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中國古代知識
六合:指天地四方(即上、下、東、南、西、北)。
八荒:人為東、東南、南、西南、西北、北、東北八個方向。茺為荒遠之地。八荒指遠離中原的地方。
九州:古代分天下為九州,即兗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荊州、楊州、梁州、雍州。
五岳:東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恒山,中岳嵩山。
四書五經(jīng)--"四書"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四部書。"五經(jīng)"指《易》、《尚書》、《詩》、《禮》、《春秋》五部儒家的經(jīng)典。
六藝經(jīng)傳--指《詩》《書》《禮》《易》《樂》《春秋》六種經(jīng)書。
六義--"風""雅""頌""賦""比""興"。
三言二拍--《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 》
三吏三別--《石壕吏》《潼關(guān)吏》《新安吏》 《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文房四寶指筆、墨、硯、紙。
五谷指稷、黍、麥、菽、麻。
二圣 有兩種說法,一是周公和孔子,二是周文王和周武王。
二王 指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父子。
二程 指北宋哲學家程顥、程頤兄弟。
二陸 指西晉文學家陸機、陸云兄弟。
七賢 也叫“竹林七賢”,指魏晉時期的名士文人嵇康、阮籍、向秀、阮咸、王戎、劉伶、山濤。
七子 指漢末孔融、陳琳、王粲、徐?、阮?、應?、劉楨,也稱“建安七子”。
十才子 有兩種說法,一是唐代的“大歷十才子”盧綸、司空曙、錢起、吉中孚、韓?、夏侯審、苗發(fā)、崔峒、耿?、李端;二是明朝的文學家李夢陽、徐禎卿、邊貢、何景明、朱應登、顧?、鄭善天、陳沂、王九思、康海。
八大家 有三種說法,一是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二是清八大詩家汪琬、王士?、王士祿、曹爾堪、宋琬、沈荃、施閏章、程可則;三是清八大駢文家袁枚、邵齊燾、劉星煒、洪亮吉、孔廣森、孔星衍、曾燠、吳錫麒。
八怪 指清朝乾隆年間的汪士慎、金農(nóng)、黃慎、高翔、鄭燮、李?、羅聘、李方膺,也稱“揚州八怪”。
八仙 一般指李白、賀知章、李?、李適之、崔宗之、張旭、焦遂、蘇晉。
三杰 指西漢的張良、蕭何、韓信。
三蘇 指北宋文學家蘇洵和蘇軾、蘇轍父子。
三曹 指漢魏曹操和曹丕、曹植父子。
五霸 指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或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
五君 指阮籍、阮咸、嵇康、劉伶、向秀。
五子 指宋朝哲學家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朱熹。
四王 指清山水畫家王時敏、王鑒、王?、王原祁。
四大家 指元朝雜劇作家關(guān)漢卿、白樸、馬致遠、鄭光祖,也稱“元曲四大家”。
四杰 指唐初文學家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四君 指戰(zhàn)國時齊國的孟嘗君、趙國的平原君、楚國的春申君、魏國的信陵君,也稱“四大門客”。
不知道是不是你所需要的 呵呵 初入江湖 請多包涵
2. 關(guān)于一些古代文化的知識1、為什么我們要幾年生于兩千年前的孔子
1、孔子的思想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其后思想雖有發(fā)展,但大多是在這個基礎上修修補補2、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利于和諧人際關(guān)系,這是現(xiàn)在大力提倡的原因;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時期,由于儒家學說中所提倡的倫理道德等等是統(tǒng)治者所需要的,對維護大一統(tǒng)帝國有利,故一直被統(tǒng)治者提倡.3、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唐玄宗、康熙戚繼光、林則徐、左宗棠、岳飛、張自忠張衡、墨子、僧一行、蔡倫、畢升4、四大發(fā)明5、孔子、孟子、韓非子、老子、朱熹,最偉大的人,不是以武力征服人,而是以思想征服人。
3. 古代文學的知識
1、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詩經(jīng)王風黍離) 2、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詩經(jīng)風相鼠) 3、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詩經(jīng)大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詩經(jīng)小雅鶴鳴) 5、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詩經(jīng)大雅抑) 6、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尚書) 7、滿招損,謙受益。
(尚書大禹謨) 8、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國語) 9、多行不義必自斃。
(左傳) 10、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左傳) 11、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14、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老子)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16、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論語公冶長)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論語顏淵)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論語衛(wèi)靈公) 19、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論語述而) 20、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論語子罕) 2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為政) 22、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論語子罕) 23、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論語) 24、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為政) 2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論語雍也) 2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論語子路) 27、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簱衿渖贫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p>
(論語述而) 28、大道之行,天下為公。 (禮記禮運) 29、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禮記中庸) 30、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禮記學記) 3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禮記學記) 32、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離騷) 33、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楚辭卜居) 34、盡信書,不如無書。 (孟子盡心下) 35、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孟子告子下) 3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孫丑) 37、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孟子盡心上) 38、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孟子盡心上) 39、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孫丑) 40、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 41、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荀子勸學) 4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莊子養(yǎng)生主) 43、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莊子) 44、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中庸) 45、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jié)網(wǎng)。
(淮南子說林訓) 46、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戰(zhàn)國策荊軻刺秦王) 4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記李將軍傳) 48、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史記陳涉世家) 49、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史記高祖本紀) 50、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 (史記留侯世家) 5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史記報任少卿書) 52、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史記淮陰侯 列傳) 53、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漢書枚乘傳) 54、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漢枚乘上書諫吳王) 5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漢樂府長歌行) 56、疾風知勁草,歲寒見后凋。 (后漢書王霸傳) 57、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后漢書馮異傳) 58、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后漢書廣陵思王荊傳) 59、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漢書宋弘傳) 60、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 (后漢書) 61、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三國曹操龜雖壽) 62、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三國曹操短歌行) 63、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三國諸葛亮誡子書) 64、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三國諸葛亮誡子書) 65、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三國劉備) 66、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 (西晉陳壽三國志) 67、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東晉陶淵明雜詩) 68、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東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69、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
(南朝蕭鐸) 70、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北齊書元景安傳) 71、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新唐書元行沖傳) 72、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唐太宗贈蕭禹) 73、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74、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唐王之渙登鸛雀樓) 75、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唐王昌齡從軍行) 7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唐李白論詩) 77、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唐李白上李邕) 78、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唐李白宣州謝餞別校書叔云) 79、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唐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 80、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唐李白將進酒) 81、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唐李白行路難) 82、興酣落筆搖五岳,詩成笑傲凌滄海。 (唐李白江上吟) 83、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84、讀書破萬。
4. 關(guān)于歷史知識
希望對你有幫助: 中國是人類重要的發(fā)祥地之一。
早在約八百萬年以前,在云南的開遠、祿豐等地已經(jīng)生活著古猿。此后,經(jīng)過漫長時間的進化,產(chǎn)生了不同時期的原始人、氏族部落,如元謀人、藍田人、北京人、山頂洞人及半坡人等等,同時經(jīng)歷了原始人群、母系社會和父系社會幾個階段。
中國又是一個有著輝煌文明的古老國度。從步入文明的門檻之日起,中國先后經(jīng)歷了夏朝、商朝、西周、春秋、戰(zhàn)國、秦朝、西漢、東漢、三國、西晉、東晉十六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宋遼夏金、元朝、明朝和清朝等等歷史時期。
歷代統(tǒng)治者,以其各自的政績在歷史舞臺上演出了內(nèi)容不同的劇目,或名垂青史,或遺臭萬年。其中在夏、商、西周和春秋時代,經(jīng)歷了奴隸社會發(fā)展的全部過程。
從戰(zhàn)國開始,封建社會孕育形成,秦朝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quán)的大一統(tǒng)封建帝國。此后,兩漢王朝是封建社會迅速成長的階段,唐、宋時期經(jīng)歷了封建社會最輝煌的時代,至明、清兩代,封建社會盛極而衰,并最終步入多災多難的近代社會。
在數(shù)千年的古代歷史上,中華民族以不屈不撓的頑強意志和勇于探索的聰明才智,譜寫了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創(chuàng)造了同期世界歷史上極其燦爛的物質(zhì)文明與精神文明。萬里長城、大運河、明清故宮以及多姿多彩的各種出土文物,無不反映出大膽、高超的生產(chǎn)技術(shù);同時在思想文化、科學技術(shù)領域產(chǎn)生了無數(shù)杰出的人物,創(chuàng)造出無比博大、深厚的業(yè)績;而包括指南針、造紙術(shù)、火藥和印刷術(shù)這“四大發(fā)明”在內(nèi)的無數(shù)科技成就,更使全人類受益非淺。
5. 中國古代常識
5.水是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體內(nèi)70%是水分。我們的飲食主要成分是水,有句成語是“水能_載舟亦能覆舟”。
6.長江三峽是由巫峽,西陵峽,瞿塘峽組成。
7.WTO中文意思是世界貿(mào)易組織,中國是第143個加入的。
8人口劇增,糧食短缺,資源匱乏,環(huán)境污染將是21世紀人類面臨的四大難題,解決這些難題的希望寄托在科技進步,特別是生命科學。
上。
9四大洋的名稱是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大西洋 。
10.世界五大宮指北京故宮,凡爾賽宮,白金漢宮,白宮,克里姆林宮 。
11.中國的四大名繡蘇繡,粵繡,湘繡,蜀繡。
12.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古中國,古印度,古埃及,古羅馬 。
13.中國四大古典名著<<;游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
14.中國佛教的四大名山五臺山,普陀山,峨眉山,九華山 。
15.被稱為“五岳”的五座山東岳泰山、西岳華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
16.我國的四大民間傳說.《牛郎織女》、《孟姜女》、《梁山伯與祝英臺》和《白蛇傳》 。
17.我國的四個直轄市北京,天津,重慶,上海 。
18.每年6月15日是世界環(huán)境日。
19.北京參加奧運會的口號是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
20.我國的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的運河,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 五大水系
6. 中國古代各種文化常識
關(guān)東】古代指函谷關(guān)或潼關(guān)以東地區(qū),近代指山海關(guān)以東的東北地區(qū)。
曹操《蒿里行》:“關(guān)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敝镐P(guān)以東地區(qū)。
【關(guān)西】指函谷關(guān)或潼關(guān)以西地區(qū)?!冻啾谥畱?zhàn)》:“馬超、韓遂尚在關(guān)西,為操后患。”
【關(guān)中】所指范圍不一,古人習慣上將函谷關(guān)以西地區(qū)稱為關(guān)中?!而欓T宴》:“沛公欲王關(guān)中,使子嬰為相?!?/p>
《過秦論》:“始皇之心,自以為關(guān)中之固。” 【西域】古代稱我國新疆及其以西地區(qū)。
《雁蕩山》:“按西域書,阿羅漢諾矩羅居震旦東南大海際雁蕩山芙蓉峰龍湫?!? 【嶺嶠】五嶺的別稱,指越城、都龐、萌渚、騎田、大庾等五嶺。
《采草藥》:“嶺嶠微草,凌冬不雕?!保ㄟ@里特指兩廣一帶)。
【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單稱“朔”,泛指北方?!恫刹菟帯罚骸八纺畡t桃李夏榮?!?/p>
《木蘭詩》:“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彼窔庵副狈降娘L。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仍舊迎著朔風回來”,指北風。 【百越】又作百粵、諸越。
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閩粵各地,統(tǒng)稱為百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區(qū)。
《過秦論》“南取百越之地”,《采草藥》“諸越則桃李冬實”。 【五岳】五大名山的總稱,即東岳泰山、西岳華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夢游天姥吟留別》:“勢拔五岳掩赤城。” 【京畿】國都及其附近的地區(qū)。
《左忠毅公逸事》:“鄉(xiāng)先輩左忠毅公視學京畿?!? 【三輔】西漢時本指治理京畿地區(qū)的三位官員,后指這三位官員管轄的地區(qū)。
《張衡傳》:“衡少善屬文,游于三輔?!薄队浲踔颐C公翱事》:“公一女,嫁為畿輔某官某妻?!?/p>
隋唐以后簡稱“輔”。 【三秦】指潼關(guān)以西的關(guān)中地區(qū)。
項羽滅秦后曾將此地封給秦軍三位降將,故得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p>
【郡】古代的行政區(qū)域。秦統(tǒng)一天下設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稱,明清稱府。
《過秦論》“北收要害之郡”,《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赤壁之戰(zhàn)》“已據(jù)有六郡,兵精糧多”。 【州】參見“郡”條。
《隆中對》:“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shù)?!薄冻啾谥畱?zhàn)》:“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
【道】漢代在少數(shù)民族聚居區(qū)設道,這是一種行政特區(qū),與縣相當。唐代的道,先為監(jiān)察區(qū),后演變?yōu)樾姓^(qū),是州以上一級行政單位。
明清在省內(nèi)設道,其中守道是小行政區(qū),而巡道只有監(jiān)察區(qū)性質(zhì)?!蹲T嗣同》“旋升寧夏道”,這里的“道”,指道的長官。
【路】宋元時期行政區(qū)域,相當于現(xiàn)在的省。《{指南錄>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山水陰陽】古代以山南、水北為陽,以山北、水南為陰。
《愚公移山》:“指通豫南,達于漢陰?!薄皾h陰”指漢水南面。
《登泰山記》:“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薄队伟U山記》:“所謂華陽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p>
【古稱別稱】如南京又稱建康、金陵、江寧、白下。《柳敬亭傳》:“嘗奉命至金陵。”
《病梅館記》:“江寧之龍蟠……皆產(chǎn)梅?!薄睹坊◣X記》:“吳中孫公兆奎以起兵不克,執(zhí)至白下?!?/p>
又如揚州稱廣陵、維揚,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煙花三月下?lián)P州?!苯纭稉P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p>
再如杭州稱臨安、武林,蘇州稱姑蘇,福州稱三山,成都稱錦官城。《柳敬亭傳》:“余讀《東京夢華錄》、《武林舊事》?!?/p>
《楓橋夜泊》:“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薄洞阂瓜灿辍罚骸皶钥醇t濕處,花重錦官城?!?/p>
《<指南錄>后序》:“自海道至永嘉來三山,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