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不卡福利网站|中文字幕在笑第一页|午夜福利中文字幕首页|久久精彩视频免费观看

  • <abbr id="lczsv"></abbr>
    <blockquote id="lczsv"></blockquote>

    <track id="lczsv"><table id="lczsv"><nobr id="lczsv"></nobr></table></track>
    • 常見文言文常識人教版

      2022-10-05 綜合 86閱讀 投稿:弒天

      1.文言文的基本常識

      文言文結(jié)構(gòu)(一)判斷句 所謂判斷句,就是以名詞、代詞或名詞性短語為謂語對主語進(jìn)行判斷的句式。

      其常見的形式有以下幾種: 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如:“廉頗者,趙之良將也?!?/p>

      [練習(xí)1]列說我們學(xué)過的文言文中的此類判斷句。(句數(shù)在3句以上) ①陳勝者,陽城人也。

      ②項(xiàng)脊軒,舊南閣子也。 ③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

      ④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 ⑤七略四庫,天子之書。

      ⑥宮中府中,俱為一體。 ⑦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⑧此三者,吾遺恨也。 ⑨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⑩斯用兵之效也。 2.采用副詞“乃”“即”“則”“皆”“是”“誠”“為”等表示判斷。

      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練習(xí)1]列說我們學(xué)過的文言文中的此類判斷句。

      (句數(shù)在3句以上) ①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 ②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 ④梁父即楚將項(xiàng)燕。

      ⑤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⑥非死,則徙爾。

      ⑦此皆良實(shí),志慮忠純。 ⑧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⑨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⑩我乃楚狂人,風(fēng)歌笑孔丘。

      3.采用否定副詞“非”表示否定。如:“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p>

      [練習(xí)1]列說我們學(xué)過的文言文中的此類判斷句。(句數(shù)在3句以上) 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yuǎn)。

      ②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jiān)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③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

      (二)被動句 文言文中,有些語句的主語是動作的承受者,這種句式就是被動句。其常見類型有: 1.“見”“……見……于”“于”表被動。

      如:“吾常見笑于大方之家。” [練習(xí)1]列說我們學(xué)過的文言文中的此類被動句。

      (句數(shù)在3句以上) ①臣誠恐見欺于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③故內(nèi)惑于鄭秀,外欺于張儀。 ④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xí)之,不拘于時(shí),學(xué)于余。

      2.“為”“為……所”表被動。如:“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①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③為予群從所得。 ④恐為操所先。

      ⑤其后楚日以削,數(shù)十年,竟為秦所滅。 (三)倒裝句 文言中的倒裝句,是相對于現(xiàn)代漢語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們將文言倒裝句式分為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狀語后置、主謂倒裝等。

      1.賓語前置 所謂賓語前置,就是通常作賓語的成分,置于謂語動詞的前面,以示強(qiáng)調(diào)。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賓語。

      賓語前置通常分為四種情況。 (1)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

      如:“大王來何操?” “微斯人,吾誰與歸?” (2)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p>

      (3)借助“之”“是”將賓語提前。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p>

      “孜孜焉唯進(jìn)修是急,未之多見也?!? (4)介賓短語中賓語前置。

      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2.定語后置 通常定語應(yīng)該放置于中心詞的前面,但文言語句中卻有很多句子將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后。如:“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qiáng),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p>

      其中的“利”“強(qiáng)”都是后置定語。文言中的定語后置有以下幾種情況。

      (1)用“之”使定語后置。如:“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2)用“者”的后置。

      如:“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3.狀語后置 文言文中,介詞結(jié)構(gòu)作狀語往往都會置于句后作補(bǔ)語。

      如:“貧者語于富者曰”“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補(bǔ)語的介詞短語。 4.主謂倒裝 這種情況很少,往往是為了表示強(qiáng)烈的感嘆。

      如:“甚矣,汝之不惠?!薄懊涝眨疑倌曛袊?。”

      [小練習(xí)]判斷下列各句中的句式。 ①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②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 ③德何如,則可以王矣? ④何由知吾可也? ⑤甚矣,烏紗之橫,皂隸之俗哉! ⑥欲祠韋蘇州、白樂天諸公于其中 ⑦故凡為愚者,莫我若也。

      ⑧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惡。 (四)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著省略成分的情況,對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

      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 1.省略主語。 (1)承前省。

      如:“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 (2)承后省。

      如:“沛公謂張良曰:‘(公)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3)自述省。

      如:“(予)愛是溪,入二三里,(予)得其尤絕者家焉。” (4)對話省。

      如:“(孟子)曰:‘獨(dú)樂(yuè)樂(lè),與人樂(yuè)樂(lè),孰樂(lè)?’(王)曰:‘不若與人。’” 2.省略謂語。

      如:“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賓語。

      如:“可燒而走(之)也?!? 4.省略介詞賓語。

      如:“公閱畢,即解貂覆生,為(之)掩戶?!? 5.省略介詞“于”。

      如:“今以鐘磬置(于)水中,雖大風(fēng)浪不能鳴焉?!? [小練習(xí)]補(bǔ)充下面句子中省略的成分。

      ①冉氏嘗居也,故姓是溪為冉溪。 ②故西門豹為鄴令,名聞天下。

      ③均之二策,寧許以負(fù)秦曲。 ④皆出山下平地,蓋上出也。

      ⑤今當(dāng)遠(yuǎn)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⑥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

      2.急需人教版初中語文文言文文學(xué)常識

      一.七年級上冊 (一)、課內(nèi)古詩背誦 【觀滄海】(曹操·東漢)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fēng)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次北固山下】(王灣·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fēng)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xiāng)書何處達(dá)? 歸雁洛陽邊。 【錢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西江月】(辛棄疾·南宋)明月別枝驚鵲, 清風(fēng)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 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gè)星天外, 兩三點(diǎn)雨山前。

      舊時(shí)茅店社林邊, 路轉(zhuǎn)溪頭忽見。 【天凈沙·秋思】(馬致遠(yuǎn)·元)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fēng)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二)、課外古詩詞背誦 【龜雖壽】(曹操)神龜雖壽,猶有竟時(shí)。

      螣 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過故人莊】(孟浩然·唐)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題破山寺后禪院】(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biāo)遙有此寄】(李白·唐)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 聞道龍標(biāo)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風(fēng)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李商隱·唐)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shí)。 【泊秦淮】(杜牧·唐)煙籠寒水月籠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后庭花。 【浣溪沙】(晏殊·宋)一曲新詞酒一杯。

      去年天氣舊亭臺。 夕陽西下幾時(shí)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dú)徘徊。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楊萬里·南宋)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正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過一山攔。

      【如夢令】(李清照·南宋)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dú)w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觀書有感】(朱熹·南宋)半畝方塘一鑒開, 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二.七年級下冊 (一).課內(nèi)古代詩歌 【木蘭詩】(北朝民歌) 唧唧復(fù)唧唧,木蘭當(dāng)戶織。

      不聞機(jī)杼聲,惟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diǎn)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jī),關(guān)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勛十二轉(zhuǎn),賞賜百千強(qiáng)。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dāng)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zhàn)時(shí)袍,著我舊時(shí)裳,當(dāng)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

      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二)、課外古詩詞背誦 【山中雜詩】(吳均·南朝)山際見來煙, 竹中窺落日。

      鳥向檐上飛, 云從窗里出。 【竹里館】(王維·唐)獨(dú)坐幽篁里, 彈琴復(fù)長嘯。

      深林人不知, 明月來相照。 【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fā)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 【春夜洛城聞笛】(李白)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fēng)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wù)哿?何人不起故園情。 【逢入京使】(岑參·唐)故園東望路漫漫, 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 憑君傳語報(bào)平安。 【滁州西澗】(韋應(yīng)物·唐)獨(dú)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江南逢李龜年】(杜甫)岐王宅里尋常見, 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fēng)景, 落花時(shí)節(jié)又逢君。 【送靈澈上人】(劉長卿·唐)蒼蒼竹林寺, 杳杳鐘聲晚。

      荷笠?guī)标枺?青山獨(dú)歸遠(yuǎn)。 【約客】(趙師秀·南宋)黃梅時(shí)節(jié)家家雨, 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 閑敲棋子落燈花。 【論詩】(趙翼·清)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lǐng)風(fēng)騷數(shù)百年。 三.八年級上冊 (一)課內(nèi)古詩 【望 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春 望】(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shí)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石 壕 吏】(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存者且偷生,死者。

      3.初中文言文常識【絕對高分】

      通假字 :1、學(xué)而時(shí)習(xí)之,不亦說乎?(《論語十則》)說(yuè):通“悅”,愉快。

      2、誨女知之乎?……是知也。(《論語十則》) 女:通“汝”,你。

      知:通“智”,聰明。 3、扁鵲望桓侯而還走。

      (扁鵲見蔡桓公))還:通“旋”,回轉(zhuǎn),掉轉(zhuǎn)。 4、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

      (《扁鵲見蔡桓公》)齊:通“劑”。 5、擔(dān)中肉盡,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樂羊子妻》)亡:通“無”。 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

      (《愚公移山》)亡:通“無”。 7、屏棄而不用,其與昏與庸無以異也。

      (《為學(xué)》)屏:通“摒”。 8、對鏡帖花黃。

      ……火伴皆驚忙。(《木蘭詩》)帖:通“貼”。

      火:通“伙”。 9、無他,但手熟爾。

      (《買油翁》)爾:通“耳”,相當(dāng)于“罷了”。 10、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李清照)爭:通“怎”。 11、路轉(zhuǎn)溪頭忽見。

      (《西江月》辛棄疾)見,通“現(xiàn)”。 才美不外見……(《馬說》)見:通“現(xiàn)”。

      何時(shí)眼前突兀見此屋。(《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見:通“現(xiàn)”。

      12、滿坐寂然,無敢嘩者。(《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傷仲永》)扳:通“攀”,牽,引。

      14、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聰明。

      16、一厝逆東,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問渠那得清如許。(《觀書有感》)那:通“哪”,怎么。

      18、兩岸連山,略無闕處。(《三峽》)闕:通“缺”。

      19、昂首觀之,項(xiàng)為之強(qiáng)。(《閑情記趣》)強(qiáng):通“僵”,僵硬。

      20、儐者更道,從大門入。(《晏子故事兩篇》)道:通“導(dǎo)”,引導(dǎo)。

      21、縛者曷為者也?(《晏子故事兩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與熙也。

      (《晏子故事兩篇》)熙:通“嬉”,開玩笑。 23、飾以玫瑰,輯以翡翠。

      (《買櫝還珠》)輯:通“緝”,連綴。 24、此何遽不為福乎?(《塞翁失馬》)遽:通“詎”,豈。

      25、……子黑子九距之。(《公輸》)距:通“拒”,擋。

      26、公輸盤詘,而曰……(《公輸》)詘:通“屈”,折服。 27、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核舟記》)有:通“又”。 28、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記》)衡:通“橫”。 困于心,衡于慮。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衡:通“橫”,梗塞,這里指不順。 29、虞山王毅叔遠(yuǎn)甫刻。

      (《核舟記》)甫:通“父”。 30、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核舟記》)簡:通“揀”,挑選。 31、以君為長者,故不錯(cuò)意也。

      (《唐雎不辱使命》)錯(cuò):通“措”。 32、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

      (《唐雎不辱使命》)倉:通“蒼”。 33、數(shù)至八層,裁如星點(diǎn)。

      (《山市》)裁:通“才”,僅僅。 34、發(fā)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

      (《陳涉世家》)適:通“謫”。 35、為天下唱,宜多應(yīng)者。

      (《陳涉世家》)唱:通“倡”,倡導(dǎo)。 36、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

      (《陳涉世家》)以:通“已”。 37、將軍身被堅(jiān)執(zhí)銳。

      (《陳涉世家》)被:通“披”。 同舍生皆被綺繡。

      (《送東陽馬生序》)被:通“披”。 38、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馬說》)食:通“飼”,喂。 39、食之不能盡其材。

      (《馬說》)材:通“才”。 40、其真無馬邪?(《馬說》)邪:通“耶”,表示疑問,相當(dāng)于“嗎”。

      41、自余為僇人,……(《始得西山宴游記》)僇:通“戮”,遭到貶謫。 42、而游者皆暴日中。

      (《峽江寺飛泉亭記》)暴:通“曝”。 43、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 44、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曾:通“增”。 45、入則無法家拂士。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拂:通“弼”,輔佐。 46、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岳陽樓記》)具:通“俱”,全,皆。 47、屬予作文以記之。

      (《岳陽樓記》)屬:通“囑”。 48、饌酒食,持其貲去。

      (《越巫》)貲:通“資”,資財(cái),錢財(cái)。 49、客問元方:“尊君在不?”(《陳太丘與友期》)不:通“否”。

      50、玉盤珍饈直萬錢。(《行路難》其一)直:通“值”。

      51、故患有所不辟也。(《魚我所欲也》)辟:通“避”,躲避。

      52、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魚我所欲也》)辯:通“辨”,辨別。

      53、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魚我所欲也》)得:通“德”,恩惠,這里是感激。 與:通“歟”,語氣詞。

      54、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魚我所欲也》)鄉(xiāng):通“向”,從前。

      55、欲信大義于天下。(《隆中對》)信:通“伸”。

      56、自董卓已來……(《隆中對》)已:通“以”。 57、小惠未徧,民弗從也。

      (《曹劌論戰(zhàn)》)徧:通“遍”,遍及,普及。 58、四支僵硬不能動。

      (《送東陽馬生序》)支:通“肢”。 59、雞棲于 (《君子于役》) :通“橛”,指為棲雞做的木架。

      —————————————————————————————————— 第一冊:1.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溫習(xí)舊的知識,進(jìn)而懂得新的知識,這樣的人可以做老師了。 2.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光讀書學(xué)習(xí)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

      4.【文言整理】

      阿房宮賦》知識點(diǎn)整理一、古今異義1、鉤心斗角古:指宮室結(jié)構(gòu)的參差錯(cuò)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盡心機(jī),明爭暗斗.2、明星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業(yè)中做出成績,出了名的人.3、經(jīng)營古:指金玉珠寶等物;今:指籌劃管理或組織(企業(yè)、活動).4、精英 古:指金玉珠寶等物;今:指優(yōu)秀人才.5、可憐古:可惜;今:憐憫,同情.6、隔離古義:遮斷,遮蔽 今義:不讓聚在一起,避免接觸7、直走古義:趨向 今義:行走8、氣候古義:文中是指情緒氣氛之意 今義:是指一個(gè)地區(qū)的氣象概況二、常見實(shí)詞歸類 1、一:①六王畢,四海一 (統(tǒng)一) ②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數(shù)詞)③黃鶴一去不復(fù)返 (一旦) ○4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專一)○5合從締交,相與為一 (一體)2、愛: ①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 (喜愛) ②使秦復(fù)愛六國之人 (愛護(hù))③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 (吝惜)3、?、倌魏稳≈M錙銖,用之如泥沙 (奪?。?②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提取)4、族: 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滅族) ②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 (類)5、縵 廊腰縵回(名詞,無花紋的帛,這里名詞作狀語)縵立遠(yuǎn)視(形容詞,通“曼”,久長)6、盡 一肌一容,盡態(tài)極妍(副詞,達(dá)到頂點(diǎn))奈何取之盡錙銖(動詞,取盡)7、使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動詞,讓)使秦復(fù)愛六國之人(連詞,假使)8、為 朝歌夜弦,為秦宮人(動詞,成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動詞,做,當(dāng))三、文言虛詞1.焉(1) 形容詞詞尾,相當(dāng)于“然”. 盤盤焉,囷囷焉(2) 句末語氣詞. 縵立遠(yuǎn)視,而望幸焉2.而(1) 連詞,表承接. 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縵立遠(yuǎn)視,而望幸焉/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2) 連詞,表轉(zhuǎn)折. 一日之內(nèi),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后人哀之而不鑒之3.其(1) 代詞. 杳不知其所之也(指宮車)/ 幾世幾年,摞掠其人,倚疊如山(代六國)/ 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代秦國)(2) 代詞,自己的,作定語. 使六國各愛其人4.于(1) 介詞,到. 辭樓下殿,輦來于秦(2) 介詞,表比較. 使負(fù)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5.之(1) 動詞,往,去. 轆轆遠(yuǎn)聽,杳不知其所之也(2) 助詞,的. 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3) 代詞. 奈何取之盡錙銖(代財(cái)物)/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代秦人)三、詞類活用(一)名詞用作動詞1、輦來于秦 (乘坐輦車) 2、朝歌夜弦 (奏樂)3、鼎鐺玉石 (把鼎當(dāng)做;把玉當(dāng)做) 4、金塊珠礫 (把金當(dāng)做;把珠當(dāng)做)5、楚人一炬 (火把) 6、族秦者秦也 (滅族,殺死一族的人)(二)名詞用作狀語1、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 (向北;向西) 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直走咸陽(向北,向西)/ 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像綢帶一樣)/ 蜂房水渦,矗不知乎幾千萬落(像蜂房,像水渦)/ 辭樓下殿,輦來于秦(乘輦車)/ 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把鼎……、把玉……、把金……、把珠……數(shù)詞用作動詞 : 六王畢,四海一(統(tǒng)一)名詞作動詞. 復(fù)道行空,不霽何虹(出現(xiàn)虹)/ 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出現(xiàn)龍)/ 朝歌夜弦,為秦宮人(唱歌,彈琴)/ 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化為焦土)/ 鼎鐺玉石,金塊珠礫(當(dāng)作鐺、石、塊、礫)(4) 動詞作名詞. 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指金玉珠寶之物)(5) 動詞意動用法. 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以……為鑒)四、文言句式判斷句:1、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疑問句(1)長橋臥波,未云何龍(疑問代詞“何”表疑問)(2)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代詞“奈何”表疑問)(3)誰得而族滅也(疑問代詞“誰”與“也”表疑問)省略句(1)五步(有)一樓,十步(有)一閣(省謂語“有”)(2)長橋臥(于)波,未云何龍(省介詞“于”)(3)幾世幾年,摞掠(于)其人(省介詞“于”)(4)誰得而族滅(秦國)也(省賓語“秦國”)倒裝句(1)使負(fù)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于南畝之農(nóng)夫多,介賓短語后置)(2)秦人不暇自哀(哀自,賓語前置)被動句: 戍卒叫,函谷舉.五.文言翻譯1.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直走咸陽.譯文: (阿房宮)從驪山北麓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陽.2.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譯文: 走廊曲折如寬帶回環(huán),屋檐翹起似高鳥啄食;(這些樓閣)各隨地勢而建,座座通連、檐角交錯(cuò).3.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fù)道行空,不霽河虹?譯文: 長橋橫臥在水面上,(就如同游龍一般,可是,)沒有云彩,怎(會有)蚊龍(騰空)?復(fù)道橫空而跨,(就好像天上的彩虹,)(可是)不是雨過天晴,怎(會有)虹霓(凌空)?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fù)哀后人也.譯文: 秦王朝的統(tǒng)治者來不及為自己哀嘆,而只有讓后代人去哀嘆它的滅亡;后代人哀嘆秦的滅亡卻不能引以為鑒,也會使他的后代人再哀嘆他(重蹈秦的覆轍).5.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摽掠其人,依疊如山.譯文:燕國趙國收藏的珠玉,韓國魏國聚斂的金銀,齊國楚國的瑰寶奇珍,多少代,多少年,從(本國)百姓那里劫掠而來,堆積如山.。

      5.高中文言文常識整理

      閱讀《小石潭記》,復(fù)習(xí)下列題型 一、文學(xué)常識 本文的作者是___ _,字_________,河?xùn)|人,___ _代文學(xué)家,他和_________一起倡導(dǎo)古文運(yùn)動,列 之首。本文是《 》中的一篇。 二、注音 清洌( ) 俶( )爾 篁( )竹 卷( )石底以出 為坻( ) 嵁( ) 翕( )忽 ( ) 然不動 寂寥( )無人 悄( )愴( ) 幽邃( ) 參( )差( ) 犬牙差( )互 三、重點(diǎn)詞語解釋 1.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下見小潭( ) 隔篁竹( ) 水尤 清冽( )( ) 為坻為嶼為嵁( )( )( )全石以為底( ) 皆若空游無所依( ) 蒙絡(luò)搖綴( )( ) 參差披拂( ) 往來翕忽( )影布石上( ) 其岸勢犬牙差互( ) 佁然不動( ) 俶爾遠(yuǎn)逝( )似與游者相樂( )斗折蛇行( )( ) 凄神寒骨( )( ) 環(huán)合( ) 寂寥無人( ) 悄愴( ) 幽邃( ) 崔氏二小生( ) 記之而去( ) 不可久居( ) 隸而從者( ) 2、①全石以為底( ) ②卷石底以出( ) ③以其境過清( )不以物喜 ①全石以為底( ) ②為坻,為嶼,為堪,為巖。( ) ①水尤清冽 ( ) ②以其境過清( ) ①潭中魚可百許頭( ) ②不可知其源( ) 五、重點(diǎn)語句翻譯 1、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 2、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4、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5、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6、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7、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8、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9、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6.初中語文人教版 文言文知識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養(yǎng)(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質(zhì)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備: 1、周全、詳盡。

      (前人之述備矣《岳陽樓記》) 2、具備。(一時(shí)齊發(fā),眾妙畢備《口技》) 3、準(zhǔn)備。

      (猶得備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響(被于來世) 2、同“披”,穿(皆被綺繡) 5. 鄙:1、邊境(蜀之鄙有二僧《為學(xué)》) 2、鄙陋、目光短淺(肉食者鄙《曹劌論戰(zhàn)》)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師表》) 6. 畢:1、盡(畢力平險(xiǎn)《愚公移山》) 2、全部(群響畢絕《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陽樓記》) 2、輕視。

      (不宜妄自菲薄《出師表》) 3、厚度小。(薄如錢唇《活板》) 8.策:1、馬鞭。

      (執(zhí)策而臨之《馬說》) 2、鞭打、驅(qū)使。(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3、記錄。

      (策勛十二傳《木蘭詩》) 4、計(jì)謀。(成語“束手無策”) 9.長:cháng 1、長度。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 2、與“短”相對。(北市買長鞭《木蘭詩》) 3、長久,健康。

      (但愿人長久《明月幾時(shí)有》) 4、永遠(yuǎn)。(死者長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蘭無長兄(《木蘭詩》) 6、zhǎng,頭領(lǐng)。

      (吳廣皆次當(dāng)行,為屯長《陳涉世家》) 10.稱:1、相當(dāng)、配合(稱其氣之小大/不能稱前時(shí)之聞)2、稱贊(先帝稱之曰能) 11. 誠:1、誠心(帝感其誠)2、的確,實(shí)在(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xiàng)燕/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 12. 懲:1、苦于(懲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懲罰 13. 馳:1、騎(愿馳千里足) 2、驅(qū)車(追趕)(公將馳之) 14. 出:1、發(fā)、起(方其出海門) 2、在邊疆打仗(出則方叔、召虎) 3、來到(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兵) 4、產(chǎn)生(計(jì)將安出) 15. 辭:1、推辭(蒙辭以軍中多務(wù)) 2、語言(未嘗稍降辭色) 16. 次:1、編次。(吳廣皆次當(dāng)行《陳涉世家》) 2、旅行或行軍在途中停留。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17. 簞:1、用簞裝著(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2、古代裝飯的圓形竹筐(一簞食,一豆羹) 18. 當(dāng):1、承當(dāng),承受。(當(dāng)之無愧) 2、應(yīng)當(dāng)。

      (當(dāng)獎率三軍《出師表》) 3、將要。(今當(dāng)遠(yuǎn)離) 4、對著,向著。

      (木蘭當(dāng)戶織《木蘭詩》) 5、值,正在。(當(dāng)時(shí)此,諸郡縣苦秦吏者《陳涉世家》) 6、抵擋。

      (“銳不可當(dāng)”) 19. 道:1、道路。(會天大雨,道不通《陳涉世家》)2、道義。

      (伐無道,誅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4、說,講。

      (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 20. 得:1、能夠(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獲得(故不為茍得) 3、同“德”,感激(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21. 等:1、同樣(等死,死國可乎/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2、諸位,表多數(shù)(公等遇雨) 22. 敵:1、攻擊(恐前后受其敵《狼》) 2、敵人(蓋以誘敵《狼》) 23. 吊:1、憑吊(為我吊望諸君之墓) 2、慰問(人皆吊之) 24. 度:1、dúo估計(jì)、推測(孤不度德量力) 2、渡過、越過(關(guān)山度若飛) 25. 端:1、畫幅的右端(左手執(zhí)卷端) 2、正、端正(其人視端容寂) 26. 惡:1、怎么(惡能無紀(jì)) 2、厭惡(所惡有甚于死者) 27. 發(fā):1、行動、發(fā)動(四夷之所憚以不敢發(fā)) 2、發(fā)射(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 3、起,被任用(舜發(fā)于畎畝之間) 4、征發(fā)(發(fā)閭左?m戍漁陽九百人) 5、開放(野芳發(fā)而幽香 ) 6、發(fā)出(一時(shí)齊發(fā),眾妙畢備) 7、fā,頭發(fā)(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28. 凡:1、凡是(則凡數(shù)州之土壤) 2、總共(凡三往) 29. 方:1、見方(方七百里)2、長方形(方以長)3、當(dāng)……時(shí)候(方羲之之不可強(qiáng)以仕2. 30. 分:fēn 1、劃分,分開。(今天下三分《出師表》) 2、分配,分給。

      (必以分人《曹劌論戰(zhàn)》) 3、長度單位。(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 4、fèn,職分,本分。

      (忠陛下之職分也《出師表》) 31. 奉:1、通“俸”侍奉(為妻妾之奉) 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難之間) 3、供養(yǎng)(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32. 否:1、同“不”沒有(尊君在否) 2、惡、壞(陟罰臧否) 33. 夫:1、那(予觀夫巴陵勝狀) 2、fú,句首發(fā)語詞(夫環(huán)而攻之/且夫人之學(xué)) 3、丈夫(夫?J聲起/羅敷自有夫) 4、成年男子的通稱,人(荷擔(dān)者三夫) 34.扶:1、沿,順著(便扶向路《桃花源記》) 2、攙扶(出郭向扶將《木蘭詞》) 35. 拂1、違背、阻礙(行拂亂其所為) 2、同“弼”,輔佐(入則無法家拂士) 3、輕輕擦過(以手拂之) 36. 福:1、賜福、保佑(神弗福也) 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為福乎) 37. 富:1、富麗(與倉廩府庫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有許多(家富良馬) 38. 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2、進(jìn)而(醉則更相枕以臥) 3、互相(更相慶) 4、再、又(更上一層樓) 5、更加(舉杯銷愁愁更愁) 39. 茍:1、如果(茍富貴/茍慕義強(qiáng)仁) 2、茍且(故不為茍得/茍全性命于亂世) 3、且、或許,表希望(茍無饑渴) 40. 固:1、本來(固眾人《傷仲永》) 2、頑固、固執(zhí)(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鞏固(固國不以山溪之險(xiǎn))5、安守,固守(君。

      7.初中文言文常識【絕對高分】

      初中文言文知識梳理一、字音(一)多音字所謂多音字是指有兩個(gè)或兩個(gè)以上讀音的字。

      一個(gè)漢字,讀音不同還意味著詞性不同、意義不同和用法不同。因此,掌握好文言文中的多音字,對于文言文的學(xué)習(xí)十分重要。

      如:夫有讀fú予觀夫巴陵勝狀若夫霪雨霏霏夫環(huán)而攻之有讀fū遂率子孫荷擔(dān)者三夫其夫囈語間有讀jiān奉命于危難之間有讀jiàn中間力拉崩倒之聲遂與外人間隔同學(xué)們在復(fù)習(xí)的時(shí)候應(yīng)該歸類整理(二)異讀字所謂異讀,是指一個(gè)字有兩個(gè)以上的讀法。文言文中的異讀有三類:破音異讀、假借異讀、古音異讀。

      1、破音異讀前人又叫“讀破”“破音”。它是用改變字的通常讀音來表示不同詞性和意義的一種辦法如:王原音wáng破音wàng乃丹書帛曰“陳勝王”語原音yǔ破音yù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2、通假異讀通假異讀,是指在通假現(xiàn)象中,通假字要按本字的讀音去讀。

      如:孰為汝多知zhì乎知同智河曲智叟亡wú以應(yīng)亡同無舟首尾長約八分有yòu奇有同又3、古音異讀所謂古音異讀,是指古代的一些專有名詞,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姓氏等,因其專有,就有了固定性,從而保留發(fā)古音。可汗kèhányān燕山吳廣者,陽夏jiǎ人也,字叔。

      二文言實(shí)詞古漢語實(shí)詞主要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shù)詞、量詞,他們有實(shí)在的意義,能單獨(dú)回答問題。(一)古今異義。

      在文言文中,有些古今相同時(shí)詞,由于演變的結(jié)果,詞的含義表現(xiàn)出以下幾種差異:①詞義擴(kuò)大。如“江”和“河”古時(shí)專指長江與黃河,現(xiàn)在泛指江河。

      ②詞義縮小。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中的妻子指的是妻子和兒子,現(xiàn)在專指男子的配偶。

      ③詞義轉(zhuǎn)移。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古義指低微而鄙俗(即地位低見識淺),而現(xiàn)在是品德惡劣、不道德的意思。

      ④詞義交叉。如“憐”,古今意義都有憐憫的意思,但“項(xiàng)燕為楚將,數(shù)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中的“憐”解釋為愛憐比較適合文意。

      古今異義的單音詞集錄去湯郭尋(不久)走裙致詞(對――說話)但(只是)贊(傳記結(jié)尾處的議論文字)曾(還、尚且)謝(道歉)借(即使假設(shè)借第令勿斬)比(等到比至陳)間控(拉開)惡(怎么)委池入出發(fā)舉征(征驗(yàn))夫或(有的人某人)進(jìn)退忠(盡力做好本分的事)獄鄙再向(過去的以前的)師(軍隊(duì)取法)古今異義的雙音詞集錄絕境交通妻子無論前途(前面的路程)所以(――的方法――的原因)會計(jì)(聚會商議)往往經(jīng)綸(籌劃治理)親戚(今義: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guān)系或血緣關(guān)系的家庭或他的成員古意:父母兄弟至親骨肉)南極(從南面到達(dá)某地)排空(沖向天空)卑鄙(低微而鄙俗)痛恨(痛心和遺憾)開張感激(感慨而激動)犧牲于是(介詞于和代詞是的連用)以為(把――作為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可以明年幾何(多少)(二)詞類活用。文言文中,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某些實(shí)詞臨時(shí)改變它原來所屬詞類的意義和功能,當(dāng)成另一類詞使用,這種現(xiàn)象叫“詞類活用”。

      詞類活用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①名詞活用為動詞。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中的“域”意思是限制。

      一狼洞其中打洞婦撫兒乳喂奶名之者誰取名公將鼓之擊鼓置人所罾魚腹中用網(wǎng)捕狼不敢前上前愿為市鞍馬買不能名其一處也說出②名詞作狀語。如“箕畚運(yùn)于渤海之尾”中的“箕畚”指用箕畚(裝土石),表示運(yùn)輸?shù)墓ぞ摺?/p>

      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樣狐鳴呼曰孔子?xùn)|游乃丹書帛曰北通巫峽,南極瀟湘亮躬耕于隴畝親自③形容詞活用為名詞。如:“此皆善良”中的“善良”指善良、誠良的人。

      溫故而知新舊的知識新的知識擇其善者而從之優(yōu)點(diǎn)長處親舊知其如此親戚朋友將軍身被堅(jiān)執(zhí)銳堅(jiān)固的盔甲銳利的武器百廢具興廢棄的事情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能力強(qiáng)與能力弱的人作奸犯科④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如:“親賢臣,遠(yuǎn)小人”中的“親”“遠(yuǎn)”意為親近,疏遠(yuǎn)。

      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長善于恢弘志士志氣發(fā)揚(yáng)光大⑤動詞活用為名詞。如:“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中的“出”“入”意為出產(chǎn)的東西,收入的東西。

      猛浪若奔奔跑的馬屠懼,投以骨屠戶⑥意動用法。某些名詞、形容詞帶了賓語,語意含有“以……為……”,“認(rèn)為……是……A.名詞的意動,主觀上認(rèn)為賓語是什么例:父利其然也。

      利:原為名詞,現(xiàn)做意動動詞,可譯為“認(rèn)為這樣是有利的”B.形容詞的意動,主觀上認(rèn)為賓語具有某種特征、特點(diǎn)。例:不恥下問認(rèn)為――是恥辱一覽眾山小認(rèn)為――都是渺小的固以怪之矣認(rèn)為這樣很怪異⑦使動用法A.動詞的使動用法廣故數(shù)言欲亡,忿恚尉使――惱怒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B.形容詞的使動用法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無案牘之勞形使――勞累(三)一詞多義。

      古漢語絕大多數(shù)是一字一詞,因此一詞多義實(shí)際上主要是一字多義。所謂“多義”,即既有本義又有引申義,比喻義等。

      理解一詞多義要了解學(xué)習(xí)它們在古漢語中的多種意義,并要在具體語境中辨別確定其含義。初中常見文言實(shí)詞集錄安(1)形容詞,安定的、安逸的然后知生于憂患,死于安樂(2)形容詞,安穩(wěn)的、穩(wěn)定的如: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3)疑問代詞怎么如:安得廣廈千萬間(4)動詞養(yǎng)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把(。

      8.高中所有常考的古詩文名句

      你沒有講清楚是老人教版還是新人教版?老人教版的是這些: 要求的名句名篇: 第一冊 1、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______________,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觀之,________。(《鄒忌諷齊王納諫》《戰(zhàn)國策》) 2、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__________,____;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令初下,群臣進(jìn)諫,______;數(shù)月之后,______;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jìn)者。(《鄒忌諷齊王納諫》《戰(zhàn)國策》) 3、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

      _____________。(《鄒忌諷齊王納諫》《戰(zhàn)國策》) 4、___,______,______;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________________,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荀子《勸學(xué)》) 5、故不積跬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無以成江海。

      (荀子《勸學(xué)》) 6、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勸學(xué)》) 7、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______,________。

      8、看萬山紅遍,______;漫江碧透,_____。鷹擊長空,魚翔淺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_____?(毛澤東《沁園春 長沙》) 9、恰同學(xué)少年,______;書生意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糞土當(dāng)年萬戶侯。

      (毛澤東《沁園春 長沙》) 第二冊 1、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___________,吞二周而亡諸侯,____________,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過秦論》 賈誼) 2、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_________,___________以為固。

      3、斬木為兵,揭竿為旗,______,_________。(《過秦論》 賈誼) 4、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致萬乘之勢,__________,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___________,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___________。

      (《過秦論》 賈誼) 5、大行不成細(xì)謹(jǐn),__________。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鴻門宴》 司馬遷) 6、今者項(xiàng)莊拔劍舞,__________。

      (《鴻門宴》 司馬遷) 7、是日也,________________,惠風(fēng)和暢。________________,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王羲之 《蘭亭集序》)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悲夫!________,錄其所述。

      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王羲之 《蘭亭集序》) 9、歸去來兮!______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惘悵而獨(dú)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shí)迷途其未遠(yuǎn),____________________。(陶潛《歸去來兮辭》)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曦微。

      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潛《歸去來兮辭》) 11、策扶老以流憩,時(shí)矯首而遐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陶潛《歸去來兮辭》) 12、____________________,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shí),__________________。

      (陶潛《歸去來兮辭》) 13、富貴非吾愿,________。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

      ________,_______。聊乘化以歸盡,___________?(陶潛《歸去來兮辭》) 14、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

      師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韓愈 《師說》) 15、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韓愈 《師說》) 16、孔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韓愈 《師說》) 17、愛其子,擇師而教之;______,________。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________,__________。(韓愈 《師說》) 18、長橋臥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

      (杜牧 《阿房宮賦》) 19、嗚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杜牧 《阿房宮賦》) 20、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復(fù)哀后人也。

      (杜牧 《阿房宮賦》) 21、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

      ______,___________?(杜牧 《阿房宮賦》) 22、人君當(dāng)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斯亦伐根以求木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魏征 《諫太宗十思疏》) 23、簡能而任之,__________________,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_________________。

      (魏征 《諫太宗十思疏》) 第三冊 1、氓之蚩蚩,抱布貿(mào)絲。_______,________。

      (《衛(wèi)風(fēng) 氓》 《詩經(jīng)》) 2、乘彼垝垣,以望復(fù)關(guān)。不見復(fù)關(guān),________。

      既見復(fù)關(guān),______。 3、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________,_______,與子同仇!(《無衣》《詩經(jīng)》) 4、靜女其姝,俟我于城。

      9.初中文言文常識【絕對高分】

      通假字 :1、學(xué)而時(shí)習(xí)之,不亦說乎?(《論語十則》)說(yuè):通“悅”,愉快。

      2、誨女知之乎?……是知也。(《論語十則》) 女:通“汝”,你。

      知:通“智”,聰明。 3、扁鵲望桓侯而還走。

      (扁鵲見蔡桓公))還:通“旋”,回轉(zhuǎn),掉轉(zhuǎn)。 4、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

      (《扁鵲見蔡桓公》)齊:通“劑”。 5、擔(dān)中肉盡,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樂羊子妻》)亡:通“無”。 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

      (《愚公移山》)亡:通“無”。 7、屏棄而不用,其與昏與庸無以異也。

      (《為學(xué)》)屏:通“摒”。 8、對鏡帖花黃。

      ……火伴皆驚忙。(《木蘭詩》)帖:通“貼”。

      火:通“伙”。 9、無他,但手熟爾。

      (《買油翁》)爾:通“耳”,相當(dāng)于“罷了”。 10、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李清照)爭:通“怎”。 11、路轉(zhuǎn)溪頭忽見。

      (《西江月》辛棄疾)見,通“現(xiàn)”。 才美不外見……(《馬說》)見:通“現(xiàn)”。

      何時(shí)眼前突兀見此屋。(《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見:通“現(xiàn)”。

      12、滿坐寂然,無敢嘩者。(《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傷仲永》)扳:通“攀”,牽,引。

      14、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聰明。

      16、一厝逆東,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問渠那得清如許。(《觀書有感》)那:通“哪”,怎么。

      18、兩岸連山,略無闕處。(《三峽》)闕:通“缺”。

      19、昂首觀之,項(xiàng)為之強(qiáng)。(《閑情記趣》)強(qiáng):通“僵”,僵硬。

      20、儐者更道,從大門入。(《晏子故事兩篇》)道:通“導(dǎo)”,引導(dǎo)。

      21、縛者曷為者也?(《晏子故事兩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與熙也。

      (《晏子故事兩篇》)熙:通“嬉”,開玩笑。 23、飾以玫瑰,輯以翡翠。

      (《買櫝還珠》)輯:通“緝”,連綴。 24、此何遽不為福乎?(《塞翁失馬》)遽:通“詎”,豈。

      25、……子黑子九距之。(《公輸》)距:通“拒”,擋。

      26、公輸盤詘,而曰……(《公輸》)詘:通“屈”,折服。 27、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核舟記》)有:通“又”。 28、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記》)衡:通“橫”。 困于心,衡于慮。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衡:通“橫”,梗塞,這里指不順。 29、虞山王毅叔遠(yuǎn)甫刻。

      (《核舟記》)甫:通“父”。 30、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核舟記》)簡:通“揀”,挑選。 31、以君為長者,故不錯(cuò)意也。

      (《唐雎不辱使命》)錯(cuò):通“措”。 32、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

      (《唐雎不辱使命》)倉:通“蒼”。 33、數(shù)至八層,裁如星點(diǎn)。

      (《山市》)裁:通“才”,僅僅。 34、發(fā)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

      (《陳涉世家》)適:通“謫”。 35、為天下唱,宜多應(yīng)者。

      (《陳涉世家》)唱:通“倡”,倡導(dǎo)。 36、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

      (《陳涉世家》)以:通“已”。 37、將軍身被堅(jiān)執(zhí)銳。

      (《陳涉世家》)被:通“披”。 同舍生皆被綺繡。

      (《送東陽馬生序》)被:通“披”。 38、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馬說》)食:通“飼”,喂。 39、食之不能盡其材。

      (《馬說》)材:通“才”。 40、其真無馬邪?(《馬說》)邪:通“耶”,表示疑問,相當(dāng)于“嗎”。

      41、自余為僇人,……(《始得西山宴游記》)僇:通“戮”,遭到貶謫。 42、而游者皆暴日中。

      (《峽江寺飛泉亭記》)暴:通“曝”。 43、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 44、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曾:通“增”。 45、入則無法家拂士。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拂:通“弼”,輔佐。 46、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岳陽樓記》)具:通“俱”,全,皆。 47、屬予作文以記之。

      (《岳陽樓記》)屬:通“囑”。 48、饌酒食,持其貲去。

      (《越巫》)貲:通“資”,資財(cái),錢財(cái)。 49、客問元方:“尊君在不?”(《陳太丘與友期》)不:通“否”。

      50、玉盤珍饈直萬錢。(《行路難》其一)直:通“值”。

      51、故患有所不辟也。(《魚我所欲也》)辟:通“避”,躲避。

      52、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魚我所欲也》)辯:通“辨”,辨別。

      53、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魚我所欲也》)得:通“德”,恩惠,這里是感激。 與:通“歟”,語氣詞。

      54、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魚我所欲也》)鄉(xiāng):通“向”,從前。

      55、欲信大義于天下。(《隆中對》)信:通“伸”。

      56、自董卓已來……(《隆中對》)已:通“以”。 57、小惠未徧,民弗從也。

      (《曹劌論戰(zhàn)》)徧:通“遍”,遍及,普及。 58、四支僵硬不能動。

      (《送東陽馬生序》)支:通“肢”。 59、雞棲于 (《君子于役》) :通“橛”,指為棲雞做的木架。

      ——————————————————————————————————第一冊:1.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溫習(xí)舊的知識,進(jìn)而懂得新的知識,這樣的人可以做老師了。 2.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光讀書學(xué)習(xí)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

      常見文言文常識人教版

      聲明:沿途百知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xué)習(xí)交流。若您的權(quán)利被侵害,請聯(lián)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