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不卡福利网站|中文字幕在笑第一页|午夜福利中文字幕首页|久久精彩视频免费观看

  • <abbr id="lczsv"></abbr>
    <blockquote id="lczsv"></blockquote>

    <track id="lczsv"><table id="lczsv"><nobr id="lczsv"></nobr></table></track>
    • 詩的文學常識

      2021-08-16 綜合 86閱讀 投稿:走心

      1.詩歌文學常識是什么

      中國古代詩歌文學常識 一、詩歌常識 (一)古詩的分類 古典詩歌有古體詩(又名古詩、古風)、近體詩(又名今體詩、格律詩)、詞(又名詩余、長短句、曲詞、曲子詞)、曲等幾種不同形式。

      古體詩就是古代的自由詩,形式自由,篇幅不限,每句字數(shù)不定(指雜言),不講對仗,押韻自由等。它有四言古詩(最早出現(xiàn)于《詩經(jīng)》)、五言古詩(成熟于漢,如《古詩十九首》)、七言古詩(成熟于唐代,如《長恨歌》)、樂府詩(標題有的加上“歌”“行”“引”“曲”“吟”“弄”等名稱,如《琵琶行》)等形式。

      近體詩鼎盛于唐代,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聲,韻有定位。它有絕句和律詩兩種類型,絕句分五言絕句(五絕)、七言絕句(七絕)兩種,律詩分五言律詩(五律)、七言律詩(七律)、排律三種。

      詞鼎盛于宋代,按字數(shù)多少,分為小令(58字內(nèi))、中調(diào)(59—90字內(nèi))和長調(diào)(91字以上)三種形式。詞調(diào)有定格,句有定數(shù),字有定聲,韻有定位。

      曲鼎盛于元代,有散曲和雜劇兩種形式。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數(shù)(又名“套曲”)兩種形式。

      (二)詩、詞、曲的有關知識 ①古體詩和近體詩 古體詩和近體詩是從詩的音律角度來劃分的。二者的主要區(qū)別是:近體詩是指唐初形成的,在字數(shù)、聲韻、對仗等方面都有嚴格規(guī)定的格律詩,古體詩則不講格律,唐代以前的詩歌都是古體詩。

      ②律詩和絕句(又叫截句) 律詩和絕句的區(qū)別主要在句數(shù)上。絕句只有四句,可以對仗,也可以不對仗。

      律詩共八句,一二兩句為首聯(lián),三四兩句為頷聯(lián),五六兩句為頸聯(lián),七八兩句為尾聯(lián)。首聯(lián)和尾聯(lián)可對仗,可不對仗,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必須對仗;無論律詩還是絕句,都有平仄聲的要求。

      八句以上的律詩為排律。 ③歌、行、引 古代詩歌體裁,三者無嚴格區(qū)別。

      音節(jié)、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雜言,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琵琶行》《李憑箜篌引》。 ④樂府和新樂府 樂府,本是漢武帝時掌管音樂的官署名稱,后來成為詩體的名稱。

      漢、魏、南北朝樂府官署采集和創(chuàng)作的樂歌,簡稱為樂府。新樂府創(chuàng)于初唐。

      初唐詩人寫樂府詩,除沿用漢魏六朝樂府舊題外,有少數(shù)詩人另立新題,已與原聲韻不同,故稱新樂府,到白居易確定了新樂府的名稱。 ⑤題目和詞牌 題目和詞牌的區(qū)別:詞的標題是詞的內(nèi)容的體現(xiàn),詞牌是一首詞的曲調(diào)名稱。

      如《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念奴嬌”是詞牌,“赤壁懷古”是題目,揭示該詞是一首抒懷詞,地點是“赤壁”。詞必須有詞牌,但不一定有題目。

      分成兩段的詞上段稱為“上闕”(或“上片”),下段稱為“下闕”(或“下片”)(“闕”是樂曲終了的意思)。 ⑥散曲 散曲是宋元時代興起的,由詞蛻化出來的一種和樂演奏的歌曲。

      體式和詞相近而比詞自由,可以在字數(shù)定格外加襯字;較多使用口語。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數(shù)兩種形式。

      小令只含一支曲子,而套數(shù)是合一個曲調(diào)中多支曲子為一套,是戲曲或散曲中連貫成套的曲子,一套中曲子數(shù)不定,少則兩曲,多則不限;每一套數(shù)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全套曲牌名;全套曲必須同一宮調(diào),有首有尾,一韻到底;結尾處多用“煞”,用多少遍沒有規(guī)定。 ⑦元雜劇 雜劇是宋金時期在諸宮調(diào)等的基礎上成長起來的文學樣式,是一種把歌曲、賓白、舞蹈、表演等結合起來的戲曲藝術形式。

      在結構上一般每本為四折(也有五折六折的),必要時加“楔子”,每折用同一宮調(diào)的若干曲牌組成套曲,雜劇可分為旦本(女主角主唱)和末本(男主角主唱)兩種,如《竇娥冤》就是旦本,其中第三折用的是“正宮”調(diào)。元雜劇劇本由科、唱、白組成,“科”是劇本中對主要動作、表情和舞臺效果作出的規(guī)定;“唱”就是唱詞;“白”是賓白,賓白分為對白(人物對話)、獨白(人物自敘)、旁白(背著別的人物自敘心理)、帶白(唱詞中的插話)。

      元雜劇的主要角色是:旦(女角色),扮演女主角的叫正旦,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末(男角色),扮演男主角的叫正末,配角有副末、外末、小末等;外(外末),扮老年男子;凈,俗稱大花臉,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異之點的人物(如張飛、李逵);丑,俗稱小花臉,大都扮演男性次要人物;扮演老年婦女的稱卜兒。 二、中國古代詩歌流派 1.山水田園詩派。

      以描寫恬靜悠然的自然風光為主,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歌詠,或流露不愿同流合污的情緒,或表現(xiàn)隱逸避世的消極思想。其代表作家有晉代的陶淵明、謝靈運和唐代的王維、孟浩然等。

      2.邊塞詩派。以邊塞生活、戰(zhàn)爭為題材。

      代表作家有唐代高適、岑參,還有王昌齡、王之渙、王翰、崔顥等。 3.豪放派。

      宋代詞壇的一大流派,其作品氣勢豪放,意境雄渾,詞中充滿豪情壯志,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代表詞人以蘇軾、辛棄疾為主,代表作品為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和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4.婉約派。宋代詞壇上的一大流派,其作品語言清麗、含蓄,詞中抒發(fā)的感情婉轉纏綿,情調(diào)或輕松活潑,或深沉幽怨,題材較狹窄,往往多是寫個人遭遇、男女戀情,也有寫山水,融情于景的。

      代表詞人有柳永、秦觀、李清照、姜夔等。 三、中國古代。

      2.現(xiàn)代詩歌文學常識

      閱讀。

      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人的閱讀決定著他的寫作。寫作的前提,或者說背景,大體可分為閱讀和經(jīng)歷,而閱讀必然大于經(jīng)歷,因為經(jīng)歷有限,而閱讀無限。

      作為一個詩寫者,必須大量閱讀與詩有關以及與詩無關的書籍。最起碼也要讀詩。

      這并非虛妄之說。因為我發(fā)現(xiàn)好多年輕的詩寫者只知自己寫自己的,而從不閱讀他人的作品。

      寫什么不閱讀什么,如同賣什么不吆喝什么,往往事倍而功半。前人留下來的以及當下一些優(yōu)秀詩家的作品,可能蘊藏著詩寫的全部秘密,這些間接經(jīng)驗可以讓你避免一些常識性的錯誤,少走一些彎路,從而大大縮短詩寫的成熟期。

      一個成熟的寫作者,應當是閱讀大于他的寫作,思考大于他的表達。厚積而薄發(fā)。

      寫作拼到底拼的是你的文化底蘊。 懂與不懂之說,歷來是困撓詩界的一個不是問題的問題,而且至今似乎并未得到有效解決,雖然敘事性的引入為詩歌的解讀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我不擔心“讀不懂”,因為詩歌文本在語言、結構、詩意呈現(xiàn)方式等方面較之其它文學樣式的特殊性,決定了閱讀詩歌必須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同時也要有一定的閱讀技巧。 臧棣說:“現(xiàn)代詩歌在探索意義或真理的顯現(xiàn)的時候,它最基本的方式不是要展現(xiàn)一個完美的結論,而是如保羅·克利所說的,現(xiàn)代詩歌也想把詩歌的思維過程也放進一首詩最終的審美形態(tài)?!?/p>

      因此,閱讀現(xiàn)代詩歌,就不能像閱讀古典詩詞那樣,“僅僅從詩歌的效果上去閱讀它,批評它,闡釋它”,必須隨著“詩歌的思維過程”的推進而進入。更不能苛求一字一句的解讀,要從語言、結構、詩意呈現(xiàn)方式等整體上去把握。

      確切點說是“體會”——“它是讀者在面對一部文學作品時忘我的浸入,是不帶意思預設和解釋企圖的浸沒,‘體會’即浸沒、交融、重合?!保ㄓ嗯扼w會與呈現(xiàn):閱讀與寫作的方法論》) 也有讀者不斷生發(fā)“詩歌就不能雅俗共賞嗎”的困惑和疑問。

      對此,我要說:“詩歌是用來雅俗共賞的嗎?”任何藝術都有一定層次的讀者群?!都t樓夢》雅俗共賞嗎?有不少大學生對其前五章的含義都不知其所以然。

      毛老頭子還說過不讀五遍就沒有發(fā)言權。《高山流水》雅俗共賞嗎?對于一個樂盲或民族樂器和民樂知識缺乏的人而言,恐怕也如聽彈棉花聲。

      楊麗萍的舞蹈雅俗共賞嗎?就連一些圈內(nèi)人士也只能賞析個大概。顯然,你無法要求一個正在泥土道上貓腰拾糞的農(nóng)民和焊接車間幾個揮汗如雨的工人,去理解和欣賞你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需要說明的是,這跟菲薄一方則抬高另一方無關,也含有“術業(yè)有專攻”之意。 詩歌只能在一定層次的群體中發(fā)生和發(fā)展。

      那種希圖詩歌的大眾化和普及的想法及做法,不是出于無知,便是一種虛妄的沖動。大眾的,只能是流行歌曲。

      普及的,也只有僅供中學生畢業(yè)留言的汪詩,而非真正意義的詩歌。設想一個十幾億人口的國家,人人都在讀詩,即使有幾千萬在讀,那種情形和場面,也是生孩子不叫生孩子,叫下(嚇)人。

      理想的詩歌閱讀,必須具備一定的詩歌知識,了解掌握詩歌發(fā)生、發(fā)展的歷史以及詩歌內(nèi)在的全部秘密。這好比車前子所說的欣賞蘇州園林,“修養(yǎng)是必不可少的。”

      “沒有一點傳統(tǒng)文化的準備,不熟悉一點古典詩詞,不了解一點造園時期的畫風書風,盡管也可以欣賞,但總有些不得要領?!保ā肚锾斓墓适隆罚┳髡?東籬 2003-8-29 記憶。

      常讀一些詩人的訪談。問:“最近幾年的中國詩歌,您對哪一首(或哪幾首)印象最深?”答:“似乎沒有什么印象?!?/p>

      或“印象深的不多?!庇腥擞诖吮銛嘌灾袊略姴恍?,最起碼也有問題、大問題。

      似乎印象深淺也成了衡量詩歌的一個標準??稍姼鑿膩聿皇怯脕碛∠螅ㄉ睿┗蛘哒f記憶的。

      當你寫詩的時候,你腦子里只想如何把詩寫好??峙聸]有一個人,一邊寫詩,一邊在思考如何讓讀者記住這首詩。

      這正如愛爾蘭詩人謝默斯·希尼(Seamus Heaney)所言:“當我寫一首詩,我的眼睛不是落在讀者身上,而是在這里(自己)?!?當然,讓人記住自己的作品并不是一件什么壞事,甚至可以說是好事。

      但問題的關鍵是,作品的好壞并不總與讀者的記憶成正比。比如至今仍在一些語文教師、中學生和初學詩寫者口頭掛著的汪詩、席詩、徐詩。

      在快餐文化的時代,更容易讓人記住的肯定不是詩歌,而是一些通俗易懂的流行歌曲、廣告詞以及黃段子。因為詩歌從來不是也永遠不會是快餐文化。

      聽說布羅茨基七十年代初來到美國的時候,曾要求哈佛的本科生讀詩背詩,給美國的文學教育留下了很好的傳統(tǒng),也無疑影響了美國詩歌事業(yè)的傳播和發(fā)展。希尼說布羅茨基“所做的,是堅持記憶的重要性?!?/p>

      根據(jù)記憶的無意和有意分類情況,對現(xiàn)代詩歌應當采取的是有意記憶,也就是強化記憶,即像布羅茨基要求哈佛學生一樣的去背誦。因此說,喜歡一個人的詩或某某作品,不妨多讀、反復地讀,這樣自然會印象深刻。

      有沒有耐心、沉靜下來讀詩,也是對一個詩人對詩歌的態(tài)度和詩人真假身份的檢驗。 當下詩歌區(qū)別于古典詩詞和二、三年代的詩歌而不易讓人記憶的內(nèi)在因素主要有兩點,一個是詩歌外在韻律的缺乏,一個是“敘事性”這一詩歌策略的大量涌入。

      而影響詩。

      3.詩詞的文學常識

      中華古代詩詞文化,源于祭辭,萌于民謠,興于詠志。

      可惜,現(xiàn)存最早文字輯錄詩集僅有《詩經(jīng)》。繼春秋至戰(zhàn)國衍為騷體,古雅深邃,乃先秦詩文化獨秀一枝。

      秦亡而漢,樂府興,詩苑萬象更新。入于魏,五言騰踴,尤見“三曹父子”“建安七子”創(chuàng)建輝煌。

      魏晉之交,有“竹林七賢”;西晉有三張、二陸、兩潘、一左,東晉更有陶翁。此期間詩歌境界與視野得以拓寬,詠唱愈加膾炙人口。

      滄海桑田,歲月交至南北朝之宋齊,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已不一而足,“大小謝”“七言之祖”“竟陵八友”脫穎而出,田園詩、山水 詩,清逸峻秀,齊梁體堪稱獨占唐前春色。大唐盛世,亦為詩之盛世;詩律之工,音韻之秀,煉句之縝密,意境之曠遠,實為登峰造極!然雖有“詩圣”冠于李杜,猶有群星燦然于千古!詩余有詞,南北朝時已見其零星草色,晚唐興于教坊,至于大宋,竟逐漸跳脫弦指之間而成跌宕之詠,可謂獨領詩史風騷!詞較于詩,其伸展轉承有余,更見抒情遣懷之酣暢。

      兩宋之時,詞人千家,而晏柳蘇辛,拔高聳之標。另談及詞牌格律千余,實乃前人不古,后人每每作繭自縛,遂成填詞之風。

      詩詞演繹于元明,日益迎合民間文娛需求,于是,“街市小令”“村坊小調(diào)”勃然而興,終綻放出一代曲賦奇葩。有云:唐后無詩,宋后無詞。

      概以為,此乃詩詞境界廣義之論;就其狹義而論,未必盡然。明代高啟詩,上有漢魏之高亢,下有唐宋之俊秀,頗具承前啟后之范。

      嘆青丘,文惹忌諱,險人弄讒,值壯年時罹患腰斬。與其說“唐后無詩”,毋寧說“文字獄”興焉,而后無詩。

      至于清代,詩人也眾,詩卷也浩繁,但多熏于附庸浮滑之氣而欠失品格,故精品傳遺者不啻鳳毛麟角。乾隆詩萬余,未見一二傳詠,夫何足論哉!然 風韻氣節(jié)可景仰者,還屬龔自珍、板橋諸人。

      4.詩的文學知識

      詩歌,是一種文學體裁,透過語言,除了表達文字的意義外,也表達情感與美感,引發(fā)共鳴。

      詩能夠自成一格,也能與其他藝術相結合,如詩劇、圣詩、歌詞或散文詩,文字配上音樂則稱為歌?!霸姟备从诤啙崱⒂辛Φ叵胂裼X察,或與經(jīng)驗、想法、情緒反應作聯(lián)想,將意義、意識和潛意識的表現(xiàn)、象征化、正式或非正式的式樣、聲音和韻律等以某種規(guī)則加以重組安排。

      這種文學類型包含敘述性、戲劇性、諷刺性、訓誡式、情色和個人形式。詩歌是一種大的文學樣式。

      有著各種不同的小樣式。它要求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會生活,飽含著豐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語言精練而形象性強,并具有一定的節(jié)奏韻律,一般分行排列它在各種文學體裁中出現(xiàn)最早。

      詩歌按照有無故事情節(jié)來分為敘事詩和抒情詩;按照語言有無格律來分為格律詩和自由詩;按照有無押韻來分為有韻詩和無韻詩。詩歌現(xiàn)代漢語釋為一種抒情言志的文學體裁。

      《毛詩-大序》載:“詩者,志之所在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

      宋嚴滄浪《詩話》云:“詩者,吟詠性情也”。中國古代稱不合樂的為詩,合樂的稱為歌,現(xiàn)代統(tǒng)稱為詩歌。

      只有一種用言語表達的藝術就是詩歌。

      5.詩歌的知識

      一、什么叫詩歌 “詩”一詞,本是四書、五經(jīng)(詩、書、禮、易、春秋)中的《詩經(jīng)》的簡稱。

      《詩經(jīng)》本稱“詩”,后被儒家奉為經(jīng)典,才稱《詩經(jīng)》?!对娊?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詩,原本是配樂來唱的,所以也稱“詩歌”,后演變成脫離音樂的一種文學體裁。 1、對詩歌的定義: 〈1〉《辭?!罚菏亲钤绠a(chǎn)生的一種文學體裁。

      它按照一定的音節(jié)、聲調(diào)和韻律要求,用凝練的語言,充沛的感情,豐富的想象,高度集中地表現(xiàn)社會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2〉現(xiàn)代漢語詞典:文學體裁的一種,通過有節(jié)奏、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fā)感情 2、對詩歌定義的詮釋(依《現(xiàn)代漢語詞典》說) (1)有節(jié)奏、韻律的語言。

      舊體詩在節(jié)奏、韻律方面有嚴格要求。尤其是唐代的近體詩和宋代的詞,在字數(shù)、平仄、對仗、用典、韻腳等方面都有嚴格規(guī)定。

      ①節(jié)奏(或稱節(jié)拍):指聲音的輕重緩急與抑揚頓挫,主要表現(xiàn)在語氣的間歇停頓上。 △王維《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杜牧《清明》: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詩歌可以沒有嚴格的韻律,但必須有鮮明的節(jié)奏。

      郭沫若說:“沒有節(jié)奏的便不是詩?!?②韻律:指詩詞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韻規(guī)則。

      《辭?!罚褐冈姼柚械穆曧嵑凸?jié)律。 △平仄:漢語古音有平、上、去、入四聲(現(xiàn)入聲字已在普通話中消失)。

      按現(xiàn)代漢語的四聲(除輕生)分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入聲字在京劇念白中還有:街。 平仄聲的特點:平聲:平緩悠長;仄聲:短促急收。

      利用文字的平仄,可以使詩歌具有很強的韻律感。唱歌時的拖腔都要落平聲上才能延長, 例: 歌詞 “十五的月亮” 中的 “亮”, 落在liang聲上。

      △押韻:指詩歌中某些句子末韻母相同或相近,使音調(diào)和諧優(yōu)美。一般偶句押,首句可押可不押。

      新詩有幾句押一次韻或不押韻的。例王之渙的詩: △《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涼洲詞》: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2)反映生活 ①反映勞動生活:△古歌謠:斷竹,續(xù)竹。

      飛土,逐肉。 △《詩經(jīng)·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河水清且漣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產(chǎn)廛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②反映社會 石壕吏 新婚別 △杜甫的《三史》 潼關吏 《三別》 垂老別 新安吏 無家別 △杜甫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名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杜甫《兵東行》:“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云霄……” △《詩經(jīng)·碩鼠》 ③反映邊塞生活 △王昌齡《從軍行》: (一)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白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二)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zhàn)洮河北,已報生擒土谷渾。

      △王昌齡《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翰《涼州詞》: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哭,古人征戰(zhàn)幾人回。

      ④反映愛情生活:△《關雎》△《孔雀東南飛》△李季《王貴與李香香》 ⑤反映山水田園: △陶淵明《歸園田居》: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陶淵明《飲酒·結廬在人境》中句: “采局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p>

      △王維《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依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 蠶眠桑葉稀。田夫荷鋤立,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賀敬之《桂林山水歌》 (3)抒發(fā)感情: 別林斯基:“感情是詩情天性的最主要的動力因素;沒有感情就沒有詩人,也沒有詩歌?!?/p>

      詩歌抒發(fā)感情是多方面的:喜、怒、哀、樂、驚、恐、思。例: ①喜: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塞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②怒:岳飛《滿江紅》: 怒發(fā)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

      抬眼望、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憾,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③哀:△李清照《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談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李瑛《一月的哀思》: 敬愛的周總理,我不能去醫(yī)院瞻仰你,只好攥一張冰冷的報紙,靜靜地,佇立在長安街的暮色里。任一月的風,撩起我的頭發(fā),任昏黃的路燈照著冰冷的淚滴…… ④閨怨婦思: △李清照《點降唇·閨思》: “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

      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 △李清照《一剪梅·別愁》: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6.詩詞的文學常識有那些

      1. 第一位女詩人是:蔡琰(文姬) 2. 第一位女詞人是:李清照 3. 第一部詞典是:爾雅 4. 第一部大百科全書是:永樂大典 5. 第一部詩歌總集是:詩經(jīng) 6. 第一部文選:昭明文選 7. 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 8. 第一部神話集:山海經(jīng) 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世說新語 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說集:搜神記 11. 第一部語錄體著作:論語 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12. 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是:春秋 13. 第一部斷代史:漢書 14. 第一部兵書:孫子兵法 15. 文章西漢兩司馬:司馬遷。

      司馬相如 16. 樂府雙璧:木蘭詞 孔雀東南飛,加上《秦婦吟》為樂府三絕 17. 史學雙璧:史記 資治通鑒 18. 二拍:初刻拍案驚奇 二刻拍案驚奇 (凌蒙初) 19. 大李杜:李白 杜甫 小李杜:李商隱 杜牧 20. 中國現(xiàn)代文壇的雙子星座:魯迅 郭沫若 21. 三不朽:立德 立功 立言 22. 三代:夏 商 周 23. 《春秋》三傳:左傳 公羊傳 谷梁傳 24. 三王:夏禹 商湯 周公 25. 三山:蓬萊 方丈 瀛洲 26. 三教:儒 釋 道 27. 三公:周時,司馬 司徒 司空 西漢,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清明,太師 太傅 太保 28. 三曹:曹操 曹丕 曹植 29. 公安三袁:袁宗道 袁宏道 袁中道 30. 江南三大古樓:湖南岳陽樓 武昌黃鶴樓 南昌滕王閣 31. 歲寒三友:松 竹 梅 32. 三輔:左馮翊 右扶風 京兆尹 33. 科考三元:鄉(xiāng)試,會試,殿試和自的第一名(解元,會元,狀元) 34. 殿試三鼎甲:狀元 榜眼 探花 35. 中國三大國粹:京劇 中醫(yī) 中國畫 36. 三言: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馮夢龍) 37. 儒家經(jīng)典三禮:周禮 儀禮 禮記 38. 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 潼關吏 39. 三別:新婚別 垂老別 無家別 40. 郭沫若 “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 湘果 棠棣之花 41. 茅盾“蝕”三部曲:幻滅 動搖 追求 農(nóng)村三部曲:春蠶 秋收 殘冬 42. 巴金“愛情”三部曲:霧 雨 電 “激流”三部曲:家 春 秋 43. 第一部國別史:國語 44. 第一部記錄謀臣策士門客言行的專集:國策 戰(zhàn)國策 45. 第一部專記個人言行的歷史散文:晏子春秋 46. 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47. 第一首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357句,1785字) 48. 第一部文學批評專著:《典論·論文》(曹丕) 49. 第一位田園詩人:東晉,陶淵明 50. 第一部文學理論和評論專著:南北朝梁人劉勰的《文心雕龍》 51. 第一部詩歌理論和評論專著:南北朝梁人鐘嶸的《詩品》。

      7.詩詞的文學常識有那些

      中華古代詩詞文化,源于祭辭,萌于民謠,興于詠志。可惜,現(xiàn)存最早文字輯錄詩集僅有《詩經(jīng)》。繼春秋至戰(zhàn)國衍為騷體,古雅深邃,乃先秦詩文化獨秀一枝。秦亡而漢,樂府興,詩苑萬象更新。入于魏,五言騰踴,尤見“三曹父子”“建安七子”創(chuàng)建輝煌。魏晉之交,有“竹林七賢”;西晉有三張、二陸、兩潘、一左,東晉更有陶翁。此期間詩歌境界與視野得以拓寬,詠唱愈加膾炙人口。滄海桑田,歲月交至南北朝之宋齊,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已不一而足,“大小謝”“七言之祖”“竟陵八友”脫穎而出,田園詩、山水 詩,清逸峻秀,齊梁體堪稱獨占唐前春色。大唐盛世,亦為詩之盛世;詩律之工,音韻之秀,煉句之縝密,意境之曠遠,實為登峰造極!然雖有“詩圣”冠于李杜,猶有群星燦然于千古!詩余有詞,南北朝時已見其零星草色,晚唐興于教坊,至于大宋,竟逐漸跳脫弦指之間而成跌宕之詠,可謂獨領詩史風騷!詞較于詩,其伸展轉承有余,更見抒情遣懷之酣暢。兩宋之時,詞人千家,而晏柳蘇辛,拔高聳之標。另談及詞牌格律千余,實乃前人不古,后人每每作繭自縛,遂成填詞之風。詩詞演繹于元明,日益迎合民間文娛需求,于是,“街市小令”“村坊小調(diào)”勃然而興,終綻放出一代曲賦奇葩。有云:唐后無詩,宋后無詞。概以為,此乃詩詞境界廣義之論;就其狹義而論,未必盡然。明代高啟詩,上有漢魏之高亢,下有唐宋之俊秀,頗具承前啟后之范。嘆青丘,文惹忌諱,險人弄讒,值壯年時罹患腰斬。與其說“唐后無詩”,毋寧說“文字獄”興焉,而后無詩。至于清代,詩人也眾,詩卷也浩繁,但多熏于附庸浮滑之氣而欠失品格,故精品傳遺者不啻鳳毛麟角。乾隆詩萬余,未見一二傳詠,夫何足論哉!然 風韻氣節(jié)可景仰者,還屬龔自珍、板橋諸人。

      古詩古詞源于詩經(jīng),春秋戰(zhàn)國后,多效仿屈原。純粹是為了歌唱寫的,也就是現(xiàn)在的歌詞。唐詩多形象豐滿,詩體個性化,又有樂府的影響,到后來發(fā)展成宋詞,明清又有了散曲,都是為歌唱準備的。現(xiàn)代的歌詞更豐富。詩有律詩,絕句,詞有詞牌,曲有曲調(diào),這些規(guī)律只為初學者領路。其實,有感而發(fā),才是真的,孟浩然就是不記一格的好詩人。事物都在發(fā)展,詩詞一樣要發(fā)展,懂一些平仄,音韻,意境,形象,``````散文詩和現(xiàn)代詩就自由多了。

      詩的文學常識

      聲明:沿途百知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lián)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