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大名著常識 如 草船借劍——諸葛亮 這樣的格式
1:百步穿楊(黃忠)
2:百戰(zhàn)百勝(曹操)
3:負薪救火(諸葛亮)
4:七擒七縱(孟獲)
5:樂不思蜀(劉禪)
6:大獲全勝(劉備)
7:鼎足之勢(劉備,孫權(quán),曹操)
8:不計其數(shù)(曹操)
9:不識時務(wù)(魯肅)
10:肺腑之言(貂禪)
11:橫行無忌(李催,郭汜)
12:三顧茅廬(劉備)
13:頓開茅塞(孫權(quán))
14:捶胸頓足(劉備)
15:膏粱子弟(夏侯茂)
16:措手不及(孟達)
17:寡不敵眾(周瑜)
18:詭計多端(姜維)
19:鶴發(fā)童顏(李意)
20:虎入羊群(張飛)
22:初出茅廬(諸葛亮 )
23:草船借箭(諸葛亮)
24:望梅止渴(曹操)
25:火燒連營--(陸遜)
26:大鬧天宮(孫悟空)
樓下的繼續(xù)跟帖
2.草船借箭閱讀短文答案
草船借箭練習(xí)題及答案1.積累字詞,了解《三國演義》中的一些故事。
2.分析本文的對話描寫及人物性格特點。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公瑾( )省悟( )半晌( )酬勞( )兩脅( )布幔( )酌酒( )擂鼓( )2.詞語釋義:連日措辦軍務(wù): 子敬不肯為我隱諱:比及號令到來:將這一件風(fēng)流罪過:簡介背景:東漢末年,即1700多年前,曹操、劉備、孫權(quán)各據(jù)一方。
曹操打敗了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quán),于是劉備和孫權(quán)聯(lián)合起來抵抗曹操。諸葛亮奉劉備之命到孫權(quán)那里幫助作戰(zhàn),“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孫、劉聯(lián)合抗曹的時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戰(zhàn)之前發(fā)生的。
作家作品:羅貫中,元末明初小說家、戲曲家。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
山西太原人。 他所創(chuàng)作的《三國演義》,不僅在國內(nèi)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而且被翻譯成十多個國家的文字,風(fēng)行全世界,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
全書一百二十回,以東漢靈帝到晉武帝百余年間的歷史為藍本,描述了魏、蜀、吳三國復(fù)雜的政治軍事斗爭,塑造了曹操、孔明、關(guān)羽等眾多的人物形象。 草船借箭 知人知天 神機妙算 安排周密 寫作借鑒:利用對話、動作、心理等描寫方法刻畫人物形象。
按照事情發(fā)展的時間先后順序來組織材料。1.孔明是怎樣化解周瑜的殺機的?【解析】孔明善觀天象,知三日內(nèi)有霧,于是想到了“借箭”一計,用自己的知識和智慧化解了周瑜對他的殺機。
2.課文的中心事件是“草船借箭”,作者是怎樣圍繞這一事件寫得波瀾起伏、扣人心弦的?【解析】第一波,魯肅傳話,周瑜決心殺孔明。周瑜設(shè)下妙計使蔣干上當(dāng),自然十分得意,但他又不放心孔明,因此就讓魯肅去試探孔明。
這是一“弛”。沒想到孔明心知肚明,這就讓嫉妒心十分強的周瑜非常不舒服,下定決心地說:“此人決不可留!吾決意斬之。”
這讓文中的魯肅很緊張,也讓讀者很緊張。這是一“張”。
第二波,商討軍務(wù),孔明假中計。在“親切友好”的氣氛中,周瑜“請教孔明議事”。
這又是一“弛”。但越議越緊張,最后“迫使”孔明“不得不”立下了“軍令狀”。
這時,周瑜暗喜,孔明假急,讀者真緊張。這又是一“張”。
第三波,草船借箭,周瑜自愧不如??酌餍闹杏袛?shù),但卻假裝為難,誘使魯肅私下借給他草船。
這是故事的第三“弛”。等到“重霧迷江”,孔明率船向曹操的軍營挑戰(zhàn),曹操的軍營“箭如雨發(fā)”。
這是故事的第三“張”。結(jié)果,孔明十分瀟灑地借到了“十余萬箭”,周瑜慨嘆不如,讀者心中大快。
這是故事的最后一“弛”。故事就是這樣張弛有致地逐步展開,顯示出獨有的藝術(shù)魅力。
1.請結(jié)合你所讀過的文學(xué)名著,完成下列句子。讀古今中外的名著,不僅可以學(xué)到豐富的知識,而且能夠了解社會,懂得人生道理。
從吳承恩《西游記》里孫悟空的身上,我們能學(xué)到愛憎分明的品格;從老舍《 ① 》里祥子的遭遇中,我們能了解到舊社會的黑暗;從羅貫中《三國演義》里 ② 的身上,我們能學(xué)到忠誠和智慧;從笛?!遏敒I孫漂流記》里魯濱孫的身上,我們能體會到 ③的精神。2.修改病句中學(xué)生理解和閱讀大量的文學(xué)名著,有利于開闊視野、陶冶情操。
修改: 閱讀全文,回答問題3.本文選自 ,作者 是元末明初小說家。4.周瑜要殺孔明的原因是 ,使用了什么計謀?5.分析下列描寫所反映出的人物性格。
⑴瑜大驚曰:“此人決不可留!吾決意斬之!”( )⑵瑜曰:“吾自有公道斬之,教他死而無怨?!保?)⑶孔明曰:“只消三日,便可拜納十萬枝箭?!?/p>
( )6、你能說說下列人物語言的潛臺詞嗎? ⑴瑜曰:“先生之言,甚合愚意。但今軍中正缺箭用,敢煩先生監(jiān)造十萬枝箭,以為應(yīng)敵之具。
此系公事,先生幸勿推卻?!雹畦ご笙玻瑔拒娬井?dāng)面取了文書,置酒相待曰:“待軍事畢后,自有酬勞?!?/p>
⑶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霧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顧酌酒取樂,待霧散便回?!?/p>
閱讀文段,回答問題孔明聽罷,啞然而笑曰:“鵬飛萬里,其志豈群鳥能識哉?譬如人染沉疴,當(dāng)先用糜粥以飲之,和藥以服之,待其腑臟調(diào)和,形體漸安,然后用肉食以補之,猛藥以治之,則病根盡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氣脈和緩,便以猛藥厚味,欲求安保,誠為難矣。
吾主劉豫州,向日軍敗于汝南,寄跡劉表,兵不滿千,將止關(guān)、張、趙云而已,此正如病勢危羸已極之時也。新野山僻小縣,人民稀少,糧食鮮薄,豫州不過暫借以容身,豈真將坐守于此耶?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軍不經(jīng)練,糧不計日,然而博望燒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惇、曹仁輩心驚膽裂,竊謂管仲、樂毅之用兵,未必過此。
至于劉琮降操,豫州實出不知,且又不忍乘亂奪同宗之基業(yè),此真大仁大義也。當(dāng)陽之?dāng)?,豫州見有?shù)十萬赴義之民,扶老攜幼相隨,不忍棄之,日行十里,不思進取江陵,甘于同敗,此亦大仁大義也。
寡不敵眾,勝負乃其常事。昔高皇數(shù)敗于項羽,而垓下一戰(zhàn)成功,此非韓信之良謀乎?夫信久事高皇,未嘗累勝。
蓋國家大計,社傻安危,是有主謀。非比夸辯之徒,虛譽欺人,坐議立談,無人可及;臨機應(yīng)變,百無一能。
誠為天下笑耳!”這一篇言語,說得張昭并無一言回答。7.結(jié)合語境解釋加點的詞語。
⑴新野山僻小縣,人民稀少,糧食鮮薄……鮮薄。
3.草船借箭
已解決問題 收藏 轉(zhuǎn)載到QQ空間 腦筋急轉(zhuǎn)彎草船借箭 [ 標簽:腦筋急轉(zhuǎn)彎,草船借箭 ] 諸葛亮草船借箭時,河寬3公里,其中有兩艘船負責(zé)運箭,大船每次運送2000支箭,回到碼頭要20分鐘。小船每次只能搬運1000支箭,但回到碼頭只要10分鐘。他們一刻不停的搬運箭,要把7000支箭全部搬回碼頭,從開始搬起算,總共需要幾分鐘?
㊣曂鈲陂陂de 回答:26 人氣:26 解決時間:2009-08-27 11:57 檢舉
60分吧 第一次大船運2000需20分而小船運1000需10分 共運3000
第二次大船運2000需40分 小船運1000需20 小船可運2000 共運4000 合計7000
:蒽,垨護伱 2009-08-26 18:29 檢舉 你覺得這個答案好不好?好(0)不好(0)完善答案
各時點時情況如下:
時點(分鐘):運回到碼頭的箭數(shù) →大船、小船狀態(tài)
0 : 0 →大船、小船均在運箭點
10:1000 →小船返碼頭,大船在返程途中
20:1000+2000 →大船返碼頭,小船在運箭點
30:1000+2000+1000 →小船返碼頭,大船在去程途中
40:1000+2000+1000 →大船、小船均在運箭點
50:1000+2000+1000+1000 →小船返碼頭,大船在返程途中
60:1000+2000+1000+1000+2000→大船返碼頭,小船在運箭點
不難看出,運回7000支箭是需要60分鐘的
4.語文文學(xué)常識
四面楚歌: 項羽劉邦
入木三分: 王羲之
破釜沉舟: 項羽
背水一戰(zhàn): 項羽
圍魏救趙: 孫臏
完璧歸趙: 藺相如
負荊請罪: 廉頗
聞雞起舞: 祖逖
望梅止渴: 曹操
初出茅廬: 諸葛亮
煮豆燃萁: 曹植
紙上談兵: 趙括
指鹿為馬: 趙高
草船借箭: 諸葛亮
臥薪嘗膽: 勾踐
毛遂自薦: 毛遂
看意思寫成語
形容簡短的話:(三)言(兩)語
形容虛偽而動聽的話:(花)言(巧)語
為討人喜歡或哄騙而十分動聽的話: (甜)言(蜜)語
很多的話: (千)言(萬)語
說話聲音輕柔,語言溫柔: (輕)言(細)語
背后散步的難聽的話: (流)言(蜚)語
豪邁雄壯的話:(豪)言(壯)語
5.草船借箭 是不是確有其事啊
那是小說,事實上沒那回事 【正史中的草船借箭】 《三國演義》是小說,虛構(gòu)成分極多,正史上草船借箭是發(fā)生在孫權(quán)與曹操的濡須之戰(zhàn),孫權(quán)坐船親自去刺探曹操的軍情,被曹操發(fā)現(xiàn)命令士兵射箭攻擊,孫權(quán)的船被射歪差點沉了,他便讓船掉個頭讓箭繼續(xù)射,這樣一來船就平衡了,孫權(quán)就把船開走了。
孫權(quán)的聰明讓曹操十分感嘆,留下一句名言“生子當(dāng)如孫仲謀”;此外,史書記載周瑜的心胸非常寬廣,根本不可能會嫉妒諸葛亮。 諸葛亮“草船借箭”是《三國演義》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
讀了這段故事,常常使人對諸葛亮的聰明才智贊嘆不已。然而,諸葛亮的一生并沒有干過這件事。
那么,這個故事是不是羅貫中憑空杜撰的呢?那也不是,因為他確有所本。 根據(jù)《三國志·吳書·吳主傳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與孫權(quán)對壘濡須(今安徽巢縣西巢湖入長江的一段水道)。
初次交戰(zhàn),曹軍大敗,于是堅守不出。一天孫權(quán)借水面有薄霧,乘輕舟從濡須口闖入曹軍前沿,觀察曹軍部署。
孫權(quán)的輕舟行進五、六里,并且鼓樂齊鳴,但曹操生性多疑,見孫軍整肅威武,恐怕有詐,不敢出戰(zhàn),喟然嘆曰:“生子當(dāng)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隨后,曹操下令弓弩齊發(fā),射擊吳船。不一會,孫權(quán)的輕舟因一側(cè)中箭太多,船身傾斜,有翻沉的危險。
孫權(quán)下令調(diào)轉(zhuǎn)船頭,使另一側(cè)再受箭。一會,箭均船平,孫軍安全返航。
曹操這才明白自己上當(dāng)了。 由此可見,“草船借箭”的不是諸葛亮,而是孫權(quán),并且這件事發(fā)生在赤壁之戰(zhàn)以后五年。
6.小學(xué)5下語文文學(xué)常識最好有答案
五年級下冊文學(xué)常識1、絲綢之路是古代橫貫亞歐的通道。
它東起我國的漢唐古都_______(今陜西____),往西一直延伸到________。在通過這條漫漫長路進行貿(mào)易的貨物中,以產(chǎn)自我國的_______最具代表性,“__________”因此得名。
絲綢之路不僅是古代亞歐互通有無的__________,還是促進亞歐各國和中國友好往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__________。歷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_____,投筆從戎的_____,西天取經(jīng)的_____,他們的一些故事都與這條道路有關(guān)。
2、《冬陽。童年。
駱駝隊》是小說__________的序言。這是一部_________小說,它以樸實、純真的筆調(diào)描繪了20世紀20年代,主人公小英子在北京城經(jīng)歷的童年往事,向我們展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說作者________,小名________。3、《將相和》是根據(jù)《_____________________》改編。
《史記》是用______________的形式來反映歷史,成功描寫了眾多有血有肉、性格鮮明的人物。如,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________,偉大詩人________,西楚霸王________。
它既是一部很有價值的____________________,又是一部杰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被魯迅先生稱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代的________。 4、《草船借箭》是根據(jù)我國著名長篇歷史小說《_____________》第______回改編。
這部小說寫的是三國時期____、_____、____的故事,書中塑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物形象,家喻戶曉。 書中的許多故事,如,“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廣為流傳。
作者是________(朝代)的_____。5、景陽岡選自我國著名古代長篇小說《 》,寫的是____________以________為首的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起義的故事,形象地描繪了農(nóng)民起義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全過程。
作者是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你知道這部小說的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西游記》是一部體現(xiàn)中華民族豐富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__________________。 塑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個性鮮明的神話人物形象。
7、小嘎子是作家________的兒童小說《___________》中的主人公。8、嚴監(jiān)生是我國古典______小說《__________》中的一個人物。
9、“鳳辣子”就是王熙鳳,她是古典文學(xué)名著《________》中的一個主要人物。作家_______嘔心瀝血,用了十年時間寫成了這部長篇小說。
書中以______和________的愛情故事為主線,展現(xiàn)了封建大家族_____________的歷史,刻畫了眾多性格鮮明的人物。 10、《金錢的魔力》選自___國著名作家__________的寫的短篇小說____________。
本冊課文中《 》也是他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