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guān)于唐朝的知識
李淵于618年建立了唐朝,以長安(今陜西西安)為首都。
其鼎盛時期的公元7世紀時,中亞的沙漠地帶也受其支配。在690年,武則天改國號“唐”為“周”,遷都洛陽,稱神都,史稱武周,也稱“南周”。
直到705年唐中宗李顯恢復(fù)大唐國號。唐朝在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后日漸衰落,至天祐四年(907年)梁王朱溫篡位滅亡,共延續(xù)了289年,傳了21位皇帝(加武則天則為22位皇帝)。
唐在文化、政治、經(jīng)濟、外交等方面都有輝煌的成就,是當(dāng)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文化方面,當(dāng)時的東亞鄰國包括新羅、渤海國和日本的政治體制、文化等方面亦受其很大影響。
軍事方面,在繼北魏破柔然之戰(zhàn)之后,唐朝又一次取得了中原王朝對大漠部落的軍事上的巨大勝利。 經(jīng)濟方面,到了唐玄宗時期,出現(xiàn)“開元盛世”,唐朝經(jīng)濟已經(jīng)遠超過了同一時期的拜占庭以及阿拉伯。
2.關(guān)于唐代的知識
唐朝(618年—907年 ),是繼隋朝之后的大一統(tǒng)王朝,共二十一位皇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 因皇室姓李,故又稱為李唐。
公元618年李淵在長安(今西安)稱帝建立唐朝 。626年,唐太宗繼位后開創(chuàng)貞觀之治,其后唐高宗承貞觀之遺風(fēng)開創(chuàng)永徽之治,之后武則天一度以周代唐,神龍革命后恢復(fù)大唐國號。唐玄宗即位后勵精圖治,開創(chuàng)了經(jīng)濟繁榮、四夷賓服、萬邦來朝的開元盛世,天寶末,全國人口達八千萬上下。 安史之亂后藩鎮(zhèn)割據(jù)、宦官專權(quán)導(dǎo)致國力漸衰,歷經(jīng)元和中興、會昌中興、大中之治后國勢復(fù)振,末期爆發(fā)黃巢起義破壞了唐朝統(tǒng)治根基,907年朱溫篡唐,唐朝覆亡,中國進入五代十國。
唐朝是版圖最大的中原王朝,亦是唯一未修建長城的大一統(tǒng)中原王朝。唐代國土在西部及北部皆超出現(xiàn)代中國疆界范圍。唐朝自攻滅東突厥、薛延陀后,天子被塞北各族尊為天可汗 ,并借由羈縻制度控制突厥、回鶻、鐵勒、契丹、靺鞨、室韋等等民族,還征調(diào)漠北地區(qū)的突厥士兵攻打西突厥、高句麗,且讓南詔、新羅、渤海國、日本等國學(xué)習(xí)自身的文化與政治體制。
唐代科技、文化、經(jīng)濟、藝術(shù)具有多元化特點 ,在詩、書、畫各方面涌現(xiàn)了大量名家,如詩仙李白、詩圣杜甫,顏筋柳骨的顏真卿、柳公權(quán),畫圣吳道子、李思訓(xùn),音樂家李龜年等。唐朝文化兼容并蓄,接納海內(nèi)外各國民族進行交流學(xué)習(xí),形成開放的國際文化 。
唐朝與當(dāng)時的阿拉伯帝國并列為世界上最強盛的帝國,聲譽遠揚海外,與亞歐國家均有往來。 唐朝以后海外多稱中國人為唐人。
3.我要一些關(guān)于唐朝的知識
唐朝民間習(xí)俗 守 歲 習(xí) 俗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吃過年夜飯,圍爐閑聊,辭舊迎新,這是我國普遍存在的除夕守歲的習(xí)俗。
據(jù)史料記載,這種習(xí)俗最早其于南北朝?!笆且?,禁中爆竹山呼,聲聞于外,士庶之家,圍爐團坐,達旦不寐?!?/p>
以后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fēng)?!?古時,守歲也叫“照虛耗”,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qū)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這種風(fēng)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直到今天,我國人民還習(xí)慣在除夕之夜守歲,屋外時鳴鞭炮,室內(nèi)圍爐團坐或者看電視,笑語連連。
拜 年 習(xí) 俗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習(xí)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 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nèi)容。
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拜年一般從家里開始。
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后,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后,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
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后,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fā)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宋人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卷六中描寫北宋汴京時云:“十月一日年節(jié),開封府放關(guān)撲三日,士庶自早相互慶賀。”
明中葉陸容在《菽園雜記》卷五中說“京師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來交錯道路者連日,謂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親友多出實心。
朝官往來,則多泛愛不專……”。清人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描寫,“男女以次拜家長畢,主者率卑幼,出謁鄰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賀,謂之‘拜年’。
至有終歲不相接者,此時亦互相往拜于門……?!?在古代,上層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賀的習(xí)俗。
宋人周輝在《清波雜志》中說:“宋元佑年間,新年賀節(jié),往往使用傭仆持名刺代往”。當(dāng)時士大夫交游廣,若四處登門拜年,既耗費時間,也耗費精力,因此有些關(guān)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親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種用梅花箋紙裁成的二寸寬、三寸長,上面寫有受賀人姓名、住址和恭賀話語的卡片前往代為拜年。
明代人們以投謁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畫家、詩人文征明在《賀年》詩中描述:“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蔽廬;我亦隨人投數(shù)紙,世憎嫌簡不嫌虛”。
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quot;即是現(xiàn)今賀年卡的起源。賀年卡用于聯(lián)絡(luò)感情和互致問候,既方便又實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約從清朝時候起,拜年又添“團拜”的形式,清人藝蘭主在《側(cè)帽余譚》中說:“京師于歲首,例行團拜,以聯(lián)年誼,以敦鄉(xiāng)情”,“每歲由值年書紅訂客,飲食宴會,作竟日歡”。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拜年的習(xí)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nèi)容和形式。
現(xiàn)在人們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禮儀電報拜年和電話拜年等。 倒貼福字的傳說 每逢新春佳節(jié),家家戶戶都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弊?。
春節(jié)貼“?!弊?,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fēng)俗。據(jù)《夢梁錄》記載:“歲旦在邇,席鋪百貨,畫門神桃符,迎春牌兒……”;“士庶家不論大小,俱灑掃門閭,去塵穢,凈庭戶,換門神,掛鐘旭,釘桃符,貼春牌,祭把祖宗”。
文中的“貼春牌”即是寫在紅紙上的“?!弊帧?“?!弊脂F(xiàn)在的解釋是“幸?!?,而在過去則指“福氣”、“福運”。
春節(jié)貼“?!弊?,無論是現(xiàn)在還是過去,都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愿。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xiàn)這種向往和祝愿,干脆將“?!弊值惯^來貼,表示“幸福已倒”“福氣已到”。
“?!弊值官N在民間還有一則傳說。明太祖朱璋當(dāng)年用“?!弊肿靼涤洔蕚錃⑷?。
好心的馬皇后為消除這場災(zāi)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須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上一個“?!弊?。馬皇后的旨意自然沒人敢違抗,于是家家門上都貼了“?!弊?。
其中有戶人家不識字,竟把“?!弊仲N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發(fā)現(xiàn)家家都貼了“?!弊?,還有一家把“?!弊仲N倒了。
皇帝聽了稟報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漳說:“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場大禍終于消除了。
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后。 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谷豐登、龍鳳呈祥等。
過去民間有“臘月二十四,家家寫大字”的說法,“?!弊忠郧岸酁槭謱懀F(xiàn)在市場、商店中均中出售。 接 財 神 民間傳說正月初五是財神的生日,所以過了年初一,接下來最重要的活動就是接財神------在財神生日到來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辦酒席,為財神賀辰。
初五接財神,趙玄壇最受尊拜。許多商店、住宅都供奉他的木版印刷神像:玄壇面似鍋底,手執(zhí)鋼鞭,身騎黑虎,極其威武。
除了趙玄壇被尊為“正財神”外,民間還有“偏財神”五顯財神、“文財神”財帛星君和“武財神”關(guān)圣。
4.我要一些關(guān)于唐朝的知識
唐朝民間習(xí)俗 守 歲 習(xí) 俗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吃過年夜飯,圍爐閑聊,辭舊迎新,這是我國普遍存在的除夕守歲的習(xí)俗。
據(jù)史料記載,這種習(xí)俗最早其于南北朝?!笆且梗斜裆胶?,聲聞于外,士庶之家,圍爐團坐,達旦不寐?!?/p>
以后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fēng)?!?古時,守歲也叫“照虛耗”,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qū)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這種風(fēng)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直到今天,我國人民還習(xí)慣在除夕之夜守歲,屋外時鳴鞭炮,室內(nèi)圍爐團坐或者看電視,笑語連連。
拜 年 習(xí) 俗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習(xí)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 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nèi)容。
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拜年一般從家里開始。
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后,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后,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
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后,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fā)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宋人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卷六中描寫北宋汴京時云:“十月一日年節(jié),開封府放關(guān)撲三日,士庶自早相互慶賀?!?/p>
明中葉陸容在《菽園雜記》卷五中說“京師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來交錯道路者連日,謂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親友多出實心。
朝官往來,則多泛愛不?!?。清人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描寫,“男女以次拜家長畢,主者率卑幼,出謁鄰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賀,謂之‘拜年’。
至有終歲不相接者,此時亦互相往拜于門……?!?在古代,上層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賀的習(xí)俗。
宋人周輝在《清波雜志》中說:“宋元佑年間,新年賀節(jié),往往使用傭仆持名刺代往”。當(dāng)時士大夫交游廣,若四處登門拜年,既耗費時間,也耗費精力,因此有些關(guān)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親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種用梅花箋紙裁成的二寸寬、三寸長,上面寫有受賀人姓名、住址和恭賀話語的卡片前往代為拜年。
明代人們以投謁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畫家、詩人文征明在《賀年》詩中描述:“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蔽廬;我亦隨人投數(shù)紙,世憎嫌簡不嫌虛”。
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quot;即是現(xiàn)今賀年卡的起源。賀年卡用于聯(lián)絡(luò)感情和互致問候,既方便又實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約從清朝時候起,拜年又添“團拜”的形式,清人藝蘭主在《側(cè)帽余譚》中說:“京師于歲首,例行團拜,以聯(lián)年誼,以敦鄉(xiāng)情”,“每歲由值年書紅訂客,飲食宴會,作竟日歡”。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拜年的習(xí)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nèi)容和形式。
現(xiàn)在人們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禮儀電報拜年和電話拜年等。 倒貼福字的傳說 每逢新春佳節(jié),家家戶戶都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弊?。
春節(jié)貼“?!弊?,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fēng)俗。據(jù)《夢梁錄》記載:“歲旦在邇,席鋪百貨,畫門神桃符,迎春牌兒……”;“士庶家不論大小,俱灑掃門閭,去塵穢,凈庭戶,換門神,掛鐘旭,釘桃符,貼春牌,祭把祖宗”。
文中的“貼春牌”即是寫在紅紙上的“福”字。 “?!弊脂F(xiàn)在的解釋是“幸福”,而在過去則指“福氣”、“福運”。
春節(jié)貼“福”字,無論是現(xiàn)在還是過去,都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愿。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xiàn)這種向往和祝愿,干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倒”“福氣已到”。
“?!弊值官N在民間還有一則傳說。明太祖朱璋當(dāng)年用“?!弊肿靼涤洔蕚錃⑷恕?/p>
好心的馬皇后為消除這場災(zāi)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須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上一個“?!弊?。馬皇后的旨意自然沒人敢違抗,于是家家門上都貼了“福”字。
其中有戶人家不識字,竟把“?!弊仲N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發(fā)現(xiàn)家家都貼了“?!弊?,還有一家把“?!弊仲N倒了。
皇帝聽了稟報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漳說:“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場大禍終于消除了。
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后。 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谷豐登、龍鳳呈祥等。
過去民間有“臘月二十四,家家寫大字”的說法,“?!弊忠郧岸酁槭謱?,現(xiàn)在市場、商店中均中出售。 接 財 神 民間傳說正月初五是財神的生日,所以過了年初一,接下來最重要的活動就是接財神------在財神生日到來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辦酒席,為財神賀辰。
初五接財神,趙玄壇最受尊拜。許多商店、住宅都供奉他的木版印刷神像:玄壇面似鍋底,手執(zhí)鋼鞭,身騎黑虎,極其威武。
除了趙玄壇被尊為“正財神”外,民間還有“偏財神”五顯財神、“文財神”財帛星君和“武財神”關(guān)圣。
5.高中語文唐代文學(xué)常識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
中國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省平?jīng)鍪徐o寧縣南),出生于蜀郡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xiāng)),一說生于西域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
逝世于安徽當(dāng)涂縣。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
存世詩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難》、《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歲。
其墓在安徽當(dāng)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代表作品: 《蜀道難》《行路難》《月下獨酌》《望廬山瀑布》《大鵬賦》等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一般認為出生于鞏縣(今河南鞏義)。
盛唐時期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guān)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等。
初唐詩人杜審言之孫。唐肅宗時,官左拾遺。
后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jié)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后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
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一生寫詩1500多首,詩藝精湛,被后世尊稱為“詩圣”。代表作品: 《杜工部集》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
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
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代表作品: 《阿房宮賦》;《遣懷》.“詩佛”王維唐 王維(701-761),字摩詰,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崇信佛教,人稱詩佛,其詩、畫成就都很高,蘇軾贊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p>
尤以山水詩成就最高,與孟浩然合稱“王孟”。著有《王右丞集》(右丞為他后來官職,即“終尚書右丞”)存詩400首。
王維在唐詩的范疇顯然有更高的成就,他是唐代山水田園派的代表。 代表作《竹里館》《相思》《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柳宗元唐 唐代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散文家和思想家,與韓愈等人并稱為唐宋八大家。
祖籍河?xùn)|(今山西永濟)人。漢族。
代宗大歷八年(773)出生于京都長安(今陜西西安)。與韓愈共同倡導(dǎo)唐代古文運動,并稱韓柳。
劉禹錫與之并稱“劉柳”。王維、孟浩然、韋應(yīng)物與之并稱“王孟韋柳”。
世稱柳河?xùn)|或柳柳州。 寫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記》(《始得西山宴游記》、《鈷姆潭記》、《鈷姆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詩豪”劉禹錫唐 代表作《陋室銘》《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詩鬼”李賀唐 李賀(790-816)字長吉。
他的詩作想象豐富,立意新奇,構(gòu)思精巧,用詞瑰麗,也有傷感情緒的流露,有較高的藝術(shù)價值。 其詩善于熔鑄詞采,馳騁想象,運用神話傳說創(chuàng)造出璀璨多彩的鮮明形象,故稱其為“詩鬼”。
詩杰”王勃唐 王勃(649-676)字子字,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也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齊稱“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
他其詩流利婉暢,宏放渾厚,獨具一格 代表作《次北固山下》《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詩狂”賀知章唐 賀知章詩文以絕句見長,除祭神樂章、應(yīng)制詩外,其寫景、抒懷之作風(fēng)格獨特,清新瀟灑 代表作《回鄉(xiāng)偶書》《詠柳》“詩家天子” “七絕圣手” 王昌齡唐 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后人譽為“七絕圣手”。
他的邊塞詩,流暢通脫,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他的邊塞詩中充分體現(xiàn)了他的愛國主義,英雄主義精神,另外還深深蘊含了詩人對下層人民的人文關(guān)懷,體現(xiàn)了詩人擴大的視野和博大的胸懷。
王昌齡在寫作方式上擅長以景喻情,情景交融。這本是邊塞詩所最常用的結(jié)構(gòu),但是詩人運用最簡練的技巧,于這情境之外又擴大出一個更為廣闊的視野,在最平實無華的主題之中凝練出貫穿于時間與空間中永恒的思考; 代表作《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
“詩魔” 白居易唐 白居易(772~846),漢族,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唐代詩人和文學(xué)家,有“詩魔”和“詩王”之稱,是“新樂府運動”的領(lǐng)袖。 代表作《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憶江南》(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溫庭筠唐 溫庭筠,唐代詩人、詞人。
詩與李商隱齊名,并稱“溫李”。詞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
詩詞工于體物,設(shè)色麗,有聲調(diào)色彩之美。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氣韻清新,猶存風(fēng)骨。
多寫女子閨情,風(fēng)格濃艷精巧,清新明快。詩詞兼工,是花間詞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稱為花間鼻祖。
6.唐朝民間的基本知識
唐朝是很開明的社會 當(dāng)時胡樂很流行 就現(xiàn)在的新疆以及中亞地區(qū)的音樂 女性服裝很接近現(xiàn)在日本的和服但沒有后面的綁帶 稱呼與現(xiàn)在沒多大區(qū)別 老公老婆的叫法就源自于唐代 皇帝私下里也會以民間的稱法叫自己的親戚 不過當(dāng)時很注重輩分和大小 而且古代兄弟姐妹超多 排位是按一個家族從大到小排的 你如果在當(dāng)時會被稱做14叔或13姨之類的 呵呵 當(dāng)時有筷子但凳子在中原還不流行 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很常見 古代人從小到大不輕易理法的 他們認為頭發(fā)受之父母 保留頭發(fā)是對父母尊崇的表現(xiàn) 只有束法之說 發(fā)型也不做限制的 知識分子流行帶兩邊有長長耳朵的帽子 唐代的農(nóng)村生活與現(xiàn)在南方丘陵地區(qū)沒多大的差別 現(xiàn)在那些地方用的農(nóng)具唐代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 當(dāng)時的青年男子除了服兵役之外還要服勞役 被選中當(dāng)兵的話可以勉稅但要自備武器和裝備 當(dāng)時基本上都是男耕女織的自給自足生活 所以女人基本上很忙做家務(wù)之外還要織布 不過那些貴族地主商人過得很悠閑 休閑活動多種多樣 所以說古代有錢是很享受的 那些奴仆不但要有服務(wù)意識而且人身直接歸屬與主子 婚陪呀的什么的直接有主子指配甚至生死 相比之下自由民是很幸福的 賣身為奴的所占比例比較少多少人還是有土地的 那時的生日叫書面叫法是生辰 民間也稱過生日 老人叫做壽 當(dāng)時過年也跟現(xiàn)在一樣貼對聯(lián)放炮仗 不過炮仗是竹制 又稱爆竹 有租種地主地的農(nóng)民在蔬菜或者水果第一次要首先獻給地主吃 叫獻鮮 還有很多 一言難盡 有興趣可以私下里找我聊。
7.寫穿越唐朝的小說應(yīng)該了解的常識有哪些
我剛寫了一篇日志 叫大隋小唐 你去看看 覺得 我還可以 你在細問我 首先 你應(yīng)該明白 你想寫什么的 是軍事 還是政治 還是種馬 …… 這很重要
在這個基礎(chǔ)上,胡人的統(tǒng)治階級,關(guān)隴軍事貴族集團誕生,它起源于代北武川,初建于關(guān)中,其發(fā)端便是成盛極一時的西魏八大柱國。
八柱國家,分別為:宇文泰(李世民曾外祖父),元欣,李虎(李淵祖父),李弼(李密曾祖父),趙貴,于謹,獨孤信(楊堅岳父),侯莫陳崇。共創(chuàng)造出四個王朝,分別是西魏,北周,隋,
可以說,這才是三大門閥背后的真正實力——胡人北方大聯(lián)盟!
北齊和北周時期上層貴族都極端排斥漢人,熱衷于鮮卑化與西胡化。而楊堅的家族,其實從漢朝以來的名門望族,在西魏時期,楊堅的父親楊忠便和獨孤信一起投靠了權(quán)臣宇文泰,此后,楊忠因為屢建功勛,而且?guī)椭钗挠X建立了北周政權(quán),所以,官爵升至柱國,封隨國公。
楊堅先輩武川鎮(zhèn)司馬楊元壽因輔助鮮卑有功被賜胡姓普六茹,楊堅上臺后立即恢復(fù)了自己的漢姓,停止了鮮卑化,力行推行漢化。
正因為如此,本來視為胡人聯(lián)盟一分子的楊家,因此就被胡人北方大聯(lián)盟視為叛逆,所以可以說,整個北方的胡人世界,就要千方百計的顛覆它的政權(quán)!
隋煬帝怎么會落得如此下場,被世人評論昏庸之帝呢?也許用民過重、急功近利是一個原因,隋朝得位不正,隋煬帝本身得位不正,天下不服又是一個原因,但是真正的原因,就在于胡人夷種為根源的關(guān)隴軍事集團仇恨和千方百計的顛覆!
8.唐朝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識
根據(jù)1985年在吐魯番出土的《高耀墓志》上有廣德四年(766年)年號的記載,但實際上廣德只有兩年(763-764年),765年唐代宗便已改元永泰,墓志仍然沿用廣德年號,說明在765年以前西域唐軍便與內(nèi)地失去聯(lián)系,并且西域守軍這時還保持著一定的兵力,仍然控制著蔥嶺以西的西域地區(qū),安西四鎮(zhèn)、北庭以及西州還掌握在唐朝守軍的手中。
在新和縣的通古斯巴西古城曾出土一紙借糧契,書有“大歷十五年”日期。另出土的《楊三娘借錢契約》所落款為唐.大歷十六年?!按髿v”是唐代宗李豫的年號,大歷年號只行用了十四年?!按髿v十五年”應(yīng)是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則是唐德宗李適(kuò)的年號?!按髿v十六年”則是建中二年(公元781年)。也就是說,由于這一時期吐蕃攻陷河西、隴右并與回鶻爭奪北方絲路,使安西軍民與內(nèi)地的聯(lián)系徹底中斷,安西地區(qū)的唐朝軍民尚不知道年號已經(jīng)更改為“建中”年號,而仍然沿用“大歷”年號。
1、以上兩條算是冷知識。
2、安史之亂后,唐朝與西域斷絕通信。
3、中原地區(qū)已經(jīng)改變年號,而遠在西域的唐軍仍有以前的年號。
4、唐朝由安史之亂轉(zhuǎn)入衰弱,也是讓人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