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不卡福利网站|中文字幕在笑第一页|午夜福利中文字幕首页|久久精彩视频免费观看

  • <abbr id="lczsv"></abbr>
    <blockquote id="lczsv"></blockquote>

    <track id="lczsv"><table id="lczsv"><nobr id="lczsv"></nobr></table></track>
    • 中國古代常識1000問

      2022-06-03 綜合 86閱讀 投稿:執(zhí)初

      1.中國古代常識文化心得1000字作文

      關(guān)于中國古代文化的結(jié)構(gòu)分類,各家學(xué)派標(biāo)準(zhǔn)不同,分類也不同:有物質(zhì)與精神兩分法;有物質(zhì)、制度、精神三分法;有物質(zhì)、制度、行為、心態(tài)四分法;還有物質(zhì)、社會、精神、藝術(shù)、語言、風(fēng)俗六分法等。

      這些劃分盡管層次不一,但都是按照人類創(chuàng)造文化的發(fā)展進程由物質(zhì)到精神、由感性到理性的層次劃分的,適用于專業(yè)人員的學(xué)習(xí)研究。中學(xué)生學(xué)習(xí)教材中的中國古代文化,應(yīng)根據(jù)教育功能的不同來劃分。

      中學(xué)語文教材中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識,它包括天文、地理、文學(xué)藝術(shù)、哲學(xué)宗教、政區(qū)歷法、軍事刑律、陰陽五行、家族禮法、音樂美術(shù)、飲食服裝、車馬冠蓋、文化奠基、政治經(jīng)濟制度、明君賢相的治國方略,以及價值觀念、道德情操等等,但由于教材中沒有專門論述中國古代文化知識的課文,這些知識都零散地分布在古文典籍之中,教師教學(xué)難,學(xué)生學(xué)習(xí)更難,因此,教學(xué)時應(yīng)將分散的古代文化知識根據(jù)教育的功能不同梳理歸類,每一類下分若干知識點,以課文中的某一古代文化知識點為突破口作分析,成扇面輻射展開,拓寬范圍并向縱深發(fā)展。然后再探討下一個知識點。

      這樣做有三個好處:一是將課文中零散的知識歸類成系統(tǒng),建立知識鏈條。二是教師們在傳播零散的古代文化知識時可以采用專題講座的方法。

      三是給學(xué)生提供一種研究性學(xué)習(xí)的方法,打開思路,養(yǎng)成良好的治學(xué)習(xí)慣?!吨袊糯幕WR》主要針對古代文化中天文、歷法、樂律、地理、職官、科舉、姓名、禮俗、宗法等十四個重要方面做了解釋和說明,對于當(dāng)今的讀者了解古代文化、掃清閱讀古文中的障礙非常有幫助。

      2.中國歷史知識

      1、已知的在中國境內(nèi)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類,是“元謀猿人”。

      在中國云南省元謀盆地發(fā)現(xiàn)的顆古人類牙齒化石,經(jīng)科學(xué)鑒定,距今約有70多萬年了。 2、約70——20萬年前,“北京猿人”(簡稱“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的洞穴里。

      3、北京人已經(jīng)知道使用天然火。人類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種自然力的能力。

      4、到了大約18000年前,仍然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里,生活著一批被稱作“山頂洞人”的遠(yuǎn)古人類。他們已經(jīng)具有明顯的黃種人的體態(tài)特征。

      5、山頂洞人不僅會人工取火,而且制造出了中國縫制工藝史上的第一枚骨針,骨針約同火柴棍般粗細(xì),長82毫米。 6、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國出現(xiàn)了古老的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

      7、陜西西安半坡文化的彩陶,十分精美。人面網(wǎng)紋盆上各種紋飾,是原始美術(shù)、原始文字和原始藝術(shù)的結(jié)晶。

      8、山東龍山文化的黑陶,烏黑光亮,有著金屬器皿一樣的光澤。 9、長江流域的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文化,與黃河流域的半坡文化同樣古老,7000年前那里的人們已經(jīng)會用大型木構(gòu)件建筑房屋。

      10、大約4000多年前,發(fā)生了一些部落戰(zhàn)爭。黃帝是其中一個部落的首領(lǐng),因為他深得人心又聰明勇敢,取得了最后勝利。

      11、在古老的華夏族逐漸形成的過程中,黃帝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黃帝也就被后世尊為華夏族(即中華民族前身)的“人文初祖”。 12、黃帝之后,中華民族先后又出現(xiàn)了幾位杰出的人物:堯、舜、禹。

      堯禪位于舜,舜禪位于禹。 13、堯舜禹的時代,洪水泛濫成災(zāi)。

      大禹奉命治水,終于治服了洪水。 14、后來,禹的兒子啟繼承了王位,建立了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約公元前22世紀(jì)公元前17世紀(jì))。

      15、相傳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開始有了歷法,所以人們都把中國古老的傳統(tǒng)歷法叫夏歷。 16、夏歷是按月亮的運行周期制訂的,又叫陰歷。

      由于歷法中有節(jié)氣變化和農(nóng)事安排,所以又稱農(nóng)歷。 17、夏朝最后一個統(tǒng)治者桀,暴虐無道。

      東方的商部落,在湯的領(lǐng)導(dǎo)下強大起來,打敗了夏建立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jì)初——公元前11世紀(jì))。 18、商朝的青銅器制造業(yè)有很大的發(fā)展。

      商朝后期制造的司母戊大方鼎重達(dá)875公斤,是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世界上最大的出土青銅器。(右圖) 19、商代的甲骨文是刻在龜甲獸骨上的一種古代文字,已經(jīng)是相當(dāng)成熟的文字了。

      在殷墟出土的15萬片刻有文字的甲骨中,總字?jǐn)?shù)達(dá)到160多萬字,其中有單字4600多個,已識別的有1000多個。 20、商代末期,在黃土高原上,一個叫“周”的部落強盛起來。

      到周文王時,周國成了西方諸侯的新盟主。 21、商朝最后的統(tǒng)治者紂王好酒淫樂。

      周武王時,周聯(lián)合其他部落討伐商朝,經(jīng)過牧野之戰(zhàn),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約公元前11世紀(jì)公元前256年)。 22、周朝建立后,分封了大大小小71個小國,有魯、齊、魏、晉、宋、燕等。

      這些小國的國君叫諸侯。 23、西周前期180多年,中原一帶產(chǎn)生了許多大型樂舞。

      祭祀山川時用的是表現(xiàn)大禹治水的《大夏》舞,紀(jì)念武王伐紂功績的武舞是《大武》舞。 24、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將都城東遷,名為“東周”。

      分為“春秋”、“戰(zhàn)國”兩個時期。 25、春秋時期,100多個諸侯國林立,互相爭奪,勝者成為霸主,出現(xiàn)了 “春秋五霸”,一般的說法是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莊王。

      26、公元前606年,楚莊王“問鼎大小輕重”。鼎是王權(quán)象征,傳說大禹鑄了九個鼎,代表九州。

      楚莊王問鼎,表明他有做天子的野心。 27、春秋中后期,吳越兩國交惡。

      先是吳王闔廬戰(zhàn)敗受傷而死。其子吳王夫差立志報仇,讓人每天高聲提醒他:“夫差,你忘了殺父之仇了么?”后來,吳國在夫差的領(lǐng)導(dǎo)下打敗了越國。

      28、越王勾踐決心雪恥。他“臥薪嘗膽”,每天高聲自問:“勾踐,你忘了亡國的恥辱么?”越國經(jīng)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xùn),再次打敗吳國,吳王夫差自殺。

      29、約2500年前,中國出了位偉大的思想家——老子。老子是道家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

      (右圖) 30、《道德經(jīng)》又名《老子》,書里寫著:禍有時會成為福的因由,福中有時藏伏著禍。因此要注意“物極必反”,還要注意“道”“德”相長。

      31、生活于公元前551——前479年的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 32、孔子最早在中國興辦私學(xué),他有弟子三千人,賢者七十二人。

      33、孔子為中國古代文化發(fā)展作出了不朽的貢獻,他整理編訂了《易》、《詩》、《禮》、《樂》、《尚書》、《春秋》等 “六經(jīng)”。 34、孔子享年73歲,死后葬在魯國都城北邊(今山東曲阜“孔林”處)。

      孔子故居后來改建為“孔廟”。 35、孔子的學(xué)生們追憶孔子日常教誨和生活行為,整理成一部語錄體書,稱作《論語》,這部書成為儒家的經(jīng)典,對后世有很大影響。

      36、孫武,是春秋末期一位杰出的軍事家。傳世有著名的兵書《孫子兵法》十三篇。

      37、《孫子兵法》提出了著名的“ 知彼知已,百戰(zhàn)不殆”、“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等許多戰(zhàn)爭原則。 38、《孫子兵法》的根本宗旨在于:精通戰(zhàn)爭的目的是為了“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

      《孫子兵法》因此被稱為“兵學(xué)圣典”,并被廣泛應(yīng)用于政治、外交。

      3.關(guān)于中國古代的知識

      與孔子有關(guān)的成語故事 (1)至圣先師 (2)有教無類 (3)見賢思齊 (4)慎終追遠(yuǎn) (5)舉一反三 (6)溫故知新 (7)見義勇為 (8)怨天尤人 2 (1)盡善盡美:形容好到極點,毫無缺陷. 孔子在齊國,有機會欣賞到他認(rèn)為最美妙的音樂[[韶]]. 謂其"盡善矣,又盡美也!"而后大受感動,一連好多天老是想著它,吃肉也沒有味道了.三月不知肉味,原是形容孔子對于音樂入迷的情況.后人卻借它來形容貧窮,真是怪哉. (2)侃侃而談:不慌不忙地談著 在周代的等級制度中,孔子的地位相當(dāng)于下大夫. 孔子是個一舉一動都力求合乎周禮的人.他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在家鄉(xiāng),他顯得溫和恭順,好像不會說話;在朝見場合,卻長于談?wù)摚行┲?jǐn)慎罷了;在朝廷上,國君不在之時,他與同級官員說話,侃侃而談,理直氣壯;同上級說話,和顏悅色;君主來了,既恭敬而又不安,非常之小心. (3)不舍晝夜: 表示時間不停地流逝之意. 孔子的時間觀念強,曾對著河流嘆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意思是:光陰一去不復(fù)返??!就如河水這樣晝夜不停地奔流吧! 時間如流水,一定要珍惜.孔子之所以青史留名,是因為他懂得:時間就是財富啊! (4)道不拾遺:形容社會風(fēng)氣道德良好. 孔子在魯國當(dāng)了幾任官,他在任之時,魯國政治有了極大改良:賣東西不討價還價;掉了東西不必驚慌,老百姓都有自已的人格,不肯拾起收為已有. (5)登堂入室:表示已達(dá)到一定的程度或是已得到老師專授指點. 孔子的弟子子路,為人剛勇,一日在孔家彈瑟,瑟聲中帶有殺氣,犯了孔子的大忌--仁.孔子自然不喜歡,又不便發(fā)作,就不滿道:"子路彈瑟的本領(lǐng)已經(jīng)登上廳堂,但尚未能進入內(nèi)室.他為何要在我家彈瑟??? 無聊!" 孔子的眾弟子一聽老夫子對子路不滿,馬上就改變對子路的看法和態(tài)度,越來越鄙視他. 兩個啟示:在別人家里最好安份些; 對于頭兒,要懂得投其所好才是啊! (6)道聽途說:泛指沒有根據(jù)的傳聞 子曰:道聽而涂說,德之棄也(涂同途) 意為:從道路上聽來一些沒有根據(jù)的話,就在道路上不負(fù)責(zé)任地傳播,這種道德作風(fēng)是要不得的. 有很多類似的玩藝,被人一本正經(jīng)地轉(zhuǎn)來轉(zhuǎn)去,實際上這些謠言里漏洞百出,只要自己稍微認(rèn)真想一想、查一查,就能夠看出其中的謊言成分,然而很多人卻信以為真,樂此不疲。

      是我們自己太脆弱太輕信還是網(wǎng)絡(luò)里情緒的煽動太容易?要警惕?。? (7)發(fā)憤忘食:形容學(xué)習(xí)努力,工作勤奮. 楚國某縣尹問孔子弟子,請他談?wù)剬鬃拥目捶ǎ茏幽驹G小心,一言不發(fā),縣尹只得怏怏而回.孔子得知后,很不高興,怨道:你為什么不說:我的老師是個發(fā)憤忘食,樂而忘憂的好學(xué)者?。〉茏右宦狇R上明白,愧道:"老師,是我糊涂啊,現(xiàn)在我終于明白了.今后若有人再問我,我必遵師囑答之." 孔子一聽舒服,欣然笑道:"好,好,好." 俗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可孔夫子都懂得在適當(dāng)?shù)臅r候吹一把,真是我們學(xué)習(xí)的楷模啊! (8)鳴鼓而攻:形容聲討犯罪的人. 孔子弟子冉求在朝中干活,準(zhǔn)備試行新法,向孔子請教,孔子剛好是站在保守一邊,于是氣憤無比,把冉求罵個狗血淋頭,冉求一再堅持自已的改革,于是孔子對眾徒發(fā)出追殺令:冉求不是我的門徒,你們一起向他攻擊吧!"[[ 論語.先進篇]]"求,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哇靠,人多力量大,自古都是人多勝人少,以強凌弱的風(fēng)格早已定型. 你的社會關(guān)系如何? 你有硬梆梆的后臺嗎?你的朋友多嗎? 如果沒有,可得小心行事,潔身自好呀! (9)以強凌弱:憑借強力欺負(fù)弱小. 跖,一奴隸起義首領(lǐng),士大夫蔑稱起義者為盜.孔子想游說盜跖走入正途,于是斗膽找了他,不料惹來盜跖一陣亂罵,罵得孔子是眼光失神,臉色如土,滿懷感羞?。?來,那些看著孔夫子就煩的人們有機會了,跟著盜跖英雄一起罵: "你這死夫子,你不勞動卻吃得香,不紡織卻穿得好,整日搖唇鼓舌,惹是生非,迷惑天下君主,虛假做出孝敬父母,友愛兄弟之舉,以求得封候,求得富貴,你就天下最大的盜.堯,舜興起后,設(shè)立百臣,商流放國君,周武王殺死商紂,從此社會都是以強凌弱.你所說的那一套,是我所唾棄的,不能保全人的本性,都是奔走鉆營,虛偽巧詐的東西. 天下人為啥不叫你盜丘,而叫我盜跖!你這個罪大惡極的人,趕快滾回去,不然,我將用你的肝拿來加菜配酒吃了哈!" 東家之丘:比喻不認(rèn)識身邊著名人物. 孔子名丘,老家山東,幾千年來幾乎無人不知.然而他在世時,并沒有如此名氣.[[孔子家語]]說:孔子的西鄰住著一老頭,卻不是鄰居是啥大人物,每次提到孔子都會直呼其小名,說是俺東家之丘如何如何.。

      4.古代知識方面的問題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中國古代的種種禮節(jié),就是其具體表現(xiàn)。

      “九賓之禮”。這是我國古代最隆重的禮節(jié)。它原是周朝天子專門用來接待天下諸侯的重典。周朝有八百個諸侯國,周天子按其親疏,分別賜給各諸侯王不同的爵位,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各諸侯國內(nèi)的官職又分為三等:卿、大夫、士,諸侯國國君則自稱為“孤”。這“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士”合起來稱為“九儀”或稱“九賓”。周天子朝會“九賓”時所用的禮節(jié),就叫“九賓之禮”。“九賓之禮”是很隆重的:先是從殿內(nèi)向外依次排列 九位禮儀官員,迎接賓客時則高聲呼喚,上下相傳,聲勢威嚴(yán)。按古禮,“九賓之禮”只有周天子才能用,但到了戰(zhàn)國時代,周朝衰微,諸侯稱霸,“九賓之禮”也為諸侯所用,演變?yōu)橹T侯國接見外來使節(jié)的一種最高外交禮節(jié)了?!读H藺相如列傳》中的“設(shè)九賓之禮”就是指此。

      “跪拜禮”。早在原始社會就以產(chǎn)生,但那時人們僅僅是以跪拜的形式表示友好和敬意,并無尊卑關(guān)系。進入階級社會后,情況就不同了,特別是在封建社會里,“跪拜”是一種臣服的表示,“拜,服也;稽首,服之甚也。”即使是平輩跪拜,也有彼此恭敬的意思?!肮虬荻Y”其表現(xiàn)形式有多樣,但主要有以下幾種:⑴“稽首”:是臣拜君之禮。拜者頭首著地,并停留較長一段時間;⑵“頓首”:即叩首、叩頭。頭一觸地就起,是一種用于平輩間的,比較莊重的禮節(jié)。古人就常常在書信的頭或尾書以“頓首”二字,以表敬意;另外,還有“空首”、“再拜”等。

      “揖讓禮”?!耙尽笔亲饕?,雙手抱拳打拱,身體向前微傾;“讓”表示謙讓。這是一種大眾化的禮節(jié),一般用于賓主相見時,或平輩間、比較隨便的場合。“打拱作揖”即是一種引見,也表示一種寒暄問候。這一禮節(jié),最能體現(xiàn)中華民族“謙讓”的美德。

      “袒臂禮”。又叫“左右袒”,是一種特定場合下的特殊禮節(jié)。所謂“左右袒”,是指露出左手臂或右手臂,以表示擁護哪一方面的意思。它一般用于事態(tài)嚴(yán)重的場合,通過“袒臂”表示擁護誰,藉以解決爭端。相當(dāng)于今天的舉手表決。這種禮節(jié),大約產(chǎn)生于春秋戰(zhàn)國時代。

      “虛左禮”。古人一般尊崇右,故以右為較尊貴的地位。但乘坐車輛時,卻恰好相反:車騎以“左”為尊位。如《信陵君竊符救趙》:“公子車騎,虛左,自迎夷門后生?!焙髞斫?jīng)過演變,“虛左”就表示對人的尊敬。在“待客”或“給某人留下官位”時。常謙稱“虛左以待”。“虛左以待”的行為,就成為尊重人的一種禮節(jié)。

      唱諾、地位平等的兩人見面,相互拱手打招呼問好。

      剪拂,對尊者彎腰,右胳膊伸直向外拂動施禮,口中說符合時令、場合、身份的禮貌用語。

      下拜、對尊者、長輩行大禮,雙膝下跪,雙手按地,以頭沾地叩首,叩拜1-3次,然后直身拱首問安。這時候尊者就扶起下跪者,說“賢侄免禮了”一類的套話,下跪者順勢起立。

      以上的動作是琢磨的,不見得對。

      5.一絲不掛最初是什么意思

      “一絲不掛”之“絲”有兩解。

      一解一縷衣飾?!段鍩魰肪硎骸爸T上座終曰著衣吃飯,未曾咬著一粒米,未曾掛著一縷絲?!?/p>

      另一解為一根釣絲?!段鍩魰肪硎模骸吧畣枺阂唤z不著時如何?師曰:合同船子并頭行。”

      意思是說,“一絲不著”,便達(dá)到了船子和尚超脫的境界。船子和尚有詩偈云:“金鱗不遇空勞力,收取?中國古代常識1000問絲綸歸去來……釣竿斫盡重栽竹,不計功程便得休?!?/p>

      可見“一絲不掛”本是禪語,比喻超然灑脫,絕無患得患失的念頭,絲毫不受塵俗的牽掛,是很高的修持境界。后用以泛指毫無牽掛。

      現(xiàn)形容赤身裸體。

      6.中國歷史知識

      下面是簡單的朝代信息表: 朝代 起訖年代 都城 今地 開國皇帝 三皇五帝 開始(這個就不說啦) 夏朝 約前2146-1675年 安邑 山西夏縣 禹 商朝 約前1675-1029年 亳 河南商丘 湯 周 西周 約前1029-771年 鎬京 陜西西安 周文王姬發(fā) 東周 春秋 前770-476年 洛邑 河南洛陽 周平王姬宜臼 戰(zhàn)國 前475-221年 秦朝 前221-207年 咸陽 陜西咸陽 始皇帝嬴政 漢 西漢 前206-公元8年 長安 陜西西安 漢高祖劉邦 新朝 9-23年 王莽 東漢 25-220年 洛陽 河南洛陽 漢光武帝劉秀 三國 曹魏 220-265年 洛陽 河南洛陽 魏文帝曹丕 蜀漢 221-263年 成都 四川成都 漢昭烈帝劉備 孫吳 222-280年 建業(yè) 江蘇南京 吳大帝孫權(quán) 晉 西晉 265-316 洛陽 河南洛陽 晉武帝司馬炎 東晉 317-420 建康 江蘇南京 晉元帝司馬睿 十六國 304-439 前趙(漢趙) 304-318 平陽 山西臨汾 高祖光文皇帝劉淵 319-329 長安 陜西西安 成漢 306-347 成都 四川成都 太宗武皇帝李雄 前涼 314-363 姑臧 甘肅武威 高祖明王張寔 后趙 319-351 襄國 河北邢臺 高祖明皇帝石勒 前燕 337-370 龍城 遼寧朝陽 太祖文明皇帝慕容皝 前秦 351-394 長安 陜西西安 世宗明皇帝符健 后秦 384-417 長安 陜西西安 太祖武昭皇帝姚萇 后燕 384-407 中山 河北定州 世祖成武皇帝慕容垂 西秦 385-431 苑川 甘肅榆中 烈祖宣烈王乞伏國仁 后涼 386-403 略陽 甘肅平?jīng)?太祖懿武皇帝呂光 南涼 397-414 西平 青海西寧 烈祖武王拓跋烏孤 南燕 398-410 廣固 山東益都 世宗獻武皇帝慕容德 西涼 407-421 酒泉 甘肅酒泉 太祖昭武王李暠 胡夏 407-431 統(tǒng)萬城 陜西靖邊 世祖烈武皇帝赫連勃勃 北燕 407-436 和龍 遼寧朝陽 高句麗人高云 北涼 397-439 張掖 甘肅張掖 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遜 *冉魏 350-352 鄴城 河北臨漳 漢人冉閔 *西燕 384-394 長子 山西長子 鮮卑族慕容泓 *西蜀(后蜀) 405-413 益州 四川成都 漢人譙縱 南北朝 420-589 南朝 宋 420-479 建康 江蘇南京 宋武帝劉裕 齊 479-502 建康 江蘇南京 齊高帝蕭道成 梁 502-557 建康 江蘇南京 梁武帝蕭衍 陳 557-589 建康 江蘇南京 陳武帝陳霸先 北朝 北魏 386-534 平城 山西大同 魏道武帝拓跋珪 洛陽 河南洛陽 東魏 534-550 鄴 河北臨漳 魏孝靜帝元善見 西魏 535-556 長安 陜西西安 魏文帝元寶炬 北齊 550-577 鄴 河北臨漳 齊文宣帝高洋 北周 557-581 長安 陜西西安 周孝閔帝宇文覺 隋朝 581-618 大興 陜西西安 隋文帝楊堅 唐朝 618-907 長安 陜西西安 唐高祖李淵 五代十國 后梁 907-923 汴 河南開封 梁太祖朱晃 后唐e5a48de588b6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238653933 923-936 洛陽 河南洛陽 唐莊宗李存勖 后晉 936-947 汴 河南開封 晉高祖石敬瑭 后漢 947-950 汴 河南開封 漢高祖劉暠 后周 951-960 汴 河南開封 周太祖郭威 前蜀 891-925 成都 四川成都 高祖王建 后蜀 925-965 成都 四川成都 高祖孟知祥 楊吳 892-937 揚州 江蘇揚州 太祖楊行密 南唐 937-975 金陵 江蘇南京 烈祖李昪 吳越 893-978 杭州 浙江杭州 武肅王錢鏐 閩國 893-945 長樂 福建福州 太祖王審知 馬楚 896-951 長沙 湖南長沙 武穆王馬殷 南漢 905-971 興王府 廣東廣州 高祖劉龑 南平 907-963 荊州 湖北荊州 武信王高季興 北漢 951-979 太原 山西太原 世祖劉崇 宋 北宋 960-1127 開封 河南開封 宋太祖趙匡胤 南宋 1127-1279 臨安 浙江臨安 宋高宗趙構(gòu) 遼國 907-1125 皇都 遼寧 遼國耶律阿保機 西夏 1032-1227 興慶府 寧夏銀川 景帝李元昊 金 1115-1234 會寧 阿城(黑) 金太祖阿骨打 中都 北京 開封 河南開封 元朝 1206-1368 大都 北京 元世祖忽必烈 明朝 1368-1644 北京 北京 明太祖朱元璋 清朝 1616-1911 北京 北京 皇太極 中華民國 1912-1949 南京 南京 孫中山。

      7.哪位書法家被譽為“神筆”

      王鐸,明末清初人,博學(xué)好古,工詩文。

      好古博學(xué),詩文書畫皆有成就,尤其以書法獨具特色,世稱“神筆王鐸”。其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稱。

      王鐸的書法用筆,出規(guī)入矩,張弛有度,卻充滿流轉(zhuǎn)自如,力道千鈞的力量此人擅長行草,筆法大氣,勁健灑脫,淋漓痛快,戴明皋在《王鐸草書詩卷跋》中說:“元章(米芾)狂草尤講法,覺斯則全講勢,魏晉之風(fēng)軌掃地矣,然風(fēng)檣陣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趙、董輩所能及也。”王鐸的墨跡傳世較多,不少法帖、尺牘、題詞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擬山園帖》和《瑯華館帖》。

      其書法在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深受歡迎。日本人對王鐸JS7'.V中國古代常識1000問的書法極其欣賞,還因此衍發(fā)成一派別,稱為“明清調(diào)”。

      他的《擬山園帖》傳入日本,曾轟動一時。他們把王鐸列為第一流的書法家,甚至提出“后王(王鐸)勝先王(王羲之)”的看法。

      中國古代常識1000問

      聲明:沿途百知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xué)習(xí)交流。若您的權(quán)利被侵害,請聯(lián)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