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文學常識中的3秦3吳3楚分別指那些
三秦: 項羽滅秦后,三分其地為雍、塞、翟三國,總稱三秦,地在長安附近關(guān)中一帶。
三吳: 古地區(qū)名。從《二國志》、《晉書》中有關(guān)記載看來,當從《水經(jīng)注》的吳郡、吳興、吳會為三吳,《通典》、《元和郡縣志》的吳郡、吳興、丹陽為三吳,二說比較符合原意。
三楚: 秦 漢 時分為 西楚 、東楚 、南楚 ,合稱 三楚 ?!妒酚洝へ浿沉袀鳌芬?淮北 、沛 、陳 、汝南 、南郡 為 西楚 ; 彭城 以東, 東海 、吳 、廣陵 為 東楚 ; 衡山 、九江 、江南 、豫章 、長沙 為 南楚 。
2.如何提高古代文學常識識記的有效性
祝你學業(yè)輝煌!第一部分我們祖國的歷史是悠久的。
在漫長的歲月里產(chǎn)生了許許多多的偉大的和優(yōu)秀的作家和詩人,他們留下了大量的珍貴遺產(chǎn)。我們今天想了解和鑒賞古代文學,就必然要和這些遺產(chǎn)接觸,打打交道。
一般說來,文學遺產(chǎn)主要是古人寫的作品,包括詩文集子,小說劇本,和一些記錄作家的生平事跡的書。但有些文物也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作品,如山西洪趙縣的道覺鄉(xiāng)明應王廟內(nèi),正殿四壁繪有的彩色壁畫即是。
在那上面繪有元代演戲的情況,有演員忠都秀的扮相,還有吹笛打鼓的樂工。據(jù)今人研究說畫的是元人雜劇《須賈大夫誶范叔》的第四折。
而從橫題帳額上“大行散樂忠都秀在此作場”,還可以知道當時有一種流動性的劇團。學習古代文學,主要是學習作家作品。
這些作家和作品是古代的,不是當代的。當代作家的生活容易弄清楚,古代就不那么容易。
沒有記載,沒有材料,這是經(jīng)常碰到的。當代的作品也容易找到,古代就不同了,有的已經(jīng)散失了,沒有流傳下來。
所以我們有些沒有作品的作家,如《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說:“屈原既死,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碧评铡⒕安畹淖髌?,今天已經(jīng)看不到了,有一篇《大招》,傳說是景差作的,還靠不住。
西漢有個嚴助,他的作品也沒流傳下來,所以他們都成了沒有作品的作家。有些作家,作品雖然傳下來了一些,但是散失很多。
南宋四大詩人,尤(袤)楊(萬里)范(成大)陸(游),尤袤的作品傳下來的就很少,和“大詩人”的名號很不相稱。所以閱讀和學習古代文學,同當代文學比較起來,就材料說困難是較多一些。
自然,不僅材料困難,還有語言文字上的困難。文學作品就其內(nèi)容說是社會生活通過作家的認識反映出來,或者說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
而用以反映生活和表達情感的工具是語言文字。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社會生活,經(jīng)常變化的。
語言文字變化雖然慢一些,但古今不同還是十分顯著的。韓愈說:“周誥湯盤,佶屈聱牙。”
就是因為語言變了,很不好讀。甲骨文許多人都不認識了,也是由于文字起了變化。
不單字形字音有變化,字義也有變化。如同“煩”字,《說文》解釋是“熱頭痛也”,是生病的現(xiàn)象,我們現(xiàn)在說“煩”,已經(jīng)沒有病的意思了。
這種由于語言文字古今改變而帶來的困難,就是閱讀和學習古代文學作品首先要解決的問題。當然,我們今天所見到的古人作品,手稿是極少的,一般都是傳抄的,宋代以后有刻印,但仍舊有人抄寫。
抄錯了,刻錯了,總是難免的。有一篇很有名的文章,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其中有一句“聞之,欣然規(guī)往。”
蘇軾抄本和后來的一些刻本都作“親往”,只有一個宋刻本作“規(guī)往”。的確,親往比規(guī)往好懂,但下面接著說:“未果,尋病終?!?/p>
既然“親往”就是去了,怎么又說“未果”,不是自相矛盾嗎?看來“親”是錯字,應該作“規(guī)”?!耙?guī)往”就是打算去。
古人作品中這樣的錯字是不少的。我上大學時,有位老師講《莊子》,他說《莊子》中有一句“而今乎婦女”,有本哲學史就這一句話,大談莊子對于婦女的看法,如何如何。
其實這句話里有錯字,應是“而今安歸”,“女”字屬下句讀,根本就沒有“婦女”這兩個字,抄錯了,刻錯了,坑害了人??磥恚瑢Υ湃俗髌分械腻e字處理不好,妨礙對于作品思想內(nèi)容的正確理解。
有時錯字還破壞了我們對作品的藝術(shù)美的享受。如《九歌·湘君》中有一句“美要眇兮宜脩”,聞一多先生在《楚辭校補》中說:“宜脩是宜笑之誤,脩笑聲近而訛?!?/p>
宜笑即笑時稍微露出雪白的牙齒,和《山鬼》中“既含睇兮又宜笑”,意思差不多。描寫的是一種人的姿態(tài)美,非常形象化。
若依王逸注釋說“脩”作“飾”解,宜脩就是宜飾,很抽象,那就索然寡味了。應該采取什么態(tài)度對待古人作品中的錯字呢?明朝人刻書,碰到不懂的地方,就任意校改,很多人都不滿意這種做法。
我們當然不能采用這個法。不能隨心所欲,想改就改。
即使是錯字,改時也要說明改動的原因。事實上古人作品,特別是文學作品,錯字問題有時是很復雜的,不僅只是通順不通順,易懂不易懂,而且有一個美好問題。
大家熟悉的王勃《滕王閣序》中有一句“舸艦迷津”,這個迷字,有的本子作連字,有的本子作彌字。作連字和彌字都好懂,只有作迷字不好懂。
但從文學欣賞角度看,恰恰是這個不太好懂的字,反而叫人覺得美。究竟作者手稿上是個什么字,實在很難判斷。
中國字實際包括形聲義三個方面,這里連字和迷字形體相近,彌和迷,聲音相同,究竟原稿是什么字,如何錯法,不易弄清楚。但也可能本來是一個連字。
溫飛卿《送陳嘏之保侯官兼簡李常侍》詩說:“春服照塵連草色,夜船聞雨滴蘆花?!边B一作迷,可見連迷二字形體近似,容易弄錯。
錯成迷字后,有些費解,因之有人以聲讀相同又改為彌。自然,這只是一種推測,一種可能而已。
我們閱讀古代文學作品,除開可能遇到一些抄錯刻錯的字外,最主要還是字義的解釋。古今字義發(fā)生了變化,文言脫離口語,就不好懂。
宋朝有一個文人把”夜夢不祥,書門大吉?!睂懗伞跋路素?,札闥宏庥?!?/p>
就是利用古今字義變。
3.3.下列關(guān)于“對聯(lián)”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3分)A.字數(shù)限于四
D 【解析】 【試題分析】題干問的是“關(guān)于‘對聯(lián)’的表述,正確的一項”,這是考查學生對文化常識的把握情況。
考生首先應理解“對聯(lián)”的常識,再與選項進行對照。A項“字數(shù)限于四言和六言”錯誤,還有“一字聯(lián)”“二字聯(lián)”“三字聯(lián)”“五字聯(lián)”“六字聯(lián)”“多字聯(lián)”。
B項,對聯(lián)上下聯(lián)要求對仗,但不要求押韻。C項,很多場合都可以使用,并非僅僅是“喜慶場合”。
【考點定位】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為識記A。
【名師點睛】對聯(lián),亦稱“楹聯(lián)”,常稱“對子”、“門聯(lián)”、“門對”,它是中華民族獨有的文學藝術(shù)形式,是傳統(tǒng)文化和現(xiàn)代文化的重要載體,有很高的文學藝術(shù)的應用價值和欣賞價值。 一、對聯(lián)的效用 對聯(lián)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用途,從古到今,人們在新春佳節(jié)、婚喪嫁娶、喬遷住宅、慶賀祝壽等慶典活動中,都要張貼對聯(lián),宣柒氣氛。
對聯(lián),從它的應用價值來說,有著特有的功能和作用。對聯(lián)像號角,催人振奮;像清洗劑,凈化人的心靈;像美妙的歌舞,創(chuàng)造吉祥的氣氛;像詩歌圖畫,吸引人們欣賞;像情感的黏合劑,化解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增進友誼,啟迪智慧;像警鐘、利箭,抨擊黑暗,抑惡揚善。
二、對聯(lián)的結(jié)構(gòu)及張貼方法 ( 1 )對聯(lián)的結(jié)構(gòu)一般由上聯(lián)、下聯(lián)和橫批三個部分構(gòu)成。上聯(lián)是出句;下聯(lián)是對句,橫批與上、下聯(lián)緊密相連,高度概括,集中體現(xiàn)上、下聯(lián)的思想。
( 2 )對聯(lián)的張貼。張貼對聯(lián)的口訣是:“人朝門立,右手為上,左手為下”。
意指對聯(lián)的出句(上聯(lián))貼在人的右手邊,即門的左邊;對聯(lián)的對句(下聯(lián))貼在人的左手邊,即門的右邊。因為古代文體行文是豎排,是從右至左行文的。
現(xiàn)代文體是橫排,是從左至右行文。對聯(lián)是豎寫,要遵循古代文體的規(guī)則,所以要右至左張貼。
三、對聯(lián)的基本規(guī)則 對聯(lián)的基本規(guī)則,或基本法則,基本要求,概括地說,是八個字:“對仗工整,平仄協(xié) 調(diào)?!保?1 )對仗工整。
對仗工整的要求是四點:一是上下聯(lián)的字數(shù)相等。一幅對聯(lián)出句字數(shù)的多少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定,可以是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六字、七字,甚至幾十個字都可以,但兩邊的字數(shù)必須相等,決不能一多一少,否則就不叫對聯(lián)。
二是兩邊的詞性相對。即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量詞對量詞、介詞對介詞、??。
三是兩邊的句式結(jié)構(gòu)相同。如主謂桔構(gòu)式、動賓結(jié)構(gòu)式、復句結(jié)構(gòu)式等,上下聯(lián)的句式結(jié)構(gòu)必須相同,不能更改( 2 )平仄協(xié)調(diào)。
平仄協(xié)調(diào)是對聯(lián)必須遵循的基本規(guī)則,即平聲對仄音,仄聲對平音;平平對仄仄,仄仄對平平。對聯(lián)有平起式和仄起式兩種情形。
對聯(lián)的平仄協(xié)調(diào)還有一條重要規(guī)則,那就是:不論是平起式還是仄起式,上聯(lián)的句腳必須為仄音,下聯(lián)的句腳務必為平音。
4.文學常識與名著閱讀有關(guān)的題目
.cn/wxcs.htm 文學、文化常識訓練 1.下列文學常識中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按其內(nèi)容分為"風、雅、頌"三大類,共收入詩歌三百零五篇。
《詩經(jīng)》最初稱《詩》,漢代儒者奉為經(jīng)典,乃稱《詩經(jīng)》。 B 屈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他創(chuàng)作了《離騷》、《九歌》、《九章》等作品。
屈原開創(chuàng)的楚辭,同《詩經(jīng)》共同構(gòu)成中國詩歌的兩大源頭。 C 諸子散文,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個學派闡述自己學說的著作,是百家爭鳴的產(chǎn)物。
諸子的思想,尤其是儒家與道家的思想影響最大。 D "四書五經(jīng)"是儒家經(jīng)典。
"四書"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這四部書;"五經(jīng)"是《詩經(jīng)》、《尚書》、《儀禮》、《易經(jīng)》、《春秋》的合稱,其中《春秋》指的就是《左氏春秋》,也就是《左傳》。 2.下列文學常識中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 A "樂府"最初是指主管音樂的官府,"樂府"所采集的詩歌都來自民間,所以我們又稱之為"樂府民歌"。
B 唐代出現(xiàn)的仿造樂府詩的某種特點寫作的詩,被稱為"新樂府"。唐代出現(xiàn)的"新樂府運動"的代表人物是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C 歌、行、吟、曲都是樂府詩題,并延用后代。我們學過的《夢游天姥吟留別》、《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琵琶行》都是樂府詩。
題目中的"歌、行、吟"都是樂府詩題。 D 宋代郭茂倩編輯的《樂府詩集》將樂府詩分為十二類,其中收錄的全都是漢代和魏晉南北朝的樂府民歌。
3.下列文學常識中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前四史"指《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四部史書,"前四史"全部采用了"紀傳體"這種體例。宋代歐陽修寫《新五代史》時也采用了"紀傳體"這種體例。
B 我國詩歌發(fā)展史上又有"古體詩"與"近體詩"之分。"古體詩"指的就是唐代以前的詩,"近體詩"又分為"律詩"與"絕句"兩種。
C 我國古代"四大名著"《水滸》、《三國演義》、《西游記》、《紅樓夢》全都是長篇章回體小說。 D 元雜劇的基本結(jié)構(gòu)形式是四折一楔子,每一折用同一宮調(diào)的一套曲子組成,并一韻到底,四折可以選用四種不同的宮調(diào)。
4.下列文學流派及文人并稱中說法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B 元曲四大家:關(guān)漢卿、馬致遠、鄭光祖、王實甫 C 桐城派:方苞、姚鼐 D 初唐四杰: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5.下列作家、作品、朝代對應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 A 《靖節(jié)先生集》______陶淵明______東晉 《水經(jīng)注》______酈道元______北魏 B 《文心雕龍》______劉勰______南朝梁 《后漢書》______范曄______南朝宋 C 《夢溪筆談》______沈括______北宋 《資治通鑒》______司馬光______北宋 D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_____吳沃堯_____清朝 《西廂記》______湯顯祖______元朝 6.下列作品集的命名方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 A《賈長沙集》 《王子安集》 《嘉佑集》 《王右丞集》 《孟襄陽集》 B《樊川文集》 《劉夢得集》 《王臨川集》 《白石道人詩集》 《易安集》 C《歐陽文忠集》 《周元公集》 《范文正公集》 《林和靖詩集》 《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 D《七錄齋集》 《飲冰室合集》 《惜抱軒文集》 《震川文集》 《明夷待訪錄》 7.下列作家作品依次對應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1)《稼軒長短句》(2)《樊川文集》(3)《范文正公文集》(4)《嘉佑集》(5)《新書》 A 辛棄疾 王維 范仲淹 蘇軾 歐陽修 B 李清照 杜牧 范仲淹 蘇洵 賈誼 C 辛棄疾 杜牧 范仲淹 蘇洵 賈誼 D 李清照 王維 范仲淹 蘇洵 歐陽修 8.下列作家、作品、作品中提到的人物對應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 A 蒲松齡___《促織》___成名 莎士比亞___《人間喜劇》___克羅旭 B 羅貫中___《三國演義》___蔣干 契訶夫___《裝在套子里的人》___奧楚蔑洛夫 C 都德___《最后一課》___韓麥爾 司馬遷___《荊軻刺秦王》___樊于期 D 司馬遷___《崤之戰(zhàn)》___先軫 范仲淹___《岳陽樓記》___滕子京 9.下列作家作品體裁對應都正確的一項是( ) A《北京人》___老舍___話劇 《女神》___郭沫若___小說 B《倪煥之》___葉圣陶___小說 《故事新編》___魯迅___雜文 C《子夜》___沈端先___小說 《家.春.秋》___巴金___小說 D《王昭君》___郭沫若___話劇 《原野》___曹禺___話劇 10.下列作家、作品、國別對應不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 《戰(zhàn)爭與和平》___阿.托爾斯泰___俄國 《玩偶之家》___易卜生___芬蘭 B 《草葉集》___惠特曼___美國 《吉檀枷利》___泰戈爾___印度 C 《尤利西斯》___喬依斯___愛爾蘭 《人間喜劇》___巴爾扎克___法國 D 《呼嘯山莊》___艾米莉.勃朗特___英國 《少年維特之煩惱》___歌德___德國 11.下列作家作品國別對應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紅與黑》___司湯達___法國 《簡.愛》___夏綠蒂.勃朗特___英國 B《堂.吉訶德》___塞萬提斯___西班牙 《死魂靈》___果戈理___俄國 C《茶花女》___大仲馬___法國 《雙城記》___狄更斯___英國 D《葉甫蓋尼.奧涅金》___普。
5.題文
試題答案:【答案】【小題1】史記 “風”“雅”“頌”【小題2】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小題3】老驥伏櫪【小題4】似曾相識燕歸來【小題5】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小題6】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試題解析:【解析】試題分析:古詩文名句默寫試題的題型主要是填寫題,復習古詩文名句,首先是要記誦清楚背誦的古詩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確理解古詩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內(nèi)容;第三是要記清楚古詩文名句中的每個字,默寫古詩文名句不能寫錯別字。
此處注意“驥”“櫪”等重點詞語的書寫。考點: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
能力層級為識記A。
6.文學常識的記憶方法
一、穿針引線法
零散的文學常識就像是沒有穿好的一大把針,只要有一根線將它們貫串起來,這些文學常識就顯得非常系統(tǒng)了,這根線可以是時間、空間、風格、內(nèi)容等等。例如記憶中國古代文學史,可以以內(nèi)容為線索,用這條線串起各個朝代文學現(xiàn)象這些針,請看下圖。
韻文類:詩經(jīng)——楚辭——樂府民歌——唐詩——宋詞——元曲
散文類:尚書——先秦散文——六朝陶淵明散文——唐宋八大家——明初詩文三大家(宋濂、劉基、高啟)——明中葉唐宋派(歸有光)——明末公安派(三袁)——清代桐城派(姚鼐、方苞、劉大櫆)
什么時候想記憶文學常識了,就先拉一條長線,一根針-根針地穿過去,哪根針(朝代作家作品)穿不過去了,就停下來,細細地查究竟什么原因,該補的補上了,就可以繼續(xù)穿,這樣既快又能隨時檢查自己的記憶情況。
二、聯(lián)想法
聯(lián)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比如記憶屈原時,由屈原想到他的作品《離騷》,又因《離騷》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想到西方浪漫主義三大家:雪萊、雨果、拜倫。這樣舉一而反三觸一而發(fā)十,能較系統(tǒng)地記住許多知識。經(jīng)常這樣記憶,也有利于聯(lián)想能力的提高。
三、積少成多法
文學常識內(nèi)容多,涉及面廣,短時間內(nèi)是沒有辦法全部記下來的。心理學認為,記憶由四個環(huán)節(jié)組成:識記、保持、回憶和再認。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出問題都會影響到記憶的質(zhì)量,我們記不住是因為保持不夠,如何才能很好地保持呢?心理學上有一條著名的遺忘曲線,它告訴我們,識記后最初一段時間遺忘較快,以后遺忘逐漸減慢,穩(wěn)定在一個水平上,所以要保持識記的內(nèi)容就應該在識記后及時復習。積少成多法實際上是一種小循環(huán)復習法。因為要不斷地復習,所以記憶新的內(nèi)容的量不會多,我們可以將所有的需要記憶的文學常識化整為零,分配在各個時間段里,比如用一兩個月記憶中國文學史(可以按朝代順序每天記一兩個作家或幾部作品),用一個月記憶外國文學史,再用一個月進行第二輪的復習,而在每一天的復習之中,先回憶前一天的內(nèi)容,再記憶新的內(nèi)容,這樣大循環(huán)套小循環(huán),一直到高考前,不怕記不住需要記憶的文學常識。
四、口訣法
我們平時背誦詩文時有這樣的體會:文章背起來較慢,詩詞因其節(jié)奏分明、音律和諧,讀起來瑯瑯上口,就容易背誦得多。我們可以把要識記的文學常識編成“口訣”,這些口訣要講究押韻,也應該是濃縮的文學常識,記上兩句,就應該記憶了許多知識。另外,在口訣中把容易弄混的作家作品編成“固定搭配”??聪旅娴睦樱?
文學常識,并不難記,中有妙訣,幫你記清。先說國內(nèi),作家作品。
先秦諸子,孔孟荀卿?!墩撜Z》《孟子》,四書列名。老莊無為,《道德》《逍遙》。屈子楚辭,《九》《九》《離》《天》。
漢代文賦,首推賈誼。劉向司馬,《戰(zhàn)》《楚》《史記》。班固《漢書》,斷代開啟。
魏晉建安,三曹領先。父有樂府,《神龜》《蒿》《觀》。曹丕《燕歌》,《典論》批評;子建七步,五言奠基。
……
《魯迅全集》,著作頗豐。小說有三,《彷徨》《吶喊》,舊事新說,《故事新編》。
中學課本,除了《祝?!?,皆入《吶喊》。散文一部,《朝花夕拾》,另加《野草》,略帶詩體。雜文十六,《熱風》與《墳》,《華蓋》二集,《而已》《三閑》,再多《二心》,《南腔北調(diào)》、《偽自由書》,《準風月談》,三《且》二《集》,文學花邊。
……
這些口訣讀起來瑯瑯上口,記憶起來就容易得多了。
7.文學常識填空
小題1:法國 《我的叔叔于勒》
小題2: 蘇軾
小題1:試題分析:這是對《我的叔叔于勒》這部文章的考查,根據(jù)語句中的“同胞好似搖錢樹”“ 骨肉恰如陌路人”我們就可以知道這是哪篇文章了。作者的國籍則要有識記才可答對。
點評:對于課本上的文章,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識,如作者、背景、寫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節(jié),甚至要知道一些細節(jié),并且及時做筆記,做到積少成多,常讀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小題2:試題分析:“承天寺如水的月色”表明是蘇軾《記承天寺夜游》的內(nèi)容,“西北望,射天狼”表明是蘇軾的《江城子 密州出獵》。這都是初中語文課本上的名篇,其作者和作者的生活朝代一般是不會不知道的,但關(guān)鍵是根據(jù)提示信息鎖定課文篇目。
點評:對于課本上的文言詩文課文,不但要知道字詞句意,還要能知道大致內(nèi)容和主題以及涉及到的文學常識.還要善于把同一作者的不同篇目進行聯(lián)想與比較。
8.中國古代文學常識
第一編 先秦文學(36學時)概況(1學時) 1、先秦文學的范圍。
2、我國文學的開端;原始歌謠和上古神話;神話是中華民族童年的百科全書,我國文學遺產(chǎn)的最早珍品。 3、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
作為古代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源頭,《詩經(jīng)》無論在文學表現(xiàn)的對象和手法上均有開創(chuàng)的意義。 4、戰(zhàn)國時期的社會變革,“百家爭鳴”局面的出現(xiàn),促進了散文的興盛。
歷史散文和諸子散文佳作如林,名家輩出,為我國散文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5、屈原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詩人,以《離騷》為代表的優(yōu)秀詩篇,充滿崇高的思想情操,愛國主義的激情和浪漫主義的神奇色彩,開辟了我國浪漫主義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思考題:先秦文學的概況如何?第一章 上古神話(2學時) 1、神話與神話的產(chǎn)生。神話按照馬克思的說法是“在人民幻想中經(jīng)過不自覺的藝術(shù)方式所加工過的自然界和社會形態(tài)。”
神話的產(chǎn)生與原始人的生產(chǎn)力水平及思維能力有密切關(guān)系;神話產(chǎn)生的途徑通常包括勞動生產(chǎn)和宗教活動兩個方面。 2、神話的內(nèi)容。
我國古代神話是非常豐富的,種類也十分齊全,諸如宇宙生成神話、人類起源神話、英雄神話、洪水神話,以及各種有關(guān)神格種類、習性、形態(tài)等描繪性神話,一應俱全。 3、神話的藝術(shù)及其民族特色。
上古神話是原始人浪漫主義精神的體現(xiàn),它用夸張幻想的手段表達原始人對自然、社會的理解和想象。我國神話有其鮮明的民族特色,在內(nèi)容上歌唱生生不息的創(chuàng)造精神,表現(xiàn)不屈不撓、頑強執(zhí)著的追求,贊頌一往無前的獻身行為,具有積極向上的浪漫主義精神,在藝術(shù)上色彩濃郁,富于幻想。
4、神話的意義和影響。思考題:1、上古神話的內(nèi)容及特征如何? 2、上古神話與原始宗教的關(guān)系如何?第二章 周代詩歌與《詩經(jīng)》(13學時) 1、古謠諺、咒語與周詩的形成。
在《詩經(jīng)》之前,我國古代詩歌已有了很長時間的發(fā)展歷史,古謠諺及古咒語是早期詩歌的兩種主要形式,也是周代詩歌的前驅(qū)。周代是我國古代詩歌大繁榮的時期,除《詩經(jīng)》外,保留在《周易》、《左傳》等書中的詩歌也為數(shù)不少,可與《詩經(jīng)》相比勘。
2、《詩經(jīng)》的體制與編纂?!对娊?jīng)》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年間的詩歌三百零五首。
分風、雅、頌三個部分。詩三百篇的地域包括今天的陜西、山西、河南、河北、湖北、山東等省的全部或一部分。
其中有的是民歌,也有一部分為貴族、士大夫的創(chuàng)作,絕大部分的作者姓名已不可考。《詩經(jīng)》的收集整理,過去有種種說法,其中影響較大的有獻詩之說、采詩之詩及孔子刪詩之說三種。
今人多以為《詩經(jīng)》的匯集成編,大約是由朝廷及地方諸侯及樂師共同完成?!对娊?jīng)》在先秦只稱為《詩》或“詩三百”,漢以后被儒家奉為經(jīng)典,才稱為《詩經(jīng)》。
3、《詩經(jīng)》分類概述。①周部族史詩;②政治諷刺詩;③賦役詩;④農(nóng)事詩;⑤情詩;⑥雜事詩。
《詩經(jīng)》是周代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反映,周代各個階層人們的生活、情感均在《詩經(jīng)》中有所印證。其中有的篇目展示了周人成長的歷史;有的表現(xiàn)貴族、士大夫、小吏、百姓、甚至是奴隸對社會政治的憂慮或不滿;有的表現(xiàn)貴族禮制生活及燕享酬酢、節(jié)日慶典;有的表現(xiàn)小國與小吏不堪驅(qū)使、抨擊勞逸不均的社會現(xiàn)實;有的展現(xiàn)周人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情況;有的表現(xiàn)愛情與家庭婚姻的甜蜜或不幸;有的描寫了周代婦女遭棄的社會問題;有的反映出家庭宗族及朋友的關(guān)系與友情。
總之,《詩經(jīng)》多方面地展示了周代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內(nèi)容,是一部現(xiàn)實主義的力作。 4、《詩經(jīng)》的藝術(shù)成就。
①《詩經(jīng)》的現(xiàn)實主義藝術(shù)特征及手法;②敘事、說理、抒情、寫景、議論諸體兼?zhèn)涞乃囆g(shù)手段;③《詩經(jīng)》的句式與章法;④《詩經(jīng)》的語言藝術(shù);⑤《詩經(jīng)》的賦比興手法。思考題:1、何為六義、四始、毛詩、四家詩、變風變雅? 2、《詩經(jīng)》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3、《詩經(jīng)》的主要藝術(shù)特色是什么? 4、賦比興的藝術(shù)手法在《詩經(jīng)》中有何具體體現(xiàn)?第三章 先秦歷史散文(5學時) 1、先秦歷史散文發(fā)展的基礎。
社會大變革;思想文化領域的新空氣;社會發(fā)展對史書體例的新要求。 2、殷商至春秋時期的歷史散文。
甲骨文、金文為古代散文體制的起源;《周易》為占卜之書,其中也表現(xiàn)了一定的歷史內(nèi)容;《尚書》為最早的記言體的史書;《春秋》是最早的編年體歷史大事記。 3、《左傳》。
《左傳》的作者;《左傳》的體例與內(nèi)容;《左傳》的藝術(shù):《左傳》雖然是一部歷史著作,但具有豐富的文學性,它敘事注重故事性、戲劇性,有緊張動人的情節(jié),長于寫戰(zhàn)爭,特別是城濮之戰(zhàn)、鞌之戰(zhàn)、肴之戰(zhàn)、長勺之戰(zhàn),都記述得脈胳連貫,首尾完整而又變化多端,有聲有色。《左傳》尤其善于寫行人辭令。
4、《國語》。《國語》的體例及內(nèi)容;《國語》的藝術(shù):《國語》的成就遠不如《左傳》,不過其中也有寫得對話風趣、故事生動、人物性格刻劃得較為細致的出色篇章。
5、《戰(zhàn)國策》?!稇?zhàn)國策》的體例;《戰(zhàn)國策》的成書過程;《戰(zhàn)國策》的內(nèi)容與藝術(shù):《戰(zhàn)國策》所反映的是戰(zhàn)國縱橫家的思想,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