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人最易誤解的文史常識有哪些
春秋時期的管仲不僅以其思想成為眾多學(xué)者孜孜不倦研究的對象,而且他的日常言行也成為中國成語寶庫中的經(jīng)典,并世世代代影響著后人。
其中,“春風(fēng)風(fēng)人,夏雨雨人”一詞別有深意。下面就了解一下中國人最易誤解的文史常識吧。
古人不敢自稱“我” 古人有很多第一人稱的代詞,譬如吾、余、予、我,但在社交場合或者是公共場合,真正自稱為“我”、“吾”、“余”的,卻是少之又少。在古代,公開自稱“我”、“余”甚至?xí)淮蠹易I為不懂禮儀。
據(jù)考證,至少從晉朝開始,各級官僚已經(jīng)不習(xí)慣于用第一人稱代詞來指代自己了,他們熱衷于自稱“下官”來顯示自己的謙卑。唐人雖然曠達(dá),但在相互交往之時依然羞于自稱“我”,而是用略顯青澀的“小生”來指代自己。
宋朝則再進(jìn)一步,那時的官僚喜歡自稱“卑職”,普通人則更愿意自稱“晚生”。 不恥下問向誰問 在現(xiàn)實(shí)生活中,有些人在學(xué)習(xí)和工作過程中一遇到問題就去請教別人,開口就是“這個問題有些復(fù)雜,我只好不恥下問來了”。
明明是不懂,還要搬出來這個詞,用錯了也不知道。一個人有不懂的問題向別人請教,既然自己的學(xué)問比不上別人,又何談“不恥下問”呢?在交往中,千萬注意別犯這種錯誤。
“淑女”“美女”大不同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敝苑Q為君子的好配偶,當(dāng)然是要符合“君子”的審美標(biāo)準(zhǔn)。
在古代,人們評價女子,講究“美心為窈,美狀為窕”。所以“窈窕淑女”不僅僅指的是貌美,更重要的是心美。
只有內(nèi)外兼修,達(dá)到內(nèi)在美和外在美的和諧統(tǒng)一,才能成為君子的好配偶。社會發(fā)展了,美女多了,可是淑女少了。
美女變成一種大眾資源,淑女倒成了瀕危物種,實(shí)在可嘆! “美輪美奐”房屋好 “美輪美奐”這一成語出于《禮記·檀弓下》:“晉獻(xiàn)文子成室,晉大夫發(fā)焉。張老曰:美哉輪焉!美哉奐焉!”輪,盤旋屈曲而上,引申為高大貌;奐,鮮明,盛,多。
美:贊美;鄭玄注:“輪,言高大。奐,言眾多?!?/p>
美輪美奐,形容房屋高大華美,多用于贊美新屋。不能任意擴(kuò)大范圍,運(yùn)用到非建筑類的事物中去。
“豐碑”自古不是碑 碑本來指的是沒有文字的堅石或樁,其主要作用有三:一是立于宮廟前以觀日影、辨時刻。二是豎于宮廟大門內(nèi)拴牲口。
三是古代用以引棺木入墓穴。最早的碑上有圓孔,施轤轆以繩被其上,引以入棺也,亦即下棺的工具(和現(xiàn)在工地上上樓板所用的叼板機(jī)的工作原理很相似)。
古時往往用大木來引棺入墓,這大木的特定稱呼就是“豐碑”。秦代以前的碑都是木制的,漢代以后才改用石頭。
切勿亂拋“橄欖枝” 有關(guān)“橄欖枝”的典故,出自《圣經(jīng)·舊約·創(chuàng)世紀(jì)》的第八章。為了摸清洪水泛濫的情況,諾亞放出鴿子去試探。
當(dāng)時世界上一片汪洋,鴿子無法落地,便又飛回方舟。七天以后,諾亞再次放飛了鴿子。
等到晚上,鴿子飛回來了,嘴里還叼著一片橄欖葉,諾亞由此獲知地上的洪水已退。后來,人們便把橄欖枝作為和平的象征。
雙方交戰(zhàn),一方求和,便可說“伸出橄欖枝” 。 “七月流火”非天熱 “七月流火”語出《詩經(jīng)·國風(fēng)·豳風(fēng)》:“七月流火,九月授衣?!?/p>
詩中,七月并非公歷七月,而是指農(nóng)歷。如果換算為公歷,那就是相當(dāng)于八九月份。
“火”是指大火星,大火星并不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火星?;鹦鞘翘栂抵械囊活w行星,而大火星則是恒星。
它是天蝎座里最亮的一顆星,中國古代稱之為心宿二。它是一顆著名的紅巨星,放出火紅色的光亮。
“流”指的是西沉,就是向西邊落下。我們的祖先早在幾千年前就已經(jīng)觀察到,每年的夏末秋初,這顆紅色的巨星就會落向夜空的西邊,也就是把這種天象變化當(dāng)作天氣將逐漸轉(zhuǎn)涼的征兆。
所以,“七月流火”不是指七月份的天氣熱得像流火,而是指天氣日漸轉(zhuǎn)涼。 問鼎沒有拿第一 鼎是我國青銅文化的代表,在古代被視為立國重器,是國家和權(quán)力的象征。
鼎又是旌功記績的禮器。直到現(xiàn)在,中國人仍然有一種鼎崇拜的意識,“鼎”字也被賦予“顯赫”、“尊貴”等特殊意義。
問鼎”的典故出《左傳·宣公三年》,說的是楚莊王率軍來到洛陽,在周天子眼皮底下檢閱軍隊(duì)。周定王派大夫王孫滿去慰勞,楚莊王借機(jī)詢問周鼎的大小輕重,遭到王孫滿的斥責(zé)。
王孫滿說:“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國君無道,鼎大也輕。周王朝定鼎中原,權(quán)力天賜。
鼎的輕重不當(dāng)詢問?!背f王問鼎,大有欲取周王朝而代之的意思。
“衣冠禽獸”原是褒義 “衣冠禽獸”一語來源于明代官員的服飾。據(jù)史料記載,明朝規(guī)定,文官官服繡禽,武官官服繪獸。
品級不同,所繡的禽和獸也不同,具體的規(guī)定是:文官一品繡仙鶴,二品繡錦雞,三品繡孔雀,四品繡云雁,五品繡白鷴,六品繡鷺鷥,七品繡鴛鴦,八品繡黃鸝,九品繡鵪鶉。武官一品、二品繪獅子,三品繪虎,四品繪豹,五品繪熊,六品、七品繪彪,八品繪犀牛,九品繪海馬。
文武官員一品至四品穿紅袍,五品至七品穿青袍,八品和九品穿綠袍。所以,當(dāng)時“衣冠禽獸”一語是贊語,頗有令人羨慕的味道。
“倒”的只能是“楣” 很多人誤把“倒楣”作“倒霉”. 倒楣一詞約于明末出現(xiàn),當(dāng)時科舉成為讀書人出人頭地的唯一門路.雖然明朝已有相對完善的。
2.中國人最容易誤解的文學(xué)常識有哪些
/f?kz=13376063中國作家作品 (一)春秋時代 l·《詩經(jīng)》本只稱《詩》后又以“詩三百”為代稱。
著名篇目《關(guān)睢》、《氓》、《伐檀》、《碩鼠》、《七月》。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
收錄了從周初到春秋時期的詩歌305篇,分為“風(fēng)”、“雅”、“頌”三大類。開創(chuàng)我國文學(xué)現(xiàn)實(shí)主義傳統(tǒng),列為“五經(jīng)”(《詩》、《書》、《禮》、《易》、《春秋》)之一。
2·孔子,名丘,字仲尼,又稱尼父、圣父,魯國人,儒家創(chuàng)始人。書為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成。
主要作品為《論語》20篇,各取篇中開頭二字為篇名,如《學(xué)而》、《為政》等。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
諸子哲理散文,語錄體,列為“四書”(《論語》、《孟子》、《中庸》、《大學(xué)》)之一。 3·左丘明,魯國史官。
主要作品為《左傳》,《左傳》全稱為《春秋左氏傳》,又名《左氏春秋》?!皞鳌睘榻忉尳?jīng)書的文字。
《曹劌論戰(zhàn)》、《崤之戰(zhàn)》、《燭之武退秦師》等選自此書。我國第一部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歷史散文。
記載春秋時期史實(shí),富有文學(xué)性。 (二)戰(zhàn)國時代 4·孟子,名軻,宇子輿,戰(zhàn)國時儒家代表人物,世稱“亞圣”。
書由其弟子編輯。主要作品為《孟子》共7篇,各取篇中開頭幾字為篇名,如《梁惠王》、《公孫丑》、《告子》等。
記載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論。諸子哲理散文,“四書”之一。
孟子長于論辯,善用比喻,對后世議論性散文的發(fā)展影響較大。 5·列子,名御寇(圉寇),道家前輩。
主要作品為《列子》,又名《沖虛真經(jīng)》,是諸子哲理散文?!队薰粕健烦鲇诖藭?。
6·莊子,名周,世稱南華真人,道家代表人物。主要作品為《莊子》,又名《南華經(jīng)》現(xiàn)存33篇。
哲理散文,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對后世文學(xué)有很大影響。 7·荀子,名況,尊稱為卿。
避漢宣帝劉詢諱,改稱孫卿。主要作品為《荀子》,其中《勸學(xué)篇》、《天論》等最有代表性。
另作《賦篇》對漢賦的興起有所影響。建立了以儒家思想為主體,又兼采法家和其他各家學(xué)說的思想體系。
韓非、李斯都是他法治思想的繼承者。屬諸子哲理散文。
李斯的代表作是論辯文《諫逐客書》。 8·韓非,法家集大成者。
主要作品為《韓非子》,全書55篇《扁鶻見蔡桓公》、《五蠹》、《南郭處士》等都出于此書。哲理散文,先秦法家的代表著作。
9·呂不韋,秦相,集合門客編成《呂氏春秋》?!秴问洗呵铩?,又名《呂覽》,共160篇。
《察今》、《察傳》等出于此書。收入諸子哲理散文,雜家的代表著作。
10·屈原,名平。我國第一個愛國主義、浪漫主義詩人,開創(chuàng)楚辭新詩體,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
主要作品為《離騷》、《九歌》包括(《山鬼》、《國殤》等11篇)《天問》、《九章》包括(《涉江》、《哀郢》、《橘頌》等9篇)。西漢劉向編成《楚辭》一書,以屈作為主。
因具有濃厚的楚國地方色彩,故稱“楚辭”,后世因稱這種詩體為“楚辭體”、“騷體”。開創(chuàng)了我國詩歌浪漫主義傳統(tǒng)《離騷》和《詩經(jīng)》中的國風(fēng)并稱“風(fēng)騷”,成為“文學(xué)”的代名詞。
11·《戰(zhàn)國策》,33篇?!肚G軻刺秦王》、《鄒忌諷齊王納諫》、《唐雎不辱使命》等都出于此書。
西漢劉向根據(jù)史料編定。國別體史書,歷史散文,主要記載戰(zhàn)國時代謀臣策士游說諸侯或相互論辯時提出的政治見解和斗爭策略,以及他們的政治活動。
對后世散文和辭賦的創(chuàng)作有很大影響。 (三)兩漢 12·賈誼,又稱賈生,賈長沙,賈太傅。
主要作品為《新書》十卷58篇?!哆^秦論》(上中下三篇)出于此書。
另有《論積貯疏》等奏疏,《吊屈原賦》等賦,《過秦論》等開“史論”之先河。其賦上承楚辭,下啟漢賦,影響很大。
13·劉安,封淮南王。主要作品為《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
“女媧補(bǔ)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故事出于此。 14·司馬遷·字子長,別稱太史公,簡稱史遷。
與司馬光并稱“史界兩司馬”。,與班固并稱“班馬”。
主要作品為《史記》,又名《太史公書》。全書130篇,包括12本紀(jì)、8書、10表、30世家、70列傳。
《廉頗藺相如列傳》、《鴻門宴》、《毛遂自薦》、《屈原列傳》、《信陵君竊符救趙》等出于此書。歷史散文。
我國第一部紀(jì)傳體通史,開創(chuàng)本紀(jì)、世家、列傳、表、書五種體例,被譽(yù)為“實(shí)錄、信史”。魯迅贊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學(xué)“雙璧”(《史記》、《資治通鑒》)之一,前“三史”(《史記》、《漢書》、《后漢書》)、“四史”(《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之首。
作者: Komee 2005-4-12 22:33 回復(fù)此發(fā)言 --------------------------------------------------------------------------------2 [語文盤點(diǎn)區(qū)]文學(xué)常識大全 15·班固,字孟堅,“班馬”之一。主要作品為《漢書》。
《蘇武傳》出于此。開創(chuàng)斷代的紀(jì)傳體史書體例,前“三史”、“四史”之一。
16·樂府,著名作品有《陌上?!?、《長歌行》、《上邪》、《十五從軍征》、《孔雀東南飛》。前四者見宋代(南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后者見南朝徐陵編的《玉臺新詠》。
《孔雀東南飛》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敘事詩,與《木蘭。
3.中國人最易誤解的話第7期:他是帶來厄運(yùn)的人嗎
兒時聽的有些詞,如今看來,大有不可思義之感。
如出現(xiàn)火情,人們常說“救火”去。這火能去救嗎?這豈不是把火勢越救越旺嗎?過去有人把救護(hù)車說成是“救命車”,車子是不能救人命的。
這種錯誤的語言表達(dá)方式,這種約定俗成的詞意,盡管是錯誤的,人們還是不以為然。 然而這種語言錯位的方式,在今天,仍然不斷地演化著。
最近,由郭燦金、張召鵬撰寫的《中國人最易誤解的文史常識》一書,舉出了大量的實(shí)例,講述了語言錯位的趣味性。但是有些語言錯位,卻讓人有些不安,因?yàn)檫@種語言錯位太離譜了。
我們不妨舉幾個例子觀照一下。 “跳槽”在明清小說、筆記或是野史中,我們不時地看到“跳槽”這個詞。
徐珂的《清稗類鈔》對“跳槽”給出了非常確定的解釋:“原指而言,謂其琵琶別抱也,譬以馬之就飲食,移就別槽耳。后則以言狎客,謂其去此適彼?!?/p>
意思她“移情別戀”“另就新歡”了。明代馮夢龍編的民集《掛枝兒》里就有一首名叫《跳槽》的,中的青樓女子哀婉地唱道:“你風(fēng)流,我俊雅,和你同年少,兩情深,罰下愿,再不去跳槽?!?/p>
改革開放后,人們把變換工作稱之為“跳槽”。一個充滿另種含意的詞卻被人們不斷地掛在口中,而不知它的原來含意。
想來,倒有一番興味。 “豐碑”碑在《說文》解釋為豎石,意為沒有文字的堅石或木樁。
《檀弓》解為公室視豐碑。(注)豐碑,斲大木為之,形如石碑,於槨前后四角樹之,穿中於閑為鹿盧,下棺以繂繞。
意思說,古代人將木棺下入墓穴,需要用四面的石碑加繩索像卷揚(yáng)機(jī)那樣,才能完成。春秋時就出現(xiàn)“碑”這個名稱,但它當(dāng)時是宗廟里拴供祭祀用的牲畜的石樁子,同時,人們也根據(jù)它在陽光下投出的影子的方位來推算時間。
如今人們把豐碑理解成偉人功跡的記錄。這一演變,卻與原意相差甚遠(yuǎn)??! “五毒俱全”五毒原為由“蛇、蝎、蜈蚣、壁虎、蟾蜍”五種藥材組合的一副猛藥。
《周禮·天官》說:“凡療傷,以五毒攻之。”這里的“五毒”又變成了五種中藥材,如石膽,丹沙、雄黃、礐石、慈石。
在這五種藥材中,石膽主金創(chuàng)、諸邪毒氣,丹沙主身體五臟百病,雄黃主鼠瘺,慈石主周痹風(fēng)濕。 如今的五毒俱全卻成了貶意詞了,形容秉性極為低劣的人。
這種人在 “吃、喝、嫖、賭、抽大煙”的五種惡習(xí)上,一應(yīng)俱全而被人們鄙視。 “衣冠禽獸”據(jù)《中華成語大辭典》解釋為虛有人的外表,行為卻如禽獸。
比喻品德敗壞的人。我想,這可能又是望文生義演變成形容惡人的貶義詞。
據(jù)明代史料記載,明朝規(guī)定,文官官服繡禽,武官官服繪獸。品級不同,所繡的禽和獸也不同,具體的規(guī)定是:文官一品繡仙鶴,二品繡錦雞,三品繡孔雀,四品繡云雁,五品繡白鷴,六品繡鷺鷥,七品繡鴛鴦,八品繡黃鸝,九品繡鵪鶉。
武官一品繪龍,二品繪獅子,三品繪虎,四品繪豹,五品繪熊,六品繪螭,七品繪彪,八品繪犀牛,九品繪海馬。文武官員一品至四品穿紅袍,五品至七品穿青袍,八品和九品穿綠袍。
本來,“衣冠禽獸”文武官朝服的贊語。不知何時,“衣冠禽獸”的意思卻成了現(xiàn)在這個樣子了。
“莘莘學(xué)子”這是一句常被人們讀錯的詞。莘個字的確有兩個發(fā)音,然而,“莘莘學(xué)子”中的“莘”字應(yīng)當(dāng)讀“shen(陰平)”,而不應(yīng)該讀成“xin”。
這個字,不僅普通人經(jīng)常讀錯,就連電視臺、電臺的播音員,時常也把這個字念錯了。 “莘莘學(xué)子”像個成語,其實(shí)不是成語,而是個組合的詞組。
“莘莘”是個疊字形容詞,表示“眾多”,在古漢語中用途比較寬泛?!拜份贰背鲎浴秶Z·晉語四》:“周詩曰:莘莘征夫,每懷靡及?!?/p>
《現(xiàn)代漢語詞典》、《漢語大詞典》等辭書均釋其為“眾多”之意,這樣,“莘莘學(xué)子”應(yīng)是“眾多的學(xué)子”。然而,有人行文將“莘莘學(xué)子”前面加了“一大批”等量詞,結(jié)果造成了詞意重復(fù)的錯誤。
“哇塞”如今成為年輕人的“口頭禪”了,見到什么令他驚奇的東西,一開口就是哇塞。連趙本山演小品時,也“哇塞”不斷。
老年人聽起來覺得很刺耳。如果他們知道了這個詞的來歷,估計會感到羞愧的。
“哇塞”原是閩南方言,早在上世紀(jì)70年代就已在流行開了,特別是在影視傳媒界。最早傳入大陸應(yīng)該是在80年代初,首先流行于開放的沿海地區(qū),特別是大陸的一些影視明星又刻意模仿,現(xiàn)在連省級電視臺的節(jié)目主持人嘴里也經(jīng)常說,甚至連幼兒園的小朋友也跟著學(xué)了起來。
其實(shí),“哇”就是第一人稱代詞“我”,而“塞”則是一個表示性行為的動詞,是很不文雅的詞。這樣一個主謂詞組,它的賓語省略了,但是意思還是很明確的。
造成這個不文明的口語傳播開來的原因在于,一些影視傳媒機(jī)構(gòu)的不負(fù)責(zé)任,一些影視明星的刻意模仿和一些年輕人的盲目跟風(fēng)。他們根本不知道“哇塞”是什么意思,只是主觀地認(rèn)為“塞”是一個嘆詞,跟“哇呀”、“哦喲”、“嗚呼”差不多,僅僅是表示驚嘆而已。
然而,大錯特錯也。 由此我想,為了使中國語言的規(guī)范化,除了一些錯位語言演變成人們約定俗成的用法外,尤其是那些流行語,不知其意萬萬不能亂說亂用,不然的話,就會鬧出笑話來的。
4.文史常識有哪些
范圍很大的生 理【五臟】心、肝、脾、肺、腎【六腑】胃、膽、三焦、膀胱、大腸、小腸【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塵】色、聲、香、味、觸、法【七情】喜、怒、哀、樂、愛、惡、欲【六欲】食、眠、生、私、性、賭【人體十二臟】心、肝、脾、肺、腎、膻中、膽、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消化系統(tǒng)七沖門】唇·飛門、齒·戶門、會厭·吸門、胃·賁門、太倉下口·幽門、大腸及小腸·闌門、下極·魄門倫 理【五?!咳?、義、禮、智、信【五倫】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牙婆、媒婆、師婆、虔婆、藥婆、穩(wěn)婆【九屬】玄孫、曾孫、孫、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飲 食【五谷】稻、黍、稷、麥、豆【五香】花椒、大料、桂皮、丁香、茴香【四大著名淡水魚】松江鱸魚、黃河鯉魚、松花江鮭魚、興凱湖白魚【四大著名海產(chǎn)魚】小黃魚、大黃魚、帶魚、墨魚【上八珍】貍唇、駝峰、猴頭、熊掌、燕窩、鳧脯、鹿筋、黃唇蛟【中八珍】魚翅、銀耳、鰣魚、廣肚、果子貍、哈什螞、魚唇、裙邊【下八珍】海參、龍須菜、大口蘑、川竹筍、赤鱗魚、干貝、蠣黃、烏魚蛋【中國八大菜系】四川菜、湖南菜、山東菜、江蘇菜、浙江菜、廣東菜、福建菜、安徽菜【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古代十大名廚】伊尹,為商朝輔國宰相,商湯一代名廚,有"烹調(diào)之圣"美稱,"伊尹湯液"為人傳頌千年不衰。
易牙,也名狄牙,為春秋時期名巫、著名廚師,精于煎、熬、燔、炙,又是調(diào)味專家,得寵于齊桓公。 太和公,為春秋末年吳國名廚,精通水產(chǎn)為原料的菜肴,尤以炙魚聞名天下。
膳祖,為唐朝一代女名廚。段成式編的《酉陽雜俎》書中名食,均出自膳祖之手。
梵正,五代時尼姑、著名女廚師,以創(chuàng)制"輞川小祥"風(fēng)景拼盤而馳名天下,將菜肴與造型藝術(shù)融為一體,使菜上有山水,盤中溢詩歌。劉娘子,為南宋高宗宮中女廚,歷史上第一個宮廷女廚師,稱為"尚食劉娘子"。
宋五嫂,為南宋著名民間女廚師。高宗趙構(gòu)乘龍舟西湖,曾嘗其魚羹,贊美不已,于是名聲大振,奉為膾魚之"師祖"。
董小宛,明末清初秦淮名妓,善制菜蔬糕點(diǎn),尤善桃膏、瓜膏、腌菜等,名傳江南?,F(xiàn)在的揚(yáng)州名點(diǎn)灌香董糖、卷酥董糖,為她所創(chuàng)制。
蕭美人,清朝著名女點(diǎn)心師,善制饅頭、糕點(diǎn)、餃子等點(diǎn)心,袁枚頗為推崇她,《隨園食單》中盛贊其點(diǎn)心"小巧可愛,潔白如雪"。王小余,清代乾隆時名廚,烹飪手藝高超,并有豐富的理論經(jīng)驗(yàn)。
袁枚《隨園食單》有許多方面得力于王小余的見解。 古代文史典籍 【四書】《大學(xué)》《中庸》《論語》《孟子》的合稱。
宋人抽出《禮記》中的《大學(xué)》《中庸》兩篇,與《論語》《孟子》配合,至南宋淳熙間,朱熹撰《四書章句集注》,“四書”之名由此而定。此后,“四書”始終是我國封建社會正統(tǒng)教育的必讀書和科舉取士的初級標(biāo)準(zhǔn)書。
【五經(jīng)】《詩》《書》《禮》《易》《春秋》五部儒家經(jīng)典的簡稱,始稱于漢武帝時。其中存有中國古代豐富的歷史資料,是封建時代教育的必讀教科書,并被統(tǒng)治階級作為宣傳宗法封建思想的理論依據(jù)。
【六經(jīng)】指的是六部儒家經(jīng)典,即在“五經(jīng)”外,另加《樂經(jīng)》。也有稱“六經(jīng)”為“六藝”的,韓愈《師說》中的“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xí)之”中的“六藝”即“六經(jīng)”。
【十三經(jīng)】十三部儒家經(jīng)典。漢代開始,把《詩》《書》《禮》《易》《春秋》稱為“五經(jīng)”。
唐代把“三禮”(《周禮》《儀禮》《禮記》)、“三傳”(《公羊傳》《轂梁傳》《左傳》),連同《易》《書》《詩》稱為“九經(jīng)”。至唐文宗刻石經(jīng),將《孝經(jīng)》《論語》《爾雅》列入經(jīng)部,則為“十二經(jīng)”。
宋代又將《孟子》提升為經(jīng),故有“十三經(jīng)”之稱。 【三字經(jīng)】舊時廣泛使用的蒙學(xué)課本。
相傳為宋代王應(yīng)麟撰,明清學(xué)者陸續(xù)增補(bǔ),至清初的本子為一千一百四十字。內(nèi)容從闡述教育的重要性開始,進(jìn)而依次講述名物常識、經(jīng)書子書、歷史知識及古人勤學(xué)的故事等。
全部用三言韻語,便于兒童誦讀。句法靈活豐富,語言通俗易懂。
自編成后廣為流傳,一直使用至清末民初。 【千字文】舊時廣泛使用的蒙學(xué)課本。
南朝梁代周興嗣編,梁武帝大同年間編成。全書將一千個字,編為四字一句的韻語,介紹有關(guān)自然、社會、歷史、倫理、教育等方面的知識,基本上無重復(fù)的字。
自隋代開始流行,至清末一直被廣泛用作兒童識字課本。宋代以后,有種種續(xù)編和改編本,但都沒有舊本流傳得廣泛、長久。
【千家詩】舊時蒙學(xué)讀物。有《新鐫五言干家詩》《重訂千家詩》兩種,前者題王相選注,后者題謝枋得選、王相注,所選均七言詩。
兩種選本都分絕句、律詩兩部分,大都為唐、五代、宋作品,宋詩尤多。因入選之詩淺近易解,所以流傳較廣。
【唐詩三百首】詩歌總集。清代乾隆年間蘅塘退士孫洙編,實(shí)選唐詩三百十首,分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絕、七絕及樂府諸體排列。
選編的原意,本作為家塾課本。所選詩作大都藝術(shù)性較高,便于吟誦,是流傳最廣的唐詩選本。
【文選】現(xiàn)存最早的詩文總集。南朝梁蕭統(tǒng)(昭明太子)編選,世稱《昭明文選》。
選錄自。
5.太容易誤解時因?yàn)槭裁?/h2>
誤解的原因有很多。
自己不是很細(xì)膩的人,沒有注意到細(xì)節(jié)。
她的表達(dá)含蓄,模糊。女孩子一般不喜歡太直接。
有些詞表達(dá)的意思很多。
等等
我感覺應(yīng)該找出解決這問題的方法才是關(guān)鍵
1,要去了解她,關(guān)心她。誤會可能是由于彼此的了解還不是很深。
2,自己太在意她,她做一些事情你可能會猜疑。這樣你應(yīng)該好好的自己反省,要相信彼此。
3,不要沖動,冷靜的對待問題。心平氣和的將疑問解決。
4,如果自己是個粗心的,直接的人,那應(yīng)該多問,對她的一些心思猜不透就直接問好了。
6.鞭辟入里容易誤解為什么
下面分析下被誤解的原因以便及時改正過來。
1.言詞缺失有的人不管是在表達(dá)信息,或者說明某些事情時,常常在言詞上有所缺失,結(jié)果弄得只有自己明白,別人一點(diǎn)也搞不清楚真相,這種人就是缺乏讓對方明白的意識,以致容易招來對方的誤解。比如,英軍有一個團(tuán)買了一頭驢子作為吉祥物。
不幸的是,沒有幾天驢子死了。由于團(tuán)長出差在外,于是副團(tuán)長便打了個電報給團(tuán)長:驢子不幸逝世。
再買一頭還是等你回來?如果改成驢子不幸逝世。再買一頭驢,還是等你回來再買?就不會鬧笑話了。
4.外觀的印象不好人對視覺上的感受印象最深刻。雖然大家都明白不可以貌取人,但是,實(shí)際上雙眼所見的形象,往往成為評價個人的標(biāo)準(zhǔn),這個印象可能是造成誤解的原因。
如果讓周圍的人有了不好的印象,且造成誤解,若不早點(diǎn)解決,恐怕不好收拾。 5.欠缺體貼縱然只是一句玩笑話,但若造成對方的不快,恐怕也會導(dǎo)致意想不到的誤解。
甚至是一句安慰、犒勞的話,如果對方接受的方式不同,也可能變成誤解。因此,在說話之前,一定要考慮對方的狀況以及接受的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