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不卡福利网站|中文字幕在笑第一页|午夜福利中文字幕首页|久久精彩视频免费观看

  • <abbr id="lczsv"></abbr>
    <blockquote id="lczsv"></blockquote>

    <track id="lczsv"><table id="lczsv"><nobr id="lczsv"></nobr></table></track>
    • 漢魏六朝詩常識

      2023-01-22 綜合 86閱讀 投稿:逝然陌

      1.關于詩常識

      詩歌是一種主情的文學體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練,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用豐富的想象、富有節(jié)奏感、韻律美的語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來抒發(fā)思想情感。

      詩體概說 詩體的分類,是一個復雜的問題。現(xiàn)在,只就一般的看法,簡單地談談漢魏六朝和唐宋的詩體。

      漢魏六朝詩,一般稱為古詩,其中包括漢魏樂府古辭、南北朝樂府民歌,以及這個時期的文人詩。樂府本是官署的名稱。

      樂府歌辭是由樂府機關采集,并為它配上樂譜,以便歌唱的?!段男牡颀垺犯菲f:"凡樂辭曰詩,詩聲曰歌。

      "由此可以看出詩、歌、樂府這三個概念之間的關系:詩指的是詩人所作的歌辭,歌指的是和詩相配合的樂曲,樂府則兼指二者而言。后來襲用樂府舊題或摹仿樂府體裁寫的作品,雖然沒有配樂,也稱為樂府。

      中唐時白居易等掀起一個新樂府運動,創(chuàng)新題,寫時事,因而叫作新樂府。 唐以后的詩體,從格律上看,大致可分為近體詩和古體詩兩類。

      近體詩又叫今體詩,它有一定的格律。古體詩一般又叫古風,這是依照古詩的作法寫的,形式比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縛。

      從詩句的字數(shù)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四言是四個字一句,五言是五個字一句,七言是七個字一句。

      唐代以后,四言詩很少見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兩類。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五言律詩簡稱五律,限定八句四十字;七言律詩簡稱七律,限定八句五十六字。超過八句的叫長律,又叫排律。

      長律一般都是五言詩。只有四句的叫絕句;五絕共二十個字,七絕共二十八個字。

      絕句可分為律絕和古絕兩種。律絕要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絕不受平仄格律的限制。

      古絕一般只限於五絕?!艾F(xiàn)代詩”名稱,開始使用于1953年—紀弦創(chuàng)立“現(xiàn)代詩社”時確立。

      現(xiàn)代詩的含義: 1.形式是自由的 2.內涵是開放的 3.意象經(jīng)營重于修辭。 “古典詩”與“現(xiàn)代詩”的比較:“詩”者皆為感于物而作,是心靈的映現(xiàn)。

      “古典詩”以“思無邪”的詩觀,表達溫柔敦厚、哀而不怨,強調在“可解與不可解之間”?!艾F(xiàn)代詩”強調自由開放的精神,以直率的情境陳述,進行“可感與不可感之間”的溝通。

      詩歌主要有以下幾部分:(一)詩歌的起源 詩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學特質的文學樣式。來源于古代人們的勞動號子和民歌,原是詩與歌的總稱。

      開始詩和歌不分,詩和音樂、舞蹈結合在一起,統(tǒng)稱為詩歌。中國詩歌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遺產(chǎn),如,《詩經(jīng)》《楚辭》和《漢樂府》以及無數(shù)詩人的作品。

      西歐的詩歌,由古希臘的荷馬、薩福和古羅馬的維爾吉、賀拉斯等詩人開啟創(chuàng)作之源。 (二)詩歌的特點 詩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它飽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象,語言凝練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jié)奏,和諧的音韻,富于音樂美,語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結構形式的美。

      我國現(xiàn)代詩人、文學評論家何其芳曾說:“詩是一種最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樣式,它飽含著豐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來表現(xiàn),而且在精煉與和諧的程度上,特別是在節(jié)奏的鮮明上,它的語言有別于散文的語言?!边@個定義性的說明,概括了詩歌的幾個基本特點: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飽含豐富的思想感情;第三,豐富的想象、聯(lián)想和幻想;第四,語言具有音樂美。

      (三)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 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很多,我國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 的傳統(tǒng)表現(xiàn)手法有“賦、比、興”?!睹娦颉氛f:“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p>

      這“六義”中,“風、雅、頌”是指《詩經(jīng)》的詩篇種類,“賦、比、興”就是詩中的表現(xiàn)手法。 賦:是直接陳述事物的表現(xiàn)手法。

      宋代學者朱熹在《詩集傳》的注釋中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詩經(jīng)》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這種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繪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劉勰在《文心雕龍·比興》中說:“且何謂為比也?蓋寫物以附意,揚言以切事者也。”

      朱熹說:“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詩經(jīng)》中的《螽斯》《碩鼠》等篇即用此法寫成。

      興:是托物起興,即借某一事物開頭來引起正題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現(xiàn)思想感情的寫法。唐代孔穎達在《毛詩正義》中說:“興者,起也。

      取譬引類,起發(fā)己心,詩文諸舉草木鳥獸以見意者,皆興辭也。”朱熹更明確地指出:“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

      如《詩經(jīng)》中的《關睢》《桃夭》等篇就是用“興”的表現(xiàn)手法。 這三種表現(xiàn)手法,一直流傳下來,常常綜合運用,互相補充,對歷代詩歌創(chuàng)作都有很大的影響。

      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是很多的,而且歷代以來不斷地發(fā)展創(chuàng)造,運用也靈活多變,夸張、復沓、重迭、跳躍等等,難以盡述。但是各種方法都離不開想象,豐富的想象既是詩歌的一大特點,也是詩歌最重要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

      在詩歌中,還有一種重要的表現(xiàn)手法是象征。象征,簡單說就是“以象征義”,但在現(xiàn)代詩歌中,象征則又表現(xiàn)為心靈 的直接意象,這是應予注意的。

      用現(xiàn)代的觀點來說,詩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種: 1.比擬。劉勰在。

      2.漢魏六朝詩歌的發(fā)展

      魏晉南北朝,詩歌創(chuàng)作進入了以文人為主、自覺和個性化的時代,詩人之多,詩作之富,詩風之多樣,詩歌在表現(xiàn)社會生活與人們內心世界上的開拓與深入,以及詩歌自身形式上的變化和創(chuàng)新,都出現(xiàn)前所未有的壯觀局面,盡管中國詩歌的成熟鼎盛時代遲到唐代才正式形成,但西漢與魏晉南北朝詩歌可以說是連接中國詩歌開端與鼎盛之間的津渡,明顯具有承前啟后的歷史地位。這八百余年詩壇本身也是佳作云涌,名篇如潮,無論其審美價值還是詩歌史、文學史上的影響,都值得后人重視。

      《魏晉南北朝詩卷》(丁夏選注,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與《漢魏六朝詩選》(余冠英選注,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是這兩個階段詩歌的兩個較有特色的選本。前者選詩始于漢末建安年間的曹氏父子,終于隋末唐初的諸詩人,在突出名家與傳名作的同時,注重介紹、分析詩人的創(chuàng)作個性,并通過評析不同時期不同流派的審美追求與詩壇風尚的嬗變來展示魏晉南北朝的時期詩歌演進的大致軌跡及走向,使讀者在貪圖這一時期詩壇名作之際,也能從文學史的背景層面體察當時詩歌創(chuàng)作的時代特色。此外,本書力圖將詩歌的鑒賞引導和學術研究相融結合,在評價詩人或流派時每每可見選注者闡述已見,其說未必恰切,但不失為一家之言。后一本書初版于50年代末,70年代末經(jīng)修訂再版,是選注者傾注多年心血而完成的力作,流傳也較廣泛。此書共計四卷,一卷為“漢詩”,包括漢樂府、《古詩》及文人詩,二卷為“魏詩、晉詩”,包括建安年間、魏與兩晉的文人詩及民歌;三卷為“宋詩、齊詩”,兼收南朝民歌如《西洲曲》;四卷為“梁詩、陳詩、北朝詩、隋詩”,北朝民歌如《木蘭詩》、《敕功歐》等收在北朝詩中。入選詩歌前后雖相距八百年,但均系披沙揀金之作,且每卷各有重點,一卷是漢樂府中的民歌與《古詩》,二卷是曹植、阮籍、左思和陶淵明的詩,三卷是鮑照、謝眺并舉,四卷則突出了庚信與北朝民歌。這些重點對讀者了解西漢與魏晉南北朝詩歌的精華所在確有幫助。書中對詩人生活經(jīng)歷、創(chuàng)作特色及成就的介紹從簡,但書前的《序言》則詳細地論述了這兩個階段詩歌創(chuàng)作的社會背景、發(fā)展主線和主要成就,對著名詩人的創(chuàng)作更有較深入的分析,值得一讀。

      (脈望生)

      --------------------------------------------------------------------------------

      3.舉例分析漢魏六朝詩歌的演變歷程

      古詩“古詩”的原意是指古代學者所作的詩。

      約在魏末晉初,流傳著一批魏、晉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詩,既無題目,也不知作者,其中大多是抒情詩,具有獨特的表現(xiàn)手法和藝術風格,被統(tǒng)稱為“古詩”。中國是詩歌的王國,從遠古至近代詩歌不知其幾千萬萬,因種種原因失傳了的除外,保存下來的仍可說是浩如煙海。

      詩歌也和其他任何事物一樣,有一個萌牙、產(chǎn)生、發(fā)展變化的過程?!稄椄琛?斷竹、續(xù)竹,飛士、逐肉"據(jù)說是黃帝時代的歌謠,公認是原始社會詩歌,是二言詩之始。

      《詩經(jīng)·有駢》"振振鷺、鷺于飛、鼓咽咽、醉言歸"是三言詩之始。《周易》"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四言詩之始。

      卜辭"其自西來雨,其自東來雨,其自北來雨,其自南來雨"五言詩之始?!对娊?jīng)·卷耳》"我姑酌彼金(三個田字上面,下加缶字),我姑酌彼凹觥"六言詩之始。

      《詩經(jīng)·鹿鳴》"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七言詩之始,《詩經(jīng)·十月之交》"我不敢效我友自逸"八言詩之始。《詩經(jīng)·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九言詩這始。

      杜甫詩"男兒生不成名身已老"也是九言詩。李白"黃帝鑄鼎于荊山煉丹砂,丹砂成騎龍飛上太清家"十言詩之始。

      意義 清代沈德潛說:“古詩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辭,一時之作。大率逐臣棄妻,朋友闊絕,游子他鄉(xiāng),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顯言,或反復言。初無奇辟之思,驚險之句,而西京古詩,皆在其下?!?/p>

      (《說詩□語》)晉、宋時,這批“古詩”被奉為五言詩的一種典范。西晉陸機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

      東晉陶淵明、宋代鮑照等,都有學習“古詩”手法、風格的《擬古詩》。到了梁代,劉勰《文心雕龍》、鐘嶸《詩品》更從理論上總結評論了“古詩”的藝術特點和價值,探索了它們的作者、時代及源流,并大體確定它們是漢代作品。

      同時,蕭統(tǒng)《文選》,以及陳代徐陵《玉臺新詠》又從詩歌分類上確定了“古詩”的范圍:凡無明確題目的作品,有作者的稱“雜詩”,無名氏者為“古詩”。因此,梁、陳以后,“古詩”已形成一個具有特定涵義的專類名稱。

      它與兩漢樂府歌辭并稱,專指漢代無名氏所作的五言詩,并且發(fā)展為泛指具有“古詩”藝術特點的一種詩體。而《古詩十九首》便在文學史上占有“古詩”代表作的地位,這一標題也就成為一個專題名稱。

      古風古詩體,又稱古風。 俗話說:唐詩、宋詞、元曲,可見唐詩多么重要! 唐代以前的古詩體是一種不講究格律,也沒有字數(shù)句數(shù)限制的詩體。

      唐以后,由于近體詩的產(chǎn)生,詩人為了將古體詩與新興的格律詩相區(qū)別,便有意模仿漢魏六朝古詩的寫法,在某些方面加以限定,從而形成了唐代古體詩的固定模式。其結果就是把唐以前完全自由的詩體,變成一種處于格律詩與自由詩之間的半自由詩。

      古體詩的字數(shù)和詩行: 古體詩沒有固定的詩行,也不會有固定的體式。所有古體詩都是按照詩句的字數(shù)分類。

      四字一句的稱四言古詩,簡稱四古;五字一句的稱五言古詩,簡稱五古;七字一句的稱七言古詩,簡稱七古。四言詩,遠在《詩經(jīng)》時代就已被人們采用了。

      但至唐代卻逐漸衰微,寫它的人很少了。所以古體詩仍以五言、七言為代表。

      五言古詩,是古體詩的正統(tǒng),寫的人很多。 七言古詩,不是古體詩的主流,這是它起源較晚的緣故。

      所以,七言股風頗受七言近體詩的影響。 五言古詩和七言古詩,都是字數(shù)整齊的古體詩。

      另有一類雜言古詩,詩行里的字數(shù)長短相雜,參差不齊。詞包括以下內容 從時間上說指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前中國的詩歌作品;從格律上看,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

      詞是宋代人的發(fā)明,又叫長短句。古體詩又稱古詩或古風;近體詩又稱今體詩。

      古體詩 古體詩是依照古代的詩體來寫的。在唐人看來,從《詩經(jīng)》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謂依照古代的詩體,也就沒有一定的標準。

      但是,詩人們所寫的古體詩,有一點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體詩的格律的束縛。唐初開始形成的、在字數(shù)、聲韻、對仗方面都有嚴格規(guī)定的一種格律詩,就是我們所說的近體詩。

      近體詩是同古體詩相對而言的。唐代以及其后的詩人仍有寫古體詩的。

      我們可以說。凡不受近體格律的束縛的,都是古體詩。

      古體詩分為四言古詩、五言古詩、七言古詩。近體詩分為絕句、律詩。

      近體詩 近體詩分為律詩和絕句。律詩和絕句的區(qū)別主要在于句數(shù)上。

      絕句共有四句,律詩共有八句。律詩共有八句,一、二兩句為首聯(lián),三、四兩句為頷聯(lián),五、六兩句為頸聯(lián)、七、八兩句為尾聯(lián)。

      絕句又叫"截句"。絕句可對仗,也可不對仗,但是律詩的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則必須對仗,無論律詩還是絕句,都有平仄的要求。

      八句以上的律詩稱為排律。 以下是一些經(jīng)典古詩: 古詩歌的常識: 1.韻腳:韻文句末壓韻的字,如李白《靜夜思》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光霜鄉(xiāng)是韻腳。 2.押韻:詩歌辭賦押韻使音調和諧優(yōu)美,如李白《靜夜思》押ang韻。

      3.律詩的結構:共八句,一二句為首聯(lián),三四句為頷聯(lián),五六句為頸聯(lián),七八句為尾聯(lián)。 4.古詩的節(jié)奏和韻律: 從句式上看,古詩一般四字為二、二;五字為二、二、一;七字為二、二、二、一、從意義上看。

      4.古代詩歌常識

      詩歌的分類 詩歌按時代可分為古典詩歌和現(xiàn)代詩歌(舊體詩)兩大部分。

      古典詩歌又有古體詩(又名古詩、古風)、近體詩(又名今體詩、格律詩)、詞(又名詩余、長短句、曲詞、曲子詞)、曲等幾種不同形式。 古體詩就是古代的自由詩,形式自由,篇幅不限,每句字數(shù)不定(指雜言),不講對仗,押韻自由等。

      它有四言古詩(最早出現(xiàn)于《詩經(jīng)》)、五言古詩(成熟于漢,如《古詩十九首》)、七言古詩(成熟于唐代,如《長恨歌》)、樂府詩(標題有的加上“歌”“行”“引”“曲”“吟”“弄”等名稱,如《琵琶行》)等形式。 近體詩鼎盛于唐代,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聲,韻有定位。

      它有絕句和律詩兩種類型,絕句分五言絕句(五絕)、七言絕句(七絕)兩種,律詩分五言律詩(五律)、七言律詩(七律)、排律三種。 詞鼎盛于宋代,按字數(shù)多少,分為小令(58字內)、中調(59—90字內)和長調(91字以上)三種形式。

      詞調有定格,句有定數(shù),字有定聲,韻有定位。 曲鼎盛于元代,有散曲和雜劇兩種形式。

      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數(shù)(又名“套曲”)兩種形式。 (三)詩、詞、曲的有關知識 ①新詩·舊體詩 新詩是指五四運動前后,新文化運動提倡的用白話寫的自由體詩,如《再別康橋》《我愛這土地》都是新詩。

      今人用文言寫的格律詩稱為舊體詩,如: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陳毅的《梅嶺三章》。二者都是現(xiàn)代詩歌。

      ②古體詩·近體詩 古體詩和近體詩是從詩的音律角度來劃分的。二者的主要區(qū)別是:近體詩是指唐初形成的,在字數(shù)、聲韻、對仗等方面都有嚴格規(guī)定的格律詩,古體詩則不講格律,唐代以前的詩歌都是古體詩。

      ③律詩·絕句(又叫截句) 律詩和絕句的區(qū)別主要在句數(shù)上。絕句只有四句,可以對仗,也可以不對仗。

      律詩共八句,一二兩句為首聯(lián),三四兩句為頷聯(lián),五六兩句為頸聯(lián),七八兩句為尾聯(lián);首聯(lián)和尾聯(lián)可對仗,可不對仗,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必須對仗;無論律詩還是絕句,都有平仄聲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詩為排律。

      ④歌·行·引 古代詩歌體裁,三者無嚴格區(qū)別。音節(jié)、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雜言,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琵琶行》《李憑箜篌引》。

      ⑤樂府·新樂府 樂府,本是漢武帝時掌管音樂的官署名稱,后來成為詩體的名稱。漢、魏、南北朝樂府官署采集和創(chuàng)作的樂歌,簡稱為樂府。

      新樂府創(chuàng)于初唐。初唐詩人寫樂府詩,除沿用漢魏六朝樂府舊題外,有少數(shù)詩人另立新題,已與原聲韻不同,故稱新樂府,到白居易確定了新樂府的名稱。

      ⑥題目·詞牌 題目和詞牌的區(qū)別:詞的標題是詞的內容的體現(xiàn),詞牌是一首詞的曲調名稱。如《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念奴嬌”是詞牌,“赤壁懷古”是題目,揭示該詞是一首抒懷詞,地點是“赤壁”。

      詞必須有詞牌,但不一定有題目。分成兩段的詞上段稱為“上闕”(或“上片”),下段稱為“下闕”(或“下片”)(“闕”是樂曲終了的意思)。

      ⑦散曲 散曲是宋元時代興起的,由詞蛻化出來的一種和樂演奏的歌曲。體式和詞相近而比詞自由,可以在字數(shù)定格外加襯字;較多使用口語。

      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數(shù)兩種形式。小令只含一支曲子,如《越調·天凈沙·秋思》只有“天凈沙”一曲。

      而套數(shù)是合一個曲調中多支曲子為一套,是戲曲或散曲中連貫成套的曲子,一套中曲子數(shù)不定,少則兩曲,多則不限;每一套數(shù)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全套曲牌名;全套曲必須同一宮調,有首有尾,一韻到底;結尾處多用“煞”,用多少遍沒有規(guī)定。如《般涉調·哨遍·高祖還鄉(xiāng)》,它含有屬于“般涉調”這一宮調的八支曲子,而其中“哨遍”是這套曲的第一支曲的曲牌名,又是全套曲的曲牌。

      ⑧元雜劇 雜劇是宋金時期在諸宮調等的基礎上成長起來的文學樣式,是一種把歌曲、賓白、舞蹈、表演等結合起來的戲曲藝術形式。在結構上一般每本為四折(也有五折六折的),必要時加“楔子”,每折用同一宮調的若干曲牌組成套曲,雜劇可分為旦本(女主角主唱)和末本(男主角主唱)兩種,如《竇娥冤》就是旦本,其中第三折用的是“正宮”調。

      元雜劇劇本由科、唱、白組成,“科”是劇本中對主要動作、表情和舞臺效果作出的規(guī)定;“唱”就是唱詞;“白”是賓白,賓白分為對白(人物對話)、獨白(人物自敘)、旁白(背著別的人物自敘心理)、帶白(唱詞中的插話)。元雜劇的主要角色是:旦(女角色),扮演女主角的叫正旦,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末(男角色),扮演男主角的叫正末,配角有副末、外末、小末等;外(外末),扮老年男子;凈,俗稱大花臉,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異之點的人物(如張飛、李逵);丑,俗稱小花臉,大都扮演男性次要人物;扮演老年婦女的稱卜兒。

      ⑨宮調·曲牌 曲牌和詞牌一樣,是曲的音樂譜式。不同的曲牌在字數(shù)、平仄、押韻上往往不同,如《長亭送別》中的《滾繡球》《叨叨令》《快活三》《四邊靜》《朝天子》《滿庭芳》《五煞》等都是曲牌。

      每一個曲牌,在韻上必須屬于一種宮調;一種宮調下有的有若干個曲牌;宮調是音樂術語,表示聲音的高低等,如《長亭送。

      5.關于詩常識

      詩歌是一種主情的文學體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練,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用豐富的想象、富有節(jié)奏感、韻律美的語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來抒發(fā)思想情感。

      詩體概說 詩體的分類,是一個復雜的問題?,F(xiàn)在,只就一般的看法,簡單地談談漢魏六朝和唐宋的詩體。

      漢魏六朝詩,一般稱為古詩,其中包括漢魏樂府古辭、南北朝樂府民歌,以及這個時期的文人詩。樂府本是官署的名稱。

      樂府歌辭是由樂府機關采集,并為它配上樂譜,以便歌唱的?!段男牡颀垺犯菲f:"凡樂辭曰詩,詩聲曰歌。

      "由此可以看出詩、歌、樂府這三個概念之間的關系:詩指的是詩人所作的歌辭,歌指的是和詩相配合的樂曲,樂府則兼指二者而言。后來襲用樂府舊題或摹仿樂府體裁寫的作品,雖然沒有配樂,也稱為樂府。

      中唐時白居易等掀起一個新樂府運動,創(chuàng)新題,寫時事,因而叫作新樂府。 唐以后的詩體,從格律上看,大致可分為近體詩和古體詩兩類。

      近體詩又叫今體詩,它有一定的格律。古體詩一般又叫古風,這是依照古詩的作法寫的,形式比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縛。

      從詩句的字數(shù)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四言是四個字一句,五言是五個字一句,七言是七個字一句。

      唐代以后,四言詩很少見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兩類。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五言律詩簡稱五律,限定八句四十字;七言律詩簡稱七律,限定八句五十六字。超過八句的叫長律,又叫排律。

      長律一般都是五言詩。只有四句的叫絕句;五絕共二十個字,七絕共二十八個字。

      絕句可分為律絕和古絕兩種。律絕要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絕不受平仄格律的限制。

      古絕一般只限於五絕?!艾F(xiàn)代詩”名稱,開始使用于1953年—紀弦創(chuàng)立“現(xiàn)代詩社”時確立。

      現(xiàn)代詩的含義: 1.形式是自由的 2.內涵是開放的 3.意象經(jīng)營重于修辭。 “古典詩”與“現(xiàn)代詩”的比較:“詩”者皆為感于物而作,是心靈的映現(xiàn)。

      “古典詩”以“思無邪”的詩觀,表達溫柔敦厚、哀而不怨,強調在“可解與不可解之間”?!艾F(xiàn)代詩”強調自由開放的精神,以直率的情境陳述,進行“可感與不可感之間”的溝通。

      詩歌主要有以下幾部分:(一)詩歌的起源 詩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學特質的文學樣式。來源于古代人們的勞動號子和民歌,原是詩與歌的總稱。

      開始詩和歌不分,詩和音樂、舞蹈結合在一起,統(tǒng)稱為詩歌。中國詩歌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遺產(chǎn),如,《詩經(jīng)》《楚辭》和《漢樂府》以及無數(shù)詩人的作品。

      西歐的詩歌,由古希臘的荷馬、薩福和古羅馬的維爾吉、賀拉斯等詩人開啟創(chuàng)作之源。 (二)詩歌的特點 詩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它飽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象,語言凝練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jié)奏,和諧的音韻,富于音樂美,語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結構形式的美。

      我國現(xiàn)代詩人、文學評論家何其芳曾說:“詩是一種最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樣式,它飽含著豐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來表現(xiàn),而且在精煉與和諧的程度上,特別是在節(jié)奏的鮮明上,它的語言有別于散文的語言?!边@個定義性的說明,概括了詩歌的幾個基本特點: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飽含豐富的思想感情;第三,豐富的想象、聯(lián)想和幻想;第四,語言具有音樂美。

      (三)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 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很多,我國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 的傳統(tǒng)表現(xiàn)手法有“賦、比、興”。《毛詩序》說:“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

      這“六義”中,“風、雅、頌”是指《詩經(jīng)》的詩篇種類,“賦、比、興”就是詩中的表現(xiàn)手法。 賦:是直接陳述事物的表現(xiàn)手法。

      宋代學者朱熹在《詩集傳》的注釋中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詩經(jīng)》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這種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繪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劉勰在《文心雕龍·比興》中說:“且何謂為比也?蓋寫物以附意,揚言以切事者也?!?/p>

      朱熹說:“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詩經(jīng)》中的《螽斯》《碩鼠》等篇即用此法寫成。

      興:是托物起興,即借某一事物開頭來引起正題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現(xiàn)思想感情的寫法。唐代孔穎達在《毛詩正義》中說:“興者,起也。

      取譬引類,起發(fā)己心,詩文諸舉草木鳥獸以見意者,皆興辭也?!敝祆涓鞔_地指出:“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p>

      如《詩經(jīng)》中的《關睢》《桃夭》等篇就是用“興”的表現(xiàn)手法。 這三種表現(xiàn)手法,一直流傳下來,常常綜合運用,互相補充,對歷代詩歌創(chuàng)作都有很大的影響。

      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是很多的,而且歷代以來不斷地發(fā)展創(chuàng)造,運用也靈活多變,夸張、復沓、重迭、跳躍等等,難以盡述。但是各種方法都離不開想象,豐富的想象既是詩歌的一大特點,也是詩歌最重要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

      在詩歌中,還有一種重要的表現(xiàn)手法是象征。象征,簡單說就是“以象征義”,但在現(xiàn)代詩歌中,象征則又表現(xiàn)為心靈 的直接意象,這是應予注意的。

      用現(xiàn)代的觀點來說,詩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種: 1.比擬。

      漢魏六朝詩常識

      聲明:沿途百知所有(內容)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lián)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