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不卡福利网站|中文字幕在笑第一页|午夜福利中文字幕首页|久久精彩视频免费观看

  • <abbr id="lczsv"></abbr>
    <blockquote id="lczsv"></blockquote>

    <track id="lczsv"><table id="lczsv"><nobr id="lczsv"></nobr></table></track>
    • 文言文必備常識(shí)

      2022-10-30 綜合 86閱讀 投稿:歸忘

      1.關(guān)于古文的基本常識(shí)

      一. 文言實(shí)詞在文中含義的理解 一.文言實(shí)詞的一些基本常識(shí) 1.實(shí)詞的古今異義: 有一部分文言實(shí)詞的古今意義沒有變化,可以用它的今義去理解文言文。

      一部分實(shí)詞在文言中古義與今義都用,這個(gè)語境用的是古義,那個(gè)語境用的是今義,閱讀時(shí)必須結(jié)合它所在的句子去分析斟酌。 多數(shù)文言實(shí)詞的古義和今義是不同的,不能用今義去理解它在文言文中意義。

      具體地說,這種古今詞義的差異體現(xiàn)在四個(gè)方面:詞義擴(kuò)大或縮小了,如“江”、“好”、“臭”、“讓”;感情色彩有了變化,如 :“卑鄙”、“爪牙”、“鍛煉”、“鉤心斗角”、“師心自用”等;古今義沒有任何聯(lián)系,已經(jīng)轉(zhuǎn)移了,如:“涕”、“偷” (1)至丹以荊卿為計(jì),始速禍焉。 /而其歸書也必速 后五年,吾妻來歸 (2)使使如秦受地 如其克諧,天下可定矣。

      (3)是故無貴無賤,無長(zhǎng)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4)此誠(chéng)社稷存亡之秋也 (5)毛遂自贊于平原君 引侯生坐上坐,遍贊賓客 (6)父已在先,怒曰:“與老人期,后,何也?” /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jìn)者。 求,無乃爾是過與? 與贏而不助五國(guó)也 子與我衣,我活也 蹇叔之子與師 (7)如好好色,如惡惡臭。

      (8)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 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 (9)振長(zhǎng)策而御宇內(nèi),吞二周而亡諸侯,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 (10)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zhēng)寵而心害其能 (11)便言多令才,年始十八九 令初下,群臣進(jìn)諫,門庭若市 (12)所以隱忍茍活,幽于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恨私心有所不盡 此三子者,吾遺恨也 (13)為學(xué)有難易乎? 罷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賊易之 (14)計(jì)不獨(dú)生而令趙亡 獨(dú)不憐公子姊乎? 獨(dú)畏廉將軍哉? (15)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 其辱人賤行,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 (16)王有疾在奏里,不治將恐深 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 (17)幸可廣問訊,不得便相許 縵立遠(yuǎn)視,而望幸焉 (18)平原君使者冠蓋相屬于魏,讓魏公子曰 (19)可為約束,立制度 未嘗有堅(jiān)明約束者也 (20)雖無四方之憂,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yǎng)而擇也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qiáng) (21)少時(shí),家貧,每假借于藏書之家 /愿王少假借之,使畢使于前 (22)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領(lǐng)以老于戶牖之下 (23)是時(shí)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 (24)哭泣無涕,中心不泣 (25)宜可以南面而制秦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26)光武懸令,往往物色之 (27)去:離開;(時(shí)空)距離 /雖:雖然;即使 / 每:每次、每逢;經(jīng)常 謗:公開批評(píng)指責(zé)別人的過失 祥:預(yù)兆 鍛煉:玩弄法律,使人入罪 (28)所以興懷,其致一也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勾踐既許之,乃致其眾而誓之 (29)勸君更盡一杯酒 果行,國(guó)人皆勸 (30)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 陳勝、吳廣皆次當(dāng)行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 (31)當(dāng)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便可白公姥,及時(shí)相遣歸 勤心養(yǎng)公姥,好自相扶將 (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管仲相齊,齊大治 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相君之面,位不過封侯;相君之背,貴不可言 (32)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 (33)縣官日有廩稍之供 夫人不能早自裁繩墨之外,以稍陵遲 余稍為修葺,使不上漏 2.區(qū)分單音詞與雙音詞: 文言文只有少量的雙音詞,不能撤分開來理解。

      一些連綿詞、疊音詞、專用名詞、表示時(shí)間的詞都屬于這一類。如:憔悴、展轉(zhuǎn)、窈窕、惆悵、參差、仿佛、躑躅、徜徉、逡巡;社稷、天子、足下、布衣、賓客、區(qū)區(qū)、郁郁唧唧; 斯須、須臾、少間、有頃、有間、久之、質(zhì)明、黃昏、人定、雞鳴、隅中。

      另外,有些雙音節(jié)詞在特定的語境里也不能撤分開來理解,只能把它當(dāng)作一個(gè)詞。如: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是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guó)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guó)之下矣!” “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旦日,卒中往往語?!?/p>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dú)傾” “因其富厚,交通王侯?!?“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p>

      “其為物輕微易藏,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內(nèi)而無饑寒之患?!?“釋之既朝畢,因前言便宜事?!?/p>

      “行李之往來,供其乏困?!? 同一個(gè)雙音節(jié)詞在文言文里有時(shí)是兩個(gè)單音詞,有時(shí)是一個(gè)雙音詞,須結(jié)合具體的語境去仔細(xì)分辨。

      勝相士,自以為不失天下之士 /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 /以武賢,上以為大將 吾祖死于是,吾父又死于是 公子于是乃置酒大會(huì)賓客 。 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 / 且將軍大勢(shì)可以拒操者,長(zhǎng)江也。

      冬有雷電,夏有霜雪,然而寒暑之勢(shì)不易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文言文中一般一個(gè)字就是一個(gè)詞,單音詞居多。在現(xiàn)代漢語里是一個(gè)雙音詞的,在文言里往往是兩個(gè)單音詞,需要撤分開來理解: 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 /吾社之行為士先者,為之聲義 公車特征拜郎中 /于是相如前進(jìn)缶 秦人開關(guān)延敵,九國(guó)之師逡巡而不敢進(jìn) /屈原行吟澤畔,形容枯槁,顏。

      2.初中文言文常識(shí)【絕對(duì)高分】

      通假字 :1、學(xué)而時(shí)習(xí)之,不亦說乎?(《論語十則》)說(yuè):通“悅”,愉快。

      2、誨女知之乎?……是知也。(《論語十則》) 女:通“汝”,你。

      知:通“智”,聰明。 3、扁鵲望桓侯而還走。

      (扁鵲見蔡桓公))還:通“旋”,回轉(zhuǎn),掉轉(zhuǎn)。 4、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

      (《扁鵲見蔡桓公》)齊:通“劑”。 5、擔(dān)中肉盡,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樂羊子妻》)亡:通“無”。 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

      (《愚公移山》)亡:通“無”。 7、屏棄而不用,其與昏與庸無以異也。

      (《為學(xué)》)屏:通“摒”。 8、對(duì)鏡帖花黃。

      ……火伴皆驚忙。(《木蘭詩(shī)》)帖:通“貼”。

      火:通“伙”。 9、無他,但手熟爾。

      (《買油翁》)爾:通“耳”,相當(dāng)于“罷了”。 10、爭(zhēng)渡,爭(zhēng)渡,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mèng)令》李清照)爭(zhēng):通“怎”。 11、路轉(zhuǎn)溪頭忽見。

      (《西江月》辛棄疾)見,通“現(xiàn)”。 才美不外見……(《馬說》)見:通“現(xiàn)”。

      何時(shí)眼前突兀見此屋。(《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見:通“現(xiàn)”。

      12、滿坐寂然,無敢嘩者。(《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傷仲永》)扳:通“攀”,牽,引。

      14、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聰明。

      16、一厝逆東,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問渠那得清如許。(《觀書有感》)那:通“哪”,怎么。

      18、兩岸連山,略無闕處。(《三峽》)闕:通“缺”。

      19、昂首觀之,項(xiàng)為之強(qiáng)。(《閑情記趣》)強(qiáng):通“僵”,僵硬。

      20、儐者更道,從大門入。(《晏子故事兩篇》)道:通“導(dǎo)”,引導(dǎo)。

      21、縛者曷為者也?(《晏子故事兩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與熙也。

      (《晏子故事兩篇》)熙:通“嬉”,開玩笑。 23、飾以玫瑰,輯以翡翠。

      (《買櫝還珠》)輯:通“緝”,連綴。 24、此何遽不為福乎?(《塞翁失馬》)遽:通“詎”,豈。

      25、……子黑子九距之。(《公輸》)距:通“拒”,擋。

      26、公輸盤詘,而曰……(《公輸》)詘:通“屈”,折服。 27、舟首尾長(zhǎng)約八分有奇。

      (《核舟記》)有:通“又”。 28、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記》)衡:通“橫”。 困于心,衡于慮。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衡:通“橫”,梗塞,這里指不順。 29、虞山王毅叔遠(yuǎn)甫刻。

      (《核舟記》)甫:通“父”。 30、蓋簡(jiǎn)桃核修狹者為之。

      (《核舟記》)簡(jiǎn):通“揀”,挑選。 31、以君為長(zhǎng)者,故不錯(cuò)意也。

      (《唐雎不辱使命》)錯(cuò):通“措”。 32、要離之刺慶忌也,倉(cāng)鷹擊于殿上。

      (《唐雎不辱使命》)倉(cāng):通“蒼”。 33、數(shù)至八層,裁如星點(diǎn)。

      (《山市》)裁:通“才”,僅僅。 34、發(fā)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

      (《陳涉世家》)適:通“謫”。 35、為天下唱,宜多應(yīng)者。

      (《陳涉世家》)唱:通“倡”,倡導(dǎo)。 36、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

      (《陳涉世家》)以:通“已”。 37、將軍身被堅(jiān)執(zhí)銳。

      (《陳涉世家》)被:通“披”。 同舍生皆被綺繡。

      (《送東陽馬生序》)被:通“披”。 38、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馬說》)食:通“飼”,喂。 39、食之不能盡其材。

      (《馬說》)材:通“才”。 40、其真無馬邪?(《馬說》)邪:通“耶”,表示疑問,相當(dāng)于“嗎”。

      41、自余為僇人,……(《始得西山宴游記》)僇:通“戮”,遭到貶謫。 42、而游者皆暴日中。

      (《峽江寺飛泉亭記》)暴:通“曝”。 43、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 44、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曾:通“增”。 45、入則無法家拂士。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拂:通“弼”,輔佐。 46、政通人和,百?gòu)U具興。

      (《岳陽樓記》)具:通“俱”,全,皆。 47、屬予作文以記之。

      (《岳陽樓記》)屬:通“囑”。 48、饌酒食,持其貲去。

      (《越巫》)貲:通“資”,資財(cái),錢財(cái)。 49、客問元方:“尊君在不?”(《陳太丘與友期》)不:通“否”。

      50、玉盤珍饈直萬錢。(《行路難》其一)直:通“值”。

      51、故患有所不辟也。(《魚我所欲也》)辟:通“避”,躲避。

      52、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魚我所欲也》)辯:通“辨”,辨別。

      53、所識(shí)窮乏者得我與?(《魚我所欲也》)得:通“德”,恩惠,這里是感激。 與:通“歟”,語氣詞。

      54、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魚我所欲也》)鄉(xiāng):通“向”,從前。

      55、欲信大義于天下。(《隆中對(duì)》)信:通“伸”。

      56、自董卓已來……(《隆中對(duì)》)已:通“以”。 57、小惠未徧,民弗從也。

      (《曹劌論戰(zhàn)》)徧:通“遍”,遍及,普及。 58、四支僵硬不能動(dòng)。

      (《送東陽馬生序》)支:通“肢”。 59、雞棲于 (《君子于役》) :通“橛”,指為棲雞做的木架。

      ——————————————————————————————————第一冊(cè):1.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溫習(xí)舊的知識(shí),進(jìn)而懂得新的知識(shí),這樣的人可以做老師了。 2.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光讀書學(xué)習(xí)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

      3.初一文言文知識(shí)整理

      我升初二,我可以告訴你一些。

      古今異義: 齷齪:古:做事小心謹(jǐn)慎,過分拘謹(jǐn)。 今:骯臟 可以:古:可以憑借。

      今:對(duì)某事表贊同。 涕:古義:淚。

      今義:鼻涕。 走:古義:“跑”的意思。

      今義:行走。 湯:古義:熱水。

      今義:菜或面做的稀狀食物。 妻子:古義:妻子和兒女。

      今義:專指男子的配偶。 然而:古義:兩個(gè)詞。

      “然”代指上文所說的情況,“而”表示轉(zhuǎn)折,等于說“如此(這樣),可是……”。 今義:是一個(gè)表示轉(zhuǎn)折的連詞。

      一詞多義:(按音序排列)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養(yǎng)(衣食所安)卑:1、低下(非天質(zhì)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備: 1、周全、詳盡。(前人之述備矣《岳陽樓記》) 2、具備。

      (一時(shí)齊發(fā),眾妙畢備《口技》) 3、準(zhǔn)備。(猶得備晨炊《石壕吏》)被:1、影響(被于來世) 2、同“披”,穿(皆被綺繡)鄙:1、邊境(蜀之鄙有二僧《為學(xué)》) 2、鄙陋、目光短淺(肉食者鄙《曹劌論戰(zhàn)》)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師表》)6. 畢:1、盡(畢力平險(xiǎn)《愚公移山》) 2、全部(群響畢絕《口技》)7. ?。?、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陽樓記》) 2、輕視。(不宜妄自菲薄《出師表》) 3、厚度小。

      (薄如錢唇《活板》)8.策:1、馬鞭。(執(zhí)策而臨之《馬說》) 2、鞭打、驅(qū)使。

      (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3、記錄。(策勛十二傳《木蘭詩(shī)》) 4、計(jì)謀。

      (成語“束手無策”)9.長(zhǎng):cháng 1、長(zhǎng)度。(舟首尾長(zhǎng)約八分有奇《核舟記》) 2、與“短”相對(duì)。

      (北市買長(zhǎng)鞭《木蘭詩(shī)》) 3、長(zhǎng)久,健康。(但愿人長(zhǎng)久《明月幾時(shí)有》) 4、永遠(yuǎn)。

      (死者長(zhǎng)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蘭無長(zhǎng)兄(《木蘭詩(shī)》) 6、zhǎng,頭領(lǐng)。(吳廣皆次當(dāng)行,為屯長(zhǎng)《陳涉世家》)10.稱:1、相當(dāng)、配合(稱其氣之小大/不能稱前時(shí)之聞)2、稱贊(先帝稱之曰能)11. 誠(chéng):1、誠(chéng)心(帝感其誠(chéng))2、的確,實(shí)在(此誠(chéng)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誠(chéng)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xiàng)燕/誠(chéng)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12. 懲:1、苦于(懲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懲罰13. 馳:1、騎(愿馳千里足) 2、驅(qū)車(追趕)(公將馳之)14. 出:1、發(fā)、起(方其出海門) 2、在邊疆打仗(出則方叔、召虎) 3、來到(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兵) 4、產(chǎn)生(計(jì)將安出)15. 辭:1、推辭(蒙辭以軍中多務(wù)) 2、語言(未嘗稍降辭色)16. 次:1、編次。

      (吳廣皆次當(dāng)行《陳涉世家》) 2、旅行或行軍在途中停留。(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17. 簞:1、用簞裝著(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2、古代裝飯的圓形竹筐(一簞食,一豆羹)18. 當(dāng):1、承當(dāng),承受。

      (當(dāng)之無愧) 2、應(yīng)當(dāng)。(當(dāng)獎(jiǎng)率三軍《出師表》) 3、將要。

      (今當(dāng)遠(yuǎn)離) 4、對(duì)著,向著。(木蘭當(dāng)戶織《木蘭詩(shī)》) 5、值,正在。

      (當(dāng)時(shí)此,諸郡縣苦秦吏者《陳涉世家》) 6、抵擋。(“銳不可當(dāng)”)19. 道:1、道路。

      (會(huì)天大雨,道不通《陳涉世家》)2、道義。(伐無道,誅暴秦) 3、方法。

      (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4、說,講。(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20. 得:1、能夠(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獲得(故不為茍得) 3、同“德”,感激(所識(shí)窮乏者得我與)21. 等:1、同樣(等死,死國(guó)可乎/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2、諸位,表多數(shù)(公等遇雨)22. 敵:1、攻擊(恐前后受其敵《狼》) 2、敵人(蓋以誘敵《狼》)23. 吊:1、憑吊(為我吊望諸君之墓) 2、慰問(人皆吊之)24. 度:1、dúo估計(jì)、推測(cè)(孤不度德量力) 2、渡過、越過(關(guān)山度若飛)25. 端:1、畫幅的右端(左手執(zhí)卷端) 2、正、端正(其人視端容寂)26. 惡:1、怎么(惡能無紀(jì)) 2、厭惡(所惡有甚于死者)27. 發(fā):1、行動(dòng)、發(fā)動(dòng)(四夷之所憚以不敢發(fā)) 2、發(fā)射(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 3、起,被任用(舜發(fā)于畎畝之間) 4、征發(fā)(發(fā)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 5、開放(野芳發(fā)而幽香 ) 6、發(fā)出(一時(shí)齊發(fā),眾妙畢備) 7、fā,頭發(fā)(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28. 凡:1、凡是(則凡數(shù)州之土壤) 2、總共(凡三往)29. 方:1、見方(方七百里)2、長(zhǎng)方形(方以長(zhǎng))3、當(dāng)……時(shí)候(方羲之之不可強(qiáng)以仕)30. 分:fēn 1、劃分,分開。

      (今天下三分《出師表》) 2、分配,分給。(必以分人《曹劌論戰(zhàn)》) 3、長(zhǎng)度單位。

      (長(zhǎng)約八分有奇《核舟記》) 4、fèn,職分,本分。(忠陛下之職分也《出師表》)31. 奉:1、通“俸”侍奉(為妻妾之奉) 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難之間) 3、供養(yǎng)(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32. 否:1、同“不”沒有(尊君在否) 2、惡、壞(陟罰臧否)33. 夫:1、那(予觀夫巴陵勝狀) 2、fú,句首發(fā)語詞(夫環(huán)而攻之/且夫人之學(xué)) 3、丈夫(夫齁聲起/羅敷自有夫) 4、成年男子的通稱,人(荷擔(dān)者三夫)34.扶:1、沿,順著(便扶向路《桃花源記》) 2、攙扶(出郭向扶將《木蘭詞》)35. 拂1、違背、阻礙(行拂亂其所為) 2、同“弼”,輔佐(入則無法家拂士) 3、輕輕擦過(以手拂之)36. 福:1、賜福、保佑(神弗福也) 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為福乎)37. 富:1、富麗(與倉(cāng)廩府庫(kù)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

      4.高中古文必背40篇(人教版)

      1.氓——《詩(shī)經(jīng)》; 氓之蚩蚩,抱布貿(mào)絲。

      匪來貿(mào)絲,來即我謀。 送子涉淇,至于頓丘。

      匪我愆期,子無良媒。 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乘彼垝垣,以望復(fù)關(guān)。 不見復(fù)關(guān),泣涕漣漣。

      既見復(fù)關(guān),載笑載言。 爾卜爾筮,體無咎言。

      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

      士之耽兮,猶可說也; 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自我徂爾,三歲食貧。

      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女也不爽,士貳其行。

      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三歲為婦,靡室勞矣。

      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爾皆老,老使我怨。 淇則有岸,隰則有泮。

      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2.離騷(節(jié)選)——屈原 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紛吾既有此內(nèi)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

      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也? 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也! 昔三后之純粹兮,固眾芳之所在。

      雜申椒與菌桂兮,豈維紉夫蕙茝! 彼堯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紂之昌披兮,夫唯捷徑以窘步。

      惟黨人之偷樂兮,路幽昧以險(xiǎn)隘。 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dāng)】?jī)!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讒以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為正兮,夫唯靈修之故也。 曰黃昏以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ㄗ?) 初既與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難夫離別兮,傷靈修之?dāng)?shù)化。 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

      畦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衡與芳芷。 冀枝葉之峻茂兮,愿竢時(shí)乎吾將刈。

      雖萎絕其亦何傷兮,哀眾芳之蕪穢。 眾皆競(jìng)進(jìn)以貪婪兮,憑不厭乎求索。

      羌內(nèi)恕己以量人兮,各興心而嫉妒。 忽馳騖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茍余情其信姱以練要兮,長(zhǎng)顑頷亦何傷。 攬木根以結(jié)茝兮,貫薜荔之落蕊。

      矯菌桂以紉蕙兮,索胡繩之纚纚。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雖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遺則。 長(zhǎng)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

      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 固時(shí)俗之工巧兮,偭規(guī)矩而改錯(cuò)。

      背繩墨以追曲兮,競(jìng)周容以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獨(dú)窮困乎此時(shí)也。

      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 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 回朕車以復(fù)路兮,及行迷之未遠(yuǎn)。

      步余馬于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 進(jìn)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fù)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長(zhǎng)余佩之陸離。 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zhì)其猶未虧。

      忽反顧以游目兮,將往觀乎四荒。 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

      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dú)好修以為常。 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女媭之嬋媛兮,申申其詈予曰:(注2) “鯀婞直以亡身兮,終然夭乎羽之野。

      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紛獨(dú)有此姱節(jié)? 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獨(dú)離而不服?!? 眾不可戶說兮,孰云察余之中情? 世并舉而好朋兮,夫何煢獨(dú)而不予聽?” 依前圣以節(jié)中兮,喟憑心而歷茲。

      濟(jì)沅湘以南征兮,就重華而陳詞: “啟《九辨》與《九歌》兮,夏康娛以自縱。 不顧難以圖后兮,五子用失乎家巷。

      (注3) 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 固亂流其鮮終兮,浞又貪夫厥家。

      澆身被服強(qiáng)圉兮,縱欲而不忍。 日康娛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顛隕。

      夏桀之常違兮,乃遂焉而逢殃。 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而不長(zhǎng)。

      湯禹儼而祗敬兮,周論道而莫差。 舉賢才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

      皇天無私阿兮,覽民德焉錯(cuò)輔。 夫維圣哲以茂行兮,茍得用此下土。

      瞻前而顧后兮,相觀民之計(jì)極。 夫孰非義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 阽余身而危死兮,覽余初其猶未悔。

      不量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 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時(shí)之不當(dāng)。

      攬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 跪敷衽以陳辭兮,耿吾既得此中正。

      駟玉虬以桀鹥兮,溘埃風(fēng)余上征。 朝發(fā)軔于蒼梧兮,夕余至乎縣圃。

      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 吾令羲和弭節(jié)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漫漫其修遠(yuǎn)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飲余馬于咸池兮,總余轡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遙以相羊。 前望舒使先驅(qū)兮,后飛廉使奔屬。

      鸞皇為余先戒兮,雷師告余以未具。 吾令鳳鳥飛騰兮,繼之以日夜。

      飄風(fēng)屯其相離兮,帥云霓而來御。 紛總總其離合兮,斑陸離其上下。

      吾令帝閽。

      5.高中文言文常識(shí)

      高中語文文言文知識(shí)梳理(1—6冊(cè)全) 第一冊(cè)通假字 /《燭之武退秦師》1.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已,通“矣”,語氣詞,了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給。

      3.夫晉,何厭之有 厭,通“饜”,滿足。4.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闕,通“缺”,侵損,削減。

      5.秦伯說,與鄭人盟 說,通“悅”,高興。6.失其所與,不知 知,通“智”,明智。

      《勾踐滅吳》 7.吾與之共知越國(guó)之政 知,通“執(zhí)”,掌管8.將帥二三子夫婦以蕃 帥,通“率”,率領(lǐng)。9.令壯者無取老婦 取,通“娶”,娶妻。

      10.將免者以告 免,通“娩”,分娩。11.三年釋其政 政,通“征”,征稅。

      12.而摩厲之于義 摩厲,通“磨礪”,切磋。 13.無不鋪也 鋪,通“哺”,給人食物吃。

      14.無不歇也 欼,通“啜”,給人水喝。 15.衣水犀之甲者億有三千 有,通“又”,用于整數(shù)與零數(shù)之間。

      《鄒忌諷齊王納諫》 16.徐公來,孰視之 孰,通“熟”,仔細(xì)。今齊地方千里 古:土地方圓;今:指某一區(qū)域。

      《觸龍說趙太后》 17.少益耆食 耆,通“嗜”,喜愛18.必勿使反 反,通“返”,返回。 《季氏將伐顓臾》 19.無乃爾是過與 與,通“歟”,句末語氣詞。

      《寡人之子國(guó)也》 20.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guó)也 無,通“毋”,不要。21.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矣 頒,通“斑”,花白 22.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 涂,通“途”,道路。

      《勸學(xué)》 23.雖有槁暴 有,通“又”,又,再。暴,通“曝”,曬。

      24.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知,通“智”,才智。 25.君子生非異也 生,通“性”,資質(zhì),稟賦。

      《秋水》 26。涇流之大 涇,通“徑”,直。

      27.不辯牛馬 辯,通“辨”,分辨。 《過秦論》 28.合從締交 從,通“縱”。

      合從,六國(guó)聯(lián)合共同對(duì)付秦國(guó)的策略。29.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 困頓,失敗。

      30.陳利兵而誰何 何,通“呵”,呵問。 31.始皇既沒 沒,通“歿”,死。

      32.而倔起阡陌之中 倔,通“崛”,崛起,興起。33.贏糧而景從 景,通“影”,影子。

      《鴻門宴》 34.距關(guān) 距,通“拒”,把守。35.毋內(nèi)諸侯 內(nèi),通“納”,接納,使進(jìn)來。

      36.張良出,要項(xiàng)伯 要,通“邀”,邀請(qǐng)。 37.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違背,背叛。

      38.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xiàng)王蚤,通“早”。39.令將軍與臣有郤 郤,通“隙”,嫌怨,隔閡。

      40.因擊沛公于坐 坐,通“座”,座位。41.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不,通“否”,如果不這樣。

      《蘭亭集序》 42.雖趣舍萬殊 趣,通“趨”,往,取43.亦由今之視昔 由,通“猶”,猶如,如同。 《歸去來兮辭》 44.景翳翳以將入 景,通“影”,日光。

      45.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為什么。 古今異義古今異義《燭之武退秦師》1.貳于楚也 古:從屬二主,動(dòng)詞;今:“二”的大寫,數(shù)詞。

      2.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古:東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設(shè)宴請(qǐng)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隨身攜帶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個(gè)人; 今:尊稱一般人的妻子?!豆篡`滅吳》 5.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yǎng)而擇也 古:像爪和牙一樣,指幫助者或得力助手;今:比喻壞人的黨羽。

      6.將不可改于是矣 古:對(duì)這種局面;今:連詞,表示后一事緊接著前一事。 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古:原野;今:指黃河中下游地區(qū)。

      8.今寡人不能 不能,古,沒有能力,今,不可以9.生丈夫,二壺酒,丈夫,古,男子;今,女子的配偶《觸龍說趙太后》10.太后明謂左右 古:近臣、屬下、侍奉在身邊的人員等;今:左和右兩方面,或用在數(shù)目字后面表示概數(shù)。 11.年幾何矣古:多少;今:指數(shù)學(xué)的一門學(xué)科12,至于趙之為趙古:是動(dòng)詞“至”與介詞“于”的連用, 譯為“到,上推到”; 今:表示達(dá)到某種程度,或另外提起一事。

      《季氏將伐顓臾》13.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古:把……當(dāng)做,讓……做;今:認(rèn)為。14.是社稷之臣也 古:此,這,代詞; 今:動(dòng)詞或形容詞 15.丘也聞?dòng)袊?guó)有家者 古:諸侯的封地稱 今:“國(guó)”指國(guó)家, 《寡人之于國(guó)也》 16.河內(nèi)兇 古:谷物收成不好, 17.棄甲曳兵而走 古:跑,逃跑;今:行 18.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 古:供養(yǎng)活著的人; 《勸學(xué)》 19.金就礪則利 古:指金屬制的刀劍 20.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 古:驗(yàn),檢查;今:探; 21.非蛇鱔之穴無可寄; 古:安置,安身;今: 某人某事物上。

      《過秦論》 22.山東豪俊遂并起而 古:崤山以東,即東: 《鴻門宴》 23.約為婚姻 古:結(jié)成親家;今:指 24.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 古……的原因;今: 25.備他盜之出入與非; 古:意外的變故;今: 26.將軍戰(zhàn)河北 古:黃河以北;今:河北省 27.臣戰(zhàn)河南 古:黃河以南;今:河南省28.如今人方為刀俎,我 古:魚和肉,指被欺凌 29.再拜獻(xiàn)大王足下 古:兩次;今:又一次 《蘭亭集序》 30.列坐其次 古:旁邊,水邊;今:次序,等第 31.向之所欣 古:過去,從前;今: 有方向、對(duì)著、偏袒等意思 《歸去來兮辭》 32.問征夫以前路 古:行人;今:指出征的人 常見實(shí)詞歸類 《燭之武退秦師》說 ①及郡下, (守,i舶口此(陳述)②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fēng)者得焉 (雜說,一種文體) ③秦伯說,與鄭人盟 (通“悅”,喜歡,高興) 辭 ①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

      6.初中文言文常識(shí)【絕對(duì)高分】

      通假字 :1、學(xué)而時(shí)習(xí)之,不亦說乎?(《論語十則》)說(yuè):通“悅”,愉快。

      2、誨女知之乎?……是知也。(《論語十則》) 女:通“汝”,你。

      知:通“智”,聰明。 3、扁鵲望桓侯而還走。

      (扁鵲見蔡桓公))還:通“旋”,回轉(zhuǎn),掉轉(zhuǎn)。 4、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

      (《扁鵲見蔡桓公》)齊:通“劑”。 5、擔(dān)中肉盡,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樂羊子妻》)亡:通“無”。 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

      (《愚公移山》)亡:通“無”。 7、屏棄而不用,其與昏與庸無以異也。

      (《為學(xué)》)屏:通“摒”。 8、對(duì)鏡帖花黃。

      ……火伴皆驚忙。(《木蘭詩(shī)》)帖:通“貼”。

      火:通“伙”。 9、無他,但手熟爾。

      (《買油翁》)爾:通“耳”,相當(dāng)于“罷了”。 10、爭(zhēng)渡,爭(zhēng)渡,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mèng)令》李清照)爭(zhēng):通“怎”。 11、路轉(zhuǎn)溪頭忽見。

      (《西江月》辛棄疾)見,通“現(xiàn)”。 才美不外見……(《馬說》)見:通“現(xiàn)”。

      何時(shí)眼前突兀見此屋。(《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見:通“現(xiàn)”。

      12、滿坐寂然,無敢嘩者。(《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傷仲永》)扳:通“攀”,牽,引。

      14、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聰明。

      16、一厝逆東,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問渠那得清如許。(《觀書有感》)那:通“哪”,怎么。

      18、兩岸連山,略無闕處。(《三峽》)闕:通“缺”。

      19、昂首觀之,項(xiàng)為之強(qiáng)。(《閑情記趣》)強(qiáng):通“僵”,僵硬。

      20、儐者更道,從大門入。(《晏子故事兩篇》)道:通“導(dǎo)”,引導(dǎo)。

      21、縛者曷為者也?(《晏子故事兩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與熙也。

      (《晏子故事兩篇》)熙:通“嬉”,開玩笑。 23、飾以玫瑰,輯以翡翠。

      (《買櫝還珠》)輯:通“緝”,連綴。 24、此何遽不為福乎?(《塞翁失馬》)遽:通“詎”,豈。

      25、……子黑子九距之。(《公輸》)距:通“拒”,擋。

      26、公輸盤詘,而曰……(《公輸》)詘:通“屈”,折服。 27、舟首尾長(zhǎng)約八分有奇。

      (《核舟記》)有:通“又”。 28、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記》)衡:通“橫”。 困于心,衡于慮。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衡:通“橫”,梗塞,這里指不順。 29、虞山王毅叔遠(yuǎn)甫刻。

      (《核舟記》)甫:通“父”。 30、蓋簡(jiǎn)桃核修狹者為之。

      (《核舟記》)簡(jiǎn):通“揀”,挑選。 31、以君為長(zhǎng)者,故不錯(cuò)意也。

      (《唐雎不辱使命》)錯(cuò):通“措”。 32、要離之刺慶忌也,倉(cāng)鷹擊于殿上。

      (《唐雎不辱使命》)倉(cāng):通“蒼”。 33、數(shù)至八層,裁如星點(diǎn)。

      (《山市》)裁:通“才”,僅僅。 34、發(fā)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

      (《陳涉世家》)適:通“謫”。 35、為天下唱,宜多應(yīng)者。

      (《陳涉世家》)唱:通“倡”,倡導(dǎo)。 36、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

      (《陳涉世家》)以:通“已”。 37、將軍身被堅(jiān)執(zhí)銳。

      (《陳涉世家》)被:通“披”。 同舍生皆被綺繡。

      (《送東陽馬生序》)被:通“披”。 38、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馬說》)食:通“飼”,喂。 39、食之不能盡其材。

      (《馬說》)材:通“才”。 40、其真無馬邪?(《馬說》)邪:通“耶”,表示疑問,相當(dāng)于“嗎”。

      41、自余為僇人,……(《始得西山宴游記》)僇:通“戮”,遭到貶謫。 42、而游者皆暴日中。

      (《峽江寺飛泉亭記》)暴:通“曝”。 43、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 44、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曾:通“增”。 45、入則無法家拂士。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拂:通“弼”,輔佐。 46、政通人和,百?gòu)U具興。

      (《岳陽樓記》)具:通“俱”,全,皆。 47、屬予作文以記之。

      (《岳陽樓記》)屬:通“囑”。 48、饌酒食,持其貲去。

      (《越巫》)貲:通“資”,資財(cái),錢財(cái)。 49、客問元方:“尊君在不?”(《陳太丘與友期》)不:通“否”。

      50、玉盤珍饈直萬錢。(《行路難》其一)直:通“值”。

      51、故患有所不辟也。(《魚我所欲也》)辟:通“避”,躲避。

      52、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魚我所欲也》)辯:通“辨”,辨別。

      53、所識(shí)窮乏者得我與?(《魚我所欲也》)得:通“德”,恩惠,這里是感激。 與:通“歟”,語氣詞。

      54、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魚我所欲也》)鄉(xiāng):通“向”,從前。

      55、欲信大義于天下。(《隆中對(duì)》)信:通“伸”。

      56、自董卓已來……(《隆中對(duì)》)已:通“以”。 57、小惠未徧,民弗從也。

      (《曹劌論戰(zhàn)》)徧:通“遍”,遍及,普及。 58、四支僵硬不能動(dòng)。

      (《送東陽馬生序》)支:通“肢”。 59、雞棲于 (《君子于役》) :通“橛”,指為棲雞做的木架。

      —————————————————————————————————— 第一冊(cè):1.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溫習(xí)舊的知識(shí),進(jìn)而懂得新的知識(shí),這樣的人可以做老師了。 2.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光讀書學(xué)習(xí)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

      7.高中語文必背文言文篇目

      高中語文必背文言文篇目有:

      聲聲慢(尋尋覓覓)、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永遇樂(千古江山)、揚(yáng)州慢并序、長(zhǎng)亭送別(節(jié)選)、逍遙游(節(jié)選)、勸學(xué)(節(jié)選)、屈原列傳(節(jié)選)、陳情表、滕王閣序(節(jié)選)、師說、阿房宮賦、六國(guó)論。

      游褒禪山記、前赤壁賦氓、離騷(節(jié)選)、迢迢牽牛星、短歌行(對(duì)酒當(dāng)歌)、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山居秋暝、蜀道難、夢(mèng)游天姥吟留別、將進(jìn)酒、兵車行、蜀相、客至、登高、登岳陽樓、石頭城、琵琶行序、李憑箜篌引。

      過華清官(長(zhǎng)安回望繡成堆)、錦瑟、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shí)了)、雨霖鈴(寒蟬凄切)、桂枝香(登臨送目)、念奴嬌(大江東去)、鵲橋仙(纖云弄巧)。

      擴(kuò)展資料:

      我國(guó)的古典詩(shī)文包含著中華民族的智慧、美德與情操,是融匯人文精神和自然科學(xué)等諸多知識(shí)的結(jié)晶,兼容了德育、智育、美育等功能。

      同時(shí),經(jīng)典古詩(shī)文又是中國(guó)文化的最好載體。大量閱讀古詩(shī)文,必將受到民族精神的感召。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必將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必將幫助我們完善自身人格修養(yǎng)、提高文化品位,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

      參考資料:

      搜狗百科-高中生必背文言文40篇

      8.我了解文言文的相關(guān)知識(shí)

      文言文實(shí)詞: 1愛:①愛,親愛,友愛.《戰(zhàn)國(guó)策?觸龍說趙太后》:“故以其愛不若燕后.”《韓非子?五蠹》:“非疏骨肉愛過客也.”②親愛的,心愛的.李朝威《柳毅傳》:“見大王愛女牧羊于野.”③愛護(hù),愛戴.《史記?陳涉世家》:“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④憐惜,愛惜.《左傳?子魚論戰(zhàn)》:“若受重傷,則如勿傷.”蘇洵《六國(guó)論》:“向使三國(guó)各愛其地.”⑤舍不得,吝嗇.《孟子?齊桓晉文之事》:“百姓皆以王為愛也.”又:“吾何愛一牛?”⑥喜愛,愛好.陶淵明《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2按:àn ①用手摁壓.《夢(mèng)溪筆談?活板》:“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②撫,握.《五人墓碑記》:“緹騎按劍而前.”③控制,抑止;放下.《資治通鑒?赤壁之戰(zhàn)》:“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④查看,巡察.高啟《書博雞者事》:“部使者臧,新貴,將按郡至袁.”⑤核查,查驗(yàn).張溥《五人墓碑記》:“以吳民之亂請(qǐng)于朝,按誅五人.”“按語”即本此義. 3白: bái ①白色.《史記?鴻門宴》:“我持白璧一雙,欲獻(xiàn)大王.”[白丁]無功名的人.劉禹錫《陋室銘》:“往來無白丁.”②光亮,明亮.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③純潔,皎潔.白居易《琵琶行》:“唯見江心秋月白.”④明白;洗雪.高啟《書博雞者事》:“然使君冤未白,猶無益也.”⑤稟告,告訴.柳宗元《童區(qū)寄傳》:“虛吏白州,州白大府.” 4拜: bài ①表示恭敬的禮節(jié),跪地,兩手合抱于胸前.《史記?鴻門宴》:“噲拜謝,起,立而飲之.”②拜訪,拜見.《孔雀東南飛》:“府吏還家去,上堂拜阿母.”③拜謝.《左傳?之戰(zhàn)》:“若從君惠而免之,三年將拜君賜.④授予官職.《后漢書?張衡傳》:“安帝雅聞衡善術(shù)學(xué),公車特征拜郎中.”⑤接受官職.文天祥《指南錄后序》:“于是辭相印不拜.”⑥敬詞(有時(shí)含上奏、上進(jìn)之意).《紅樓夢(mèng)?林黛玉進(jìn)賈府》:“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鄉(xiāng)世教弟勛襲東郡王穆蒔拜手書’.” 5謗: bang ①公開指責(zé)別人的過失.《戰(zhàn)國(guó)策?鄒忌諷齊王納諫》:“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②毀謗,誹謗.《史記?屈原列傳》:“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6暴:一pù ①曬.《荀子?勸學(xué)》:“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使之然也.”②暴露.蘇洵《六國(guó)論》:“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③顯露.張溥《五人墓碑記》:“是以蓼洲周公,忠義暴于朝廷,贈(zèng)謚美顯,榮于身后.” 二bào ①猛烈.蒲松齡《促織》:“屢撩之,蟲暴怒.”②突然,猛然.《呂氏春秋?察今》:水暴益,荊人弗知.”③暴躁,急躁.《孔雀東南飛》:“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雪.”④兇殘,殘暴.《史記?陳涉世家》:“將軍身被堅(jiān)執(zhí)銳,伐無道,誅暴秦.”⑤欺凌,侵害.《世說新語?周處》:“又義興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額虎,并皆暴犯百姓.”⑥禍患,禍害.紀(jì)昀《唐翁獵虎》:“近城有虎暴.” 7卑: bēi ①低,低下.《資治通鑒?淝水之戰(zhàn)》:“且東南卑濕.”②地位低下,卑微,低賤.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③貶低,降低.《韓非子?有度》:“卑主之名,以顯其身.”④低劣,差.宋濂《送東陽馬生序》:“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⑤以……為卑,輕視.晃錯(cuò)《論貴粟疏》:“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⑥衰微,衰落.《左傳?昭公三年》:“公室將卑,其宗族枝葉先落.”⑦謙詞.如“卑職”等. 8備: bèi ①具備,完備.《荀子?勸學(xué)》:“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②齊全,周詳,周到.李漁《芙蕖》:“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請(qǐng)備述之.”?③副詞,盡,皆.《左傳?城濮之戰(zhàn)》:“險(xiǎn)阻艱難,備嘗之矣.”④充數(shù),充備.《史記?毛遂自薦》:“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備員而行矣.”⑤防備,準(zhǔn)備,預(yù)備.《左傳? 之戰(zhàn)》:“鄭有備矣,不可冀也.”⑥設(shè)施,措施.《韓非子?五蠹》:“故事因于世,而備適于事.” 9倍: bèi ①反背,背叛.賈誼《治安策》:“下無倍畔之心,上無誅伐之志.”(畔:通叛)②違背,背棄.《史記?鴻門宴》:“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③背對(duì),背后.《史記?淮陰侯列傳》:“右倍山陵,前左水澤.”(大意為:右面背后是山陵,前方左邊是水澤.)④在原數(shù)上增加的相等的數(shù),一倍.《孫子?謀攻》:“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倍日]一日作兩日用,一日走兩日的路程.《史記?孫臏減灶》:“與其輕銳倍日并行逐之.”⑤加倍,更加.《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dú)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說明]“倍”和“背”,本義不同,但某些引申義相同.這是不同源的同義詞,并非通假字. 10悖: bèi ①違背,抵觸.《左傳? 之戰(zhàn)》:“勤而無所,必有悖心.”②叛逆,背叛.《史記?秦始皇本紀(jì)》:“殄媳暴悖.”(殄:消滅)③謬誤,荒謬.《呂氏春秋?察今》:“故治國(guó)無法則亂,守法而弗變則悖,悖亂不可以持國(guó).”④昏惑,糊涂.《戰(zhàn)國(guó)策?楚策》:“先生老悖乎?” 11被:一bèi ①被子.屈原《招魂》:“翡翠珠被,爛齊光些.”(爛:光亮的樣子.齊光:指翡翠與明珠的光彩相輝映.些:語氣。

      文言文必備常識(shí)

      聲明:沿途百知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xué)習(xí)交流。若您的權(quán)利被侵害,請(qǐng)聯(lián)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