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石潭記》知識梳理
1.“伐竹取道”說明小石潭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
是一個人跡罕至的地方,以前沒有人來過,還沒有道路,所以作者發(fā)現(xiàn)后才會“心樂之”。
2.小石潭的水有什么特點?作者怎樣描寫的?
清澈。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3.文中在描寫水中的魚時,采用動靜結(jié)合的寫法,突出了魚的活躍。這樣寫魚的目的是什么?
是側(cè)面寫水清。魚兒就像在空中浮游,寫出了水的清;陽光下,魚兒的影子落在潭底的石頭上,更顯出了水的清。同時,作者把自己快樂的心情滲透到魚兒身上,好像魚兒也像人那樣感到快樂。
4.作者筆下的小石潭的整體面貌是怎樣的?
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
5.作者開頭說“心樂之”,為什么在第四段又寫了“悄愴幽邃”?
作者極力描寫小石潭的幽靜,把景物跟心情結(jié)合起來,透露出作者貶居生活孤凄悲涼的心境,這是作者被排擠的身世遭遇的反映。
柳宗元政治改革失敗后被貶,心中憤懣,寄情山水只是為了擺脫這種凄苦抑郁的心情;小石潭景美卻人跡罕至,與作者政治改革熱情卻遭貶很相似;暫時的歡樂一經(jīng)凄清環(huán)境的觸發(fā),憂傷悲涼的心情又會流露出來。
2.小石潭記的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
1、乃記之而去(去,古義:離開.今義:往.) 2、崔氏二小生(小生,古義:青年,后生.今義:戲曲藝術(shù)中的一種角色.) 3、聞水聲(聞,古義:聽到.今義:用鼻子嗅氣味.) 4、不可久居(居,古義:停留.今義:住.) 5、潭中魚可百許頭(可,古義:大約.今義:副詞. ) 6 不可久居(居,古義:停留.今義:居住.) 一詞多義 1、樂 (1)心樂之 (以.為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2)似與游者相樂(逗樂) 2、可 (1)潭中魚可百許頭 (大約) (2)不可久居 (能) 3、清 (1)水尤清冽 (清澈) (2)以其境過清 (感到凄涼) 4、從 (1)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自) (2)隸而從者 (跟從) 5、以 (1)以其境過清 (因為) (2)卷石底以出 (相當于而,不譯,連接兩個動詞的詞) (3) 全石以為底 (用來) 6、而 (1)記之而去 (不譯,連接兩個動詞的詞) (2)隸而從者 (不譯,表并列關(guān)系) (3)潭西南而望 (不譯,作停頓詞) 7、差 (1)參差披拂 (長短不一) (2)其岸勢犬牙差互 (交錯) 8、見 (1)下見小潭 (發(fā)現(xiàn)) (2)明滅可見 (看見) 9、游 (1)皆若空游無所依 (游動) (2)同游者 (游覽) 10,環(huán) (1)鳴佩環(huán)(玉環(huán)) (2)竹樹環(huán)合(環(huán)繞) 11 為(1) 全石以為底(做為) (2)為巖(成為) 三.古今異義 1、乃記之而去(去,古義:離開.今義:往.) 2、崔氏二小生(小生,古義:青年,后生.今義:戲曲藝術(shù)中的一種角色.) 3、聞水聲(聞,古義:聽到.今義:用鼻子嗅氣味.) 4、不可久居(居,古義:停留.今義:住.) 5、潭中魚可百許頭(可,古義:大約.今義:副詞. ) 6 不可久居(居,古義:停留.今義:居住.) 詞類活用 1、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名詞作狀語 西:向西 2、下見小潭. 名詞作狀語 下:向下 3、皆若空游無所依. 名詞作狀語 空:在空中 4、日光下澈. 名詞作狀語 下:向下 5、俶爾遠逝. 名詞作狀語 遠:向遠處 6、潭西南而望. 名詞作狀語 西南:向西南 7、斗折蛇行. 名詞作狀語 斗:像北斗七星一樣 名詞作狀語 蛇:像蛇(爬行)那樣 8、其岸勢犬牙差互. 名詞作狀語 犬牙:像狗的牙齒一樣. 9、凄神寒骨. 使動用法 形容詞作動詞 凄:使…凄涼 使動用法 寒:使…感到寒冷 10、如鳴佩環(huán). 使動用法 鳴:使…發(fā)出聲音 11、心樂之. 意動用法 形容詞作動詞 樂:以…為樂 12、近岸. 形容詞作動詞 近:靠近 13、隸而從者. 名詞作動詞 隸:跟著.。
3.《小石潭記》的考點
1、本文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文中突出表現(xiàn)了“小石潭”的什么特點?作者對小石潭的整體感受是什么? 本文是按游蹤的先后順序來寫景抒情的。
文中突出地表現(xiàn)了“小石潭”全石為底、潭水清澈、游魚活潑、源流曲折、環(huán)境凄清的特點。 本文按游蹤的順序來寫: 發(fā)現(xiàn)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氣氛 發(fā)現(xiàn)小潭—“心樂之”(愉悅的心情) 觀魚時——“似與游者相樂” (愉悅的心情) 觀魚后——“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抑郁憂傷的心情) 可以看出作者借山水求解脫而又最終無法解脫的的痛苦。
他寄情山水,也是為了擺脫抑郁心情。此刻過于清冷的環(huán)境更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愴幽邃”的情感。
2、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樣描寫潭水清澈的? 通過描寫游魚、陽光、影子來側(cè)面寫出潭水的清澈,寫魚動靜皆宜,看到了其行蹤,魚像在空中游動一樣。則體現(xiàn)出水的透明,再進一步用太陽的照射,一起突出清澈。
3、潭上有什么景物? 竹林,水聲,奇石,青樹 4、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寫到“一切景語皆情語。”你能說出作者觀魚時是怎樣的心情?瀏覽最后又是怎樣的心情?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境?(一‘樂’一‘憂’怎么解釋?) 作者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調(diào),而寄情山水正是為了擺脫這種抑郁的心情,尋求短暫的快樂。
他喜歡清脆悅耳的水聲,因而“心樂之”,觀魚時他覺得魚似與游者相樂,心情是愉悅的;但這種快樂畢竟是暫時的,看到小石潭凄清環(huán)境,不禁觸景傷懷,憂傷、凄涼的心境便會自然流露出來,心中無比悲痛。這從“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可以看出。
5、本文第一段描寫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什么手法;第二段寫潭水和游魚,則變換成什么手法;第三段寫潭水來源及岸勢,多有什么辭格? 第一段采用了移步換景的手法,第二段變換成動靜結(jié)合的寫法。辭格:比喻。
第三段作者面對這種原始的悄愴之景,感到難受,或許激起作者凄涼的聯(lián)想。強調(diào)了作者在寂寞處境中悲涼凄愴的心緒.。
6、文中寫水聲清脆悅耳的語句: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 文中側(cè)面描寫水清澈透明的語句:① 全石以為底 ②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③皆若空游無所依 寫潭中游魚動靜相宜、靈活有趣的語句: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描寫溪流曲折悠遠的語句: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7、作者為什么將這個無名小水潭命名為“小石潭”?(扣住作者貶居時的心境去品析,對照文章內(nèi)容分析) 答:因為潭底都是石頭,而且文中寫道“卷石底以出”和“全石以為底”,所以將這個水潭命名為小石潭。 8、本文主旨:本文描繪了小石潭的石,水,魚,樹,著意渲染了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的氣氛,抒發(fā)了作者被貶在寂寞處境中悲涼凄愴的心緒,貶居生活的孤凄悲涼。
9、結(jié)合生活實際,談?wù)勑∈兜乃疄槭裁催@么清澈? 因為有游魚的活動,周圍樹木的保護,而且小石潭是活水,小潭以全石為底 10、小石潭記中表現(xiàn)喜的句子有。 心樂之 似與游者相樂 11、作者在描寫小潭源流時依次抓住溪身岸勢的什么特點來寫的?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勢的參差不齊來寫的,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
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這是靜止的;就溪水來說,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樣曲折,這是流動的。這里用了兩個比喻,一靜一動來描寫小溪,準確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12、請用自己的語言說說發(fā)現(xiàn)小石潭的經(jīng)過? 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聞水聲,然后在濃密的竹林之中,砍伐出一條小道來,再尋到小潭。 13、請說說“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一句的妙處? 正面寫了游魚,側(cè)面寫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而字面只寫魚,對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魚靜的優(yōu)美畫面就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了。 14、文章前面寫“心樂之”,后面又寫“悄愴幽邃”,一樂一憂似難形容,該如何理解? 樂是憂的另一種表現(xiàn)形式。
柳宗元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調(diào),而寄情山水正是為了擺脫這種抑郁的心情;但這種歡樂畢竟是暫時的,一經(jīng)凄清環(huán)境的觸發(fā),憂傷悲涼的心情又會流露出來。 15.請從文中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并說明理由。
答:示例:句子:佁然不動;俶而遠逝,往來翕忽 理由:這幾句描寫游魚,動靜結(jié)合,充分顯示出游魚的情趣;也間接地表現(xiàn)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16.為了發(fā)展旅游事業(yè),當?shù)財M開發(fā)小石潭景點,請你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為該景點寫一則簡介。
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左右,這里石奇水清,游魚相戲,四周竹樹環(huán)抱,環(huán)境十分優(yōu)美,是觀光旅游、愉悅心情的好去處。唐代文學(xué)家柳宗元曾來過這里,寫下了千古傳誦的優(yōu)美散文《小石潭記》。
小石潭由此聞名遐邇。 17.選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寫十分精當,請結(jié)合作者的經(jīng)歷談?wù)勀愕睦斫狻?/p>
這段景物描寫既寫出了小石潭環(huán)境凄清的特點,也暗示作者被貶之后凄苦悲涼的心境。 18.古詩詞中,有許多像本文一樣將思想情感融入自然景物描繪中的名句,請寫出你最喜歡的相連的兩句,并簡要賞析。
示例。
4.【小石潭記的知識點,不管是哪來的,只要是詞類活用一類的就采納.】
詞類活用1.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詞作方位狀語,向西.2.下見小潭.下:方位名詞作動詞,向下.3.皆若空游無所依.空:名詞作狀語,在空中.4.日光下澈.下:方位名詞作狀語,向下.澈 :形容詞作動詞,照到.5、俶爾遠逝.遠:形容詞作狀語,向遠處.6.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詞作狀語,向西南.7.斗折蛇行.斗:名詞作狀語,像北斗七星一樣.蛇:名詞作狀語,像蛇一樣.8.其岸勢犬牙差互.犬牙:名詞作狀語,像狗的牙齒一樣.9.凄神寒骨.凄:使動用法,使…凄涼.寒:形容詞作使動用法,使…寒冷.10.如鳴佩環(huán).鳴:使動用法,使…發(fā)出聲音. 11.心樂之.樂:意動用法,感到快樂.12.隸而從者.隸:名詞作動詞,作為隨從.從,跟從.13. 似與游者相樂.樂:形容詞作動詞,逗樂.14.近岸.近:形容詞用作動詞,靠近.[5]15.潭中魚可百許頭.可:形容詞作量詞,大約.。
5.小石潭記復(fù)習(xí)資料
1. 作家作品和寫作背景簡介: 柳宗元,字子厚,河?xùn)|人,也稱“柳河?xùn)|”,唐代著名文學(xué)家,思想家,曾參與王叔文改革集團的政治革新活動。
改革失敗后,被貶為永州司馬。他在政治上抑郁不得志,又不肯放棄自己的政治主張,與當權(quán)派同流合污。
這一時期,他的作品有的寄情山水,抒發(fā)個人的抑郁和苦悶;有的反映當時人民的疾苦和愿望,譴責(zé)統(tǒng)治者的殘酷壓迫和剝削等?!队乐莅擞洝?、《江雪》、《捕蛇者說》等,都是他被貶永州時期的代表作品。
《永州八記》指《始得西山宴游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缎∈队洝肥恰队乐莅擞洝分械牡谒钠?。
2. 文言字詞注音: 卷石(quán) 參差(cēn cī) 寂寥(liáo) 搖綴(zhuì) 隸(lì) 悄愴(qiǎo chuàng) 俶爾(chù) 佁然(yǐ) 嵁(kān) 3. 朗讀課文: 4. 文言詞語總結(jié): 古今異義: 去:(古)離開 (今)前往,到某處 佁然:(古)靜止不動的樣子 (今)癡呆或深思的樣子 小生:(古)年輕人 (今)戲曲藝術(shù)中的一種角色 一詞多義: 以:①全石以為底(介詞,用) ②卷石底以出(承接,“而”不譯) ③以其境過清(介詞,表原因) 為:①全石以為底(動詞,當“作為”講) ②為坻,為嶼,為嵁,為巖。(動詞,“成為”) 清:①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形容詞,清澈) ②以其境過清(形容詞,冷清) 可:①潭中魚可百許頭(副詞,大約) ②不可知其源(助動詞,能夠) 差:①參差披拂(形容詞,長短不一) ②其岸勢犬牙差互(動詞,交錯) 5. 譯文: 從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著竹林,聽到了水聲,好像佩玉、玉環(huán)相碰時發(fā)出的清越響聲,(我的)心情高興起來。
(于是)砍倒竹子,開辟出一條道路走過去,看到下面有一個小小的水潭,潭水特別清涼。用整塊石頭作為潭底,靠近岸邊,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成為水中高地、小島、不平的巖石和巖石各種不同的形狀。
青蔥的樹和翠綠的莖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fēng)飄拂。 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多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沒有什么依靠似的。
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到水底的石上。(魚兒)呆呆的,一動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游去,來來往往,輕快而又敏捷,好像和游人一同歡樂。
向小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身)像北斗星那樣的曲折,(水流)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而看得見,時而看不見。溪岸的形狀像狗牙那樣參差不齊,不知道溪水的源頭在哪里。
坐在石潭邊,四面被竹林樹木包圍著,寂靜寥落沒有別人,這氣氛使人感到心情凄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因為這里的環(huán)境過于凄清,不可以長時間停留,就題字離去。
一同去游覽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跟著同去的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叫恕己,一個叫奉壹。
6. 整體感知: 全文可以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寫小石潭的方位和概貌。
可分兩層。 第一層(開頭到“水尤清?!保懶∈兜姆轿缓脱暟l(fā)現(xiàn)它的情況。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指明了小石潭的方位?!靶∏稹?,即前一篇游記《鈷鉧潭西小丘記》中說的小丘,是小石潭方位的參照物。
“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水聲悅耳,引動了作者的好奇,當然要去看個究竟。
“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是尋到小石潭的經(jīng)過?!胺ブ袢〉馈保c上文的“隔篁竹”呼應(yīng),又為后文的“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設(shè)下伏筆。
“水尤清?!保暥鴣?,直寫潭水,極其自然。“尤”字,是拿它與前篇的鈷鉧潭相比。
第二層(“全石以為底”到本段結(jié)尾)寫小石潭的概貌。“全石以為底”,著意突出了一個“石”字,又暗含了一個“小”字。
“近岸,卷石底以出”形成坻、嶼、嵁、巖,真是造化奇特,令人感到神妙無比,再抬頭環(huán)顧潭的四周“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在輕風(fēng)中“參差披拂”的景象,不僅使人感到小石潭的神奇,而且深感它的秀美。 第二部分(第2、3段)寫小石潭中的游魚和潭的水源。
也分兩層。 第一層(第2段)寫潭中游魚的情趣。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睂μ吨杏昔~數(shù)目竟一目了然,不只表明了水的“清?!?,又暗示了石潭之小。
“空游無所依”也貼切地描繪了魚兒的動態(tài)?!叭展庀鲁?,影布石上,佁然不動”寫靜態(tài),“俶爾遠逝,往來翕忽”寫動態(tài)。
從這動靜交錯的描寫中作者刻意抒寫了魚兒的“歡樂”,“似與游者相樂”。人跡罕至,幽深寂靜的環(huán)境,竟透出如此盎然生意,不能不令人怦然心動。
短短的幾十個字,把物態(tài)、物情、感受全寫出來了。 第二層(第3段)寫潭的水源。
“潭西南而望”寫水源方向。抬頭遠望,這一層是由近及遠地寫。
“斗折蛇行”,北斗橫陳,靜態(tài),蛇行蜿蜒,動態(tài)?!懊鳒缈梢姟?,寫遠望那溪流時隱時現(xiàn)的景觀。
“其岸勢犬牙差互”,用幾個字擴展一筆,寫出了溪流的“岸勢”。而溪水來路迷離撲朔“不可知其源”,更使人感到又有一層神秘。
文句雖短,但韻味雋永。 以上兩幅圖畫,一幅是潭的近景,一幅是潭的遠景,寫得都極為真切。
第三部分(第4段)寫小石潭的氣氛和作者的感受。 “四面。
6.《小石潭記》的復(fù)習(xí)筆記
《小石潭記》的練習(xí)題: 基礎(chǔ)練習(xí) 1、根據(jù)拼音寫漢字。
huáng( )竹 清liè( ) yǐ( )然 xī( )忽 寂liáo( ) 悄chuàng( ) 幽suì( ) 2、翻譯下列句中的加點的詞。 ⑴潭中魚可百許頭 __________ ⑵斗折蛇行 ___________ ⑶以其境過清 __________ __________ ⑷不可久居 ___________ ⑸乃記之而去 __________ ⑹隸而從者 ___________ 3、翻譯下列句子。
⑴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 ⑵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按原文填空。(如能默寫,就更棒) ⑴文中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氛圍,同時抒發(fā)作者政治受挫遭貶后憂傷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文中描寫游魚靜態(tài)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描寫游魚動態(tài)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綜合練習(xí) 5、跟隨作者游歷了小石潭后,你對此地的整體感覺如何,能具體談?wù)剢幔?6、本文寫作上最突出的特色,是善于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生動細致的描繪。如第2段對潭水的描寫,整段文字沒有一個“水”字,但無一處不在寫水。
請你就此做些品析。 7、在游小石潭時,作者的心情有什么變化?結(jié)合你對作者的了解,說說是什么原因?qū)е滤男那樽兓模?8、聯(lián)系上下文,再結(jié)合你的生活經(jīng)驗,說說看,為什么小石潭的水聲“如鳴佩環(huán)”? 9、永州之貶,一貶就是10年,這是柳宗元人生的一大轉(zhuǎn)折。
而這一轉(zhuǎn)折卻造就了他輝煌的文學(xué)成就和成熟的哲學(xué)思想,他的永州奇文也為永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增光添彩。由此,你感悟到什么?請把你的感想寫下來。
《小石潭記》綜合練習(xí) 班級 姓名 學(xué)號 成績 一、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1. 佁( )然不動 2.俶( )爾遠逝 3.往來翕( )忽 4.其岸勢犬牙差( )互 二、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
1.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 其岸勢犬牙差互 3. 以其境過清 三、用現(xiàn)代漢語說說下列句子的意思。 1.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2.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四、閱讀練習(xí)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
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
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1. 從原文第一段看,小潭取名“小石潭”的原因是什么? 2. 第二段寫潭水及水中的游魚,游魚“皆若空游無所依”,從側(cè)面寫出了 。
寫游魚,既寫出了靜態(tài),如“ ”;又寫出了動態(tài),如“ ”,動靜結(jié)合,相得益彰。 3. 結(jié)合選文的寫作背景及作者當時的處境、心情,談?wù)勀銓ψ詈笠粋€自然段的理解。
4. 讀了選文,你最欣賞哪一句?為什么? 《小石潭記》復(fù)習(xí)指導(dǎo) 柳宗元:唐代杰出的文學(xué)家,思想家。曾參與王叔文集團的政治革新活動。
失敗后,被貶為永州司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賞大自然風(fēng)光來排遣內(nèi)心的愁悶。
他在永州發(fā)現(xiàn)了許多風(fēng)景佳麗的地方,記下了其中的八處名勝,成為我國古典文學(xué)散文史上頗有名的《永州八記》?!缎∈队洝肥恰队乐莅擞洝分械牡谒钠?。
作者寓情于景,抒發(fā)謫居生活的清寂苦悶、抑郁憂傷之情。他寫的游記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憤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寫到“一切景語皆情語?!?/p>
你能說出作者觀魚時是怎樣的心情?瀏覽最后又是怎樣的心情?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境? 作者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調(diào),而寄情山水正是為了擺脫這種抑郁的心情:所以才會有發(fā)現(xiàn)小石潭時心樂之,觀魚時覺得魚似與游者相樂的愉悅心情;但這種歡快畢竟是暫時的,一經(jīng)凄清環(huán)境的觸發(fā),便會凄神寒骨,悄愴幽邃,憂傷、悲涼的心境便會自然流露出來。就很自然的融情入景了 探究:如果你也坐在小石潭邊,會有什么感覺? 感覺是因人而異的,柳宗元因為是變法失敗而被貶到永州的,所以有如此心境。
我們可以根據(jù)現(xiàn)在的觀點各抒己見,比如說這里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得很好,無污染等。 文中哪些句子寫了“石”?請說明理由。
文中描繪的景物無不浸透著“石”的氣息?!叭詾榈住?,“卷石底以出”說明“潭”的的確是個“石潭”。
“如鳴佩環(huán)”形容聲音嘹亮,說明“石潭”的不一般?!扒鄻浯渎?,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寫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優(yōu)美形態(tài)。
“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魚影表現(xiàn)水的清澈透明?!捌嗌窈恰辈粌H是石的冰涼,也含蓄地表達了作者憂傷、悲涼的心境。
7.《小石潭記》基礎(chǔ)知識總結(jié),包括生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語活
你好!以下所有內(nèi)容并非來自網(wǎng)絡(luò)復(fù)制粘貼,是我原來學(xué)習(xí)時,自己總結(jié)的,可以驗證。
1、生字注音:
篁(huánɡ)竹
如鳴佩(pèi)環(huán)(huán)
清冽(liè)
卷(quán)石底以出
坻(chí)
嵁(kān)
翠蔓(màn)
蒙絡(luò)搖綴(zhuì)
參(cēn)差(cī)披拂
日光下澈(chè)
佁(yǐ)然不動
俶(chù)爾遠逝
往來翕(xī)忽
斗(dǒu)折蛇行
犬牙差(cī)互
寂寥(liáo)無人
悄(qiǎo)愴(chuàng)幽(yōu)邃(suì)
龔(gōng)古
宗玄(xuán)
2、一詞多義:
①可:大約,“潭中魚可百許頭”;可以,能夠,“不可久居”和“不可知其源”。
②從:自,從,“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跟隨,“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③清:清澈,“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凄清,“以其境過清”。
④以:因為,“以其境過清”;表示前一行為是后一行為的方法或手段,前面的成分是后面動詞的狀語,可以不譯,“而”,“近岸,卷石底以出”;用,把,“全石以為底”。
⑥樂:以…為樂,“心樂之”;逗樂,快樂,“似與游者相樂”。
⑤其:代指小溪的,“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代指小石潭的,“以其境過清”。
⑦而:表修飾,“潭西南而望”;表承接,“乃記之而去”;表并列,“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
3、古今異義:
①許:古義:用在數(shù)詞后表示約數(shù),相當于同樣用法的“來”,“潭中魚可百許頭”;今義:允許,許可。
②小生:古義年輕人,后生,“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今指戲曲藝術(shù)中的一種角色。
③去:離開,“乃記之而去(于是就題上字離開了。)”;今常用義為“往”。
4、詞語活用:
(1)西:向西,名詞作狀語。例句:“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樂:a.動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樂。例句:“心樂之”;
b.形容詞作動詞,逗樂,快樂,例句:“似與游著相樂”。
(3)下:a. 名詞作狀語,在下面,例句:“下見小潭”;
b. 名詞作狀語,向下,例句:“日光下澈”;
(4)近:形容詞“近”帶賓語“岸”,作動詞表示靠近。例句:“近岸,卷石底以出”。
(5)空:名詞作狀語,“在空中”。例句:“皆若空游無所依”。
(6)澈:形容詞用作動詞,充當“日光”的謂語,照到。例句:“日光下澈”。譯為:陽光照到水底。
(7)斗:名詞作狀語,像北斗星一樣。例句:“斗折蛇行”。
(8)蛇:名詞作狀語,像蛇一樣。例句:“斗折蛇行”。
(9)犬牙:名詞作狀語,像狗的牙齒一樣。例句:“其岸勢犬牙差互”。
(10)環(huán):名詞作狀語,像環(huán)一樣。例句:“四面竹樹環(huán)合”。
(11)凄: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凄涼。例句:“凄神寒骨”。
(12)寒: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寒冷。例句:“凄神寒骨”。
5、特殊句式及重點句子翻譯:
(1)倒裝句:
全石以為底。(應(yīng)為“以全石為底”。譯:潭以整塊石頭為底。)
(2)省略句:
① 日光下澈(潭底)。(譯:陽光照到水底。)
② 影布(于)石上。(譯: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③(溪水)斗折蛇行。(譯: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
④ 坐(于)潭上。(譯:坐在小石潭上。)
⑤(余)以其境過清。(譯:(我)因為這里的環(huán)境過于凄清。)
希望幫助到你,若有疑問,可以追問~~~
祝你學(xué)習(xí)進步,更上一層樓?。?^__^*)
8.《小石潭記》詳細筆記
原文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
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juǎn)石底以出,為坻(chí)為嶼(yǔ),為嵁(kān)為巖。
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動,俶(chù)爾遠逝,往來翕(xī)忽。
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liáo)無人,凄神寒骨,悄(qiǎo)愴(chuàng)幽邃(suì )。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gōng )古,余弟宗玄。
隸(lì)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譯文 (我)從小丘向西走了百來十步,隔著成林的竹子,聽到了水聲,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環(huán)碰撞發(fā)出的聲音,(我)心里很喜歡它 。
砍伐竹子,開辟出一條道路(走過去),往下見到了一個小潭,潭水格外清涼。(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起來,形成了小石礁,小島嶼,小石壘,小石巖等各種不同的形狀。
青蔥的樹,翠綠的藤蔓,覆蓋、纏繞、搖晃、連結(jié),參差不齊,隨風(fēng)飄蕩。 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 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么依靠也沒有。
陽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一動不動,忽然間向遠處游去了,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和游人逗樂。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身)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水流)像長蛇爬行那樣彎曲,一段看得見,一段又看不見。
那石岸的形狀像狗的牙齒那樣互相交錯,不能知道它(溪水)的源頭 。 我坐在小石潭的岸邊上,四面被竹子和樹木圍繞著,靜悄悄得沒有其他人,(令人感到)心神凄涼,寒氣透骨,寂靜極了,幽深極了。
因為這里的環(huán)境太凄清,不適宜久留,于是記下了這番景致離開了。 同游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我?guī)е煌サ?,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
一個叫恕己,一個叫奉壹。清澈見底的潭水 注釋 1.從:自,由。
2.小丘:小山,在小石潭東面。 3.西:(方位名詞作狀語)向西 4.行:走。
5.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篁,竹林,泛指竹子。
6.如鳴佩環(huán):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環(huán)相碰發(fā)出的聲音。佩、環(huán):都是玉質(zhì)裝飾物。
鳴:發(fā)出聲響。 7.樂:以……為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8.伐竹取道,伐:砍伐。
取:這里指開辟。道:路 9 下:(方位名詞作狀語)向下,往下。
10.見:看見。 11.水尤清冽(liè):潭水格外清涼,清澈。
尤:格外,特別。清冽 :清涼。
清,清澈。冽:寒冷。
12.全石以為底:(潭)以整塊石頭為底。以為:把……當作(此句為倒裝句,賓語前置,“以全石為底”)。
以:用來。為:作為 13.近岸:靠近潭岸的地方。
近,靠近。岸,岸邊. 14.卷石底以出:實為“石底卷以出”。
石底有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卷:彎曲。
以:表修飾,形容如何“出”。 15.為坻(chí)為嶼(yǔ),為嵁(kān),為巖:形成了小石礁,小島嶼,小石壘,小石巖等各種不同的形狀。
坻:水中高地。嶼:小島。
嵁:不平的巖石。巖:高出水面較大而高聳的石頭。
16.青樹翠蔓,蒙絡(luò)(luò)搖綴,參差(cēn cī)披拂:意思是(樹枝藤蔓)遮掩纏繞,搖動連結(jié),參差不齊,隨風(fēng)飄蕩。翠蔓,翠綠的藤蔓。
17.可百許頭:大約有一百來條??桑捍蠹s 許:用在數(shù)詞后表示約數(shù),相當于同樣用法“來”。
表示數(shù)量不確定。 18.皆若空游無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么依靠也沒有。
空:名詞作狀語,在空中。皆:全,都。
19.日光下徹,影布石上: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下,名詞作狀語,向下照射。
布:照映,分布。徹:透過。
20.佁然不動:(魚影)靜止呆呆地一動不動。佁(yǐ)然,愣住的樣子。
21.俶爾遠逝:忽然向遠處游去了。俶(chù)爾,忽然。
遠,形容詞作狀語,向遠處。 22.往來翕(xī)忽:游來游去動作輕快敏捷。
翕忽:輕快敏捷的樣子。翕:迅疾。
23.樂:逗樂。 24.潭西南而望:向潭水的西南方向望去 而,連詞,連接狀語和名詞,不譯,表修飾。
西南,向西南(方位名詞作狀語)。 25.斗折蛇行,明滅可見:(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xiàn)。
明滅,都是形容詞作名詞,或隱或現(xiàn)之處。斗折:像北斗星一樣曲折。
蛇行:像蛇一樣蜿蜒前行。(“斗”與“蛇”是事物名詞作狀語,該類活用一般翻譯句式為“像……那(一)樣”。)
26 . 明滅可見:若隱若現(xiàn),有時亮,有時暗。 27. 差互:岸勢:兩岸的地形,勢:形狀。
(犬牙,事物名詞作狀語)像狗牙一樣參差不齊。犬牙:像狗牙一樣。
差:交錯。其:那(溪水)。
28 不可知:不能夠知道??桑耗軌?29 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qiǎo chuàng)幽邃:四周被竹子樹木環(huán)繞合抱,寂靜寥落,空無一人,感到心神凄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
寂寥:寂靜寥落。悄愴,寂靜的使人感到憂傷。
邃,深遠。凄:(使動用法)使……凄涼。
寒:(使動用法)使……寒冷。 30 以其境過清:因為這里的環(huán)境過于凄清。
以,因為。清,凄清,冷清清。
31不可久居。
9.《小石潭記》的重點知識都有什么
(1)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
坻、嶼、嵁、巖,形狀各異,寫出了潭的奇特可愛。 (2)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
三句描寫潭邊景物?!懊伞⒔j(luò)、搖、綴”觀察入微,刻畫精確。
(3)“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特寫游魚,游魚空游無依,實則旁襯水清。
(4)“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寫魚的情態(tài)。
“佁然”“俶爾”“翕忽”寫得惟妙惟肖?!皹贰弊謱戶~,也是寫人的心境。
(5)“潭西南面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明、滅,描寫溪水因岸勢曲折而時隱時現(xiàn)的狀態(tài),寫得真切、形象。
(6)“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筆意飄渺,引人遐想,“其岸”“其源”補述出“望”的對象。
(7)“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凄、寒、悄愴,寫出了作者獨特的感受。
O問題與方法 1.作者是怎樣發(fā)現(xiàn)小石潭的? 從小山丘向西邊走一百二十步,隔著一片竹林,聽見水的聲音,非常悅耳,好像佩在身上的玉佩玉環(huán)相碰發(fā)出的聲音一樣,心中高興而好奇,想看看究意是怎樣的一片水,于是砍倒竹子,辟開一條道,這樣就發(fā)現(xiàn)了隔著竹林的小石潭。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樣的? 小石潭的全貌是: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的部分,有的翻卷過來露出水面;四周樹長得很茂密,高高低低,隨風(fēng)飄搖;潭水很清,有魚兒游動。
3.“皆若空游無所依”與上文哪句話相呼應(yīng)? 這句話與上文中的“水尤清洌'相呼應(yīng)。 4,作者是怎樣描寫潭上景物的? 作者這樣描寫潭上景物:“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p>
“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①重點與難點 1.全文的結(jié)構(gòu)層次。
第一部分(1):總寫小石潭全貌。寫了竹、水、潭、石、樹等。
第二部分2一3:以特寫鏡頭描繪游魚和潭水,并寫到了小溪的走勢。 第三部分(4):寫幽靜的環(huán)境,抒發(fā)作者抑郁憂傷的心情。
第四部分(5):補充交待同行的人。 2課文的語言特點。
這篇課文的語言有以下特點:簡潔而又豐富,細致而生動,用短句產(chǎn)生節(jié)奏感,讀起來悅耳動聽,字里行間還蘊含著作者豐富的情感。 因此,從語言上看,這是一篇難得的好文章。
3.如何準確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這篇游記是作者被貶為永州司馬時所寫,是《永州八記》中的一篇。因為被貶謫,作者的心請常常是憂傷悲涼,欲求解脫卻又無法解脫。
這種情感,從文中的“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造邃中可以看出。 但是,文中表現(xiàn)的又不完全是郁郁寡歡的心情,在抑郁憂愁的基調(diào)中,仍可見一些樂意,這從魚兒“似與游者相樂”的描寫中隱約可知。
10.小石潭記預(yù)習(xí)的重點
1、要注意名詞做狀語的用法較為多,如:潭西南而望 此中西南為向西南的意思,這是此篇文章最重要的知識點之一2、倒裝,如“全石以為底”以全石頭為底下面給你詳細講解一下:作者介紹 柳宗元是唐代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子厚,河?xùn)|解(今山西運城解州鎮(zhèn))人,世稱柳河?xùn)|。柳宗元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
但其早年為考進士,文以辭采華麗為工。 柳宗元重視文章的內(nèi)容,主張文以明道,認為“道”應(yīng)于國于民有利,切實可行。
他注重文學(xué)的社會功能,強調(diào)文須有益于世。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詩文作品,其詩多抒寫抑郁悲憤、思鄉(xiāng)懷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
最為世人稱道者,是那些清深意遠、疏淡峻潔的山水閑適之作。 寫作背景 柳宗元于唐順宗永貞元年(公元805年)因擁護王叔文的改革,被貶為永州司馬,王叔文被害。
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過對景物的具體描寫,抒發(fā)自己的不幸遭遇,成為后世寫作山水游記的楷模。 此間共寫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記,后稱《永州八記》。
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記》中作者這樣記述當時的心情:“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小石潭記》中景語即情語,“悄愴幽邃,凄神寒骨”處的描寫,情景交融,很好地說明了這一問題 。
原文 小石潭記·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
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
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注釋:篁竹:成林的竹子。
如鳴佩環(huán):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環(huán)相碰發(fā)出的聲音。清洌:清澈。
全石以為底:(潭)以整塊石頭為底。 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
為坻,為嶼,為嵁,為巖:成為坻、嶼、嵁、巖等不同的形狀。坻,水中高地。
嶼,小島。嵁,不平的巖石。
翠蔓:翠綠的莖蔓。 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覆蓋、纏繞、搖動、連結(jié),參差不齊,隨風(fēng)飄蕩。
可百許頭:大約有一百來條。 皆若空游無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么依托都沒有。
日光下徹,影布石上:陽光直射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石上。 佁然不動:(魚影)呆呆地一動不動。
佁然,愣住的樣子。 俶爾遠逝:忽然間向遠處游去了。
俶爾,忽然。 往來翕忽:來來往往輕快敏捷。
斗折蛇行,明滅可見:(泉水)曲曲折折,(望過去)一段看得見,一段又看不見。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
蛇行,像蛇爬行那樣彎曲。明滅,或現(xiàn)或隱。
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齒那樣互相交錯。 凄神寒骨,悄愴幽邃:感到心神凄涼,寒氣透骨,寂靜極了,幽深極了。
悄愴,寂靜得使人感到憂傷。邃,深。
以其境過清:凄清,冷清清。 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我?guī)е煌サ?,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
譯文從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著竹林,聽到了水聲,好像身上帶的玉佩、玉環(huán)相碰發(fā)出的清脆聲音,(我的)心情高興起來??车怪褡?,開辟出一條道路(走過去),下面看見一個小潭,潭水特別清澈。
整塊石頭作為潭底,靠近岸邊,有一圈從潭底周圍突出水面的石頭,成為坻、嶼、堪、巖各種不同的形狀。青蔥的樹,翠綠的莖蔓,遮蓋交結(jié),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fēng)飄動。
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好像都在空中游動,周圍什么也沒有似的。陽光直照到水底,石上有魚的影子,靜止不動;又忽然向遠處游走,往來很快,好像和游人一同歡樂。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小溪曲曲折折,忽明忽暗,忽隱忽現(xiàn)。溪岸的形狀像犬牙那樣交錯不齊,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樹木圍繞著,寂靜寥落,空無一人,不覺心神凄涼,寒氣透骨,令人感到悲哀。因為這里的環(huán)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題字離去。
同游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跟著來的有姓崔的兩個少年,一個叫恕己,一個叫奉壹。
評論柳宗元的山水游記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貶謫到永州以后寫的《始得西山宴游記》《鈷潭記》《鈷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這就是為人稱道的《永州八記》。
這些作品,畫廊式地展現(xiàn)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勝景,繼承了酈道元《水經(jīng)注》的傳統(tǒng)而有所發(fā)展?!端?jīng)注》是地理書,對景物多客觀描寫,少主觀感情的流露。
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記則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風(fēng)景的描繪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遺棄于荒遠地區(qū)的美好風(fēng)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傾注怨憤抑郁的心情。本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保持了《永州八記》一貫的行文風(fēng)格,觀察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