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誰有國學知識大全
【八旗】鑲黃、正黃、鑲白、正白、鑲紅、正紅、鑲藍、正藍 【十惡】謀反、謀大逆、謀叛、謀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nèi)亂 【九流】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nóng)家 【三山】安徽黃山、江西廬山、浙江雁蕩山 【五嶺】越城嶺、都龐嶺、萌諸嶺、騎田嶺、大庾嶺 【五岳】〖中岳〗河南嵩山、〖東岳〗山東泰山、〖西岳〗陜西華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 【五湖】鄱陽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蘇〗、洪澤湖〖江蘇〗、巢湖〖安徽〗 【四?!坎澈?、黃海、東海、南海 【四大名橋】廣濟橋、趙州橋、洛陽橋、盧溝橋 【四大名園】頤和園〖北京〗、避暑山莊〖河北承德〗、拙政園〖江蘇蘇州〗、留園〖江蘇蘇州〗 【四大名剎】靈巖寺〖山東長清〗、國清寺〖浙江天臺〗、玉泉寺〖湖北江陵〗、棲霞寺〖江蘇南京〗 【四大名樓】岳陽樓〖湖南岳陽〗、黃鶴樓〖湖北武漢〗、滕王閣〖江西南昌〗、大觀樓〖云南昆明〗 【四大名亭】醉翁亭〖安徽滁縣〗、陶然亭〖北京先農(nóng)壇〗、愛晚亭〖湖南長沙〗、湖心亭〖杭州西湖〗 【四大古鎮(zhèn)】景德鎮(zhèn)〖江西〗、佛山鎮(zhèn)〖廣東〗、漢口鎮(zhèn)〖湖北〗、朱仙鎮(zhèn)〖河南〗國學知識大全:此書是呂思勉先生為指導青年學子閱讀國學的開示門徑之作,寫就于先生的學術盛年期,在民國時期一經(jīng)出版,即受到當時的國學愛好者和整理者的大力追捧,一時有洛陽紙貴之譽。
雖世易時移,但其價值卻歷久彌新,仍對當代國學愛好者與研究者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和參考價值。
2.有關國學的知識
一、科舉教育 1、科舉制度概說 2、科舉前選拔官員 3.科舉制名稱 4、古代學校 5、古代學官 二、風俗禮儀 1、古代節(jié)日習俗 2、古代禮儀 3、古代位次 4、古代諱稱 三、姓名稱謂 1、基本稱謂 2、兼稱幾項 3、古代謙稱 4、古代敬稱 5、古代賤稱 6、特殊稱謂 四 、古代職官 1、古代官職概述 2、常見的官職爵位名 3、官職任免升降術語 一、科舉教育 1、科舉制度概說 科舉制度是中國歷史上通過考試選拔官員的一種基本制度。
它創(chuàng)始于隋朝,確立于唐朝,完備于宋朝,興盛于明、清兩朝,廢除于清朝末年,歷時1300余年,對中國歷史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從官制史角度看,科舉制度的產(chǎn)生是歷史的必然和巨大進步。
它所堅持的是“自由報名,統(tǒng)一考試,平等競爭,擇優(yōu)錄取,公開張榜”的原則,打破了血緣世襲關系和世族對政治的壟斷,對我國古代社會的選官制度是一個直接有力的改革。它給中小地主階級和平民百姓通過科舉入仕提供了一個公平競爭的平臺,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優(yōu)秀人才脫穎而出。
科舉考試的內(nèi)容到明代以八股文為主,即“八股取士”。它逐步成為一種僵化的模式,特別是到晚清時已成為嚴重束縛知識分子的枷鎖,暴露出種種弊端。
1905年清政府廢除科舉,也就是歷史的大勢所趨。從此,1300年的科舉制度終于宣告結束。
但客觀而論,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發(fā)展中,科舉制的進步作用也是不容否定的。 2、科舉前選拔官員 【薦舉】漢代選拔官吏制度的一種形式。
薦舉有考察、推舉的意思,又叫察舉。由侯國、州郡的地方長官在轄區(qū)內(nèi)隨時考察、選取人才,推薦給上級或中央,經(jīng)過試用考核,再任命官職。
察舉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賢良、文學、茂才等?!稄埡鈧鳌罚骸坝涝?,舉孝廉不行?!?/p>
《陳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保h代避劉秀諱,稱秀才為茂才) 【征辟】也是漢代選拔官吏制度的一種形式。
征,是皇帝征聘社會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職。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級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屬吏,再向朝廷推薦。
《張衡傳》:“連辟公府,不就?!薄鞍驳垩怕労馍菩g學,公車特征拜郎中?!?/p>
【孝廉】漢代察舉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順父母、辦事廉正的意思。
實際上察舉多為世族大家壟斷,互相吹捧,弄虛作假,當時有童謠諷刺:“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3.科舉制名稱 【科舉】指歷代封建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
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科舉。從隋代至明清,科舉制實行了一干三百多年。
《詩話二則?推敲》“島(指賈島)初赴舉京師”,意思是說賈島當初前去長安參加科舉考試。到明朝,科舉考試形成了完備的制度,共分四級:院試(即童試)、鄉(xiāng)試、會試和殿試,考試內(nèi)容基本是儒家經(jīng)義,以“四書”文句為題,規(guī)定文章格式為八股文,解釋必須以朱熹《四書集注》為準。
【童試】也叫“童生試”;明代由提學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學政主持的地方科舉考試,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院試合格后取得生員(秀才)資格,方能進入府、州、縣學學習,所以又叫入學考試。應試者不分年齡大小都稱童生。
《左忠毅公逸事》“及試,吏呼名至史公”,這里就是指童生試,在這次考試中左光斗錄取史可法為生員(秀才),當時史可法二十歲?!洞倏棥贰耙赜谐擅?,操童子業(yè)”,“操童子業(yè)”是說正在準備參加童生試。
【鄉(xiāng)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因在秋八月舉行,故又稱秋闈(闈,考場)。主考官由皇帝委派。
考后發(fā)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舉人,第一名叫解(jiě)元。 【會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因在春季舉行,故又稱春闈。
考試由禮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總裁,各省的舉人及國子監(jiān)監(jiān)生皆可應考,錄取三百名為貢士,第一名叫會元。 【殿試】是科舉制最高級別的考試,皇帝在殿廷上,對會試錄取的貢士親自策問,以定甲第。
實際上皇帝有時委派大臣主管殿試,并不親自策問。錄取分為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第一名稱狀元(鼎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的稱號;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的稱號。
二、三甲第一名皆稱傳臚,一、二、三甲統(tǒng)稱進士。 【及第】指科舉考試應試中選,應試未中的叫落第、下第。
《祭妹文》:“逾三年,予披宮錦還家?!惫艜r考中進士要披宮袍,這里“披宮錦”即指中進士。
《祭妹文》:“大概說長安登科,函使報信遲早云爾?!薄暗强啤笔羌暗诘膭e稱,也就是考中進士。
【進士】參見“殿試”條。是科舉考試的最高功名。
《儒林外史》第十七回:“讀書畢竟中進士是個了局?!必暿繀⒓拥钤囦洖槿锥冀羞M士。
據(jù)統(tǒng)計,在我國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制度史上,考中進士的總數(shù)至少是98749人。古代許多著名作家都是進士出身,如唐代的賀知章、王勃、宋之問、王昌齡、王維、岑參、韓愈、劉禹錫、白居易、柳宗元、杜牧等,宋代的范仲淹、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蘇軾等。
考中進士,一甲即授官職,其余二甲參加翰林院考試,學習三年再授官職。 【狀元】參見“殿試”條。
3.小學生應該學習哪些國學知識
小學生應先從簡單的入手:《三字經(jīng)》、《增廣賢文》、《千字文》、《百家姓》、《孝經(jīng)》、《弟子規(guī)》。
20世紀初,隨著西學的沖擊和刺激,為了有別于西學,才提出了“國學”這個概念。
現(xiàn)在一般把國學劃分為四大部分:
第一義理之學 哲學,包括諸子百家、宗教。
第二考據(jù)之學 史學,包括目錄學、版本學、??睂W、辯偽學、輯佚學、文字學、聲韻學、訓詁學等等。
第三辭章之學 文學,包括藝術、書法、繪畫、雕刻等。
第四經(jīng)世之學 政治經(jīng)濟學,包括兵法、天文、算學、地理、易學、農(nóng)學、工藝等等。
小學生主要了解了解國學的歷史就可以了。
第一,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早注重早教的民族。
第二,必須要明白什么是正確的教育。
第三,任何教育,家長和老師的身體力行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推薦去看由南公懷瑾先生親自選定的國學經(jīng)典:兒童中國經(jīng)典導讀1-18冊。是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
4.國學常識有哪些
【五臟】心、肝、脾、肺、腎 【六腑】胃、膽、三焦、膀胱、大腸、小腸 【七情】喜、怒、哀、樂、愛、惡、欲 【五?!咳?、義、禮、智、信 【五倫】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 【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六婆】牙婆、媒婆、師婆、虔婆、藥婆、穩(wěn)婆 【九屬】玄孫、曾孫、孫、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五谷】稻、黍、稷、麥、豆 【中國八大菜系】四川菜、湖南菜、山東菜、江蘇菜、浙江菜、廣東菜、福建菜、安徽菜 【五毒】石膽、丹砂、雄黃、礬石、慈石 【配藥七方】大方、小方、緩方、急方、奇方、偶方、復方 【五彩】青、黃、赤、白、黑 【五音】宮、商、角、徵、羽 【七寶】金、銀、琉璃、珊瑚、硨磲、珍珠、瑪瑙 【九宮】正宮、中呂宮、南呂宮、仙呂宮、黃鐘宮、大面調(diào)、雙調(diào)、商調(diào)、越調(diào) 【七大藝術】繪畫、音樂、雕塑、戲劇、文學、建筑、電影 【四大名瓷窯】河北的瓷州窯、浙江的龍泉窯、江西的景德鎮(zhèn)窯、福建的德化窯 【四大名旦】梅蘭芳、程硯秋、尚小云、荀慧生 【六禮】冠、婚、喪、祭、鄉(xiāng)飲酒、相見 【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 【六義】風、賦、比、興、雅、頌 【八旗】鑲黃、正黃、鑲白、正白、鑲紅、正紅、鑲藍、正藍 【十惡】謀反、謀大逆、謀叛、謀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nèi)亂 【九流】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nóng)家 【三山】安徽黃山、江西廬山、浙江雁蕩山 【五嶺】越城嶺、都龐嶺、萌諸嶺、騎田嶺、大庾嶺 【五岳】〖中岳〗河南嵩山、〖東岳〗山東泰山、〖西岳〗陜西華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 【五湖】鄱陽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蘇〗、洪澤湖〖江蘇〗、巢湖〖安徽〗 【四?!坎澈?、黃海、東海、南海 【四大名橋】趙州橋(河北石家莊)、廣濟橋、洛陽橋、盧溝橋 【四大名園】頤和園〖北京〗、避暑山莊〖河北承德〗、拙政園〖江蘇蘇州〗、留園〖江蘇蘇州〗 【四大名剎】靈巖寺〖山東長清〗、國清寺〖浙江天臺〗、玉泉寺〖湖北江陵〗、棲霞寺〖江蘇南京〗 【四大名樓】岳陽樓〖湖南岳陽〗、黃鶴樓〖湖北武漢〗、滕王閣〖江西南昌〗、大觀樓〖云南昆明〗 【四大名亭】醉翁亭〖安徽滁縣〗、陶然亭〖北京先農(nóng)壇〗、愛晚亭〖湖南長沙〗、湖心亭〖杭州西湖〗 【四大古鎮(zhèn)】景德鎮(zhèn)〖江西〗、佛山鎮(zhèn)〖廣東〗、漢口鎮(zhèn)〖湖北〗、朱仙鎮(zhèn)〖河南〗 【四大碑林】西安碑林〖陜西西安〗、孔廟碑林〖山東曲阜〗、地震碑林〖四川西昌〗、南門碑林〖臺灣高雄〗 【四大名塔】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飛虹塔〖山西洪洞廣勝寺〗、釋迦塔〖山西應縣佛宮寺〗、千尋塔〖云南大理崇圣寺〗 【四大石窟】莫高窟〖甘肅敦煌〗、云崗石窟〖山西大同〗、龍門石窟〖河南洛陽〗、麥積山石窟〖甘肅天水〗 【四大書院】白鹿洞書院〖江西廬山〗、岳麓書院〖湖南長沙〗、嵩陽書院〖河南嵩山〗、應天書院〖河南商丘〗 【四大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觀音菩薩〗、山西五臺山〖文殊菩薩〗、四川峨眉山〖普賢菩薩〗、安徽九華山〖地藏王菩薩〗 【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當山、江西龍虎山、安徽齊云山、四川青城山 【五行】金、木、水、火、土 【八卦】 乾〖天〗、坤〖地〗、震〖雷〗、巽〖風〗、坎〖水〗、離〖火〗、艮〖山〗、兌〖沼〗 【八字】“八字”也叫四柱(年柱、月柱、日柱、時柱),每柱兩個字,上為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下為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正好八個字,所以稱為“八字”。
【三皇】伏羲、女媧、神農(nóng) 【五帝】五帝有五種說法 ①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②宓戲(伏羲)、神農(nóng)、黃帝、堯、舜 ③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顓頊 ④少昊、顓頊、帝嚳、堯、舜 ⑤黃帝、少昊、顓頊、嚳、堯 其中第三種說法最為流行,意指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的天神,東方太昊,南方炎帝,西方少昊,北方顓頊,中央黃帝。 【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三清】元始天尊〖清微天玉清境〗、靈寶天尊〖禹余天上清境〗、道德天尊〖大赤天太清境〗 【四御】昊天金闕無上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勾陳上宮天后皇大帝、承天效法土皇地祗 【八仙】鐵拐李、漢鐘離、張果老、呂洞賓、何仙姑、藍采和、韓湘子、曹國舅 【十八羅漢】布袋羅漢、長眉羅漢、芭蕉羅漢、沉思羅漢、伏虎羅漢、過江羅漢、歡喜羅漢、降龍羅漢、靜坐羅漢、舉缽羅漢、開心羅漢、看門羅漢、騎象羅漢、探手羅漢、托塔羅漢、挖耳羅漢、笑獅羅漢、坐鹿羅漢 【十八層地獄】[第一層]泥犁地獄、[第二層]刀山地獄、[第三層]沸沙地獄、[第四層]沸屎地獄、[第五層]黑身地獄、[第六層]火車地獄、[第七層]鑊湯地獄、[第八層]鐵床地獄、[第九層]蓋山地獄、[第十層]寒冰地獄、[第十一層]剝皮地獄、[第十二層]畜生地獄、[第十三層]刀兵地獄、[第十四層]鐵磨地獄、[第十五層]磔刑地獄、[第十六層]鐵冊地獄、[第十七層]蛆蟲地獄、[第十八層]烊銅地獄 【四大名繡】蘇繡〖蘇州〗、湘繡〖湖南〗、蜀繡〖四川〗、廣繡〖廣東〗 【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蘇〗、火畫扇〖廣東〗、竹。
5.一些國學知識求解
一、科舉教育 1、科舉制度概說 科舉制度是中國歷史上通過考試選拔官員的一種基本制度。
它創(chuàng)始于隋朝,確立于唐朝,完備于宋朝,興盛于明、清兩朝,廢除于清朝末年,歷時1300余年,對中國歷史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從官制史角度看,科舉制度的產(chǎn)生是歷史的必然和巨大進步。
它所堅持的是“自由報名,統(tǒng)一考試,平等競爭,擇優(yōu)錄取,公開張榜”的原則,打破了血緣世襲關系和世族對政治的壟斷,對我國古代社會的選官制度是一個直接有力的改革。它給中小地主階級和平民百姓通過科舉入仕提供了一個公平競爭的平臺,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優(yōu)秀人才脫穎而出。
科舉考試的內(nèi)容到明代以八股文為主,即“八股取士”。它逐步成為一種僵化的模式,特別是到晚清時已成為嚴重束縛知識分子的枷鎖,暴露出種種弊端。
1905年清政府廢除科舉,也就是歷史的大勢所趨。從此,1300年的科舉制度終于宣告結束。
但客觀而論,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發(fā)展中,科舉制的進步作用也是不容否定的。 2、科舉前選拔官員 【薦舉】漢代選拔官吏制度的一種形式。
薦舉有考察、推舉的意思,又叫察舉。由侯國、州郡的地方長官在轄區(qū)內(nèi)隨時考察、選取人才,推薦給上級或中央,經(jīng)過試用考核,再任命官職。
察舉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賢良、文學、茂才等?!稄埡鈧鳌罚骸坝涝校e孝廉不行。”
《陳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保h代避劉秀諱,稱秀才為茂才) 【征辟】也是漢代選拔官吏制度的一種形式。
征,是皇帝征聘社會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職。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級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屬吏,再向朝廷推薦。
《張衡傳》:“連辟公府,不就?!薄鞍驳垩怕労馍菩g學,公車特征拜郎中?!?/p>
【孝廉】漢代察舉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順父母、辦事廉正的意思。
實際上察舉多為世族大家壟斷,互相吹捧,弄虛作假,當時有童謠諷刺:“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3.科舉制名稱 【科舉】指歷代封建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
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科舉。從隋代至明清,科舉制實行了一干三百多年。
《詩話二則?推敲》“島(指賈島)初赴舉京師”,意思是說賈島當初前去長安參加科舉考試。到明朝,科舉考試形成了完備的制度,共分四級:院試(即童試)、鄉(xiāng)試、會試和殿試,考試內(nèi)容基本是儒家經(jīng)義,以“四書”文句為題,規(guī)定文章格式為八股文,解釋必須以朱熹《四書集注》為準。
【童試】也叫“童生試”;明代由提學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學政主持的地方科舉考試,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院試合格后取得生員(秀才)資格,方能進入府、州、縣學學習,所以又叫入學考試。應試者不分年齡大小都稱童生。
《左忠毅公逸事》“及試,吏呼名至史公”,這里就是指童生試,在這次考試中左光斗錄取史可法為生員(秀才),當時史可法二十歲?!洞倏棥贰耙赜谐擅?,操童子業(yè)”,“操童子業(yè)”是說正在準備參加童生試。
【鄉(xiāng)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因在秋八月舉行,故又稱秋闈(闈,考場)。主考官由皇帝委派。
考后發(fā)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舉人,第一名叫解(jiě)元。 【會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因在春季舉行,故又稱春闈。
考試由禮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總裁,各省的舉人及國子監(jiān)監(jiān)生皆可應考,錄取三百名為貢士,第一名叫會元。 【殿試】是科舉制最高級別的考試,皇帝在殿廷上,對會試錄取的貢士親自策問,以定甲第。
實際上皇帝有時委派大臣主管殿試,并不親自策問。錄取分為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第一名稱狀元(鼎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的稱號;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的稱號。
二、三甲第一名皆稱傳臚,一、二、三甲統(tǒng)稱進士。 【及第】指科舉考試應試中選,應試未中的叫落第、下第。
《祭妹文》:“逾三年,予披宮錦還家?!惫艜r考中進士要披宮袍,這里“披宮錦”即指中進士。
《祭妹文》:“大概說長安登科,函使報信遲早云爾。”“登科”是及第的別稱,也就是考中進士。
【進士】參見“殿試”條。是科舉考試的最高功名。
《儒林外史》第十七回:“讀書畢竟中進士是個了局。”貢士參加殿試錄為三甲都叫進士。
據(jù)統(tǒng)計,在我國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制度史上,考中進士的總數(shù)至少是98749人。古代許多著名作家都是進士出身,如唐代的賀知章、王勃、宋之問、王昌齡、王維、岑參、韓愈、劉禹錫、白居易、柳宗元、杜牧等,宋代的范仲淹、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蘇軾等。
考中進士,一甲即授官職,其余二甲參加翰林院考試,學習三年再授官職。 【狀元】參見“殿試”條。
科舉制度殿試第一名,又稱殿元、鼎元,為科名中最高榮譽。歷史上獲狀元稱號的有一千多人,但真正參加殿試被錄取的大約七百五十名左右。
唐代著名詩人賀知章、王維,宋代文天祥都是經(jīng)殿試而被賜狀元稱號的。 【會元】參見“會試”條。
舉人參加會試,第一名稱會元,其余考中的稱貢士。 【解元】參見“鄉(xiāng)試”條。
生。
6.看《小學國學知識大全》后感
自從掀起了“誦讀《國學經(jīng)典誦讀》”的活動,我也積極地參加活動并被《國學經(jīng)典誦讀》里的一樁樁,一件件動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
特別是馮異的謙遜把我給震撼住了。他被大家稱為“大樹將軍”,他自幼好學,率領的軍隊有規(guī)矩,為人謙遜。
特別是每次將軍們圍坐爭功領賞時,只有他從不居功自傲,總是只身一人坐在大樹下思考戰(zhàn)斗的經(jīng)驗和教訓,正是因為他與眾不同的作風,才有了“大樹將軍”的美名。而劉秀發(fā)現(xiàn)他的行為習慣與作風之后,就更器重他了。
我從這個故事中明白了許多道理,如:“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也。”“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p>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些道理不但使我學會了戒驕戒躁,而且還讓我學會了要厚物載德,更要有一顆赤子之心。
這本書不僅使我從一個“游手好閑的小皇帝”,變成了一個勤勞的“忠仆”,還讓我明白了中國的一句古語“百善孝為先”的含義:只有“孝”才能推進社會的和諧發(fā)展,做一個讓人尊敬的人。現(xiàn)在我已學會了為勞累了一天的爸媽端上一杯清香的茶,為奶奶端上一碗熱騰騰的米飯,并且學會了做飯,洗衣等家務活,為父母減輕了一半的負擔。
《國學經(jīng)典誦讀》這本書使我與驕傲絕交,與暴躁斷絕,最后又讓我走上了正直、謙虛、誠實與愛國的人生征途,大家都來從這本書里感悟真諦吧。
7.國學知識
其實有一些是生僻的,有些是小節(jié),不值得花大力氣,有一些太難找,這其實只是查看記性好壞,有否看過,不算真正學國學,當然賞玩一下是可以的。
至于學國學,還是一點點看,比如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不用看那些文學史,那要等你了解之后看的,可當復習。國學許多是文言,所以一定要增長文言知識。
我推薦一些書吧,《文心》,這是夏丏尊和葉圣陶用故事給青少年介紹一些文學知識的,經(jīng)史子集適當看看,選代表性的。《古文觀止》,我想不是因為選的都是好的,而是全面這本來就是給初選者看的,這類蒙學書也可看看,比如幼學瓊林這類的,書店很多。
近代的也有許多可看。其實可以從耳熟能詳?shù)臅雌?,許多書都是從這些書延伸的。
學國學不一定要中國人的,西方的一些可供印證,比如修辭,有些是他們簡潔;日本人不可小看,有些東西很好,可當看故事。最后一步步來,希望你不要成為萬精油,可對感興趣的鉆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