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明禮儀知識
文明禮儀知識涵蓋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具體知識包括:1、儀容儀表禮儀。
儀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個人精神面貌的外觀體現(xiàn)。一個人的衛(wèi)生和修養(yǎng)習慣。
服飾、形象與保持端莊、大方的儀表有著密切的關系。2、言談舉止禮儀。
言談作為一門藝術,也是個人禮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講話禮貌,多運用文明用語。
站姿,坐姿,講話姿勢都體現(xiàn)自己的禮儀。3、見面禮儀。
握手是一種溝通思想、交流感情、增進友誼的重要方式。鞠躬,是對他人敬佩的一種禮節(jié)方式。
致意是一種不出聲的問候禮節(jié),常用于相識的人從各種場合打招呼。4、乘車禮儀。
騎自行車:要嚴格遵守交通規(guī)則。乘火車、輪船:在候車室、候船室里,要保持安靜,不要大聲喊叫。
上車、登船時要依次排隊,不要亂擠亂撞。在車廂、輪船里,不要隨地吐痰,不要亂丟紙屑果皮,也不要讓小孩隨地大小便。
5、公共場所禮儀。出入公共場所要按照場所有關規(guī)定,對號入座,不大聲喧嘩,按照工作人員的指示進行活動,不影響他人工作和學習。
參考資料:文明禮儀-百度百科。
2.中國文明禮儀有哪些
中國的文明禮儀有: 尊老愛幼。
儀尚適宜。禮貌待人。
容儀有整。解釋:我國自原始社會到封建社會,人際的政治倫理關系均以氏族、家庭的血緣關系為紐帶,故此在家庭里面尊 從祖上,在社會上尊敬長輩。
中華民族素來注重通過適合的形式,表達人們內(nèi)心豐富的情感。遇到重大節(jié)日和發(fā)生重要事件,多有約定 俗成的儀矩。
如獲得豐收,要歡歌慶賀;遭到災禍,要祈求神靈保佑。任何一個文明社會,任何一個文明民族,人們總是十分注重文明禮貌。
它標志著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序,反映一個民 族的精神面貌。中華民族歷來就非常重視遵循禮規(guī),禮貌待人。
一個人的儀表、儀態(tài),是其修養(yǎng)、文明程度的表現(xiàn)。古人認為,舉止莊重,進退有禮,執(zhí)事謹敬,文質(zhì)彬 彬,不僅能夠保持個人的尊嚴,還有助于進德修業(yè)。
3.文明禮儀知識 簡短
禮儀是敬人之道。待人以禮,應成為現(xiàn)代公民的一個基本素養(yǎng)。
在社會文明進步、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禮儀越來越被人們重視,然而,社會上仍有許多不知禮、不守禮、不文明的行為,還有不少人不知道哪些是正確的禮儀規(guī)則。
概括地說,禮儀就是敬人之道,禮儀展示你的個人教養(yǎng)。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追求一種文明和諧的社會氛圍,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禮儀應該成為先導,文明城市的市民,應為禮儀之民。知書達禮,待人以禮,現(xiàn)代公民的一個基本素養(yǎng)。
禮儀講究細節(jié),講究“可為”和“不可為' 文明社會的創(chuàng)建,需要我們每個公民從自身做起,從生活、工作的一點一滴做起,在言談話語、舉止行為、待人接物等方面,都遵照一定的禮儀規(guī)范。
4.中華文明禮儀小知識有哪些
中華文明禮儀小知識有:
1. 要及時而主動地表示感謝,以顯示真誠 。
2. 要誠實守信,許下的諾言決不打半點折扣。
3. 要根據(jù)不同的對象,選擇恰當?shù)耐緩胶头椒ā?/p>
4. 要掌握好感謝的度,力求做到合理與恰當。
5. 見面要有握手禮、名片禮、脫帽禮、擁抱禮、親吻禮等。
中國具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素有“禮儀之邦”之稱,中國人也以其彬彬有禮的風貌而著稱于世。禮儀文明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社會歷史發(fā)展起了廣泛深遠的影響,其內(nèi)容十分豐富,涉及的范圍十分廣泛,幾乎滲透于社會的各個方面。
、
文明禮儀常識之一--基本禮儀
個人禮儀是其他一切禮儀的基礎,是一個人儀容光煥發(fā)、儀表、言談、行為舉止的綜合體現(xiàn),是個人性格、品質(zhì)、情趣、素養(yǎng)、精神世界和生活習慣的外在表現(xiàn)。總的規(guī)范為:整潔清爽、端莊大方。
一、儀表儀態(tài)禮儀
保持頭發(fā)清潔,修飾得體,發(fā)型與本人自身條件、身份和工作性質(zhì)相適宜。男士應每天修面剃須。女士化妝要簡約、清麗、素雅,避免過量使用芳香型化妝品,避免當眾化妝或補妝。表情自然從容,目光專注、穩(wěn)重、柔和。手部保持清潔,在正式的場合忌有長指甲。
站姿
挺直、舒展,手臂自然下垂。正式場合不應將手插在褲袋里或交叉在胸前,不要有下意識的小動作。女性站立時雙腿要基本并攏,腳位應與服裝相適應。穿緊身短裙時,腳跟靠近,腳尖分開呈“V”狀或“Y”狀;穿禮服或者旗袍時,可雙腳微分。
坐姿
入座時動作應輕而緩,輕松自然。不可隨意拖拉椅凳,從椅子的左側(cè)入座,沉著安靜地坐下。女士著裙裝入座時,應將裙子后片攏一下,并膝或雙腿交叉向后,保持上身端正,肩部放松,雙手放在膝蓋或椅子扶手上。男士可以微分雙腿(一般不要超過肩寬),雙手自然放在膝蓋或椅子扶手上。
離座時,應請身份高者先離開。離座時動作輕級,不發(fā)出聲響,從座位的左側(cè)離開,站好再走,保持體態(tài)輕盈、穩(wěn)重。
5.中國傳統(tǒng)禮儀知識有那些
1、行走禮:古代常行“趨禮”,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過時,一定要低頭彎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對尊者表示禮敬,這就是“趨禮”。
傳統(tǒng)行走禮儀中,還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門”的原則,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間,應該靠邊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門中間。這樣既表示對尊者的禮敬,又可避讓行人。
2、見面禮:日常見面既要態(tài)度熱情,也要彬彬有禮。如何與不同身份的人相見,都有一定的規(guī)矩。
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傳統(tǒng)上行拱手禮。拱手禮是最普通的見面禮儀,方式是雙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內(nèi),左手加于右手之上)舉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
如果到人家做客,在進門與落座時,主客相互客氣行禮謙讓,這時行的是作揖之禮,稱為“揖讓”。作揖同樣是兩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時低頭,上身略向前屈。
作揖禮在日常生活中為常見禮儀,除了上述社交場合外,向人致謝、祝賀、道歉及托人辦事等也常行作揖禮。身份高的人對身份低人的回禮也常行作揖禮。
傳統(tǒng)社會對至尊者還有跪拜禮,即雙膝著地,頭手有節(jié)奏觸地叩拜,即所謂叩首?,F(xiàn)今跪拜禮只在偏遠鄉(xiāng)村的拜年活動能夠見到,一般不再施行。
在當今社會人們相見,一般習用西方社會傳入的握手禮。 3、入坐禮:傳統(tǒng)社會禮儀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
何種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規(guī)矩,如果盲目坐錯席位,不僅主人不爽,自己事后也會為失禮之事追悔莫及。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種席次,最好的辦法是聽從主人安排。
室內(nèi)座次以東向為尊,即貴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東席上作陪。年長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
陪酒的晚輩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入坐的規(guī)矩是,飲食時人體盡量靠近食案,非飲食時,身體盡量靠后,所謂“虛坐盡后”。
有貴客光臨,應該立刻起身致意。 4、飲食禮:飲食禮儀在中國文化中占有極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們以“以饗燕之禮親四方賓客”,后代聚餐會飲也常常是一幕幕禮儀活劇。
迎賓的宴飲稱為“接風”、“洗塵”,送客的宴席稱為“餞行”。宴飲之禮無論迎送都離不開酒品,“無酒不成禮儀”。
宴席上飲酒有許多禮節(jié),客人需待主人舉杯勸飲之后,方可飲用。所謂:“與人同飲,莫先起觴”。
客人如果要表達對主人的盛情款待的謝意,也可在宴飲的中間舉杯向主人敬酒。在進食過程中,同樣先有主人執(zhí)筷勸食,客人方可動筷。
所謂:“與人共食,慎莫先嘗”。古代還有一列進食規(guī)則,如“當食不嘆”、“共食不飽、共飯不澤手”、“毋投骨于狗”等,主客相互敬重,營造和諧進食、文明進食的良好氛圍。
5、拜賀慶吊禮:中國自古是人情社會,人們相互關懷、相互體恤,在拜賀慶吊中有許多儀禮俗規(guī)。拜賀禮一般行于節(jié)慶期間,是晚輩或低級地位的人向尊長的禮敬,同輩之間也有相互的拜賀。
如古代元旦官員朝賀,民間新年拜年之禮。行拜賀禮時,不僅態(tài)度恭敬,口誦賀詞,俯首叩拜,同時也得有賀禮奉上。
慶吊之禮,主要行于人生大事中。人的一生要經(jīng)歷誕生、成年、婚嫁、壽慶、死亡等若干階段,圍繞著這些人生節(jié)點,形成了一系列人生禮儀。
子孫繁衍是家族大事,誕生禮自然隆重熱鬧。嬰兒滿月時,親戚朋友紛紛上門恭賀,并饋贈營養(yǎng)食品與幼兒鞋帽衣物。
小孩長大成人時要行成年禮,成年禮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稱為冠笄之禮。男子20歲行加冠禮,重新取一個名號,表示該男子具有了結(jié)婚、承擔社事務的資格。
女子15歲行綰發(fā)加笄禮,表示到了出嫁的年齡?,F(xiàn)代成年禮的年齡在18周歲,學校舉行集體的成年宣誓儀式,強調(diào)青年人的成年意識。
婚嫁是人生的大事,傳統(tǒng)社會十分看重。傳統(tǒng)婚禮有六道程序,所謂“周公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等。
宋代簡化為納采、納幣、親迎三禮?;槎Y的高潮在親迎,新郎要到女家親自迎娶新娘,新婚夫婦拜堂之后入洞房,行結(jié)發(fā)禮與合巹禮。
大婚之日,親友紛紛前來恭賀,主人要大宴賓客。壽誕禮,一般在四十歲以后開始舉行。
生日那天有慶生儀式,親友送壽禮致賀。最后一道人生儀禮是喪禮,誰也逃脫不了。
中國人重視送亡,喪禮發(fā)達。人死于正命,是白喜事。
親戚朋友都來吊唁熱鬧。為了表示哀悼心情,人們要奉上挽聯(lián)、挽幛或禮品、禮金。
亡者一般在三五天內(nèi)入殮安葬。拜賀慶吊之禮顯示了人們相互扶助的社會合作精神與社會團結(jié)的氣象。
總之,中國人的禮制精神是親親愛人,禮儀原則是自卑尊人。在與人交往時要放低姿態(tài),謙恭待人、尊重他人,以贏得他人的尊重。
如果地位高的人屈尊結(jié)交比他地位低的人會得到很好的社會效果,“若要好,大敬小”。并且敬人不僅是禮貌的姿態(tài)或僅為禮儀性的表示,而是要有發(fā)自內(nèi)心的對他人的尊重。
如果沒有發(fā)自內(nèi)心的恭敬,禮節(jié)就成為了虛套,這就不符合傳統(tǒng)的禮義標準。 傳統(tǒng)禮俗中誠敬謙讓,和眾修身的禮義原則在當代社會仍然值得提倡。
當然,現(xiàn)在我們對傳統(tǒng)禮俗的繼承是一個復雜問題,需認真辨析,去偽存真,擇善而從之。
6.文明禮儀小知識(要短)
文明禮儀小常識 1、握手禮: 源于中世紀的歐洲,現(xiàn)已成為全世界人際交往中最常見、最普遍的見面禮。
2、鞠躬禮: 源自中國,現(xiàn)在作為日常見面禮節(jié)已不多見,但盛行于日本、韓國和朝鮮是那里的常禮。 行鞠躬禮時應立正,脫帽,微笑,目光正視,上身前傾15-30度(賠禮、請罪時外)。
平輩應還禮,長輩和上級欠身點頭即算還禮。 3、合掌禮: 亦稱合十禮,佛教禮節(jié),盛行于印度和東南亞佛教國家,泰國尤盛。
行禮時,雙手合攏于胸前,微微低頭,神情安詳、嚴肅。對長者雙手舉得越高越有禮,但手指尖不得超過額頭。
接待外國旅游者時,對方行合掌禮,我們應以同樣形式還禮。4、見面時還有其他一些禮節(jié),如招手禮、拱手禮、脫帽禮、注目禮、點頭禮、問候禮、致意禮、鼓掌禮等。
1、握手禮: 源于中世紀的歐洲,現(xiàn)已成為全世界人際交往中最常見、最普遍的見面禮。2、鞠躬禮: 源自中國,現(xiàn)在作為日常見面禮節(jié)已不多見,但盛行于日本、韓國和朝鮮,是那里的常禮。
行鞠躬禮時應立正,脫帽,微笑,目光正視,上身前傾15-30度(賠禮、請罪時外)。平輩應還禮,長輩和上級欠身點頭即算還禮。
3、合掌禮: 亦稱合十禮,佛教禮節(jié),盛行于印度和東南亞佛教國家,泰國尤盛。 行禮時,雙手合攏于胸前,微微低頭,神情安詳、嚴肅。
對長者雙手舉得越高越有禮,但手指尖不得超過額頭。接待外國旅游者時,對方行合掌禮,我們應以同樣形式還禮。
4、見面時還有其他一些禮節(jié),如招手禮、拱手禮、脫帽禮、注目禮、點頭禮、問候禮、致意禮、鼓掌禮等。步行禮儀(1)城市街道車水馬龍,熱鬧繁雜,出門行走要遵守交通規(guī)則,這不僅是公共道德,也是對生命的尊重。
(2)過斑馬線要注意交通指示燈,并且嚴格遵守“紅燈停、綠燈行”的習慣。(3)不可貪圖少走幾步路,而隨意橫穿馬路。
人行道、天橋和地下通道都是為行人專門而設的,請不要忘記了它的用途。(4)行走時如不小心碰到別人,應及時向?qū)Ψ降狼浮?/p>
(5)如遇行人問路,要熱情、詳盡地回答對方。如若回答不了,可請他人幫忙。
(6)手持雨傘行走時,須留意身邊的行人,避免雨水滴到他人身上或戳到他人。(7)行人使用車輛停止手勢時,須待車輛完全停止后方可通行,切忌隨意通行。
坐公交車禮儀(1)等候車輛時,要站在車站牌附近,按順序排隊上車,如遇老人、孕婦、兒童,可請他們排到自己的前邊,上車前要準備好零錢。(2)上車后,不要與他人爭搶座位,遇到老人、病人、殘疾人、孕婦和抱小孩的乘客要主動讓座,如果遇到他人為自己讓座,要立即道謝。
(3)在車內(nèi)不要吸煙,也不能吃瓜子、口香糖、冰淇淋等易污染環(huán)境的零食,不要在車上大聲喧嘩。(4)站在車內(nèi)應手扶把手,不可將身體全部靠在車廂內(nèi)的杠桿上。
站立時,應該保持端正的站姿,雙腳叉開不要過大。(5)坐在座位上,應注意不要叉腿而坐,也不能雙腿不斷地抖動,這些都是不禮貌的表現(xiàn)。
(6)下車要提前做準備,如果需要他人讓路,應禮貌地打聲招呼,不能默不作聲地沖,更不能發(fā)脾氣,出言不遜。(7)雨天乘車要收好雨具,以免影響他人。
乘電梯禮儀(1)等候電梯時,應站在電梯門兩側(cè),不要妨礙電梯內(nèi)人出來。(2)乘坐電梯,應先讓老人、小孩、女士或客人進入,年輕者、男士應站在電梯按鍵旁幫忙按電梯。
(3)進入電梯后,不要用自己的身體將電梯按鍵擋住,以免其他人無法按按鍵。需要按按鍵但又夠不著時不要將胳膊伸得太長,而是請離按鍵近的幫忙。
(4)如果電梯門即將關上,但還有人沒進來,先進入電梯的人應幫助按住開門鈕,等后面的人進來。(5)在電梯內(nèi)挪動時,特別是手里有東西的時候,注意不要碰撞他人。
進出電梯需要從別人身邊走過,應說一聲“勞駕”或“對不起”。(6)陪客人或長輩乘電梯時,如果達到目的樓層,應一手按住開門鈕,另一手做出請的動作。
(7)如果人數(shù)超載時,應主動退出。
7.關于文明禮儀的知識
注重我們的禮儀什么是禮儀呢?簡單地說,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guī)范,是表現(xiàn)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
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zhì)、教養(yǎng)的體現(xiàn),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xiàn)。更是城市的臉面,更是國家的臉面。
所以我們作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講文明、用禮儀,也是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在一個國家中個人是主體。
對于個人來說什么最重要呢?我想首先應該是具備文明素質(zhì),只有當每一個人都具備了文明素質(zhì),那么這個國家的整體素質(zhì)才能提高。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同學身上,還存在著一些不文明的行為。
例如,在我們的校園內(nèi)、樓梯上總能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紙屑,教室里、校園內(nèi)食品袋、方便面盒隨處可見,甚至有的同學認為:反正有值日的同學和清潔工打掃,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學在教學樓走廊上追逐打鬧,走路推推搡搡習以為常;還有部分同學相互之間講臟話、粗話,隨意攀爬樹枝,甚至還有個別同學故意損壞學校的公共財物。我們很多同學把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會公德的培養(yǎng),文明習慣的養(yǎng)成,而這恰恰從本質(zhì)上展現(xiàn)出一個人的思想品質(zhì)。
事實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保證我們順利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在學校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同學就可能目無紀律,不講衛(wèi)生,擾亂班級的學習環(huán)境。
相反,如果我們養(yǎng)成了文明的行為習慣,學習環(huán)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我們知道:一個學校的學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才能構建出優(yōu)良的學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出優(yōu)良的學習氣氛。
現(xiàn)在,我們正處于人生中最關鍵的成長時期,我們在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為,將潛移默化的影響到我們自身的心理素質(zhì),而文明的行為就在幫助我們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zhì),同時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質(zhì),如果我們不在此時抓好自身道德素質(zhì)的培養(yǎng),那我們即使擁有了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于人于己于社會又有何用呢?所以,我們首先應該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一個懂文明、有禮貌的謙謙君子,然后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單純掌握知識技能的機器,而要成為一個身心和諧發(fā)展的人。文明就是我們素質(zhì)的前沿,擁有文明,那我們就擁有了世界上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要養(yǎng)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的小學生。那么請我們每一個人管住我們的口,不說粗話、不隨地吐痰;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不打架斗毆;管住我們的腳,不踐踏草坪。
我相信,經(jīng)過我們?nèi)w師生共同努力,一定會營造出一個文明美好的校園。試想假如全國每一個校園都共同創(chuàng)建文明校園,那么我們民族的整體素質(zhì)將大大提高,國家的綜合實力將會大大加強,祖國的未來一定是繁榮昌盛、燦爛輝煌!馬維鑫樹立講文明懂禮儀的社會風尚我國是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它不但形成了燦爛的文化,而且還擁有許多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美德。
中國的歷史可以說是一部禮儀的歷史。在儒家學說中,禮為天下先,強調(diào)以禮治國、以禮治家。
從古至今,涌現(xiàn)出不少文明禮儀、素養(yǎng)極高的人,像孔融、周恩來等。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人們更需要文明禮儀來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
在當今迎奧運,開展講文明禮儀的宣傳活動中,應該繼承和弘揚傳統(tǒng)文化,養(yǎng)成文明禮儀規(guī)范,爭做文明的北京市民,建立一種全新的社會風尚。禮儀就是禮節(jié)和儀式,它有三大要素:語言、行為表情、服飾器物。
一般地說,任何重大典禮活動都需要同時具備這三種要素才能完成。禮儀的分類很多,可以分為個人禮儀、家庭禮儀、社會禮儀、商務禮儀等,還有外事禮儀、習俗禮儀、禮儀文書等等。
禮儀從個人修養(yǎng)的角度來看,可以說是一個人內(nèi)在修養(yǎng)和素質(zhì)的外在表現(xiàn)。 從交際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人際交往中適用的一種藝術,一種交際方式或交際方法。
是人際交 往中約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習慣做法。從傳播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在人際交往中進行相互溝通的技巧。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中,每個人的言談舉止都體現(xiàn)出他的行為是否文明,是否合乎禮儀。講得輕一點,人們之間在相互交往中,特別是在與外國人交往中,如果不注意文明禮儀,會被人家恥笑。
講得重一點,不同民族之間,如果不互相尊重(各自的風俗習慣或禮儀),有可能會挑起民族仇恨和爭斗。禮儀的主要功能,從個人的角度來看,一是有助于提高人們的自身修養(yǎng);二是有助于美化自身、美化 生活;有助于促進人們的社會交往,改善人們的人際關系;還有助于凈化社會風氣。
禮儀是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guī)范,它是人們在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并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tǒng)等方式固定下來。對一個人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yǎng)、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xiàn),對一個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
重視、開展禮儀教育已成為道德實踐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法律、制度屬于社會規(guī)范的底線,雖然重要,但它們畢竟只是社會的一些最基本、最重要的規(guī)范,而無法包含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法律規(guī)定,盜竊價值超過一定數(shù)額時要追究刑事責任,當達不到追究刑事。
8.文明禮儀知識有什么
一、學校禮儀
1、課堂禮儀:遵守課堂紀律是學生最基本的禮貌。
(1)上課:上課5分鐘前要作好課前準備,書籍、文具等擺放在課桌前角上。上課的鈴聲一響,學生應端坐在教室里,恭候老師上課,當教師宣布上課時,全班應迅速肅立,向老師問好,待老師答禮后,方可坐下。學生應當準時到校上課,若因特殊情況,不得已在教師上課后進入教室,應先喊報告,得到教師允許后,方可進入教室。
(2)聽講:在課堂上,上課要專心聽講,注意力集中,獨立思考,重要的內(nèi)容應做好筆記。當老師提問時,應該先舉手,待老師點到你的名字時才可站起來回答,發(fā)言時,身體要立正,態(tài)度要落落大方,聲音要清晰響亮,并且應當使用普通話。課堂上應獨立完成作業(yè),不隨便離位走動,不吃東西。
(3)下課:聽到下課鈴響時,若老師還未宣布下課,學生應當安心聽講,不要忙著收拾書本,或把桌子弄得乒乓作響,這是對老師的不尊重。下課時,全體同學仍需起立,與老師互道:“再見”。待老師離開教室后,學生方可離開。
2、尊師禮儀:見到老師要主動打招呼,向老師問聲好(老師好);放學時,向老師說聲再見;與老師交談應面對老師,神情專注,認真聽老師講話,離開時有禮貌地向老師道別(謝謝老師或再見)。學生進老師的辦公室時,應先喊報告,經(jīng)老師允許后方可進入。在老師辦公室講話聲音要適度,不要影響到其他老師辦公;離開老師辦公室的時候,也應先向老師詢問:“我可以走了嗎?”經(jīng)老師同意后,方可離開,關門要輕;在老師的工作、生活場所,不能隨便翻動老師的物品;學生對老師的相貌和衣著不應指指點點,評頭論足,要尊重老師的習慣和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