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古代文學文化常識
中國古代文學常識文化常識薈萃 一、文史典籍: “四書”:指《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
“五經(jīng)”:指《詩經(jīng)》、《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簡稱為“詩、書、禮、易、春秋”,其實本來應該有六經(jīng),還有一本《樂經(jīng)》,合稱“詩、書、禮、樂、易、春秋”,但后來亡于秦末戰(zhàn)火,只剩下五經(jīng)。 “四史”:《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
“四庫”:經(jīng)、史、子、集 《詩經(jīng)》六義:風、雅、頌、賦、比、興 二、朝代傳說: “三代”:夏朝、商朝、周朝 “三皇”:傳說之一是“伏羲、女媧、神農(nóng)” “五帝”:據(jù)《史記》載為:黃帝、顓頊(zhuān xū )、帝嚳(kù)、唐堯、虞舜 三、地理: “三山”:相傳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萊、方丈、瀛洲。 “五岳”:東岳泰山(今山東?。髟廊A山(今陜西?。?,南岳衡山(今湖南省衡陽市境內(nèi)),北岳恒山(位于山西省渾源縣境內(nèi),主峰天峰嶺,海拔2017米,被譽為“塞外第一山”。
恒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和旅游勝地?,F(xiàn)為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之一,是山西省十佳旅游景點之一),中岳嵩山(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北)。
“九州”:傳說中的我國上古行政區(qū)劃,后成為中國的別稱。一般地說,“九州”泛指中國。
例如: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悲。(清龔自珍《己亥雜詩》) 海內(nèi):古代傳說我國疆土四面環(huán)海,故稱國境之內(nèi)為海內(nèi)。
四海:指天下、全國。 江河:古代文章中專指“長江、黃河”。
三國:指東漢后分裂成魏、蜀、吳。 三秦:指潼關以西的關中地區(qū)。
山水陰陽:古代以山南、水北為陽,以山北、水南為陽。 四、其它: 1.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2.五谷:上古對糧食作物的統(tǒng)稱。
(稷(jì)、黍、麥、菽(shū)、稻) 3.五味:指酸、甜、苦、辣、咸 4.六畜:六種家畜:馬、牛、羊、豬(豕)、狗(犬)、雞 5.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6.文人四友:琴、棋、書、畫 7.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 8.歲寒三友:松、竹、梅 國畫四君子:梅、蘭、竹、菊 9.六書:象形、會意、指事、形事、轉注、假借 10.連中“三元”:凡在鄉(xiāng)試、會試、殿試中連續(xù)獲得第一名的即連中。解元(鄉(xiāng)試第一名)、會元(會試第一名)、狀元(殿試第一名)。
11.三老:古代分管教化的鄉(xiāng)官。 12.及第:指科舉考試中選,應試未中叫落第、下第。
13.科舉考試:正式的科舉考試分三級:鄉(xiāng)試、會試、殿試。 鄉(xiāng)試:(稱秋闈或大比)每三年在省舉行一次,秀才才有資格參加考中為舉人。
第一名稱解元。 會試:在鄉(xiāng)試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禮部舉行(稱春闈或禮闈)參加者必須是舉人,考中稱貢士。
第一名稱會元。 殿試:由皇帝主持,貢士有資格參加,考中稱進士。
第一是狀元,第二名是稱榜眼,第三名是稱探花。合稱三甲鼎。
光緒三十年(1905年)因各地推行學校教育,科舉制度被廢止。 14.《爾雅》:我國最早的釋詞專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體系的詞典。
15.“風騷”,指《詩經(jīng)》里的國風和《楚辭》里的《離騷》,常用作代指文學才華。 16.《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305篇,按音樂性質(zhì)分“風、雅、頌”三大類。
17.五更:我國古代把夜晚分在為五個時段,用鼓打更報時,也稱“五鼓”或稱五夜。一更19—21點,二更21—23點,三更23—1點,五更3點—5點。
18.四時:指春、夏、秋、冬四季。正、二、三月為春季分別稱作孟春、仲春、季春(三春);四、五、六為夏季分別稱作孟夏、仲夏、季夏(三夏)秋季、冬季以此類推。
19.星宿(xiu):古代把星座稱為星宿。 20. “三教九流”:“三教”,指佛教、道教、儒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nóng)家。
舊指宗教或學術界的各種流派,也指社會上各行各噗的人?!叭叹帕鳌倍嗪H義。
21.無事不登三寶殿:俗話。即沒有重要的事不敢來麻煩的意思。
“三寶”,拂教名詞,指佛、法、僧。 22.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
古代習慣把社稷作為國家的象征。 23.謚號:是大臣死后朝廷按其生平事跡行為給他評定一個稱號,以示褒貶善惡。
如范仲淹謚號為文正公。 五、古代別稱: 1.桑梓:指家鄉(xiāng) 2.巾幗:指婦女 3.須眉:指男子 4.鴻雁:指書信 5.社稷:指國家 6.汗青:指史冊。
例如:南宋文天祥《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軒轅:指祖國。
例如: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斞? 8.“三尺”:指法律 9.謙稱:①自稱:愚、鄙、敝、卑、竊、臣、仆 ②帝王自稱:孤、寡、不谷 ③讀書人自稱:小生、晚生、晚學 ④其它:在下、小可、老朽、妾、老納(老衲)等 10.敬稱:①稱帝王:萬歲、圣上、圣駕、天子、陛下等 ②稱太子、王子、公主:殿下 ③稱將軍:麾下 ④稱對方或對方親屬:有令、尊、賢、仁。
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稱呼對方的親屬。如令尊(對方的父親),令堂(對方的母親),令閫(kǔn)(對方的妻子),令兄(對方的哥哥),令郎(對方的兒子),令愛(對方的女兒);尊,用來稱對方有關的人或物。
如尊上(稱對方的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稱對方父親)。
2.中國古代史 高中教材 知識梳理
一。天文歷法成就
1.夏朝歷法“夏小正”,載有一年中各個月份的物候,天象,氣象和農(nóng)事等內(nèi)容。
2.商朝干支紀日法
3.夏商——最早的日食月食記錄
4.春秋 首次關于哈雷彗星的確切記錄。確立了十九年七閏的原則
5.戰(zhàn)國 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著作 甘石星經(jīng)
6.秦漢 漢武帝時 第一部較完整的吏書 太初歷 ,開始以正月為歲首
西漢時 最早的太陽黑子記錄
東漢時 張衡最早科學解釋月食并發(fā)明地動儀
7.隋唐 唐朝僧一行(世界上用科學方法實測地球子午線長度的創(chuàng)始人)制大衍歷,比較準確地反映了太陽運行的規(guī)律
8.北宋 沈括“十二氣歷”把四季二十四節(jié)氣和十二個月完全統(tǒng)一起來
9.元朝 元初設立太史局編制新歷法,郭守敬提出“歷之本在于測驗,而測驗之器莫先儀表”,創(chuàng)制簡儀(測量天體位置)和高表(測量日影長短,推算節(jié)氣和時間),主持全國范圍的天文測量。 授時歷,一年的周期與現(xiàn)行公歷基本相同。
10.明清兩代處于中國封建社會的晚期,承古萌新,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繼問世,具有總結性,科學技術發(fā)展停滯。
二。古代醫(yī)學
1.商和西周時期 醫(yī)藥學知識豐富 石砭鐮
2.戰(zhàn)國 扁鵲“脈學之宗” 望聞問切四診法
3.秦漢時期 戰(zhàn)國問世,西漢編訂的 黃帝內(nèi)經(jīng) ,奠定了祖國醫(yī)學的理論基礎
東漢 神龍本草經(jīng) 是中國第一部完整的藥物學著作
東漢末年 “神醫(yī)”華佗發(fā)明“麻沸散”
張仲景“醫(yī)圣” 寫 傷寒雜病論 。
4.隋唐 唐朝孫思邈寫 千金方 ,全面總結歷代和當時的的醫(yī)藥學成果
吐蕃元丹貢布寫 四部醫(yī)典 。
唐高宗時編修的 唐本草 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國家頒行的藥典
5.明后期 李時珍 本草綱目 全面總結了16世紀以前的中國醫(yī)藥學,被稱為“東方醫(yī)藥巨典”,這部書反映了作者由低級到高級的生物進化觀。
3.初中古詩詞作品相關的文學常識
《詩經(jīng)》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共305首 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 多用“賦”“比”“興”的手法 《關雎》(關關雎鳩) 是《詩經(jīng)》首篇 也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首優(yōu)美動人、影響深遠情歌 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選自《詩經(jīng)·周南》 《君子于役》 選自《詩經(jīng)·王風》 睹物懷人、情景交融 妻子思念丈夫的深情 《蒹葭》(蒹葭蒼蒼) 愛情詩 對意中人的傾慕之戀 欲見而不得的惆悵 選自《詩經(jīng)·秦風》 《陌上?!罚ㄈ粘鰱|南隅) 選自《樂府詩集》 此詩為漢樂府中的民歌 《觀滄?!罚|臨碣石) 曹操 字孟德 三國時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 大海宏偉壯麗的景象 詩人廣闊的胸襟 豪邁的氣概 選自《樂府詩集》 是《步出夏門行》中的一章 《龜雖壽》(神龜雖壽) 曹操 達觀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 《飲酒》(結廬在人境) 陶淵明 東晉詩人 此詩是田園詩的上品 通過眼前景物的敘寫,說明“心遠地自偏”的道理,表達作者追求平靜,自由生活的志趣 選自《陶淵明集》 《歸園田居》(種豆南山下) 陶淵明 寫作者隱居歸田后的勞動生活 《木蘭詩》(唧唧復唧唧) 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 南北朝時北方民歌 木蘭純樸、勇敢堅強的品質(zhì)和愛國精神 《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闕輔三秦) 王勃 字子安 唐朝初年詩人 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并稱“初唐四杰” 曠達爽朗、共勉互勵的惜別情懷 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寬闊的襟懷和奮發(fā)進取的精神 選自《王子安集》 《使至塞上》(單車欲問邊)王維 字摩詰 唐代詩人 頸聯(lián)寫塞外景象 開闊鮮明 氣勢雄渾 《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 孟浩然 唐代山水田園詩人 孟浩然與王維并稱王、孟 選自《孟襄陽集》 山村田園風光和農(nóng)家生活情趣 老友間樸素深厚的情誼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八月湖水平) 孟浩然 前四句描繪洞庭景色 氣勢磅礴 后四句表明心跡 含蓄得體 第二聯(lián)可與杜甫《登岳陽樓》中“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相媲美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北風卷地白草折) 岑參 唐代邊塞派代表詩人 奇異的塞外雪景 詩人將送別與詠雪巧妙結合 通過特殊環(huán)境的描寫 襯托依依惜別之情 《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 崔顥 唐代詩人 從神話傳說寫到現(xiàn)實感受 語言流麗自然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一封朝奏九重天) 韓愈 字退之 唐代文學家 忠而獲罪的憤慨 頸聯(lián)既念家人 又傷懷國事 聯(lián)想到前路艱危 因而徘徊不前 表露出英雄失落之悲 《雁門太守行》(黑云壓城城欲摧) 李賀 唐代詩人 以樂府舊題寫當代戰(zhàn)事 《渡荊門送別》(渡遠荊門外)李白 描繪荊門山外的壯麗景象 抒發(fā)對故鄉(xiāng)的依戀、惜別之情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 李白 字太白 號青蓮居士 唐代大詩人 詩人將月亮擬人化 以寄托自己的感情 想象奇特 令人回味無窮 《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棄我去者) 李白 詩人復雜的內(nèi)心活動 選自《李太白全集》 《行路難》(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 詩的最后兩句充滿對未來的憧憬 是鼓舞人心的名句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王灣 唐代詩人 頸聯(lián)將景物擬人化而充滿新意 《題破山寺后禪院》(清晨入古寺)常建 唐代詩人 此詩以善寫靜景為人稱道 尤其中間四句 《秋詞》(自古逢秋悲寂寥) 劉禹錫 唐代詩人 一反前人悲秋俗套 贊美秋天特有的景致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巴山楚水凄涼地) 劉禹錫 詩中抒寫生活的艱辛和對世事滄桑、親朋凋零的傷感 含蓄地表達內(nèi)心的不平 但詩人并未因此消沉下去 而是振作精神面向未來 第三聯(lián)以生動的藝術形象,表現(xiàn)出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 揭示了新陳代謝的自然規(guī)律 《春望》(國破山河在) 杜甫 字子美 自稱少陵野老 世稱杜工部 其詩顯示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 被稱為“詩史” 后世尊其為“詩圣” 感時憂國、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 選自《杜工部集》 《望岳》(岱宗夫如何) 杜甫 青年時代 泰山雄偉神奇的景象 詩人熱情贊美泰山高大神秀的氣象 表現(xiàn)出他蓬勃的朝氣和遠大的抱負 不怕困難、勇于攀登絕頂、俯視萬物的雄心壯志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八月秋高風怒號) 杜甫 推己及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石壕吏》(暮投石壕村) 杜甫 揭露官吏的橫暴 同情人民的苦難 選自《杜工部集》 《觀刈麥》(田家少閑月) 白居易 字樂天 號香山居士 唐代詩人 敘事詩 描寫了農(nóng)民在夏日割麥的辛苦和貧婦在田中拾穗的辛酸 表達詩人對農(nóng)民的深切同情 選自《白氏長慶集》 《賣炭翁》(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白居易 揭露統(tǒng)治者殘酷剝削人民的罪惡 《錢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賈亭西) 白居易 寫早春游西湖風景 緊扣環(huán)境和季節(jié)的特征 《赤壁》(折戟沉沙鐵未銷) 杜牧 唐代著名文學家 此詩借一件古物興起對歷史的慨嘆,以兩個美女象征國家的命運,真可謂以小見大,別出心裁 《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 杜牧 懷古傷時 借古諷今 滿懷憂國憂民之情 選自《樊川文集》 杜牧與李商隱齊名 并稱“小李杜” 《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 李商隱 唐代詩人 思念遠方的親友 《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李商隱 一般認為是傷感離別的愛情詩 第二聯(lián)以象征手法描寫至死不渝的愛情 現(xiàn)在多引用來贊頌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 《憶江南》(梳洗罷,獨倚望江。
4.初中古代史要點1上下兩冊
您可以點擊:/ 關于您的問題: 初中歷史古代文化 中國古代文化史 (請同學們將下面所列內(nèi)容結合教材進行記憶)一、科學技術 1、天文歷法時間 主要成就春秋 公元前613年,有世界首次關于哈雷彗星的確切記錄,比歐洲早六百多年。
歷法形成自己固定的體系,基本確立十九年七閏的原則,比西方早一百六十年。戰(zhàn)國 世界最早的天文學著作《甘石星經(jīng)》 西漢 漢武帝時制訂中國第一部較完整的歷書“太初歷”,開始以正月為歲首。
有世界公認的太陽黑子的最早記錄。東漢 張衡對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學解釋;創(chuàng)制地動儀,可以遙測千里以外地震發(fā)生的方向,比歐洲第一臺地動儀早1700多年唐朝 僧一行制定《大衍歷》,表明中國古代歷法體系的成熟;在世界上第一次測量子午線的長度。
元朝 郭守敬制造了十多種天文儀器,主持全國范圍的天文測量,編成了《授時歷》,周期與現(xiàn)行公歷基本相同,比現(xiàn)行公歷早300年。 2、醫(yī)藥學時間 主要成就戰(zhàn)國 扁鵲采用望、聞、問、切四診法診斷疾病,成為中醫(yī)傳統(tǒng)的診斷法,被稱為“脈學之宗”。
戰(zhàn)國問世,西漢編定的《皇帝內(nèi)經(jīng)》,是我國現(xiàn)存較早的醫(yī)學文獻,奠定了祖國醫(yī)學的理論基礎。東漢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是中國第一部完整的藥物學著作。
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是后世中醫(yī)的重要經(jīng)典,被稱為“醫(yī)圣”;華佗制成“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被稱為“神醫(yī)”。唐朝 唐高宗時編寫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國家編定和頒布的藥典;孫思邈的《千金方》在我國醫(yī)藥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吐蕃名醫(yī)元丹貢布的《四部醫(yī)典》在國內(nèi)外有重要影響。明朝 ④明朝:李時珍著《本草綱目》,全面總結了16世紀以前的中國醫(yī)藥學,被譽為“東方醫(yī)藥巨典”。
3、數(shù)學:①東漢:出現(xiàn)數(shù)學專著《九章算術》,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應用數(shù)學,標志著中國古代數(shù)學形成了完整的體系。②三國:劉徽運用極限理論,提出了計算圓周率的正確方法。
③南朝:祖沖之算出圓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間,比歐洲早近1000年。他數(shù)學專著《綴術》,對數(shù)學的發(fā)展有杰出貢獻。
4、地理學:①西晉裴秀是杰出地圖學家,著有《禹貢地域圖》,提出了繪制地圖的原則。②北魏酈道元的《水經(jīng)注》,是一部歷史、地理、文學價值都很高的綜合性地理著作。
③明朝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記》是一部地理學巨著,書中對石灰?guī)r溶蝕地貌的觀察和記述,早于歐洲約兩個世紀。 5、物理學:戰(zhàn)國墨子的《墨經(jīng)》,有杠桿原理和浮力理論的敘述,有聲學和光學的記載。
其中有“《墨經(jīng)》光學八條”。 6、農(nóng)學及其他科技著作:①北朝:賈思勰著《齊民要術》,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最完整的農(nóng)書。
②北宋:“中國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沈括的《夢溪筆談》,是“中國科學史的里程碑”。③明朝:徐光啟著《農(nóng)政全書》介紹了我國傳統(tǒng)農(nóng)學成就,建立了一個較完整的農(nóng)學體系。
書中還介紹了歐洲先進的水利技術和工具。④明朝:宋應星著《天工開物》,被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7、四大發(fā)明項目 發(fā)展情況 造紙術 西漢前期已經(jīng)有了紙。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繪有地圖的紙,是目前世界所知最早的紙。
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術,其紙被稱為“蔡侯紙”。4世紀起,造紙術傳到朝鮮,后又傳到越南和日本。
8世紀傳到中亞,后經(jīng)阿拉伯人傳到非洲和歐洲。 印刷術 隋唐時期已有雕版印刷品。
北宋畢升發(fā)明活字印刷術,比歐洲早四個多世紀?;钭钟∷⑿g向東傳到朝鮮、日本,向西傳到埃及和歐洲。
印刷術的發(fā)明和改進促進了文化的傳播和發(fā)展。指南針 戰(zhàn)國時,人們用磁石制出指示方向的司南,后來人們又用磁針制成指南針。
北宋時,指南針應用于航海事業(yè)。南宋時,指南針由阿拉伯人傳到歐洲。
火 藥 唐朝中期的書籍里,已有了制成火藥的配方。唐末,火藥開始用于軍事,火箭是最早的火藥武器。
北宋政府在東京設立專門機構,制造火藥和火器。南宋時發(fā)明的管形火器“突火槍”,開創(chuàng)了人類作戰(zhàn)史的新階段。
13世紀中期,火藥和火器傳到阿拉伯,后來由阿拉伯人傳到歐洲。 二、思想、宗教、史學 1、哲學思想(1)春秋時期:①孔子: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是我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其核心思想是“仁”,主張以愛人之心調(diào)解與和諧人際關系。主張“貴賤有序”是其思想中保守部分。
教育上主張“有教無類”。晚年編定和整理《詩經(jīng)》、《尚書》、《禮》、《易》、《春秋》。
孔子的思想后來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tǒng)思想,儒家文化成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最主要部分。②老子:道家創(chuàng)始人,有樸素辯證法思想,主張“無為”,反對嚴刑峻法。
(2)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 學派 代表 主張墨家學派 墨子 兼愛、非攻、尚賢。 儒家學派 孟子荀子 主張仁政、“民貴君輕”、“政在得民”、反對“暴民”,主張給農(nóng)民一定的土地和勞動時間。
荀子(荀況),具有唯物思想,主張“制天命而用之”。道家學派 莊子 發(fā)展了老子的唯心哲學,認為世界是“我”的主觀產(chǎn)物,反對不公平的社會現(xiàn)象。
法家學派 韓非子 主張歷史是發(fā)展的,應按現(xiàn)實需要進行改革;主張“以法為本”,“法不阿貴”。(3)西漢:董仲舒對儒學加以發(fā)揮。
5.初中語文文言文文學常識表
61-勸 1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賦少,三曰勸農(nóng)功 (勉勵,獎勵) 2時周瑜受使至番陽,肅勸權召瑜還(勸說) 63-卻 1相如因持壁卻立(退,退回) 2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使---退,擊退) 3卻之為不恭(拒絕,推卻) 4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還,再) 5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回頭) 6逢人漸覺鄉(xiāng)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但是、可是) 64-如 1坐須臾,沛公起如廁(到 ---去,往) 3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象,如同) 4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及,比得上) 5如能克諧,天下可定也(如果,假如) 6其如土石何(如----何,對---怎么辦) 65-若 1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如,似,像) 2若入前為壽(你,你的,你們) 3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假如,如果) 4曾不若孀妻弱子(及,比得上) 5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若夫:用在一段話開頭,用以引起下文,有"象那---"的意思) 66-善 1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好事,好的行為) 2素善留侯張良(友好,親善) 3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擅長,善于) 5先主曰"善" (好,對) 7采儒墨之善,撮明法之要(優(yōu)點、長處) 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好 、處理好) 9善乃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喜歡、羨慕) 66-少 1與少樂樂,與眾樂樂,孰樂?(數(shù)量小,不多。
這里為少數(shù)人。) 2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不足,缺少) 3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稍微) 4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少年,青年;年輕) 5欲天下之治安,莫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削減、減少) 6顯王左右素習知蘇秦,皆少之(瞧不起、輕視) 67-涉 1楚人有涉江者(渡過) 2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進入,到) 4涉獵:泛覽群書而不一定求其精 68-勝 1沛公不勝杯杓,不能辭(能承受,禁得起,能忍?。?2刑人如恐不勝(盡) 3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勝利,戰(zhàn)勝,取勝) 4一人之智力,不能勝天下欲得之者之眾(勝過,超過) 5予觀夫巴陵勝狀(優(yōu)美的,好的) 69-識 1相逢何必曾相識(懂得,認識) 2鄙夫寡識(知識,見識) 3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記?。?70-使 1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派遣,命令) 2不如因而厚遇之,使歸趙(使,讓) 3是時屈平既疏,不復在位,使于齊(出使) 4人皆得以隸使之(使喚) 5大王派一介之使至趙(使者) 6時周瑜受使至番陽(使命) 7周公之逮所由使也(主使,指使) 8向使三國各愛其地(假使) 71-是 1覺今是而昨非(正確,認為正確) 2是又在六國下矣(這個,這樣,這些) 3自信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表示肯定判斷) 4是故圣益圣,愚益愚(是故,是以:因此) 5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是以:因此) 72-適 1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到……去) 2貧賤有此女,始適還家門(女子出嫁) 3處分適兄意,那得自任專(順從,適合) 4從上觀之適與地平(恰好) 5適為虞人逐(剛才) 6發(fā)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同“謫”,被流放) 73-書 1乃丹書帛曰"陳勝王"(寫,記下) 3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書信) 4家貧,無以致書以觀(書籍,書) 5拜送書于庭(國書) 74-孰 1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通"熟",仔細)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誰,哪個) 3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孰與:與……比,哪一個更……) 75-屬 1衡少善屬文,游于三輔(連接,連綴) 2屬予作文以記之(通"囑"囑托) 6若屬皆且為所虜(等、輩) 7查明屬實,事屬可行(系、是) 76-數(shù) 1眾數(shù)雖多,甚未足畏(數(shù)目,數(shù)量) 2每責一頭,輒傾數(shù)家之產(chǎn)(幾,幾個) 3則勝負之數(shù),存亡之理(命運) 4數(shù)呂師孟叔侄為逆(列舉) 5范增數(shù)目項王(屢次) 6臣宜從,老不能,請數(shù)公子行日,以至晉鄙軍之日北鄉(xiāng)自剄,以送公子(計算) 77-率 1率疲弊之卒,將數(shù)百之眾(帶領,率領) 2六國互喪,率賂秦耶(全都,一概) 78-說 1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講) 2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言論,說法,主張) 3《師說》《捕蛇者說》(文體的一種) 4范增說項羽曰(勸說,說服) 5秦王不說(通"悅",高興) 79-私 1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私人的,自已的,與"公"相對)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愛) 3私見張良(私下,私密地) 4丹不忍以已之私,而傷長者之意(私利、私事) 5項王乃疑范增與漢有私,稍奪之權(私交、秘密的活動) 80-素 1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白色的生絹) 4素善留侯張良(向來,一向) 6秦伯素服郊次,鄉(xiāng)師而哭(白色的,沒有文采的) 81-湯 1臣請就湯鑊(熱水,開水) 2臣侍湯藥,未曾廢離(湯藥) 3疾在腠里,湯熨之所及也(同"燙",用熱水焐) 5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湯湯:大水急流的樣子) 82-涕 1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眼淚) 2士皆垂淚涕泣(哭泣) 83-徒 1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同伙,一類人) 2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徒然,白白地) 3徒以吾兩人在也(只,不過) 4班白者多徒行(步行) 6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無傳焉(門人、弟子) 84-亡 1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逃亡,逃跑) 2諸侯之所亡,與戰(zhàn)敗而亡者(失去,丟失) 3今劉表新亡(死亡,死) 4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滅亡)。
6.古詩詞的常識,古代的
古詩詞常識 古詩詞欣賞是中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也是學生普遍感覺很難把握的一個知識點。
在高二我準備給學生系統(tǒng)的講解古詩詞的欣賞,詩詞的發(fā)展,重要作家及風格,詩歌字詞句含義的把握,詩詞中形象的欣賞,詩詞的表現(xiàn)技巧等。這節(jié)課是關于詩詞字詞句含義把握的第二課時。
課后感覺這課時教學量太大了些,課上得有些趕,學生思考時間就少了。 一、還原顛倒的語序,把握詩人的真實意圖與情感側重點。
a. 主語后置。崔顥《黃鶴樓》詩:“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漢陽樹歷歷(可數(shù)),鸚鵡洲芳草萋萋”, b. 賓語前置。杜甫《月夜》詩:“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p>
實即“香霧濕云鬟,清輝寒玉臂”。 c.主、賓換位。
葉夢得《賀新郎》詞:“秋色漸將晚,霜信報黃花?!币诧@然是“黃花報霜信”的意思。
d、定語的位置。 第一、定語挪前。
王昌齡《從軍行》詩:“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毕戮涞摹肮鲁恰奔粗赣耖T關,為“玉門關”的同位性定語,現(xiàn)卻被挪在動詞“遙望”之前,很容易使人誤解為站在另一座孤城上遙望玉門。
第二、定語挪后。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詩:“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p>
意即“一月夜飛渡鏡湖”。 e、以賓語面貌出現(xiàn)的狀語。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笑春風”表面上是動賓詞組,實際上“秋風”、“春風”都不受“動”、“笑”的支配,而是分別表示“在秋風中動”、“在春風中笑”的意思。
二 、許多詩中都有一些特別值得重視的詞,通常使全詩增色不少甚至成為詩眼。 詩僧齊己寫了一首《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數(shù)枝開?!?/p>
鄭谷將“數(shù)”改為“一”,因為題為“早梅”,如果開了數(shù)枝,說明花已開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齊己佩服不已,尊稱鄭谷為“一字師”。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陶潛“悠然見南山”的“見”字,張先“云破月來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盡人皆知。
① 動詞:在鑒賞詩歌時,我們要重點關照動詞,特別是具有“多重含義”的動詞。 例1:你記得跨清溪半里橋,舊紅板沒一條,秋水長天人過少。
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樹柳彎腰。(《哀江南》孔尚任)在這里,一個“?!弊忠俗⒛?,作者并沒有用“留”、“見”,其妙處就在“?!彪m與“留”意思相近,但“?!弊忠话闶潜粍拥模矣小皻埓妗?,“殘余”的 意思;另外“?!弊钟袝r間性,給人一種“無可奈何”之感。
“留”則無這么多含義。“見”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給人以今昔對比的變遷感。
② 修飾語:大部分為形容詞,它在詩詞鑒賞中也是關注的重點對象。 例1: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閨怨》王昌齡)前兩句寫少婦經(jīng)過梳妝打扮之后,興沖沖地登上翠樓,去賞春景。
這時候,作者用了一個“忽”字,取漫不經(jīng)心而恰到好處之意。所遇者:闖入眼簾的柳色,使她想 起了當年與丈夫折柳送別的場景,想起了丈夫,不禁傷感。
這是一位滿臉稚氣的少婦。一個“忽”字將這種情緒上的變化寫得淋漓盡致,而這正是本詩耐人尋味之 處。
③ 特殊詞:在詩文中,有一些詞本身與眾不同,讀者能很快找到它們: a. 疊詞:疊詞作用不外兩種:增強語言的韻律感或是起強調(diào)作用。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其一》劉禹錫)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聲聲慢》李清照) b. 擬聲詞:有些擬聲詞就屬于疊詞,因為其出現(xiàn)頻率很高,特單列一條。
作用有一:使詩文更生動形象,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
(《浪淘沙》李煜)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登高》杜甫) c.表顏色的詞:這些詞有時作謂語用,有時作定語用,有時作主語或賓語用。
但是作用只有一個,顏色一般表現(xiàn)心情,增強描寫的色彩感和畫面感,渲染氣氛。 欣賞時,或抓住能表現(xiàn)色彩組合的字眼,體會詩歌的濃郁的畫意與鮮明的節(jié)奏:“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黃、翠、白、青四種顏色,點綴得錯落有 致,而且由點到線,向著無限的空間延伸,畫面靜中有動,富有鮮明的立體節(jié)奏感。
或抓住能表現(xiàn)鮮明對比色彩的字眼,體會詩歌感情色彩的濃度:“流光容易把人 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紅與綠道出了蔣捷感嘆時序匆匆,春光易逝的這份兒“著色的思緒”。
就是抓住單一色彩表現(xiàn)的詞也能體會到詩人的濃情:“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薄皶詠碚l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憐惜與傷別離的情愫盡在“綠”與“醉紅”中。
7.初中語文文學常識大全
一古典文學 (一)春秋時期 《詩經(jīng)》,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由孔子編輯。
分風、雅、頌三個組成部分,使用賦、比、興的手法?!斗ヌ础贰洞T鼠》 《論語》,記載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論和行動,由孔子的弟子編纂。
孔子(前551~479年),名丘,字仲尼,魯國人,春秋時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墩撜Z》六則 《侍坐》 《季氏將伐顓臾》《荷 丈人》 《左傳》,我國第一部敘事比較詳細的編年史,記載了春秋各國的政治、軍事、外交等方面的大事,相傳是左秋明所作。
《曹劌論戰(zhàn)》(二)戰(zhàn)國時期 《莊子》,莊周及其弟子所作,道家學派著作?!痘葑酉嗔骸贰丁睹献印罚涗浟嗣献拥难孕?,為孟子及其弟子所著。
孟子(約前372~約前289年),名軻,字子輿,儒家學派代表人物之一?!遏~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韓非子》,韓非和后人所作,法家的作品。
韓非,荀子的學生。《智子疑鄰》《列子》,相傳是戰(zhàn)國時列御寇所作。
《愚公移山》 《戰(zhàn)國策》,記載戰(zhàn)國時代各國游說之士的策略,作者不可考,由西漢劉向整理而成,共33篇。《唐雎不辱使命》《鄒忌諷齊王納諫》《楚辭》,西漢劉向收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匯集而成,共17篇。
屈原(約前340~約前278年),楚國浪漫主義愛國詩人,《離騷》為代表作。(三)漢朝 《淮南子》,西漢劉安及其門客編輯,為雜家著作。
《塞翁失馬》 《史記》,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從黃帝到漢武帝長達三千年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歷史。作者司馬遷(約前145~?年),字子長,西漢杰出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繼承父業(yè)任太史令。
《陳涉世家》《漢書》,紀傳體史書,東漢史學家班固受詔編寫,未完,死于獄中,后由班昭、班彪等完成?!短K武》 《孔雀東南飛》,是保存下來的最早的長篇敘事詩,大約產(chǎn)生于漢代末,最早見于南朝陳代徐陵編的《玉臺新詠》。
《孔雀東南飛》 (四)魏晉南北朝 曹操(155~220年),字孟德,政治家、軍事家、詩人?!队^滄海》《龜雖壽》 諸葛亮(181~234年)政治家、軍事家。
《出師表》 曹植(192~232年),字子建,詩人,曹操的第三子。《七步詩》 陶淵明(365~427年),東晉詩人,字元亮(一說字潛,字淵明),存留120多首詩,其中20多首田園詩,開辟五言詩的新境界。
《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歸園田居》《飲酒》 《水經(jīng)注》,作者酈道元,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端?jīng)》是古代一部記我國河流水道的書,酈道元為之作注。
《三峽》 《后漢書》,南朝史學家范曄所著,與《史記》《漢書》合稱"三史"。 《張衡傳》 《木蘭詩》,民間敘事詩,北朝樂府民歌中最杰出的作品。
《木蘭詩》 吳均,南朝人。《與朱元思書》 (五)唐朝 初唐四杰: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之渙,詩人,歌詠邊塞的詩歌最著名。《涼州詞》《登鸛鵲樓》 孟浩然,擅長山水田園詩,與王維并稱"王孟"。
《過故人莊》 王昌齡,擅長七絕,主要寫邊塞詩和宮怨詩?!盾饺貥撬托翝u》 王維,字摩詰,曾官至尚書右丞,故世人稱"王右丞",其詩有詩、畫、音樂合一的特色。
《觀獵》《鳥鳴澗》《送元二使至安西》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杰出的浪漫主義詩人。其詩想象豐富,感情奔放,形象雄奇,語言瑰麗活潑,擅長樂府和絕句,許多詩成為千古絕唱。
存詩近千首。 《夜靜思》《送友人》《秋登宣城謝眺北樓》《望天門山》《秋浦歌》《行路難》杜甫(712~770年),字子美,杰出現(xiàn)實主義詩人。
曾任工部員外郎,后世稱為"杜工部"。其詩感情真切,思想深刻,意境深沉,語言準確,存詩1400多首。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江畔獨步尋花》《江南逢李龜年》《石壕吏》《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兵車行》 白居易(772~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晚唐現(xiàn)實主義詩人。其詩深刻反映現(xiàn)實,反映民眾的疾苦,感情充沛,語言通俗,雅俗共賞。
存詩近3000首。《錢塘湖春行》《憶江南》《賣炭翁》《琵琶行(并序)》 韓愈(768~824年)字退之,世稱韓昌黎,著名的文學家、教育家。
積極提倡古文運動,恢復古代樸實文風,留下大量文情并茂的文章。《馬說》《師說》《原毀》 柳宗元(773~819年)字子厚,河東解(xie)州人。
積極提倡古文運動,寫出大量優(yōu)秀散文、游記、寓言、詩歌等作品?!缎∈队洝贰锻瘏^(qū)寄傳》《捕蛇者說》 杜牡,字牧之,號樊川。
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 《江南春絕句》《阿房宮賦》 岑參,詩人,是寫邊塞詩的代表人物之一。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劉禹錫,字夢得,著有《劉夢得文集》?!堵毅憽?崔灝,著名詩人。
《黃鶴樓》 (六)宋朝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著有《范文正公集》。
《岳陽樓記》 歐陽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號醉翁、六一居士,謚號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在散文、詩歌、史傳編寫、詩文評論方面均有成就?!蹲砦掏び洝贰读婀賯餍颉?蘇洵,字明允,號老泉,著作以史論、政論為主,與其子蘇軾、蘇轍并稱"三蘇",著有《嘉 集》《六。
8.中學生必須知道的文學常識、歷史常識
【三教】儒教、道教、佛教【九流】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nóng)家【三皇】伏羲、女媧、神農(nóng)【五帝】太皞、炎帝、黃帝、少皞、顓頊【三山】安徽黃山、江西廬山、浙江雁蕩山【五岳】〖中岳〗河南嵩山、〖東岳〗山東泰山、〖西岳〗陜西華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五湖】鄱陽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蘇〗、洪澤湖〖江蘇〗、巢湖〖安徽〗【四海】渤海、黃海、東海、南?!救濉吭继熳稹记逦⑻煊袂寰场?、靈寶天尊〖禹余天上清境〗、道德天尊〖大赤天太清境〗【四御】昊天金闕無上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勾陳上宮天后皇大帝、承天效法土皇地祗【四大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觀音菩薩〗、山西五臺山〖文殊菩薩〗、四川峨眉山〖普賢菩薩〗、安徽九華山〖地藏王菩薩〗【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當山、江西龍虎山、安徽齊云山、四川青城山【五行】金、木、水、火、土【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風〗、坎〖水〗、離〖火〗、艮〖山〗、兌〖沼〗【十八羅漢】布袋羅漢、長眉羅漢、芭蕉羅漢、沉思羅漢、伏虎羅漢、過江羅漢、歡喜羅漢、降龍羅漢、靜坐羅漢、舉缽羅漢、開心羅漢、看門羅漢、騎象羅漢、探手羅漢、托塔羅漢、挖耳羅漢、笑獅羅漢、坐鹿羅漢【十八層地獄】[第一層]泥犁地獄、[第二層]刀山地獄、[第三層]沸沙地獄、[第四層]沸屎地獄、[第五層]黑身地獄、[第六層]火車地獄、[第七層]鑊湯地獄、[第八層]鐵床地獄、[第九層]蓋山地獄、[第十層]寒冰地獄、[第十一層]剝皮地獄、[第十二層]畜生地獄、[第十三層]刀兵地獄、[第十四層]鐵磨地獄、[第十五層]寒冰地獄、[第十六層]鐵冊地獄、[第十七層]蛆蟲地獄、[第十八層]烊銅地獄【五臟】心、肝、脾、肺、腎【六腑】胃、膽、三焦、膀胱、大腸、小腸【四書】《論語》、《中庸》、《大學》、《孟子》【五經(jīng)】《詩經(jīng)》、《尚書》、《禮記》、《易經(jīng)》、《春秋》【八股文】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六子全書】《老子》、《莊子》、《列子》、《荀子》、《揚子法言》、《文中子中說》【漢字六書】象形、指事、形聲、會意、轉注、假借【書法九勢】落筆、轉筆、藏峰、藏頭、護尾、疾勢、掠筆、澀勢、橫鱗豎勒【竹林七賢】嵇康、劉伶、阮籍、山濤、阮咸、向秀、王戎【飲中八仙】李白、賀知章、李適之、李琎、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張道陵、嚴君平、李八百、范長生、爾朱先生【揚州八怪】鄭板橋、汪士慎、李鱓、黃慎、金農(nóng)、高翔、李方鷹、羅聘【北宋四大家】黃庭堅、歐陽修、蘇軾、王安石【唐宋古文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十三經(jīng)】《易經(jīng)》、《詩經(jīng)》、《尚書》、《禮記》、《儀禮》、《公羊傳》、《榖梁傳》、《左傳》、《孝經(jīng)》、《論語》、《爾雅》、《孟子》【四大民間傳說】《牛郎織女》、《孟姜女》、《梁山伯與祝英臺》、《白蛇與許仙》【四大文化遺產(chǎn)】《明清檔案》、《殷墟甲骨》、《居延漢簡》、《敦煌經(jīng)卷》【元代四大戲劇】關漢卿《竇娥冤》、王實甫《西廂記》、湯顯祖《牡丹亭》、洪升《長生殿》【晚清四大譴責小說】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劉鶚《老殘游記》、曾樸《孽?;ā贰玖Y】冠、婚、喪、祭、鄉(xiāng)飲酒、相見【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六義】風、賦、比、興、雅、頌【十惡】謀反、謀大逆、謀叛、謀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nèi)亂【五彩】青、黃、赤、白、黑【五音】宮、商、角、徵、羽【七寶】金、銀、琉璃、珊瑚、硨磲、珍珠、瑪瑙【九宮】正宮、中呂宮、南呂宮、仙呂宮、黃鐘宮、大面調(diào)、雙調(diào)、商調(diào)、越調(diào)【七大藝術】繪畫、音樂、雕塑、戲劇、文學、建筑、電影【四大名瓷窯】河北的瓷州窯、浙江的龍泉窯、江西的景德鎮(zhèn)窯、福建的德化窯【四大名旦】梅蘭芳、程硯秋、尚小云、荀慧生【八旗】鑲黃、正黃、鑲白、正白、鑲紅、正紅、鑲藍、正藍【八仙】鐵拐李、鐘離權、張果老、呂洞賓、何仙姑、藍采和、韓湘子、曹國舅【七情】喜、怒、哀、樂、愛、惡、欲【五?!咳?、義、禮、智、信【五倫】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牙婆、媒婆、師婆、虔婆、藥婆、穩(wěn)婆【九屬】玄孫、曾孫、孫、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五谷】稻、黍、稷、麥、豆【中國八大菜系】四川菜、湖南菜、山東菜、江蘇菜、浙江菜、廣東菜、福建菜、安徽菜【配藥七方】大方、小方、緩方、急方、奇方、偶方、復方【五嶺】越城嶺、都龐嶺、萌諸嶺、騎田嶺、大庾嶺【四大名橋】廣濟橋、趙州橋、洛陽橋、盧溝橋【四大名園】頤和園〖北京〗、避暑山莊〖河北承德〗、拙政園〖江蘇蘇州〗、留園〖江蘇蘇州〗【四大名剎】靈巖寺〖山東長清〗、國清寺〖浙江天臺〗、玉泉寺〖湖北江陵〗、棲霞寺〖江蘇南京〗【四大名樓】岳陽樓〖湖南岳陽〗、黃鶴樓〖湖北武漢〗、滕王閣〖江西南昌〗、大觀樓〖云南昆明〗【四大名亭】醉翁。
9.初高中歷史課本中的歷史是怎樣的
1. 初中歷史課本是用時間串成一條線,先從頭到尾講中國史,后從頭到尾講世界史。政治、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歷程不分,就一條時間線,內(nèi)容簡單,一般上課講事件,都是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過程,意義,啟示。
2. 高中歷史課本必修三本:政治文明歷程、經(jīng)濟成長歷程、文化發(fā)展歷程,很明顯分專題了,依舊是先中后外,不過時間被分成古代、近代、現(xiàn)代三部分,(先講中國古代,下來世界古代,接著中國近代。。)選修: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0世紀的戰(zhàn)爭與和平、中外歷史人物評說、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探索歷史的奧秘、世界文化遺產(chǎn)薈萃(一般后三本選講),偏重于意義、啟示、變化歷程,出題很靈活。
3. 初中編排方式好處在于時間明了,適合打基礎,并且提到一起政治事件立馬回想起與他相關的經(jīng)濟、文化事件,因為都是一本書,頁碼也差的不遠;高中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重復,而是學習新知識,深化舊知識。分成專題講,有一個很明顯的脈絡。而選修部分會讓你對每個人、每件事了解更清楚。但由于長時間專題講,很可能政治、經(jīng)濟、文化之間不能立馬聯(lián)系,不過這個問題會在高考復習時解決。
4. 望采納!
10.初中文學常識
唐詩宋詞詩人介紹
張九齡(673-740),字子壽,韶州(今韶關市)人,唐中宗景龍初年進士。玄宗時歷官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中書令,唐代有名的賢相。
李白(701-762),字太白,晚年自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出生于當時唐安西大都護府所在的碎葉城(今吉爾斯坦境內(nèi))。天才橫溢,被譽為謫仙人。其詩想象豐富,構思奇特,氣勢雄渾瑰麗,風格豪邁瀟灑,是盛唐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
杜甫(712-770),字子美,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屬河南),為初唐詩人杜審言之孫。因詩中常自稱少陵野老,又做過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少陵、杜工部,其詩善于選擇具有普遍意義的社會題材,反映出當時政治的腐敗,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人民的愿望,他的許多優(yōu)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開元盛世轉向分裂衰微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詩風沉郁頓挫,語言精煉傳神,對后世詩人影響極大。
王維(701-761),字摩詰,原籍祁(今山西祁縣),其父遷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濟西),遂為河東人。開元進士。任過大樂丞、右拾遺等官,安祿山叛亂時,曾被迫出任偽職。其詩、畫成就都很高,蘇東坡贊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尤以山水詩成就為最,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后世人稱其為“詩佛”。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除了四十歲時到長安應過一次科考外,一直在家鄉(xiāng)鹿門隱居讀書、寫詩自娛。詩多以山水田園為題材,是盛唐主要的山水田園詩人,與王維齊名,合稱“王孟”。
王昌齡(約690-756?),字少伯,今陜西西安人,一說為南京人或山西太原人。開元十五年進士,一生只做過中下級官吏,安史之亂時,于還江寧途中被亳州刺史閭丘曉殺害。詩以寫宮怨、邊塞、送別為佳,尤長于七絕,有“七絕圣手”之稱,時人推為“詩家天子”。
丘為(694-789?),蘇州嘉興(今屬浙江)人,天寶年間進士,歷官太子右庶子,與王維、劉長卿等友善,活到95歲,相傳是唐代享壽最高的一位詩人。
綦毋潛(692-749?),字孝通,今湖北江陵人,一說江西南康人。開元十四年進士,由宜壽尉入為集賢院待制,遷左拾遺,終著作郎,后歸隱江東。詩多寫山林隱逸生活和方外之情,清秀俊麗。
常建(708-765?),籍貫不詳,開元十五年與王昌齡同榜進士,只做過盱眙尉的小官。詩以寫山水田園為主,選語精妙,境界超遠。
岑參(715-770),南陽人,一說湖北江陵人,少時隱居河南嵩陽。天寶三年進士,初為小官,后做過嘉州刺史等官,世稱“岑嘉州”。詩以寫邊塞生活著稱,與高適齊名,合稱“高岑”。
元結(719-772),字次山,號漫郎、聱叟,曾避難入猗于洞,因號猗于子,河南人。天寶十二年進士,因招募義軍抗擊史思明有功,廣德二年授道州刺史,后遷容管經(jīng)略史。詩多諷喻時政,反映人民疾苦。
韋應物(737-791?),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天寶末年曾在宮廷擔任過玄宗的侍衛(wèi)官,早年為人任俠,狂放不羈,后來發(fā)奮讀書考中進士。因做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詩風恬淡高遠,以善于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解(今山西運城縣解州鎮(zhèn))人,世稱柳河東。德宗貞元年九年進士,又舉博學鴻詞科。官禮部員外郎,因參與變革的王叔文集團,被貶為永州司馬,后遷柳州刺史,人稱柳柳州。詩文在當時都很有名,和韓愈共同領導了唐代古文運動,并稱韓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孟郊(751-814),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隱居河南嵩山,四十多歲才中進士,只做過縣尉一類的小官。一生困頓,性情耿介,詩多描寫民間疾苦和炎涼世態(tài)。語言力戒平庸,追求瘦硬奇僻的風格。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