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關樂器的知識
二胡始于唐朝,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它最早發(fā)源于我國古代北部地區(qū)的一個少數(shù)民族,那時叫“奚琴”。宋朝學者陳蜴在《樂書》中記載“奚琴本胡樂也……”唐代詩人岑參所載“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的詩句,說明胡琴在唐代已開始流傳,而且是中西方拉弦樂器和彈拔樂器的總稱。
到了宋代,又將胡琴取名為“嵇琴”。宋代末學者陳元靚在《事林廣記》中這樣記載:嵇琴本嵇康所制,故名“嵇琴”。
宋代大學者沈括在《補筆談·樂律》中記載:“熙寧中,宮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進酒而一弦絕,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終其曲?!闭f明在北宋時代已有很高的演奏水平。
徐衍為皇帝大臣們演奏”嵇琴”時,斷了一根弦,仍然用另一根弦奏完曲.沒有嫻熟的技藝是做不到的。后來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又記載“馬尾胡琴隨漢東,曲聲猶自怨單于。
彎弓莫射去中雁,歸雁如今不寄出?!闭f明在北宋時已有了馬尾的胡琴。
元朝《元史·禮樂志》所載“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顧龍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馬尾”進一步闡述了胡琴的制作原理。到了明清時代胡琴已傳遍大江南北,始成為民間戲曲伴奏和樂器合奏的主要演奏樂器。
到了近代,胡琴才更名為二胡。半個多世紀以來,二胡演奏水平已進入旺盛時期。
劉天華先生是現(xiàn)代派的始祖,他借鑒了西方樂器的演奏手法和技巧,大膽、科學地將二胡定位為五個把位,從而充擴了二胡的音域范圍,豐富了表現(xiàn)力,確立了新的藝術內涵。由此,二胡從民間伴奏中脫穎出來,成為獨特的獨奏樂器,也為以后走進大雅之堂的音樂廳和音樂院校奠定了基礎。
新中國成立以后,民族、民間音樂發(fā)展很快,為了大力發(fā)掘民間藝人的藝術珍寶,華彥鈞、劉北茂等民間藝人的二胡樂曲經過整理被灌成唱片,使二胡演奏藝術如雨后春筍迅猛發(fā)展起來。上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先后涌現(xiàn)了張銳、張韶、王乙等為代表的一批二胡教育家和演奏家,在他們的影響下,又培養(yǎng)出了新的二胡演奏家閔惠芬、王國潼等。
二胡作曲家劉文金的《長城隨想曲》等將二胡的性能超常發(fā)揮,并刻意創(chuàng)新,使二胡煥發(fā)出新的生機和異彩。 補充 —— 據(jù)《中國文化史三百題》提供資料,宋代是外來樂器與中原文化融合發(fā)展的第二階段。
宋元明清時期,隨著戲曲、曲藝的發(fā)展,民間樂器隨著“勾欄”“瓦舍”的興起而發(fā)展了自己的伴奏樂器。其中最主要的樂器是源自蒙古、西域的馬尾胡琴(又稱二弦琴),經與前朝留下的嵇琴、軋箏融合,創(chuàng)制出新穎的胡琴。
這一樂器充分標志中國弓弦樂器走向成熟。后來,由于地方戲唱腔風格需要,胡琴又逐漸分化,出現(xiàn)配合秦腔、豫劇需要的板胡,京劇、漢劇需要的京胡、京二胡,河南墜子需要的墜胡,廣東粵劇需要的高胡,潮劇需要的椰胡,湖南花鼓用的大筒,蒙古說唱用的四胡,川劇用的蓋板子,河南越調用的四弦,福建莆田戲用的枕頭琴,侗戲用的牛腿琴,壯劇用的馬骨琴,晉劇用的二股弦等等弓弦樂器。
所以,二胡實際上是這眾多的弓弦樂器中的一種,它的得名遠遠后于胡琴。所以說“二胡”始于唐朝是不準確的,應該說“胡琴”始于唐朝。
2. 樂器知識
樂器的分類因樂器制作的材料、材質、屬性不同,分為四大類弦樂器 : 擦弦樂器、撥弦樂器、擊弦樂器木管樂器銅管樂器打擊樂器 : 固定音高、無固定音高弦樂器擦弦樂器 : 透過琴弓磨擦弦而發(fā)聲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大提琴撥弦樂器 : 透過撥弦產生振動而發(fā)聲的吉他豎琴擊弦樂器 : 用槌敲打弦而發(fā)聲 -- 鋼琴擦弦樂器管弦樂中的擦弦樂器,包含所有演奏時用琴弓擦弦,因振動而發(fā)聲的樂器。
音的高低,是由左手手指隨指板上按弦而產生。為使音色或共鳴良好,以及配合各部分的不同性能,必需選用不同的木料。
弦樂組是管弦樂四大類中,規(guī)模最大的,演奏時也經常擔當樂曲中最主要的部分。Q:音高與弦的長短粗細之關系提琴的構造一具提琴由表面上看,是一個有角葫蘆形,面上開著一對f 形洞的木匣子, 中提琴除了比小提琴稍大一點外, 一切都是一樣的。
它們都有一個腮托,以便演奏時用腮把琴夾緊。大提琴的體積,大概比小提琴大兩倍半左右,但它的邊卻比小提琴高四倍左右,它沒有腮托。
但卻有一條能夠不用時取下來或縮進琴肚子里去的支柱。琴弓琴弓是使擦弦樂器發(fā)出聲音的工具。
琴弓的形狀,是由古代狩獵用的弓演變而成的,琴弓略為彎曲,通常以白色馬尾作為弓毛。以堅硬的松香涂上毛上,然后和琴弦磨擦,振動而發(fā)聲。
琴弓之好壞也決定著演奏的音色。琴弓約長75公分,是以馬尾制成的弓毛緊系著木質的弓桿的兩端,一支琴弓所需的毛數(shù),大約在130條至250條之間,演奏家透過不同演奏技巧的運用來表現(xiàn)豐富的音色。
擦弦樂器怎樣演奏?擦弦樂器通常都是用琴弓拉奏的。拉奏時就好像拿著琴弓在「鋸」樂器的樣子,一手拿著弓桿,然后用弓毛來回摩擦琴弦就會發(fā)出聲音來了,這個時候,琴弓和樂器上的弦是接近垂直的角度。
除了拉奏的動作原理大致相同之外,拿樂器的方法就不太一樣了。小提琴和中提琴因為體型比較小,演奏時無論站著坐著都直接將琴夾在左顎及左肩膀之間。
大提琴只能坐著拉,擺在張開的兩腳中間。低音大提琴因為實在太大了,無論坐著(高腳椅)或站著,演奏的人都是在樂器后面用左手按弦,右手持弓演奏。
弦樂器也可以像吉他等撥弦樂器一樣用手指頭撥奏,發(fā)出來的聲音和用弓拉奏的聲音很不一樣,但是這種演奏方法比較不常使用。此種技巧稱為Pizzicato 。
擦弦樂器: 小提琴小提琴是管弦樂的樂器中,最重要的一種,全長約60公分 。小提琴能夠表現(xiàn)出非常完美的音質,不論是纖細的聲音,或是光輝的聲音,都能隨心所欲地發(fā)出。
這種柔美輕巧的樂器,一直為許多作曲家所寵愛。小提琴四根弦以高度的間隔,調律成G、D、A和 E的高度。
G 弦能發(fā)出最深沈的聲音, E 弦能發(fā)出高而光輝的聲音。琴弓約長75公分 。
在管弦樂中,小提琴分成第一與第二兩組,各組都有自己應演奏的聲部(Part), 不論是那一組的聲部, 在管弦樂整體的音響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第一小提琴在指揮家的左側,而小提琴中最右前方的一位,就是「首席演奏家」。
他常擔任指揮家的助理,同時負責演奏管弦樂曲中的 小提琴獨奏部分,并且也是小提琴組的首席。擦弦樂器: 中提琴在提琴這個家族中,最先露面的是中提琴。
中提琴比小提琴略大些,全長約66公分,四弦各比小提琴低完全五度調音,音色雅靜而帶悶,有如鼻音。在十七世紀,中提琴只是一個偶爾被采用,或者是用來陪襯及加重低音部或填補和聲而已,直到十八世紀后才慢慢開始被當作獨奏樂器使用。
其四弦定音分別為 CGDA,演奏技巧與小提琴相同,由於其音域較低,左手在指板上的音距活動要比較大。中提琴與小提琴的琴弓差不多長,但中提琴的琴弓通長為些重些。
擦弦樂器: 大提琴大提琴琴長約為小提琴的兩倍,全長約120公分,演奏時夾於兩腿之間,下端用腳棒支撐。具有廣闊的音域,能奏出比中提琴更低沈的聲音,而且可以發(fā)出非常光輝優(yōu)美的高音。
琴弦很粗,長度約為小提琴的兩倍。琴弓短而重約長73公分,不像小提琴的弓那樣優(yōu)美。
琴弦則調成較中提琴低八度的C音、G音、D音和 A音。大提琴不像小提琴那麼輕快光輝,但音質頗為柔和優(yōu)美,這種音質正好供給管弦樂低沈的音域。
在弦樂器中,除小提琴外,大提琴擔任獨奏部的機會最多。擦弦樂器: 低音大提琴低音大提琴是提琴家族中最低音也是最大的樂器,全長約200公分,演奏者必須站立拉奏,四弦定音分別為EADG,音色莊重而低沈,琴弓約長68~70公分。
演奏技術由於受到樂器構造的限制比其它弓弦樂器顯得較不靈活。低音大提琴用於獨奏略顯單調,但一加入合奏中,則使整個合奏發(fā)出充實的音響與立體的效果,因而成為管弦樂、室內樂、爵士樂等所有合奏種類的基礎。
撥弦樂器: 吉他吉他俗稱六弦琴,六弦定音分別為EADGBE,吉他的指板上有固定品位18-20 格,每一個品位相距半音。演奏時將吉他放在右膝及左大腿之間,以右手手指撥弦,也可使用Pick撥弦演奏(古典吉他較少使用)。
吉他音色柔和活潑,攜帶方便,在近代深受青年人的喜愛,也成為在流行音樂界不可或缺的樂器。撥弦樂器: 豎琴豎琴是歷史上最古老的樂器之一,其發(fā)音方式是用手指彈撥弦振動產生的,今日以雙踏瓣的。
3. 有關樂器的知識
二胡始于唐朝,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最早發(fā)源于我國古代北部地區(qū)的一個少數(shù)民族,那時叫“奚琴”。宋朝學者陳蜴在《樂書》中記載“奚琴本胡樂也……”唐代詩人岑參所載“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的詩句,說明胡琴在唐代已開始流傳,而且是中西方拉弦樂器和彈拔樂器的總稱。
到了宋代,又將胡琴取名為“嵇琴”。宋代末學者陳元靚在《事林廣記》中這樣記載:嵇琴本嵇康所制,故名“嵇琴”。宋代大學者沈括在《補筆談·樂律》中記載:“熙寧中,宮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進酒而一弦絕,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終其曲?!闭f明在北宋時代已有很高的演奏水平。徐衍為皇帝大臣們演奏”嵇琴”時,斷了一根弦,仍然用另一根弦奏完曲.沒有嫻熟的技藝是做不到的。后來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又記載“馬尾胡琴隨漢東,曲聲猶自怨單于。彎弓莫射去中雁,歸雁如今不寄出?!闭f明在北宋時已有了馬尾的胡琴。
元朝《元史·禮樂志》所載“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顧龍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馬尾”進一步闡述了胡琴的制作原理。到了明清時代胡琴已傳遍大江南北,始成為民間戲曲伴奏和樂器合奏的主要演奏樂器。
到了近代,胡琴才更名為二胡。半個多世紀以來,二胡演奏水平已進入旺盛時期。劉天華先生是現(xiàn)代派的始祖,他借鑒了西方樂器的演奏手法和技巧,大膽、科學地將二胡定位為五個把位,從而充擴了二胡的音域范圍,豐富了表現(xiàn)力,確立了新的藝術內涵。由此,二胡從民間伴奏中脫穎出來,成為獨特的獨奏樂器,也為以后走進大雅之堂的音樂廳和音樂院校奠定了基礎。
新中國成立以后,民族、民間音樂發(fā)展很快,為了大力發(fā)掘民間藝人的藝術珍寶,華彥鈞、劉北茂等民間藝人的二胡樂曲經過整理被灌成唱片,使二胡演奏藝術如雨后春筍迅猛發(fā)展起來。上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先后涌現(xiàn)了張銳、張韶、王乙等為代表的一批二胡教育家和演奏家,在他們的影響下,又培養(yǎng)出了新的二胡演奏家閔惠芬、王國潼等。二胡作曲家劉文金的《長城隨想曲》等將二胡的性能超常發(fā)揮,并刻意創(chuàng)新,使二胡煥發(fā)出新的生機和異彩。
補充 —— 據(jù)《中國文化史三百題》提供資料,宋代是外來樂器與中原文化融合發(fā)展的第二階段。宋元明清時期,隨著戲曲、曲藝的發(fā)展,民間樂器隨著“勾欄”“瓦舍”的興起而發(fā)展了自己的伴奏樂器。其中最主要的樂器是源自蒙古、西域的馬尾胡琴(又稱二弦琴),經與前朝留下的嵇琴、軋箏融合,創(chuàng)制出新穎的胡琴。這一樂器充分標志中國弓弦樂器走向成熟。后來,由于地方戲唱腔風格需要,胡琴又逐漸分化,出現(xiàn)配合秦腔、豫劇需要的板胡,京劇、漢劇需要的京胡、京二胡,河南墜子需要的墜胡,廣東粵劇需要的高胡,潮劇需要的椰胡,湖南花鼓用的大筒,蒙古說唱用的四胡,川劇用的蓋板子,河南越調用的四弦,福建莆田戲用的枕頭琴,侗戲用的牛腿琴,壯劇用的馬骨琴,晉劇用的二股弦等等弓弦樂器。所以,二胡實際上是這眾多的弓弦樂器中的一種,它的得名遠遠后于胡琴。所以說“二胡”始于唐朝是不準確的,應該說“胡琴”始于唐朝。
4. 關于音樂小知識
我從別地方找來的,參考參考。
什么是音樂?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說法很多。筆者認為音樂是一種聲音藝術而非視覺或其它什么感覺的藝術。
把樂音(有時也適當使用噪音)按一定的規(guī)律組織起來,使人聽之產生美感,這種藝術就叫音樂。2、什么叫噪音?什么叫樂音?聲帶、琴弦、木頭板、馬達等物體振動時會發(fā)出聲波,聲波通過空氣傳播進入我們的耳朵,就使我們聽到了聲音。
聲音有噪音和樂音之分:振動無規(guī)律的聲音,如木頭板聲、馬達聲等,叫噪音;振動有規(guī)律,如人聲帶發(fā)出的歌聲,由琴弦發(fā)出的琴音等,叫樂音。音樂中所用的音主要是樂音。
3、什么叫音高?樂音聽起來有的高,有的低,這就叫音高。音高是由發(fā)音物體振動頻率的高低決定的,頻率高聲音就高,頻率低聲音就低。
比如女人唱歌時聲帶振動頻率高,男人唱歌時聲帶振動頻率低,所以男聲比女聲低。4、音樂中所用的樂音范圍有多大?音樂中所用樂音的范圍從每秒種振動16次的最低音到每秒鐘振動4186次的最高音,大約97個。
現(xiàn)代最大的鋼琴可以奏出其中的88個音,是樂音范圍最大的樂器。人唱歌時因受生理限制,所能唱出的樂音僅是樂音范圍中的一小部份。
5、什么叫音名?什么叫唱名?不同音高的樂音,是用C D E F G A G 來表示的,這七個拉丁字母就是樂音的音名,它們一般依次唱成DO RE MI FA SOL LA SI,即唱成簡譜的1 2 3 4 5 6 7 ,相當于漢字“多來米發(fā)梭拉西”的讀音。DO、RE、MI 。
.是唱曲時樂音的發(fā)音,所以叫唱名。
6、什么叫音列?音列是如何分組的?把上面所說的90幾個高低不同的樂音按順序排列起來,構成一個序列,這個序列就叫音列。音名只有七個,而音列中的音卻大大超過這個數(shù)量,如何把音名相同而音高不同的音區(qū)別開來呢?方法就是分組。
人們把音列中的音劃分成幾個組。把音列中處在中央位置的一組(即鋼琴、電子琴等鍵盤樂器中由中央C開始,向上的七個音)叫小字一組,把比小字一組高一倍、高兩倍、高三倍的音分別叫小字二組、小字三組、小字四組。
樂音中當然有比小字一組低的音,它們的分組是:比小字一組低一倍的叫小字組,低兩倍的叫大字組,低三倍的叫大字一組,低四倍的叫大字二組。這樣一來,音列中的分組由低到高的順序是:大字二組 大字一組 大字組 小字組 小字一組 小字二組 小字三組 小字四組樂音的范圍音樂術語叫做音域。
人聲的音域大約是:女聲由小字組的f到小字二組的a,男聲由大字組的F到小組一組的a。那么,你的音域有多寬呢?有機會時無妨在鋼琴上試一試。
從你能唱出來的最低的那個音起,到最高的那個音止,這個范圍就是你的音域。7、哪一個音是標準音?國際上規(guī)定小字一組的a音每秒振動440次,這個音就是標準音。
由于音列的各音之間都存在著一定的數(shù)量關系,例如比某一音高一倍的音(又叫高一個八度),其頻率一定比某音高一倍,比它低一倍的音(又叫低一個八度),其頻率一定比某音低一倍,所以規(guī)定了標準音的音高,也就等于規(guī)定了其它各音的音高。有了這個標準,人們在制造樂器時,在奏樂、唱歌時,定音就有了根據(jù)。
8、什么叫全音?什么叫半音?把C D E F G A B 這一組音的距離分成十二個等分,每一個等分叫一個“半音”。兩個音之間的距離有兩個“半音”的 ,就叫“全音” 。
在鋼琴、電子琴等鍵盤樂器上,C-D,D-E,F-G,G-A,A-B,兩音之間隔著一個黑鍵,它們之間的距離就是全音;E-F,B-C,兩音之間沒有黑鍵相隔,它們之間的距離就是半音。9、什么叫自然音?什么叫變化音?通俗地說,我們唱歌的時候,那些唱成1 2 3 4 5 6 7 的音,叫自然音;那些在它們的左上角加上#號(如#4、#1)或者b號(如b7、b3)的,叫變化音。
#叫升記號,表示把音在原來的基礎上升高半音;b叫降記號,表示把音在原來的基礎上降低半音。10、什么叫音階?把C、D、E、F、G、A、B 等各音中的某一個音作為中心,由它開始由低至高(或由高到低)按順序排列起來,這個音的序列由于象梯子一樣,逐級向上或向下,所以叫音階。
下面的兩個序列都是音階,前者是大音階,后者是自然小音階:c d e f g a b c a b c d e f g a11、什么叫記譜法?一首曲子一般都包含高低、長短、強弱等要素。把這些要素用各種記號、符號記錄在紙面上的方法叫記譜法。
古今中外使用過和正在使用中的記譜法是有很多的。拿我國來說,古今使用過的記譜法就有多種。
據(jù)說早在戰(zhàn)國時代,衛(wèi)靈公手下的音樂師叫師涓的,就能用某種記譜方法記譜了。據(jù)文字記載,我國隋唐時期就產生了工尺譜、減字譜(古琴用),宋代又又產生了俗字譜。
工尺譜幾經沿變,至今仍有民間藝人使用。不過近、現(xiàn)代在我國使用比較普遍的是簡譜和五線譜,尤其以使用簡譜的人最多。
從世界范圍來看,使用最普遍的是五線譜。12、什么是簡譜?簡譜是用阿拉伯數(shù)字1、2、3、4、5、6、7來記錄音高的一種記譜法,讀過書的中國人幾乎都認識它。
這種記譜法的是法國的修道士蘇埃蒂1665年提出來的。后來,將它加以改進和積極推廣的竟然是法國著名的哲學家、文學家盧梭。
由于這種記譜法不方便于記錄多聲部的、復雜的音樂,在歐洲幾乎從未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