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不卡福利网站|中文字幕在笑第一页|午夜福利中文字幕首页|久久精彩视频免费观看

  • <abbr id="lczsv"></abbr>
    <blockquote id="lczsv"></blockquote>

    <track id="lczsv"><table id="lczsv"><nobr id="lczsv"></nobr></table></track>
    • 地震常識錯

      2022-06-29 綜合 86閱讀 投稿:溫柔

      1.關于地震的知識的問題

      1. 構造地震:構造地震發(fā)生的原因,是地下巖層受地應力的作用,當所受的地應力太大,巖層不能承受時,就會發(fā)生突然、快速破裂或錯動,巖層破裂或錯動時會激發(fā)出一種向四周傳播地地震波,當?shù)卣鸩▊鞯降乇頃r,就會引起地面的震動。

      世界上85%-90%的地震以及所有造成重大災害的地震都屬于構造地震。 2. 火山地震:由于火山爆發(fā)引起的地震。

      3. 水庫地震:由于水庫蓄水、放水引起庫區(qū)發(fā)生地震。 4. 陷落地震:由于地層陷落引起的地震。

      5. 人工地震:由于核爆炸、開炮等人為活動引起的地震 簡稱烈度,即地震發(fā)生時,在波及范圍內(nèi)一定地點地面振動的激烈程度。(或釋為地震影響和破壞的程度)。

      地面振動的強弱直接影響到人的感覺的強弱,器物反應的程度,房屋的損壞或破壞程度,地面景觀的變化情況等。因此烈度的鑒定主要依靠對上述幾個方面的宏觀考察和定性描述。

      從概念上講,地震烈度同地震震級有嚴格的區(qū)別,不可互相混淆。震級代表地震本身的大小強弱,它由震源發(fā)出的地震波能量來決定,對于同一次地震只應有一個數(shù)值。

      烈度在同一次地震中是因地而異的,它受著當?shù)馗鞣N自然和人為條件的影響。對震級相同的地震來說,如果震源越淺,震中距越短,則烈度一般就越高。

      同樣,當?shù)氐牡刭|(zhì)構造是否穩(wěn)定,土壤結構是否堅實,房屋和其他構筑物是否堅固耐震,對于當?shù)氐牧叶雀呋虻陀兄苯拥年P系。(影響一地地震烈度的五要素:震級、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質(zhì)結構、建筑物)。

      一次地震中,人們往往強調(diào)震中(或稱極震區(qū))的烈度。 為了在實際工作中評定烈度的高低,有必要制訂一個統(tǒng)一的評定標準。

      這個規(guī)定的標準稱為地震烈度表。在世界各國使用的有幾種不同的烈度表。

      西方國家比較通行的是改進的麥加利烈度表,簡稱M.M.烈度表,從I度到度共分12個烈度等級。日本將無感定為0度,有感則分為I至Ⅶ 度,共8個等級。

      前蘇聯(lián)和中國均按12個烈度等級劃分烈度表。中國1980年重新編訂了地震烈度表(見表)。

      中國地震烈度表 (簡要) Ⅰ度;無感-僅儀器能記錄到; Ⅱ度;微有感-個別敏感的人在完全靜止中有感; Ⅲ度;少有感-室內(nèi)少數(shù)人在靜止中有感,懸掛物輕微擺動; Ⅳ度;多有感-室內(nèi)大多數(shù)人,室外少數(shù)人有感,懸掛物擺動,不穩(wěn)器皿作響; Ⅴ度;驚醒-室外大多數(shù)人有感,家畜不寧,門窗作響,墻壁表面出現(xiàn)裂紋 Ⅵ度;驚慌-人站立不穩(wěn),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簡陋棚舍損壞,陡坎滑坡; Ⅶ度;房屋損壞-房屋輕微損壞,牌坊,煙囪損壞,地表出現(xiàn)裂縫及噴沙冒水; Ⅷ度;建筑物破壞-房屋多有損壞,少數(shù)破壞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Ⅸ度;建筑物普遍破壞-房屋大多數(shù)破壞,少數(shù)傾倒,牌坊,煙囪等崩塌,鐵軌彎曲; Ⅹ度;建筑物普遍摧毀-房屋傾倒,道路毀壞,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撲岸; Ⅺ度;毀滅-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毀,地表產(chǎn)生很大變化; ⅩⅡ度;山川易景-一切建筑物普遍毀壞,地形劇烈變化動植物遭毀滅; 早期的烈度表完全以地震造成的宏觀后果為依據(jù)來劃分烈度等級。但宏觀烈度表不論制訂得如何完善,終究用的是定性的判據(jù),不能排除觀察者的主觀因素。

      為此人們一直在尋找一種物理標準來評定烈度,這種物理標準既要同震害現(xiàn)象密切相關,又要便于用儀器測定。首先被研究的物理量是地震時的地面加速度峰值。

      因為一般認為地震引起的破壞是地震慣性力造成的,而慣性力又決定于地面加速度。這樣就給烈度的每一等級附加上地面加速度峰值。

      結果表明,烈度每增加一度,加速度大約增加一倍。后來加入烈度表的物理量還有地面速度峰值。

      中國現(xiàn)行的烈度表已經(jīng)加入了加速度和速度兩項物理量數(shù)據(jù)。 地震是地球內(nèi)部緩慢積累的能量突然釋放引起的地球表層的振動。

      當?shù)厍騼?nèi)部在運動中積累的能量對地殼產(chǎn)生的巨大壓力超過巖層所能承受的限度時,巖層便會突然發(fā)生斷裂或錯位,使積累的能量急劇地釋放出來,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傳播,就形成了地震。一次強烈地震過后往往伴隨著一系列較小的余震。

      地震還分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兩大類。天然地震主要是構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處巖石破裂、錯動把長期積累起來的能量急劇釋放出來,以地震波的形式傳播出去,在地面引起的房搖地動。

      構造地震約占地震總數(shù)的90%以上。其次是由火山噴發(fā)引起的地震,稱為火山地震,約占地震總數(shù)的7%。

      此外,某些特殊情況下也會產(chǎn)生地震,如巖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隕石沖擊地面(隕石沖擊地震)等。 地震自救: 一、做好地震預報。

      地震之前是有預兆的?,F(xiàn)在我們所知道的這種預兆是:地下水變渾、翻花、冒泡、變味;雞鴨豬羊亂跑亂叫;老鼠外逃,魚兒在水面亂跳。

      這種情況預示著地殼將彎曲、摺皺斷裂,就要發(fā)生地震了。目前全世界任何國家都難以準確預報地震,我國的地震預報可以說處于世界領先的地位。

      大多數(shù)地震預報能夠指出某個地區(qū)在某一段時間內(nèi)有可能發(fā)生地震。1976年,在唐山地震前,遼寧省海城地區(qū)曾發(fā)生過6級以上的地震,臨震前,政府多次催促把室內(nèi)的人全部安置在地震棚里,并反復宣講地震知只,結果傷亡人數(shù)減少到了最低限度。

      所以,預防地震的。

      2.有關地震的常識有

      地震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目前人列尚不能阻止地震的發(fā)生。但是,我們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減輕地震災害。

      由于地球不斷運動,逐漸積累了巨大能量,在地殼某些脆弱地帶造成巖層突然發(fā)生破裂或錯動,這就是地震。

      地震前兆指地震發(fā)生前出現(xiàn)的異?,F(xiàn)象,如地震活動、地表的明顯變化以及地磁、地電、重力等地球物理異常,地下水位、水化學、動物的異常行為等。

      地震烈度是距震中不同距離上地面及建筑物、構筑物遭受地震破壞的程度。我國將地震烈度分為12度。地震烈度和地震震級是兩個概念,如唐山7.8級地震,唐山市的地震烈度是11度,天津中心市區(qū)的烈度是8度,石家莊的烈度是5度。

      3度,少數(shù)人有感。

      4-5度,睡覺的人驚醒,吊燈擺動。

      6度,器皿傾倒,房屋輕微破壞。

      7-8度,房屋破壞,地面裂縫。

      9-10度,橋梁、水壩損壞,房屋倒塌,地面破壞嚴重。

      11-12度,毀滅性破壞。

      2.發(fā)生有感地震應急行動

      有感地震是指發(fā)生的地震級別較低,有明顯震感,沒有造成破壞和重大破壞的地震。

      應急要點

      發(fā)生有感地震后,室內(nèi)人員在震發(fā)瞬間不知道地震強弱的情況下,應迅速按預先選定的較安全的室內(nèi)避震點分頭躲避。

      震后快速撤到室外,注意收聽、收看電視臺、電臺播發(fā)的有關新聞,做好防震準備。

      了解震情趨勢,不聽信、傳播謠言,確保社會穩(wěn)定。

      3.發(fā)生破壞性地震應急行動

      破壞性地震是指發(fā)生地震級別較大,造成一定的人員傷亡和建筑物破壞或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和建筑物破壞地震。

      應急要點

      住平房的居民遇到級別較大地震時,如室外空曠,應迅速跑到屋外躲避,盡量避開高大建筑物、立交橋,遠離高壓線及化學、煤氣等工廠或設施;來不及跑時可躲在桌下、床下及堅固的家具旁,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防塵、防煙。

      住在樓房的居民,應選擇廚房、衛(wèi)生間等開間小的空間避震;也可以躲在內(nèi)墻根、墻角、堅固的家具旁等容易于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要遠離外墻、門窗和陽臺;不要使用電梯,更不能跳樓。

      盡快關閉電源、火源。

      正在教室上課、工作場所工作、公共場所活動時,應迅速包頭、閉眼,在講臺、課桌、工作臺和辦公家具下邊等地方躲避。

      正在野外活動時,應盡量避開山腳、陡崖,以防滾石和滑坡;如遇山崩,要向遠離滾石前進方向的兩側(cè)方向跑。

      正在海邊游玩時,應迅速遠離海邊,以防地震引起海嘯。

      駕車行駛時,應迅速躲開立交橋、陡崖、電線桿等,并盡快選擇空曠處立即停車。

      身體遭到地震傷害時,應設法清除壓在身上的物體,盡可能用濕毛巾等捂住口鼻防塵、防煙;用石塊或鐵器等敲擊物體與外界聯(lián)系,不要大聲呼救,注意保存體力;設法用磚石等支撐上方不穩(wěn)的重物,保護自己的生存空間。

      4.地震時切忌驚慌

      我們感覺到的地震,大多數(shù)是有感、強有感地震,少數(shù)能造成輕微破壞,造成嚴重破壞的地震是極少數(shù)。因此,當遇到地震時切忌恐慌,要沉著冷靜,迅速采取正確行動。特別在高樓和人員密集場所,就地躲避最現(xiàn)實。我國有過地震并沒造成任何破壞,但驚慌失措的人們互相擁擠踩踏造成重傷甚至死亡的教訓。

      不要跳樓

      要相互關愛

      人員密集場所不要擁擠

      學生要聽從指揮

      3.地震常識是什么

      地震小常識 1.地震知識 地震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目前人列尚不能阻止地震的發(fā)生。

      但是,我們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減輕地震災害。 由于地球不斷運動,逐漸積累了巨大能量,在地殼某些脆弱地帶造成巖層突然發(fā)生破裂或錯動,這就是地震。

      地震前兆指地震發(fā)生前出現(xiàn)的異常現(xiàn)象,如地震活動、地表的明顯變化以及地磁、地電、重力等地球物理異常,地下水位、水化學、動物的異常行為等。 地震烈度是距震中不同距離上地面及建筑物、構筑物遭受地震破壞的程度。

      我國將地震烈度分為12度。地震烈度和地震震級是兩個概念,如唐山7.8級地震,唐山市的地震烈度是11度,天津中心市區(qū)的烈度是8度,石家莊的烈度是5度。

      3度,少數(shù)人有感。 4—5度,睡覺的人驚醒,吊燈擺動。

      6度,器皿傾倒,房屋輕微破壞。 7—8度,房屋破壞,地面裂縫。

      9—10度,橋梁、水壩損壞,房屋倒塌,地面破壞嚴重。 11—12度,毀滅性破壞。

      2.發(fā)生有感地震應急行動 有感地震是指發(fā)生的地震級別較低,有明顯震感,沒有造成破壞和重大破壞的地震。 應急要點 ○發(fā)生有感地震后,室內(nèi)人員在震發(fā)瞬間不知道地震強弱的情況下,應迅速按預先選定的較安全的室內(nèi)避震點分頭躲避。

      ○震后快速撤到室外,注意收聽、收看電視臺、電臺播發(fā)的有關新聞,做好防震準備。 ○了解震情趨勢,不聽信、傳播謠言,確保社會穩(wěn)定。

      3.發(fā)生破壞性地震應急行動 破壞性地震是指發(fā)生地震級別較大,造成一定的人員傷亡和建筑物破壞或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和建筑物破壞地震。 應急要點 ○住平房的居民遇到級別較大地震時,如室外空曠,應迅速跑到屋外躲避,盡量避開高大建筑物、立交橋,遠離高壓線及化學、煤氣等工廠或設施;來不及跑時可躲在桌下、床下及堅固的家具旁,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防塵、防煙。

      ○住在樓房的居民,應選擇廚房、衛(wèi)生間等開間小的空間避震;也可以躲在內(nèi)墻根、墻角、堅固的家具旁等容易于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要遠離外墻、門窗和陽臺;不要使用電梯,更不能跳樓。 ○盡快關閉電源、火源。

      ○正在教室上課、工作場所工作、公共場所活動時,應迅速包頭、閉眼,在講臺、課桌、工作臺和辦公家具下邊等地方躲避。 ○正在野外活動時,應盡量避開山腳、陡崖,以防滾石和滑坡;如遇山崩,要向遠離滾石前進方向的兩側(cè)方向跑。

      ○正在海邊游玩時,應迅速遠離海邊,以防地震引起海嘯。 ○駕車行駛時,應迅速躲開立交橋、陡崖、電線桿等,并盡快選擇空曠處立即停車。

      ○身體遭到地震傷害時,應設法清除壓在身上的物體,盡可能用濕毛巾等捂住口鼻防塵、防煙;用石塊或鐵器等敲擊物體與外界聯(lián)系,不要大聲呼救,注意保存體力;設法用磚石等支撐上方不穩(wěn)的重物,保護自己的生存空間。 4.地震時切忌驚慌 我們感覺到的地震,大多數(shù)是有感、強有感地震,少數(shù)能造成輕微破壞,造成嚴重破壞的地震是極少數(shù)。

      因此,當遇到地震時切忌恐慌,要沉著冷靜,迅速采取正確行動。特別在高樓和人員密集場所,就地躲避最現(xiàn)實。

      我國有過地震并沒造成任何破壞,但驚慌失措的人們互相擁擠踩踏造成重傷甚至死亡的教訓。 ○不要跳樓 ○要相互關愛 ○人員密集場所不要擁擠 ○學生要聽從指揮 簡要內(nèi)容:地震雖然目前是人類無法避免和控制的,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巧,也是可以從災難中將傷害降到最低的。

      1.為了您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請躲在桌子等堅固家具的下面 大的晃動時間約為1分鐘左右。這是首先應顧及的是您自己與家人的人身安全。

      首先,在重心較低、且結實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緊緊抓牢桌子腿。在沒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場合,無論如何,也要用坐墊等物保護好頭部。

      2.搖晃時立即關火,失火時立即滅火 大地震時,也會有不能依賴消防車來滅火的情形。因此,我們每個人關火、滅火的這種努力,是能否將地震災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

      從平時就養(yǎng)成即便是小的地震也關火的習慣吧。 為了不使火災釀成大禍,家里人自不用說,左鄰右舍之間互相幫助,厲行早期滅火是極為重要的。

      地震的時候,關火的機會有三次 第一次機會在大的晃動來臨之前的小的晃動之時 在感知小的晃動的瞬間,即刻互相招呼:“地震!快關火!,關閉正在使用的取暖爐、煤氣爐等。 第二次機會在大的晃動停息的時候 在發(fā)生大的晃動時去關火,放在煤氣爐、取暖爐上面的水壺等滑落下來,那是很危險的。

      大的晃動停息后,再一次呼喊:“關火!關火!,并去關火。 第三次機會在著火之后 即便發(fā)生失火的情形,在1-2分鐘之內(nèi),還是可以撲滅的。

      為了能夠迅速滅火,請將滅火器、消防水桶經(jīng)常放置在離用火場所較近的地方。 3.不要慌張地向戶外跑 地震發(fā)生后,慌慌張張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頂上的磚瓦、廣告牌等掉下來砸在身上,是很危險的。

      此外,水泥預制板墻、自動售貨機等也有倒塌的危險,不要靠近這些物體。 4.將門打開,確保出口 鋼筋水泥結構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動會造成門窗錯位,打不開門,曾經(jīng)發(fā)生有人被封閉在屋子里的事例。

      請將門打開,確保出口。 平時要事先想好萬一被關在屋子里,如何逃脫的方法。

      4.地震常識有哪些

      1.構造地震

      由于地下深處巖層錯動、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稱為構造地震(圖 1—1)。這類地震發(fā)生的次數(shù)最多,破壞力也最大,約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2.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作用,如巖漿活動、氣體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稱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動區(qū)才可能發(fā)生火山地震,這類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3.塌陷地震

      由于地下巖洞或礦井頂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稱為塌陷地震。這類地震的規(guī)模比較小,次數(shù)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發(fā)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guī)r地區(qū)或大規(guī)模地下開采的礦區(qū)。

      4.誘發(fā)地震

      由于水庫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動而引發(fā)的地震稱為誘發(fā)地震。這類地震僅僅在某些特定的水庫庫區(qū)或油田地區(qū)發(fā)生。

      5.人工地震

      地下核爆炸、炸藥爆破等人為引起的地面振動稱為人工地震。 人工地震是由人為活動引起的地震。如工業(yè)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動;在深井中進行高壓注水以及大水庫蓄水后增加了地殼的壓力,有時也會誘發(fā)地震。

      地震波發(fā)源的地方,叫作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作震中。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將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叫淺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破壞性地震一般是淺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為12公里。

      5.【有關地震知識】

      全球地震分布區(qū), 1963年–1998年地球,可分為三層.中心層是地核,地核主要是由鐵元素組成;中間是地幔;外層是地殼.地震一般發(fā)生在地殼之中.地殼內(nèi)部在不停地變化,由此而產(chǎn)生力的作用(即內(nèi)力作用),使地殼巖層變形、斷裂、錯動,于是便發(fā)生地震.超級地震指的是震波極其強烈的大地震.但其發(fā)生占總地震7%~21%,破壞程度是原子彈的數(shù)倍,所以超級地震影響十分廣泛,也是十分具有破壞力的. 地震,是地球內(nèi)部發(fā)生的急劇破裂產(chǎn)生的震波,在一定范圍內(nèi)引起地面振動的現(xiàn)象.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層的快 全球板塊運動速振動,在古代又稱為地動.它就像海嘯、龍卷風、冰凍災害一樣,是地球上經(jīng)常發(fā)生的一種自然災害.大地振動是地震最直觀、最普遍的表現(xiàn).在海底或濱海地區(qū)發(fā)生的強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稱為海嘯.地震是極其頻繁的,全球每年發(fā)生地震約五百五十萬次. 地震常常造成嚴重人員傷亡,能引起火災,水災,有毒氣體泄漏,細菌及放射性物質(zhì)擴散,還可能造成海嘯,滑坡,崩塌,地裂縫等次生災害. 地震波發(fā)源的地方,叫作震源(focus).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離震源最近的一點稱為震 中國地震火山帶分布中.它是接受振動最早的部位.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將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叫淺源地震,深度在6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對于同樣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樣,對地面造成的破壞程度也不一樣.震源越淺,破壞越大,但波及范圍也越小,反之亦然. 破壞性地震一般是淺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為12公里. 破壞性地震的地面振動最烈處稱為極震區(qū),極震區(qū)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區(qū). 觀測點距震中的距離叫震中距.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稱為地方震,在100-1000公里之間的地震稱為近震,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稱為遠震,其中,震中距越長的地方受到的影響和破壞越小. 地震所引起的地面振動是一種復雜的運動,它是由縱波和橫波共同作用的結果.在震中區(qū),縱波使地面上下顛動.橫波使地面水平晃動.由于縱波傳播速度較快,衰減也較快,橫波傳播速度較慢,衰減也較慢,因此離震中較遠的地方,往往感覺不到上下跳動,但能感到水平晃動. 當某地發(fā)生一個較大的地震時,在一段時間內(nèi),往往會發(fā)生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個地震叫做主震,主震之前發(fā)生的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后發(fā)生的地震叫余震. 地震具有一定的時空分布規(guī)律. 從時間上看,地震有活躍期和平靜期交替出現(xiàn)的周期性現(xiàn)象. 從空間上看,地震的分布呈一定的帶狀,稱地震帶.就大陸地震而言,主要集中在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和地中?!柴R拉雅地震帶兩大地震帶.太平洋地震帶幾乎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淺源地震(0千米~60千米),全部的中源(60千米~300千米)和深源地震(>300千米),所釋放的地震能量約占全部能量的80%.編輯本段地震圖片 地震后,埋在廢墟中的人編輯本段規(guī)模 目前衡量地震規(guī)模的標準主要有震級和烈度兩種.地震震級 地震震級是根據(jù)地震時釋放的能量的大小而定的.一次地震釋放的能量越多,地震級別就越大.目前人類有記錄的震級最大的地震是1960年5月21日智利發(fā)生的9.5級地震,所釋放的能量相當于一顆1800萬噸炸藥量的氫彈,或者相當于一個100萬千瓦的發(fā)電廠40年的發(fā)電量.這次汶川地震所釋放的能量大約相當于90萬噸炸藥量的氫彈,或100萬千瓦的發(fā)電廠2年的發(fā)電量. 目前國際上一般采用美國地震學家查爾斯·弗朗西斯·芮希特和賓諾·古騰堡(Beno Gutenberg)于1935年共同提出的震級劃分法,即現(xiàn)在通常所說的里氏地震規(guī)模.里氏規(guī)模是地震波最大振幅以10為底的對數(shù),并選擇距震中100千米的距離為標準.里氏規(guī)模每增強一級,釋放的能量約增加32倍,相隔二級的震級其能量相差1000 (~ 32 * 32)倍. 小于里氏規(guī)模2.5的地震,人們一般不易感覺到,稱為小震或者是微震;里氏規(guī)模2.5-5.0的地震,震中附近的人會有不同程度的感覺,稱為有感地震,全世界每年大約發(fā)生十幾萬次;大于里氏規(guī)模5.0的地震,會造成建筑物不同程度的損壞,稱為破壞性地震.里氏規(guī)模4.5以上的地震可以在全球范圍內(nèi)監(jiān)測到.有記錄以來,歷史上最大的地震是發(fā)生在1960年5月22日19時11分南美洲的智利,根據(jù)美國地質(zhì)調(diào)查所,里氏規(guī)模竟達9.5.地震烈度 中國百年大地震一覽圖同樣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壞不一定是相同的;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壞也不一樣.為了衡量地震的破壞程度,科學家又“制作”了另一把“尺子”一一地震烈度.在中國地震烈度表上,對人的感覺、一般房屋震害程度和其他現(xiàn)象作了描述,可以作為確定烈度的基本依據(jù).影響烈度的因素有震級、震源深度、距震源的遠近、地面狀況和地層構造等. 一般情況下僅就烈度和震源、震級間的關系來說,震級越大震源越淺、烈度也越大.一般來講,一次地震發(fā)生后,震中區(qū)的破壞最重,烈度最高;這個烈度稱為震中烈度.從震中向四周擴展,地震烈度逐漸減小.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但它所造成的破壞,在不同的地區(qū)是不同的.也就是說,一次地震,可以劃分出好幾個烈度不同的地區(qū).這與一顆炸彈爆。

      6.地震知識簡短100字左右.

      地球的結構就像雞蛋,可分為三層。

      中心層是“蛋黃”-地核;中間是“蛋清”-地幔;外層是“蛋殼”-地殼。地震一般發(fā)生在地殼之中。

      地球在不停地自轉(zhuǎn)和公轉(zhuǎn),同時地殼內(nèi)部也在不停地變化。由此而產(chǎn)生力的作用,使地殼巖層變形、斷裂、錯動,于是便發(fā)生地震。

      我國目前使用的震級標準,是國際上通用的里氏分級表,共分9個等級。通常把小于2.5級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級地震叫有感地震,大于4.7級地震稱為破壞性地震。

      震級每相差1.0級,能量相差大約30倍;每相差2.0級,能量相差約900多倍。

      7.收集地震常識

      1、地震知識 地震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目前人列尚不能阻止地震的發(fā)生。

      但是,我們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減輕地震災害。 由于地球不斷運動,逐漸積累了巨大能量,在地殼某些脆弱地帶造成巖層突然發(fā)生破裂或錯動,這就是地震。

      地震前兆指地震發(fā)生前出現(xiàn)的異?,F(xiàn)象,如地震活動、地表的明顯變化以及地磁、地電、重力等地球物理異常,地下水位、水化學、動物的異常行為等。 地震烈度是距震中不同距離上地面及建筑物、構筑物遭受地震破壞的程度。

      我國將地震烈度分為12度。地震烈度和地震震級是兩個概念,如唐山7.8級地震,唐山市的地震烈度是11度,天津中心市區(qū)的烈度是8度,石家莊的烈度是5度。

      3度,少數(shù)人有感。 4—5度,睡覺的人驚醒,吊燈擺動。

      6度,器皿傾倒,房屋輕微破壞。 7—8度,房屋破壞,地面裂縫。

      9—10度,橋梁、水壩損壞,房屋倒塌,地面破壞嚴重。 11—12度,毀滅性破壞。

      2.發(fā)生有感地震應急行動 有感地震是指發(fā)生的地震級別較低,有明顯震感,沒有造成破壞和重大破壞的地震。 2、應急要點 ○發(fā)生有感地震后,室內(nèi)人員在震發(fā)瞬間不知道地震強弱的情況下,應迅速按預先選定的較安全的室內(nèi)避震點分頭躲避。

      ○震后快速撤到室外,注意收聽、收看電視臺、電臺播發(fā)的有關新聞,做好防震準備。 ○了解震情趨勢,不聽信、傳播謠言,確保社會穩(wěn)定。

      3.發(fā)生破壞性地震應急行動 破壞性地震是指發(fā)生地震級別較大,造成一定的人員傷亡和建筑物破壞或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和建筑物破壞地震。 3、應急要點 ○住平房的居民遇到級別較大地震時,如室外空曠,應迅速跑到屋外躲避,盡量避開高大建筑物、立交橋,遠離高壓線及化學、煤氣等工廠或設施;來不及跑時可躲在桌下、床下及堅固的家具旁,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防塵、防煙。

      ○住在樓房的居民,應選擇廚房、衛(wèi)生間等開間小的空間避震;也可以躲在內(nèi)墻根、墻角、堅固的家具旁等容易于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要遠離外墻、門窗和陽臺;不要使用電梯,更不能跳樓。 ○盡快關閉電源、火源。

      ○正在教室上課、工作場所工作、公共場所活動時,應迅速包頭、閉眼,在講臺、課桌、工作臺和辦公家具下邊等地方躲避。 ○正在野外活動時,應盡量避開山腳、陡崖,以防滾石和滑坡;如遇山崩,要向遠離滾石前進方向的兩側(cè)方向跑。

      ○正在海邊游玩時,應迅速遠離海邊,以防地震引起海嘯。 ○駕車行駛時,應迅速躲開立交橋、陡崖、電線桿等,并盡快選擇空曠處立即停車。

      ○身體遭到地震傷害時,應設法清除壓在身上的物體,盡可能用濕毛巾等捂住口鼻防塵、防煙;用石塊或鐵器等敲擊物體與外界聯(lián)系,不要大聲呼救,注意保存體力;設法用磚石等支撐上方不穩(wěn)的重物,保護自己的生存空間。 4、地震時切忌驚慌 我們感覺到的地震,大多數(shù)是有感、強有感地震,少數(shù)能造成輕微破壞,造成嚴重破壞的地震是極少數(shù)。

      因此,當遇到地震時切忌恐慌,要沉著冷靜,迅速采取正確行動。特別在高樓和人員密集場所,就地躲避最現(xiàn)實。

      我國有過地震并沒造成任何破壞,但驚慌失措的人們互相擁擠踩踏造成重傷甚至死亡的教訓。 ○不要跳樓 ○要相互關愛 ○人員密集場所不要擁擠 ○學生要聽從指揮 地震避險自救常識 公共場所如何個人防護 在群眾集聚的公共場所遇到地震時,最忌慌亂,否則將造成秩序混亂,相互壓擠而導致人員傷亡,而應有組織地從多路口快速疏散。

      1、如果你正在影劇院、體育館等處遇到地震時,要沉著冷靜,特別是 當場內(nèi)斷電時,不要亂喊亂叫,更不得亂擠亂擁,應就地蹲下或躲在排椅下,注意避開吊燈、電扇等懸掛物,用皮包等物保護頭部,等地震過后,聽從工作人員指揮,有組織地撤離。 2、地震時,你正在商場、書店、展覽館等處,應選擇結實的柜臺、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邊,以及內(nèi)墻角處就地蹲下,用手或其它東西護頭,避開玻璃門窗和玻璃櫥窗,也可在通道中蹲下,等待地震平息,有秩序地撤離出去。

      3、正在上課的學生,要在老師的指揮下迅速抱頭、閉眼,躲在各自的課桌下,絕不能亂跑或跳樓,地震后,有組織地撤離教室,到就近的開闊地帶避震。 4、正在進行比賽的體育場,應立即停止比賽,穩(wěn)定觀眾情緒,防止混亂擁擠,有組織有步驟地向體育場外疏散。

      地震時的自救四大常識 1.大地震時不要急 破壞性地震從人感覺振動到建筑物被破壞平均只有12秒鐘,在這短短的時間內(nèi)你千萬不要驚慌,應根據(jù)所處環(huán)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擇。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門外。

      如果住的是樓房,千萬不要跳樓,應立即切斷電閘,關掉煤氣,暫避到洗手間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鋪等下面,震后迅速撤離,以防強余震。 2.人多先找藏身處 學校,商店,影劇院等人群聚集的場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亂,應立即躲在課桌,椅子或堅固物品下面,待地震過后再有序地撤離。

      教師等現(xiàn)場工作人員必須冷靜地指揮人們就地避震,決不可帶頭亂跑。

      8.地震的小常識

      如果正在屋內(nèi),切勿試圖沖出房屋,這樣砸死的可能性極大。

      權宜之計是躲在堅固的床或桌下,倘若沒有堅實的家具,應站在門口,門框多少有點保護作用。應遠離窗戶,因為窗玻璃可能震碎。

      ·如在室外,不要靠近樓房、樹木、電線桿或其他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物。盡可能遠離高大建筑物,跑到空地上去。

      為免地震時失去平衡,應躺在地上。倘若附近沒有空地,應該暫時在門口躲避。

      ·切勿躲在地窯、隧道或地下通道內(nèi),因為地震產(chǎn)生的碎石瓦礫會填滿或堵塞出口。除非它們十分堅固,否則地道等本身也會震塌陷。

      ·地震時,木結構的房子容易傾斜而致使房門打不開,這時就會眼睜睜地把命丟掉。所以,不管出不出門,首先打開房門是明智之舉。

      ·發(fā)生大地震時,擱板上的東西及書架上的書等可能往下掉。這時,保護頭部是極其重要的。

      在緊急情況下可利用身邊的棉坐墊、毛毯、枕頭等物蓋住頭部,以免被砸傷。 ·即使在盛夏發(fā)生地震,裸體逃出房間也是不雅的,而且赤裸裸的身體容易被四處飛濺的火星、玻璃及金屬碎片傷害。

      因此,外出避難時要穿上盡可能厚的棉衣和棉制的鞋襪,并且要避免穿上易著火的化纖制品?!と缭卺t(yī)院住院時碰到地震,鉆進床下才是最好的策略。

      這樣,可防止從天窗或頭頂?shù)粝挛锲范覀?·地震時,不要在道路上奔跑,這時所到之處都是飛瀉而下的招牌、門窗等物品。

      因此,此時到危險場合最好能戴上一頂安全帽子之類的東西。 ·地震時,大橋也會震塌墜落河中,此時停車于橋上或躲避于橋下均是十分危險的。

      因此,如在橋上遇到地震,就應迅速離開橋身。 ·大地震有時發(fā)生在海底,這時會出現(xiàn)海嘯。

      掀起的海浪,會急劇升高,靠近岸邊的小舟就十分危險。此時,最好是迅速離開沙灘,遠離浪高的海面,才算是安全的。

      ·在公共場所遇到地震時,里面的人會因驚恐而導致?lián)頂D,這是由于驚恐的人們找不到逃生的出口的緣故。這時需要的是鎮(zhèn)靜,定下心來尋找出口,不要亂跑亂竄。

      9.地震的基本常識

      1、什么是地震

      地震,簡言之就是地面震動的一種自然現(xiàn)象。換言之,就是地球內(nèi)部運動,造成能量的局部積累導致地殼巖石的突然破裂。全球每年用儀器記錄到的地震有1500萬次之多,就是說每天有數(shù)萬次震動,只是絕大多數(shù)震動小,人感覺不到的占99%,在1%的有感地震中,造成破壞的有近千次,造成很大破壞的每年僅17~18次。

      2、地震的分類:

      按照不同成因,地震可劃分為五類:

      (1) 構造地震:由于地下巖層受地應力的作用,當所受的地應力太大,巖層不能承受時,就會發(fā)生突然、快速的破裂或錯動,并激發(fā)出一種向四周傳播的地震波,當?shù)卣鸩▊鞯降乇頃r,就會引起地面的震動。世界上85%-90%的地震以及所有造成重大災害的地震都屬于構造地震。

      (2)火山地震:由于火山爆發(fā)引起的地震。

      (3) 水庫地震:由于水庫蓄水、放水引發(fā)的地震。

      (4) 陷落地震:由于地層陷落引起的地震。

      (5) 人工地震:由于核爆、工程爆破等人為活動引起的地震

      3、地震術語

      震源:是地球內(nèi)發(fā)生地震的地方。

      震源深度: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距離是震源深度。發(fā)生在60公里以內(nèi)的地震稱為淺源地震;60-300公里的為中源地震;300公里以上的為深源地震。目前有記錄的最深震源達720公里。

      震中:震源上方正對著的地面稱為震中。震中及其附近的地方稱為震中區(qū),也稱極震區(qū)。震中到地面上任一點的距離叫震中距離(簡稱震中距)。震中距在100公里以內(nèi)的稱為地方震;在1000公里以內(nèi)的稱為近震;大于1000公里的稱為遠震。

      10.有哪些關于地震的知識

      一、地震是常見自然現(xiàn)象 地震和日常所見的風雨、雷電一樣,是一種較為普遍的自然現(xiàn)象。

      據(jù)統(tǒng)計,全世界每年約發(fā)生500萬次地震,不過99%以上的地震是微小地震,人們不容易感覺到。但強烈的突發(fā)性地震往往使人猝不及防,從而造成人員傷亡和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

      二、地震的成因 地球內(nèi)部物質(zhì)不停運動,會產(chǎn)生一股作用于巖層的巨大力量。當這股力量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可使一些巖層發(fā)生彎曲、變形。

      一旦巖層承受不了這種變化的時候,就會發(fā)生急劇的破裂、錯動,引起強烈振動,這種振動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地震。 地球內(nèi)部發(fā)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地面距震源最近的地方叫震中地震的大小可以用地震震級和地震烈度來衡量。

      震級表示地震時釋放能量的大?。涣叶缺硎镜卣饘Φ孛嫫茐牡某潭?。 更詳細請參見:《地震是怎樣產(chǎn)生的?》 三、地震的種類 (1) 構造地震 構造地震是地球構造運動引起的地震。

      組成地殼的巖層在地應力作用下,發(fā)生傾斜或彎曲變形, 當?shù)貞^續(xù)增強,積累到超過巖層所能承受的限度時,沿著巖層構造薄弱的地方。突然發(fā)生斷裂或錯位,使長期積累起來的能量急劇地釋放出來,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傳播而引起地面的振動。

      (2) 火山地震 火山地震是由火山爆發(fā)而引起的?;鹕降卣鹬饕袃煞N:一種是火山爆發(fā)時,由于巖漿沖擊地殼或使局部地區(qū)巖層發(fā)生變形和變位而引起的地震。

      另一種是火山爆發(fā)后, 由于大量巖漿損失,地下壓力減小或地下深處補給不及,出現(xiàn)空洞,從而引起上面覆蓋的巖層斷裂或塌陷而產(chǎn)生的地震。 (3) 陷落地震 陷落地震是由于地下溶洞或礦山采空區(qū)的陷落而引起的局部地震。

      四、地震的破壞 地震時,由于地面連續(xù)發(fā)生大幅度的振動,從而產(chǎn)生巨大的破壞作用,造成房屋、橋梁、鐵路、公路、水庫等建筑物遭受程度不同的破壞。 五、地震前兆 地震,特別是強地震發(fā)生之前,總會出現(xiàn)…‘些異?,F(xiàn)象。

      人們把觀察到的—些與地震發(fā)生有密切聯(lián)系的異常現(xiàn)象稱為地震前兆。 (1) 地下水異常 井水是個寶,前兆來得早。

      天雨水質(zhì)渾,天旱井水冒。 水位變化大,翻花冒氣泡。

      有的變顏色,有的變味道。 (2) 動物異常 震前動物有預兆,密切監(jiān)視最重要。

      騾馬牛羊不進圈,鴨不下水狗狂叫。 老鼠搬家往外逃,鴿子驚飛不回巢。

      冰天雪地蛇出洞,魚兒驚慌水面跳。 (3) 地光和地聲 地光和地聲是地震前夕或地震時從地下或地面發(fā)出的光亮及聲音,是重要的臨震預兆。

      臨震前,一瞬間,地發(fā)聲,又發(fā)光,見此情,宜果斷,速行動,少危險。 六、地震預報的發(fā)布 國家對地震預報實行統(tǒng)一發(fā)布制度。

      地震短期預報和臨震預報,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guī)定的程序發(fā)布。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都無權發(fā)布地震預報消息。

      七、怎樣做好地震前的準備 1. 了解地震知識,掌握防震應急措施。 2. 相信科學,反對迷信,不輕信地震謠言。

      3. 明確疏散路線、避難地點,準備好避難和營救的物品。通常需準備好手電筒、打火機、收音機,夠三天用的食物和飲用水。

      4. 加固室內(nèi)家具雜物,把放在高處的小物件、鏡框等物體轉(zhuǎn)移到地板上,避免家具雜物在地震時翻倒掉落造成傷害事故。 5. 分配地震時個人應急任務,特別是防火;離家時,應關好燃氣灶,熄滅爐火,切斷電源等;要保護老人小孩;所攜帶防震用品等應按任務分工落實到人,避免震時忙亂,顧此失彼。

      八、地震時個人避險 破壞性地震從發(fā)生到房屋倒塌,一般只有十幾秒的時間。作為個人,如何在瞬間冷靜地作出正確避險的抉擇呢? 1. 在樓房:迅速遠離外墻及門窗,可選擇廚房、浴室等開間小、不易塌落的空間避震,千萬不要跳樓,也不能使用電梯。

      2. 在平房:來不及跑出戶外時,可迅速躲在桌子、床下和堅固家具旁或緊挨墻根,注意保護頭部。 3. 在戶外:避開高大建筑物,遠離高壓線、大的廣告牌。

      4. 在工作間:迅速關掉電源和氣源,就近躲藏在堅固的機器、設備或辦公家具旁。 5. 在公共場所:在車站、劇院、教室、商店、地鐵等場所,要保持鎮(zhèn)靜,就地選擇躲藏處,然后聽從指揮,有序撤離。

      不要盲目跳樓,也不要擁擠在樓梯、過道上。 九、地震后自救互救 震區(qū)群眾,尤其是家庭、鄰里之間的自救互救,是減少地震時人員傷亡的有效手段之—。

      1. 被埋壓人員首先要鼓起求生的勇氣,要消除恐懼心理,能自我離開險境者,應盡快想法脫離險境。 2. 被埋壓人員不能自我脫險時,設法將手腳掙脫出來,清除壓在自己身上的物體,特別是腹部以上的壓物,等待救援。

      可以用毛巾、衣服等捂住口鼻,保持呼吸通暢,防止煙塵嗆入窒息。 3. 被埋壓人員要保持頭腦清醒,不可大聲呼救,以保存體力,等待救援。

      應利用一切辦法與外界聯(lián)系,可用石塊敲擊物體,或在聽到外面有人時才呼救。 4. 被埋壓人員應支撐可能墜落的重物,擴大安全生存空間,最后向有光線和空氣流通的方向移動,以脫離險境。

      若無力脫險時,應盡可能減少體力消耗,在可活動空間里,設法尋找代用食品和水,創(chuàng)造生存條件,等待救援。 5. 組織家庭、鄰里互救。

      家庭人員和鄰里熟知被埋壓人員位置,可及時進行搶救。在救人中要注意聽被困人員的呼喊、呻吟、敲擊器物等聲。

      地震常識錯

      聲明:沿途百知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lián)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