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不卡福利网站|中文字幕在笑第一页|午夜福利中文字幕首页|久久精彩视频免费观看

  • <abbr id="lczsv"></abbr>
    <blockquote id="lczsv"></blockquote>

    <track id="lczsv"><table id="lczsv"><nobr id="lczsv"></nobr></table></track>
    • 古代文學(xué)常識學(xué)案

      2022-09-01 綜合 86閱讀 投稿:贅句

      1.古代文學(xué)常識

      史記簡介:《史記》最初沒有固定書名,或稱“太史公書”,或稱“太史公記”,也省稱“太史公”?!笆?

      記”本來是古代史書的通稱,從三國開始,“史記”由通稱逐漸成為“太史公書”的專名。作者司馬

      遷,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人。生于漢景帝中元五年,大約卒于漢武帝征和三年左右。司馬遷的父親司

      馬談在漢中央政府做太史令,負責(zé)管理皇家圖書和收集史料,研究天文歷法。司馬談打算編寫一部通

      史,愿望沒有實現(xiàn)就死去了。臨死的時侯,囑咐司馬遷完成他未竟的事業(yè)。司馬遷幼年時就很刻苦,

      十歲開始學(xué)習(xí)當(dāng)時的古文,后來跟著董仲舒、孔安國學(xué)過《公羊春秋》、《古文尚書》。漢武帝元朔

      三年,司馬遷二十歲,滿懷求知的欲望,漫游了祖國的名山大川,到處考察古跡,采集傳說。通過對

      歷史遺跡和西漢建國前后的史實的實地調(diào)查,司馬遷開闊了胸襟,增長了知識,為后來編寫《史記》

      作了很好的準備。司馬談死后,司馬遷承襲父職,做了太史令,有條件看到大量的圖書文獻和國家檔

      案,這對司馬遷編寫《史記》是一個不可缺少的條件。 漢武帝太初元年,司馬遷開始編寫《史記》。

      天漢二年,李陵率兵隨李廣利出擊匈奴,兵敗投降。漢武帝向司馬遷詢問對李陵的看法,于是,司馬

      遷說,李陵投降,是因為眾寡不敵,又沒有救兵,責(zé)任不全在李陵身上。漢武帝認為司馬遷有意替李

      陵回護開脫,貶責(zé)漢武帝的愛姬李夫人的哥哥李廣利。于是,把司馬遷投進監(jiān)獄,處以腐刑。三年后

      他被赦出獄,更加發(fā)奮寫作《史記》。大約在征和二年,基本上完成了編撰工作。司馬遷死后許多年,

      他的外孫楊惲才把這部五十二萬多字的不朽名著公諸于世。

      《史記》是一部貫穿古今的通史,從傳說中的黃帝開始,一直寫到漢武帝元狩元年,敘述了我國

      三千年左右的歷史。據(jù)司馬遷說,全書有本紀十二篇,表十篇,書八篇,世家三十篇,列傳七十篇,

      共一百三十篇。班固在《漢書·司馬遷傳》中提到《史記》缺少十篇。三國魏張晏指出這十篇是《景

      帝本紀》、《武帝本紀》、《禮書》、《樂書》、《律書》、《漢興以來將相年表》、《日者列傳》、

      《三王世家》、《龜策列傳》、《傅靳列傳》。后人大多數(shù)不同意張晏的說法,但《史記》殘缺是確

      鑿無疑的。今本《史記》也是一百三十篇,有少數(shù)篇章顯然不是司馬遷的手筆,漢元帝、成帝時的博

      士褚少孫補寫過《史記》,今本《史記》中"褚先生曰"就是他的補作。

      《史記》取材相當(dāng)廣泛。當(dāng)時社會上流傳的《世本》、《國語》、《國策》、《秦記》、《楚漢

      春秋》、諸子百家等著作和國家的文書檔案,以及實地調(diào)查獲取的材料,都是司馬遷寫作《史記》的

      重要材料來源。特別可貴的是,司馬遷對搜集的材料做了認真地分析和選擇,淘汰了一些無稽之談。

      對一些不能弄清楚的問題,或者采用闕疑的態(tài)度,或者記載各種不同的說法。由于取材廣泛,修史態(tài)

      度嚴肅認真,所以,《史記》記事翔實,內(nèi)容豐富。

      2.中國古典文學(xué)常識

      【文學(xué)知識】中國古代文學(xué)常識 陶淵明,名潛,字淵明,世號靖節(jié)先生,自稱五柳先生,東晉詩人,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

      散文有《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詩歌有《歸園田居》、《飲酒》。 干寶,字令升。

      東晉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撰寫出我國第一部神話(志怪)小說集《搜神記》。 范曄,字蔚宗,南朝宋史學(xué)家、散文家。

      《樂羊子妻》、《張衡傳》選自他的《后漢書》,“后漢”即“東漢”。“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出自他的《后漢書?列女傳》。

      劉義慶,南朝宋代小說家,著有我國第一部筆記小說集《世說新語》。這是一部記載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的筆記小說,書中許多故事成為詩文和小說戲劇的典故和題材,有的成為人們常用的成語,如“望梅止渴”、“一往情深”、“口若懸河”等。

      劉勰,字彥和,南朝梁代文學(xué)理論家,著有我國第一部文學(xué)理論專著《文心雕龍》50篇,涉及到創(chuàng)作的許多問題。 酈道元,字善長,北魏地理學(xué)家、散文家。

      撰成《水經(jīng)注》40卷,是富有文學(xué)價值的地理志。 鐘嶸,字仲偉,南朝梁代文學(xué)批評家,著有我國第一部詩歌理論專著《詩品》。

      4.唐代作家作品 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唐代文學(xué)家,有抒情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律);名文《滕王閣序》。著有《王子安集》。

      楊炯,初唐四杰之首,名作有《從軍行》。 盧照鄰,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為《長安古意》。

      駱賓王,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為《在獄詠蟬》,另有著名的《討武檄》,作品集為《臨海集》。 賀知章,字季真,自號四明狂客,唐代詩人。

      所作《回鄉(xiāng)偶書》(七絕),為傳誦名篇。 王之煥,字季陵,唐代詩人。

      他的《涼州詞》、《登鸛鵲樓》是唐代絕句珍品。 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園詩人。

      《過故人莊》(五律)描繪了綠水青山的田園風(fēng)光和“把酒話桑麻”的農(nóng)家情趣,體現(xiàn)了詩人與村民的真切感情?!洞簳浴罚ㄎ褰^)寫春曉之景及早春之情,成為流傳千古的好詩。

      王昌齡,字少伯,唐代詩人,擅長七絕,多寫當(dāng)時邊塞軍旅生活,氣勢雄渾,格調(diào)高昂,《從軍行》七首、《芙蓉樓送辛漸》和《出塞》兩首都很有名。 王維,字摩詰,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

      唐代山水田園詩人,名篇有《鳥鳴澗》(五絕)、《送元二使安西》(七絕)、《觀獵》(五律)?!拔赌υ懺姡娭杏挟?,畫中有詩”,是蘇軾贊王維之語。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浪漫主義詩人。官至供奉翰林。

      因性格傲岸,不為權(quán)貴所容,使他對腐敗社會加深了認識,寫下了抨擊帝王權(quán)貴荒淫奢侈和控訴現(xiàn)實政治黑暗的詩篇。五絕《靜夜思》、《秋浦歌》、七絕《望天門山》,五律《送友人》,七古《夢游天姥吟留別》、《行路難》。

      著有《李太白全集》。 高適,字達夫,唐代邊塞詩人,詩作對當(dāng)時的邊境形勢、士兵疾苦均有反映,代表作《燕歌行》、《別董大》(七絕)。

      崔顥,唐代詩人,開元進士,官至司勛員外郎。所作邊塞詩慷慨豪邁。

      《黃鶴樓》(七律)甚得李白推崇。 杜甫,字子美,曾居長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生于鞏縣(河南),唐代現(xiàn)實主義詩人。

      曾漫游各地,寓居長安十年,“安史之亂”被俘,逃出后任左拾遺,后棄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世稱浣花草堂,一度任劍南節(jié)度參軍,尚書工部員外郎,世稱杜工部。其作品顯示了唐由盛轉(zhuǎn)衰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詩史”,有《杜工部詩集》。

      代表作《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組詩“三吏”、“三別”。 岑參,唐代邊塞詩人,嘉州人,官至嘉州刺史。

      從軍多年,對邊塞生活體驗深刻,有《岑嘉州詩集》。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七古)。

      張志和,字子同,唐代詩人,多寫隱居閑適生活,著有《玄真子》,代表作《漁歌子》(詞)。 韓愈,字退之,河陽(河南)人,自謂郡望(郡里的顯貴家族)昌黎,世稱韓昌黎,謚號文,又稱韓文公,官至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

      唐代散文家、詩人,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倡導(dǎo)者,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

      3.中國古代文學(xué)知識

      第一編 先秦文學(xué)(36學(xué)時) 概況(1學(xué)時) 1、先秦文學(xué)的范圍。

      2、我國文學(xué)的開端;原始歌謠和上古神話;神話是中華民族童年的百科全書,我國文學(xué)遺產(chǎn)的最早珍品。 3、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

      作為古代現(xiàn)實主義文學(xué)的源頭,《詩經(jīng)》無論在文學(xué)表現(xiàn)的對象和手法上均有開創(chuàng)的意義。 4、戰(zhàn)國時期的社會變革,“百家爭鳴”局面的出現(xiàn),促進了散文的興盛。

      歷史散文和 諸子散文佳作如林,名家輩出,為我國散文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 5、屈原是我國文學(xué)史上第一位偉大的詩人,以《離騷》為代表的優(yōu)秀詩篇,充滿崇高的思想情操,愛國主義的激情和浪漫主義的神奇色彩,開辟了我國浪漫主義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思考題:先秦文學(xué)的概況如何? 第一章 上古神話(2學(xué)時) 1、神話與神話的產(chǎn)生。神話按照馬克思的說法是“在人民幻想中經(jīng)過不自覺的藝術(shù)方式所加工過的自然界和社會形態(tài)?!?/p>

      神話的產(chǎn)生與原始人的生產(chǎn)力水平及思維能力有密切關(guān)系;神話產(chǎn)生的途徑通常包括勞動生產(chǎn)和宗教活動兩個方面。 2、神話的內(nèi)容。

      我國古代神話是非常豐富的,種類也十分齊全,諸如宇宙生成神話、人類起源神話、英雄神話、洪水神話,以及各種有關(guān)神格種類、習(xí)性、形態(tài)等描繪性神話,一應(yīng)俱全。 3、神話的藝術(shù)及其民族特色。

      上古神話是原始人浪漫主義精神的體現(xiàn),它用夸張幻想的手段表達原始人對自然、社會的理解和想象。我國神話有其鮮明的民族特色,在內(nèi)容上歌唱生生不息的創(chuàng)造精神,表現(xiàn)不屈不撓、頑強執(zhí)著的追求,贊頌一往無前的獻身行為,具有積極向上的浪漫主義精神,在藝術(shù)上色彩濃郁,富于幻想。

      4、神話的意義和影響。 思考題:1、上古神話的內(nèi)容及特征如何? 2、上古神話與原始宗教的關(guān)系如何? 第二章 周代詩歌與《詩經(jīng)》(13學(xué)時) 1、古謠諺、咒語與周詩的形成。

      在《詩經(jīng)》之前,我國古代詩歌已有了很長時間的發(fā)展歷史,古謠諺及古咒語是早期詩歌的兩種主要形式,也是周代詩歌的前驅(qū)。周代是我國古代詩歌大繁榮的時期,除《詩經(jīng)》外,保留在《周易》、《左傳》等書中的詩歌也為數(shù)不少,可與《詩經(jīng)》相比勘。

      2、《詩經(jīng)》的體制與編纂?!对娊?jīng)》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年間的詩歌三百零五首。

      分風(fēng)、雅、頌三個部分。詩三百篇的地域包括今天的陜西、山西、河南、河北、湖北、山東等省的全部或一部分。

      其中有的是民歌,也有一部分為貴族、士大夫的創(chuàng)作,絕大部分的作者姓名已不可考?!对娊?jīng)》的收集整理,過去有種種說法,其中影響較大的有獻詩之說、采詩之詩及孔子刪詩之說三種。

      今人多以為《詩經(jīng)》的匯集成編,大約是由朝廷及地方諸侯及樂師共同完成?!对娊?jīng)》在先秦只稱為《詩》或“詩三百”,漢以后被儒家奉為經(jīng)典,才稱為《詩經(jīng)》。

      3、《詩經(jīng)》分類概述。①周部族史詩;②政治諷刺詩;③賦役詩;④農(nóng)事詩;⑤情詩;⑥雜事詩。

      《詩經(jīng)》是周代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反映,周代各個階層人們的生活、情感均在《詩經(jīng)》中有所印證。其中有的篇目展示了周人成長的歷史;有的表現(xiàn)貴族、士大夫、小吏、百姓、甚至是奴隸對社會政治的憂慮或不滿;有的表現(xiàn)貴族禮制生活及燕享酬酢、節(jié)日慶典;有的表現(xiàn)小國與小吏不堪驅(qū)使、抨擊勞逸不均的社會現(xiàn)實;有的展現(xiàn)周人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情況;有的表現(xiàn)愛情與家庭婚姻的甜蜜或不幸;有的描寫了周代婦女遭棄的社會問題;有的反映出家庭宗族及朋友的關(guān)系與友情。

      總之,《詩經(jīng)》多方面地展示了周代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內(nèi)容,是一部現(xiàn)實主義的力作。 4、《詩經(jīng)》的藝術(shù)成就。

      ①《詩經(jīng)》的現(xiàn)實主義藝術(shù)特征及手法;②敘事、說理、抒情、寫景、議論諸體兼?zhèn)涞乃囆g(shù)手段;③《詩經(jīng)》的句式與章法;④《詩經(jīng)》的語言藝術(shù);⑤《詩經(jīng)》的賦比興手法。 思考題:1、何為六義、四始、毛詩、四家詩、變風(fēng)變雅? 2、《詩經(jīng)》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3、《詩經(jīng)》的主要藝術(shù)特色是什么? 4、賦比興的藝術(shù)手法在《詩經(jīng)》中有何具體體現(xiàn)? 第三章 先秦歷史散文(5學(xué)時) 1、先秦歷史散文發(fā)展的基礎(chǔ)。

      社會大變革;思想文化領(lǐng)域的新空氣;社會發(fā)展對史書體例的新要求。 2、殷商至春秋時期的歷史散文。

      甲骨文、金文為古代散文體制的起源;《周易》為占卜之書,其中也表現(xiàn)了一定的歷史內(nèi)容;《尚書》為最早的記言體的史書;《春秋》是最早的編年體歷史大事記。 3、《左傳》。

      《左傳》的作者;《左傳》的體例與內(nèi)容;《左傳》的藝術(shù):《左傳》雖然是一部歷史著作,但具有豐富的文學(xué)性,它敘事注重故事性、戲劇性,有緊張動人的情節(jié),長于寫戰(zhàn)爭,特別是城濮之戰(zhàn)、鞌之戰(zhàn)、肴之戰(zhàn)、長勺之戰(zhàn),都記述得脈胳連貫,首尾完整而又變化多端,有聲有色。《左傳》尤其善于寫行人辭令。

      4、《國語》?!秶Z》的體例及內(nèi)容;《國語》的藝術(shù):《國語》的成就遠不如《左傳》,不過其中也有寫得對話風(fēng)趣、故事生動、人物性格刻劃得較為細致的出色篇章。

      5、《戰(zhàn)國策》。《戰(zhàn)國策》的體例;《戰(zhàn)國策》的成書過程;《戰(zhàn)國策》的內(nèi)容與藝術(shù):《戰(zhàn)國策》所反映的是戰(zhàn)國縱橫家的思想,所刻劃的策士形象活躍生動,書中對政客及策士的權(quán)謀、譎詐進行了客。

      4.中國古典文學(xué)常識

      【文學(xué)知識】中國古代文學(xué)常識

      陶淵明,名潛,字淵明,世號靖節(jié)先生,自稱五柳先生,東晉詩人,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散文有《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詩歌有《歸園田居》、《飲酒》。

      干寶,字令升。東晉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撰寫出我國第一部神話(志怪)小說集《搜神記》。

      范曄,字蔚宗,南朝宋史學(xué)家、散文家?!稑费蜃悠蕖?、《張衡傳》選自他的《后漢書》,“后漢”即“東漢”?!爸臼坎伙嫳I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出自他的《后漢書?列女傳》。

      劉義慶,南朝宋代小說家,著有我國第一部筆記小說集《世說新語》。這是一部記載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的筆記小說,書中許多故事成為詩文和小說戲劇的典故和題材,有的成為人們常用的成語,如“望梅止渴”、“一往情深”、“口若懸河”等。

      劉勰,字彥和,南朝梁代文學(xué)理論家,著有我國第一部文學(xué)理論專著《文心雕龍》50篇,涉及到創(chuàng)作的許多問題。

      酈道元,字善長,北魏地理學(xué)家、散文家。撰成《水經(jīng)注》40卷,是富有文學(xué)價值的地理志。

      鐘嶸,字仲偉,南朝梁代文學(xué)批評家,著有我國第一部詩歌理論專著《詩品》。

      4.唐代作家作品

      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唐代文學(xué)家,有抒情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律);名文《滕王閣序》。著有《王子安集》。

      楊炯,初唐四杰之首,名作有《從軍行》。

      盧照鄰,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為《長安古意》。

      駱賓王,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為《在獄詠蟬》,另有著名的《討武檄》,作品集為《臨海集》。

      賀知章,字季真,自號四明狂客,唐代詩人。所作《回鄉(xiāng)偶書》(七絕),為傳誦名篇。

      王之煥,字季陵,唐代詩人。他的《涼州詞》、《登鸛鵲樓》是唐代絕句珍品。

      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園詩人?!哆^故人莊》(五律)描繪了綠水青山的田園風(fēng)光和“把酒話桑麻”的農(nóng)家情趣,體現(xiàn)了詩人與村民的真切感情?!洞簳浴罚ㄎ褰^)寫春曉之景及早春之情,成為流傳千古的好詩。

      王昌齡,字少伯,唐代詩人,擅長七絕,多寫當(dāng)時邊塞軍旅生活,氣勢雄渾,格調(diào)高昂,《從軍行》七首、《芙蓉樓送辛漸》和《出塞》兩首都很有名。

      王維,字摩詰,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唐代山水田園詩人,名篇有《鳥鳴澗》(五絕)、《送元二使安西》(七絕)、《觀獵》(五律)?!拔赌υ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蘇軾贊王維之語。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浪漫主義詩人。官至供奉翰林。因性格傲岸,不為權(quán)貴所容,使他對腐敗社會加深了認識,寫下了抨擊帝王權(quán)貴荒淫奢侈和控訴現(xiàn)實政治黑暗的詩篇。五絕《靜夜思》、《秋浦歌》、七絕《望天門山》,五律《送友人》,七古《夢游天姥吟留別》、《行路難》。著有《李太白全集》。

      高適,字達夫,唐代邊塞詩人,詩作對當(dāng)時的邊境形勢、士兵疾苦均有反映,代表作《燕歌行》、《別董大》(七絕)。

      崔顥,唐代詩人,開元進士,官至司勛員外郎。所作邊塞詩慷慨豪邁?!饵S鶴樓》(七律)甚得李白推崇。

      杜甫,字子美,曾居長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生于鞏縣(河南),唐代現(xiàn)實主義詩人。曾漫游各地,寓居長安十年,“安史之亂”被俘,逃出后任左拾遺,后棄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世稱浣花草堂,一度任劍南節(jié)度參軍,尚書工部員外郎,世稱杜工部。其作品顯示了唐由盛轉(zhuǎn)衰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詩史”,有《杜工部詩集》。代表作《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組詩“三吏”、“三別”。

      岑參,唐代邊塞詩人,嘉州人,官至嘉州刺史。從軍多年,對邊塞生活體驗深刻,有《岑嘉州詩集》。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七古)。

      張志和,字子同,唐代詩人,多寫隱居閑適生活,著有《玄真子》,代表作《漁歌子》(詞)。

      韓愈,字退之,河陽(河南)人,自謂郡望(郡里的顯貴家族)昌黎,世稱韓昌黎,謚號文,又稱韓文公,官至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唐代散文家、詩人,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倡導(dǎo)者,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

      5.古代文學(xué)的知識

      1、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詩經(jīng)王風(fēng)黍離) 2、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詩經(jīng)風(fēng)相鼠) 3、言者無罪,聞?wù)咦憬洹?/p>

      (詩經(jīng)大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詩經(jīng)小雅鶴鳴) 5、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詩經(jīng)大雅抑) 6、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尚書) 7、滿招損,謙受益。

      (尚書大禹謨) 8、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國語) 9、多行不義必自斃。

      (左傳) 10、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左傳) 11、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14、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老子)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16、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 (論語公冶長)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論語顏淵)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論語衛(wèi)靈公) 19、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論語述而) 20、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論語子罕) 21、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論語為政) 22、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論語子罕) 23、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論語) 24、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為政) 2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論語雍也) 2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論語子路) 27、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簱衿渖贫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p>

      (論語述而) 28、大道之行,天下為公。 (禮記禮運) 29、凡事預(yù)則立,不預(yù)則廢。

      (禮記中庸) 30、學(xué)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禮記學(xué)記) 3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xué),不知道。

      (禮記學(xué)記) 32、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離騷) 33、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楚辭卜居) 34、盡信書,不如無書。 (孟子盡心下) 35、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孟子告子下) 3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孫丑) 37、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孟子盡心上) 38、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孟子盡心上) 39、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孫丑) 40、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 41、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荀子勸學(xué)) 4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莊子養(yǎng)生主) 43、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莊子) 44、博學(xué)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中庸) 45、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jié)網(wǎng)。

      (淮南子說林訓(xùn)) 46、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 (戰(zhàn)國策荊軻刺秦王) 4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記李將軍傳) 48、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史記陳涉世家) 49、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史記高祖本紀) 50、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 (史記留侯世家) 5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史記報任少卿書) 52、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史記淮陰侯 列傳) 53、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漢書枚乘傳) 54、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漢枚乘上書諫吳王) 5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漢樂府長歌行) 56、疾風(fēng)知勁草,歲寒見后凋。 (后漢書王霸傳) 57、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后漢書馮異傳) 58、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后漢書廣陵思王荊傳) 59、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漢書宋弘傳) 60、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 (后漢書) 61、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三國曹操龜雖壽) 62、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三國曹操短歌行) 63、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

      (三國諸葛亮誡子書) 64、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三國諸葛亮誡子書) 65、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三國劉備) 66、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 (西晉陳壽三國志) 67、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東晉陶淵明雜詩) 68、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東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69、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

      (南朝蕭鐸) 70、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北齊書元景安傳) 71、當(dāng)局者迷,旁觀者清。

      (新唐書元行沖傳) 72、疾風(fēng)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唐太宗贈蕭禹) 73、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74、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唐王之渙登鸛雀樓) 75、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唐王昌齡從軍行) 7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唐李白論詩) 77、大鵬一日同風(fēng)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唐李白上李邕) 78、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唐李白宣州謝餞別校書叔云) 79、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唐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 80、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 (唐李白將進酒) 81、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唐李白行路難) 82、興酣落筆搖五岳,詩成笑傲凌滄海。 (唐李白江上吟) 83、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84、讀書破萬。

      6.中國古代文學(xué)常識

      中華古代詩詞文化,源于祭辭,萌于民謠,興于詠志。可惜,現(xiàn)存最早文字輯錄詩集僅有《詩經(jīng)》。繼春秋至戰(zhàn)國衍為騷體,古雅深邃,乃先秦詩文化獨秀一枝。秦亡而漢,樂府興,詩苑萬象更新。入于魏,五言騰踴,尤見“三曹父子”“建安七子”創(chuàng)建輝煌。魏晉之交,有“竹林七賢”;西晉有三張、二陸、兩潘、一左,東晉更有陶翁。此期間詩歌境界與視野得以拓寬,詠唱愈加膾炙人口。滄海桑田,歲月交至南北朝之宋齊,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已不一而足,“大小謝”“七言之祖”“竟陵八友”脫穎而出,田園詩、山水

      詩,清逸峻秀,齊梁體堪稱獨占唐前春色。大唐盛世,亦為詩之盛世;詩律之工,音韻之秀,煉句之縝密,意境之曠遠,實為登峰造極!然雖有“詩圣”冠于李杜,猶有群星燦然于千古!詩余有詞,南北朝時已見其零星草色,晚唐興于教坊,至于大宋,竟逐漸跳脫弦指之間而成跌宕之詠,可謂獨領(lǐng)詩史風(fēng)騷!詞較于詩,其伸展轉(zhuǎn)承有余,更見抒情遣懷之酣暢。兩宋之時,詞人千家,而晏柳蘇辛,拔高聳之標(biāo)。另談及詞牌格律千余,實乃前人不古,后人每每作繭自縛,遂成填詞之風(fēng)。詩詞演繹于元明,日益迎合民間文娛需求,于是,“街市小令”“村坊小調(diào)”勃然而興,終綻放出一代曲賦奇葩。有云:唐后無詩,宋后無詞。概以為,此乃詩詞境界廣義之論;就其狹義而論,未必盡然。明代高啟詩,上有漢魏之高亢,下有唐宋之俊秀,頗具承前啟后之范。嘆青丘,文惹忌諱,險人弄讒,值壯年時罹患腰斬。與其說“唐后無詩”,毋寧說“文字獄”興焉,而后無詩。至于清代,詩人也眾,詩卷也浩繁,但多熏于附庸浮滑之氣而欠失品格,故精品傳遺者不啻鳳毛麟角。乾隆詩萬余,未見一二傳詠,夫何足論哉!然 風(fēng)韻氣節(jié)可景仰者,還屬龔自珍、板橋諸人。

      7.古代文學(xué)常識知多少

      1.古代神話? 中國古代神話名篇有:女媧補天、后羿射日、精衛(wèi)填海、盤古開天辟地、黃帝戰(zhàn)蚩尤等。

      ? 2.先秦文學(xué)? (1)儒家經(jīng)典。? “五經(jīng)”指《詩經(jīng)》、《尚書》、《禮記》、《易經(jīng)》、《春秋》。

      ? “六經(jīng)”又稱六藝,在“五經(jīng)”后增加《樂》。? “四書”指《論語》、《孟子》、《大學(xué)》、《中庸》。

      ? (2) 歷史散文有《左傳》、《戰(zhàn)國策》、《國語》?!豆攘簜鳌?、《左傳》、《公羊傳》同為解說《春秋》的三傳。

      ? (3)《詩經(jīng)》本只稱《詩》,后又以“詩三百”為代稱。著名篇目有《關(guān)雎》、《伐檀》、《碩鼠》、《七月》。

      《詩經(jīng)》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收錄了從周初到春秋時期的詩歌305篇,分為“風(fēng)”、“雅”、“頌”三大類,開創(chuàng)了我國古代詩歌創(chuàng)作的現(xiàn)實主義的優(yōu)秀傳統(tǒng)。? (4)老子,李耳,字伯陽,又名老聃,后人稱其為“老子”。

      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xué)家和思想家,道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世界文化名人。相傳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關(guān)寫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經(jīng)》,又稱《道德真經(jīng)》、《老子》、《老子五千文》,書中含有豐富的辯證法思想,老子因此被尊為“中國哲學(xué)之父”。

      ? (5) 孔子,名丘,字仲尼,又稱尼父、圣父,魯國人,儒家創(chuàng)始人。主要言論及思想被輯為《論語》,有20篇,各取篇中開頭二字為篇名,如《學(xué)而》、《為政》等。

      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 (6)左丘明,魯國史官。

      主要作品有《左傳》,又名《左氏春秋》?!恫軇フ搼?zhàn)》等選自此書。

      《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歷史散文,記載春秋時期的史實,富有文學(xué)性。? (7)孟子,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儒家代表人物,世稱亞圣。

      書由其弟子編輯。主要言論及思想被輯為《孟子》,共7篇,各取篇中開頭字為篇名,如《梁惠王》、《公孫丑》、《告子》等。

      記載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論。孟子長于論辯,善用比喻,對后世議論性散文的發(fā)展影響較大。

      ? (8)列子,名御寇(圉寇),道家前輩。主要作品有《列子》,又名《沖虛真經(jīng)》。

      《愚公移山》出于此書。? (9)莊子,名周,世稱南華真人,道家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有《莊子》,又名《南華經(jīng)》,現(xiàn)存33篇。屬諸子哲理散文,具有濃厚的浪漫色彩,對后世文學(xué)有很大影響。

      ? (10)荀子,名況,字卿。后避漢宣帝劉詢諱,改稱孫卿。

      主要作品有《荀子》,其中《勸學(xué)篇》、《天論》等最具代表性;另作《賦篇》,對漢賦的興起有所影響。他建立了以儒家思想為主體,又兼采法家和其他各家學(xué)說的思想體系。

      韓非、李斯都是他法治思想的繼承者,屬諸子哲理散文。? (11) 韓非,法家集大成者。

      主要作品有《韓非子》,全書55篇。《扁鵲見蔡桓公》、《五蠹》、《南郭處士》等都出于此書,屬諸子哲理散文,先秦法家的代表著作。

      ? (12)呂不韋,秦相,集合門客編成《呂氏春秋》。主要作品有《呂氏春秋》,又名《呂覽》,共160篇。

      《察今》、《察傳》等出于此書,收入諸子哲理散文,雜家的代表著作。? (13)屈原,名平。

      我國第一位愛國主義、浪漫主義詩人,開創(chuàng)楚辭新詩體,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包括《山鬼》、《國殤》等11篇)、《天問》、《九章》(包括《涉江》、《哀郢》、《橘頌》等9篇)。

      西漢劉向編成《楚辭》一書,以屈作為主。因具有濃厚的楚國地方色彩,故稱“楚辭”,后世稱這種詩體為“楚辭體”、“騷體”,開創(chuàng)了我國詩歌浪漫主義傳統(tǒng)。

      《離騷》和《詩經(jīng)》中的《國風(fēng)》并稱“風(fēng)騷”,成為“文學(xué)”的代名詞。? (14)《戰(zhàn)國策》33篇。

      西漢劉向根據(jù)史料編定,屬國別體史書,歷史散文,主要記載戰(zhàn)國時期謀臣策士游說諸侯或相互論辯時提出的政治見解和斗爭策略,以及他們的政治活動,對后世散文和辭賦的創(chuàng)作有很大影響。? 3.兩漢文學(xué)? (1) 賈誼,又稱賈生,賈長沙,賈太傅。

      主要作品有《新書》。另有《吊屈原賦》等賦,開“史論”之先河,其賦上承楚辭下啟漢賦,影響很大。

      ? (2)劉安,封淮南王。主要作品有《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

      “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故事出于此。? (3) 司馬遷,字子長,別稱太史公,簡稱史遷,與司馬光并稱“史界兩司馬”,與班固并稱“班馬”。

      主要作品有《史記》,又名《太史公書》,全書130篇,包括12本紀、8書、10表、30世家、70列傳?!妒酚洝肥菤v史散文,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開創(chuàng)本紀、世家、列傳、表、書五種體例,被譽為“實錄、信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學(xué)“雙璧”之一,前“三史、四史”之首。

      ? (4)班固,字孟堅,扶風(fēng)安陵(今陜西咸陽市東北)人,“班馬”之一,主要作品有《漢書》。開創(chuàng)斷代的紀傳體史書體例,前“三史、四史”之一。

      ? (5)樂府民歌和賦樂。樂府原為漢代音樂機關(guān)所搜集的詩,賦是我國古代韻文和散文的綜合體。

      主要淬的作品有《陌上桑》、《上邪》、《十五從軍征》、《孔雀東南飛》,前四者見宋代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后者最早見于南朝徐陵編纂的《玉臺新詠》。《孔雀東南飛》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敘事詩,是漢樂府?dāng)⑹略姲l(fā)展的高峰,與《木蘭詩》合稱“樂府雙璧”。

      ? 4.魏晉南北朝文學(xué)? (1)“三。

      8.初中古代文學(xué)文化常識

      中國古代文學(xué)常識文化常識薈萃 一、文史典籍: “四書”:指《論語》、《孟子》、《大學(xué)》和《中庸》。

      “五經(jīng)”:指《詩經(jīng)》、《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簡稱為“詩、書、禮、易、春秋”,其實本來應(yīng)該有六經(jīng),還有一本《樂經(jīng)》,合稱“詩、書、禮、樂、易、春秋”,但后來亡于秦末戰(zhàn)火,只剩下五經(jīng)。 “四史”:《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

      “四庫”:經(jīng)、史、子、集 《詩經(jīng)》六義:風(fēng)、雅、頌、賦、比、興 二、朝代傳說: “三代”:夏朝、商朝、周朝 “三皇”:傳說之一是“伏羲、女媧、神農(nóng)” “五帝”:據(jù)《史記》載為:黃帝、顓頊(zhuān xū )、帝嚳(kù)、唐堯、虞舜 三、地理: “三山”:相傳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萊、方丈、瀛洲。 “五岳”:東岳泰山(今山東?。髟廊A山(今陜西?。显篮馍剑ń窈鲜『怅柺芯硟?nèi)),北岳恒山(位于山西省渾源縣境內(nèi),主峰天峰嶺,海拔2017米,被譽為“塞外第一山”。

      恒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和旅游勝地?,F(xiàn)為首批國家級重點風(fēng)景名勝之一,是山西省十佳旅游景點之一),中岳嵩山(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北)。

      “九州”:傳說中的我國上古行政區(qū)劃,后成為中國的別稱。一般地說,“九州”泛指中國。

      例如:九州生氣恃風(fēng)雷,萬馬齊喑究可悲。(清龔自珍《己亥雜詩》) 海內(nèi):古代傳說我國疆土四面環(huán)海,故稱國境之內(nèi)為海內(nèi)。

      四海:指天下、全國。 江河:古代文章中專指“長江、黃河”。

      三國:指東漢后分裂成魏、蜀、吳。 三秦:指潼關(guān)以西的關(guān)中地區(qū)。

      山水陰陽:古代以山南、水北為陽,以山北、水南為陽。 四、其它: 1.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2.五谷:上古對糧食作物的統(tǒng)稱。

      (稷(jì)、黍、麥、菽(shū)、稻) 3.五味:指酸、甜、苦、辣、咸 4.六畜:六種家畜:馬、牛、羊、豬(豕)、狗(犬)、雞 5.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6.文人四友:琴、棋、書、畫 7.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 8.歲寒三友:松、竹、梅 國畫四君子:梅、蘭、竹、菊 9.六書:象形、會意、指事、形事、轉(zhuǎn)注、假借 10.連中“三元”:凡在鄉(xiāng)試、會試、殿試中連續(xù)獲得第一名的即連中。解元(鄉(xiāng)試第一名)、會元(會試第一名)、狀元(殿試第一名)。

      11.三老:古代分管教化的鄉(xiāng)官。 12.及第:指科舉考試中選,應(yīng)試未中叫落第、下第。

      13.科舉考試:正式的科舉考試分三級:鄉(xiāng)試、會試、殿試。 鄉(xiāng)試:(稱秋闈或大比)每三年在省舉行一次,秀才才有資格參加考中為舉人。

      第一名稱解元。 會試:在鄉(xiāng)試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禮部舉行(稱春闈或禮闈)參加者必須是舉人,考中稱貢士。

      第一名稱會元。 殿試:由皇帝主持,貢士有資格參加,考中稱進士。

      第一是狀元,第二名是稱榜眼,第三名是稱探花。合稱三甲鼎。

      光緒三十年(1905年)因各地推行學(xué)校教育,科舉制度被廢止。 14.《爾雅》:我國最早的釋詞專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體系的詞典。

      15.“風(fēng)騷”,指《詩經(jīng)》里的國風(fēng)和《楚辭》里的《離騷》,常用作代指文學(xué)才華。 16.《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305篇,按音樂性質(zhì)分“風(fēng)、雅、頌”三大類。

      17.五更:我國古代把夜晚分在為五個時段,用鼓打更報時,也稱“五鼓”或稱五夜。一更19—21點,二更21—23點,三更23—1點,五更3點—5點。

      18.四時:指春、夏、秋、冬四季。正、二、三月為春季分別稱作孟春、仲春、季春(三春);四、五、六為夏季分別稱作孟夏、仲夏、季夏(三夏)秋季、冬季以此類推。

      19.星宿(xiu):古代把星座稱為星宿。 20. “三教九流”:“三教”,指佛教、道教、儒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nóng)家。

      舊指宗教或?qū)W術(shù)界的各種流派,也指社會上各行各噗的人?!叭叹帕鳌倍嗪H義。

      21.無事不登三寶殿:俗話。即沒有重要的事不敢來麻煩的意思。

      “三寶”,拂教名詞,指佛、法、僧。 22.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

      古代習(xí)慣把社稷作為國家的象征。 23.謚號:是大臣死后朝廷按其生平事跡行為給他評定一個稱號,以示褒貶善惡。

      如范仲淹謚號為文正公。 五、古代別稱: 1.桑梓:指家鄉(xiāng) 2.巾幗:指婦女 3.須眉:指男子 4.鴻雁:指書信 5.社稷:指國家 6.汗青:指史冊。

      例如:南宋文天祥《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軒轅:指祖國。

      例如: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斞? 8.“三尺”:指法律 9.謙稱:①自稱:愚、鄙、敝、卑、竊、臣、仆 ②帝王自稱:孤、寡、不谷 ③讀書人自稱:小生、晚生、晚學(xué) ④其它:在下、小可、老朽、妾、老納(老衲)等 10.敬稱:①稱帝王:萬歲、圣上、圣駕、天子、陛下等 ②稱太子、王子、公主:殿下 ③稱將軍:麾下 ④稱對方或?qū)Ψ接H屬:有令、尊、賢、仁。

      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稱呼對方的親屬。如令尊(對方的父親),令堂(對方的母親),令閫(kǔn)(對方的妻子),令兄(對方的哥哥),令郎(對方的兒子),令愛(對方的女兒);尊,用來稱對方有關(guān)的人或物。

      如尊上(稱對方的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稱對方父親)。

      9.古代文學(xué)知識

      《四書》是《大學(xué)》、《中庸》、《論語》、《孟子》這四部著作的總稱。

      《五經(jīng)》是指:《周易》、《尚書》、《詩經(jīng)》、《禮記》、《左傳》。

      《四庫全書》是中國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書,也是中國古代最大的一部叢書。據(jù)文津閣藏本,該書共收錄古籍3503種、79337卷。"四庫"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書分為經(jīng)史子集四個書庫,號稱"四部庫書",或"四庫之書"。經(jīng)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圖書分類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圖書,故稱"全書"。

      整套書分為經(jīng)、史、子、集四部,44類,其中也包括了《論語》、《大學(xué)》、《孟子》、《中庸》、《周易》、《周禮》、《禮記》、《詩經(jīng)》、《孝經(jīng)》、《尚書》、《春秋》、《史記》、《爾雅注疏》、《說文解字》、《史記》、《資治通鑒》、《孫子兵法》、《國語》、《水經(jīng)注》、《戰(zhàn)國策》、《本草綱目》、《茶經(jīng)》等其他經(jīng)典著作,還有日本、朝鮮、越南、印度以及來華歐洲傳教士的一些著作,為后代學(xué)者研究中國古代文化提供了較完善的文獻資料。

      我國古代的兵書有很多,其中《武經(jīng)七書》將《 孫子兵法》、《吳子兵法》、《六韜》、《司馬法》、《三略》、《尉繚子》、《李衛(wèi)公問對》七部著名兵書匯編而成。還有其他的著名兵書:《鬼谷子》,《陰符經(jīng)》,《孫臏兵法》,《三十六計》等等。

      10.必備的文學(xué)常識

      文學(xué)常識 第一冊 魯迅 (1881-19360原名周樹人,字豫才,主要的作品集有:小說集(兩部):《吶喊》《彷徨》朱自清 字佩弦,現(xiàn)代散文家、詩人。

      著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他的優(yōu)秀的散文有〈背影〉〈春〉〈荷塘月色〉〈綠〉〈匆匆〉。

      5、劉勰 字彥和,南朝梁代文學(xué)理論批評家,著有我國第一部文學(xué)理論專著〈文心雕龍〉。12、《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完整的編年體史書。

      原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傳》,相傳為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依據(jù)孔子修訂的魯史《春秋》編訂,記事起于魯隱公元年,止于魯哀公二十七年,主要記載了東周前期240多年間各國政治、經(jīng)濟、軍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國先秦歷史很有價值的文獻,也是優(yōu)秀的散文著作。《燭之武退秦師》就節(jié)選自此作品。

      13、《國語》:是我國最早的國別體史書,共21卷,相傳為左丘明所著,記載了周穆公十二年到周貞王十六年間周、魯、齊、晉、鄭、楚、吳、越八國的史實。《國語》有“春秋外傳”之稱,現(xiàn)存最早的《國語》注本是三國時吳國的韋昭寫的《國語解》。

      課文《勾踐滅吳》選自《國語?越語》。14、《戰(zhàn)國策》:西漢末年劉向編訂的一部國別體史書,共33篇,主要記載了戰(zhàn)國時期謀臣策士縱橫捭闔的斗爭及有關(guān)的謀議或 辭說。

      它標(biāo)志著我國古代歷史散文發(fā)展到一個新的高度,給后世散文和辭賦的創(chuàng)作以重大影響。16、《論語》:是記錄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是孔門弟子(包括再傳弟子)根據(jù)自己的記憶或耳聞的傳說寫下來的。

      它是有關(guān)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經(jīng)典著作,全書共20篇,內(nèi)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學(xué)、哲學(xué)以及立身處世的道理等多方面。17、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我國古代最早的文藝理論批評家,儒家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

      其思想的核心是“仁”,包含“仁者愛人”和“克己復(fù)禮為仁”兩層含義。18、《孟子》:是記載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孟軻言行的書,有孟子及其弟子編成,共七篇,內(nèi)容涉及政治活動、政治學(xué)說以及哲學(xué)、倫理、教育思想,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

      其中的文章以雄辯著稱,善用排比句式,筆試咄咄逼人。《寡人之于國也》即出自此作品。

      19、孟子: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鄒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孫孔伋的再傳弟子,是繼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師。他將孔子“仁”的思想發(fā)展為“仁政”的政治主張,強調(diào)“民貴君輕”,重視民心向背;提出“性善”論,認為人性本來是善良的。

      20、《荀子》:是戰(zhàn)國末期思想家荀況所著,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現(xiàn)存32篇。21、荀子:名況,尊號“卿”,戰(zhàn)國時趙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xué)派代表人物,是先秦唯物主義的集大成者。

      他提出“性惡”論,“天行有?!薄叭硕▌偬臁钡乃枷搿?2、《莊子》:是戰(zhàn)國中期思想家莊周和他的門人以及后學(xué)所著,又名《南華經(jīng)》,現(xiàn)存33篇,包括內(nèi)篇7篇,外篇15篇,雜篇11篇。

      23、莊子:名周,戰(zhàn)國時宋國人,道家學(xué)派代表人物,與老子合稱“老莊”。24、老子:春秋時思想家,道家創(chuàng)始人,姓李名耳,人稱老聃,著有《老子》,又稱《道德經(jīng)》。

      25、賈誼:世稱賈生或賈長沙、賈太傅,西漢政論家、文學(xué)家。代表作品有《過秦論》《吊屈原賦》《鵩鳥賦》。

      26、《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又稱《太史公書》,它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至漢武帝時期近三千年的歷史。全書130篇,分為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

      開創(chuàng)了我國傳記文學(xué)的先河,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本紀:按年代記敘帝王的言行和政績。

      表:按年代譜列各時期的重大事件。書:記錄了各種典章制度的沿革。

      世家:記述了諸侯國的興衰和杰出人物的業(yè)績。列傳:記載了各種名人的生平和事跡。

      27、司馬遷:字子長,西漢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思想家。28、王羲之:字逸少,世稱王右軍。

      東晉書法家、文學(xué)家,有“書圣”之稱,他所書的《蘭亭集序》為傳世名篇。29、陶潛:又名2,字元亮,世稱“靖節(jié)先生”,東晉大詩人,曾做彭澤縣令,后辭官歸家,隱居田園,寫了大量的詩作。

      詩歌《歸田園居》、《飲酒》,散文《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記》,賦《五柳先生傳》皆為傳世名篇,有《陶淵明集》。一古典文學(xué) (一)春秋時期 《詩經(jīng)》,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由孔子編輯。

      分風(fēng)、雅、頌三個組成部分,使用賦、比、興的手法?!斗ヌ础贰洞T鼠》 《論語》,記載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論和行動,由孔子的弟子編纂。

      孔子(前551~479年),名丘,字仲尼,魯國人,春秋時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墩撜Z》六則 《侍坐》 《季氏將伐顓臾》《荷 丈人》 《左傳》,我國第一部敘事比較詳細的編年史,記載了春秋各國的政治、軍事、外交等方面的大事,相傳是左秋明所作。

      《曹劌論戰(zhàn)》《 之戰(zhàn)》 (二)戰(zhàn)國時期 《莊子》,莊周及其弟子所作,道家學(xué)派著作?!垛叶〗馀!?《孟子》,記錄了孟子的言行,為孟子及其弟子所著。

      孟子(約前372~約前289年),名軻,字子輿,儒家學(xué)派代表人物之。

      古代文學(xué)常識學(xué)案

      聲明:沿途百知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xué)習(xí)交流。若您的權(quán)利被侵害,請聯(lián)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