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不卡福利网站|中文字幕在笑第一页|午夜福利中文字幕首页|久久精彩视频免费观看

  • <abbr id="lczsv"></abbr>
    <blockquote id="lczsv"></blockquote>

    <track id="lczsv"><table id="lczsv"><nobr id="lczsv"></nobr></table></track>
    • 文學(xué)常識

      2022-02-12 綜合 86閱讀 投稿:舊夏天

      1. 文學(xué)知識有哪些

      名著的有關(guān)文學(xué)常識一、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我國文學(xué)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說(歷史小說的開山之作) ①曹操:權(quán)奸與英雄相結(jié)合的典型。

      “白臉曹操”成為奸臣的代名詞。 ②諸葛亮:忠臣和智慧的化身。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個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

      ③關(guān)羽:勇武和義氣的化身。溫酒斬華雄,過五關(guān)斬六將,水淹七軍,身陷曹營終不降,鎮(zhèn)守荊州時違背了諸葛亮“北拒曹操,東和孫權(quán)”的方針,致使荊州失守,敗走麥城而死。

      ④張飛:一個勇猛、坦率、剛直的武將。痛打索賄的督郵;三顧茅廬時,耐不住性子要放火;關(guān)羽從曹營回來后,他舉起槍便刺,誤會消 除后,他又痛哭參拜;長坂坡單槍匹馬攔住曹軍百萬大軍;關(guān)羽死后,因粗暴急躁而為叛將所殺。

      ⑤周瑜:東吳水軍都督,英俊儒雅,具有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政治手腕。曹操幕僚蔣干到東吳勸降,他巧妙地運用反間計,使老謀深算的曹操反而損失了兩員大將。

      火燒赤壁,火燒曹營,使曹軍八十萬水軍大敗而歸。因過于好勝,心胸狹窄而被諸葛亮三氣而死。

      ⑥ 趙云:字子龍,常山真定人,是一位有膽有識的英雄。初為袁紹部將,后投奔劉備,為蜀漢大將。

      在長坂坡戰(zhàn)斗中,突出重圍,單騎救出劉備的太子劉阿斗;江漢之戰(zhàn),攔江奪斗,使曹操為之震懾。虢亭一戰(zhàn),退吳兵,救劉備。

      因他忠誠勇敢,一身是膽,具有遠見,每戰(zhàn)必勝,所以“常山趙子龍”成為常勝將軍的代名詞。 ⑦黃忠:歸附于劉備時年近六十,在葭萌關(guān),定軍山等戰(zhàn)役中有勇有謀,屢建戰(zhàn)功。

      后在討關(guān)戰(zhàn)役中,以75歲高齡又斬吳一部將。后為暗箭所傷,不愈而死。

      “老黃忠”是老當益壯的老英雄的代名詞。 ⑧魯蕭:字子敬,和周瑜同輔孫權(quán)。

      力排眾議,與周瑜一起堅持聯(lián)劉抗曹的主張,并力勸孫權(quán)把荊州借給劉備。待人寬厚誠懇,但他的忠厚有時顯得近愚。

      ⑨劉備:知人善用,是一個從平民奮斗到開國帝王的圣君形象。 ⑩蔣干:曹操的幕僚,一個愚蠢而又自作聰明的政客。

      ⑩楊修:曹操手下主薄。 二、施耐庵:《水滸傳》是一部反映農(nóng)民起義的小說。

      ①宋江:喜歡救人于危難之中,綽號為及時雨,呼保義。領(lǐng)袖他既有反抗精神,又具有極大的妥協(xié)性,頭腦中的封建倫理觀念較強。

      對農(nóng)民起義做過貢獻,但又時刻盼望朝廷招安,最后使起義遭遇到失敗,自己也被皇帝毒死。 ②吳用:軍師,足智多謀,人稱“智多星”,是一個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軍事家,又是一個將相之才和遠大目光的政治家。

      他曾堅決反對招安,但由于封建主義的忠義繩索的束縛,又使他不得不屈從于宋江等人的投降路線,最后縊死于宋江的墓前,是一個具有反抗意識的知識分子的典型。 ③林沖:綽號“豹子頭".東京八十萬禁軍的教頭.參加了征遼、征田虎、征王慶、征方臘的戰(zhàn)爭,最后患病癱瘓而死。

      ④李逵:綽號“黑旋風(fēng)"善用兩把斧頭,愛打抱不平.堅決反對招安,曾大鬧菊花會,燒妓院,扯詔榜,是一個最徹底的起義軍英雄.被宋江毒死. ⑤魯智深:綽號“花和尚”原名魯達。為救金氏父女曾三拳打死惡霸鎮(zhèn)關(guān)西,因此被迫出家當了和尚,曾大鬧野豬林,救出林沖。

      ⑥武松:綽號“行者”排行第二,又稱“武二郎”。景陽崗上打死了老虎。

      殺死潘金蓮和其奸夫西門慶,為哥哥報仇后,到官衙自首,顯出了敢做敢當?shù)挠⑿郾旧?。醉打蔣門神,大鬧飛云浦,血濺鴛鴦樓。

      武松在民間被稱為“勇士”的代名詞。 ⑦西門慶:明代后期市儈勢力的典型代表。

      《金瓶梅》中的三個主角:潘金蓮、李瓶兒、龐春梅是他的三個妾。 三、曹雪芹、高鶚《紅樓夢》我國古典小說成就最高的長篇小說。

      ⒈金陵十二釵: ①林黛玉、②薛寶釵: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里埋。

      ③賈元春:二十年來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夢歸。

      ④賈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運偏消。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 東風(fēng)一夢遙。

      ⑤史湘云:富貴又何為,襁褓之間父母違。展眼吊斜暉,湘江水逝楚云飛。

      ⑥賈迎春: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閨花柳質(zhì),一載赴黃梁。

      ⑦賈惜春:勘破三春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蓱z繡戶女,獨臥青燈古佛旁。

      ⑧王熙鳳:凡鳥偏從未世來,都知愛慕此生才。一從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⑨巧姐:勢敗休云貴,家亡莫論親。偶因濟劉氏,巧得遇恩人。

      ⑩王熙鳳:桃李春風(fēng)結(jié)子完,到頭誰似一盆蘭。如冰水好空相妒,枉與他人作笑談。

      ⑾秦可卿:情天情?;们樯恚榧认喾瓯刂饕?。漫言不肖皆榮出,造釁開端實在寧。

      ⑿妙 玉:欲潔何曾潔,云空未必空??蓱z金玉質(zhì),終陷淖泥中。

      ⒉其它人物: ①晴雯:霽月難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為下賤。

      風(fēng)流靈巧招人怨。壽夭多因毀謗生,多情公子空牽掛。

      ②香菱:根并荷花一莖香,平生遭遇實堪傷。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xiāng)。

      ③襲人:枉自溫柔和順,空云似桂如蘭。堪羨優(yōu)伶有福,誰知公子無緣。

      習(xí)題: ⒈《三國演義》中“劉玄德三顧茅廬”欲請出諸葛亮,它最初由徐庶推薦的?!吧碓诓軤I心在漢”指的是徐庶,同時他也是進曹營一言不發(fā)的人。

      ⒉《三國演義》中“群英會蔣干中計”蔣干是中了周瑜的計。 ⒊《三國演義》中,諸。

      2. 文學(xué)知識的基本常識有什么

      1. 第一位女詩人是:蔡琰(文姬) 2. 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3. 第一部詞典是:爾雅 4. 第一部大百科全書是:永樂大典 5. 第一部詩歌總集是:詩經(jīng) 6. 第一部文選:昭明文選 7. 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 8. 第一部神話集:山海經(jīng) 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世說新語 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說集:搜神記 11. 第一部語錄體著作:論語 12. 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是:春秋 13. 第一部斷代史:漢書 14. 第一部兵書:孫子兵法 15. 文章西漢兩司馬:司馬遷。

      司馬相如 16. 樂府雙璧:木蘭詞 孔雀東南飛,加上《秦婦吟》為樂府三絕 17. 史學(xué)雙璧:史記 資治通鑒 18. 二拍:初刻拍案驚奇 二刻拍案驚奇 (凌蒙初) 19. 大李杜:李白 杜甫 小李杜:李商隱 杜牧 20. 中國現(xiàn)代文壇的雙子星座:魯迅 郭沫若 21. 三不朽:立德 立功 立言 22. 三代:夏 商 周 23. 《春秋》三傳:左傳 公羊傳 谷梁傳 24. 三王:夏禹 商湯 周公 25. 三山:蓬萊 方丈 瀛洲 26. 三教:儒 釋 道 27. 三公:周時,司馬 司徒 司空 西漢,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清明,太師 太傅 太保 28. 三曹:曹操 曹丕 曹植 29. 公安三袁:袁宗道 袁宏道 袁中道 30. 江南三大古樓:湖南岳陽樓 武昌黃鶴樓 南昌滕王閣 31. 歲寒三友:松 竹 梅 32. 三輔:左馮翊 右扶風(fēng) 京兆尹 33. 科考三元:鄉(xiāng)試,會試,殿試和自的第一名(解元,會元,狀元) 34. 殿試三鼎甲:狀元 榜眼 探花 35. 中國三大國粹:京劇 中醫(yī) 中國畫 36. 三言: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馮夢龍) 37. 儒家經(jīng)典三禮:周禮 儀禮 禮記 38. 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 潼關(guān)吏 39. 三別:新婚別 垂老別 無家別 40. 郭沫若 “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 湘果 棠棣之花 41. 茅盾“蝕”三部曲:幻滅 動搖 追求 農(nóng)村三部曲:春蠶 秋收 殘冬 42. 巴金“愛情”三部曲:霧 雨 電 “激流”三部曲:家 春 秋 43. 第一部國別史:國語 44. 第一部記錄謀臣策士門客言行的專集:國策 戰(zhàn)國策 45. 第一部專記個人言行的歷史散文:晏子春秋 46. 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47. 第一首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357句,1785字) 48. 第一部文學(xué)批評專著:《典論·論文》(曹丕) 49. 第一位田園詩人:東晉,陶淵明 50. 第一部文學(xué)理論和評論專著:南北朝梁人劉勰的《文心雕龍》 51. 第一部詩歌理論和評論專著:南北朝梁人鐘嶸的《詩品》 52. 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筆記體寫成的綜合性學(xué)術(shù)著作:北宋的沈括的《夢溪筆談》 53. 第一部日記體游記: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記》 54. 第一位女詞人,亦稱“一代詞宗”:李清照 還有: 1. 英國莎士比亞的四大悲?。骸豆防滋亍贰独顮柾酢贰秺W賽羅》《麥克佩斯》 2. 四言詩是:我國漢代以前最通行的詩歌形式,通章或通篇每句四字。 3. 四體不勤中的四體指:人的四肢 4. 四大皆空是指:(佛語)地水火風(fēng)組成的宇宙四種元素 5. 管仲把禮義廉恥四道德看作治國的四個綱。

      6. 四六文指;駢文的一種,全篇多以四字或六字相間為句,盛行于南朝。 7. 春秋五霸指:齊桓公晉文公 楚莊公 秦穆公 宋襄公 8. 五等爵位指:公爵候爵 伯爵 子爵 男爵 9. 五經(jīng):詩書 禮 易 春秋 10. 五行:金木 水 火 土 /仁 義 禮 智 信 11. 五常(五倫):君臣父子 兄弟 夫婦 朋友 12. 五教:父義母慈 兄友 弟恭 子孝 13. 五音:宮商 角 徵 羽 14. 五刑:(隋前)墨劓 刖 宮 大辟(隋后)笞 杖 徒 流 死 15. 死的五稱:天子-崩諸候-薨 大夫-卒 士-不祿 平民-死 16. 唐代五大書法家:柳公權(quán)顏真卿 歐陽洵 褚遂良 張旭 17. 五大奇書:《三國演義》《水滸傳》《本游記》《紅樓夢》《金瓶梅》 18. 五谷:稻麥 黍 菽 麻 19. 五彩:青黃 紅 白 黑 20. 唐代以后的五代指:后梁后唐 后晉 后漢 后周 21. 五帝:黃帝顓頊 帝嚳 唐堯 虞舜 22. 五毒:蝎蛇 蜈蚣 壁虎 蟾蜍 23. 五更與時鐘的對應(yīng)是:一更(19-21) 二更(21-23) 三更(23-1) 四更(1-3) 五更(3-5) 24. 五官:耳目 口 鼻 身 25. 新中國五位語言大師:郭沫若茅盾 巴金 老舍 趙樹理 26. 五葷:(佛語)大蒜韭菜 薤 蔥 興渠 27. 五嶺:越城嶺都龐嶺 萌渚嶺 騎田嶺 大庾嶺 28. 五味:甜酸 苦 辣 咸 29. 五香:花椒八角 桂皮 丁香花蕾 茴香子 30. 五臟:心肝 脾 肺 腎 31. 五陵:高祖長陵惠祖安陵 景帝陽陵 武帝茂陵 昭帝平陵 32. 五湖:洞庭湖鄱陽湖 太湖 巢湖 洪澤湖 33.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34. 六藝經(jīng)傳指:詩書 禮 易 樂 春秋 35. 通五經(jīng)貫六藝中的六藝指:禮樂 書 數(shù) 射 御 36. 造字六書:象形指示 會意 形聲 轉(zhuǎn)注 假借 37. 詩經(jīng)六義措:風(fēng)雅 頌 賦 比 興 38. 六部;戶部吏部 禮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39. 六親;父母 兄 弟 妻 子 40. 古代婚嫁六禮:納采問名 納吉 納徵 清期 親迎 41. 六朝;吳東晉 宋 齊 梁 陳都建都建康,史稱六朝。

      42. 六畜:馬牛 羊 狗 豬 雞 43. 蘇門六君子:黃庭堅秦觀 晁補之 張來 陳師道 李麃 44. 六甲:六十甲子/甲子 甲寅 甲辰 甲午 甲申 甲戌/婦女懷孕 45. 六塵佛教名詞)聲色 香 味 觸 法六種境界 46. 六合:天地 (上下) 東 西 南 北 47. 佛教六根(佛教名詞)眼耳 鼻 舌 身 意 48. 科舉考試中的五魁:各級考試的第一名 希望你能用到。

      3. 文學(xué)常識有哪些

      8.《戰(zhàn)國策》 《戰(zhàn)國策》西漢末年劉向編訂的一部國別體史書,共33編。

      記事上起周貞定王十六年(前453),下迄秦二世元年(前209),輯錄了戰(zhàn)國時期各國政治、軍事、外交各方面的歷史史實,著重記錄了謀臣的策略和言論?!稇?zhàn)國策》在語言運用上很成功,雄辯的論說,鋪張的敘事,尖刻的諷刺,耐人尋味的幽默,構(gòu)成了獨特的語言風(fēng)格。

      它標志著我國古代歷史散文發(fā)展到一個新的高度,給后世散文和辭賦的創(chuàng)作以重大影響。 9.《玉臺新詠》 《玉臺新詠》總集名,南朝陳徐陵編,共10卷,書成于梁代,是《詩經(jīng)》、《楚辭》之后一部很有影響的古詩總集。

      代表性的篇目有《孔雀東南飛》(原題《古詩為焦仲卿妻作》)等。 10.《樂府詩集》 《樂府詩集》總集名,宋郭茂倩編。

      輯錄了漢魏至唐五代的樂府歌辭,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謠。包括民間歌謠與文人作品以及樂曲原辭與后人仿作。

      樂府原是當時官府設(shè)立的音樂機關(guān),專事制作樂章并采集整理各地民間俗樂的歌辭。這些樂章、歌辭后來就叫“樂府詩”,成為繼《詩經(jīng)》、《楚辭》而興起的一種新詩體。

      11.二十四史 指從《史記》到《明史》的24部史書。其中中學(xué)課本涉及到的有:《史記》(漢?司馬遷);《漢書》(東漢?班固);《后漢書》(南朝宋?范曄);《三國志》,(晉?陳壽);《新唐書》(宋?歐陽修);《新五代史》(宋?歐陽修);《明史》(清?張廷玉等)。

      12.四史 指二十四史的前四史,即《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的總稱。《四庫全書》,是清代乾隆年間官修的薈萃古代典籍的大型綜合叢書。

      共輯錄清代乾隆以前歷代重要典籍3461種,79309卷,分裝為36000多冊,按經(jīng)(被儒家列為經(jīng)典和注釋經(jīng)典的著作)、史(記述歷史史實、地理疆域、官職等書)、子(戰(zhàn)國以來諸子百家的著作及工農(nóng)、醫(yī)等各種科學(xué)技術(shù)著作)、集(歷代作家詩文集)四大部分分別編列。 三、團體運動 1.初唐四杰 唐初文學(xué)家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的合稱。

      四人在初唐文壇較有成就,扭轉(zhuǎn)了當時過于靡麗的文學(xué)風(fēng)氣。 2.唐代古文運動和宋代詩文革新運動 唐宋時期的文學(xué)革新運動,其內(nèi)容主要是復(fù)興儒學(xué),反對駢文,提倡古文。

      韓愈和柳宗元是古文運動倡導(dǎo)者。宋代詩文革新運動的領(lǐng)袖是歐陽修。

      3.唐宋八大家 唐代文學(xué)家韓愈、柳宗元,宋代文學(xué)家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八人的合稱。八人在散文創(chuàng)作上皆有較高的文學(xué)成就。

      新樂府運動以白居易為代表,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4.三蘇 北宋文學(xué)家蘇洵和其兒子蘇軾、蘇轍的合稱。

      父子三人以文著名于世,人稱“三蘇”。 5.元曲四大家 關(guān)漢卿、白樸、馬致遠、鄭光祖四位元代雜劇作家的合稱。

      他們代表了元代不同時期不同流派雜劇創(chuàng)作的成就。 6.復(fù)社 明末文學(xué)社團,主要領(lǐng)導(dǎo)人為張溥、張采,本為切磋學(xué)問,砥礪品行而設(shè),但又帶有濃烈的政治色彩。

      7.桐城派 清代散文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方苞、劉大、姚鼐等,因他們都是安徽桐城人,故稱桐城派。桐城派提倡簡明達意、條理清晰的文風(fēng),力求清真雅正。

      四、文學(xué)體裁 1.賦 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文體,它講求文采、韻律,兼具詩歌和散文的性質(zhì)。其特點是“鋪采文,體物寫志”,側(cè)重于寫景,借景抒情。

      最早出現(xiàn)于諸子散文中,叫“短賦”;以屈原為代表的“騷體”是詩向賦的過渡,叫“騷賦”;漢代正式確立了賦的體例,稱為“辭賦”;魏晉以后,日益向駢文方向發(fā)展,叫做“駢賦”;唐代又由駢體轉(zhuǎn)入律體叫“律賦”;宋代以散文形式寫賦,稱為“文賦”。著名的賦有:杜牧的《阿房宮賦》、歐陽修的《秋聲賦》、蘇軾的《前赤壁賦》等。

      2.駢文 這種文體,起源于漢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其以四字六字相間定句,世稱“四六文”。

      駢文由于遷就句式,堆砌詞藻,往往影響內(nèi)容表達,韓、柳提倡古文運動之后,駢文漸衰。著名的有南朝梁吳均寫的《與朱元思書》。

      3.原 推究本源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種議論文體。這種文體是對某種理論、主張、政治制度或社會習(xí)俗,從根本上考察、探討,理論性較強。

      如韓愈的《原毀》、黃宗羲的《原君》。 4.辯 “辯”即辯是非,別真?zhèn)?,這種文體的特點是批駁一個錯誤論點,或辨析某些事實。

      如韓愈的《諱辯》、柳宗元的《桐葉封弟辯》。 5.說 古代議論說明一類文章的總稱。

      它與“論”無大異,所以后來統(tǒng)稱說理辨析之文為論說文?!段恼卤骟w序說》:“說者,釋也,解釋義理而以己意述之也。”

      我們學(xué)過的這種體裁的文章有《師說》、《馬說》、《少年中國說》、《捕蛇者說》、《黃生借書說》。 6.論 論是一種論文文體,按《韻術(shù)》:“論者,議也”。

      《昭明文選》所載:“論有兩體,一曰史論,乃忠臣于傳末作議論,以斷其人之善惡。如《史記》后的太史公曰……。

      二政論,則學(xué)士大夫議論古今時世人物或評經(jīng)史之言,正其謬誤”。如《六國論》、《過秦論》等。

      7.奏議 古代臣屬進呈帝王的奏章的統(tǒng)稱。它包括奏、議、疏、表、對策等。

      《文章有體序說》:“七國以前,皆稱上書,秦初改書曰奏。漢定禮議,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謝恩;二曰奏,以劾;三曰表,。

      4. 語文文學(xué)常識

      3.下面的話出現(xiàn)于哪篇課文?描寫人物是誰?

      他說: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jiān)獄的大門的鑰匙。

      篇名:7年級下學(xué)期《最后一課》 人物:韓麥爾先生

      4.中國古代“四書五經(jīng)”中的“四書”是指:( 論語 ),( 孟子 ),( 大學(xué) ),( 中庸 )。“五經(jīng)”是指:(詩經(jīng) ),( 尚書 ),( 春秋 ),( 禮記 ),( 周易 )。

      5.“文房四寶”是指:( 筆 ),( 墨 ),( 紙 ),( 硯 )四種文具的總稱。

      14.小說三要素( 人物 ),( 環(huán)境 ),( 情節(jié) )。

      5. 文學(xué)常識是指什么

      文學(xué)常識顧名思義就是指關(guān)于文學(xué)方面的一些常識。

      文學(xué)常識的范圍

      1.作家作品。包括:中國古代作家姓名、字、號、溢號、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學(xué)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體例;中國現(xiàn)代當代作家姓名、籍貫、時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對作者及作品的評價;外國作家的姓名、國籍、時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學(xué)流派、對作者及作品的評價。

      2.古代文化常識。如天文歷法、地理、官職、科舉禮儀、稱謂名號等。

      3.文體知識與類別。包括古代文體知識及類別和現(xiàn)代文體知識及類別,如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詩歌、散文、小說等。

      4.有關(guān)作品內(nèi)容的知識。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節(jié)安排、環(huán)境描寫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語、典故、名句的出處;詩、詞、曲的名句;等等。

      6. 文學(xué)常識有哪些

      廣義指涵蓋文化的各種問題。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學(xué)中的地理,歷史各種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們眾所周知的文學(xué)習(xí)慣。

      酒圣 杜康,即少康。傳說為酒的發(fā)明者。

      文圣 孔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xué)說的創(chuàng)始人。

      史圣司馬遷,字子長,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的作者。

      詩圣 杜甫,字子美,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著有《杜工部集》。

      醫(yī)圣 張仲景,東漢著名的醫(yī)學(xué)家,所著的《傷寒雜病論》和《金匱要略》兩書,對我國醫(yī)學(xué)發(fā)展影響很大。

      武圣 關(guān)羽,字云長,東漢末期蜀國大將,重義氣,精武藝,后人稱其為“關(guān)圣”、“關(guān)帝”。

      書圣 王羲之,字逸少,是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

      草圣 張旭,唐朝書法家,擅長草書,對舊隸的草體造詣很深。

      畫圣 吳道子,唐朝著名畫家。擅長人物畫,有“吳帶當風(fēng)”之美譽。

      茶圣 陸羽,唐朝人,以嗜茶著名,著有《茶經(jīng)》三卷。

      7. 一些文學(xué)常識

      1.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 2.第一部詞曲《爾雅》

      3.第一部韻文書《切韻》 4.第一部方言詞典《方言》

      5.第一部字書《字通》 6.第一部文選《昭明文選》

      7.第一部筆記小說集《世說新語》 8.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

      9.第一部論語體著作《論語》 10.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

      11.第一部記傳體史書《史記》 12.第一部斷代體史書《漢書》

      13.第一部歷史評論著作《史通》 14.第一部兵書《孫子》

      15.第一部古代制度史《通典》 16.第一部農(nóng)業(yè)百科全書《齊民要術(shù)》

      17.第一部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技術(shù)論著《天工開物》 18.第一部藥典書《新修本草》

      19.第一部植物學(xué)辭典《全芳備祖》 20.第一部中醫(yī)學(xué)書籍《皇帝內(nèi)經(jīng)大素》

      21.第一部地理書《禹貢》 22.第一部建筑學(xué)專著《營造法式》

      23.第一部戲典史《宋元戲曲韻史》 24.第一部圖書分類目錄《七略》

      25.第一部文藝理論書《文心雕龍》 26.第一部匯編古代文化典籍《永樂大詞典》

      8. 求一些文學(xué)常識

      背下這148句話,你可以提高一個檔次了,不止在文學(xué)方面。

      (為感謝大家對本文厚愛,特加上我最喜歡的一句: 行者常至,為者常成,常行而不止,常為而不休) 1、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經(jīng)王風(fēng)黍離) 2、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詩經(jīng)風(fēng)相鼠) 3、言者無罪,聞?wù)咦憬洹?(詩經(jīng)大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詩經(jīng)小雅鶴鳴) 5、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詩經(jīng)大雅抑) 6、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尚書) 7、滿招損,謙受益。 (尚書大禹謨) 8、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國語) 9、多行不義必自斃。 (左傳) 10、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左傳) 11、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14、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老子)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6、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

      (論語公冶長)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論語顏淵)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論語衛(wèi)靈公) 19、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論語述而) 20、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論語子罕) 21、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論語為政) 22、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論語子罕) 23、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論語) 24、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為政) 2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論語雍也) 2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論語子路) 27、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簱衿渖贫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28、大道之行,天下為公。

      (禮記禮運) 29、凡事預(yù)則立,不預(yù)則廢。 (禮記中庸) 30、學(xué)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禮記學(xué)記) 3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xué),不知道。 (禮記學(xué)記) 32、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離騷) 33、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楚辭卜居) 34、盡信書,不如無書。

      (孟子盡心下) 35、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孟子告子下) 3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孫丑) 37、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孟子盡心上) 38、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孟子盡心上) 39、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孫丑) 40、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 41、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荀子勸學(xué)) 4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莊子養(yǎng)生主) 43、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莊子) 44、博學(xué)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中庸) 45、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jié)網(wǎng)。 (淮南子說林訓(xùn)) 46、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

      (戰(zhàn)國策荊軻刺秦王) 4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記李將軍傳) 48、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史記陳涉世家) 49、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史記高祖本紀) 50、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

      (史記留侯世家) 5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史記報任少卿書) 52、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史記淮陰侯 列傳) 53、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漢書枚乘傳) 54、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漢枚乘上書諫吳王) 5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漢樂府長歌行) 56、疾風(fēng)知勁草,歲寒見后凋。

      (后漢書王霸傳) 57、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后漢書馮異傳) 58、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后漢書廣陵思王荊傳) 59、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漢書宋弘傳) 60、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

      (后漢書) 61、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三國曹操龜雖壽) 62、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三國曹操短歌行) 63、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 (三國諸葛亮誡子書) 64、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三國諸葛亮誡子書) 65、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三國劉備) 66、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

      (西晉陳壽三國志) 67、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東晉陶淵明雜詩) 68、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東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69、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 (南朝蕭鐸) 70、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北齊書元景安傳) 71、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新唐書元行沖傳) 72、疾風(fēng)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唐太宗贈蕭禹) 73、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74、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唐王之渙登鸛雀樓) 75、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唐王昌齡從軍行) 7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唐李白論詩) 77、大鵬一日同風(fēng)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唐李白上李邕) 78、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唐李白宣州謝餞別校書叔云) 79、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唐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 80、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

      (唐李白將進酒) 81、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

      文學(xué)常識

      聲明:沿途百知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xué)習(xí)交流。若您的權(quán)利被侵害,請聯(lián)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