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文言文常識【絕對高分】
初中文言文知識梳理一、字音(一)多音字所謂多音字是指有兩個或兩個以上讀音的字。
一個漢字,讀音不同還意味著詞性不同、意義不同和用法不同。因此,掌握好文言文中的多音字,對于文言文的學(xué)習(xí)十分重要。
如:夫有讀fú予觀夫巴陵勝狀若夫霪雨霏霏夫環(huán)而攻之有讀fū遂率子孫荷擔(dān)者三夫其夫囈語間有讀jiān奉命于危難之間有讀jiàn中間力拉崩倒之聲遂與外人間隔同學(xué)們在復(fù)習(xí)的時候應(yīng)該歸類整理(二)異讀字所謂異讀,是指一個字有兩個以上的讀法。文言文中的異讀有三類:破音異讀、假借異讀、古音異讀。
1、破音異讀前人又叫“讀破”“破音”。它是用改變字的通常讀音來表示不同詞性和意義的一種辦法如:王原音wáng破音wàng乃丹書帛曰“陳勝王”語原音yǔ破音yù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2、通假異讀通假異讀,是指在通假現(xiàn)象中,通假字要按本字的讀音去讀。
如:孰為汝多知zhì乎知同智河曲智叟亡wú以應(yīng)亡同無舟首尾長約八分有yòu奇有同又3、古音異讀所謂古音異讀,是指古代的一些專有名詞,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姓氏等,因其專有,就有了固定性,從而保留發(fā)古音??珊筴èhányān燕山吳廣者,陽夏jiǎ人也,字叔。
二文言實詞古漢語實詞主要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shù)詞、量詞,他們有實在的意義,能單獨回答問題。(一)古今異義。
在文言文中,有些古今相同時詞,由于演變的結(jié)果,詞的含義表現(xiàn)出以下幾種差異:①詞義擴大。如“江”和“河”古時專指長江與黃河,現(xiàn)在泛指江河。
②詞義縮小。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中的妻子指的是妻子和兒子,現(xiàn)在專指男子的配偶。
③詞義轉(zhuǎn)移。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古義指低微而鄙俗(即地位低見識淺),而現(xiàn)在是品德惡劣、不道德的意思。
④詞義交叉。如“憐”,古今意義都有憐憫的意思,但“項燕為楚將,數(shù)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中的“憐”解釋為愛憐比較適合文意。
古今異義的單音詞集錄去湯郭尋(不久)走裙致詞(對――說話)但(只是)贊(傳記結(jié)尾處的議論文字)曾(還、尚且)謝(道歉)借(即使假設(shè)借第令勿斬)比(等到比至陳)間控(拉開)惡(怎么)委池入出發(fā)舉征(征驗)夫或(有的人某人)進(jìn)退忠(盡力做好本分的事)獄鄙再向(過去的以前的)師(軍隊取法)古今異義的雙音詞集錄絕境交通妻子無論前途(前面的路程)所以(――的方法――的原因)會計(聚會商議)往往經(jīng)綸(籌劃治理)親戚(今義: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guān)系或血緣關(guān)系的家庭或他的成員古意:父母兄弟至親骨肉)南極(從南面到達(dá)某地)排空(沖向天空)卑鄙(低微而鄙俗)痛恨(痛心和遺憾)開張感激(感慨而激動)犧牲于是(介詞于和代詞是的連用)以為(把――作為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可以明年幾何(多少)(二)詞類活用。文言文中,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某些實詞臨時改變它原來所屬詞類的意義和功能,當(dāng)成另一類詞使用,這種現(xiàn)象叫“詞類活用”。
詞類活用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①名詞活用為動詞。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中的“域”意思是限制。
一狼洞其中打洞婦撫兒乳喂奶名之者誰取名公將鼓之擊鼓置人所罾魚腹中用網(wǎng)捕狼不敢前上前愿為市鞍馬買不能名其一處也說出②名詞作狀語。如“箕畚運于渤海之尾”中的“箕畚”指用箕畚(裝土石),表示運輸?shù)墓ぞ摺?/p>
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樣狐鳴呼曰孔子?xùn)|游乃丹書帛曰北通巫峽,南極瀟湘亮躬耕于隴畝親自③形容詞活用為名詞。如:“此皆善良”中的“善良”指善良、誠良的人。
溫故而知新舊的知識新的知識擇其善者而從之優(yōu)點長處親舊知其如此親戚朋友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堅固的盔甲銳利的武器百廢具興廢棄的事情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能力強與能力弱的人作奸犯科④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如:“親賢臣,遠(yuǎn)小人”中的“親”“遠(yuǎn)”意為親近,疏遠(yuǎn)。
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長善于恢弘志士志氣發(fā)揚光大⑤動詞活用為名詞。如:“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中的“出”“入”意為出產(chǎn)的東西,收入的東西。
猛浪若奔奔跑的馬屠懼,投以骨屠戶⑥意動用法。某些名詞、形容詞帶了賓語,語意含有“以……為……”,“認(rèn)為……是……A.名詞的意動,主觀上認(rèn)為賓語是什么例:父利其然也。
利:原為名詞,現(xiàn)做意動動詞,可譯為“認(rèn)為這樣是有利的”B.形容詞的意動,主觀上認(rèn)為賓語具有某種特征、特點。例:不恥下問認(rèn)為――是恥辱一覽眾山小認(rèn)為――都是渺小的固以怪之矣認(rèn)為這樣很怪異⑦使動用法A.動詞的使動用法廣故數(shù)言欲亡,忿恚尉使――惱怒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B.形容詞的使動用法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無案牘之勞形使――勞累(三)一詞多義。
古漢語絕大多數(shù)是一字一詞,因此一詞多義實際上主要是一字多義。所謂“多義”,即既有本義又有引申義,比喻義等。
理解一詞多義要了解學(xué)習(xí)它們在古漢語中的多種意義,并要在具體語境中辨別確定其含義。初中常見文言實詞集錄安(1)形容詞,安定的、安逸的然后知生于憂患,死于安樂(2)形容詞,安穩(wěn)的、穩(wěn)定的如: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3)疑問代詞怎么如:安得廣廈千萬間(4)動詞養(yǎng)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把(。
2.初中古文基礎(chǔ)知識總匯
通假字
例字含義例句出處
說“說”通“悅”,愉快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論語十則》
女“女”“汝”,人稱代詞誨女知之乎《論語十則》
知“知”通“智”,聰明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十則》
烏“烏”通“無”,沒有既而風(fēng)定天清,一切烏有《山市》
裁“裁”通“才”數(shù)至八層,裁如星點《山市》
不“不”通“否”尊君在不《陳太丘與友期行》
闕“闕”通“缺”,兩岸連山,略無闕出《三峽》
止“止”通“只”,只是擔(dān)中肉盡,止有剩骨《狼》
扳“扳”通“攀”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不使學(xué)《傷仲永》
帖“帖”通“貼”,粘貼對鏡帖花黃《木蘭詩》
火“火”通“伙”,伙伴出門看火伴《木蘭詩》
邪“邪”通“耶”,語氣詞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孫權(quán)勸學(xué)》
坐“坐”通“座”,座位滿坐寂然《口技》
知“知”通“智”,聰明孰為汝多知乎《兩小兒辯日》
見“見”通“現(xiàn)”路轉(zhuǎn)溪頭忽現(xiàn)《西江月》
強“強”通“僵”,僵硬項為之強《童趣》
要“要”通“邀”,邀請便要還家《桃花源記》
藩“藩”通“繁”,繁多可愛者甚藩《愛蓮說》
詘“詘”通“屈”,彎曲臥右膝,詘右臂支船《核舟記》
衡“衡”通“橫”,橫放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記》
簡“簡”通“揀”,挑選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核舟記》
攀“攀”通“扳”,往里拉右手攀右指《核舟記》
有“有”通“又”舟首尾長八分有奇《核舟記》
與“與”通“舉”,選舉選賢與能《大道之行也》
矜“矜”通“鰥”,老無妻矜,寡,孤,獨,廢疾者《大道之行也》
3.初中文言文常識【絕對高分】
通假字 :1、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論語十則》)說(yuè):通“悅”,愉快。
2、誨女知之乎?……是知也。(《論語十則》) 女:通“汝”,你。
知:通“智”,聰明。 3、扁鵲望桓侯而還走。
(扁鵲見蔡桓公))還:通“旋”,回轉(zhuǎn),掉轉(zhuǎn)。 4、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
(《扁鵲見蔡桓公》)齊:通“劑”。 5、擔(dān)中肉盡,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樂羊子妻》)亡:通“無”。 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
(《愚公移山》)亡:通“無”。 7、屏棄而不用,其與昏與庸無以異也。
(《為學(xué)》)屏:通“摒”。 8、對鏡帖花黃。
……火伴皆驚忙。(《木蘭詩》)帖:通“貼”。
火:通“伙”。 9、無他,但手熟爾。
(《買油翁》)爾:通“耳”,相當(dāng)于“罷了”。 10、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李清照)爭:通“怎”。 11、路轉(zhuǎn)溪頭忽見。
(《西江月》辛棄疾)見,通“現(xiàn)”。 才美不外見……(《馬說》)見:通“現(xiàn)”。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見:通“現(xiàn)”。
12、滿坐寂然,無敢嘩者。(《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傷仲永》)扳:通“攀”,牽,引。
14、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聰明。
16、一厝逆東,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問渠那得清如許。(《觀書有感》)那:通“哪”,怎么。
18、兩岸連山,略無闕處。(《三峽》)闕:通“缺”。
19、昂首觀之,項為之強。(《閑情記趣》)強:通“僵”,僵硬。
20、儐者更道,從大門入。(《晏子故事兩篇》)道:通“導(dǎo)”,引導(dǎo)。
21、縛者曷為者也?(《晏子故事兩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與熙也。
(《晏子故事兩篇》)熙:通“嬉”,開玩笑。 23、飾以玫瑰,輯以翡翠。
(《買櫝還珠》)輯:通“緝”,連綴。 24、此何遽不為福乎?(《塞翁失馬》)遽:通“詎”,豈。
25、……子黑子九距之。(《公輸》)距:通“拒”,擋。
26、公輸盤詘,而曰……(《公輸》)詘:通“屈”,折服。 27、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核舟記》)有:通“又”。 28、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記》)衡:通“橫”。 困于心,衡于慮。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衡:通“橫”,梗塞,這里指不順。 29、虞山王毅叔遠(yuǎn)甫刻。
(《核舟記》)甫:通“父”。 30、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核舟記》)簡:通“揀”,挑選。 31、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
(《唐雎不辱使命》)錯:通“措”。 32、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
(《唐雎不辱使命》)倉:通“蒼”。 33、數(shù)至八層,裁如星點。
(《山市》)裁:通“才”,僅僅。 34、發(fā)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
(《陳涉世家》)適:通“謫”。 35、為天下唱,宜多應(yīng)者。
(《陳涉世家》)唱:通“倡”,倡導(dǎo)。 36、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
(《陳涉世家》)以:通“已”。 37、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
(《陳涉世家》)被:通“披”。 同舍生皆被綺繡。
(《送東陽馬生序》)被:通“披”。 38、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馬說》)食:通“飼”,喂。 39、食之不能盡其材。
(《馬說》)材:通“才”。 40、其真無馬邪?(《馬說》)邪:通“耶”,表示疑問,相當(dāng)于“嗎”。
41、自余為僇人,……(《始得西山宴游記》)僇:通“戮”,遭到貶謫。 42、而游者皆暴日中。
(《峽江寺飛泉亭記》)暴:通“曝”。 43、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 44、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曾:通“增”。 45、入則無法家拂士。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拂:通“弼”,輔佐。 46、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岳陽樓記》)具:通“俱”,全,皆。 47、屬予作文以記之。
(《岳陽樓記》)屬:通“囑”。 48、饌酒食,持其貲去。
(《越巫》)貲:通“資”,資財,錢財。 49、客問元方:“尊君在不?”(《陳太丘與友期》)不:通“否”。
50、玉盤珍饈直萬錢。(《行路難》其一)直:通“值”。
51、故患有所不辟也。(《魚我所欲也》)辟:通“避”,躲避。
52、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魚我所欲也》)辯:通“辨”,辨別。
53、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魚我所欲也》)得:通“德”,恩惠,這里是感激。 與:通“歟”,語氣詞。
54、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魚我所欲也》)鄉(xiāng):通“向”,從前。
55、欲信大義于天下。(《隆中對》)信:通“伸”。
56、自董卓已來……(《隆中對》)已:通“以”。 57、小惠未徧,民弗從也。
(《曹劌論戰(zhàn)》)徧:通“遍”,遍及,普及。 58、四支僵硬不能動。
(《送東陽馬生序》)支:通“肢”。 59、雞棲于 (《君子于役》) :通“橛”,指為棲雞做的木架。
—————————————————————————————————— 第一冊:1.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溫習(xí)舊的知識,進(jìn)而懂得新的知識,這樣的人可以做老師了。 2.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光讀書學(xué)習(xí)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
4.初中語文知識大全
原發(fā)布者:y1w2j3s4
初中語文基礎(chǔ)知識閱讀知識大全[整理四套] 知識歸納 一、頓號、逗號、分號的使用 1、頓號是句子內(nèi)部最小的停頓,常用在并列的詞或短語之間(分句之間不能用頓號)。但并列性的謂語、補語之間不用頓號,只用逗號。 如:這個省今年的水利建設(shè),任務(wù)重,工程難,規(guī)模大。 你要不斷地進(jìn)步,識字,生產(chǎn)。 他的故事講得真實,感人。 2、帶語氣詞的并列詞語之間不用頓號,只用逗號。 如:這里的山啊,水啊,樹啊,草啊,都是我從小就熟悉的。 3、并列詞語中已使用連詞“和、或、及、與”等,不能再用頓號。 如:我國科學(xué)、文化、衛(wèi)生、教育和新聞出版業(yè)有了很大發(fā)展。(一般情況下,并列詞語的最后兩項使用連詞而不用頓號) 4、相鄰的數(shù)字表示約數(shù),不用頓號。 如:他已經(jīng)走了有三四里的路了。 注意:要區(qū)別于表示兩種并列的情況。 如:國內(nèi)的大學(xué)要求學(xué)生在一、二年級時都必須選修一門外語。 5、集體詞語之間關(guān)系緊密,不用頓號分隔。 如:公安干警、中小學(xué)生、大專院校、男女老少等。 6、表并列性的引號、書名號之間不用頓號,一定要用,只能使用逗號。 如:近期我觀看了許多出色的電影,如《英雄》《無間道》《美麗人生》等。 這時課堂里響起了“向孔繁森學(xué)習(xí)”“向孔繁森致敬”的口號。 7、并列詞語注意分類,小的用頓號,大的用逗號;分句間小的用逗號,大的用分號,甚至句號。 如:原子彈、氫彈的爆炸,人造衛(wèi)星的發(fā)射、回收
5.初中文言文基礎(chǔ)知識及練習(xí)
初三語文文言文課外閱讀練習(xí) 班級 姓名 學(xué)號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
浦陽鄭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為不足患。
既三日,聚而如錢。憂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
又三日,拇指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為之痛,肢體心膂②無不病者。懼而謀諸醫(yī),醫(yī)視之,驚曰:“此疾之奇者,雖病在指,其實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傷身。
然始發(fā)之時,終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終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藥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將延乎肝膈④,否亦將為一臂之憂。
非有以御其內(nèi),其勢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為之?!本龔钠溲?,日服湯劑,而傅⑤以善藥,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復(fù)。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發(fā)于至微,而終為大患;始以為不足治,而終至于不可為。當(dāng)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顧;及其既成也,積歲月,疲思慮,而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方孝儒《指喻》) 【注】①握:四寸為一握。②膂(l—):脊骨。
③瘳(ch?u):病愈。④肝膈:泛指人體內(nèi)臟。
⑤傅:涂。 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解釋錯誤的兩項是( ) A.懼而謀諸醫(yī)(謀劃) B.甚將延乎肝膈(蔓延) C.疾未易為之(變換) D.積歲月,疲思慮,而僅克之(消除)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意思相同的兩項是( ) A.日服湯劑,而傅以善藥 徐以杓酌油瀝之 B.不速治,且能傷身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雖病在指,其實一身病也 雖人有百手,首有百指 D.終日而愈,艾可治也 彼三晉之兵,素悍勇而輕齊 3.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之”,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憂之滋甚,又以示人(指代“拇指疾患”) B.余因是思之(指代“引發(fā)的道理”) C.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顧(指代“各種疾病”) D.積歲月,疲思慮,而僅克之(指代“禍患”) 4.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 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為不足患。 ② 始以為不足治,而終至于不可為。
5.本文寫鄭君醫(yī)治拇指疾患一事是為了說明一個什么道理?請用自己的話簡要回答。 二、歧路亡羊 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子之豎(豎:童仆)追之。
楊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眾?”鄰人曰:“多歧路?!奔确矗瑔枺骸矮@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列子?說符》) 6.解釋下面加點的“之”字。
(1)楊子之鄰人亡羊 之: (2)又請楊子之豎追之 之: 7.補出省略成分。 既反,( )問:“獲羊乎?”( )曰:“亡之矣?!?/p>
8.翻譯。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譯文: 9.本文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三、濫竿充數(shù) 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shù)百人。
宣王死,浩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10.南郭處士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他為什么要“請為王吹竽”? 答: 11.南郭處士本不會吹竿,可他卻為齊宣王吹竽多年,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 答: 12.齊泯王聽吹竿,喜歡一個一個獨奏,南郭處士為什么要逃走? 答: 13.南郭處士逃走后,你認(rèn)為他會去做什么? 答: 四、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后面問題。
①魯國之法:魯人為臣妾于諸侯,有能贖之者,取金于府①。子貢②贖魯人于諸侯而讓其金。
孔子曰:“賜③失之矣!夫圣人之舉事,可以移風(fēng)易俗,而教導(dǎo)可施于百姓,非獨適己之行也。今魯國富者寡而貧者多,取其金則無損于行,不取其金,則不復(fù)贖人矣?!?/p>
②子路④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魯人必多拯溺者矣。 (選自馮夢龍著《智囊》) [注釋]①府:指國庫。
②子貢:孔子的學(xué)生。③賜:子貢的名。
④子路:孔子的學(xué)生。 14.文中寫子貢做了什么事?孔子對他的做法持什么態(tài)度?孔子持這種態(tài)度的理由是什么?請用自己的話回答。
答: 15.文中第②段沒有標(biāo)點符號,請用“|”線標(biāo)示出需要加標(biāo)點符號的位置。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魯人必多拯溺者矣。
五、閱讀下面短文,回答問題。 管仲、隰朋①從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蹦朔爬像R而隨之,遂得道。
行山中無水,隰朋曰:“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蟻壤一寸而仞有水?!蹦司蛑斓盟?。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難③師于老馬、老蟻,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師圣人之智,不亦過乎? 注釋:①管仲、隰(xǐ )朋:都是春秋時期輔佐齊桓公的大臣。②孤竹:商、周時期的一個小國家。
③不難:不惜,不恥。 16.“乃掘之”中的“乃”與下文哪句中的“乃”字意思相同?( ) A.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B.殺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C.當(dāng)立者乃公子扶蘇。
D.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17.下列句子翻譯錯誤的一項是( ) A.老馬之智可用也。
老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 B.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
螞蟻冬天住在山的北面,夏天住在山的南面。 C.蟻壤一寸而仞有水。
蟻壤高達(dá)一寸,下面一仞的地方就有水。 D.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難師于老馬、老蟻。
憑管仲的圣明和隰朋的智慧,到他們有所不知的時候,不。
6.初中文言文常識【絕對高分】
通假字 :1、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論語十則》)說(yuè):通“悅”,愉快。
2、誨女知之乎?……是知也。(《論語十則》) 女:通“汝”,你。
知:通“智”,聰明。 3、扁鵲望桓侯而還走。
(扁鵲見蔡桓公))還:通“旋”,回轉(zhuǎn),掉轉(zhuǎn)。 4、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
(《扁鵲見蔡桓公》)齊:通“劑”。 5、擔(dān)中肉盡,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樂羊子妻》)亡:通“無”。 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
(《愚公移山》)亡:通“無”。 7、屏棄而不用,其與昏與庸無以異也。
(《為學(xué)》)屏:通“摒”。 8、對鏡帖花黃。
……火伴皆驚忙。(《木蘭詩》)帖:通“貼”。
火:通“伙”。 9、無他,但手熟爾。
(《買油翁》)爾:通“耳”,相當(dāng)于“罷了”。 10、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李清照)爭:通“怎”。 11、路轉(zhuǎn)溪頭忽見。
(《西江月》辛棄疾)見,通“現(xiàn)”。 才美不外見……(《馬說》)見:通“現(xiàn)”。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見:通“現(xiàn)”。
12、滿坐寂然,無敢嘩者。(《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傷仲永》)扳:通“攀”,牽,引。
14、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聰明。
16、一厝逆東,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問渠那得清如許。(《觀書有感》)那:通“哪”,怎么。
18、兩岸連山,略無闕處。(《三峽》)闕:通“缺”。
19、昂首觀之,項為之強。(《閑情記趣》)強:通“僵”,僵硬。
20、儐者更道,從大門入。(《晏子故事兩篇》)道:通“導(dǎo)”,引導(dǎo)。
21、縛者曷為者也?(《晏子故事兩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與熙也。
(《晏子故事兩篇》)熙:通“嬉”,開玩笑。 23、飾以玫瑰,輯以翡翠。
(《買櫝還珠》)輯:通“緝”,連綴。 24、此何遽不為福乎?(《塞翁失馬》)遽:通“詎”,豈。
25、……子黑子九距之。(《公輸》)距:通“拒”,擋。
26、公輸盤詘,而曰……(《公輸》)詘:通“屈”,折服。 27、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核舟記》)有:通“又”。 28、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記》)衡:通“橫”。 困于心,衡于慮。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衡:通“橫”,梗塞,這里指不順。 29、虞山王毅叔遠(yuǎn)甫刻。
(《核舟記》)甫:通“父”。 30、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核舟記》)簡:通“揀”,挑選。 31、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
(《唐雎不辱使命》)錯:通“措”。 32、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
(《唐雎不辱使命》)倉:通“蒼”。 33、數(shù)至八層,裁如星點。
(《山市》)裁:通“才”,僅僅。 34、發(fā)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
(《陳涉世家》)適:通“謫”。 35、為天下唱,宜多應(yīng)者。
(《陳涉世家》)唱:通“倡”,倡導(dǎo)。 36、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
(《陳涉世家》)以:通“已”。 37、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
(《陳涉世家》)被:通“披”。 同舍生皆被綺繡。
(《送東陽馬生序》)被:通“披”。 38、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馬說》)食:通“飼”,喂。 39、食之不能盡其材。
(《馬說》)材:通“才”。 40、其真無馬邪?(《馬說》)邪:通“耶”,表示疑問,相當(dāng)于“嗎”。
41、自余為僇人,……(《始得西山宴游記》)僇:通“戮”,遭到貶謫。 42、而游者皆暴日中。
(《峽江寺飛泉亭記》)暴:通“曝”。 43、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 44、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曾:通“增”。 45、入則無法家拂士。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拂:通“弼”,輔佐。 46、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岳陽樓記》)具:通“俱”,全,皆。 47、屬予作文以記之。
(《岳陽樓記》)屬:通“囑”。 48、饌酒食,持其貲去。
(《越巫》)貲:通“資”,資財,錢財。 49、客問元方:“尊君在不?”(《陳太丘與友期》)不:通“否”。
50、玉盤珍饈直萬錢。(《行路難》其一)直:通“值”。
51、故患有所不辟也。(《魚我所欲也》)辟:通“避”,躲避。
52、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魚我所欲也》)辯:通“辨”,辨別。
53、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魚我所欲也》)得:通“德”,恩惠,這里是感激。 與:通“歟”,語氣詞。
54、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魚我所欲也》)鄉(xiāng):通“向”,從前。
55、欲信大義于天下。(《隆中對》)信:通“伸”。
56、自董卓已來……(《隆中對》)已:通“以”。 57、小惠未徧,民弗從也。
(《曹劌論戰(zhàn)》)徧:通“遍”,遍及,普及。 58、四支僵硬不能動。
(《送東陽馬生序》)支:通“肢”。 59、雞棲于 (《君子于役》) :通“橛”,指為棲雞做的木架。
——————————————————————————————————第一冊:1.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溫習(xí)舊的知識,進(jìn)而懂得新的知識,這樣的人可以做老師了。 2.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光讀書學(xué)習(xí)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
7.初中語文文言文基礎(chǔ)知識
你在看一篇古文時分這么幾個步驟:一、文學(xué)知識 了解古文的出處、作者、背景以及這篇文章的文體二、基礎(chǔ)知識 分為字詞句.字分為字音、字形和字義.把不會的羅列一下,用心積累著.字義可以分為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和其他古文聯(lián)系著.三、句子翻譯 一句一句翻譯,一個字也別放過.(不會的常用加字法)四、內(nèi)容理解 就是這篇文章寫了些什么、有什么道理、抒發(fā)了什么感情、某句話有何用意、文章的總體結(jié)構(gòu)怎樣等等.這個要自己慢慢揣摩,結(jié)合你的文學(xué)功底、文章背景、作者的和處境等出探索.五、拓展延伸 關(guān)于文章的某一個小點延伸出文外的知識.如這篇文章是勸學(xué)的,你可以積累一些古人勸學(xué)或?qū)W習(xí)的詩句、名言等.Ps:呼呼,這是我自己學(xué)古文的一些經(jīng)驗,我的語文一直很不錯呦.打字很辛苦,所以,>-最后,真心祝愿你能學(xué)好古文。
8.初中語文文言文相關(guān)知識
● 之◎ 助詞,表示領(lǐng)有、連屬關(guān)系:赤子~心。
◎ 助詞,表示修飾關(guān)系:緩兵~計。不速~客。
莫逆~交?!?用在主謂結(jié)構(gòu)之間,使成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為公”。
◎ 代詞,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閑視~。
◎ 代詞,這,那:“~二蟲,又何知”?!?虛用,無所指:久而久~。
◎ 【在地方名詞前面】往,到:“吾欲~南?!??!蚨ㄕZ后置的標(biāo)志【在名詞與形容詞之間】: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強健的筋骨。
● 而◎ 古同“爾”,代詞,你或你的:“~翁歸,自與汝復(fù)算耳”?!?連詞(a.表平列,如“多~雜”。
b.表相承,如“取~代之”。c.表遞進(jìn),如“~且”。
d.表轉(zhuǎn)折,如“似是~非”。e.連接肯定和否定表互為補充,如“濃~不烈”。
f.連接狀語和中心詞表修飾,如“侃侃~談”。g.插在主語謂語中間表假設(shè),如“人~無信,不知其可”)。
◎ 表(從……到……):從上~下?!?以◎ 用,拿,把,將:~一當(dāng)十。
~苦為樂。~身作則。
~鄰為壑。~訛傳訛。
~往鑒來?!?依然,順,按照:~時啟閉。
物~類聚。◎ 因為:~人廢言。
勿~善小而不為。不~物喜,不~己悲。
◎ 【在時間詞后面】在,于(指時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表示一種目的】目的在于:~待時機。
~儆效尤?!?文言連詞,與“而”用法相同:夢寐~求。
◎ 用在方位詞前,表明時間、方位、方向或數(shù)量的界限:~前。~內(nèi)。
◎ 用在動詞后,類似詞的后綴:可~。得~。
◎ 古同“已”,已經(jīng)?!?太,甚:不~急乎?◎ 及,連及:富~其鄰。
● 其◎ 第三人物代詞,相當(dāng)于“他(她)”、“他們(她們)”、“它(它們)”;“他(她)的”、“他們(她們)的”、“它(們)的”:各得~所。莫名~妙。
三緘~口。獨行~是。
自食~果?!?指示代詞,相當(dāng)于“那”、“那個”、“那些”:~他。
~余。~次。
文如~人。名副~實。
言過~實?!?那里面的:~中。
只知~一,不知~二?!?連詞,相當(dāng)于“如果”、“假使”:“~如是,熟能御之?”◎ 助詞,表示揣測、反詰、命令、勸勉:“~如土石何?”◎ 詞尾,在副詞后:極~快樂。
大概~?!?然◎ 對,是:~否。
不~。不以為~。
◎ 以為對,答應(yīng),信守:~納(以為對而采納)。~諾(許諾,信守諾言)。
◎ 這樣,如此:當(dāng)~。~后。
~則?!?表示一種語氣(a.表決定,猶焉,如“寡人愿有言~”;b.表比擬,猶言一般,如“如見其肺肝~”)。
◎ 【在形容詞后面】用于詞尾,表示狀態(tài)(。的樣子):顯~。
忽~。飄飄~。
◎ 古同“燃”?!?因◎ 原故,原由,事物發(fā)生前已具備的條件:原~。
~素。~果。
病~?!?理由:~為(wéi )。
~而。◎ 依,順著,沿襲:~此。
~之。~循(a.沿襲;b.遲延拖拉)。
~噎廢食。陳陳相~。
其實也沒什么方法可言,只要是把主要的虛詞記熟,多古詩詞,文言文,有了預(yù)感就很容易辨認(rèn)了。答案補充這里有點資料 /view/1371712.htm。
9.求初一文言文的知識歸納
一、《傷仲永》 ⑴.通假字: ①.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 “扳通“攀”,牽、引。
②.賢于材人遠(yuǎn)矣: “材”通“才”,才能。 ③.未嘗識書具: “嘗”同“曾”,曾經(jīng)。
⑵.古今異義: ①.是:古義此,與“自”組合意為“自從”,eg:自是指物作詩立就;今為判斷詞。 ②.或:古義不定代詞,有的,eg:或以錢幣乞之;今義為或許。
③.文理:古義是文采和道理,eg:其文理皆有可觀者;今表示文章內(nèi)容或語句方面的條理。 ⑶.一詞多義: ①.自:a.自己,eg:并自為其名;b.從,eg:自是指物作詩立就。
②.聞:a.聽說,eg:余聞之也久;b.名聲,eg:不能稱前時之聞。 ③.其:a.這,eg:其詩以養(yǎng)父母;b.他的,eg:稍稍賓客其父。
④.并:a.連詞,并且,eg:并自為其名;b.副詞,全,都,eg: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⑤.名:a.名詞,名字,eg:并自為其名;b.動詞,說出,eg:不能名其一處也。
⑥.賓客:a.動詞,以賓客之禮相待,eg:稍稍賓客其父;b.名詞,客人,eg: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 ⑦.就:a.動詞,完成,eg:自是指物作詩立就;b.動詞,從事,做,eg:蒙乃始就學(xué)。
⑧.然:a.代詞,這樣,eg:父利其然也;b.形容詞詞尾,……的樣子,eg:泯然眾人矣。 ⑨.于:a.介詞,此,eg:賢于材人遠(yuǎn)也;b.介詞,在,eg:與廳事之東北角。
⑩.為:a.動詞,作為,eg:其讀以養(yǎng)父母,收族為意;b.動詞,成為,eg:卒之為眾人。 ⑩.夫:a.指示代詞,那些,eg:今夫不受之天;b.名詞,丈夫,eg:夫起大呼。
⑷.詞語活用: ①.忽啼求之(啼,哭著,動詞作狀語。) ②.父異焉(異,奇怪,形容詞作動詞。)
③.賓客其父(賓客,名詞作動詞。以賓客之禮相待。)
④.父利其然(利,作動詞。) ⑤.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日,每天,作狀語;環(huán)謁,四處拜訪。)
⑸.重點詞語翻譯: ①.世隸耕(隸,屬于。) ②. 不至:沒有達(dá)到(要求)。
③.稱前時之聞(稱,相當(dāng)。) ④.通悟:通達(dá)聰慧。
⑤.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關(guān)系,;收,聚、團(tuán)結(jié)。 ⑥.彼其:他。
⑦.泯然:完全。 ⑧.賢于材人:勝過有才能的人;賢,超過;材人,有才能的人。
C.特殊句式及重點句子翻譯: ①.判斷句: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全局表判斷。)
金溪百姓方仲永,世代務(wù)農(nóng)。 ②.省略句:a.不使學(xué)。
(即“不使之學(xué)”,省略賓語) 不讓方仲永學(xué)習(xí)。 b.令作詩。
(即“令其做詩”,省略賓語) 我叫方仲永作詩。 c.還自揚州。
(省略主語“我”) (我)從揚州回鄉(xiāng)。 d.受之天。
(“之”后省略“于”) 先天得到的。 ③.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同鄉(xiāng)人對他感到驚奇,漸漸地請他父親去做客,有的人還用錢幣求仲永題詩。
④.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huán)謁與邑人,不使學(xué):(他的)父親以為這樣有利可圖,每天拉著仲永四處拜訪縣里的人,不讓他學(xué)習(xí)。 ⑤.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yuǎn)矣。
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他的天資,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的多。最終成為一個平凡的人,是因為他沒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⑥.其詩以養(yǎng)其父母,收族為意:這首詩以贍養(yǎng)父母、團(tuán)結(jié)同宗族的人為內(nèi)容。 ⑦.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從此,指定事物叫他作詩,他立即寫成。
⑧.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叫他做詩,寫出來的詩已經(jīng)不能跟以前聽說的相當(dāng)了。 ⑨.今夫不受之天,故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那么,現(xiàn)在那些不是天生聰明、本來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難道之成為普通人就完了嗎? 二、《木蘭詩》 ⑴.通假字: ①.對鏡帖花黃:“帖”通“貼”,粘,粘貼。 ②.出門看火伴:“火”通“伙”。
⑵.古今異義: ①.爺:古義指父親,eg:卷卷有爺名;今指爺爺,即父親的父親。 ②.走:古義為跑,雙兔傍地走;今義行走。
③.但:古義為只,副詞,eg: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今常用作轉(zhuǎn)折連詞。 ④.郭:古義為外城,eg:出郭相扶將;今僅用作姓氏。
⑶.一詞多義: 市:a.集市,eg:東市買鞍馬;b.買,eg:愿為市鞍馬。(名詞作動詞。
我愿意為此去買鞍馬。) 買:a.買(東西), eg:東市買駿馬;b.雇,租,eg:欲買舟而下。
⑷.詞語活用: ①.“何”疑問代詞作動詞,是什么。問女何所思。
②.“策”名詞作動詞,登記。策勛十二轉(zhuǎn) ③.“騎”動詞作名詞,戰(zhàn)馬。
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⑷.重點詞語翻譯: ①.旦:早晨。
②.濺濺:流水聲。 ③. 胡騎:胡人的戰(zhàn)馬。
④.強,有余。 ⑤.不用:不愿做。
⑥. 扶將:扶持。 ⑦.賞賜百千強:賞賜很多財物。
C.殊句式及重點句子翻譯: ①.省略句:愿為市鞍馬。(愿為‘此’市鞍馬”,“此”指代父從軍這件事。)
愿意為此去買鞍馬。 ②. 倒裝句:問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裝。
賓語前置。) 問一聲閨女想的是什么? ③.萬里赴戎機,關(guān)山度若飛。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木蘭)不遠(yuǎn)萬里奔赴戰(zhàn)場,跨越關(guān)山嶺(疾行)如飛。
北方的寒氣傳送著打更的聲音, 寒冷的月光照射著鎧甲。將軍(身經(jīng))百戰(zhàn)出生入死,壯士(轉(zhuǎn)戰(zhàn))多年(凱旋而)歸來。
④.當(dāng)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對著窗戶,梳理著烏云般(美麗)的頭發(fā),對著鏡子(在前額)貼上花黃。 三、《孫權(quán)勸學(xué)》 ⑴.古今異義: 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