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漢語常用虛詞有哪些
之 1.用作代詞,又分幾種情況: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多是第三人稱。譯為“他”(他們)、“它”(它們)。
作賓語或兼語,不作主語。例如: 作《師說》以貽之。
(《師說》,代人,作賓語。) 輮使之然也。
(《勸學》,代物,作兼語。) 人非生而知之者。
(《師說》,代事理,作賓語。) (二)指示代詞,表近指。
可譯為“這”,通常作復指性定語。如: 均之二策。
(《廉頗藺相如列傳》) 2.用作助詞,也分幾種情況: (一)結(jié)構(gòu)助詞,定語的標志。用在定語和中心語(名詞)之間,可譯為“的”,有的可不譯。
如: 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赤壁之戰(zhàn)》)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師說》) (二)結(jié)構(gòu)助詞,補語的標志。
用在中心語(動詞、形容詞)和補語之間,可譯為“得”。如: 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游褒禪山記》) (三)結(jié)構(gòu)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用在被提前的賓語之后,動詞謂語或介詞之前,譯時應省去。
如: 宋何罪之有?(《公輸》,即“宋有何罪”) (四)結(jié)構(gòu)助詞。當主謂短語在句中作為主語、賓語或一個分句時,“之”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可不譯。
譯時也可省去。如: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ā稁熣f》) 悍吏之來吾鄉(xiāng),叫囂乎東西。
(《捕蛇者說》) 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隆中對》) (五)音節(jié)助詞。
用在形容詞、副詞或某些動詞的末尾,或用在三個字之間,使之湊成四個字,只起調(diào)整音節(jié)的作用,無義,譯時應省去。如: 頃之,煙炎張?zhí)臁?/p>
(《赤壁之戰(zhàn)》)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毛遂自薦》) 因 1.用作介詞。
介紹動作、行為發(fā)生的原因、依據(jù)、方式,可分別譯為“因為”“由于”,“趁著”“憑借”,“經(jīng)過”“通過”。例如: 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
(《后漢書·張衡傳》)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廉頗藺相如列傳》) 2.用作連詞。表示順接上文,可譯為“于是”“便”。
例如: 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戰(zhàn)》) 相如因持璧卻立……(《廉頗藺相如列傳》) 與 ① 給予,授予。 與斗卮酒 ② 結(jié)交。
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③ 和、同、跟。 豎子不足與謀 ④ 參加。
蹇叔之子與師 ⑤ 贊許。 朝過夕改,君子與之 幫助。
君不與勝者,而與不勝者。 ⑥句末語氣詞。
表示疑問或感嘆。后來寫作“歟” 者 助詞,主要有兩種用法。
一種是附在別的詞或短語之后,組成名詞性短語。如: 將藏之于家,使來者讀之,悲予志焉。
(《〈指南錄〉后序》) 用葉者取葉初長足時,用芽者自從本說,用花者取花初敷時,用實者成實時采。(《采草藥》) “者”的另一種用法是放在一個詞或一組詞后邊,起提頓作用:先用“……者 ”提出要說明的事物,稍微停頓一下,然后說明或論斷。
如: 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五人墓碑記》) 古之讓天之者,是去監(jiān)門之養(yǎng)而離臣虜之勞也。(《五蠹》) “者”有時放在時間詞之后,起語助作用,可不譯。
如: 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鴻門宴》) “者”有時放在數(shù)詞后邊,可譯為“個”“樣”之類。
如: 此數(shù)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赤壁之戰(zhàn)》) 于 “于”是介詞,總是跟名詞、代詞或短語結(jié)合,構(gòu)成介賓短語去修飾動詞、形容詞,表示多種組合關(guān)系。
1.引進動作的時間、處所、范圍、對象、方面、原因等,視情況可譯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從”“跟”“同”“對”“對于”“給”“由于”等。例如: 得復見將軍于此。
(《鴻門宴》在) 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公輸》在……方面) 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出師表》在……中) 請奉命求救于孫將軍。
(《赤壁之戰(zhàn)》向) 權(quán)起更衣,肅追于宇下。(《赤壁之戰(zhàn)》到) 謂獄中語乃親得之于史公云。
(《左忠毅公逸事》從、自) 故燕王欲結(jié)于君。(《廉頗藺相如列傳》跟、同)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師說》對、對于) 昔先皇頒僧保所貨西洋珠于侍臣……(《記王忠肅公翱事》給) 2.放在形容詞之后,表示比較,一般可譯為“比”,有時可譯為“勝過”。
例如: 良曰:“長于臣?!保ā而欓T宴》) 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勸學》) 有時則只是表示對象的性質(zhì)和狀態(tài),可不譯。例如: 非常之謀難于猝發(fā)……(《五人墓碑記》) 3.放在動詞之后,引進行為的主動者,可譯為“被”,有時動詞前還有“見”“受”等字和它相應。
例如: 或脫身以逃,不能容于遠近……(《五人墓碑記》) 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受制于人……(《赤壁之戰(zhàn)》) 4.復音虛詞“于是”,用法與現(xiàn)代漢語的“于是”不完全相同。 (一)放在句子開頭,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關(guān)系,與現(xiàn)在的承接連詞或因果連詞相同。
現(xiàn)代漢語也這樣用。 于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缻。
(《廉頗藺相如列傳》) 吳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厲聲以呵,則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記》) (二)放在謂語之前或謂語之后,“于是”屬介賓短語作狀語或補語。
可根。
2.古代漢語復習資料
我是中文系畢業(yè)的,中文最難修的是古代漢語,訓詁、格律、音韻什么的,很復雜,但是我可以告訴你,古代漢語研究生很少人報名,甚至,有的招考單位招兩個,也許只有一個人報名。
大專院校也缺少古漢語老師的。不過,就業(yè)范圍不寬。
下面是一些書目,你可以挑選著看?!豆糯鷿h語》課程參考書目《古代漢語》課程以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1999年5月校訂重排本,共四冊)為教材。
為了幫助學生開闊眼界,特開具如下參考書目,供選擇閱讀。一、教材 1. 郭錫良 唐作藩 何九盈等《古代漢語》 商務(wù)印書舘出版 上下 2001年 2. 周秉鈞《古漢語綱要》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1年1月第1版 3. 王力《漢語史稿》 中華書局 上中下 1980年6月第1版 4. 郭錫良 李玲璞 《古代漢語》 上下 語文出版社1992年 5. 楊寶忠 《古代漢語詞語考證》 河北大學出版社 1997年 6. 蕭泰芳 張儒等 《古代漢語注釋商榷》 山西古籍出版社 1999年 7.牟維珍等《王力古代漢語注釋匯考》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2004年 二、工具書 1. 許慎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1963年 2. 段玉裁 《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康熙字典》 中華書局 1958年1月第1版 4. 楊樹達 《詞詮》 中華書局 1965 5. 裴學海 《古書虛字集釋》中華書局 1954年 6.《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4版 商務(wù)印書館2005年7月 7. 王力 《王力古漢語字典》 中華書局2000年6月第1版 8.《辭源》 商務(wù)印書舘 9.《辭?!?上海辭書出版社 10.《漢語大字典》 四川辭書出版社 湖北辭書出版社 11.《漢語大詞典》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12. 楊伯峻 《古漢語虛詞》中華書局 1981年 13. 王海棻等 《古漢語虛詞詞典》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6年 14. 中國社科院語言所古代漢語研究室 《古代漢語虛詞詞典》 商務(wù)印書舘 三、文字類 1. 唐蘭 《中國文字學》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年9月第1版 2. 胡樸安 《中國文字學史》 上海書店 1984年3月第1版 3. 經(jīng)本植 《古漢語文字學知識》 四川教育出版社 1984年9月第1版 4. 高亨 《文字形義學概論》 齊魯書社 1981年2月第1版 5. 梁東漢 《漢字的結(jié)構(gòu)及其流變》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59年2月第1版 6. 裘錫圭 《文字學概要》 商務(wù)印書舘 1988年8月 7. 蔣善國 《漢字學》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7年8月第1版 8. 楊五銘 《文字學》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6年10月第1版 9. 羅君惕 《漢字學要籍概述》 中華書局 1984年5月第1版 10. 陸宗達 《說文解字通論》 北京出版社 1981年10月第1版 四、詞匯類 1. 趙克勤 《古漢語詞匯概要》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87年4月第1版 2. 何九盈 蔣紹愚 《古漢語詞匯講話》 北京出版社 1980年10月第1版 3. 蘇寶榮 宋永培《古漢語詞義簡論》河北教育出版社 1987年10月第1版 4. 洪成玉 《古漢語詞義分析》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5年11月第1版 5. 高守綱 《古代漢語詞義通論》 語文出版社 1994年10月第1版 五、語法類 1. 馬漢麟 《古漢語語法提要》 陜西人民出版社 1980年出版 2. 張之強 《古代漢語語法知識》 北京出版社 1979年7月出版 3. 劉學林 劉天澤 遲鐸《古漢語語法》陜西人民出版社 1987年4月第1版 4. 劉誠 王大年 《語法學》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6年10月第1版 5. 何樂士 《古代漢語語法》 6. 鄭奠 麥梅翹 《古漢語語法學資料匯編》 中華書局 1964年 7.《文言語法》 楊伯峻 著 北京出版社 1956年11月第2版 8. 馬建忠 《馬氏文通》 商務(wù)印書舘 1983年 六、虛詞類 1. 何樂士等 《文言虛詞淺釋》 北京出版社 1979年7月第1版 2. 楊伯峻 田樹生 《文言常用虛詞》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3年10月第1版 3. 陜西師大 《常用文言虛詞詞典》 陜西人民出版社 1983年3月第1版 4. 呂叔湘 《文言虛詞》 上海教育出版社 七、修辭類 1. 趙克勤 《古漢語修辭簡論》 商務(wù)印書舘 1983年3月第1版 2. 李維琦 《修辭學》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6年10月第1版 3. 楊樹達 《漢文文言修辭學》 中華書局 1980年9月新1版 4. 鄭子瑜 《中國修辭學史稿》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4年5月第1版 八、古代文獻 1.楊伯峻 《論語譯注》 中華書局 1980年 2.劉寶楠 《論語正義》 中華書局 《諸子集成》本 3.楊伯峻 《孟子譯注》 中華書局 1960年 4.焦循 《孟子正義》 中華書局 《諸子集成》本 5.孫詒讓 《墨子閑詁》 中華書局 《諸子集成》本 6.郭慶藩 《莊子集釋》 中華書局 《諸子集成》本 7.王先謙 《荀子集解》 中華書局 《諸子集成》本 8.陳奇猷 《呂氏春秋校釋》 學林出版社 1984年 9.陳奇猷 《韓非子新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年 10.司馬遷 《史記》 中華書局點校本 11.班固 《漢書》 中華書局點校本 12. 洪誠 《中國歷代語言文字學文選選注》 江蘇人民出版社 1982年 九、古書注解和詩詞格律 1. 楊樹達 《古書句讀釋例》 中華書局 1954年12月第1版 2. 俞樾等 《古書疑義舉例五種》 中華書局 1956年1月第1版 3. 王力 《詩詞格律》 中華書局 1977年 4. 陸宗達 《訓詁簡論》 北京出版社1980年 十、雜志 1.《古漢語研究》 2.《中國語文》 3.《漢字文化》。
3.求《古代漢語》復習資料
我是中文系畢業(yè)的,中文最難修的是古代漢語,訓詁、格律、音韻什么的,很復雜,但是我可以告訴你,古代漢語研究生很少人報名,甚至,有的招考單位招兩個,也許只有一個人報名。
大專院校也缺少古漢語老師的。不過,就業(yè)范圍不寬。
下面是一些書目,你可以挑選著看。 《古代漢語》課程參考書目 《古代漢語》課程以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1999年5月校訂重排本,共四冊)為教材。
為了幫助學生開闊眼界,特開具如下參考書目,供選擇閱讀。 一、教材 1. 郭錫良 唐作藩 何九盈等《古代漢語》 商務(wù)印書舘出版 上下 2001年 2. 周秉鈞《古漢語綱要》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1年1月第1版 3. 王力《漢語史稿》 中華書局 上中下 1980年6月第1版 4. 郭錫良 李玲璞 《古代漢語》 上下 語文出版社1992年 5. 楊寶忠 《古代漢語詞語考證》 河北大學出版社 1997年 6. 蕭泰芳 張儒等 《古代漢語注釋商榷》 山西古籍出版社 1999年 7.牟維珍等《王力古代漢語注釋匯考》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2004年 二、工具書 1. 許慎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1963年 2. 段玉裁 《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康熙字典》 中華書局 1958年1月第1版 4. 楊樹達 《詞詮》 中華書局 1965 5. 裴學海 《古書虛字集釋》中華書局 1954年 6.《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4版 商務(wù)印書館2005年7月 7. 王力 《王力古漢語字典》 中華書局2000年6月第1版 8.《辭源》 商務(wù)印書舘 9.《辭?!?上海辭書出版社 10.《漢語大字典》 四川辭書出版社 湖北辭書出版社 11.《漢語大詞典》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12. 楊伯峻 《古漢語虛詞》中華書局 1981年 13. 王海棻等 《古漢語虛詞詞典》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6年 14. 中國社科院語言所古代漢語研究室 《古代漢語虛詞詞典》 商務(wù)印書舘 三、文字類 1. 唐蘭 《中國文字學》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年9月第1版 2. 胡樸安 《中國文字學史》 上海書店 1984年3月第1版 3. 經(jīng)本植 《古漢語文字學知識》 四川教育出版社 1984年9月第1版 4. 高亨 《文字形義學概論》 齊魯書社 1981年2月第1版 5. 梁東漢 《漢字的結(jié)構(gòu)及其流變》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59年2月第1版 6. 裘錫圭 《文字學概要》 商務(wù)印書舘 1988年8月 7. 蔣善國 《漢字學》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7年8月第1版 8. 楊五銘 《文字學》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6年10月第1版 9. 羅君惕 《漢字學要籍概述》 中華書局 1984年5月第1版 10. 陸宗達 《說文解字通論》 北京出版社 1981年10月第1版 四、詞匯類 1. 趙克勤 《古漢語詞匯概要》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87年4月第1版 2. 何九盈 蔣紹愚 《古漢語詞匯講話》 北京出版社 1980年10月第1版 3. 蘇寶榮 宋永培《古漢語詞義簡論》河北教育出版社 1987年10月第1版 4. 洪成玉 《古漢語詞義分析》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5年11月第1版 5. 高守綱 《古代漢語詞義通論》 語文出版社 1994年10月第1版 五、語法類 1. 馬漢麟 《古漢語語法提要》 陜西人民出版社 1980年出版 2. 張之強 《古代漢語語法知識》 北京出版社 1979年7月出版 3. 劉學林 劉天澤 遲鐸《古漢語語法》陜西人民出版社 1987年4月第1版 4. 劉誠 王大年 《語法學》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6年10月第1版 5. 何樂士 《古代漢語語法》 6. 鄭奠 麥梅翹 《古漢語語法學資料匯編》 中華書局 1964年 7.《文言語法》 楊伯峻 著 北京出版社 1956年11月第2版 8. 馬建忠 《馬氏文通》 商務(wù)印書舘 1983年 六、虛詞類 1. 何樂士等 《文言虛詞淺釋》 北京出版社 1979年7月第1版 2. 楊伯峻 田樹生 《文言常用虛詞》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3年10月第1版 3. 陜西師大 《常用文言虛詞詞典》 陜西人民出版社 1983年3月第1版 4. 呂叔湘 《文言虛詞》 上海教育出版社 七、修辭類 1. 趙克勤 《古漢語修辭簡論》 商務(wù)印書舘 1983年3月第1版 2. 李維琦 《修辭學》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6年10月第1版 3. 楊樹達 《漢文文言修辭學》 中華書局 1980年9月新1版 4. 鄭子瑜 《中國修辭學史稿》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4年5月第1版 八、古代文獻 1.楊伯峻 《論語譯注》 中華書局 1980年 2.劉寶楠 《論語正義》 中華書局 《諸子集成》本 3.楊伯峻 《孟子譯注》 中華書局 1960年 4.焦循 《孟子正義》 中華書局 《諸子集成》本 5.孫詒讓 《墨子閑詁》 中華書局 《諸子集成》本 6.郭慶藩 《莊子集釋》 中華書局 《諸子集成》本 7.王先謙 《荀子集解》 中華書局 《諸子集成》本 8.陳奇猷 《呂氏春秋校釋》 學林出版社 1984年 9.陳奇猷 《韓非子新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年 10.司馬遷 《史記》 中華書局點校本 11.班固 《漢書》 中華書局點校本 12. 洪誠 《中國歷代語言文字學文選選注》 江蘇人民出版社 1982年 九、古書注解和詩詞格律 1. 楊樹達 《古書句讀釋例》 中華書局 1954年12月第1版 2. 俞樾等 《古書疑義舉例五種》 中華書局 1956年1月第1版 3. 王力 《詩詞格律》 中華書局 1977年 4. 陸宗達 《訓詁簡論》 北京出版社1980年 十、雜志 1.《古漢語研究》 2.《中國語文》 3.《漢字文化》。
4.高中語文文言文知識
原發(fā)布者:李鳳琴
基礎(chǔ)課程教學資料
《燭之武退秦師》知識點
一、一詞多義
“之”
1、公從之(代佚之狐的建議) 2、許之(人稱代詞,鄭文公) 3、將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詞)
4、子犯請擊之(秦國,代詞) 5、臣之壯也,猶不如人(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6、鄰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7、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以”“而”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過也(連詞,表承接) 2、敢以煩執(zhí)事(介詞,拿) 3、越國以鄙遠(連詞,表承接) 4、因人之力而敝之(連詞,表轉(zhuǎn)折) 5、以亂易整,不武(介詞,拿、用) “焉”
1、子亦有不利焉(語氣詞)
2、焉用亡鄭以陪鄰(疑問副詞,何)
3、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兼詞,“于之”,在那里)
4、將焉取之(疑問代詞,哪里)
“其”
1、以其無禮于晉(代詞,鄭國)
2、君知其難也(代詞,這件事)
3、吾其還也(表商量或希望語氣) 注:思考練習三中“若、說、辭、鄙、微”自己整理到積累本上。
二、通假字 1、今老矣,無能為也已(通“矣”) 2、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通“供”,供給) 3、秦伯說(同“悅”) 4三、詞類活用 1372414二、通假字:蟹六跪而二螯222意動43
5.古代漢語復習資料
我是中文系畢業(yè)的,中文最難修的是古代漢語,訓詁、格律、音韻什么的,很復雜,但是我可以告訴你,古代漢語研究生很少人報名,甚至,有的招考單位招兩個,也許只有一個人報名。
大專院校也缺少古漢語老師的。不過,就業(yè)范圍不寬。
下面是一些書目,你可以挑選著看?!豆糯鷿h語》課程參考書目 《古代漢語》課程以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1999年5月校訂重排本,共四冊)為教材。
為了幫助學生開闊眼界,特開具如下參考書目,供選擇閱讀。一、教材1. 郭錫良 唐作藩 何九盈等《古代漢語》 商務(wù)印書舘出版 上下 2001年2. 周秉鈞《古漢語綱要》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1年1月第1版3. 王力《漢語史稿》 中華書局 上中下 1980年6月第1版4. 郭錫良 李玲璞 《古代漢語》 上下 語文出版社1992年 5. 楊寶忠 《古代漢語詞語考證》 河北大學出版社 1997年6. 蕭泰芳 張儒等 《古代漢語注釋商榷》 山西古籍出版社 1999年7.牟維珍等《王力古代漢語注釋匯考》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2004年 二、工具書1. 許慎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1963年2. 段玉裁 《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3.《康熙字典》 中華書局 1958年1月第1版4. 楊樹達 《詞詮》 中華書局 19655. 裴學海 《古書虛字集釋》中華書局 1954年6.《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4版 商務(wù)印書館2005年7月7. 王力 《王力古漢語字典》 中華書局2000年6月第1版8.《辭源》 商務(wù)印書舘9.《辭?!?上海辭書出版社10.《漢語大字典》 四川辭書出版社 湖北辭書出版社11.《漢語大詞典》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2. 楊伯峻 《古漢語虛詞》中華書局 1981年13. 王海棻等 《古漢語虛詞詞典》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6年14. 中國社科院語言所古代漢語研究室 《古代漢語虛詞詞典》 商務(wù)印書舘 三、文字類1. 唐蘭 《中國文字學》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年9月第1版 2. 胡樸安 《中國文字學史》 上海書店 1984年3月第1版3. 經(jīng)本植 《古漢語文字學知識》 四川教育出版社 1984年9月第1版4. 高亨 《文字形義學概論》 齊魯書社 1981年2月第1版5. 梁東漢 《漢字的結(jié)構(gòu)及其流變》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59年2月第1版6. 裘錫圭 《文字學概要》 商務(wù)印書舘 1988年8月7. 蔣善國 《漢字學》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7年8月第1版8. 楊五銘 《文字學》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6年10月第1版9. 羅君惕 《漢字學要籍概述》 中華書局 1984年5月第1版10. 陸宗達 《說文解字通論》 北京出版社 1981年10月第1版 四、詞匯類1. 趙克勤 《古漢語詞匯概要》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87年4月第1版2. 何九盈 蔣紹愚 《古漢語詞匯講話》 北京出版社 1980年10月第1版 3. 蘇寶榮 宋永培《古漢語詞義簡論》河北教育出版社 1987年10月第1版4. 洪成玉 《古漢語詞義分析》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5年11月第1版5. 高守綱 《古代漢語詞義通論》 語文出版社 1994年10月第1版 五、語法類1. 馬漢麟 《古漢語語法提要》 陜西人民出版社 1980年出版2. 張之強 《古代漢語語法知識》 北京出版社 1979年7月出版3. 劉學林 劉天澤 遲鐸《古漢語語法》陜西人民出版社 1987年4月第1版4. 劉誠 王大年 《語法學》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6年10月第1版5. 何樂士 《古代漢語語法》 6. 鄭奠 麥梅翹 《古漢語語法學資料匯編》 中華書局 1964年7.《文言語法》 楊伯峻 著 北京出版社 1956年11月第2版8. 馬建忠 《馬氏文通》 商務(wù)印書舘 1983年 六、虛詞類1. 何樂士等 《文言虛詞淺釋》 北京出版社 1979年7月第1版2. 楊伯峻 田樹生 《文言常用虛詞》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3年10月第1版3. 陜西師大 《常用文言虛詞詞典》 陜西人民出版社 1983年3月第1版4. 呂叔湘 《文言虛詞》 上海教育出版社 七、修辭類1. 趙克勤 《古漢語修辭簡論》 商務(wù)印書舘 1983年3月第1版2. 李維琦 《修辭學》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6年10月第1版3. 楊樹達 《漢文文言修辭學》 中華書局 1980年9月新1版4. 鄭子瑜 《中國修辭學史稿》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4年5月第1版 八、古代文獻1.楊伯峻 《論語譯注》 中華書局 1980年2.劉寶楠 《論語正義》 中華書局 《諸子集成》本3.楊伯峻 《孟子譯注》 中華書局 1960年4.焦循 《孟子正義》 中華書局 《諸子集成》本5.孫詒讓 《墨子閑詁》 中華書局 《諸子集成》本6.郭慶藩 《莊子集釋》 中華書局 《諸子集成》本7.王先謙 《荀子集解》 中華書局 《諸子集成》本8.陳奇猷 《呂氏春秋校釋》 學林出版社 1984年9.陳奇猷 《韓非子新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年10.司馬遷 《史記》 中華書局點校本11.班固 《漢書》 中華書局點校本12. 洪誠 《中國歷代語言文字學文選選注》 江蘇人民出版社 1982年 九、古書注解和詩詞格律1. 楊樹達 《古書句讀釋例》 中華書局 1954年12月第1版2. 俞樾等 《古書疑義舉例五種》 中華書局 1956年1月第1版3. 王力 《詩詞格律》 中華書局 1977年4. 陸宗達 《訓詁簡論》 北京出版社1980年 十、雜志1.《古漢語研究》2.《中國語文》3.《漢字文化》。
6.【求中學古漢語語法知識(細細地講呀)】
高中階段的語法知識,有特殊句式和詞類的活用.特殊句式有:賓語前置句,定語后置句,狀語后置句,判斷句,省略句等~賓語前置:唯(惟)一、、、是連用的時候疑問句中疑問代詞做賓語的時候否定句中代詞做賓語的時候之,有提前賓語的作用狀語后置句:最好辨認的方法就是看見“于”,這個字后面帶地點,時間,人名等,多半是狀語后置判斷句:、、、者.也連用.也.者也.是.詞類活用:名詞活用為動詞:當兩個名詞連用,但不表示并列關(guān)系的時候,一般第一個名詞活用為動詞動詞的使動用法動詞的意動用法名詞活用為狀語.這都是我自己總結(jié)的,但愿能給你一些幫助.語法知識很多,需要具體語句具體分析。
7.如何復習古代漢語
作為過來人,我給你三條建議:
1、王力的《古代漢語》(四冊)主要復習文選,尤其是第一、二冊。其中應選三五篇重點分析、吃透。
2、古代漢語常識部分最好是看郭錫良等編寫的《古代漢語》(上、中、下冊,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比較通俗有條理,便于自學。只有“古漢語雙賓語句”等郭編本沒有專門介紹的內(nèi)容,才去看王本。
3、一定要想法弄到你準備報考的那個學校前三年的試題,了解分析一下老師的出題風格和思路,熟悉題型,增強復習的針對性。
最后,祝你如愿!
8.古代漢語(郭賜良)復習資料
郭錫良古代漢語復習要點 古代漢語復習要點一、文選部分復習要點:1.重點篇目:第一冊:《精衛(wèi)填?!?、《夸父逐日》、《女媧補天》、《蝜蝂傳》、《巫山、巫峽》《王子坊》、《廬山草堂記》、《傳是樓記》、《鄭伯克段于鄢》、《齊桓公伐楚》、《鞌之戰(zhàn)》、《觸龍說趙太后》、《孫臏》第二冊:《諫逐客書》、《報任安書》、《答李翊書》、《逍遙游》、《秋水》、《許行》、《天論》第三冊:《登大雷岸與妹書》、《哀郢》、《風賦》、《氓》、《七月》2.復習辦法:A.熟悉課文,每一句話都要會翻譯,每一個字都要會解釋;B.注意特殊句型,如賓語前置、被動句等;C.注意字詞的特殊用法,如名詞作動詞,名詞作狀語,使動用法,意動用法等等;D.注意關(guān)鍵詞語的古義、本義、特殊意義,尤其是不同于現(xiàn)代漢語的意義。
二、常用詞部分復習要點:1.復習范圍:第一冊:(一)古今詞義不同辨析例(二)詞的本義探求例第二冊(三)引申義分析例(上)(四)引申義分析例(下)第三冊(五)同義詞辨析例2.復習辦法:A.注意每個詞的本義、古義;B.注意古今意義的不同;C.注意同義、近義詞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三、通論部分復習要點:復習通論部分的基本原則是,掌握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在記住知識的要點的同時,一定要掌握書上舉出的例子,回答問題的時候,盡量結(jié)合例子。
上 冊(一)怎樣查字典辭書: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筆畫排列;C.按號碼排列。2.《康熙字典》作者,成書年代,214個部首,先注音,后釋義。
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葉(xié)音法;掌握每種注音方法的概念。認識到“葉音法”是一種不科學的注音方法,應當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 ),收字( )個,按( )分卷,依( )排列。5.《經(jīng)傳釋詞》的作者是( ),收字( )個,全書分( )卷,按( )排列。
6.《詞詮》作者是( ),其他虛詞著作有裴學海的《 》,對唐以后漢語詞匯進行研究的著作有張相的《 》。(二)漢字的結(jié)構(gòu)和發(fā)展1.什么是“六書”?實際上漢字的結(jié)構(gòu)只有( )四種,假借是用字方法,至于轉(zhuǎn)注,很難作出定論。
2.記住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對“六書”的解釋,即:“一曰指事,……;二曰……?!?.記住“象形、指事、會意、形聲”的概念和書上的古字形。
4.什么是“亦聲”?5.記住書上舉例的字,如:“難、權(quán)、而、忘”等字的本義。6.掌握古今字、異體字、繁簡字的概念和例字。
(三)古今詞義的異同1.關(guān)于古今詞義的異同概括起來有三種情況:(問題:古今詞義的異同有哪些情況?)(1)古今意義基本未變:如:“馬、牛、羊、山、水”等;(2)古今意義完全不同的:如:“綢”古代的意義是“纏繞”,現(xiàn)代的意義是“絲綢”;“該”古代的意義是“完備”,現(xiàn)在是“應當”。(3)古今詞義有同有異的。
如:……2.古今詞義范圍的差異有:(問題:從詞義范圍看,古今詞義的不同有哪些?)(1)詞義的擴大,如“菜”,古代專指植物類蔬菜,現(xiàn)在包括肉、蛋之類;再如“睡”,古代指坐著打盹,現(xiàn)在指一般的睡覺。(2)詞義的縮小,如“宮”,上古泛指房屋,現(xiàn)在指少數(shù)公共場所。
再如“瓦”,古義比今義要廣,古代指陶制品,現(xiàn)在房屋上的建筑材料。(3)詞義的轉(zhuǎn)移,如“暫”,古代是指狗突然向人襲擊,今義指時間短暫;再如“湯”,本義指熱水,現(xiàn)在指菜湯、米湯之類。
3.詞義感情色彩的差異有哪些?答:(1)古代是褒義,現(xiàn)在是貶義的:如“復辟”,古代是“恢復君位”,現(xiàn)在是說“開歷史倒車”;再如:“爪牙”,古代指“勇猛的得力助手”義,現(xiàn)在是“走狗”。(2)古代是貶義,現(xiàn)在是褒義的:如“鍛煉”,古代是玩弄法律誣陷別人的意思,現(xiàn)在指“練習、磨煉”,是褒義。
(3)有的中性詞,后來有了褒貶色彩:如“謗”,古代指“議論”,中性;現(xiàn)在指“誹謗”,貶義。4.從詞義輕重的情況:(1)有些詞,古義輕,今義重。
如“誅”,最初只有“責備”的意思,后來是“誅殺”的意思。(2)還有寫詞,古義重,今義輕。
如“感激”,古義是“憤激”的意思,現(xiàn)在一般是“感謝”義。5.古代漢語以單音詞為主;如“消息”,古代是“消長”的意思,再如“睡覺”,古代是“睡醒”的意思。
(四)詞的本義和引申義1.什么是詞的本義?答:所謂詞的本義,就是詞的本來意義,但不一定都是原始意義。2.漢字是表意體系的文字,它的形體結(jié)構(gòu)和意義有密切關(guān)系,因此,歷來文字學家都是從字形入手探求詞的本義,東漢人( )就是這樣做的,他的《 》就是一部講本義的書。
而他講本義的辦法是( )。3.如:“斤、戒、刃、適、臣”四字:掌握這四個字的本義和造字方法;另有“臣、望、臨、臥”四字,掌握這四個字的本義和造字方法。
4.所以,探求詞的本義時,不僅要分析字形,還必須要有語言材料來加以證實,這是檢驗本義是否可靠的重要依據(jù)。5.什么是引申義?答:所謂引申義,就是從本義引申出來的意義,它是造成一詞多義的根本原因。
6.從本義和引申義的關(guān)系看,可以分為兩類,一類叫直接引申,一類叫間接引申;7. 直接引申是指從本義直接派生出來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