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語文文學常識該怎么積累
1.以新聯(lián)舊法。
在學到某作家的又一作品時,一定要聯(lián)及以前學過的他的作品,并盡最大可能把他的生平、作品內(nèi)容搞得清楚明白、了然于心。比如學到柳宗元的《捕蛇者說》,首先要把柳宗元的生平、作品弄懂吃透,然后聯(lián)及唐宋八大家另外七人的具體所指,再聯(lián)及已學過的《馬說》、《愛蓮說》的情況(作者、作品主旨),最后聯(lián)及文體知識“說”。
知道“說”是一種文體,屬寓言性雜文……這樣,學一而聯(lián)二、聯(lián)三……文學常識便越聯(lián)越多,也越聯(lián)越熟。2.以點帶面法。
不論人教版還是各省版教材,所選名家名作的數(shù)量都比較多。我們可把某一名家的作品作為“點”,再由這一“點”擴展到這個名家入選初中課本所有作品這個“面”。
比如古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柳宗元、蘇軾等;現(xiàn)代的如魯迅、郭沫若、矛盾等;外國的如高爾基、莫泊桑、布封等。分別將這些作家的作品逐一歸納,弄清文體,了解寫作時間、背景,掌握作品中的人物、寫作技法等等。
例如魯迅的作品,入選初中課本的有《風箏》《阿長與<山海經(jīng)>》《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雪》《故鄉(xiāng)》《孔乙己》等,我們首先要掌握魯迅生平這個“點”,然后知曉其作品集、各作品集的命名方式、這篇作品出自哪個集子、是什么體裁、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是誰、使用什么樣的技法刻畫人物、表現(xiàn)主題。這樣,由點擴展到面,記憶起來就比較方便,效率也比零散記憶高得多。
3.縱向擴展法。就是從縱向的角度去梳理和記憶文學常識。
比如以文學史為線,就從先秦、兩漢開始,到魏晉、唐宋、元明清、近代、現(xiàn)代、當代,一步步梳理;若以文體發(fā)展史為線,就從《詩經(jīng)》開始,到先秦諸子及歷史散文、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進行梳理。然后,再把這條“線”中每一時期內(nèi)的重要作家、作品或文體、技法分門別類地歸納出來。
整理后的文學常識,就像一串凹凸有致、色彩誘人的冰糖葫蘆,“條”分明,“塊”清楚。記憶時,縱向有線可循,擴展的橫向內(nèi)容也一目了然。
4.橫向比較法。就是把同一屬性的文學常識搜集在一起,找出它們的異同,并據(jù)其異同進行組合,做到“文”以類聚。
比如古代一些作家詩文集的命名方式就可使用此法。大家可以這樣排列組合:用官職命名的作品集有:《杜工部集》……用自號命名的有:《蘇東坡全集》……用書齋名命名的有:《七錄齋集》……用帝王年號命名的有:《嘉祐集》……擴展資料:中國古代文學(一)、先秦文學1、上古神話中國古代神話名篇有:女媧補天、后羿射日、精衛(wèi)填海、(盤古)開天辟地、黃帝戰(zhàn)蚩(chī)尤、劉安《淮南子》等。
2、先秦散文a、儒家經(jīng)典“四書”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拔褰?jīng)”指《詩經(jīng)》《尚書》《禮記》《易經(jīng)》《春秋》“六經(jīng)”又稱六藝(《樂》)b、歷史散文。
《左傳》(編年體)《戰(zhàn)國策》(國別體)《國語》(國別體)“春秋三傳”《左傳》《谷梁傳》《公羊傳》c、諸子百家散文著名的有:①老子,李耳,字聃(dān),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著有《道德經(jīng)》。②孔子名丘,字仲尼。
是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論語》是孔子弟子記載孔子和他的學生言行的書。(《季氏》《荷》)③墨子名翟(dí),墨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
《墨子》53篇。④孟子名軻,字子輿。
儒家學派繼承者?!睹献印肥敲献訉W生記錄孟子言行的書。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莊暴見孟子》《魚我所欲也》。)⑤莊子,名周,戰(zhàn)國道家著《莊子》。
(《庖丁解牛》)⑥荀子,戰(zhàn)國儒家,著《荀子》32篇。(《勸學》)⑦韓非子,法家。
著《韓非子》。(《扁鵲見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鄰》。)
⑧《呂氏春秋》又稱《呂覽》,是秦相呂不韋和他的門客的集體創(chuàng)作。(《察今》)⑨李斯的代表作是散文《諫逐客書》。
3、先秦詩歌a、《詩經(jīng)》?!对娊?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305篇。
分風、雅、頌三類、風是民歌,雅是樂歌,頌是祭歌。詩經(jīng)的表現(xiàn)手法是比、興、賦。
“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的?!芭d”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賦”直陳其事。
b、《楚辭》。西漢學者劉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編輯成書,定名為《楚辭》。
屈原(前340?-前277?)名平,我國偉大愛國主義詩人、曾在楚國任左徒三閭大夫等職。代表作是《離騷》《九歌》《九章》。
(二)、兩漢文學a、兩漢散文①賈誼,世稱賈生。又稱賈長沙,賈太傅。
著《新書》十卷?!哆^秦論》、《論積貯疏》是他的代表作。
②司馬遷,字子長,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著《史記》首創(chuàng)“紀傳體”,分為本紀、世家、列傳、表、書。
魯迅稱《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③班固的《漢書》、劉向編訂的《戰(zhàn)國策》都名垂史冊。
b、樂府民歌和賦。1、樂府民歌:樂,民樂;府,官府。
樂府原為漢代音樂機關(guān)所搜集的詩。《孔雀東南飛》2、賦是我國古代韻文和散文的綜合體。
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上林賦》。賈誼的《吊屈原賦》都很有名。
(三)、魏晉南北朝文學a、魏晉南北朝的詩歌和散文①“三曹”、“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曹操的《觀滄?!?,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名都篇》《。
2.高中語文文言文知識
原發(fā)布者:李鳳琴
基礎(chǔ)課程教學資料
《燭之武退秦師》知識點
一、一詞多義
“之”
1、公從之(代佚之狐的建議) 2、許之(人稱代詞,鄭文公) 3、將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詞)
4、子犯請擊之(秦國,代詞) 5、臣之壯也,猶不如人(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6、鄰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7、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以”“而”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過也(連詞,表承接) 2、敢以煩執(zhí)事(介詞,拿) 3、越國以鄙遠(連詞,表承接) 4、因人之力而敝之(連詞,表轉(zhuǎn)折) 5、以亂易整,不武(介詞,拿、用) “焉”
1、子亦有不利焉(語氣詞)
2、焉用亡鄭以陪鄰(疑問副詞,何)
3、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兼詞,“于之”,在那里)
4、將焉取之(疑問代詞,哪里)
“其”
1、以其無禮于晉(代詞,鄭國)
2、君知其難也(代詞,這件事)
3、吾其還也(表商量或希望語氣) 注:思考練習三中“若、說、辭、鄙、微”自己整理到積累本上。
二、通假字 1、今老矣,無能為也已(通“矣”) 2、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通“供”,供給) 3、秦伯說(同“悅”) 4三、詞類活用 1372414二、通假字:蟹六跪而二螯222意動43
3.高中語文文學常識
1、魯迅先生的作品主要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以及《且介亭雜文》(或《墳》或《華蓋集》等)等雜文集。
2、我國第一部編年史著作是《春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史著作是《左傳》(相傳是春秋末期魯國史官左丘明所著);最早的一部國別史是《國語》。3、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描寫了一個封建大家庭的崩潰和解體過程。
他的“三部曲”名作還有“愛情三部曲”:《霧》《雨》《電》。4、《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原本只稱《詩》,儒家列為經(jīng)典之一,故稱《詩經(jīng)》。
共305篇,分為“風”“雅”“頌”三大類?!帮L”大都是民間歌謠;“雅”分大雅、小雅,是宮廷樂曲歌詞;“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
手法上,《詩經(jīng)》使用賦、比、興。賦是直陳其事;比是打比方;興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用于一首詩或一章詩的開頭。
5、中國古代戲曲主要指元雜劇和明清傳奇。關(guān)漢卿的《竇娥冤》和王實甫的《西廂記》代表了元雜劇的最高成就。
明傳奇的代表作是湯顯祖的《牡丹亭》。清傳奇的代表作是洪升的《長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
擴展資料:文學常識廣義指涵蓋文化的各種問題。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學中的地理,歷史各種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們眾所周知的文學習慣。
古代文化常識。如天文歷法、地理、官職、科舉禮儀、稱謂名號等。
中國文學常識:1、第一位女詩人是:蔡琰2、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3、第一部詞典是:《爾雅》4、第一部大百科全書是:《永樂大典》5、第一部詩歌總集是:《詩經(jīng)》6、第一部文選:《昭明文選》7、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8、第一部神話集:《山海經(jīng)》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世說新語》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說集:《搜神記》11.、第一部語錄體著作:《論語》12、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是:《春秋》13、第一部斷代史:《漢書》14、第一部兵書:《孫子兵法》15、文章西漢兩司馬:司馬遷 司馬相如16、樂府雙璧:《木蘭詩》《孔雀東南飛》,加上《秦婦吟》為樂府三絕17、史學雙璧:《史記》《資治通鑒》18、二拍:《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凌蒙初)19、大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隱、杜牧20、中國現(xiàn)代文壇的雙子星座:魯迅、郭沫若21、三不朽:立德 立功 立言22、三代:夏 商 周23、《春秋》三傳:左傳、公羊傳、谷梁傳24、三王:夏禹 商湯 周武王(一說周文王)25、三山:蓬萊方丈瀛洲26、三教:儒、釋、道27、三公:周時:司馬、司徒、司空西漢: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明清:太師、太傅、太保28、三曹:曹操、曹丕、曹植29、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30、江南三大古樓:湖南岳陽樓、武昌黃鶴樓、南昌滕王閣31、歲寒三友:松、竹、梅32、三輔:左馮翊 右扶風 京兆尹33、科考三元:鄉(xiāng)試,會試,殿試和自的第一名(解元,會元,狀元)34、殿試三鼎甲:狀元、榜眼、探花35、中國三大國粹:京劇、中醫(yī)、中國畫3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馮夢龍)37、儒家經(jīng)典三禮:周禮、儀禮、禮記3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guān)吏39、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40、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累 棠棣之花41、茅盾“蝕”三部曲:幻滅 動搖 追求農(nóng)村三部曲:春蠶 秋收 殘冬42、巴金“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43、第一部國別史:《國語》44、第一部記錄謀臣策士門客言行的專集:國策戰(zhàn)國策45、第一部專記個人言行的歷史散文:《晏子春秋》46、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47、第一首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357句,1785字)48、第一部文學批評專著:《典論·論文》(曹丕)49、第一位田園詩人:東晉 陶淵明50、第一部文學理論和評論專著:南北朝梁人劉勰的《文心雕龍》51、第一部詩歌理論和評論專著:南北朝梁人鐘嶸的《詩品》52、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筆記體寫成的綜合性學術(shù)著作:北宋的沈括的《夢溪筆談》53、第一部日記體游記: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記》54、第一位女詞人,亦稱“一代詞宗”:李清照55、《詩經(jīng)》三體:風、雅、頌。56、文學史上“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說的是清代著名詞人納蘭容若。
4.高中語文文學常識
《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收錄從西周到春秋的詩歌305篇,分風、雅、頌三部分。
用賦、比、興等表現(xiàn)手法:賦,即敷陳其事而直言之;比,即以彼物比此物;興,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对娊?jīng)》中的詩多為四言詩,章法多用重疊(疊唱)。
《關(guān)雎》是《詩經(jīng)》中的第一首詩,我們讀過《詩經(jīng)》中的《蒹葭》、《采薇》等詩?!对娊?jīng)》與《尚書》、《禮記》、《易經(jīng)》、《春秋》合稱“五經(jīng)”。
《楚辭》是繼《詩經(jīng)》之后又一部詩歌總集,收屈原等人的詩歌作品。屈原是我國第一位愛國主義詩人。
《離騷》是他的代表作,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魯迅在他的小說集《彷徨》扉頁上題寫了該詩中的名句: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蔽覀冏x過屈原的詩《國殤》、《涉江》等。
《詩經(jīng)》中的“(國)風”與《楚辭》中的“離騷”并稱“風騷”。它們分別是我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和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
先秦歷史散文中,《尚書》是我國第一部散文集,它是商周時期的歷史文告的匯編。《春秋》是我過第一部編年體史書,它記載我國春秋時期的歷史。
而解釋這本“經(jīng)”書的“傳”《左傳》則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相傳為左丘明所作,我們讀過書中的《曹劌論戰(zhàn)》、《秦晉崤之戰(zhàn)》等?!秶Z》是我國第一部別體史書,它記載我國春秋時期的歷史,我們讀過書中的《邵公諫厲王弭謗》。
《戰(zhàn)國策》是一部國別體史書,它記載戰(zhàn)國時期的歷史;我們讀過書中的《唐雎不辱使命》、《鄒忌諷齊王納諫》、《荊軻刺秦王》等。先秦諸子散文中,《論語》、《孟子》、《荀子》等是儒家著作,《老子》、《莊子》、《列子》等是道家著作,《墨子》是墨家著作,《韓非子》是法家著作。
孔子,名丘,字仲尼;孟子,名軻,字子輿;莊子,名周;荀子,名況。依次寫出《論語》、《孟子》、《莊子》、《荀子》中的一篇課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魚我所欲也》、《秋水》、《勸學》。
《論語》、《孟子》和《禮記》中的《大學》、《中庸》合稱“四書”。 賈誼是西漢初年政治家、文學家,代表作品有《過秦論》、《論積貯疏》等。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代3000年歷史,全書分為本紀、世家、列傳、書和表共五個部分。魯迅贊譽它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史記》的作者是司馬遷,字子長,他是我國西漢歷史家、文學家。教材中有《史記》的選文《垓下之圍》、《鴻門宴》、《廉頗藺相如列傳》、《李將軍列傳》等。
《史記》和《漢書》、《后漢書》、《三國志》合稱“四史”,后三部書的作者分別是東漢的班固、南朝的范曄、晉朝的陳壽?!皹犯保笣h代國家設(shè)立的音樂機關(guān),負責搜集整理民歌。
后來稱這種民歌及文人仿作的詩為“樂府”?!犊兹笘|南飛》是漢代樂府詩發(fā)展的高峰,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敘事詩,這首詩的男女主人公是焦仲卿、劉蘭芝。
它與北朝樂府民歌《木蘭詩》合稱“樂府雙壁”。漢代的文人詩是在樂府民歌的影響下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現(xiàn)存最早的文人五言詩是班固的《詠史》;所謂“古詩十九首”,是東漢文人寫作的五言詩,這些詩全為無名氏所作。
曹操,字孟德,東漢建安時期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他擅長以古題樂府寫時事。
他的詩氣韻沉雄,代表作有《觀滄海》、《龜雖壽》、《短歌行》、《篙里行》等。曹操與其子曹丕、曹植并稱“三曹”;后人稱以“三曹”為核心的文壇所體現(xiàn)的文風“建安風骨”。
曹丕的《燕歌行》,是現(xiàn)存最早的七言詩。曹植是當時最負盛名的作家,其代表作有詩《白馬篇》、賦《洛神賦》等。
諸葛亮,字孔明,他的《出師表》是名篇。陶淵明,又名陶潛,字元亮,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jié),東晉人,田園詩派的開創(chuàng)者,陶淵明的詩“清新自然”,代表作有《飲酒》、《歸園田居》等,他也有書寫豪情和憤懣的詩,如《讀山海經(jīng)》、《詠荊軻》。
南朝的謝靈運是山水詩派的開創(chuàng)者。我國第一部系統(tǒng)闡述文學理論的著作是《文心雕龍》,作者是南朝的劉勰。
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志怪小說”是晉朝干包的《搜神記》,“志人小說”(又叫“逸事小說”)是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初唐“四杰”指王勃、楊炯、盧照鄰和駱賓王。
其中王勃,字子安,駢體文《滕王閣序》和詩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的代表作。在初唐詩壇開一帶詩風的詩人是陳子昂,字伯玉,他的《登幽州臺歌》一詩很有名。
此間,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也是名詩。盛唐“邊塞詩人”高適和岑參并稱,他們的代表作分別是《別董大》、《白雪歌頌武判官歸京》;盛唐“邊塞詩人”還有王昌齡、王之渙、崔顥,他們的代表作分別是《芙蓉樓送辛漸》、《涼州詞》、《黃鶴樓》。
盛唐“山水田園詩人”孟浩然和王維并稱,王維,字摩詰,他擅長繪畫,在描寫山水的詩里,創(chuàng)造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詩境,他的代表作有《終南山》、《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等;孟浩然的代表作有《過故人莊》、《晚泊潯陽望廬山》、《望洞庭湖贈張丞相》等。
5.高中語文古文常用詞積累
然 ⑴用在詞后,作詞尾表示狀態(tài)。
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
的樣子”。例:①虎見之,龐然大物也。
②康肅忿然曰。③雜然相許,其妻疑曰。
④夫子喟然嘆曰。⑤而當日之情形憬然赴目。
⑵然而,但是。例:①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
②然富貴人讀書者有幾?③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④然君之職分難明。
⑤然群不自意能先入關(guān)破秦。⑥然是說也,余尤疑之。
⑦然睹促織,隱中胸懷。⑧袁人大憤,然未有以報也。
⑨觀袁守雖得民,然自喜輕上。 ⑶是的,對的。
例:①然之。命李忠義帥突將三千為前驅(qū)。
(然之:以之為然)②植然其言及圣門,門吏阻住。③吳廣以為然。
乃行卜。④成然之。
早出暮歸,提竹筒絲籠。⑤然,誠有百姓者。
⑷如此,這樣。例:①遂開門納眾,及里城,亦然。
②非獨書為然,天下物皆然。③子墨子曰:“然,胡不己乎?”④雖然,公輸盤為我為云梯,必取宋。
⑤惟博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之信然。⑥后這為人君者不然。
⑦ 使之然也。⑧同是被逼迫,君爾妾亦然。
⑨其去則然,其來則不然。⑩此亦不然矣。
⑸用在句末,“像。
一樣”。例: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然后」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然后”,“然后才”,表示承接。例:⑴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⑵然后導(dǎo)以取保,出居于外。⑶否則三縊加別械,然后得死。
⑷然后皇上與康先生之意始能稍通。⑸然后得一夕安寢。
⑹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⑺然后以六合為家。
⑻然后渡揚子江。⑼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⑽抑王興甲兵,危士臣,構(gòu)怨于諸侯,然后快于心與?(11)及陷于罪,然后從而刑之。 「然則」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既然這樣,那么。
”,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例:⑴然則予固不幸而遇張乎,生固幸而遇予乎?⑵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⑶然則成于下之得。
⑷然則諸侯之地有限。⑸然則廢釁鐘與?⑹然則一羽之不舉,不為用力焉。
⑺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⑻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
「然而」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雖然)這樣,可是?!?/p>
表示轉(zhuǎn)折。
例:⑴然而成敗異變,功業(yè)相反也。⑵然而隱忍以行。
⑶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者】 (一)助詞。
1.指人、物、事、時、地等?!啊摹?,“……的(人、東西、事情)”。
①有復(fù)言令長安君為質(zhì)者,老婦必唾其面!(《觸龍說趙太后》) ②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2.用在數(shù)詞后面,譯為“……個方面”“……樣東西”“……件事情”。 ①此數(shù)者,用兵之患也。
(《赤壁之戰(zhàn)》) ②或異于二者之為,何哉?(《岳陽樓記》) 3.用作“若”“似”“如”的賓語,譯為“……的樣子”。 ①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說》) ②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黔之驢》) 4.放在后置的定語后面,相當于“的”。
①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頃之,煙炎張?zhí)?,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赤壁之戰(zhàn)》) 5.放在主語后面,引出判斷,不必譯出。
①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師說》) 6.用在“今”“昔”等時間詞后面,不必譯出。 ①近者奉辭伐罪。
(《赤壁之戰(zhàn)》) ②古者以天下為主,?。?③遠者數(shù)世,近者及身。 7.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
①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赤壁之戰(zhàn)》) ②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
(《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二)語氣詞。
1.放在疑問句的句末,表示疑問語氣等。 ①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誰為大王為此計者?(《鴻門宴》) 所 ⑴處所,地方。
例:①持童抵主人所。②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③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④樂土樂土,爰得我所?、莩煞磸?fù)自念,得無教我獵蟲所耶?⑥某所,而母立于茲。
⑦此何所也? ⑵用在動詞或者“介詞+動詞”之前,組成名詞性詞組,相當于“。
的事、物”? “。
的地方”、“。
的人”等。例:①漁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②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③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④荊柯有所待,欲與俱。⑤此疾之所由生也。
(所由生:產(chǎn)生的緣由。) 「所以」 ⑴表示行為所憑借的方式。
方法或依據(jù),相當于"用來。
的方法""是用來。
的"等。例:①吾知所以人距子矣,吾不言。
②故釋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為法。 ⑵表示原因。
相當于“。
的原因(緣故)”。例:①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之所以興隆也。
②荊人尚猶循表而導(dǎo)之,此其所以敗也。③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
④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所謂」所說的。
例:⑴酈道元所謂環(huán)水也。⑵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⑶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⑷漢高祖所謂“某業(yè)所就,孰與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覺溢之于辭矣。
「所在」 ⑴到處。例:石之鏗然有聲音者,所在皆是也。
⑵所在之處,處所。例:①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②急趨之,折過墻隅,迷其所在。③宮闕山陵之所在,去之茫茫。
何 ⑴什么。例:①。
6.高中語文古代文化常識要怎么積累
文化常識對應(yīng)的大方向是傳統(tǒng)文化的積累與掌握。2017版新課標中也多次提及“傳統(tǒng)文化”“文化常識”,要求“了解相關(guān)的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豐富傳統(tǒng)文化積累,汲取思想、情感和藝術(shù)的營養(yǎng),培養(yǎng)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豐富、深化對歷史、社會和人生的認識?!?/p>
對應(yīng)在考試中,主要就是文言文閱讀的一道3分選擇題。文化常識的記憶功夫應(yīng)當在平時,不建議拿文化常識清單去背誦,當然這也是一種辦法。個人在教學中提倡的是在文言文閱讀練習中積累,每題4個,碰到即列入應(yīng)當掌握的范圍,同時,每個文化常識都是可以輻射其他知識點的,這方面強烈推薦王力先生的一本書——《古代文化常識》,學習空余翻看,權(quán)威準確,內(nèi)容涵蓋廣,可以積累很多,了解一些傳統(tǒng)文化的來歷本身也很有趣。
7.高分急求 高中語文篇目文言常識整理
第二冊復(fù)習筆記1、《老王》作者楊絳,散文集《干校六記》,長篇小說《洗澡》,譯著《堂吉訶德》。
先生錢鐘書,代表作《圍城》。2、肖復(fù)興《小溪巴赫》3、卡夫卡《變形記》,奧地利小說家,被譽為西方現(xiàn)代派文學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孤獨三步曲《審判》《城堡》《美國》。4、《阿房宮賦》杜牧,字牧之,世稱杜樊川。
杜牧詩文兼擅,是晚唐著名作家。他的散文以議論見長,氣勢縱橫,敢于論列軍國大事,指陳時弊,具有較強的現(xiàn)實性,繼承了韓、柳派古文家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他的詩意境清新,風格豪健俊爽,在晚唐輕浮艷麗的文壇上獨樹一幟。后人因稱他為“小杜”,以繼杜甫;又因和李商隱齊名,被稱為“小李杜”。
晚年居住在長安城南的樊川別墅,后人稱他“樊川先生”。賦是一種介于詩歌和散文之間的文體。
賦這種形式,講求字句的整齊和聲調(diào)的和諧,描寫事物極盡鋪陳夸張之能事,而于結(jié)尾部分往往發(fā)一點議論,以寄托諷喻之意。賦大體上經(jīng)歷了騷賦、漢賦、駢賦、律賦、文賦等幾個發(fā)展階段。
在晚唐時的古文運動的影響下,賦又發(fā)展為“文賦”,它句式參差,押韻比較隨便,重視清新流暢,杜牧的《阿房宮賦》就是一篇文賦。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5、《黃州快哉亭記》蘇轍,字子由,晚年因為隱居于穎水之濱,故自號穎濱遺老,讀書學禪以終,謚號文定。
其文平穩(wěn)樸實,亦如其人,作品集名為《欒城集》,人生觀深受其父兄影響,與其父蘇洵、其兄蘇軾,合稱三蘇,皆為唐宋散文八大家。蘇轍被貶官的原因是他用自己的官爵為遭貶官的蘇軾贖罪,因而遭到了貶官。
“記”的文體特點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可以記事、寫景、狀物?!坝洝币话闶遣捎糜洈⑴c議論相結(jié)合的手法。
(1)亭臺樓閣名勝記:《岳陽樓記》《醉翁亭記》(2)山水游記: 《游褒禪山記》《石鐘山記》《小石潭記》(3)雜物書畫記:《核舟記》6、《項脊軒志》歸有光(1507~1571年),字熙甫,明朝昆山人,著名散文家。作者自幼苦讀,但考試不利,35歲才中舉,后8次考進士落第,于是遷居到嘉定(今上海市)安亭江上,講學20余年,學生頗多,稱之為“震川先生”。
志,記也,古代記敘事物,抒發(fā)感情的一種文體。7、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白衣卿相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
北宋詞人,婉約派創(chuàng)始人。原名三變,字景莊。
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
“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8、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享年67歲,南宋詞人。
字幼安,別號稼軒居士,歷城(今山東濟南)人,漢族人。其詞抒寫力圖恢復(fù)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南宋上層統(tǒng)治集團的屈辱投降進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
藝術(shù)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與蘇軾并稱為“蘇辛”。
9、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張耒、晁補之、秦觀并稱“蘇門四學士”。
詩與蘇軾并稱“蘇黃”。10、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登金陵鳳凰臺》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被稱為“詩仙”,代表作《蜀道難》、《行路難》、《靜夜思》、《早發(fā)白帝城》等?!耙鳌?,本指吟詠,即作詩。
以后作為一種詩體的名稱,即樂府詩這的一種體裁?!傲魟e”,是臨行前留下這首詩向朋友話別的意思。
所以整個題目的意思就是用夢游天姥的詩向朋友話別。夢游是借“別”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與意向是真。
舊詩分“古體”和“近體”,始于唐朝。唐人把當時新出現(xiàn)的格律詩稱為近體詩,把產(chǎn)生于唐以前較少格律限制的稱為古體詩。
后來人們襲用唐人的說法。《夢游天姥吟留別》、《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都是古體詩。
11、《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又名《孔雀東南飛》,全詩357句,1785字,沈歸愚稱其為“古今第一首長詩”,因此它也被稱為我國古代文學史上最早的一首長篇敘事詩。后人把《孔雀東南飛》與北朝的《木蘭辭》及唐代韋莊的《秦婦吟》并稱為“樂府三絕”,其中前兩者又被稱為“樂府雙璧”。
樂府詩是指一種合樂的古詩,因傳自樂府官署而得名。樂府原為漢武帝劉徹設(shè)置的音樂機關(guān),專事制作樂章并采集整理各地民間俗樂和歌辭,分別用于朝廷典禮和宴會上演唱。
這些樂章、歌辭,后來就叫“樂府詩”,成為繼《詩經(jīng)》、《楚辭》而起的一種新詩體。而魏晉南北朝至隋唐,樂府詩的范圍逐漸擴大,一些雖未合樂而襲用古樂府舊題或摹仿樂府體裁的作品,也統(tǒng)稱為樂府。
12、王維《終南山》王維(701-761),字摩詰,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官至尚書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縣),遷至蒲州(今山西永濟),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藍田輞川別墅。他是唐代山水田園派的代表。
其詩、畫成就都很高,蘇東坡贊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尤以山水詩成就為最,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后世人稱其為“詩佛”。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8.高中文言文 積累
考綱要求掌握的120個實詞總結(jié)。
(只選出了例句,雖然比較粗糙,但全是時間凝成,涵蓋1---6冊除詩歌外的所有文言文篇目。可編成練習,也可附上解釋編成講義) 第一部分:(愛 安 被 倍 本 鄙 兵 病 察 朝) 1、愛: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竊愛憐之《觸龍》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
《過秦》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同上)愛其子,擇師而教之。
《師說》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栋⒎俊粪捣?!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
(同上)向使三國各愛其他,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读鶉饭鹩鞍唏g,風移影動,珊珊可愛。
《項脊》 上于盆而養(yǎng)之,蟹白栗黃,備極護愛,留待限期,以塞官責。《促織》見大王愛女牧羊于野,風鬟雨鬢。
《柳毅》蓋犯之者不避其死,感之者不愛其生,此真丈夫之志《柳毅傳》百姓皆以王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洱R桓》是以帶甲萬人事君也,無乃即傷君王之所愛乎?《勾踐滅吳》 2、安:如寡人者,安與知恥?請姑無庸戰(zhàn)!《燭之武》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季氏》既來之,則安之。(同上)沛公曰:“君安與項伯有故?”《鴻》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
《歸去來》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發(fā)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閑田……《病梅》不夭斤斧(37),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逍遙》毅良久稍安,乃獲自定?!读恪酚职材芤责┲祝墒乐疁伢逗??《屈原》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譬若以肉投餒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同上) 3、被:五人者,蓋當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義而死焉者也。
〈五人〉仍更被驅(qū)遣,何言復(fù)來還!〈孔雀〉未幾,成歸,聞妻言,如被冰雪?!洞倏棥饭四吧先艘?,而能急之。
幸被齒發(fā),何敢負德!”《柳毅》若遇公于洪波之中,玄山之間,鼓以鱗須,被以云雨,將迫毅以死。今體被衣冠,坐談禮義,盡五常之志性,負百行之微旨。
(同上)屈原至于江濱,被發(fā)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其次關(guān)木索、被楚受辱。
《報任安書》 4、倍: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師,叩關(guān)而攻秦?!哆^秦》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鴻》前列絲竹,后羅珠翠,物玩之盛,殊倍人間?!读銈鳌?5、本: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諫太宗》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伶官傳序》予本非文人畫士,甘受詬厲?!恫∶贰繁咀詿o教訓,兼愧貴家子。
《孔》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jié)。《陳情》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23),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guī)矩(24)《逍遙》舟人皆側(cè)立,曰:“此本無山,恐水怪耳。
《柳》蓋亦反其本矣⑤!今王發(fā)政施仁⑥,……《齊桓》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報任安書》 6、鄙: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燭之武》敢竭鄙誠,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
《滕王》人賤物亦鄙,不足迎后人。《孔》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報任安書》 “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廉》 7、兵:齊曰:“必以長安君為質(zhì),兵乃出?!薄队|龍》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寡人》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瘳、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哆^秦》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yīng),贏糧而景從。
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
《六國》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綿囊,負而前驅(qū),及凱旋而納之。
《伶官》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嬴聞晉鄙之兵符常在王臥內(nèi),而如姬最幸,出入王臥內(nèi),力能竊之。
《信陵君》 8、?。毫罟伦?、寡婦、疾疹、貧病者,納官其子;《勾踐》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見久矣《觸龍》質(zhì)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饑凍雖切,違己交病?!稓w去》其后二年,余久臥病無聊,乃使人復(fù)葺南閣子。
《項》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沒不足道者,亦已眾矣;《五人》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刪密、鋤正,以夭梅病梅為業(yè)以求錢也。而江浙之梅皆病。
孰謂少者歿而長者存,強者夭而病者全乎《祭十二郎文》 9、察: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豆讶恕费鲇^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
《滕王》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妒姟非疤爻煎硬斐夹⒘缓蟠淌烦紭s舉臣秀才。
《陳情表》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齊桓》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微察公子,公子顏色愈和。《信陵君》 10、朝: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鄒忌》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
強國請服,弱國入朝?!哆^秦》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此吾祖太常公宣德 間執(zhí)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項》我世世為洴澼,不過數(shù)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13),請與之。
《逍遙》 18個常見文言虛。
9.高中文言文常識整理
閱讀《小石潭記》,復(fù)習下列題型 一、文學常識 本文的作者是___ _,字_________,河東人,___ _代文學家,他和_________一起倡導(dǎo)古文運動,列 之首。本文是《 》中的一篇。 二、注音 清洌( ) 俶( )爾 篁( )竹 卷( )石底以出 為坻( ) 嵁( ) 翕( )忽 ( ) 然不動 寂寥( )無人 悄( )愴( ) 幽邃( ) 參( )差( ) 犬牙差( )互 三、重點詞語解釋 1.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下見小潭( ) 隔篁竹( ) 水尤 清冽( )( ) 為坻為嶼為嵁( )( )( )全石以為底( ) 皆若空游無所依( ) 蒙絡(luò)搖綴( )( ) 參差披拂( ) 往來翕忽( )影布石上( ) 其岸勢犬牙差互( ) 佁然不動( ) 俶爾遠逝( )似與游者相樂( )斗折蛇行( )( ) 凄神寒骨( )( ) 環(huán)合( ) 寂寥無人( ) 悄愴( ) 幽邃( ) 崔氏二小生( ) 記之而去( ) 不可久居( ) 隸而從者( ) 2、①全石以為底( ) ②卷石底以出( ) ③以其境過清( )不以物喜 ①全石以為底( ) ②為坻,為嶼,為堪,為巖。( ) ①水尤清冽 ( ) ②以其境過清( ) ①潭中魚可百許頭( ) ②不可知其源( ) 五、重點語句翻譯 1、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 2、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4、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5、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6、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7、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8、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9、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