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國學常識有哪些
【五臟】心、肝、脾、肺、腎 【六腑】胃、膽、三焦、膀胱、大腸、小腸 【七情】喜、怒、哀、樂、愛、惡、欲 【五常】仁、義、禮、智、信 【五倫】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 【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六婆】牙婆、媒婆、師婆、虔婆、藥婆、穩(wěn)婆 【九屬】玄孫、曾孫、孫、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五谷】稻、黍、稷、麥、豆 【中國八大菜系】四川菜、湖南菜、山東菜、江蘇菜、浙江菜、廣東菜、福建菜、安徽菜 【五毒】石膽、丹砂、雄黃、礬石、慈石 【配藥七方】大方、小方、緩方、急方、奇方、偶方、復方 【五彩】青、黃、赤、白、黑 【五音】宮、商、角、徵、羽 【七寶】金、銀、琉璃、珊瑚、硨磲、珍珠、瑪瑙 【九宮】正宮、中呂宮、南呂宮、仙呂宮、黃鐘宮、大面調、雙調、商調、越調 【七大藝術】繪畫、音樂、雕塑、戲劇、文學、建筑、電影 【四大名瓷窯】河北的瓷州窯、浙江的龍泉窯、江西的景德鎮(zhèn)窯、福建的德化窯 【四大名旦】梅蘭芳、程硯秋、尚小云、荀慧生 【六禮】冠、婚、喪、祭、鄉(xiāng)飲酒、相見 【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六義】風、賦、比、興、雅、頌 【八旗】鑲黃、正黃、鑲白、正白、鑲紅、正紅、鑲藍、正藍 【十惡】謀反、謀大逆、謀叛、謀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亂 【九流】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 【三山】安徽黃山、江西廬山、浙江雁蕩山 【五嶺】越城嶺、都龐嶺、萌諸嶺、騎田嶺、大庾嶺 【五岳】〖中岳〗河南嵩山、〖東岳〗山東泰山、〖西岳〗陜西華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 【五湖】鄱陽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蘇〗、洪澤湖〖江蘇〗、巢湖〖安徽〗 【四?!坎澈?、黃海、東海、南海 【四大名橋】趙州橋(河北石家莊)、廣濟橋、洛陽橋、盧溝橋 【四大名園】頤和園〖北京〗、避暑山莊〖河北承德〗、拙政園〖江蘇蘇州〗、留園〖江蘇蘇州〗 【四大名剎】靈巖寺〖山東長清〗、國清寺〖浙江天臺〗、玉泉寺〖湖北江陵〗、棲霞寺〖江蘇南京〗 【四大名樓】岳陽樓〖湖南岳陽〗、黃鶴樓〖湖北武漢〗、滕王閣〖江西南昌〗、大觀樓〖云南昆明〗 【四大名亭】醉翁亭〖安徽滁縣〗、陶然亭〖北京先農壇〗、愛晚亭〖湖南長沙〗、湖心亭〖杭州西湖〗 【四大古鎮(zhèn)】景德鎮(zhèn)〖江西〗、佛山鎮(zhèn)〖廣東〗、漢口鎮(zhèn)〖湖北〗、朱仙鎮(zhèn)〖河南〗 【四大碑林】西安碑林〖陜西西安〗、孔廟碑林〖山東曲阜〗、地震碑林〖四川西昌〗、南門碑林〖臺灣高雄〗 【四大名塔】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飛虹塔〖山西洪洞廣勝寺〗、釋迦塔〖山西應縣佛宮寺〗、千尋塔〖云南大理崇圣寺〗 【四大石窟】莫高窟〖甘肅敦煌〗、云崗石窟〖山西大同〗、龍門石窟〖河南洛陽〗、麥積山石窟〖甘肅天水〗 【四大書院】白鹿洞書院〖江西廬山〗、岳麓書院〖湖南長沙〗、嵩陽書院〖河南嵩山〗、應天書院〖河南商丘〗 【四大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觀音菩薩〗、山西五臺山〖文殊菩薩〗、四川峨眉山〖普賢菩薩〗、安徽九華山〖地藏王菩薩〗 【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當山、江西龍虎山、安徽齊云山、四川青城山 【五行】金、木、水、火、土 【八卦】 乾〖天〗、坤〖地〗、震〖雷〗、巽〖風〗、坎〖水〗、離〖火〗、艮〖山〗、兌〖沼〗 【八字】“八字”也叫四柱(年柱、月柱、日柱、時柱),每柱兩個字,上為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下為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正好八個字,所以稱為“八字”。
【三皇】伏羲、女媧、神農 【五帝】五帝有五種說法 ①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②宓戲(伏羲)、神農、黃帝、堯、舜 ③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顓頊 ④少昊、顓頊、帝嚳、堯、舜 ⑤黃帝、少昊、顓頊、嚳、堯 其中第三種說法最為流行,意指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的天神,東方太昊,南方炎帝,西方少昊,北方顓頊,中央黃帝。 【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三清】元始天尊〖清微天玉清境〗、靈寶天尊〖禹余天上清境〗、道德天尊〖大赤天太清境〗 【四御】昊天金闕無上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勾陳上宮天后皇大帝、承天效法土皇地祗 【八仙】鐵拐李、漢鐘離、張果老、呂洞賓、何仙姑、藍采和、韓湘子、曹國舅 【十八羅漢】布袋羅漢、長眉羅漢、芭蕉羅漢、沉思羅漢、伏虎羅漢、過江羅漢、歡喜羅漢、降龍羅漢、靜坐羅漢、舉缽羅漢、開心羅漢、看門羅漢、騎象羅漢、探手羅漢、托塔羅漢、挖耳羅漢、笑獅羅漢、坐鹿羅漢 【十八層地獄】[第一層]泥犁地獄、[第二層]刀山地獄、[第三層]沸沙地獄、[第四層]沸屎地獄、[第五層]黑身地獄、[第六層]火車地獄、[第七層]鑊湯地獄、[第八層]鐵床地獄、[第九層]蓋山地獄、[第十層]寒冰地獄、[第十一層]剝皮地獄、[第十二層]畜生地獄、[第十三層]刀兵地獄、[第十四層]鐵磨地獄、[第十五層]磔刑地獄、[第十六層]鐵冊地獄、[第十七層]蛆蟲地獄、[第十八層]烊銅地獄 【四大名繡】蘇繡〖蘇州〗、湘繡〖湖南〗、蜀繡〖四川〗、廣繡〖廣東〗 【四大名扇】檀香。
2.跪求國學小常識,最好是可以做考題用的
一、有先生之稱者 臥龍先生→蜀漢、諸葛亮 靖節(jié)先生→東晉、陶潛 五柳先生→東晉、陶潛 羲皇上人→東晉、陶潛 昌黎先生→唐朝、韓愈 醉吟先生→唐朝、白居易 廣成先生→唐末、杜光庭 逍遙先生→五代、鄭遨 通玄先生→五代、張薦明 涑水先生→北宋、司馬光 南豐先生→北宋、曾鞏 濂溪先生→北宋、周敦頤 明道先生→北宋、程顥 伊川先生→北宋、程頤 橫渠先生→北宋、張載 紫陽先生→南宋、朱熹 考亭先生→南宋、朱熹 象山先生→南宋、陸九淵 誠齋先生→南宋、楊萬里 潛溪先生→明朝、宋濂 正學先生→明朝、方孝孺 陽明先生→明朝、王守仁 震川先生→明朝、歸有光 亭林先生→清朝、顧炎武 梨洲先生→清朝、黃宗羲 南雷先生→清朝、黃宗羲 船山先生→清朝、王夫之 謝山先生→清朝、全祖望 望溪先生→清朝、方苞 聊齋先生→清朝、蒲松齡 隨園先生→清朝、袁枚 惜抱先生→清朝、姚鼐 中山先生→民國、孫文 二、有居士之稱者 青蓮居士→唐朝、李白 香山居士→唐朝、白居易 六一居士→北宋、歐陽修 東坡居士→北宋、蘇軾 后山居士→北宋、陳師道 清真居士→北宋、周邦彥 稼軒居士→南宋、辛棄疾 易安居士→南宋、李清照 石湖居士→南宋、范成大 柳泉居士→清朝、蒲松齡 更生居士→清朝、洪亮吉三、人物并稱者 孔孟→孔子、孟子 孟荀→孟軻、荀況 楊墨→楊朱、墨翟 老莊→老子、莊子 屈宋→屈原、宋玉 馬班→司馬遷、班固 枚馬→枚乘、司馬相如 曹王→曹植、王粲 徐庾→徐陵、庾信 李杜→李白、杜甫 王孟→王維、孟浩然 高岑→高適、岑參 元白→元稹、白居易 劉白→劉禹鍚、白居易 劉柳→劉禹錫、柳宗元 韓柳→韓愈、柳宗元 韓歐→韓愈、歐陽修 沈宋→沈佺期、宋之問 溫李→溫庭筠、李商隱 歐曾→歐陽修、曾鞏 蘇辛→蘇軾、辛棄疾 蘇陸→蘇軾、陸游 蘇黃→蘇軾、黃庭堅 張柳→張先、柳永 程朱→二程、朱熹 陸王→陸九淵、王陽明 孫洪→孫星衍、洪亮吉 康梁→康有為、梁啟超。
3.有關國學的知識
一、科舉教育 1、科舉制度概說 2、科舉前選拔官員 3.科舉制名稱 4、古代學校 5、古代學官 二、風俗禮儀 1、古代節(jié)日習俗 2、古代禮儀 3、古代位次 4、古代諱稱 三、姓名稱謂 1、基本稱謂 2、兼稱幾項 3、古代謙稱 4、古代敬稱 5、古代賤稱 6、特殊稱謂 四 、古代職官 1、古代官職概述 2、常見的官職爵位名 3、官職任免升降術語 一、科舉教育 1、科舉制度概說 科舉制度是中國歷史上通過考試選拔官員的一種基本制度。
它創(chuàng)始于隋朝,確立于唐朝,完備于宋朝,興盛于明、清兩朝,廢除于清朝末年,歷時1300余年,對中國歷史的發(fā)展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從官制史角度看,科舉制度的產生是歷史的必然和巨大進步。
它所堅持的是“自由報名,統一考試,平等競爭,擇優(yōu)錄取,公開張榜”的原則,打破了血緣世襲關系和世族對政治的壟斷,對我國古代社會的選官制度是一個直接有力的改革。它給中小地主階級和平民百姓通過科舉入仕提供了一個公平競爭的平臺,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優(yōu)秀人才脫穎而出。
科舉考試的內容到明代以八股文為主,即“八股取士”。它逐步成為一種僵化的模式,特別是到晚清時已成為嚴重束縛知識分子的枷鎖,暴露出種種弊端。
1905年清政府廢除科舉,也就是歷史的大勢所趨。從此,1300年的科舉制度終于宣告結束。
但客觀而論,在中國傳統社會的發(fā)展中,科舉制的進步作用也是不容否定的。 2、科舉前選拔官員 【薦舉】漢代選拔官吏制度的一種形式。
薦舉有考察、推舉的意思,又叫察舉。由侯國、州郡的地方長官在轄區(qū)內隨時考察、選取人才,推薦給上級或中央,經過試用考核,再任命官職。
察舉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賢良、文學、茂才等。《張衡傳》:“永元中,舉孝廉不行。”
《陳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保h代避劉秀諱,稱秀才為茂才) 【征辟】也是漢代選拔官吏制度的一種形式。
征,是皇帝征聘社會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職。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級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屬吏,再向朝廷推薦。
《張衡傳》:“連辟公府,不就。”“安帝雅聞衡善術學,公車特征拜郎中。”
【孝廉】漢代察舉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順父母、辦事廉正的意思。
實際上察舉多為世族大家壟斷,互相吹捧,弄虛作假,當時有童謠諷刺:“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 3.科舉制名稱 【科舉】指歷代封建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
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科舉。從隋代至明清,科舉制實行了一干三百多年。
《詩話二則?推敲》“島(指賈島)初赴舉京師”,意思是說賈島當初前去長安參加科舉考試。到明朝,科舉考試形成了完備的制度,共分四級:院試(即童試)、鄉(xiāng)試、會試和殿試,考試內容基本是儒家經義,以“四書”文句為題,規(guī)定文章格式為八股文,解釋必須以朱熹《四書集注》為準。
【童試】也叫“童生試”;明代由提學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學政主持的地方科舉考試,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院試合格后取得生員(秀才)資格,方能進入府、州、縣學學習,所以又叫入學考試。應試者不分年齡大小都稱童生。
《左忠毅公逸事》“及試,吏呼名至史公”,這里就是指童生試,在這次考試中左光斗錄取史可法為生員(秀才),當時史可法二十歲。《促織》“邑有成名者,操童子業(yè)”,“操童子業(yè)”是說正在準備參加童生試。
【鄉(xiāng)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因在秋八月舉行,故又稱秋闈(闈,考場)。主考官由皇帝委派。
考后發(fā)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舉人,第一名叫解(jiě)元。 【會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因在春季舉行,故又稱春闈。
考試由禮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總裁,各省的舉人及國子監(jiān)監(jiān)生皆可應考,錄取三百名為貢士,第一名叫會元。 【殿試】是科舉制最高級別的考試,皇帝在殿廷上,對會試錄取的貢士親自策問,以定甲第。
實際上皇帝有時委派大臣主管殿試,并不親自策問。錄取分為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第一名稱狀元(鼎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的稱號;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的稱號。
二、三甲第一名皆稱傳臚,一、二、三甲統稱進士。 【及第】指科舉考試應試中選,應試未中的叫落第、下第。
《祭妹文》:“逾三年,予披宮錦還家。”古時考中進士要披宮袍,這里“披宮錦”即指中進士。
《祭妹文》:“大概說長安登科,函使報信遲早云爾?!薄暗强啤笔羌暗诘膭e稱,也就是考中進士。
【進士】參見“殿試”條。是科舉考試的最高功名。
《儒林外史》第十七回:“讀書畢竟中進士是個了局?!必暿繀⒓拥钤囦洖槿锥冀羞M士。
據統計,在我國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制度史上,考中進士的總數至少是98749人。古代許多著名作家都是進士出身,如唐代的賀知章、王勃、宋之問、王昌齡、王維、岑參、韓愈、劉禹錫、白居易、柳宗元、杜牧等,宋代的范仲淹、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蘇軾等。
考中進士,一甲即授官職,其余二甲參加翰林院考試,學習三年再授官職。 【狀元】參見“殿試”條。
4.國學知識
什么是國學?于中國人而言,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學問,就是國學。
何謂傳統文化?中國文化主要思想基礎是儒釋道三家思想。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主要是儒墨道三家思想占主導地位,后來墨家思想逐漸沒落。
佛教傳入中國以后,由于佛經思想與中國本土思想有諸多相通之處,所以佛教得以在中國逐漸傳揚發(fā)展。禪宗傳到慧能及其弟子之時,禪宗創(chuàng)建了叢林之都,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有了深層次的融合。
此后,中國傳統文化儒釋道三家并存,各有短長。儒家經典主要是四書五經,四書皆為孔子弟子及其學術思想繼承者的儒家學者所作。
五經皆為孔子整理。孔子當時整理了六經,可惜后來樂經失傳。
儒家開創(chuàng)者孔子是以為中國文化的集大成者,刪詩書,定禮樂,序周易,著春秋??鬃铀淼慕浀鋵τ谥袊鴤鹘y文化有非常大的貢獻。
尤其是周易,群經之首,大道之源。諸子百家思想皆不出周易范疇。
道教經典有一個系統的集合——《道藏》,全套8000卷,囊括了古往今來幾乎所有道家經典。最為人們所熟知的代表大概首推《道德經》和《莊子》。
佛教經典的系統集合名為《大藏經》。大藏經也稱一切經,就是系統地把幾乎所有的佛教經典集合在一起。
隋唐時期,中國已經開始出現佛經的系統整理,宋元明清各朝代也各自編纂過大藏經。建國后,20世紀80年代起,政府開始組織人力物力編纂大藏經——《中華大藏經》。
可以體現中國佛教基本精神的“十三經”包括《心經》、《金剛經》、《無量壽經》、《圓覺經》、《梵網經》、《壇經》、《楞嚴經》、《解深密經》、《維摩詰經》、《楞伽經》、《金光明經》、《法華經》、《四十二章經》等。許多人喜歡抓住清朝文字獄問題不放,卻對清朝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貢獻視而不見。
本人所知的清代對中國傳統文化比較主要的貢獻包括《康熙字典》(收錄字數最多的字典,4萬余字),《古今圖書集成》(共計1億6000萬字的百科全書),《乾隆大藏經》(全套7000余卷),《四庫全書》(你知道的和不知道的經史子集這里基本都齊全了),考據學(也稱“漢學”)。滿清為華夏文明的傳承發(fā)展做出巨大貢獻,實為華夏重要一員。
5.國學包括哪些方面
“國學”之意是指以中國傳統文化典籍為載體,表現中華民族傳統社會價值觀與道德倫理觀的思想體系。
《漢書.藝文志》對國學有一個基本的分類,將其分為六個部分。這六部分構成了國學的前身。
第一部分:六藝。指《詩》、《書》、《禮》、《樂》、《易》、《春秋》六部經典。六藝有大六藝,小六藝。小六藝是六種技術:禮、樂、射、御、數、術,是具體培養(yǎng)人的人格和各種技能的。大六藝,就是六經。任何時候,經總是排在首位的。這就是中國的精神,是國學精神里面很重要的東西。
第二部分:諸子百家。諸子如同皇帝出行時陪同的王侯,各司其職。諸子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陰陽家、農家、縱橫家、小說家等。國學是代表著中華文明的核心,歷代有《黃帝陰符經》、《老子》、《莊子》、《郁離子》和《素書》等諸子百家的經典。
第三部分:詩賦。詩和賦不一樣,是兩種不同的體裁。《漢書"藝文志》里有《詩賦律》。古代秀才登高就能賦,而我們不如古人。
第四部分:兵書。兵書在古代知識分類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和后面講的術數和方技被看做是實用理性的。
第五部分:術數。譬如作為占筮的《周易》。
第六部分:方技。房中術、醫(yī)術都是方技。
所以半部論語可以讓你深入了解國學!
6.小學生應該學習哪些國學知識
小學生應先從簡單的入手:《三字經》、《增廣賢文》、《千字文》、《百家姓》、《孝經》、《弟子規(guī)》。
20世紀初,隨著西學的沖擊和刺激,為了有別于西學,才提出了“國學”這個概念。
現在一般把國學劃分為四大部分:
第一義理之學 哲學,包括諸子百家、宗教。
第二考據之學 史學,包括目錄學、版本學、??睂W、辯偽學、輯佚學、文字學、聲韻學、訓詁學等等。
第三辭章之學 文學,包括藝術、書法、繪畫、雕刻等。
第四經世之學 政治經濟學,包括兵法、天文、算學、地理、易學、農學、工藝等等。
小學生主要了解了解國學的歷史就可以了。
第一,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早注重早教的民族。
第二,必須要明白什么是正確的教育。
第三,任何教育,家長和老師的身體力行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推薦去看由南公懷瑾先生親自選定的國學經典:兒童中國經典導讀1-18冊。是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
7.孩子必會的國學常識
豐富孩子的國學知識
在孩子們的語文知識考試中,國基礎知識,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孩子們在國學經典的學習中,比如會積累和總結不少的國學知識,孩子們通過這些知識的學習,就可以豐富自己的國學常識,從而,輕松應對語文中的國學考試部分。
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
孩子們的國學知識學習,對于孩子們的思維能力發(fā)展,是非常有幫助的,讓孩子們借助國學文字,展開想象的翅膀,實現視覺和大腦上的雙重思考,保證孩子們的思維更加靈活,讓孩子們的思維能力不斷提升。思維能力是孩子智力發(fā)展的核心因素,孩子的思維能力提升,必然,對于其他學科的學習,產生積極的幫助。
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興趣
孩子們在學習國學的時候,其中的國學誦讀是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孩子們通過長時間的誦讀,會漸漸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這個好習慣的形成,會讓孩子們在自己的學習生活中,更加積極閱讀,帶給孩子們較好的閱讀生活體驗,讓孩子的閱讀學習變得更加趣味。
幼兒學習國學,可以帶給孩子們的好處很多,總之,對于孩子的學習有好處而無不利,所以,如果有條件的話,家長們要鼓勵孩子學習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