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guān)于錢幣的收藏小知識
收藏是種文化,是種喜歡,無論什以東西,只要喜歡就有收藏價值。錢幣收藏對于我們主要的價值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文物和欣賞價值,潛在的投資價值,貨幣是一個國家經(jīng)濟發(fā)展的歷史見證,同樣也是一件小型藝術(shù)品.收藏價值是不言而喻的人民幣是藝術(shù)與價值的結(jié)晶。小小票幅圖案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潛在著人文、歷史、地理、民族、美學等方面的知識。從這種意義上來說,收集錢幣,也是對知識的吸取與學習。就三套人民幣而言,有反映新中國偉大建設(shè)成就,也有刻畫極富時代鮮明特色的工農(nóng)商學兵各階層人物的風采,還有描繪偉大祖國萬里河山的遼闊壯美,以及反映我國這個多民族國家豐姿多彩的民族風情……你看我國第一座橫跨長江的武漢長江大橋的雄偉風姿,就展現(xiàn)在2角券的正面主圖上,1957年10月15日武漢長江大橋勝利通車,向世人豪邁地宣告:水深流急的萬里長江從此天塹變通途,畫面的遠景是寬闊的長江,江面上鳴笛急馳的輪船正劈波斬浪駛向前方;在1元券的背面圖案上,我們可以看到內(nèi)蒙古千里大草原水草豐美的大牧場和勤勞勇敢的蒙古民族的放牧生活的生動畫面,藍天白云底下是千百只小肥羊正在歡快地吃著嫩草;再細看5元券的背面圖案,呈現(xiàn)在人們面前的是沸騰的礦山熱火朝天的生產(chǎn)景象,運煤的列車呼嘯奔馳;而我國石油工業(yè)生產(chǎn)基地甘肅玉門千里戈壁大油田石油生產(chǎn)的主要場景又呈現(xiàn)在2元券背面彩圖上;七個券種,七個畫面,各具特色,個個醒目。這些圖案集人物、機械、勞動場面于一圖,生動活潑,逼真?zhèn)魃?,栩栩如生。小小畫面展現(xiàn)出寬闊而深遠、精美而活潑的時代氣息,加上精湛的印刷效果,將時代生活、歷史進程濃縮其中,真實地記錄了那個時代社會政治、經(jīng)濟建設(shè)、人民生活的狀況,集史料性、藝術(shù)性、觀賞性、知識性融為一體,具有不可低估的研究價值和欣賞價值。觀賞這一枚枚紙幣,讓人們對流逝的歲月勾起沉沉的追憶,又給人們留下藝術(shù)美感的享受。喚起人們強烈的收藏欲望。
具體各套人民幣中的具體高價值品種,應屬以下品種:
第一套人民幣:
1951年版一萬元“牧馬圖”券(60萬元)、五百元“瞻德城”券(30萬元)、五千元“蒙古包”券(20萬元);
第二套人民幣:
1953年版三元券(7000元)、五元券(6000元)、十元券(65000元);
第三套人民幣:
1960年版壹角券(1100元)、1962年版“背綠水印”壹角券(9000元)、1962年版“背綠”壹角券(600元);
第四套人民幣:
1980年版50元券(125元)、100元券(120元);
2.人民幣收藏的基本常識有哪些
人民幣紙幣品相的劃分方法
為了對市場上人民幣紙幣品相劃分有一個客觀的標準,我們根據(jù)人民幣紙幣票面污染、堅挺、票角磨圓、折痕和斷裂以及缺損程度情況,參照國內(nèi)紙幣收藏專家的觀點,并借鑒國際上的劃分標準,把人民幣紙幣的品相劃分為九等,并根據(jù)國內(nèi)集幣者的習慣稱為“品”?,F(xiàn)分述如下:
挺版:幣面清潔堅挺,未流通。
十品:未流通,但因為時間久遠或保存不當,表面有極輕度的褪色,沒有受過水漬而使表面失去光澤;也可包括有極輕度折痕。
九品:有較明顯的折痕,票角有最輕度的磨圓,票面無污染,仍能保持原票的光澤。
八品:多次觸摸流通,有幾條明顯折痕,票面有少量污染和色斑,但仍堅挺不垂軟,邊緣無撕裂痕,票角有輕度磨圓。
七品:多次觸摸流通,票面已污染,并垂軟,邊緣有小裂口,但未延伸到票面圖案。
六品:長期流通票角已磨圓,邊緣裂口延伸到圖案,但沒有缺損;票面臟或褪色,但票面圖案細節(jié)仍可辨認;幣垂軟,有中心孔。
五品:嚴重磨損,票面臟,褪色,邊緣撕裂并有缺損,票角磨圓,但無大塊缺損。
四品:票面臟,褪色,圖案模糊,有缺損或大片斷裂。
三品:紙幣斷裂,有大片缺損或空洞,票面模糊不清,一般無收藏價值。
紙幣在流通過程中經(jīng)過自然磨損、污染,以上標準都是同步發(fā)生的,但也經(jīng)常會遇到一些非正常磨損情況。如:全新紙幣上人為的撕裂;票面圖案清晰不垂軟,但有蟲蛀孔,即所謂的“硬傷”。對于這兩種情況仍可按自然磨損標準進行劃分,但根據(jù)撕裂程度、蟲蛀孔多少等降低一兩個品級。
3.第五套人民幣的常識
以100元為例:
一、票面特征
主色調(diào)為紅色。票幅長155MM,寬77MM。票面正面主景為毛澤東頭像,左側(cè)為“中國人民銀行”行名、阿拉伯數(shù)字為“100”、面額“壹佰元”和橢圓形花卉圖案。票面左上角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圖案,票面右下角為盲文面額標記,票面正面印有橫豎雙號碼。票面背面主景為“人民大會堂”圖案,左側(cè)為人民大會堂內(nèi)圓柱圖案。票面右上方為“中國人民銀行”的漢語拼音字母和蒙、藏、維、壯四種民族文字的“中國人民銀行”字樣和面額。
二、設(shè)計特點
第五套人民幣100元券將國際先進的計算機輔助設(shè)計方法與我國傳統(tǒng)手工繪制有機結(jié)合,既保留了中國傳統(tǒng)鈔票的設(shè)計特點,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其特點是:
1、突出“三大”,即大人像、大水印、大面額數(shù)字,既便于群眾識別,又增強防偽功能;
2、取消了傳統(tǒng)設(shè)計中以花邊、花球為框的設(shè)計形式,整個票面呈開放式結(jié)構(gòu),增加了防偽設(shè)計空間;
3、背面主景設(shè)計采取組合風景方式、焦點透視和散點透視相結(jié)合的技藝,體現(xiàn)了中國文化特色。圖案花邊設(shè)計既保持了貨幣的傳統(tǒng)風格和特點,又具有防偽功能;
4、票面簡潔、線條清晰、色彩亮麗;
5、增加了機讀技術(shù),便于現(xiàn)代化機具清分處理。
三、防偽特征(見圖)
1、固定人象水印。位于票面正面左側(cè)空白處,迎光透視,可見與主景人像相同、立體感很強的毛澤東頭像水?。?/p>
2、紅、藍彩色纖維。在票面上可看到紙張中有紅色和藍色纖維;
3、磁性縮微文字安全線。鈔票紙中的安全線,迎光透視,可見“RMB100”微小文字,儀器檢測有磁性;
4、手工雕刻頭像。票面正面主景毛澤東頭像,采用手工雕刻凹版印刷工藝,形象逼真、傳神,凹凸感強,易于識別;
5、隱形面額數(shù)字。票面正面右上方有一橢圓形圖案,將鈔票置于與眼睛接近平行的位置,面對光源作水平旋轉(zhuǎn)45度或90度角,即可看到面額“100”字樣;
6、膠印縮微文字。票面正面上方橢圓形圖案中,多處印有膠印縮微文字,在放大鏡下可看到“RMB”和“RMB100”字樣;
7、光變油墨面額數(shù)字。票面正面左下角“100”字樣,與票面垂直角度觀察為綠色,傾斜一定角度則變?yōu)樗{色;
8、陰陽互補對印圖案。票面正面左下方和背面右下方均有一圓形局部圖案,迎光觀察,正背圖案重合并組成一個完整的古錢幣圖案;
9、雕刻凹版印刷。票面正面主景毛澤東頭像、中國人民銀行行名、盲文及背面主景人民大會堂等均采用雕刻凹版印刷,用手指觸摸有明顯凹、凸感;
10、橫豎雙號碼。票面正面采用橫豎雙號碼印刷(均為兩位冠字,八位號碼)。橫號碼為黑色,豎號碼為藍色。
4.有關(guān)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小知識
中文:中華人民共和國 拼音:zhōnɡ huá rén mín ɡònɡ hé ɡuó 英語: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C) ,China 綜合概括 中國位于歐亞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岸。
中國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東部和南部大陸海岸線1.8萬多千米,內(nèi)海和邊海的水域面積約470多萬平方千米。
海域分布有大小島嶼7600個,其中臺灣島最大,約為35989.76平方公里。我國同14國接壤與8國海上相鄰。
省級行政區(qū)劃為4個直轄市,23個省,5個自治區(qū),2個特別行政區(qū),首都北京。小知識 1、中國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它的版圖被形象地比作一只頭朝東尾朝西的金雞。
是中華民族的主要聚居地。 2、中國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在世界各國中,僅次于俄羅斯、加拿大,居第三位,差不多同整個歐洲面積相等。
3、中國領(lǐng)土東西跨經(jīng)度有60多度,跨了5個時區(qū),即東五區(qū)到東九區(qū),東西距離約5200公里。 4、中國領(lǐng)土南北跨越的緯度近50度,南北距離約為5500公里。
5、中國領(lǐng)土最北端在黑龍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上(53°N)。 6、中國領(lǐng)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
7、中國領(lǐng)土最東端在黑龍江省的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135°E)。 8、中國領(lǐng)土最西端在新疆帕米爾高原(73°E)。
9、中國的大陸海岸線長18000多公里,沿海有許多優(yōu)良港灣,便于船舶避風和???。 10、中國島嶼大約有5000多個,絕大部分分布在長江口以南的海域。
11、中國最大的群島是舟山群島,它位于浙江省東面的東海海域。 12、中國南海有四個群島,即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部分)。
13、中國所瀕臨的海洋,從北到南,依次為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14、內(nèi)海是一個國家神圣不可侵犯的領(lǐng)土,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之間的渤海是中國的內(nèi)海。
15、中國最大的島嶼是臺灣島。 16、山東半島是中國最大的半島,遼東半島是中國第二大半島。
17、臺灣海峽位于福建省與臺灣省之間,從南到北連接著南海和東海,是中國海上運輸?shù)闹匾ǖ溃藗兎Q它為“海上走廊”。 18、中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 臺灣省是中國地震最頻繁的省份。
19、與中國陸地相鄰的國家有14個。 20、東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朝鮮 21、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俄羅斯和蒙古 22、西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23、西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阿富汗、巴基斯坦。 24、西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印度、尼泊爾、不丹。
25、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緬甸、老撾、越南。 26、同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
27、東面同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為韓國、日本。 28、東南面同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為菲律賓。
29、南面同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為馬來西亞、文萊、印度尼西亞。 30、中國的行政區(qū)域,基本分為?。ㄗ灾螀^(qū)、直轄市、特別行政區(qū))、縣(自治縣、市)、鄉(xiāng)(鎮(zhèn))三級。
31、中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單位,23個省,5個自治區(qū),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qū)。 32、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是中國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qū),它位于中國的西北部,其人民政府所在地是烏魯木齊市,簡稱為“新”。
33、因位于黃河北岸而得名的河北省,在古代它的部分土地屬于冀州,所以河北簡稱“冀”,人民政府所在地是石家莊。 34、河南是中國古代文明的兩個重要發(fā)祥地之一,它是中國古代“九州”中的“豫州”,因此簡稱“豫”,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鄭州,有大量古代歷史和文化遺址。
35、有“古代歷史的博物館”之稱的陜西省,是古代秦國的所在地,所以稱“秦”或 “陜”。 36、陜西省人民政府所在地西安市(古稱長安),是我國著名的“千年古都”,歷史上共有十三個王朝在此定都。
37、有“煤?!敝Q的山西省,因位于太行山的西面而得名,簡稱“晉”,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太原市。 38、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橫貫我國東北、華北、西北,簡稱“內(nèi)蒙古”,人民政府所在地呼和浩特市,意思是“青色的城市”。
39、遼寧因省內(nèi)有一條遼河而得名,簡稱“遼”,人民政府所在地是沈陽市。 40、吉林省位于東北平原的中心,簡稱“吉”,人民政府所在地長春市是中國的“汽車城”。
41、有“北大倉”(糧倉)之稱的黑龍江省是中國最北的省份,也是最東的省份,簡稱“黑”。 42、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所在地哈爾濱市,又稱“冰城”,每年的元旦到春節(jié)期間,這里舉辦冰雕藝術(shù)節(jié)。
43、甘肅省是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jīng)之地,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蘭州市。 44、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位于中國的西北部,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銀川市。
45、青海湖古代叫“西海”,蒙古語稱“庫庫諾爾”,意思是“青色的湖”。青海省就是因它而得名的,這是我國唯一以湖泊而得名的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西寧市。
46、西藏自治區(qū)位于中國的西南邊疆。從公元7世紀開始就與內(nèi)地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經(jīng)常往來,促進了藏族、漢族兩民族之間的交流與發(fā)展。
47、西藏人民政府所在地拉薩市,在藏語中是“圣地”或“佛地”的意思。又因這里一年四季晴空萬里,日照時間長,人們把它叫做“日光城”。
5.古代錢幣常識
華貨幣起源于夏、商、周,統(tǒng)一于秦。由使用天然具 (海貝、石貝),約在三千年前,已經(jīng)有了金屬鑄幣。戰(zhàn)國時代以前,長期使用的是仿形貨幣,如仿具 (金屬鑄具)、仿農(nóng)具鑄 (空首布等)、仿刀削的鑄幣(各類刀幣)。秦漢至隋,我國錢幣由仿形逐漸轉(zhuǎn)向統(tǒng)一,從此開創(chuàng)了以諸如半兩、五珠等重量名稱命名的又一貨幣時期。而自唐高祖武德四年起到清末止,共計1291年,不再以重量名錢,冠以歷朝皇帝年號“有的注以地名”。北京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京金元為紙幣全盛時朗,明清相繼沿用。到了清代實行了銅元和銀元。
中國封建社會歷代幣制是十分復雜的,歷代同時流通的貨幣,因時因地因政局形勢變化而不同。錢幣有大錢、小錢、官炒錢、私鑄錢之分,還有小平 (即當一文)、折二、折三、當五、當十、直到當五千。同樣是小平錢又有大型、大枰、小型、小枰之分。還有合背、合面、剪邊、磨邊環(huán)、對文、對讀、旋讀、復文等不同情況。按錢的性質(zhì)分:有記重錢、記值錢、記號錢、記年錢、鎮(zhèn)庫錢、壓勝餞、廟宇錢、撤帳錢、羅漢錢、對錢、母餞、擇錢、祖錢等等,名目繁多,不勝枚舉。古錢的大小不同、鑄地的不同、官鑄和民鑄的不同、錢文字體的不同,形狀的不同,性質(zhì)不同,相互之間的價值懸殊很大,相差兒倍甚至幾十倍上百倍。如金代泰和通寶小午錢,圖譜標4500元,折二型泰和通寶標2000元,又如明代永樂通寶小平錢標價6元、折三永樂通寶即是孤品,標價8萬。唐代會昌開元通寶,背 “景”字標價s元,背 “永”字的標價1000元。咸豐通寶普通小平錢只標2元錢,而鐵母標價2500元,雕母(祖錢)標價8000元。
6.有關(guān)錢幣的知識
錢幣知識:鑄幣:指鑄成一定大小形狀,具有一定重量和面額價值,充當法定流通手段的金屬貨幣,古代鑄幣材料以銅為主,以后相繼出現(xiàn)金銀鑄幣。
在中國,金銀鑄幣的出現(xiàn)盡管比較早,但加入商品流通領(lǐng)域主要還是在近代現(xiàn)代。布幣:對春秋戰(zhàn)國時期行的空首布,平首布等鏟狀貨幣的總稱。
刀幣:對春秋戰(zhàn)國時期鑄行的針首刀,尖首刀,明刀和齊刀,圓首刀等各種刀形貨幣的總稱。圓錢:圓形貨幣的總稱,包括圓孔圓錢和方孔圓錢兩種,一般指后一種。
空首布:春秋戰(zhàn)國時期鑄幣,包括平肩弧足空首布,斜肩弧足空首布和聳肩尖足空首布。平首布:戰(zhàn)國時期鑄幣,包括布,異形布,主足布,尖足布,圓足布等,主要流通于三晉和燕國地區(qū)。
銖兩貨幣:指中國隋以前鑄行的以銖,兩為重量單位,重量為錢名的貨幣,如半兩,五銖等。五分錢:西漢高后六年鑄,屬于半兩錢的一種。
三分錢:西漢武帝建元五年發(fā)行的貨幣,屬半兩錢的一種。比輪:東晉時沿用孫吳舊錢,大小輕重并行,大錢稱“比輪”,形容其大如車輪。
四文:即一錢當小錢四枚用,一般指東晉時沿用孫吳舊錢中大小適合的錢。小平錢:值一文的小錢,也稱平錢,小錢,一般直徑在2.4厘米左右,重3.5克左右。
折二錢:當二文使用的錢,一般直徑在2.8厘米左右,重7克左右。折三錢:當三文用的錢,一般直徑在3.1厘米左右。
重10克左右。《以此類推》大錢:大面值錢和大型錢的總稱,六朝時稱標準大小的五銖錢為大錢,文:錢幣的基本單位名稱,一枚小平錢稱一文。
貫:一千釷稱貫,又鑄錢場所穿在錢孔中的方形木條也稱貫小樣:指錢徑小于同類型錢者。大樣:指錢徑大于同類型錢者。
面:指錢幣之正面。面文:錢幣正面的文字。
背:錢幣的背面,又稱幕。背文:錢背文字,也稱好,方者叫方穿,方孔,圓者叫圓穿,圓孔。
廣穿:指錢孔較大者。狹穿:指錢孔較小者。
內(nèi)郭:指錢孔四周這突出部分,又稱好郭。廣郭:指內(nèi)部較寬者狹郭:指內(nèi)部較狹者。
重郭:指兩重內(nèi)郭。決文:指錢身方孔之一角或數(shù)角尖出者。
四決文:指錢身方孔四角尖出者,又稱四決。粟角:是一種特殊的四決文,方孔四角尖出處呈小點狀。
四出文:指錢身方孔四角有陽文延伸至郭外,又稱四出,四道。外郭:指錢身外周之突出部分,又稱外緣,外輪,肉郭,邊郭。
寬緣:外郭較寬,又稱寬輪,寬邊,狹緣:外部較狹,又稱狹輪,狹邊。重輪:指二得外郭。
額輪:指外郭外高內(nèi)低,多見于王莽錢。削邊:指外郭向外斜削,正與額輪相反。
磨邊錢:指磨去外郭邊緣之錢。肉:指錢幣的內(nèi)外郭之間無文字圖案部分,厚者稱厚肉,薄者稱薄肉。
日:指錢背之凸起的圓圈,又稱日文月:指錢面,背之凸起圓弧,又稱月文,甲文,月痕,圓弧向上稱仰月,向下稱偃月星:指錢面,背之凸起圓點,又稱星文。圈星:指錢背下凹之圓圈。
孕星:指背的仰月上星。光背:指錢無文,又稱素背,光背,素幕。
合背:指誤用二件面范鑄成的錢。雙面均有錢文。
合面:指誤用二件背范鑄成的錢,雙面均是錢背。直讀:錢文按上下左右次序排列,也稱順讀,對讀。
旋讀:錢文按上下左右次序排列,也稱環(huán)讀。左讀:指錢文由左向右讀。
傳形:指刻成正字的陰文范鑄成之錢,錢文呈反字狀,見于先秦至六朝時期。離郭:指錢文遠離內(nèi)郭接郭:指錢文均與內(nèi)郭相連。
隔輪:指錢文遠離外郭不相連接。連輪:指錢文與外郭相連。
深字:指錢文特別深峻。隱起文:指錢文高低粗細不一。
聚頭:指錢文之首均對內(nèi)郭,又稱聚首。并足:指錢文之首均對外郭。
重文:指錢身上出現(xiàn)重復錢文,又稱搖頭,因為范身上有重復印痕所致。生坑:指新出土之錢,表面氧化嚴重。
老生坑:指出土已久的銅錢銅銹被傳世色澤所掩。熟坑:指未經(jīng)入土的傳世古錢。
傳世古:指流傳世上未經(jīng)入土之錢表面的顏色,一般呈褐色,有光澤,又稱黑漆古。包漿:指銅錢傳世色澤,除黑色外,又有褐色,暗紅色,橙黃色等多種。
水銀古:出土古錢表面之一種銀白色氧化層,又稱水銀銹,水銀沁。雕母:用銅,錫,鉛,牙,骨,木等材料雕成的錢幣模型,又稱祖錢。
母錢:翻鑄時作模之錢,一般由雕母直接翻鑄而成。鐵母:指鑄造鐵錢之母錢,本身為銅質(zhì)。
鐵范銅:以鐵錢范型翻鑄的銅錢。樣錢:試鑄及初鑄的樣版錢. 部頒樣錢:由中央戶,工兩部監(jiān)制頒發(fā)各省作為標準的樣錢,也可稱作母錢用。
進呈樣錢:地方進呈有關(guān)當局審查的樣錢。剪鑿錢:剪邊錢與延環(huán)錢的總稱,即將一枚圓錢剪鑿成內(nèi)外二枚。
剪邊錢:被剪鑿去外圈之錢。又稱對文餅錢:王莽時厚型貨泉的俗稱。
后來在北宋時寬緣厚型的咸平,祥符錢也稱餅錢。對錢:指錢文對稱之錢,其錢文,輪郭,大小,厚薄,銅質(zhì)等相同,惟采用不同的書體,但字形筆勢仍互相吻合,又稱和合錢。
始于南唐,盛于兩宋。公式女錢:南朝梁武帝時所鑄無外郭的五銖錢,也稱女錢。
男錢:王莽時布泉的俗稱。紅錢:清代新疆鑄行的銅錢,因紅銅岳而得名。
制錢:封建時代本朝鑄行的錢幣。正用錢:作為正式通貨的錢幣。
厭勝錢:屬壓邪取吉性質(zhì)的非用錢,多作吉慶,上梁,供奉,懸掛,佩帶之用,又稱壓勝錢,押勝錢。宮錢:封建時代皇。
7.收藏人民幣有哪些必懂的常識
一、成套收藏才有價值
對于一些人民幣來說,單張的價值不大,只有成套收藏才有價值。比如說早期發(fā)行的第一套、第二套、第三套人民幣都很值錢,甚至有價值百萬一說,但是你要是只有一套人民幣其中的一兩張顯然不夠,要全部收藏了才行。一套人民幣值100萬,但是其中的一張人民幣可能就只值幾千。
去年底發(fā)行的猴年紀念幣在投資市場引發(fā)了一陣狂熱,實際上單枚生肖紀念幣的升值空間很小,集滿一套才有收藏價值。
二、殘幣不值錢
無論是收藏紙幣還是硬幣,都要盡量保證幣種的完整性,外觀上看越新越好。千萬不要以為越老越值錢,我們所說的老指的是它的發(fā)行年份,而不是外貌。如果你收藏的紙幣缺了個角或是非常破舊,那么它的價值就會大打折扣。比如1980年發(fā)行的第四套100元人民幣,一張嶄新的可能價值上千元,但如果是破舊的可能就只值100多元。
8.有關(guān)錢幣的知識
春秋時期,位于我國東部沿海地帶的齊國,得漁鹽之利,出現(xiàn)了商品交流的繁榮景象。
伴隨著經(jīng)濟往來的不斷發(fā)展,齊國按照當?shù)氐娘L俗習慣鑄行了一種形狀像刀削(青銅刀)的青銅鑄幣,稱之為“刀幣”?!暗稁拧弊畛跏窃邶R國行用,到了戰(zhàn)國時期在燕趙等地也與“布幣”并行流通。
它是由手工業(yè)和日常生活使用的工具刀削演變過來的。 “刀幣”正式稱謂是“刀化(貨)刀幣”,由刀首、刀身、刀柄和刀環(huán)四個部分組成。
刀之緣以外廓,刃不向外,向左而不向右,所說凹背凸刃,刀首近于三象形,刀身和刀柄是大小相近的兩個長方形,刀環(huán)呈圓形,這幾種幾何形體巧妙地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平穩(wěn)周正、豐滿、圓潤的形象美和和諧美。據(jù)實際測量,刀環(huán)的直徑與刀首的長度是1:7.5,恰好是人的頭部與身高的比例。
而整個“刀幣”的長度(一般為18厘米左右)又幾乎是人手的長度,如果將6枚刀幣首尾相接,可組成一個圓環(huán),這就是《周禮?考工記》中所說的“筑氏為削,長尺博寸,合六面成規(guī)”。這些精確的設(shè)計和巧妙的構(gòu)想,是古代勞動人民聰明才智的充分體現(xiàn)。
以后隨著齊國疆土的擴大和與鄰國交戰(zhàn),齊國的刀幣流通范圍逐漸擴大到燕、趙地區(qū)。此時的刀幣因為鑄地不同、形體各異而形成了“齊刀”、“燕刀”、“趙刀”三大系列。
齊刀 齊刀,齊國鑄造,主要流通在齊國也就是今天的山東半島地區(qū)。齊刀比較厚重,以厚大精美而著稱,基本形制是尖首、弧背、凹刃,刀的末端有圓環(huán),面、背有文字或飾紋。
齊刀分為“三字刀”、“四字刀”、“五字刀”和“六字刀”,目前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并著錄的齊刀有“齊法化”、“齊之法化”、“安陽之法化”、“節(jié)墨之法化”、“簟邦法化”、“齊建(造)邦長法化”等數(shù)種。其中“節(jié)墨”、“安陽”、“齊”均為地名,“節(jié)墨”即今山東即墨,“安陽”即今山東曹縣一帶,“齊”指齊國都城臨淄。
根據(jù)實測:齊之法化一般長18.3-18.5厘米,寬2.87厘米,重44.5-50.5克;節(jié)墨之法化一般長18.5厘米,最寬2.8-3厘米,重59-61克;安陽之法化長18-18.5厘米,最寬2.8-2.9厘米,重44.5-47克;齊建(造)邦長法化約18.2-18.5厘米,寬2.6-2.9厘米,重42.3-47克;齊法化長約17.8-18.7厘米,寬2.6-2.9厘米,重40.8-50.4克,后兩種是戰(zhàn)國田齊所鑄的刀幣,其特征是刀幣的外緣不斷,幣面的文字沒有“之”字,僅為“法化”。齊建(造)邦長法化就是六字刀,據(jù)說當時是一種紀念幣,傳世極少,非常珍貴。
公元前378-324年之間,也就是在齊威王到齊宣王時代,齊國以齊法化統(tǒng)一了各種刀幣。 尖首刀 刀幣進入了春秋戰(zhàn)國之際,擴大了它的范圍。
首先在燕國境內(nèi)出現(xiàn)了“尖首刀”(包括“針首刀”)。燕出現(xiàn)刀幣形式應是受齊國的影響。
燕昭王頗能接納人才,在位時開拓疆土,建立了上谷、漁陽、遼西、遼東諸郡。燕國鑄有“針首刀”、“尖首刀”和“明刀”等等。
針首刀(刀首呈尖刺狀)刀身與尖首刀相似,但刀首尖端更長,刀柄有直紋,正面兩條、背面一條,銅質(zhì)不精,制作也很粗糙,文字也簡單或無文,主要流通于長城內(nèi)外,故又稱“匈奴刀”?!靶倥丁痹谌諅螘r期曾出土于承德、張家口一帶,被日本人所得,現(xiàn)在多藏于日本。
“尖首刀”(刀首呈銳角)刀身通長15-18厘米,寬約1.8-2.6厘米,重約15-16克。其形制與齊刀相似,弧背凹刃,刀身極薄,刀背極厚,但都因刀刃上端顯得尖首而得名,刀柄面背有二直紋,一端有刀環(huán)。
先是兩面都無字,后來多數(shù)僅單面有字,以單字為多?!凹馐椎丁边^去知道多出于河間、保定及聊城等地,建國以來,1974年遼寧省凌源縣小城子公社修技大隊出土了完整的“尖首刀”943枚,幣銘文有一、六、日、七、八、九、已、亥、行、玉、丘、工、示、矢、年等等;1975年山東臨淄原齊國之故城西東石橋村出土一批“尖首刀”,現(xiàn)存完整的80枚;1978年河北燕下都軍營出土一批“尖首刀”計1845枚,最寬1.8-2.2厘米,銘文有:大、吉、陽、日、行、丙、上、古、矢等130余枚;1979年戰(zhàn)國中山靈壽城遺址勘查,在早于城址的春秋至戰(zhàn)國早期遺址的文化層內(nèi)出土的“尖首刀”,刀身外緣隆起,斷于柄處,柄有兩道脊線,個別為一道脊線,不伸入刀面柄首為圓環(huán)形,其銘文有一、三、五、八、工、壬、化以、以化、一化、上化、非、云等,其背平素,刀長約16.2-17.4厘米,刀首寬2.2-2.8厘米,重11-15克。
根據(jù)地層判斷,“尖首刀”幣要早于城內(nèi)發(fā)現(xiàn)的其它刀幣,而尖首刀單獨出土,并無其它刀幣混雜在一起的現(xiàn)象,因此,“尖首刀”比較中山國的刀要早些。從各地出土的尖首刀來看“尖首刀”與“燕刀”的關(guān)系非常密切。
“尖首刀”最終改變了形制,刀尖縮成斜坡狀,面文鑄有一個“0D”字,由此可知“尖首刀”不是燕國政府鑄行的“法化”,而是燕國境內(nèi)一些地方民族為商業(yè)需要而鑄行的貨幣。晚期“尖首刀”上出現(xiàn)明字,是明刀的先導。
燕明刀 燕國的主要刀幣是“明刀”,由于在這種幣面上鑄有一個“0D”字符號,此字的形態(tài)變化很大,對于它的解釋,諸家各異,有明、易、燕、召等,故而又稱“易刀”、“燕刀”、“明刀”。 “明刀”背面常鑄有文字或符號,現(xiàn)已有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