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不卡福利网站|中文字幕在笑第一页|午夜福利中文字幕首页|久久精彩视频免费观看

  • <abbr id="lczsv"></abbr>
    <blockquote id="lczsv"></blockquote>

    <track id="lczsv"><table id="lczsv"><nobr id="lczsv"></nobr></table></track>
    • 生物教科書小知識總結

      2022-10-10 綜合 86閱讀 投稿:孤港

      1.七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100條

      最低0.27元開通文庫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原發(fā)布者:中華書文館 人教版生物七年級上冊知識點第一單元生物和生物圈1、第一章:認識生物1.1、第一節(jié)生物的特征知識要點:1、生物的基本特征(區(qū)別于非生物):(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

      (2)生物能進行呼吸。(3)生物能排除體內產生的廢物。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其它特征: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生殖過程存在遺傳變異等。1.2、第二節(jié)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知識要點:1、了解生活當中的一些生物,記錄一下你所在周圍的生物和生活環(huán)境。

      2、把你所生活中的一些生物進行歸類,進一步的了解生物。3、學會去做調查和記錄。

      2、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2.1、第一節(jié)生物圈:知識要點:1、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1)生物圈組成: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2)生物圈作用:為生物生存提供了。

      (3)生物圈基本條件:營養(yǎng)物質、陽光、空氣、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生物圈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是生物共同的家園)2.2、第二節(jié)環(huán)境對生物的影響知識要點:2、生物與環(huán)境(包括生物環(huán)境和非生物環(huán)境):相互影響。(1)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生物生存需要營養(yǎng)物質、陽光、溫度、水、空氣等由環(huán)境提供。

      (2)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捕食關系(例如:七星瓢蟲撲食蚜蟲。)、競爭關系(例如:雜草與水稻奪取陽光和養(yǎng)料。)

      、合作關系(例如:螞蟻合作搬運食物。)、寄生(例如:寄生在人體內的蛔蟲與人。)

      、共生(。

      2.七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重點概括

      七年級生物期末復習提綱(上冊) 第一單元 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6、由細胞構成(病毒除外) ▲調查的一般方法 步驟:明確調查目的、確定調查對象、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案、調查記錄、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撰寫調查報告 ▲生物的分類 按照形態(tài)結構分:動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環(huán)境分:陸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圈的范圍:大氣圈的底部:可飛翔的鳥類、昆蟲、細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內的水層 巖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 ▲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營養(yǎng)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環(huán)境對生物的影響 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光、水分、溫度等 ▲光對鼠婦生活影響的實驗P15 ▲探究的過程:1、提出問題 2、作出假設 3、制定計劃 4、實施計劃 5、得出結論 6、表達和交流 ▲對照實驗 P15 ▲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最常見的是捕食關系,還有競爭關系、合作關系 ▲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和影響 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P19的例子 生物對環(huán)境的影響:植物的蒸騰作用調節(jié)空氣濕度、植物的枯葉枯枝腐爛后可調節(jié)土壤肥力、動物糞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huán)境所形成的統(tǒng)一整體叫生態(tài)系統(tǒng)。

      一片森林,一塊農田,一片草原,一個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 ▲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 生物部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陽光、水、空氣、溫度 ▲如果將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的所有生物分別稱重,在一般情況下數(shù)量做大的應該是生產者。

      ▲植物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生產者,動物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消費者,細菌和真菌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分解者。 ▲食物鏈和食物網: 食物鏈以生產者為起點,終點為消費者,且是不被其他動物捕食的“最高級”動物。

      ▲物質和能量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 營養(yǎng)級越高,生物數(shù)量越少;營養(yǎng)級越高,有毒物質沿食物鏈積累(富集)。

      ▲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jié)能力。 在一般情況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生物的數(shù)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對穩(wěn)定的。

      但這種自動調節(jié)能力有一定限度,超過則會遭到破壞。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種草,為了防止鳥吃草籽,用網把試驗區(qū)罩上,結果發(fā)現(xiàn),網罩內的草的葉子幾乎被蟲吃光,而未加網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長良好。

      原因是:食物鏈被破壞而造成生態(tài)系統(tǒng)平衡失調。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人類活動對環(huán)境的影響有許多是全球性的。 ▲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類型p29 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等 ▲生物圈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p30 ▲ 注意DDT的例子 (富集)課本26頁。

      ▲ 課本27頁1題33頁生物圈2號 ▲ 生物的生存依賴于環(huán)境,以各種方式適應環(huán)境,影響環(huán)境。 第二單元 生物和細胞 ▲ 顯微鏡的結構 鏡座:穩(wěn)定鏡身; 鏡柱:支持鏡柱以上的部分; 鏡臂:握鏡的部位; 載物臺:放置玻片標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兩旁各有一個壓片夾,用于固定所觀察的物體。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圓孔,叫光圈。

      每個光圈都可以對準通光孔。用來調節(jié)光線的強弱。

      反光鏡:可以轉動,使光線經過通光孔反射上來。其兩面是不同的:光強時使用平面鏡,光弱時使用凹面鏡。

      鏡筒:上端裝目鏡,下端有轉換器,在轉換器上裝有物鏡,后方有準焦螺旋。 準焦螺旋:粗準焦螺旋:轉動時鏡筒升降的幅度大;細準焦螺旋。

      轉動方向和升降方向的關系:順時針轉動準焦螺旋,鏡筒下降;反之則上升 ▲顯微鏡的使用 P37-38 的圖要掌握 ▲觀察的物像與實際圖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動方向和視野中物象的移動方向相反。

      ▲放大倍數(shù)=物鏡倍數(shù)X目鏡倍數(shù) ▲ 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的生物標本,應該薄而透明,光線能透過,才能觀察清楚。因此必須加工制成玻片標本。

      ▲觀察植物細胞:實驗過程P43-44 ▲切片、涂片、裝片的區(qū)別 P42 ▲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細胞壁:支持、保護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 細胞質:液態(tài)的,可以流動的。細胞質里有液泡,液泡內的液泡內溶解著多種物質(如糖分) 細胞核:貯存和傳遞遺傳信息 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液泡:細胞液 ▲觀察口腔上皮細胞實驗P47 ▲動物細胞的結構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 細胞核:貯存和傳遞遺傳信息 細胞質:液態(tài),可以流動 ▲ 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相同點: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 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不同點:植物細胞有細胞壁和液泡,動物細胞沒有。

      ▲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 ▲ 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基本單位。 ▲ 細胞是物質、能量、和信息的統(tǒng)一體。

      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細胞中的物質 有機物(一般含碳,可燒):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這些都是大分子 無機物(一般不含碳):水、無機物、氧等,這些都是小分子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對物質有選擇性,有用物質進入,廢物排出。

      注意課本52頁圖叫什么 ▲細胞內的能量轉換器: 葉綠體:進行光合作。

      3.初中生物知識點總結

      初中生物知識點總結 第一單元:生物和生物圈 1、科學探究一般包括的環(huán)節(jié): 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交流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絕大多數(shù)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自養(yǎng));動物則從外界獲取現(xiàn)成的營養(yǎng)(異養(yǎng))。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的廢物。

      動物排出廢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氣體、排尿。 植物排出廢物的方式:落葉。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應激性。例:斑馬發(fā)現(xiàn)敵害后迅速奔逃。

      含羞草對刺激的反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3、生物圈的范圍: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條件:營養(yǎng)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5、影響生物的生存的環(huán)境因素: 6、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和影響: 7、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概念和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huán)境所形成的統(tǒng)一整體叫做生態(tài)系統(tǒng)。

      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水、空氣、溫度等 8、食物鏈和食物網: 9、列舉不同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淡水生態(tài)系統(tǒng)、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第二單元 10、利用顯微鏡觀察裝片 11、細胞是生物生命活動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

      12、植物細胞特有的結構: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 13、洋蔥表皮細胞裝片的制作和觀察 14、口腔上皮細胞裝片的制作和觀察 15、細胞膜的功能:讓有用的物質進入細胞,把其他物質擋在細胞外面,同時,還能把細胞內產生的廢物排到細胞外。

      16、線粒體和葉綠體是細胞里的能量轉換器 17、細胞核在生物遺傳中的作用 18、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分裂時,細胞核先由一個分成兩個,隨后,細胞質分成兩份,每份各含有一個細胞核。最后,在原來的細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細胞膜,植物細胞還形成新的細胞壁。

      于是,一個細胞就分裂成為兩個細胞。 19、細胞分化形成組織。

      20、人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人體 21、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植物體無系統(tǒng)) 22、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莖、葉(屬于營養(yǎng)器官)、花、果實、種子(屬于生殖器官) 23、只有一個細胞的生物體 酵母菌、草履蟲、衣藻、眼蟲、變形蟲等都是單細胞生物,能獨立生活,有一切生理活動。 赤潮形成的原因:水體富營養(yǎng)化,單細胞生物大量繁殖。

      24、病毒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命活動的特點 (1)種類:按寄生細胞分為動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細菌病毒(噬菌體) (2)結構:有蛋白質外殼和遺傳物質(核酸)組成。沒有細胞結構。

      生活:必須寄生在活細胞中。 第三單元 27、區(qū)分常見的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

      28、區(qū)分常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29、種子的主要結構(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異同點) 相同點 不同點 菜豆種子 有種皮和胚 無胚乳,營養(yǎng)物質貯藏在子葉里。子葉兩片。

      玉米種子 有種皮和胚 有胚乳,營養(yǎng)物質貯藏在胚乳里。子葉一片。

      在玉米剖面上滴一滴碘液,胚乳被染成藍色 30、種子萌發(fā)的條件 31、種子萌發(fā)的過程:先吸收水分(運輸營養(yǎng)物質的需要),胚根突破種皮,形成根,胚軸伸長,胚芽發(fā)育成莖和葉。 32、植株的生長: 33、桃花的結構:花柄、萼片、花瓣、雌蕊(柱頭、花柱、子房)、雄蕊(花藥、花絲)。

      34、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35、根適于吸水的特點: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區(qū)。成熟區(qū)生有大量的根毛。

      導管的功能:運輸水分和無機鹽。 水是由導管從下往上運輸,營養(yǎng)物質由篩管從上往下運輸。

      36、蒸騰作用:氣孔是植物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氣孔由一對保衛(wèi)細胞組成。

      蒸騰作用的意義:促進植物體對水分的吸收;促進植物體對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降溫。 37、光合作用: 38、植物的呼吸作用 第四單元 39 現(xiàn)代類人猿和人類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40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統(tǒng)的結構和功能 男性:睪丸——產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女性:卵巢——產生卵細胞,分泌雌性激素 子宮——胚胎發(fā)育的場所,胎兒與母體物質交換的場所是胎盤 輸卵管——受精的場所 41青春期的身體變化 (1)身高突增,神經系統(tǒng)以及心臟和肺等器官功能也明顯增強。 (2)性器官迅速發(fā)育:男孩出現(xiàn)遺精,女孩會來月經。

      42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yǎng)物質 六類營養(yǎng)物質:糖類、脂肪、蛋白質、水、無機鹽和維生素。 44人體消化系統(tǒng)的組成: 45食物的消化和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過程 口腔 糖類開始消化的地方 唾液淀粉酶 胃 蛋白質開始消化的地方 胃蛋白酶 小腸 糖類、蛋白質、脂肪都能消化 消化糖類、脂肪、蛋白質的酶 46關注食品安全。

      47人體呼吸系統(tǒng)的組成 呼吸系統(tǒng)由呼吸道和肺組成的。 47.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 48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49三種血管的結構和功能 血管種類 概念和功能 管壁 動脈 送血離心 管壁厚,彈性大,管內血液流速快 靜脈 送血回心 管壁薄,彈性小,管內血液流慢 毛細血管 連通于最少的動脈與靜脈之間的血管,血液和細胞間物質交換的場所 管壁薄,。

      4.初一上冊生物人教版知識點

      第一單元 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6、由細胞構成(病毒除外) 二、調查的一般方法 步驟:明確調查目的、確定調查對象、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案、調查記錄、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撰寫調查報告 三、生物的分類 按照形態(tài)結構分:動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環(huán)境分:陸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圍:大氣圈的底部:可飛翔的鳥類、昆蟲、細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內的水層 巖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 2、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營養(yǎng)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3、環(huán)境對生物的影響 (1)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光、水分、溫度等 【光對鼠婦生活影響的實驗】 探究的過程、對照實驗的設計 (2)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最常見的是捕食關系,還有競爭關系、合作關系 4、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和影響 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P19的例子 生物對環(huán)境的影響:植物的蒸騰作用調節(jié)空氣濕度、植物的枯葉枯枝腐爛后可調節(jié)土壤肥力、動物糞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huán)境所形成的統(tǒng)一整體叫生態(tài)系統(tǒng)。

      一片森林,一塊農田,一片草原,一個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 6、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 生物部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陽光、水、空氣、溫度 7、如果將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的所有生物分別稱重,在一般情況下數(shù)量做大的應該是生產者。

      8、植物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生產者,動物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消費者,細菌和真菌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分解者。 9、物質和能量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

      營養(yǎng)級越高,生物數(shù)量越少;營養(yǎng)級越高,有毒物質沿食物鏈積累(富集)。 10、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jié)能力。

      在一般情況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生物的數(shù)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對穩(wěn)定的。但這種自動調節(jié)能力有一定限度,超過則會遭到破壞。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人類活動對環(huán)境的影響有許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類型: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等 13、生物圈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注意DDT的例子 (富集)課本26頁。 第二單元 生物和細胞 一、顯微鏡的結構 鏡座:穩(wěn)定鏡身; 鏡柱:支持鏡柱以上的部分; 鏡臂:握鏡的部位; 載物臺:放置玻片標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兩旁各有一個壓片夾,用于固定所觀察的物體。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圓孔,叫光圈。

      每個光圈都可以對準通光孔。用來調節(jié)光線的強弱。

      反光鏡:可以轉動,使光線經過通光孔反射上來。其兩面是不同的:光強時使用平面鏡,光弱時使用凹面鏡。

      鏡筒:上端裝目鏡,下端有轉換器,在轉換器上裝有物鏡,后方有準焦螺旋。 準焦螺旋:粗準焦螺旋:轉動時鏡筒升降的幅度大;細準焦螺旋。

      轉動方向和升降方向的關系:順時針轉動準焦螺旋,鏡筒下降;反之則上升 二、顯微鏡的使用 1、觀察的物像與實際圖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動方向和視野中物象的移動方向相反。

      2、放大倍數(shù)=物鏡倍數(shù)*目鏡倍數(shù) 3、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的生物標本,應該薄而透明,光線能透過,才能觀察清楚。因此必須加工制成玻片標本。

      三、觀察植物細胞:實驗過程 1、切片、涂片、裝片的區(qū)別 P42 2、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細胞壁:支持、保護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保護 細胞質:液態(tài)的,可以流動的。細胞質里有液泡,液泡內的液泡內溶解著多種物質(如糖分) 細胞核:貯存和傳遞遺傳信息 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液泡:細胞液 3、觀察口腔上皮細胞實驗(即:動物細胞的結構)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 細胞核:貯存和傳遞遺傳信息 細胞質:液態(tài),可以流動 4、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相同點: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5、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不同點:植物細胞有細胞壁和液泡,動物細胞沒有。

      四、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基本單位。 五、細胞中的物質 有機物(一般含碳,可燒):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這些都是大分子 無機物(一般不含碳):水、無機物、氧等,這些都是小分子 六、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對物質有選擇性,有用物質進入,廢物排出。

      七、細胞內的能量轉換器: 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是細胞內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并產生氧。 線粒體:進行呼吸作用,是細胞內的“動力工廠”“發(fā)動機”。

      二者聯(lián)系:都是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 二者區(qū)別:葉綠體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線粒體分解有機物,將有機物中儲存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細胞利用。 八、動植物細胞都有線粒體。

      九、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遺傳信息存在于細胞核中 1、多莉羊的例子p55, 2、細胞核中的遺傳信息的載體——DNA 3、DNA的結構像一個螺旋形的梯子 4、基因是DNA上的一個具有特定遺傳信息的片斷 5、DNA和蛋白質組成染色體 不同的生物個體,染色體的形態(tài)、數(shù)量完全不同; 同種生物個體。

      5.初二生物知識點歸納(人教版)

      八年級上冊生物復習提綱各種環(huán)境中的動物動物的分類:根據動物體有無脊柱可分為: 脊椎動物第一節(jié)水中生活的動物魚 無脊椎動物 體形:梭形體表:鱗片;分泌黏液體色:腹白背暗(保護色)身體分布:頭、軀干、尾感覺器官:側線(感覺水流、測定方向)運動器官:鰭:尾(控制并保持前進方向)胸腹(保持平衡)尾部和軀干(產生前進的動力)整體起協(xié)調作用呼吸:鰓,鰓絲(內布滿毛細血管,有利于氣體交換)口與鰓蓋交替張合適應水中生活的特點:魚所以能夠在水中生活,有兩個特點至關重要:一是靠鰭游泳獲取食物和防御敵害,二是用鰓在水中呼吸。

      魚離不開水的原因:其呼吸器官是鰓,而鰓中有許多的鰓絲,鰓絲在水中時能展開來,離開了水就不能展開,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氣而死亡。四大家魚是:草魚、青魚、鰱魚、鳙魚模擬實驗:科學研究過程中,在難以直接用研究對象做實驗時,就可以用模仿實驗某一對象制作模型,用模型來做實驗,或者模仿某些條件來進行實驗,這樣的實驗就叫模擬實驗。

      第二節(jié)陸地上生活的動物陸地動物適應陸地環(huán)境的形態(tài)結構特征:(1)陸地氣候相對干燥;與此相適應,陸地生活的動物一般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結構。比如爬行動物具有角質的鱗或甲,昆蟲具有外骨骼。

      [鱗、甲、外骨骼(防止水分散失)](2)陸地動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軀體和運動的器官。[有專門的運動器官](3)除蚯蚓等動物外,陸地生活的動物一般具有能在空氣中呼吸的。

      位于身體內部的各種呼吸器官,比如氣管和肺。[有專門呼吸器官(蚯蚓除外)](4)陸地生活的動物還普遍具有發(fā)達的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tǒng),能夠對多變的環(huán)境及時作出反應。

      [神經系統(tǒng)和感覺器官發(fā)達]⑵蚯蚓:生活環(huán)境:白天在洞穴居,晚間出來活動。食性:枯枝落葉、垃圾運動:1身體分為許多體節(jié)(可運動靈活),環(huán)帶上的肌肉(收縮),可帶動剛毛運動。

      呼吸:靠體表皮膚(分泌黏液),黏液溶解氧氣進入進入體壁的毛細血管到達蚯蚓全身⑶兔子體表被毛(保溫),用肺呼吸,心臟4腔;血液循環(huán)路線分為肺循環(huán)和體循環(huán)兩條路線,輸送氧氣的能力強,分解有機物快,產生的能量多,體溫恒定,食性:植物消化:牙齒有門齒、臼齒盲腸發(fā)達:可以貯藏大量的纖維性食物,植食性生活相適應。神經:神經系統(tǒng)發(fā)達調節(jié)體溫(大腦發(fā)達、神經布滿全身)生殖:胎生、哺乳(后代成活率高)運動:跳躍(后退比前腿發(fā)達)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體表被毛;牙齒有門齒、犬齒、臼齒的分化;體腔那有膈;用肺呼吸;心臟有完整分隔的四腔;體溫恒定;大腦發(fā)達;多為胎生、哺乳。

      膈是哺乳動物特有的特征。陸地中生活的動物所要的基本條件是:水份、充足的食物、隱藏地。

      變溫動物和恒溫的區(qū)別:哺乳類和鳥類可以通過自身的調節(jié)而維持體溫的恒定,它們都是恒溫動物。其他動物的體溫隨周圍環(huán)境的變化而改變,屬于變溫動物。

      第三節(jié)空中飛行的動物⑴鳥類適于空中飛翔生活的結構特征(1)外型:流線型或梭型結構(2)有翅(翼):羽毛、翅膀展開利于飛行(3):胸肌發(fā)達(4)骨輕,長骨中空,有利減輕體重(5)角質喙,無牙,直腸短,直接排出糞便(6)肺,氣囊(輔助肺的呼吸)呼吸一次進行兩次氣體交換,進行雙重呼吸(7)心臟4腔,輸送氧的能力增強,有利于有機物的分解。體循環(huán)和肺循環(huán)完全分開,體溫高恒定,42度左右。

      (8)小腦和神經系發(fā)達(9)沒有膀胱,不貯存糞便,減輕體重*各種動物的特征(還有些見最后)(1)節(jié)肢動物門包括(昆蟲綱、甲殼綱、蛛形綱、多足綱)(2)兩棲動物門:幼體在水中生活用鰓呼吸,成體在陸地生活用肺兼用 皮膚呼吸。變態(tài)發(fā)育,皮膚裸露,能分泌黏液,有輔助呼吸作用,心臟有二心房一心室,體溫不恒定(3)腔腸動物:有口無肛門(如??⒑OU、珊瑚蟲)(4)軟體動物:身體柔軟,靠貝殼保護身體(如烏賊、章魚、扇貝、蛾 螺等)(5)甲殼動物:有堅硬外殼(水蚤、蝦、蟹)(6)環(huán)節(jié)動物:身體由環(huán)狀體節(jié)構成(如沙蠶、水蛭、蚯蚓等)第二章 動物的運動與行為第一節(jié)動物的運動⑴哺乳動物運動系統(tǒng)由骨骼(骨和關節(jié))和肌肉組成骨胳肌的結構和特性:結構:肌腱:骨骼肌兩端較細呈乳白色的部分肌腹:中間較粗的部分特性:肌肉無論受到哪種刺激(包括由神經傳來的興奮)都會發(fā)生收縮,停止刺激,肌肉舒張。

      運動的產生過程:受刺激收縮,當骨骼肌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會牽動骨頭繞關節(jié)活動,于是軀體就會產生運動關節(jié)的結構圖:如上圖 關節(jié)軟骨作用:有彈性,可減少骨與骨之間的摩擦關節(jié)面由:關節(jié)頭,關節(jié)窩,關節(jié)軟骨組成脫臼:關節(jié)頭由關節(jié)窩中滑脫出來的現(xiàn)象。⑷骨、關節(jié)、骨骼肌的協(xié)作屈肘: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肘部屈伸由兩組肌肉群共同完成伸肘:肱二頭肌舒張,肱三頭肌收縮,(雙手自然下垂同時處于舒張狀態(tài),雙手有重物同時處于收縮狀態(tài))⑸神經系統(tǒng)調節(jié)作用、關節(jié)相當于支點第二節(jié)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動物的行為有取食、繁殖、遷徒、防御等行為1、先天性行為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遺傳基因物質決定的行為2、學習行為:在遺傳因。

      6.高中生物選修教材知識點歸納總結

      選修要點總結90、穩(wěn)態(tài):神經系統(tǒng)、體液和免疫系統(tǒng)調節(jié)下,內環(huán)境的相對穩(wěn)定 溫度、pH、滲透壓,水、無機鹽、血糖等化學物質含量 血漿 7.35—7.45 緩沖對 NaHCO3/H2CO3 Na2HPO4/NaH2PO4 2/3細胞內液 組織液91、65%體液 1/3細胞外液 血漿 淋巴 (內環(huán)境) 不是血液 血液>血漿>血清 食物 排尿92、體內水來源 飲水 水排出途徑 出汗 皮膚 代謝水(有氧呼吸)面蟲、駱駝 呼氣 肺 (氨基酸脫水縮合) 排遺 消化道 93、K不吃也排 不經過出汗排 腎上腺分泌醛固酮(固醇) 保Na排K 高溫工作、重體力勞動、嘔吐、腹瀉→→應特別注意補充足夠的水、Na(食鹽) 細胞外液滲透壓下降,出現(xiàn)四肢發(fā)冷、血壓下降、心率加快 K對細胞內液細胞滲透壓起決定作用,維持心肌緊張、心肌正常興奮性 K心94、血糖三來源(食物、分解、轉化) 三去向 糖的主要功能:供能 胰島素 唯一降血糖激素;增加糖的去路,減少糖的來源 胰高血糖素、腎上腺素 升血糖 胰高血糖素促進胰島素分泌,胰島素卻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 血 糖 升 高 ↓ ↑ ↑ 下丘腦某區(qū)域→胰島B細胞 胰高血糖素↑ 腎上腺素↑ ↓ ↑ ↑ 胰島素↑ 胰島A細胞 腎上腺髓質 ↓ ↑ ↑ 下丘腦另一區(qū)域 血 糖 降 低130高 >160-180糖尿 一次性攝糖過多,暫時尿糖 持續(xù)糖尿不一定糖尿病,如腎炎重吸收不行 糖尿病 血糖高且有糖尿 驗尿驗血 三多一少癥狀? 不吃少吃多吃含膳食纖維多的粗糧和蔬菜95、營養(yǎng)物質:蛋白質不足:嬰幼兒、兒童、少年生長發(fā)育遲緩、體重過輕 成年人浮腫 提供能量 營養(yǎng)物質功能 提供構建和修復機體組織的物質 提供調節(jié)機體生理功能的物質 維生素:維持機體新陳代謝、某些特殊生理功能 VA:夜盲癥 維生素 VB:腳氣病 VC:壞血病 VD:佝僂病、骨軟化病、骨質疏松癥96、溫度感受器分為冷覺感受器和溫覺感受器(分布皮膚、粘膜、內臟器官) 體溫來自代謝釋放熱量(不是ATP提供),體溫恒定是產熱量,散熱量動態(tài)平衡結果 寒冷 炎熱 ↓ ↓ 皮膚冷覺感受器 溫覺感受器 血管 ↓傳入神經 ↓ 立毛肌 下丘腦體溫調節(jié)中樞 下丘腦 骨骼肌 傳出神經 ↓ 汗 皮膚血管收縮 骨骼肌戰(zhàn)粟(產能特多) 血管舒張 皮膚立毛肌收縮 皮膚立毛肌收縮 汗液分泌增多 ↓雞皮疙瘩 腎上腺素↑ 縮小汗毛孔 甲狀泉激素↑ 減少散熱 增加產熱 散熱量增加 不能減少產熱 調節(jié)水分、血糖、體溫97、下丘腦 分泌激素:促激素釋放激素 抗利尿激素 感受刺激: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 傳導興奮:產生渴覺 第一道防線:皮膚、粘膜等 非特異性免疫(先天免疫)第二道防線:體液中殺菌物質、吞噬細胞98、免疫 特異性免疫(獲得性免疫) 第三道防線: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 在特異性免疫中發(fā)揮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細胞 淋巴細胞的起源和分化:胸腺—T 骨髓—B 免疫細胞:B、T 免疫系統(tǒng)的物質基礎 免疫器官:扁桃體、淋巴結、脾 免疫物質:抗體、淋巴因子(白介素、干擾素)99、抗原特點:①一般異物性 但也有例外:如癌細胞、損傷或衰老的細胞 ②大分子性 ③特異性 抗原決定簇(病毒的衣殼)100、體液免疫: 記憶細胞 ↓ ↓再次受相同抗原刺激 抗原→→吞噬細胞→→T細胞→→B細胞→→→效應B細胞→→→抗體 ↑ (攝取處理) (呈遞) (識別) 感應階段 反應階段 效應階段 效應B細胞產生:抗體(免疫球蛋白)、抗毒素、凝集素 效應T細胞產生:淋巴因子、干擾素、白細胞介素 識別抗原:B細胞、效應T細胞、記憶B/T 效應B細胞獲得有三途徑(直接、間接、記憶) 記憶細胞受相同抗原再次刺激后引起的二次免疫反應:更迅速、更強 再次接受過敏原(概念) 過敏反應 抗體分布 細胞表面 組織胺:體液調節(jié)101、免疫失調引起的疾病 自身免疫疾?。猴L濕…類風濕…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 先天性:先天性胸腺發(fā)育不全 免疫缺陷病 獲得性:艾滋病、肺炎、氣管炎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HIV↓攻擊T細胞 (AIDS) 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癥 102、色素吸收、傳遞、轉換光能 色素不能儲存光能 蛋白質、氨基酸也不能儲存 少數(shù)特殊狀態(tài)葉綠素a 最終電子供體:水 高能量、易失電子 光能→ 電能 最終電子受體:NADP+103、C4植物:玉米、高梁、甘庶、莧菜 既C3又C4 CO2固定能力強 先CO2+C3→C4 C3、C4葉肉細胞都含正常葉綠體 選修 C3維管束鞘細胞無葉綠體 圖 C4維管束鞘細胞含無基粒的葉綠體 不進行光反應 (P29) C4植物花環(huán)型結構 里圈:維管束鞘細胞 外圈:部分葉肉細胞 降低呼吸消耗 增加凈光合量 104、提高產量 延長光合作用時間 光:光質、強度、長短 提高農作物對 增大光合作用面積 溫度:影響酶的活性 光能利用率 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水 礦質元素 N、P、K、Mg CO2 農家肥、CO2發(fā)生器105、生物固氮:N2 → NH3 根瘤菌的特異性:蠶豆根瘤菌侵入蠶豆、菜豆、豇豆;大豆根瘤菌侵入大豆。

      N素 根瘤菌 有機物 豆科植物 異養(yǎng)需氧 共生固氮菌 根瘤 薄壁細胞 愈傷組織 固氮菌 自生≠自養(yǎng) 根瘤菌拌種 豆科植物綠肥 自生固氮菌:圓褐固氮菌(固氮+激素) 生物固氮(主:根瘤菌) 工業(yè)固氮 高能固氮106、N循環(huán) 硝化、反硝化、氨化作用 反硝化:氧氣不足NO3-→N2 自生固氮菌的分離原理:無氮培養(yǎng)基對固氮菌的選擇生長 物質基礎:線粒體、葉綠體中的DNA(質基。

      7.八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

      1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生物期末復習 第一章 動物的主要類群 1、腔腸動物的主要特征:身體呈輻射對稱,體表有刺細胞,有口無肛門. 代表動物:水母、??⒑r?、珊瑚蟲等. 2、扁形動物的主要特征:身體呈兩側對稱,背腹扁平,有口無肛門. 代表動物:渦蟲、血吸蟲、絳蟲等.渦蟲的消化器官是口、咽、腸. 3、線性動物的主要特征:身體細長,呈圓柱形;體表有角質層;有口有肛門. 代表動物:蛔蟲、鉤蟲、絲蟲、線蟲等. 4、環(huán)節(jié)動物的主要特征:身體呈圓筒形,由許多彼此相似的體節(jié)組成;靠剛毛或疣足輔助運動.代表動物:蚯蚓、沙蠶、水蛭等.蚯蚓是靠能分泌粘液的體壁進行呼吸,所以體表必須保持濕潤. 5、軟體動物的主要特征:柔軟的身體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貝殼;運動器官為足. 代表動物:河蚌、烏賊、蝸牛等. 6、節(jié)肢動物的主要特征:體表有堅韌的外骨骼;身體和附肢都分節(jié).代表動物:所有昆蟲、蜘蛛、蜈蚣、蝦、蟹等. 7昆蟲身體分為頭部、胸部、腹部三部分,翅和足都生在胸部.昆蟲的基本特征包括:有一對觸角,三對足,一般有兩對翅.外骨骼起到防止水分蒸發(fā)的作用.蝗蟲是靠氣管進行呼吸. 8、根據體內有無脊柱,將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體內有脊柱的是脊椎動物,體內沒有脊柱的是 無脊椎動物. 9、魚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體表常有鱗片覆蓋;用鰓呼吸;通過尾部和軀干部的擺動以及鰭的協(xié)調作 用游泳. 10、魚有可以克服水中阻力的結構:身體呈流線形,有利于減少魚在水中運動時的阻力;身體表面分泌粘 液,起保護作用. 11、魚在游泳時,靠軀干部和尾部的左右擺動產生前進的動力,靠背鰭、胸鰭、腹鰭、臀鰭來保持平衡, 靠尾鰭控制前進的方向. 12、我國的四大家魚:青魚、鰱魚、草魚、鳙魚. 13、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征:幼體生活在水中,有鰓呼吸;成體大多生活在陸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 呼吸,皮膚可輔助呼吸. 代表動物:青蛙、蠑螈、大鯢、蟾蜍等. 15、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體表覆蓋角質的鱗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陸地上產卵,卵表面有堅韌的卵殼. 代表動物:蛇、鱷魚、龜、鱉等. 2 16、鳥的主要特征:體表覆羽;前肢變成翼;有喙無齒;有氣囊輔助肺呼吸. 17、鳥的外形呈流線形,減少飛行時空氣的阻力. 18、鳥類的骨骼適于飛行的特點是:骨骼輕、薄、堅固,有些骨內部中空,可減少體重.胸骨上有龍骨突, 發(fā)達的胸肌附著在胸骨上,牽動兩翼完成飛行動作. 19、鳥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強,排便頻繁.其原因是直腸短,糞便隨時排出,有利于減輕體重,適于飛行. 20、、鳥類、哺乳動物是恒溫動物,它們體溫不會隨著環(huán)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其它動物都是變溫動物. 21、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體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齒有門齒、犬齒、臼齒的分化.其中最突出的特征 是胎生和哺乳. 22、門齒的作用是切斷食物;犬齒的作用是撕咬或撕裂食物;臼齒的作用是磨碎食物.牙齒的分化既提高了哺乳動物攝取食物的能力,又增加對食物的消化能力. 第二章 動物的運動和行為 23、動物行為:動物所進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們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動,都是動物行為. 24、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tǒng)主要由骨、關節(jié)和肌肉組成.骨起杠桿作用,關節(jié)起支點作用.其中關節(jié)包括關節(jié)頭、關節(jié)窩、關節(jié)軟骨、關節(jié)囊和關節(jié)腔.使關節(jié)牢固的結構:關節(jié)囊,及關節(jié)內的韌帶.使關節(jié)靈活的結構:關節(jié)軟骨(減少摩擦,緩沖震動)、關節(jié)囊分泌的滑液. 24、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伸肘時,肱三頭肌收縮,肱二頭肌舒張 25、骨骼肌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就會牽動骨繞關節(jié)活動,于是軀體的相應部位就會產生運動. 26、運動并不是僅靠運動系統(tǒng)來完成的,還需要其他系統(tǒng)如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運動所需的能量,有賴于消化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等系統(tǒng)的配合. 27、按照行為的獲得方式可分為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1)先天性行為: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如:鳥類的育雛行為、蜜蜂采蜜、老鼠打洞等. (2)學習行為: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huán)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如:鸚鵡學舌、小狗做算術、海豚表演、猴做花樣表演等. 3 28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越能適應復雜環(huán)境.同樣環(huán)境越復雜,要學習的行為越多. 29、社會行為的特征: (1)群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2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3有的群體中還形成等級 30、動物的動作、聲音和氣味等都可以起傳遞信息的作用.蝶娥類昆蟲可用性外激素通訊. 第三章 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32、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動物在維持生態(tài)平衡中起著重要作用;(2)、動物可以促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3)、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 第四章 細菌和真菌 33、培養(yǎng)菌落的一般方法:制作培養(yǎng)基——高溫滅菌——接種——恒溫培養(yǎng). 34、由一個細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見的集合體稱為菌落. 細菌菌落特點: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多呈白色. 真菌菌落特點:比細菌菌落大幾倍到幾十倍;多呈絨毛狀、絮狀或蜘蛛網狀 35、細菌和真菌的生物圈中廣泛分布的生物.細菌和真菌的生活條件:水分、。

      8.2014

      生物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基礎知識點:1. 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xiàn)象)和(生命活動規(guī)律)的科學。

      2. 生物的特征:動物吃食物,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鯨呼氣時產生霧狀水柱,植物通過氣孔吸收氧氣,排出二氧化碳:(生物能進行呼吸);人出汗、呼出氣體和排尿,植物落葉:(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動物追獵物,含差草葉片合攏:(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植物產生種子,動物產卵、產崽:(生物能生長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3.有時因為調查的范圍很大,不可能逐個調查,就要選取一部分調查對象作為(樣本)。

      4.按照(形態(tài)結構)特點,將生物歸為(植物、動物)和其他生物三大類;也可以按照(生活環(huán)境)將生物劃分為(陸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還可以按照用(用途)將生物分為作物、家禽、家畜寵物等。5.地球上(適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實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層,科學家把這一薄層叫做(生物圈)。

      6.如果以(海平面)為標準來劃分,生物圈向上可達約(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處。這個厚度為20千米左右的圈層,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

      7.大氣圈是由(多種氣體)組成的,如氮氣、氧氣、二氧化碳等。8.水圈包括地球上(全部的海洋和江河湖泊)。

      9.(巖石圈)是地球表層的固體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蓋著土壤,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

      10. 動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條件是一樣的,它們都需要(營養(yǎng)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還有(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動物需要的營養(yǎng)物質是(食物),植物需要的營養(yǎng)物質是(無機鹽)。

      11.影響生物生活的環(huán)境因素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光、溫度、水、空氣等)非生物因素,另一類是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如(草、細菌等)都可能是生物因素。12.探究的一般過程是從(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

      探究的一般過程包括(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13.做完實驗后,要把小動物(放回適合它們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中)。

      14.在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探究實驗中,使這兩種環(huán)境中除(光照)外,濕度、溫度等其他條件都相同。也就是說,只有光照是不同的,光照就是這個實驗中的(變量)。

      15.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這種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叫做(對照實驗)。例如:探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實驗中,設計(陰暗)、(明亮)兩種環(huán)境,其他條件都相同,就是對照實驗。

      16.生物與生物之間,最常見的是(捕食)關系,如七星瓢蟲捕食蚜蟲。還有(競爭)關系,如稻田里的水稻和雜草;(合作)關系如螞蟻、蜜蜂等昆蟲組成的大家庭。

      17.生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生物與環(huán)境(相互依存,相互影響)。18.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如:駱駝尿液少,體溫升到46°C時才出汗;沙漠中的植物大多根系發(fā)達,葉片退化成刺等。

      生物對環(huán)境的(影響)如:蚯蚓改良土壤,植物保持水土等。19.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huán)境)所形成的統(tǒng)一的整體叫做(生態(tài)系統(tǒng))。

      20.(植物)能夠(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生產者);(動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機物),它們直接或間接地以植物為食,因而叫做(消費者);(細菌)和(真菌)能將(有機物)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分解者)。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成分中除了有生物外,還有(非生物部分),如(陽光)、(空氣)和(水)等。

      21.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關系,主要是(吃與被吃)的關系,這樣就形成了(食物鏈)。22.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往往有很多條食物鏈,它們彼此交錯連接,形成了(食物網)。

      23.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24.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各種生物的數(shù)量雖然在不斷地變化著,但是在一般情況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各種生物的數(shù)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對穩(wěn)定的。

      這說明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jié)能力。,但這種調節(jié)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如果外界干擾超過了這個限度,生態(tài)系統(tǒng)就會遭到破壞。25.當人類排放的有毒物質進入生態(tài)系統(tǒng),有毒物質會通過(食物鏈)不斷積累,叫做(生物富集)。

      會危害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許多生物,最終威脅人類自身。食物鏈中營養(yǎng)級別(越高)生物,體內有毒物質積累越多。

      26.生物圈中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有(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淡水生態(tài)系統(tǒng))、(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等。27.(生物圈)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園。

      28.使用顯微鏡:一、取鏡和安放:1、右手握鏡臂,左手托住鏡座。2、把顯微鏡放在實驗臺距邊緣(7厘米)左右處,略偏(左)。

      安裝好(目鏡)和(物鏡)。二、對光:3、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物鏡前端與載物臺要保持2厘米距離)。

      4。把一個(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

      一只眼注視(目鏡內),另。

      9.初二生物上冊知識點

      八年級上冊生物期末復習 1、目前己知的動物大約有150萬種,這些動物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脊椎動物,它們的體內有脊柱;另一類是無脊椎動物,它們的體內沒有脊柱。

      2、生物的多樣性:1、種類的多樣性;2、生活環(huán)境的多樣性;3、運動方式的多樣性。 3、魚之所以能在水里生活,兩個特點是至關重要的:(1)能靠游泳來獲取食物和防御敵害;(2)能在水中呼吸。

      4、魚可以在克服水中阻力的結構:流線形(梭子形)身體;身體表面分泌粘液。 5、魚在游泳時,靠軀干部有尾部的左右擺動產生前進的動力,靠背鰭、胸鰭、腹鰭、臀鰭來保持平衡,靠尾鰭保持前進的方向。

      6、在難以直接拿研究對象做實驗時,有時用模型來做實驗,即模仿實驗對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實驗的某些條件進行實驗,這樣的實驗叫做模擬實驗。 7、各種鰭在運動中起到輔助協(xié)調的作用。

      8、鰓是魚的呼吸器官。 9、鰓中含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因此鰓是鮮紅色的。

      10、鰓絲又多又細,是為了擴大與水接觸的面積,有利于充分進行氣體交換。鰓不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氧,魚離開水后,鰓絲相互覆蓋,減小了與空氣接觸面積,不能從空氣中得到足夠的氧氣,因此缺氧而死。

      11、魚鰓對水中呼吸至關重要的特點:鰓絲鮮紅,含豐富毛細血管;鰓絲又多又細。 12、水從魚口流入,從鰓蓋后緣流出。

      13、流出魚鰓的水中,氧氣減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 14、氣體交換 水中O2——鰓絲的毛細血管中 鰓絲中Co2—水中 15、魚的主要特征:體表常常有鱗,用鰓呼吸,通過尾部的擺動和鰭的協(xié)調作用游泳。

      16、有口無肛門,食物從口進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殘渣仍由口排出體外,這些動物稱為腔腸動物。 17、身體柔軟靠貝殼來保護身體的動物,稱為軟體動物。

      18、體表長有質地較硬的甲的動物,叫做甲殼動物。甲殼動物用鰓呼吸。

      19、腔腸動物、軟體動物、甲殼動物都是無脊椎動物。 20、水中各種生物都是水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之間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形成緊密而復雜的聯(lián)系,同時又都受水域環(huán)境的影響,其種類的變化和數(shù)量的消長都會影響到人類的生活。

      21、與水域環(huán)境相比,陸地環(huán)境要復雜得多。(1)比較干燥;(2)晝夜溫差大;(3)缺少水中的浮力;(4)有氣態(tài)的氧;(5)陸地環(huán)境復雜多變。

      22、陸地生活的動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結構;2、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軀體和運動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躍、奔跑、攀援等多種運動方式,以便覓食和避敵;2、一般具有能在空氣中呼吸的、位于身體內部的各種呼吸器官,比如氣管和肺;4、普遍具有發(fā)達的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tǒng),能夠對多變的環(huán)境及時做出反應。 23、環(huán)節(jié)動物不是軟體動物,環(huán)節(jié)動物是無脊椎動物。

      24、身體由許多彼此相似的環(huán)狀體節(jié)構成的動物稱為環(huán)節(jié)動物。 25、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質的濕潤的土壤中,因為蚯蚓是冷血動物,溫度變化不大,適合蚯蚓生活。

      26、身體分節(jié)可以使蚯蚓的軀體運動靈活。 27、蚯蚓靠肌肉的收縮和舒張,剛毛的支撐和固定運動。

      28、蚯蚓沒有專門的呼吸系統(tǒng),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終保持濕潤的體壁來完成。蚯蚓的體壁密布毛細血管,空氣中的氧氣先溶解在體表黏液里,然后滲進體壁,再進入體壁的毛細血管中。

      體內的二氧化碳也經體壁的毛細血管由體表排出。 29、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體溫,只能生活在溫度變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層。

      30、恒溫動物比不恒溫動物較高等,更能適應環(huán)境,有利于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 31、兔的體溫恒定,不僅靠體表的毛,還需發(fā)達的神經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共同協(xié)調。

      32、兔的后肢較長,前肢較短,后肢肌肉發(fā)達,適于跳躍。 33、門齒——切斷食物 犬齒——撕裂食物 臼齒——磨碎食物 34、兔的心臟和肺的結構及部位與人體的相似,這說明了人與兔的分類很接近,同屬哺乳動。

      35、食性 植食性(如兔) 肉食性(如狼) 雜食性(如人) 36、盲腸主要用于消化纖維,草食性動物盲腸發(fā)達。 37、兔的牙齒分化為門齒和臼齒,門齒適于切斷植物纖維,臼齒適于磨碎食物。

      兔的消化道上有發(fā)達的盲腸,這些都是與它們吃植物的生活習性相適應的。 38、兔有發(fā)達的大腦及遍布全身的神經,有發(fā)達的四肢,使它們能夠靈敏地感知外界環(huán)境的變化,迅速作出相應的反應。

      39、哺乳動物是最高等的動物,是脊椎動物,種類很多,地球上大約有4000多種,除極個別種類外,都具有體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特征(其他特征:心臟四腔,用肺呼吸,體溫恒定,屬恒溫動物,牙齒有門齒、犬齒、臼齒的分化) 40、世界上的鳥有9000多種。 41、鳥的外形呈流線形,減少飛行時空氣的阻力。

      42、鳥的羽毛分正羽和絨羽(有保暖作用),正羽有羽軸,翼呈扇形,可增大與空氣接觸的面積,便于扇動空氣而飛行。 43、鳥的胸肌發(fā)達,附于龍骨突,利于扇動空氣而飛行。

      44、鳥的骨骼中空,輕而堅固,胸骨突出,有龍骨突的結構,便于發(fā)達的胸肌附于胸骨(龍骨突),減輕重量,利于飛行。 45、鳥類消化特點:1、食量大,消化能力強,滿足飛行時能量的消化;2、糞便不貯存,減輕體重,利。

      生物教科書小知識總結

      聲明:沿途百知所有(內容)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lián)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