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汽車的基本常識
1、乘用車有11種車型。
乘用車在其設計和技術特性上主要用于載運乘客及其隨身行李和(或)臨時物品,包括駕駛員座位在內,乘用車最多不超過9個座位。乘用車分為以下11種車型。
主要有:普通乘用車、活頂乘用車、高級乘用車、小型乘用車、敞篷車、艙背乘用車、旅行車、多用途乘用車、短頭乘用車、越野乘用車、專用乘用車。2、汽車鼻祖——卡爾·本茨1879年,德國工程師卡爾·本茨(Karl Benz),首次試驗成功一臺二沖程試驗性發(fā)動機。
1883年10月,他創(chuàng)立了“本茨公司和萊茵煤氣發(fā)動機廠”,1886年的1月29日,爾·本茨為其機動車申請了專利。同年11月,卡爾·本茨的三輪機動車獲得了德意志專利權。
這就是公認的世界上第一輛現(xiàn)代汽車。3、發(fā)動機發(fā)動機是汽車的動力裝置,由2大機構5大系組成:曲柄連桿機構、配氣機構、冷卻系、燃料供給系、潤滑系、點火系、起動系組成,但是柴油機比汽油機少一個點火系統(tǒng)。
4、底盤底盤由傳動系、行駛系、轉向系和制動系組成。底盤作用是支撐、安裝汽車發(fā)動機及其各部件的總成,形成汽車的整體造型,并接受發(fā)動機的動力,使汽車產生運動,保證正常行駛。
底盤由傳動系、行駛系、轉向系、懸掛系和制動系五部分組成。5、排量氣缸工作容積是指活塞從上止點到下止點所掃過的氣體容積,又稱為單缸排量,它取決于缸徑和活塞行程。
發(fā)動機排量是各缸工作容積的總和,一般用毫升(CC)來表示。發(fā)動機排量是最重要的結構參數(shù)之一,它比缸徑和缸數(shù)更能代表發(fā)動機的大小,發(fā)動機的許多指標都和排量密切相關。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汽車。
2.一些關于汽車的基本知識
一、汽車是借助于自身的動力裝置驅動,且具有4個或4個以上的車輪的非軌道無架線車輛。
二、乘用車在其設計和技術特性上主要用于載運乘客及其隨身行李和(或)臨時物品,包括駕駛員座位在內,乘用車最多不超過9個座位。三、發(fā)動機是汽車的動力裝置,由2大機構5大系組成:曲柄連桿機構、配氣機構、冷卻系、燃料供給系、潤滑系、點火系、起動系組成,但是柴油機比汽油機少一個點火系統(tǒng)。
1.冷卻系:一般由水箱、水泵、散熱器、風扇、節(jié)溫器、水溫表和放水開關等組成。汽車發(fā)動機采用兩種冷卻方式,即空氣冷卻和水冷卻。
一般汽車發(fā)動機多采用水冷卻。2.潤滑系:發(fā)動機潤滑系由機油泵、集濾器、機油濾清器、油道、限壓閥、機油表、感壓塞及油尺等組成。
3.燃油供給系:汽油機燃油系統(tǒng)包括汽油箱、汽油表、汽油管、汽油濾清器、汽油泵、化油器、空氣濾清器等。柴油機燃油系統(tǒng)包括噴油泵、噴油器和調速器等主要部件及柴油箱、輸油泵、油水分離器、柴油濾清器、噴油提前器和高、低壓油管等輔助裝置。
4.啟動系:起動機、蓄電池等。5.點火系:火花塞、高壓線、高壓線圈、分電器、點火開關等。
6.曲柄連桿機構:連桿、曲軸、軸瓦、飛輪 、活塞、活塞環(huán)、活塞銷、曲軸油封等。7.配氣機構:汽缸蓋、氣門室蓋罩凸輪軸、氣門進氣歧管、排氣歧管、空氣過濾器、消音器、三元催化增壓器等。
四、汽車的制動系統(tǒng)可分為人力制動系統(tǒng)、動力制動系統(tǒng)和伺服制動系統(tǒng)等。以駕駛員的肌體作為唯一制動能源的制動系統(tǒng)稱為人力制動系統(tǒng);完全靠由發(fā)動機的動力轉化而成的氣壓或液壓形式的勢能進行制動的系統(tǒng)稱為動力制動系統(tǒng)。
五、汽車的電氣設備由電源和用電設備兩大部分組成。電源包括蓄電池和發(fā)電機;用電設備包括發(fā)動機的起動系、汽油機的點火系和其它用電裝置。
六、發(fā)動機的扭矩是指發(fā)動機從曲軸端輸出的力矩。在功率固定的條件下它與發(fā)動機轉速成反比關系,轉速越快扭矩越小,反之越大,它反映了汽車在一定范圍內的負載能力。
七、汽車的起動機作用是將電能轉變成機械能,帶動曲軸旋轉,起動發(fā)動機。起動機使用時,應注意每次起動時間不得超過5秒,每次使用間隔不小于10-15秒,連續(xù)使用不得超過3次。
擴展資料:1、汽車車身結構主要包括:車身殼體(白車身)、車門、車窗、車前鈑制件、車身內外裝飾件和車身附件、座椅以及通風、暖氣、冷氣、空氣調節(jié)裝置等等。在貨車和專用汽車上還包括車箱和其它裝備。
2、車身安裝在底盤的車架上,用以駕駛員、旅客乘坐或裝載貨物。乘用車、客車的車身一般是整體結構,貨車車身一般是由駕駛室和貨箱兩部分組成。
3、產生阻礙車輛的運動或運動趨勢的力(制動力)的部件。汽車發(fā)展史上常用的制動器都是利用固定元件與旋轉元件工作表面的摩擦而產生制動力矩,稱為摩擦制動器。
它有鼓式制動器和盤式制動器兩種結構型式。4、輪胎是汽車的重要部件之一,它直接與路面接觸,和汽車懸架共同來緩和汽車行駛時所受到的沖擊,保證汽車有良好的乘座舒適性和行駛平順性;保證車輪和路面有良好的附著性,提高汽車的牽引性、制動性和通過性;承受著汽車的重量,輪胎在汽車上所起的重要作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5、汽車的氣缸工作容積是指活塞從上止點到下止點所掃過的氣體容積,又稱為單缸排量,它取決于缸徑和活塞行程。發(fā)動機排量是各缸工作容積的總和,一般用毫升(CC)來表示。
發(fā)動機排量是最重要的結構參數(shù)之一,它比缸徑和缸數(shù)更能代表發(fā)動機的大小,發(fā)動機的許多指標都和排量密切相關。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汽車。
3.汽車的基礎知識
汽車的基本構造 汽車一般由發(fā)動機、底盤、車身和電氣設備等四個基本部分組成。
汽車發(fā)動機:發(fā)動機是汽車的動力裝置。由機體,曲柄連桿機構,配氣機構,冷卻系,潤滑系,燃料系和點火系(柴油機沒有點火系)等組成。
按燃料分發(fā)動機有汽油和柴油發(fā)動機兩 種;按工作方式分有二沖程和四沖程兩種,一般發(fā)動機為四沖程發(fā)動機。 四沖程發(fā)動機的工作過程: 四沖程發(fā)動機是活塞往復四個行程完成一個工作循環(huán),包括進氣、壓縮、作功、排氣四個過程。
四行程柴油機和汽油機一樣經歷進氣、壓縮、作功、排氣的過程。但與汽油機的不同之處在于:汽油機是點燃,柴油機是壓燃。
冷卻系:一般由水箱、水泵、散熱器、風扇、節(jié)溫器、水溫表和放水開關組成。汽車發(fā)動機采用兩種冷卻方式,即空氣冷卻和水冷卻。
一般汽車發(fā)動機多采用水冷卻。 潤滑系:發(fā)動機潤滑系由機油泵、集濾器、機油濾清器、油道、限壓閥、機油表、感壓塞及油尺等組成。
燃料系:汽油機燃料系由汽油箱、汽油表、汽油管、汽油濾清器、汽油泵、化油器、空氣濾清器、進排氣歧管等組成。 化油器:是將汽油與空氣以一定的比例混合為一種霧化氣體的裝置,這種霧化氣體叫可燃混合氣,及時適量供入氣缸。
汽車的底盤: 傳動系:主要是由離合器、變速器、萬向節(jié)、傳動軸和驅動橋等組成。 離合器:其作用是使發(fā)動機的動力與傳動裝置平穩(wěn)地接合或暫時地分離,以便于駕駛員進行汽車的起步、停車、換檔等操作。
變速器:由變速器殼、變速器蓋、第一軸、第二軸、中間軸、倒檔軸、齒輪、軸承、操縱機構等機件構成,用于汽車變速、變輸出扭矩。 行駛系:由車架、車橋、懸架和車輪等部分組成。
它的基本功用是支持全車質量并保證汽車的行駛。 鋼板彈簧與減震器:鋼板彈簧的作用是使車架和車身與車輪或車橋之間保持彈性聯(lián)系。
減震器的作用是當汽車受到震動沖擊時使震動得到緩和。減震器與鋼板彈簧并聯(lián)使用。
? 轉向系:由方向盤、轉向器、轉向節(jié)、轉向節(jié)臂、橫拉桿、直拉桿等組成,作用是轉向。 前輪定位:為了使汽車保持穩(wěn)定直線行駛,轉向輕便,減少汽車在行駛中輪胎和轉向機件的磨損,前輪、轉向主銷、前軸三者之間的安裝具有一定的相對位置,這就叫“前輪定位”。
它包括主銷后傾、產銷內傾、前輪前束。前束值是指兩前輪的前邊緣距離小于后邊緣距離的差值。
?制動系:機動車的制動性能是指車輛在最短的時間內強制停車的效能。? 手制動器的作用:手制動器是一種使汽車停放時不致溜滑,在特殊情況下,配合腳制動的裝置。
液壓制動構造:液壓制動裝置由制動踏板、制動總泵、分泵、鼓式(車輪)制動器和油管等機件組成。 氣壓制動裝置:由制動踏板、空氣壓縮機、氣壓表、制動閥、制動氣室、鼓式(車輪)制動 器和氣管等機件組成。
電氣設備: 汽車電氣設備主要由蓄電池、發(fā)電機、調節(jié)器、起動機、點火系、儀表、照明裝置、音響裝置、雨刷器等組成。 蓄電池:蓄電池的作用是供給起動機用電,在發(fā)動機起動或低速運轉時向發(fā)動機點火系及其他用電設備供電。
當發(fā)動機高速運轉時發(fā)電機發(fā)電充足,蓄電池可以儲存多余的電能。蓄電池上每個單電池都有正、負極柱。
其識別方法為:正極柱上刻有“+”號,呈深褐色;負極 柱上刻有“-”號,呈淡灰色。 起動機: 其作用是將電能轉變成機械能,帶動曲軸旋轉,起動發(fā)動機。
起動機使用時,應注意每次起動時間不得超過5秒,每次使用間隔不小于10-15秒,連續(xù)使用不得超過3次。若連續(xù)起動時間過長,將造成蓄電池大量放電和起動機線圈過熱冒煙,極易損壞機件。
4.汽車基礎知識
1.汽車的基本結構包括那些部分? 答:一般常用汽車基本結構都是有四部分組成的,這四部分是:發(fā)動機、底盤車身和電器設備部分。
2.四航程汽油發(fā)動機由那幾部分構成? 答:四行程汽油發(fā)動機由機體、曲柄連桿機構、配氣機構冷卻系、潤滑系、燃油系和點火系(柴油機沒有點火系)等組成。 3.四行程汽油發(fā)動機是怎樣進行工作循環(huán)的? 答:發(fā)動機的工作過程分進氣、壓縮、作工、排氣四個過程。
四行程發(fā)動機是將這四個過程在活塞上下運動的四個行程內完成的。進氣行程:進氣門開啟,排氣門均關閉。
隨著活塞從上止點向下止點移動,活塞上方的容積增大,氣缸內壓力降低,產生真空吸力。把可然混合氣體吸入氣缸。
壓縮行程:進氣門、排氣門均關閉,活塞從下止點向上止點移動,把混合氣體壓至燃燒室。作工行程:壓縮終了時,進氣門、排氣門仍關閉,火花塞發(fā)出電火花,點燃可燃混合氣,燃燒后的氣體猛烈膨脹,產生巨大的壓力,迫使活塞迅速下行,經連桿推動曲軸旋轉而作工。
排氣行程:排氣門開啟,進氣門關閉,活塞從下止點向上止點移動,將廢氣排除。 4.機體與曲柄連桿機構的作用及主要零部件有哪些? 答:機體與曲柄連桿機構的作用是:將燃料在氣缸中燃燒時燃氣作用在活塞頂上的壓力,借助連桿變?yōu)榍S的扭矩,使曲軸帶動工作機械做功,機體與曲柄連桿機構的主要零件有氣缸體、氣缸蓋、活塞、連桿、曲柄、飛輪等。
5.說明配氣機構的作用及組成? 答:配氣機構的作用根據(jù)工作需要,適時開閉進、排氣門,及時把可燃氣引進氣缸和排出廢氣。同時,驅動分電器、汽油泵等機件進行工作。
配氣機構主要零件包括:進氣門、排氣門、凸輪軸驅動機件等。 6.說明冷卻系的作用級組成? 答:冷卻系作用是:把高溫機件的熱量散到大氣層中去,以保持發(fā)動機在正常溫度下工作。
水冷卻系一般由發(fā)動機的水套、水泵、散熱器、風扇、節(jié)溫器、水溫表和放水開關等機件組成。 7.發(fā)動機正常水溫是多少?如何控制水溫? 答:水冷式發(fā)動機正常工作溫度應為80—90度。
發(fā)動機的溫度以解放CA10B型汽車為例,可根據(jù)發(fā)動機的溫度,拉出(即打開)或推出(即開閉)駕駛室內的百葉窗操縱手柄,改變進入散熱器的空氣量,從而調整發(fā)動機溫度。 8.潤滑油的作用是什么? 答:潤滑油作用:潤滑各摩擦部件,減小摩擦阻力,可降低動力消耗。
冷卻作用:機油循環(huán)流動,可將摩擦熱帶走。降低機件的溫度。
清洗作用:將機件表面上的雜質沖走,減少磨損。密封作用:在活塞與氣缸壁之間保持油層,可增加密封性。
9.如何檢查發(fā)動機的機油油面? 答:檢查油底殼的機油油面時,應把汽車停放在較平坦的地方,發(fā)動機停止運轉并等少許時刻后,把機油尺拔出,擦去表面上的機油,再從機油尺管口插到底,從而判斷出機油量的多少。 10.說出汽油機和柴油機正常機油壓力是多少? 答:在駕駛室儀表板上觀察機油壓力表:汽油發(fā)動機的正常機油壓力為200—500千帕;柴油發(fā)動機為600—1000千帕。
11.化油器有哪幾種裝置?作用是什么? 答:化油器的構造可分五種裝置:答:起動裝置;怠速裝置;中等負荷裝置;全負荷裝置;加速裝置?;推鞯淖饔檬牵焊鶕?jù)發(fā)動機在不同情況下的需要,將汽油氣化,并與空氣按一定比例混合成可燃混合氣。
及時適量進入氣缸。12.膜片氣油泵是怎樣工作的? 答:吸油:當凸輪轉動時偏心輪頂動泵油搖臂。
拉下泵膜,彈簧被壓縮,此時泵膜上方容積增大,壓力降低,產生吸力,使出油閥關閉,汽油由油箱經汽油濾清器進油閥,進入泵室。送油:凸輪繼續(xù)轉動,偏心輪轉過后,共油搖臂彈簧推回,泵膜彈簧將泵膜推向上方,泵室內的汽油便從出油閃壓送到化油器浮子室。
13.傳動系由哪些主要部件組成?它起什么作用? 答:傳動系主要離合器、變速器(以及分動器)、傳動軸、萬向節(jié)、減速器、差速器、半軸等部件組成。傳動系的作用:將發(fā)動機輸出的動力傳給驅動車輪,驅動汽車行駛。
14.離合器的作用是什么? 答:離合器的作用是使發(fā)動機的動力與傳動裝置平穩(wěn)地結合或暫時地分離,以便于駕駛員進行汽車的起步、停車、換檔等操作。 15.變速箱的作用是什么? 答:適合汽車行駛阻力變化,改變驅動輪扭轉和轉速。
使汽車前進或倒退??諜n時,中斷動力傳遞,使發(fā)動機的運轉與車輛的運動相脫離。
16.差速器的作用是什么? 答:當汽車轉彎時,兩側車輛在同一時間內所行走的距離不等,外輪移動的距離不內輪大,因而在差速器十字軸上的行星齒輪受車輪阻力的影響。在公轉的同時產生自轉,自動增加了外車輪的轉速,使外車輪加快,內輪變慢而起差速器作用。
在直線行使時。差速器不起作用。
17.輪胎在使用中應注意作哪些檢查? 答:檢查輪胎磨損,如果輪胎磨損過甚,制動效果就會降低(與路面德米擦力降低)時制動距離加長,高速行駛時容易爆裂,此種輪胎應及時更換。輪胎氣壓不足或左、右兩側輪胎氣壓不均勻,也會引起制動效果時差,轉向困難或轉向沉重,同時也降低了輪胎的使用壽命。
載重量大時,以上后果更嚴重。因此,輪胎氣壓不足時應及時充氣。
左右車輪應選同一規(guī)格、型號的輪胎,磨損程度應相同。否則。
5.汽車的基本常識
【汽車常識】 一、汽車的主要結構參數(shù)和性能參數(shù) 汽車的主要特征和技術特性隨所裝用的發(fā)動機類型和特性的不同,通常有以下的結構參數(shù)和性能參數(shù)。
1. 整車裝備質量(kg):汽車完全裝備好的質量,包括潤滑油、燃料、隨車工具、備胎等所有裝置的質量。 2. 最大總質量(kg):汽車滿載時的總質量。
3. 最大裝載質量(kg):汽車在道路上行駛時的最大裝載質量。 4. 最大軸載質量(kg):汽車單軸所承載的最大總質量。
與道路通過性有關。 5. 車 長(mm):汽車長度方向兩極端點間的距離。
6. 車 寬(mm):汽車寬度方向兩極端點間的距離。 7. 車高(mm):汽車最高點至地面間的距離。
8. 軸距(mm):汽車前軸中心至后軸中心的距離。 9. 輪距(mm):同一車轎左右輪胎胎面中心線間的距離。
10. 前懸(mm):汽車最前端至前軸中心的距離。 11. 后懸(mm):汽車最后端至后軸中心的距離。
12. 最小離地間隙(mm):汽車滿載時,最低點至地面的距離。 13. 接近角(°):汽車前端突出點向前輪引的切線與地面的夾角。
14. 離去角(°):汽車后端突出點向后輪引的切線與地面的夾角。 15. 轉彎半徑(mm):汽車轉向時,汽車外側轉向輪的中心平面在車輛支承平 面上的軌跡圓半徑。
轉向盤轉到極限位置時的轉彎半徑為最小轉彎半徑。 16. 最高車速(km/h):汽車在平直道路上行駛時能達到的最大速度。
17. 最大爬坡度(%):汽車滿載時的最大爬坡能力。 18. 平均燃料消耗量(L/100km):汽車在道路上行駛時每百公里平均燃料消耗量。
19. 車輪數(shù)和驅動輪數(shù)(n*m):車輪數(shù)以輪轂數(shù)為計量依據(jù),n代表汽車的車輪總數(shù),m代表驅動輪數(shù)。汽車發(fā)動機的基本參數(shù)包括發(fā)動機缸數(shù),氣缸的排列形式,氣門,排量,最高輸出功率,最大扭矩。
20、缸數(shù):汽車發(fā)動機常用缸數(shù)有3、4、5、6、8缸。排量1升以下的發(fā)動機常用3缸,1--2.5升一般為4缸發(fā)動機,3升左右的發(fā)動機一般為6缸,4升左右為8缸,5.5升以上用12缸發(fā)動機。
一般來說,在同等缸徑下,缸數(shù)越多,排量越大,功率越高;在同等排量下,缸數(shù)越多,缸徑越小,轉速可以提高,從而獲得較大的提升功率。 21、氣缸的排列形式:一般5缸以下的發(fā)動機的氣缸多采用直列方式排列,少數(shù)6缸發(fā)動機也有直列方式的。
直列發(fā)動機的氣缸體成一字排開,缸體、缸蓋和曲軸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低速扭矩特性好,燃料消耗少,尺寸緊湊,應用比較廣泛,缺點是功率較低。直列6缸的動平衡較好,振動相對較小。
大多6到12缸發(fā)動機采用V形排列,V形即氣缸分四列錯開角度布置,形體緊湊,V形發(fā)動機長度和高度尺寸小,布置起來非常方便。V8發(fā)動機結構非常復雜,制造成本很高,所以使用的較少,V12發(fā)動機過大過重,只有極個別的高級轎車采用。
22、氣門數(shù):國產發(fā)動機大多采用每缸2氣門,即一個進氣門,一個排氣門;國外轎車發(fā)動機普遍采用每缸4氣門結構,即2個進氣門,2個排氣門,提高了進、排氣的效率;國外有的公司開始采用每缸5氣門結構,即3個進氣門,2個排氣門,主要作用是加大進氣量,使燃燒更加徹底。氣門數(shù)量并不是越多越好,5氣門確實可以提高進氣效率,但是結構極其復雜,加工困難,采用較少,國內生產的新捷達王就采用五氣門發(fā)動機。
23、排氣量:氣缸工作容積是指活塞從上止點到下止點所掃過的氣體容積,又稱為單缸排量,它取決于缸徑和活塞行程。發(fā)動機排量是各缸工作容積的總和,一般用于(L)來表示。
發(fā)動機排量是最重要的結構參數(shù)之一,它比缸徑和缸數(shù)更能代表發(fā)動機的大小,發(fā)動機的許多指標都同排氣量密切相關。 24、最高輸出功率:最高輸出功率一般用馬(PS)或千瓦(KW)來表示。
發(fā)動機的輸出功率同轉速關系很大,隨著轉速的增加,發(fā)動機的功率也相應提高,但是到了一定的轉速以后,功率反而呈下降趨勢。一般在汽車使用說明中最高輸出功率同時每分鐘轉速來表示(r/min),如100PS/5000r/min,即在每分鐘5000轉時最高25、輸出功率100馬力。
最大扭矩:發(fā)動機從曲軸端輸出的力矩,扭矩的表示方法是N.m/r/min,最大扭矩一般出現(xiàn)在發(fā)動機的中、低轉速的范圍,隨著轉速的提高,扭矩反而會下降。當然,在選擇的同時要權衡一下怎樣合理使用、不浪費現(xiàn)有功能。
比如,北京冬夏都有必要開空調,在選擇發(fā)動機功率時就要考慮到不能太??;只是在城市環(huán)路上下班交通用車,就沒有必要挑過大馬力的發(fā)動機。盡量做到經濟、合理選配發(fā)動機。
二、發(fā)動機基本參數(shù)詳解 1、缸數(shù):汽車發(fā)動機常用缸數(shù)有3、4、5、6、8、10、12缸。排量1升以下的發(fā)動機常用三缸,1~2.5升一般為四缸發(fā)動機,3升左右的發(fā)動機一般為6缸,4升左右為8缸,5.5升以上用12缸發(fā)動機。
一般來說,在同等缸徑下,缸數(shù)越多,排量越大,功率越高;在同等排量下,缸數(shù)越多,缸徑越小,轉速可以提高,從而獲得較大的提升功率。 2、氣缸的排列形式:一般5缸以下的發(fā)動機的氣缸多采用直列方式排列,少數(shù)6缸發(fā)動機也有直列方式的,過去也有過直列8缸發(fā)動機。
直列發(fā)動機的氣缸體成一字排開,缸體、缸蓋和曲軸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低速扭矩特性好,燃料消耗。
6.汽車的基本常識
汽車排量
汽缸工作容積: 活塞從一個止點移到另一個止點所掃過的容積稱為汽缸工作容積,用Vb表示
Vb=π(D/2)(D/2)S(其中D為汽缸直徑 S為活塞行程)
Vb的單位一般用L [編輯本段]排量: 活塞從上止點移動到下止點所通過的空間容積稱為氣缸排量,如果發(fā)動機有若干個氣缸,所有氣缸工作容積之和稱為發(fā)動機排量。一般用升(L)來表示。 [編輯本段]我國轎車的排量劃分: 我國轎車級別的劃分是根據(jù)排量的大小來決定的。微型轎車的排量小于等于1.0L;普通級轎車的排量在1.0—1.6L范圍內;中級轎車的排量在1.6—2.5L范圍內;中高級轎車的排量在2.5—4.0L范圍內;高級轎車的排量則大于4.0L。
7.汽車的基本知識請問誰知道啊
汽車基本知識 基本參數(shù) 1.車身長/寬/高 車長(mm): 是垂直于車輛縱向對稱平面并分別抵靠在汽車前,后最外端突出部位的兩垂面之間的距離,簡單的說是汽車長度方向兩極端點間的距離。
車寬(mm): 汽車寬,是平行于車輛縱向對稱平面并分別抵靠車輛兩側固定突出部位的兩平面之間的距離,簡單的說是汽車寬度方向兩極端點間的距離。 車高(mm): 汽車高,是車輛支承平面與車輛最高突出部位相抵靠的水平面之間的距離,簡單的說就是從地面到汽車最高點的距離。
2.排量: 活塞從上止點移動到下止點所通過的空間容積稱為氣缸排量,如果發(fā)動機有若干個氣缸,所有氣缸工作容積之和稱為發(fā)動機排量。 3.功率: 功率是指物體在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
功率越大轉速越高,汽車的最高速度也越高,常用最大功率來描述汽車的動力性能。最大功率一般用馬力 (PS)或千瓦(kw)來表示,1馬力等于0.735千瓦。
4.發(fā)動機型式: 指動力裝置的特征,如燃料類型、氣缸數(shù)量、排量和靜制動功率等。裝在轎車或多用途載客車上的發(fā)動機,都按規(guī)定標明了發(fā)動機專業(yè)制造廠、型號及生產編號。
最常見的是按照發(fā)動機的排列及缸數(shù)進行分類,有W型12缸發(fā)動機、V型12缸發(fā)動機、W型8缸發(fā)動機、V型8缸發(fā)動機、對置6缸發(fā)動機、V型6缸發(fā)動機、直列5缸發(fā)動機和直列4缸發(fā)動機。 5.扭矩: 扭矩是使物體發(fā)生轉動的力。
發(fā)動機的扭矩就是指發(fā)動機從曲軸端輸出的力矩。在功率固定的條件下它與發(fā)動機轉速成反比關系,轉速越快扭矩越小,反之越大,它反映了汽車在一定范圍內的負載能力。
6.汽車變速器: 通過改變傳動比,改變發(fā)動機曲軸的轉拒,適應在起步、加速、行駛以及克服各種道路阻礙等不同行駛條件下對驅動車輪牽引力及車速不同要求的需要。通俗上分為手動變速器(MT),自動變速器(AT), 手動/自動變速器,無級式變速器。
7.最高車速(km/h): 汽車在水平良好路面上汽車能達到的最好行駛車速。 8.軸距(mm): 軸矩,是通過車輛同一側相鄰兩車輪的中點,并垂直于車輛縱向對稱平面的二垂線之間的距離.簡單的說,就是汽車前軸中心到后軸中心的距離. 9.加速時間: 汽車的加速性能,包括汽車的原地起步加速時間和超車加速時間。
原地起步加速時間,指汽車從靜止狀態(tài)下,由第一擋起步,并以最大的加速強度(包括選擇最恰當?shù)膿Q擋時機)逐步換至高擋后,到某一預定的距離車速或車速所需的時間。目前,常用0――96KM所需的時間(秒數(shù))來評價。
超車加速時間,用最高擋或次高擋全力加速至某一高速所需要的時間。加速時間越短,汽車的加速性就越好,整車的動力性隨即提高。
10.輪距: 是車輪在車輛支承平面(一般就是地面)上留下的軌跡的中心線之間的距離。如果車軸的兩端是雙車輪時,輪距是雙車輪兩個中心平面之間的距離。
汽車的輪距有前輪距和后輪距之分,前輪距是前面兩個輪中心平面之間的距離,后輪距是后面兩個輪中心平面之間的距離,兩者可以相同,也可以有所差別。 一般來說,輪距越寬,駕駛舒適性越高,但是有些國產轎車沒有方向助力的,如果前輪距過寬其方向盤就會很“重”,影響駕駛的舒適性。
此外,輪距還對汽車的總寬、總重、橫向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有影響。 一般說來,輪距越大,對操縱平穩(wěn)性越有利,同時對車身造型和車廂的寬敞程度也有利,橫向穩(wěn)定性越好。
但輪距寬了,汽車的總寬和總重一般也加大,而且容易產生向車身側面甩泥的問題。如果輪距過寬還會影響汽車的安全性,因此,輪距應與車身寬度相適應。
動力性和燃油經濟性指標 1.汽缸數(shù): 汽車發(fā)動機常用缸數(shù)有3、4、5、6、8、10、12缸。排量1升以下的發(fā)動機常用三缸,1~2.5升一般為四缸發(fā)動機,3升左右的發(fā)動機一般為6缸,4升左右為8缸,5.5升以上用12缸發(fā)動機。
一般來說,在同等缸徑下,缸數(shù)越多,排量越大,功率越高;在同等排量下,缸數(shù)越多,缸徑越小,轉速可以提高,從而獲得較大的提升功率。 2.壓縮比: 就是發(fā)動機混合氣體被壓縮的程度,用壓縮前的氣缸總容積與壓縮后的氣缸容積(即燃燒室容積)之比來表示。
壓縮比與發(fā)動機性能有很大關系,通常的低壓壓縮比指的是壓縮比在10以下,高壓縮比在10以上,相對來說壓縮比越高,發(fā)動機的動力就越大。 3.缸徑*沖程: 就是單缸的排氣量,再乘以汽缸數(shù)目,所得到的乘積,就是發(fā)動機的排氣量。
4.主減速比: 對汽車的動力性能和燃料經濟性有較大的影響。一般來說,主減速比越大,加速性能和爬坡能力較強,而燃料經濟性比較差。
但如果過大,則不能發(fā)揮發(fā)動機的全部功率而達到應有的車速。主減速比越小,最高車速較高,燃料經濟性較好,但加速性和爬坡能力較差。
5.EGR(廢氣再循環(huán)): 發(fā)動機控制電腦即ECU根據(jù)發(fā)動機的轉速、負荷(節(jié)氣門開度)、溫度、進氣流量、排氣溫度控制電磁閥適時地打開,進氣管真空度經電磁閥進入EGR閥真空膜室,膜片拉桿將EGR閥門打開,排氣中的少部分廢氣經EGR閥進入進氣系統(tǒng),與混合氣混合后進入氣缸參與燃燒。少部分廢氣進入氣缸參與混合氣的燃燒,降低了燃燒時氣缸中的溫度,因NOX是在高溫富氧的條件下生成的,故。
8.一些關于汽車的基本知識
1.車身長/寬/高 車長(mm): 是垂直于車輛縱向對稱平面并分別抵靠在汽車前,后最外端突出部位的兩垂面之間的距離,簡單的說是汽車長度方向兩極端點間的距離。
車寬(mm): 汽車寬,是平行于車輛縱向對稱平面并分別抵靠車輛兩側固定突出部位的兩平面之間的距離,簡單的說是汽車寬度方向兩極端點間的距離。 車高(mm): 汽車高,是車輛。
">1.車身長/寬/高 車長(mm): 是垂直于車輛縱向對稱平面并分別抵靠在汽車前,后最外端突出部位的兩垂面之間的距離,簡單的說是汽車長度方向兩極端點間的距離。 車寬(mm): 汽車寬,是平行于車輛縱向對稱平面并分別抵靠車輛兩側固定突出部位的兩平面之間的距離,簡單的說是汽車寬度方向兩極端點間的距離。
車高(mm): 汽車高,是車輛支承平面與車輛最高突出部位相抵靠的水平面之間的距離,簡單的說就是從地面到汽車最高點的距離。 2.排量: 活塞從上止點移動到下止點所通過的空間容積稱為氣缸排量,如果發(fā)動機有若干個氣缸,所有氣缸工作容積之和稱為發(fā)動機排量。
3.功率: 功率是指物體在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功率越大轉速越高,汽車的最高速度也越高,常用最大功率來描述汽車的動力性能。
最大功率一般用馬力 (PS)或千瓦(kw)來表示,1馬力等于0.735千瓦。 4.發(fā)動機型式: 指動力裝置的特征,如燃料類型、氣缸數(shù)量、排量和靜制動功率等。
裝在轎車或多用途載客車上的發(fā)動機,都按規(guī)定標明了發(fā)動機專業(yè)制造廠、型號及生產編號。最常見的是按照發(fā)動機的排列及缸數(shù)進行分類,有W型12缸發(fā)動機、V型12缸發(fā)動機、W型8缸發(fā)動機、V型8缸發(fā)動機、對置6缸發(fā)動機、V型6缸發(fā)動機、直列5缸發(fā)動機和直列4缸發(fā)動機。
5.扭矩: 扭矩是使物體發(fā)生轉動的力。發(fā)動機的扭矩就是指發(fā)動機從曲軸端輸出的力矩。
在功率固定的條件下它與發(fā)動機轉速成反比關系,轉速越快扭矩越小,反之越大,它反映了汽車在一定范圍內的負載能力。 6.汽車變速器: 通過改變傳動比,改變發(fā)動機曲軸的轉拒,適應在起步、加速、行駛以及克服各種道路阻礙等不同行駛條件下對驅動車輪牽引力及車速不同要求的需要。
通俗上分為手動變速器(MT),自動變速器(AT), 手動/自動變速器,無級式變速器。 7.最高車速(km/h): 汽車在水平良好路面上汽車能達到的最好行駛車速。
8.軸距(mm): 軸矩,是通過車輛同一側相鄰兩車輪的中點,并垂直于車輛縱向對稱平面的二垂線之間的距離.簡單的說,就是汽車前軸中心到后軸中心的距離. 9.加速時間: 汽車的加速性能,包括汽車的原地起步加速時間和超車加速時間。原地起步加速時間,指汽車從靜止狀態(tài)下,由第一擋起步,并以最大的加速強度(包括選擇最恰當?shù)膿Q擋時機)逐步換至高擋后,到某一預定的距離車速或車速所需的時間。
目前,常用0――96KM所需的時間(秒數(shù))來評價。超車加速時間,用最高擋或次高擋全力加速至某一高速所需要的時間。
加速時間越短,汽車的加速性就越好,整車的動力性隨即提高。 10.輪距: 是車輪在車輛支承平面(一般就是地面)上留下的軌跡的中心線之間的距離。
如果車軸的兩端是雙車輪時,輪距是雙車輪兩個中心平面之間的距離。 汽車的輪距有前輪距和后輪距之分,前輪距是前面兩個輪中心平面之間的距離,后輪距是后面兩個輪中心平面之間的距離,兩者可以相同,也可以有所差別。
一般來說,輪距越寬,駕駛舒適性越高,但是有些國產轎車沒有方向助力的,如果前輪距過寬其方向盤就會很“重”,影響駕駛的舒適性。 此外,輪距還對汽車的總寬、總重、橫向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有影響。
一般說來,輪距越大,對操縱平穩(wěn)性越有利,同時對車身造型和車廂的寬敞程度也有利,橫向穩(wěn)定性越好。但輪距寬了,汽車的總寬和總重一般也加大,而且容易產生向車身側面甩泥的問題。
如果輪距過寬還會影響汽車的安全性,因此,輪距應與車身寬度相適應。 動力性和燃油經濟性指標 1.汽缸數(shù): 汽車發(fā)動機常用缸數(shù)有3、4、5、6、8、10、12缸。
排量1升以下的發(fā)動機常用三缸,1~2.5升一般為四缸發(fā)動機,3升左右的發(fā)動機一般為6缸,4升左右為8缸,5.5升以上用12缸發(fā)動機。一般來說,在同等缸徑下,缸數(shù)越多,排量越大,功率越高;在同等排量下,缸數(shù)越多,缸徑越小,轉速可以提高,從而獲得較大的提升功率。
2.壓縮比: 就是發(fā)動機混合氣體被壓縮的程度,用壓縮前的氣缸總容積與壓縮后的氣缸容積(即燃燒室容積)之比來表示。壓縮比與發(fā)動機性能有很大關系,通常的低壓壓縮比指的是壓縮比在10以下,高壓縮比在10以上,相對來說壓縮比越高,發(fā)動機的動力就越大。
3.缸徑*沖程: 就是單缸的排氣量,再乘以汽缸數(shù)目,所得到的乘積,就是發(fā)動機的排氣量。 4.主減速比: 對汽車的動力性能和燃料經濟性有較大的影響。
一般來說,主減速比越大,加速性能和爬坡能力較強,而燃料經濟性比較差。但如果過大,則不能發(fā)揮發(fā)動機的全部功率而達到應有的車速。
主減速比越小,最高車速較高,燃料經濟性較好,但加速性和爬坡能力較差。 5.EGR(廢氣再循環(huán)): 發(fā)動機控制電腦即ECU根據(jù)發(fā)動機的轉速、。
9.汽車駕駛學習基礎知識
學開車的基本知識有交通法規(guī),行車規(guī)范和車輛操作等。
第一項了解儀表盤功能。包括車速表、轉速表、里程表、行程表、燃油表、水溫表、油壓警示燈、制動系統(tǒng)警示燈等。
第二項知道調整后視鏡、倒車鏡的基本原則。
第三項熟悉并正確使用轉向燈、大燈、雨刮器、喇叭等系統(tǒng)。
第四項正確操縱方向盤,做到打多少回多少、少打少回、慢打慢回、大打大回、快打快回,熟悉各擋位置及檔位間的切換。
第五項能夠協(xié)調離合器與油門間的配合,起步時離合器踏板的操作要領,做到起步平穩(wěn)、不熄火、不闖擋、尤其在坡起、堵車、跟車時順利行車。
第六項安全車速。
擴展資料
交通法規(guī)定不允許學車的情況有以下幾個:
1、有器質性心臟病、癲癇病、美尼爾氏癥、眩暈癥、癔病、震顫麻痹、精神病、癡呆以及影響肢體活動的神經系統(tǒng)疾病等妨礙安全駕駛疾病的;
2、吸食、注射毒品、長期服用依賴性精神藥品成癮尚未戒除的;
3、吊銷機動車駕駛證未滿二年的;
4、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被吊銷機動車駕駛證的;
5、駕駛許可依法被撤銷未滿三年的;
6、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其他情形。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學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