服從。
晚輩外出要向老人討口喚,妻子回娘家探視父母并留宿娘家由丈夫給口喚,穆斯林該干什么不干什么都要尊口喚??趩驹从谝了固m教八件原根,它有不足的一面,也有積極的一面,但命人行好,禁人行歹,遠離奸佞,近賢,愛國愛教都是依瑪尼的表現(xiàn),都是積極的口喚,口喚已成了回族民族的習(xí)俗和習(xí)慣。
一件工作做完了,也叫做口喚完美了。人亡故了,稱為全美了或口喚了。
4.回族的所有習(xí)俗與忌諱的事情
回族人信仰伊斯蘭的生活方式。
在居住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由阿訇主持宗教活動,經(jīng)典主要是“古蘭經(jīng)”,信徒稱“穆斯林”。生活習(xí)俗固守回族傳統(tǒng),遵循教規(guī),講究衛(wèi)生,不吃豬肉。
在回族的形成過程中曾起過重要作用。清真寺是回族穆斯林舉行禮拜和宗教活動的場所,有的還負有傳播宗教知識、培養(yǎng)宗教職業(yè)者的使命。
清真寺在回族穆斯林心目中有著重要位置。 按伊斯蘭教歷,每年12月10日為古爾邦節(jié)。
每年的這一天,形成了宰牲獻祭的習(xí)俗沿襲至今。 另外,伊斯蘭教規(guī)定,每年教歷9 月定為齋月。
在齋月里要封齋,要求每個穆斯林在黎明后至落日前的時間里,戒飲、戒食、戒房事……其目的是讓人們在齋月里認真地反省自己的罪過,使經(jīng)濟條件充裕的富人,親自體驗一下饑餓的痛苦心態(tài)。到教歷1 0 月1 日即齋戒期滿,舉行慶祝齋功完成的盛會,這一天就是開齋節(jié)。
開齋節(jié)這天,人們早早起床、沐浴、燃香,衣冠整齊地到清真寺作禮拜,聆聽教長講經(jīng)布道。然后去墓地“走墳”,緬懷“亡人”,以示不忘祖先。
5.我想具體了解一下關(guān)于回民方面的有關(guān)知識,越具體越好
回民飲食禁忌較多,如禁食自死物,非宰殺而死的動物都被看作自死物。
禁食動物血液,宰殺動物要放盡血。禁食豬肉,農(nóng)戶亦不養(yǎng)豬。
禁食兇禽猛獸,禁食無鰭水產(chǎn)品等。牛、羊、雞、鵝、鴨、鴿以及魚、蝦等是回民的主要食品。
回民禁食非經(jīng)阿訇宰殺的動物,所食畜禽要請阿訇宰殺。 阿訇口念“太思米”下刀,放盡血。
這些禁忌根據(jù)主要出自《古蘭經(jīng)》:“禁止你們吃自死物、血液、豬肉,以及育非真主之名而宰殺的、勒死的、捶死的、跌死的、觸死的、野獸吃剩的動物……”《古蘭經(jīng)》還說:“凡為勢所迫,非出自愿,且不過分的人(雖吃禁物),毫無罪過。 因為真主確是至善的,確是至慈的?!?/p>
回民非常講究清潔衛(wèi)生,這是伊斯蘭文化所倡導(dǎo)的。回民禁食自死動物、兇禽猛獸、動物血液,固有信仰上的因素,也有衛(wèi)生上的原因。
回民十分注意個人衛(wèi)生,同時,為使空氣潔凈清香,家家都有香爐,常燃芭蘭香。 穆斯林在禮拜前要行凈禮,包括沐浴、凈衣、潔處等,主要指凈身。
清真寺耳房內(nèi)掛有凈禮圖,讓青少年穆斯林學(xué)習(xí)凈禮的程序。寺內(nèi)設(shè)有水房,供穆斯林禮拜前沐浴。
凈禮分大凈和小凈,既是禮拜前的沐浴儀式,同時也是指一種身體潔凈狀況。小凈指用水洗身體的部分,大凈指用水清洗全身。
以潔身的形式達到清除邪念疑慮,進而達到凈化心靈的目的。 歷史上曾有“回女不嫁漢男,回男不娶漢女”的現(xiàn)象,如今回漢團結(jié)進步,回漢通婚已不鮮見。
但原則上要求雙方信仰一致,婚前漢人要敬(真)主信(伊斯蘭)教,由阿訇起經(jīng)名(回名),生活習(xí)慣隨回。 婚俗方面保留了一些伊斯蘭的特色,如婚前一日要請阿訇講經(jīng)、炸油香待客。
正日迎親不請樂班吹打?;槎Y由阿訇主持,并由阿訇作證婚人。
在阿訇主持下,男女雙方交換“口喚”,即用阿文寫的結(jié)婚證書,隨之由阿訇領(lǐng)一對新人讀“伊扎布”即證婚詞?;檠缲S盛,但不以煙酒待客。
回族提倡厚養(yǎng)薄葬,對老人生前孝敬厚養(yǎng),歸真后一律簡易土葬。同時還提倡“速葬”,葬期一般不超過三天。
出殯之日,首先為亡人沐浴凈身,裹以白布,然后將其移至經(jīng)盒內(nèi),在阿訇的主持下眾親友為亡人作殯禮,再送遺體去墓地入土埋葬。 回族主張節(jié)儉辦喪事,不用任何陪葬品,葬制平等,無富貴貧賤之分。
也不為死者設(shè)靈堂,不掛遺像,不燒錢化紙,唯在屋內(nèi)晝夜點燃芭蘭香。
6.回族的風俗習(xí)慣
回族人忌食豬肉、狗肉、馬肉、驢肉和騾肉,不吃未經(jīng)信仰伊斯蘭教者宰殺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動物的血等;忌諱別人在自己家里吸煙、喝酒;禁用食物開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東西作比喻,如不得形容辣椒的顏色像血一樣紅等;禁止在人前袒胸露臂;凡供人飲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許牲畜飲水,也不許任何人在附近洗臉、或洗衣服。
取水前一定要洗手,盛水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里?;刈宓娜粘o嬍澈茏⒁庑l(wèi)生,凡有條件的地方,飯前、飯后都要用流動的水洗手,多數(shù)回族不抽煙,不飲酒,就餐時,長輩要坐正席,晚輩不能同長輩同坐在炕上,須坐在炕沿或地上的凳子上。
另外,舀水、舀飯均不得往外舀。 回族在飲食方面最突出的習(xí)慣就是禁食一些食物,而且有比較嚴格要求。
在肉食方面,回族只食蹄分瓣反芻的動物肉。如牛、羊、駱駝、鹿、山兔的肉等;禽類中只食雞、鴨、鵝、鳩、鴿的肉等;在水產(chǎn)中只食魚、蝦。
在這些可食 動物中,不吃自死的,也不吃外族人屠宰的;必須是清真寺四掌教(刀師傅)或阿訇屠宰的方可食用。 在可食的牛羊動物身上,像筋、骨、油、肉、肝、肺、皮、心、腰、腸、肚、管、頭、蹄等這些部位是可食的;像兩門(肛門、生殖門)、須(鼻須)、耳、脊(脊髓)、爪(蹄殼)、腦(腦汁)、鞭(牛鞭)、胞(膀胱)、胰、虎(睪丸)、二血衣(血液、衣包)等,都是不可食的部位。
回族除了不吃豬肉外,還不吃下列動物的肉:有爪子的、不反芻的獸類,如馬、騾、驢、貓、狗、象、虎、豹、熊、狼、狐貍、鼠、貉的肉;性情兇暴的禽類,如鷹、鷂、鷲、梟、烏鴉的肉;兩棲類的蟒肉,爬行類動物中的蛇肉;水產(chǎn)類中奇形怪狀的生物,如龜、泥鰍、魚、蛙、蚌、海參、蜇、蟹等(但海產(chǎn)品的禁食范圍有些變化)。 回族禁食豬肉等,直接起源于伊斯蘭教。
它本是居住在熱帶干旱的阿拉伯半島上的一些游牧民族的古老生活習(xí)慣。后來穆罕默德把它列入《古蘭經(jīng)》,作為伊斯蘭教教規(guī)。
《古蘭經(jīng)》認為,禁食豬肉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豬是“穢物”,“確是不潔的”。 《古蘭經(jīng)》是伊斯蘭教信仰和法律的源泉,是穆斯林行為的最高規(guī)范。
《古蘭經(jīng)》上既規(guī)定禁食,那么,所有穆斯林就必須遵守這些教規(guī)。這些禁食的教規(guī),經(jīng)過長期的歷史發(fā)展,逐漸演變?yōu)榛刈宓纳盍?xí)慣。
這些食物禁忌習(xí)慣,已被廣大回族所接受歷代相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