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冬季運動小常識
秋天氣候涼爽,是鍛煉身體的好天氣,也是鍛煉身體的重要時機。
適當?shù)捏w育鍛煉能強身健體,增強機體的適應能力。那么,秋天做什么運動好呢?體育鍛煉有利于人體骨骼、肌肉的生長,增強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的機能狀況,有利于人體的生長發(fā)育,提高抗病能力,增強有機體的適應能力。
秋季有秋季獨特的氣候特征,這個時間的鍛煉也有著這個季節(jié)的鍛煉重點和鍛煉方向。那么秋季做什么運動好呢? 1、登高 就是指爬山運動。
登高的保健作用是:能使肺通氣量和肺活量增加。隨著登山高度的上升,大氣中的氫離子和被稱作“空氣維生素”的負氧離子含量越來越多,加之氣壓降低,能促進人的生理功能發(fā)生一系列變化。
2、慢跑 是一項很理想的秋季運動項目,能增強血液循環(huán),改善心功能;改善腦的血液供應和腦細胞的氧供應,減輕腦動脈硬化,使大腦能正常地工作。跑步還能有效地刺激代謝,增加能量消耗,有助于減肥健體健體。
另外男人們也可以針對自己的年齡來選擇運動項目: 1、青少年 對于正在長身體的青少年,足球、籃球、長跑和極限運動這樣的戶外體育項目,都可以選擇。 2、成年人 正在工作的成年人,如羽毛球、乒乓球、室內健身、臺球、保齡球這樣運動量不是很大的項目,對自身的身體會起到一定的鍛煉效果。
3、老年人 上了年紀的老年朋友可以慢走、散步或打太極拳。
2.關于冬季運動小常識有哪些
1、首先是熱身,冬季天氣較冷,熱身就顯得格外重要,運動前先活動下關節(jié),然后慢跑幾圈,慢跑時注意呼吸不要大口吸氣這樣容易感冒。
2、在戶外運動時可以先戴上手套和帽子熱身,等全身熱起來后再脫下,因為手是血管末梢,冬季戶外運動熱量傳遞慢要先保暖,這樣不容易受傷。
3、冬季在戶外運動避免過長時間,人體不能保持熱量太長時間,一旦體溫下降就容易受寒,運動完一定要穿上衣服,最好備毛巾把汗擦干。
擴展資料:
冬季運動好處
現(xiàn)代社會,生活工作節(jié)奏都很快,人體長期處于超負荷狀態(tài)。俗話說:“生命在于運動”,進行適當?shù)?/p>
體育運動對促進人體健康有良好作用,而冬季運動還可鍛煉人們的意志力。
冬天里氣溫低,空氣相對潔凈(北方霧霾天氣除外),呼吸道舒適,更能促進全身血液循環(huán)。更能自然地加大運動量,加速熱量的消耗。如果夏天里的運動是轟轟烈烈揮汗如雨,冬天里運動的優(yōu)勢則是靜悄悄地帶來瘦身效果。
冬季運動要選擇動作幅度較小、熱量消耗較大的有氧運動。這是因為冬季氣候寒冷,爆發(fā)性的無氧運動容易引起身體不適。具體項目根據年齡差異而有所不同。
年輕人可以選擇跑步等高強度的有氧運動,這樣可消耗更多熱量,鍛煉的時間應該比春夏季多出10~15分鐘。在運動時機上,年輕人由于身體對氣候的適應能力較強,體質較好,體力恢復快,冬季健身時間可以安排在早上和下午。
中年人可選擇快走、慢跑、爬樓梯等低強度的有氧運動。中年人身體狀況一般都處于下降趨勢,不要因為忙于工作就放棄健身,否則冬天就是一個“藏病”的季節(jié)。中年人適應能力稍差,可以在下班后,18點~20點身心比較放松的時間段進行鍛煉。
我們知道,參加冬季體育運動,不僅能鍛煉身體,增強體質,而且能鍛煉不怕嚴寒的堅強意志,提高身體的抗寒能力、增強抵抗各種疾病的能力。
俗話說“冬練三九”就是人們長期鍛煉中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
冬季體育鍛煉,由于肌肉不斷收縮,呼吸加快,血液循環(huán)加速,新陳代謝旺盛,身體產生的熱量增加,同時還增強了大腦皮層的興奮性,使體溫調節(jié)中樞靈敏,準確地調節(jié)體溫,提高人們的御寒能力,還會增加大腦氧氣的供應量。
所以堅持冬季鍛煉的人,這對消除大腦長期學習帶來的疲勞,增強記憶力,提高學習效率,都有積極的作用。
冬季鍛煉大部分時間是在室外進行,不斷受到冷空氣的刺激,人體造血機能發(fā)生明顯變化,血液中的紅血球、白血球及抗疾病的抗體會不斷增多,身體對抵抗疾病的能力就會增強。所以堅持冬天鍛煉的人就會少生病。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冬季運動
3.冬季運動小常識
百度上搜呀~~A.冬季的飲食原則冬季,氣候寒冷,陰盛陽衰。
人體受寒冷氣溫的影響,各項生理功能和食欲等均會發(fā)生變化。因此,合理地調整飲食,保證人體必需營養(yǎng)素的充足,對提高老人的耐寒能力和免疫功能,使之安全、順利地越冬,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應保證熱能的供給。冬天的寒冷氣候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tǒng),使人體的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從而促進和加速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類熱源營養(yǎng)素的分解,以增加機體的御寒能力,這樣就造成人體熱量散失過多。
因此,冬天營養(yǎng)應以增加熱能為主,可適當多攝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對于老年人來說,脂肪攝入量不能過多,以免誘發(fā)老年人的其它疾病,但應攝入充足的蛋白質,因為蛋白質的分解代高謝增強,人體易出現(xiàn)負氮平衡。
蛋白質的供給量以占總熱量的15%~17%為好,所供給的蛋白質應以優(yōu)質蛋白質為主,如瘦肉、雞蛋、魚類、乳類、豆類及其制品等,這些食物所含的蛋白質,不僅便于人體消化吸收,而且富含必需氨基酸,營養(yǎng)價值較高,可增加人體的耐寒和抗病能力。冬天,又是蔬菜的淡季,蔬菜的數(shù)量既少,品種也較單調,尤其是在我國北方,這一現(xiàn)象更為突出。
因此,往往一個冬季過后,人體出現(xiàn)維生素不足,如缺乏維生素C,并因此導致不少老人發(fā)生口腔潰瘍、牙根腫痛、出血、大便秘結等癥狀。其防治方法首先應擴大食物來源,冬天綠葉菜相對減少,可適當吃些薯類,如甘薯、馬鈴薯等。
它們均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還有維生素A,紅心甘薯還含較多的胡蘿卜素。多吃薯類,不僅可補充維生素,還有清內熱、去瘟毒作用。
此外,在冬季上市的大路菜中,除大白菜外,還應選擇圓白菜、心里美蘿卜、白蘿卜、胡蘿卜、黃豆芽、綠豆芽、油菜等。這些蔬菜中維生素含量均較豐富。
只要經常調換品種,合理搭配,還是可以補充人體維生素需要的。冬季的寒冷,還可影響人體的營養(yǎng)代謝,使各種營養(yǎng)素的消耗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老年人由于消化吸收和體內代謝因素的影響,往往缺乏鉀、鈣、鈉、鐵等元素,再加上冬季人體尿量增多,使上述無機鹽隨尿液排出的量也增多,因此,應及時予以補充。可多吃些含鈣、鐵、鈉、鉀等豐富的食物,如蝦米、蝦皮、芝麻醬、豬肝、香蕉等。
如有鈉低者,做菜時,口味稍偏咸,即可補充。B.冬季如何進補冬季進補,是我國傳統(tǒng)的防病強身、扶持虛弱的自我保健方法之一。
冬季是一個寒冷的季節(jié)。祖國醫(yī)學認為,冬令進補與平衡陰陽、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有密切關系。
老年人由于機體功能減退,抵抗能力低下等,在寒冷季節(jié),更宜進行食補。這對改善營養(yǎng)狀況,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促進病體康復等方面,更能顯示出藥物所不能替代的效果。
冬季進補應順應自然,注意養(yǎng)陽,以滋補為主。根據中醫(yī)“虛則補之,寒則溫之”的原則,在膳食中應多吃溫性、熱性特別是溫補腎陽的食物進行調理,以提高機體的耐寒能力。
冬季“食補”,應供給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蛇x食:粳米、秈米、玉米、小麥、黃豆、豌豆等谷豆類;韭菜、香菜、大蒜、蘿卜、黃花菜等蔬菜;羊肉、狗肉、牛肉、雞肉及鱔魚、鯉魚、鰱魚、帶魚、蝦等肉食;橘子、椰子、菠蘿、荔枝、桂圓等水果。
狗肉和羊肉是老人冬季滋補佳品。老年人每天晨起服人參酒或黃芪酒1小杯,可防風御寒活血。
體質虛弱的老年人,冬季常食燉母雞、精肉、蹄筋,常飲牛奶、豆?jié){等,可增強體質。將牛肉適量切小塊,加黃酒、蔥、姜、用砂鍋燉爛,食肉喝湯,有益氣止渴、強筋壯骨、滋養(yǎng)脾胃功效。
陽氣不足的老人,可將羊肉與蘿卜同煮,然后去掉蘿卜(即用以除去羊肉的膻腥味),加肉蓯蓉15克,巴戟天15克,枸杞子15克同煮,食羊肉飲湯,有興陽溫運之功效。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冬令進補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促進新陳代謝,使畏寒的現(xiàn)象得到改善。
冬令進補還能調節(jié)體內的物質代謝,使營養(yǎng)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于體內,有助于體內陽氣的升發(fā),為來年的身體健康打好基礎。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就是這個道理。
C冬季保健的誤區(qū)冬季,有不少有礙健康的生活習慣,常被一些人誤認為是正確的。戴口罩防冷鼻粘膜里有豐富的血管和海綿狀血管網,血液循環(huán)十分旺盛,當冷空氣經鼻腔吸入肺部時,一般已接近體溫。
人體的耐寒能力應通過鍛煉來增強,若依賴戴口罩防冷反而使人體變得嬌氣,更容易患感冒。蒙頭睡覺把頭蒙在被窩里,感覺上暖和一些,但被窩里的氧氣會越來越少,二氧化碳和不潔氣體卻越積越多,故蒙頭大睡的人醒后會感到昏昏沉沉、疲乏無力。
熱水洗臉冬天人的面部在冷空氣刺激下,汗腺、毛細血管呈收縮狀態(tài)。當遇上熱水時則迅速擴張,但熱量散發(fā)后,又恢復低溫時的狀態(tài)。
毛細血管這樣一張一縮,容易使人的面部產生皺紋。飲酒御寒飲酒后有渾身發(fā)熱的感覺,這是酒精促使人體散發(fā)原有熱能的結果。
酒勁過后,因大量熱能散出體外,反而使人渾身起雞皮疙瘩,導致酒后寒。手腳冰凍用火烤冬天手腳長期暴露在外,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
此時,如果馬上用火烘烤會使血管麻痹、失去收縮力,出現(xiàn)動脈瘀血、。
4.冬季運動小常識
百度上搜呀~~A.冬季的飲食原則nbsp;冬季,氣候寒冷,陰盛陽衰。
人體受寒冷氣溫的影響,各項生理功能和食欲等均會發(fā)生變化。因此,合理地調整飲食,保證人體必需營養(yǎng)素的充足,對提高老人的耐寒能力和免疫功能,使之安全、順利地越冬,是十分必要的。
nbsp;首先應保證熱能的供給。冬天的寒冷氣候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tǒng),使人體的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從而促進和加速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類熱源營養(yǎng)素的分解,以增加機體的御寒能力,這樣就造成人體熱量散失過多。
因此,冬天營養(yǎng)應以增加熱能為主,可適當多攝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對于老年人來說,脂肪攝入量不能過多,以免誘發(fā)老年人的其它疾病,但應攝入充足的蛋白質,因為蛋白質的分解代高謝增強,人體易出現(xiàn)負氮平衡。
蛋白質的供給量以占總熱量的15%~17%為好,所供給的蛋白質應以優(yōu)質蛋白質為主,如瘦肉、雞蛋、魚類、乳類、豆類及其制品等,這些食物所含的蛋白質,不僅便于人體消化吸收,而且富含必需氨基酸,營養(yǎng)價值較高,可增加人體的耐寒和抗病能力。nbsp;冬天,又是蔬菜的淡季,蔬菜的數(shù)量既少,品種也較單調,尤其是在我國北方,這一現(xiàn)象更為突出。
因此,往往一個冬季過后,人體出現(xiàn)維生素不足,如缺乏維生素C,并因此導致不少老人發(fā)生口腔潰瘍、牙根腫痛、出血、大便秘結等癥狀。其防治方法首先應擴大食物來源,冬天綠葉菜相對減少,可適當吃些薯類,如甘薯、馬鈴薯等。
它們均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還有維生素A,紅心甘薯還含較多的胡蘿卜素。多吃薯類,不僅可補充維生素,還有清內熱、去瘟毒作用。
此外,在冬季上市的大路菜中,除大白菜外,還應選擇圓白菜、心里美蘿卜、白蘿卜、胡蘿卜、黃豆芽、綠豆芽、油菜等。這些蔬菜中維生素含量均較豐富。
只要經常調換品種,合理搭配,還是可以補充人體維生素需要的。冬季的寒冷,還可影響人體的營養(yǎng)代謝,使各種營養(yǎng)素的消耗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老年人由于消化吸收和體內代謝因素的影響,往往缺乏鉀、鈣、鈉、鐵等元素,再加上冬季人體尿量增多,使上述無機鹽隨尿液排出的量也增多,因此,應及時予以補充??啥喑孕┖}、鐵、鈉、鉀等豐富的食物,如蝦米、蝦皮、芝麻醬、豬肝、香蕉等。
如有鈉低者,做菜時,口味稍偏咸,即可補充。nbsp;B.冬季如何進補nbsp;冬季進補,是我國傳統(tǒng)的防病強身、扶持虛弱的自我保健方法之一。
nbsp;冬季是一個寒冷的季節(jié)。祖國醫(yī)學認為,冬令進補與平衡陰陽、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有密切關系。
老年人由于機體功能減退,抵抗能力低下等,在寒冷季節(jié),更宜進行食補。這對改善營養(yǎng)狀況,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促進病體康復等方面,更能顯示出藥物所不能替代的效果。
nbsp;冬季進補應順應自然,注意養(yǎng)陽,以滋補為主。根據中醫(yī)“虛則補之,寒則溫之”的原則,在膳食中應多吃溫性、熱性特別是溫補腎陽的食物進行調理,以提高機體的耐寒能力。
冬季“食補”,應供給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可選食:粳米、秈米、玉米、小麥、黃豆、豌豆等谷豆類;韭菜、香菜、大蒜、蘿卜、黃花菜等蔬菜;羊肉、狗肉、牛肉、雞肉及鱔魚、鯉魚、鰱魚、帶魚、蝦等肉食;橘子、椰子、菠蘿、荔枝、桂圓等水果。
狗肉和羊肉是老人冬季滋補佳品。老年人每天晨起服人參酒或黃芪酒1小杯,可防風御寒活血。
體質虛弱的老年人,冬季常食燉母雞、精肉、蹄筋,常飲牛奶、豆?jié){等,可增強體質。將牛肉適量切小塊,加黃酒、蔥、姜、用砂鍋燉爛,食肉喝湯,有益氣止渴、強筋壯骨、滋養(yǎng)脾胃功效。
陽氣不足的老人,可將羊肉與蘿卜同煮,然后去掉蘿卜(即用以除去羊肉的膻腥味),加肉蓯蓉15克,巴戟天15克,枸杞子15克同煮,食羊肉飲湯,有興陽溫運之功效?,F(xiàn)代醫(yī)學認為,冬令進補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促進新陳代謝,使畏寒的現(xiàn)象得到改善。
冬令進補還能調節(jié)體內的物質代謝,使營養(yǎng)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于體內,有助于體內陽氣的升發(fā),為來年的身體健康打好基礎。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就是這個道理。
nbsp;C冬季保健的誤區(qū)nbsp;冬季,有不少有礙健康的生活習慣,常被一些人誤認為是正確的。nbsp;戴口罩防冷nbsp;鼻粘膜里有豐富的血管和海綿狀血管網,血液循環(huán)十分旺盛,當冷空氣經鼻腔吸入肺部時,一般已接近體溫。
人體的耐寒能力應通過鍛煉來增強,若依賴戴口罩防冷反而使人體變得嬌氣,更容易患感冒。nbsp;蒙頭睡覺nbsp;把頭蒙在被窩里,感覺。
5.大運會小知識
中國大學生體育協(xié)會(以下簡稱“中國大體協(xié)”)成立于1975年,同年加入了國際大學生體育聯(lián)合會(以下簡稱“國際大體聯(lián)”),并于同年參加了在意大利羅馬舉行的“第八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至今已經連續(xù)參加了14屆。
中國大體協(xié)自1975年成立以來,總共經歷了七屆委員會。首屆為1975年至1979年,由當時的國家體委領導同志任主席、群體司司長趙長泰同志任秘書長;第二屆為1979年至1988年,由當時的國家教育部副部長高沂同志任主席、體衛(wèi)司朱豐誠同志任秘書長;第三屆、第四屆、第五屆為1988年至2000年,由當時的國家教委副主任何東昌同志連任三屆主席、體衛(wèi)藝司司長宋盡賢同志任副主席并兼秘書長(法人代表);第六屆是在2000年“第六屆全國大學生運動會”期間,所召開的“中國大學生體育協(xié)會第六屆會員大會暨換屆會議”,并經委員會選舉,由原教育部部長呂福源同志任主席、教育部學生體育協(xié)會聯(lián)合秘書處秘書長楊立國同志任副主席并兼秘書長(法人代表),目前中國大體協(xié)主席由教育部副部長章新勝同志擔任。
國際大學生體育聯(lián)合會是一個獨立的綜合性國際體育組織,簡稱"國際大體聯(lián)",成立于1949年,現(xiàn)有協(xié)會會員162個,總部設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
國際大體聯(lián)的宗旨是:促進大學生體育的發(fā)展和進行大學生的體育與德育的教育;促進大學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與合作,以利于國際間大學生的團結。國際大體聯(lián)設有技術委員會、運動規(guī)則委員會、醫(yī)務委員會等多個專業(yè)委員會以及營銷、城市概況兩個專門委員會。
國際大體聯(lián)每兩年主辦一次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和冬季運動會,在組織規(guī)模、參賽國家和地區(qū)、人數(shù)和水平等方面在國際上都具有較大影響,素有“小奧運”之稱。除此之外,國際大體聯(lián)還每兩年組織一次越野、野外定向、自行車、手球等近20個項目的世界錦標賽。1959年,第一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在意大利都靈舉行。1960年,仿奧運會賽制,在法國夏蒙尼舉辦了第一屆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
國際大體聯(lián)現(xiàn)任主席是喬治·基里安,他于1999年11月當選。
6.亞運會小常識有哪些
亞洲運動會(Asian Games)簡稱亞運會,是亞洲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的綜合性運動會,每四年舉辦一屆,與奧林匹克運動會相間舉行。
最初由亞洲運動會聯(lián)合會主辦,1982年后由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Olympic Council of Asia)主辦。自1951年第一屆始,迄今共舉辦了15屆。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承認亞洲運動會為正式的亞洲地區(qū)運動會。[編輯本段]【歷史】 亞洲運動會,簡稱“亞運會”,是亞洲地區(qū)的綜合性運動競賽會,也是亞洲體壇最大的盛會,由亞洲運動聯(lián)合會的成員國輪流主辦,同一些世界級體育圣會,例如奧運會、世界杯一樣,每4年舉行一次。
亞運會的前身是遠東運動會,1911年由菲律賓體育協(xié)會發(fā)起組織每兩年舉辦一次,輪流在菲律賓的馬尼拉、中國的上海和日本的大阪舉行。先后共舉行了10屆,1937年因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而中止。
1948年,參加世界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亞洲體育界人士協(xié)商,倡儀重新恢復遠東運動會,并擴大規(guī)模,改稱亞洲運動會,每四年舉辦一次,時間正好與奧運會錯開。1951年3月,第一屆亞運會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行,當時只有489人參加。
到1978年第8屆時,參加人數(shù)已超過了4000人。目前,亞洲運動員已成為世界體壇上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而中國更是世界的體育大國和亞洲的佼佼者。
1948年7月倫敦194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第14屆奧運會舉行期間,中國與菲律賓體育人士欲恢復遠東運動會,并與亞洲各國體育人士商討。當時印度體育領導人古魯桑迪認為遠東運動會不足以體現(xiàn)亞洲體育運動的水平和亞洲人民團結精神,主張創(chuàng)辦一個所有亞洲國家的亞洲運動會。
他遍訪了來倫敦參加奧運會的亞洲國家體育代表,并邀請了韓國、中國、菲律賓等13個國家和地區(qū)的代表召開了關于成立亞洲體育運動組織的籌備會議。會議決定起草亞洲運動會有關文件和章程并確定于1949年2月在印度新德里舉行第一屆亞洲運動會(因印度國內原因,運動會延至1951年舉行)。
1949年2月,亞洲國家體育組織代表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召開會議,會上正式成立了“亞洲業(yè)余體育聯(lián)合會”(后更名為“亞洲運動會聯(lián)合會”,1981年改為“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至今)。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亞洲許多國家先后擺脫了殖民統(tǒng)治,獲得了獨立和解放,建立了新的社會制度。
隨著戰(zhàn)爭創(chuàng)傷的平復,人民生活日趨安定,體育運動也逐漸活躍起來。因戰(zhàn)爭中斷了12年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又恢復舉行。
在這一歷史背景下,亞洲體育界人士產生了組建一個統(tǒng)一的亞洲體育領導機構,以推動亞洲體育運動發(fā)展的積極愿望。[編輯本段]【比賽項目】 亞洲運動會的比賽項目不像奧林匹克運動會那樣有嚴格的規(guī)定,除田徑、游泳、足球、籃球等廣為開展的項目每屆都必須列入外,主辦國可根據自身的條件和運動技術水平適當增減。
如第三屆亞洲運動會在日本舉行,日本增加了自己的強項乒乓球、排球、網球等;第四屆在印度尼西亞舉辦時,印度尼西亞增加了該國擅長的羽毛球;第十屆南朝鮮列入了跆拳道;第十一屆我國則取消了跆拳道,增加了武術等項目。當然,比賽項目的增減與變換都必須得到亞奧理事會的同意和批準,東道國無權隨意安排。
亞洲運動會迄今已舉行了15屆,比賽項目也經歷了從少到多的發(fā)展過程--從第一屆的6項逐漸增至第13屆的36項。前13屆運動會舉辦過的項目分別有射箭、田徑、羽毛球、棒球、籃球、臺球、保齡球、拳擊、皮劃艇、自行車、馬術、擊劍、足球、高爾夫球、體操(含藝術體操、蹦床)、手球、曲棍球、柔道、卡巴迪、空手道、現(xiàn)代五項、賽艇、橄欖球、藤球、射擊、軟式網球、壘球、壁球、游泳(含花樣游泳、跳水和水球)、乒乓球、跆拳道、網球、排球(含沙灘排球)、舉重、摔跤、武術、帆船、鐵人三項 [編輯本段]【中國的亞運歷程】 1951年,第一屆亞洲運動會在印度新德里舉行時,中華全國體育總會應邀參觀了大會。
1973年9月18日,亞洲運動會聯(lián)合會執(zhí)委會在曼谷會議上確認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為該聯(lián)合會會員。同年11月16日,亞洲運動會聯(lián)合會理事會在德黑蘭會議上批準了執(zhí)委會9月18日的決定。
自1974年第七屆始,中國派隊參加了歷屆亞洲運動會的比賽。 在已舉行過的13屆亞洲運動會中,亞洲的老牌體育強國日本前8屆金牌數(shù)一直都穩(wěn)居首位。
1974年第七屆亞洲運動會,中國首次征戰(zhàn),金牌數(shù)列第三。1978年,中國金牌數(shù)升至第二位。
在1982年第九屆亞洲運動會上,中國終于打破了日本長期獨霸亞洲體壇的局面,金牌數(shù)越居第一。從那以后,中國體育運動的總體水平穩(wěn)步提高,在歷屆亞洲運動會上都名列金牌榜首,成為名副其實的亞洲第一體育強國。
迄今為止,共有9個國家主辦過亞洲運動會:其中泰國4次,日本和印度 韓國各2次,中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伊朗、和卡塔爾各1次。1990年,北京成功地舉辦了第十一屆亞洲運動會。
來自亞洲37個國家和地區(qū)的4655名運動員參加了27個大項(308個小項)的角逐,中國獲得183枚金牌,幾乎相當于第二名韓國(54枚)和第三名日本(38枚)金牌數(shù)總和的兩倍。該屆比賽也創(chuàng)造了優(yōu)異的成績--破4項世界紀錄、平1項世界紀錄、破42項亞洲紀錄、破98項亞洲運動會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