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學常識題有哪些
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2、并稱“韓柳”的是韓愈和柳宗元,他們是唐朝古文運動的倡導者。
3、一門父子三詞客:蘇洵(老蘇)、蘇軾(大蘇)、蘇轍(小蘇)。 4、豪放派詞人:蘇軾、辛棄疾,并稱“蘇辛”; 婉約派詞人:李清照(女詞人) 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隱、杜牧。 6、屈原:我國最早的偉大詩人,他創(chuàng)造了“楚辭”這一新詩體,開創(chuàng)了我國詩歌浪漫主義風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他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被稱為“孔圣人”,孟子被稱為“亞圣”,兩人并稱為“孔孟”。 8、蘇軾稱贊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p>
9、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其詩廣泛深刻的反映社會現(xiàn)實,被稱為“詩史”,杜甫也因此被尊為“詩圣”,有著名的“三吏”:《潼關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10、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史記》(又稱《太史公書》),作者是漢朝的司馬遷,魯迅稱《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12本紀、30世家、70列傳、10表、8書,共130篇。
11、“四史”:《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 12、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鄭光祖、白樸、馬致遠。
13、《聊齋志異》是我國第一部優(yōu)秀文言短篇小說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聊齋”是他的書屋名,“志”是記敘,“異”是奇怪的事情。
14、書法四大家: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趙孟頫(fǔ) 15、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 孟子 法家:韓非子 道家:莊子、列子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陸游、楊萬里、范成大、尤袤 17、邊塞詩人:高適、岑參、王昌齡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 宋祖:宋太祖趙匡胤 秦皇:秦始皇嬴政 漢武:漢武帝劉徹 19、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是東晉的陶淵明(陶潛),他“不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學作品中四大吝嗇鬼:葛朗臺、夏洛克、潑溜希金、阿巴貢。
21、中國吝嗇鬼的典型:嚴監(jiān)生。 三、中國文學之最: 最早的詩歌總集是《詩經(jīng)》; 最早的愛國詩人是屈原; 最早的田園詩人是東晉的陶淵明; 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邊塞詩人是盛唐的高適和岑參; 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詞人是北宋的蘇軾; 古代最杰出的女詞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著名的愛國詞人是南宋的辛棄疾; 古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是唐代的李白; 古代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是唐代的杜甫; 古代寫詩最多的愛國詩人是南宋的陸游; 古代最著名的長篇神話小說是明代吳承恩的《西游記》; 古代最著名的長篇歷史小說是明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古代最早寫農(nóng)民起義的長篇小說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滸傳》; 古代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長篇小說是清代曹雪芹的《紅樓夢》; 古代最杰出的長篇諷刺小說是清代吳敬梓的《儒林外史》; 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是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 古代最早的語錄體散文是《論語》; 古代最早的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是《左傳》; 古代最早的紀傳體通史是《史記》; 古代最杰出的銘文是唐代劉禹錫的《陋室銘》; 現(xiàn)代最偉大的文學家是魯迅; 現(xiàn)代最杰出的長篇小說是茅盾的《子夜》; 現(xiàn)代最有影響的短篇小說集是魯迅的《吶喊》。
1. 第一位女詩人是:蔡琰(文姬) 2. 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3. 第一部詞典是:爾雅 4. 第一部大百科全書是:永樂大典 5. 第一部詩歌總集是:詩經(jīng) 6. 第一部文選:昭明文選 7. 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 8. 第一部神話集:山海經(jīng) 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世說新語 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說集:搜神記 11. 第一部語錄體著作:論語 12. 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是:春秋 13. 第一部斷代史:漢書 14. 第一部兵書:孫子兵法 15. 文章西漢兩司馬:司馬遷。司馬相如 16. 樂府雙璧:木蘭詞 孔雀東南飛,加上《秦婦吟》為。
. .. 17. 史學雙璧:史記 資治通鑒 18. 二拍:初刻拍案驚奇 二刻拍案驚奇 (凌蒙初) 19. 大李杜:李白 杜甫 小李杜:李商隱 杜牧 20. 中國現(xiàn)代文壇的雙子星座:魯迅 郭沫若 21. 三不朽:立德 立功 立言 22. 三代:夏 商 周 23. 《春秋》三傳:左傳 公羊傳 谷梁傳 24. 三王:夏禹 商湯 周公 25. 三山:蓬萊 方丈 瀛洲 26. 三教:儒 釋 道 27. 三公:周時,司馬 司徒 司空 西漢,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清明,太師 太傅 太保 28. 三曹:曹操 曹丕 曹植 29. 公安三袁:袁宗道 袁宏道 袁中道 30. 江南三大古樓:湖南岳陽樓 武昌黃鶴樓 南昌滕王閣 31. 歲寒三友:松 竹 梅 32. 三輔:左馮翊 右扶風 京兆尹 33. 科考三元:鄉(xiāng)試,會試,殿試和自的第一名(解元,會元,狀元) 34. 殿試三鼎甲:狀元 榜眼 探花 35. 中國三大國粹:京劇 中醫(yī) 中國畫 36. 三言: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馮夢龍) 37. 儒家經(jīng)典三禮:周禮 儀禮 禮記 38. 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 潼關吏 39. 三別:新婚別 垂老別 無家別 40. 郭沫若 “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 湘果 棠棣之花 41. 茅盾“蝕”三部曲:幻滅 動搖 追求 農(nóng)村三部曲:春蠶 秋收 殘冬 42. 巴金“愛情”三部曲:霧 雨 電 “激流”三部曲:家 春 秋 43. 第一部國別史:國語 44. 第一。
2.文學常識題
1中國最早的詩集《詩經(jīng)》 2中國最早的詞典《爾雅》 3中國最早的哲理散文總集《呂氏春秋》 4中國最早的紀傳體通史《史記》 5中國最早的歷史小說《穆天子傳》 6中國最早的國別體史書《國語》 7中國最早的字典《說文解字》 8中國最早的筆記體小說集《世說新語》 9中國最早的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鑒》 9中國最早的軍事著作《孫子兵法》 10中國最早的長篇抒情詩《離騷》 11中國最早的語錄體散文集《論語》 12中國最早的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 13中國最早的紀傳體斷代史《漢書》 14中國最早的科普作品《夢溪筆談》 15中國最早的水文地理專著《水經(jīng)注》 16中國最早的目錄學著作《別錄》 17中國最早的系統(tǒng)古代文學評論專著《文心雕龍》 18中國最早的戲曲作品《竇娥冤》 19中國古代文學評語最早的詩話《六一詩話》 20中國已知最早的文章總集《昭明文選》 21中國最早的完整七言詩《燕歌行》 22中國最早的個人創(chuàng)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23中國最早的民主思想政論文《原君》 24中國成就最高的雜劇《西廂記》 25中國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三國演義》 26中國最早的長篇神話小說《西游記》 27中國最早的優(yōu)秀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 28中國藝術成就最高的早期白話小說《紅樓夢》 30中國最早的譴責小說《官場現(xiàn)形記》 31中國最早的學術史《明儒學案》 32中國最早的白話中篇小說《阿Q正傳》 33中國最早的散文詩集《野草》 34中國最早的白話短篇小說《狂人日記》 34中國最早的雜文集《墳》 35中國最早的新詩作品《女神》 36中國最早的報告文學作品《包身工》 37中國最早的白話短篇小說集《吶喊》 38中國最早的語法書《馬氏文通》 39中國最早的描寫農(nóng)民戰(zhàn)爭的白話小說《水滸傳》 40中國最早的專記一個人言行的歷史散文《晏子春秋》 41中國最早的專業(yè)詩人屈原 42中國最早的史學家司馬遷 43中國最早的女詞人李清照 44中國最早的田園詩人陶淵明 世界十大文豪:荷馬,但丁,歌德,莎士比亞,拜倫,雨果,列夫.托爾斯泰,高爾基,泰戈爾和魯迅。
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歐亨利,契科夫,莫泊桑。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鄭光祖,馬致遠,白樸。
兩司馬:司馬相如與司馬遷。
3.文學常識訓練題
文學常識訓練題 (總分36分,每小題3分,30分鐘完成) 班別 學號 姓名 成績 一、辨析題: 1.對文學常識的表述,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 A.曹禺、原名萬家寶,我國著名的戲劇家,代表作品有:《雷雨》《日出》《虎符》《北京人》等。
B.元雜劇的四大悲劇是:關漢卿的《竇娥冤》,馬致遠的《漢宮秋》,白樸的《梧桐雨》和鄭光祖的《趙氏孤兒》。 C.“風雅”指的是《詩經(jīng)》中的《國風》和《大雅》《小雅》,儒家詩論把“風雅”列為“詩經(jīng)六義”的兩類。
D.雨果是19世紀的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和代表作家,其代表作品有:《悲慘世界》《巴黎圣母院》《幻滅》《九三年》等。 2.下面作品、作家、國別(或朝代)對應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 ) A.《離騷》—屈原—春秋 《高老頭》—法國—巴爾扎克 B.《喻世明言》—馮夢龍—明朝 《堂吉訶德》—塞萬提斯—挪威 C.《世說新語》—劉義慶—南朝 《戰(zhàn)爭與和平》—列夫·托爾斯泰—俄國 D.《長生殿》—孔尚任—清代 《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亞—英國 3.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 ) A.《史記》《漢書》、《后漢書》與《三國志》被稱作前四史,它們與《資治通鑒》一樣都是被稱為“正史”的二十四史的組成部分。
B.羅貫中的《三國志通俗演義》是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它與《水滸傳》、《西游記》等書都是古典白話小說的典范。 C.樂府本是漢武帝時掌管音樂的官署,后來成為詩體名稱,宋元以后有時將詞、曲也稱為樂府。
D.與湯顯祖生活年代基本相同的英國莎士比亞的戲劇作品很多,如《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偽君子》等。 4.下列對作家、作品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 ) A.曹禺、夏衍、田漢是我國現(xiàn)代著名的劇作家,他們的代表作分別是《日出》《上海屋檐下》《關漢卿》。
B.艾青、李季、臧克家三位著名詩人的代表作分別是《王貴與李香香》《有的人》《大堰河—我的保姆》。 C.《荔枝蜜》《小桔燈》《雄關賦》分別是著名作家楊朔、冰心、竣青的作品 D.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老舍的《駱駝祥子》都是著名的小說。
5.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致大海》的作者是俄國作家普希金,《巴爾扎克的葬詞》的作者是福樓拜。 B.我國文學史上向來以“風騷”并稱,“風”指《詩經(jīng)》,“騷”指《離騷》。
C.莎士比亞是英國杰出的戲劇家,《奧賽羅》和《李爾王》是其四大悲劇中的兩部。 D.著名作家冰心、丁玲的代表作分別是《繁星》《太陽照在桑干河上》。
6.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歷史散文《左傳》《資治通鑒》都是編年體史書?!蹲髠鳌肥恰洞呵镒笫蟼鳌返暮喎Q,其中“傳”字與《史記》中“列傳”的“傳”字意思不同。
B.到宋代,詞發(fā)展到極盛時期,蘇軾以詩為詞,拓寬了題材,開闊了意境,一掃以前文人詞的柔弱氣息,開創(chuàng)豪放一派。辛棄疾、張孝祥均為豪放派詞人。
C.老舍是我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著名的小說家、戲劇家,語言藝術大家,其作品大多取材于“京味”十足的市民生活,如小說《駱駝樣子》,劇本《四世同堂》等。 D.《門檻》《哈姆雷特》《丑小鴨》《麥琪的禮物》的作者分別是俄國的屠格涅夫、英國的莎士比亞、丹麥的安徒生、美國的歐·亨利。
7.下列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唐代作家,常因地位相當、風格相近或是關系密切而被合稱。如李白、杜甫合稱“李杜”,杜牧、李商隱合稱“小李杜”,元稹、白居易合稱“元白”,韓愈、柳宗元合稱“韓柳”。
B.“傳奇”一名兩見于中國文學史:唐宋傳奇指的是文言短篇小說,明清傳奇則指唱昆腔的南戲。 C.世界文學史上有兩部著名的《唐璜》,一是法國莫里哀的長詩,一是英國拜倫的戲劇。
D.法國有兩個“仲馬”:一是大仲馬,著有《三個火槍手》《基督山伯爵》;一是小仲馬,著有《茶花女》。 8.下列有關作家或作品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 ) A.阿·托爾斯泰是蘇聯(lián)著名作家,他的代表作品長篇小說三部曲《苦難的歷程》包括《兩姊妹》《一九一八年》《陰暗的早晨》。
B.泰戈爾是印度著名作家、詩人,于191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長篇小說《吉檀迦利》是獲獎作品。 C.果戈理,19世紀俄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代表作有諷刺喜劇《死魂靈》和長篇小說《欽差大臣》。
D.《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漁夫的故事》是《天方夜譚》中的故事,該書是古代阿拉伯民間故事集。 9.下面對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元明清三代,小說創(chuàng)作有了新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許多優(yōu)秀作品,如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施耐庵的《水滸傳》、吳承恩的《西游記》、吳敬梓的《儒林外史》等。
B.《左傳》《史記》《資治通鑒》是我國古代歷史散文的三個里程碑,其中《史記》和《資治通鑒》的體例不同。 C.惠特曼、馬克·吐溫、杰克·倫敦、歐·亨利、海明威都是美國著名小說家,他們都是美國進步文學的杰出代表。
D.鳴鳳和四風鳳分別是巴金的長篇小說《家》和曹禺的話劇《雷雨》中的人物,她們都是黑暗社會里封建大家庭中的犧牲品,她們的死從一個側面表現(xiàn)了黑暗勢力對年輕一代的摧殘。 10.下列文學常識表述。
4.求十篇文言文題目 并帶上答案
一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莊子日:“鰷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日:“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日:“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日:“請循其本。
子日‘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解釋下列加粗的字。
(1)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 (2)子固非魚也( )2、用“|”標示下面語句朗讀的語意停頓(只標一處)。(1)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2)安知魚之樂?(3)我知之濠上也。3、莊子堅持認為“出游從容”的魚兒很快樂,表現(xiàn)了他怎樣的心境?【參考答案】l、(1)固然(2)本來2、(1)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2)安知/魚之樂? (3)我知之/濠上也。3、莊子認為魚很快樂,表現(xiàn)了他愉悅的心境。
是他內(nèi)心愉悅的外化。二 《不死之藥》 有獻不死之藥于荊王者,謁者操以入。
中射之士問曰:“可食乎?”曰:“可?!币驃Z而食之。
王怒,使人殺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說王曰:“臣問謁者,謁者曰可食,臣故食之。
是臣無罪,而罪在謁者也。且客獻不死之藥,臣食之而王殺臣,是死藥也。
王殺無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王乃不殺。
1.給加括號字的解釋選擇正確的一個,填入括號中(因)奪而食之(因為,于是)( ) 可(食)之(吃,食物)( )中射之士使人(說)王曰(同"悅",勸說)( )臣(故)食之(原因,所以)( )2.翻譯句子有獻不死之藥于荊王者,謁者操以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殺無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中射之士問曰:"(可食乎)".加括號詞說明中射之士的意思是_____;而謁者的理解是_______.謁者回答:"可食".謁者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而中射之士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中射之士最終能逃過一死,除了他能言善變外,最重要的是因為哪一點打動了楚王的心,從而放過中射之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1.于是 吃 勸說 所以 2.翻譯句子 有獻不死之藥于荊王者,謁者操以入。 有人給楚王獻長生不老 的藥,傳遞人拿著藥走入宮中。
王殺無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 大王殺死一個沒有罪的臣子,就證明有人在欺騙大王。
7.中射之士問曰:"(可食乎)".加括號詞說明中射之士的意思是 中射之仕能吃么;而謁者的理解是這個東西可以吃嗎?謁者回答:"可食".謁者的意思是可以給大王吃,而中射之士的理解是中射之士我可以吃。8.中射之士最終能逃過一死,除了他能言善變外,最重要的是因為哪一點打動了楚王的心,從而放過中射之士? 殺了中射之士 就說明不死藥是假的 會被人說成是糊涂的大王容易被人騙 影響自己的威嚴三《黃琬巧對 》黃琬幼而慧。
祖父瓊,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師不見而瓊以狀聞。太后詔問所食多少。
瓊思其對而未知所況。琬年七歲,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瓊大驚,即以其言應詔,而深奇愛之。
1、解釋:①詔 ②奇 2、翻譯:①瓊思其對而未知所況 ;②即以其言應詔 3、選擇:“瓊以狀聞”有以下理解,哪一項是不正確的? ①黃瓊因此聽說了這情況;②黃瓊把這情況報告皇上;③黃瓊把這情況讓皇上聽到。4、理解:黃琬說的日食后的樣子到底是怎樣的 答案:1. ①皇帝命令;②認為與眾不同2①黃瓊思考該如何回答太后的詢問但又不知怎樣說清; ②就按照黃琬說的回答3.①4.如初升的彎月。
四《曹植聰慧 》曹植年十余歲,誦讀《詩》、《論》及辭賦數(shù)十萬言,善屬文。太祖嘗視其文,謂植曰:“汝請人邪?”植跪曰:“言出為論,下筆成章,顧當面試。
奈何請人?”時鄴筆立成,可觀。太祖甚異之。
1、解釋:①顧 ②悉 ③將 ④諸 ⑤援 2、翻譯:善屬文 ;②奈何請人 ;③太祖甚異之 3、理解:“可觀”的意思是什么?答案:1.①只②都③帶領④眾⑤提、拿;2.①善于寫文章;②為什么要請人?③曹操認為他很與眾不同。3.值得一看,意為曹植寫的辭賦相當有水平五《楊億巧對》寇萊公在中書。
與同事戲作對子:“水底日為天上日”,未有對,而會楊大年適來白事,因請其對,大年應聲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稱為好對。
1、解釋:①為 ②應聲2、翻譯:會楊大年適來白事 3、理解:楊大年對的對子好在哪里?答案:1.①是②緊接著(對方)剛停的話音2.適逢楊大年正好來報告事情3.①對得工整;②通俗形象。 六《承宮樵薪苦學》承宮,瑯邪姑幕人。
少孤,年八歲,為人牧豬。鄉(xiāng)里徐子盛明《春秋》經(jīng),授諸生數(shù)百人。
宮過其廬下,見諸生講誦,好之,因忘其豬而聽經(jīng)。豬主怪其不還,求索。
見而欲笞之。門下生共禁,乃止。
因留宮門下。樵薪執(zhí)苦,數(shù)十年間,遂通其經(jīng)。
1、解釋:①孤 ②明 ③廬 ④笞 2、翻譯:①豬主怪其不還,行求索答案:1.①年幼失去父親②精通③屋,此指書舍④用竹鞭打 2.豬的主人對承宮沒回家感到奇怪,一路上尋找。七《桓榮勤學不倦》桓榮初遭倉卒,與族人桓元卿同饑厄,而榮講誦不息,元卿嗤榮曰:“但自苦氣力,何時復施用乎?”榮笑而不應。
及為太常,元卿吧曰:“我農(nóng)家子,豈意學之為利若是哉! 1、解釋:①初。
5.初中文言文基礎知識及練習
初三語文文言文課外閱讀練習 班級 姓名 學號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
浦陽鄭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為不足患。
既三日,聚而如錢。憂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
又三日,拇指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為之痛,肢體心膂②無不病者。懼而謀諸醫(yī),醫(yī)視之,驚曰:“此疾之奇者,雖病在指,其實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傷身。
然始發(fā)之時,終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終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藥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將延乎肝膈④,否亦將為一臂之憂。
非有以御其內(nèi),其勢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為之。”君從其言,日服湯劑,而傅⑤以善藥,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復。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發(fā)于至微,而終為大患;始以為不足治,而終至于不可為。當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顧;及其既成也,積歲月,疲思慮,而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方孝儒《指喻》) 【注】①握:四寸為一握。②膂(l—):脊骨。
③瘳(ch?u):病愈。④肝膈:泛指人體內(nèi)臟。
⑤傅:涂。 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解釋錯誤的兩項是( ) A.懼而謀諸醫(yī)(謀劃) B.甚將延乎肝膈(蔓延) C.疾未易為之(變換) D.積歲月,疲思慮,而僅克之(消除)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意思相同的兩項是( ) A.日服湯劑,而傅以善藥 徐以杓酌油瀝之 B.不速治,且能傷身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雖病在指,其實一身病也 雖人有百手,首有百指 D.終日而愈,艾可治也 彼三晉之兵,素悍勇而輕齊 3.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之”,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憂之滋甚,又以示人(指代“拇指疾患”) B.余因是思之(指代“引發(fā)的道理”) C.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顧(指代“各種疾病”) D.積歲月,疲思慮,而僅克之(指代“禍患”) 4.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 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為不足患。 ② 始以為不足治,而終至于不可為。
5.本文寫鄭君醫(yī)治拇指疾患一事是為了說明一個什么道理?請用自己的話簡要回答。 二、歧路亡羊 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子之豎(豎:童仆)追之。
楊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眾?”鄰人曰:“多歧路?!奔确矗瑔枺骸矮@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列子?說符》) 6.解釋下面加點的“之”字。
(1)楊子之鄰人亡羊 之: (2)又請楊子之豎追之 之: 7.補出省略成分。 既反,( )問:“獲羊乎?”( )曰:“亡之矣?!?/p>
8.翻譯。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譯文: 9.本文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三、濫竿充數(shù) 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shù)百人。
宣王死,浩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10.南郭處士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他為什么要“請為王吹竽”? 答: 11.南郭處士本不會吹竿,可他卻為齊宣王吹竽多年,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 答: 12.齊泯王聽吹竿,喜歡一個一個獨奏,南郭處士為什么要逃走? 答: 13.南郭處士逃走后,你認為他會去做什么? 答: 四、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后面問題。
①魯國之法:魯人為臣妾于諸侯,有能贖之者,取金于府①。子貢②贖魯人于諸侯而讓其金。
孔子曰:“賜③失之矣!夫圣人之舉事,可以移風易俗,而教導可施于百姓,非獨適己之行也。今魯國富者寡而貧者多,取其金則無損于行,不取其金,則不復贖人矣?!?/p>
②子路④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魯人必多拯溺者矣。 (選自馮夢龍著《智囊》) [注釋]①府:指國庫。
②子貢:孔子的學生。③賜:子貢的名。
④子路:孔子的學生。 14.文中寫子貢做了什么事?孔子對他的做法持什么態(tài)度?孔子持這種態(tài)度的理由是什么?請用自己的話回答。
答: 15.文中第②段沒有標點符號,請用“|”線標示出需要加標點符號的位置。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魯人必多拯溺者矣。
五、閱讀下面短文,回答問題。 管仲、隰朋①從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行山中無水,隰朋曰:“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蟻壤一寸而仞有水?!蹦司蛑斓盟?。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難③師于老馬、老蟻,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師圣人之智,不亦過乎? 注釋:①管仲、隰(xǐ )朋:都是春秋時期輔佐齊桓公的大臣。②孤竹:商、周時期的一個小國家。
③不難:不惜,不恥。 16.“乃掘之”中的“乃”與下文哪句中的“乃”字意思相同?( ) A.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B.殺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C.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D.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17.下列句子翻譯錯誤的一項是( ) A.老馬之智可用也。
老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 B.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
螞蟻冬天住在山的北面,夏天住在山的南面。 C.蟻壤一寸而仞有水。
蟻壤高達一寸,下面一仞的地方就有水。 D.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難師于老馬、老蟻。
憑管仲的圣明和隰朋的智慧,到他們有所不知的時候。
6.文言文的基本常識
文言文結構(一)判斷句 所謂判斷句,就是以名詞、代詞或名詞性短語為謂語對主語進行判斷的句式。
其常見的形式有以下幾種: 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如:“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練習1]列說我們學過的文言文中的此類判斷句。(句數(shù)在3句以上) ①陳勝者,陽城人也。
②項脊軒,舊南閣子也。 ③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
④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 ⑤七略四庫,天子之書。
⑥宮中府中,俱為一體。 ⑦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⑧此三者,吾遺恨也。 ⑨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⑩斯用兵之效也。 2.采用副詞“乃”“即”“則”“皆”“是”“誠”“為”等表示判斷。
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練習1]列說我們學過的文言文中的此類判斷句。
(句數(shù)在3句以上) ①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 ②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 ④梁父即楚將項燕。
⑤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⑥非死,則徙爾。
⑦此皆良實,志慮忠純。 ⑧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⑨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⑩我乃楚狂人,風歌笑孔丘。
3.采用否定副詞“非”表示否定。如:“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p>
[練習1]列說我們學過的文言文中的此類判斷句。(句數(shù)在3句以上) 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②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③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
(二)被動句 文言文中,有些語句的主語是動作的承受者,這種句式就是被動句。其常見類型有: 1.“見”“……見……于”“于”表被動。
如:“吾常見笑于大方之家。” [練習1]列說我們學過的文言文中的此類被動句。
(句數(shù)在3句以上) ①臣誠恐見欺于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③故內(nèi)惑于鄭秀,外欺于張儀。 ④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
2.“為”“為……所”表被動。如:“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①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③為予群從所得。 ④恐為操所先。
⑤其后楚日以削,數(shù)十年,竟為秦所滅。 (三)倒裝句 文言中的倒裝句,是相對于現(xiàn)代漢語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們將文言倒裝句式分為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狀語后置、主謂倒裝等。
1.賓語前置 所謂賓語前置,就是通常作賓語的成分,置于謂語動詞的前面,以示強調。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賓語。
賓語前置通常分為四種情況。 (1)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
如:“大王來何操?” “微斯人,吾誰與歸?” (2)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p>
(3)借助“之”“是”將賓語提前。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p>
“孜孜焉唯進修是急,未之多見也。” (4)介賓短語中賓語前置。
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2.定語后置 通常定語應該放置于中心詞的前面,但文言語句中卻有很多句子將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后。如:“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p>
其中的“利”“強”都是后置定語。文言中的定語后置有以下幾種情況。
(1)用“之”使定語后置。如:“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2)用“者”的后置。
如:“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3.狀語后置 文言文中,介詞結構作狀語往往都會置于句后作補語。
如:“貧者語于富者曰”“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補語的介詞短語。 4.主謂倒裝 這種情況很少,往往是為了表示強烈的感嘆。
如:“甚矣,汝之不惠?!薄懊涝眨疑倌曛袊??!?/p>
[小練習]判斷下列各句中的句式。 ①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②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 ③德何如,則可以王矣? ④何由知吾可也? ⑤甚矣,烏紗之橫,皂隸之俗哉! ⑥欲祠韋蘇州、白樂天諸公于其中 ⑦故凡為愚者,莫我若也。
⑧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惡。 (四)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著省略成分的情況,對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
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 1.省略主語。 (1)承前省。
如:“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異蛇)黑質而白章。” (2)承后省。
如:“沛公謂張良曰:‘(公)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3)自述省。
如:“(予)愛是溪,入二三里,(予)得其尤絕者家焉?!? (4)對話省。
如:“(孟子)曰:‘獨樂(yuè)樂(lè),與人樂(yuè)樂(lè),孰樂(lè)?’(王)曰:‘不若與人。’” 2.省略謂語。
如:“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賓語。
如:“可燒而走(之)也。” 4.省略介詞賓語。
如:“公閱畢,即解貂覆生,為(之)掩戶?!? 5.省略介詞“于”。
如:“今以鐘磬置(于)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焉?!? [小練習]補充下面句子中省略的成分。
①冉氏嘗居也,故姓是溪為冉溪。 ②故西門豹為鄴令,名聞天下。
③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④皆出山下平地,蓋上出也。
⑤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⑥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
⑦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⑧使將士更休。
7.初中19篇古文題
欲窮千里目, 。
(王之渙《登鸛雀樓》) 2.千里之行, 。(《老子》六十四章) 3.羌笛何須怨楊柳, 。
(王之渙《涼州詞》) 4. ,其意常在沛公也。(司馬遷《史記·項羽本記》) 5.禍患常積于忽微, 。
(歐陽修《伶官傳序》) 6.醉翁之意不在酒, 。(歐陽修《醉翁亭記》) 7.愚人千慮, 。
(《晏子春秋·內(nèi)篇雜下》)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孟子·梁惠王上》) 9.誰言寸草心, 。
(孟郊《游子吟》) 10.人生自古誰無死, 。(文天祥《過零丁洋》) 11. ,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揚子江》) 12.但使龍城飛將在, 。(王昌齡《出塞》) 13. ,后天下之樂而樂。
(范仲淹《岳陽樓記》)。
8.經(jīng)典文言文試題 有沒有
考點精練 (一)(2002年眉山) 《論語》十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人不知而不慍慍:惱恨,怨恨 B.不恥下問恥:恥辱,羞恥。
C.不亦說乎說:通“悅”,高興,愉快。 D.默而識之識:記。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用法不同的一組是() A.可以為師矣 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 B.學而不思則罔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C.思而不學則殆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D,擇其善者而從之 天將降大會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3.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正確的一項是() A.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不斷地學習知識,能夠從中有新的體會或發(fā)現(xiàn)(這樣的人)就可以做老師。 B.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幾個人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選擇他們當中最優(yōu)秀的去學習,其中不優(yōu)秀的注意改正他們的缺點。
C.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不斷地學習知識,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D.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學習不應當感到厭煩,教導別人不應當感到厭倦。
4.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論語》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課文中所選六則,有談學習態(tài)度的,有談學習方法的,語言精練,含義豐富,耐人尋味。
B.第(1)則共三句話,分別從學習是愉快的事,與人探討是一種樂趣,不怨恨別人三個方面既談到學習方法和學習態(tài)度,也講到個人修養(yǎng)問題。 C.第(3)則講的是學習方法。
D.第(5)則既講了學習方法也講了學習態(tài)度。 (二)(2003年泉州) 為學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
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
貧者語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缽足矣?!备徽咴唬骸拔釘?shù)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1.解釋多義詞。
①自南海還()②望桓侯而還走() ③蜀之鄙有二僧()④肉食者鄙() ⑤西蜀之去南海()⑥去國懷鄉(xiāng)() 2.下列句子中加點虛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吾欲之南海子墨子九距之 B.其一貧,其一富其真無馬邪 C.以告富者必以分人 3.翻譯下列句子。 ①吾數(shù)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
②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4.本文引用的故事,意在闡述的道理。 5.下面摘錄《為學》中的一段話,請用“/”給這段話斷句。
吾資之聰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棄而不用其與昏與庸無以異也。 (三)(2003年北京) 桃花源記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
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1.下面詞語中“通”字與“才通人”中的“通”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通風換氣B.政通人和 C.通宵達旦D.博古通今 2.解釋文段中加點的詞語。
(1)緣: (2)儼然: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段中畫線的語句。 (1)漁人甚異之: (2)林盡水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4.第2段中,作者從哪幾方面對桃花源中的人們進行了描寫? (四)(2003年海淀) 桃花源記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
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
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
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1.文中哪句話表明桃源人聽了漁人的話之后,雖“嘆惋”卻仍然想繼續(xù)在桃花源中生活?他們?yōu)槭裁床辉鸽x開? 2.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哪一項?選擇答案() A.選文中加點的“儼然”的意思是整齊的樣子,“妻子”指的是妻子、兒女。
B.從這兩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漁人”的行蹤是發(fā)現(xiàn)桃花源——進入桃花源——辭別桃花源。 C.“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現(xiàn)了桃源人的淳樸、熱情、好客。
D.“此人一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