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震安全知識小常識
一、震時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離到安全的地方,是應急避震較好的辦法。這是因為,震時預警時間很短,人又往往無法自主行動,再加之門窗變形等,從室內(nèi)跑出十分困難;如果是在樓里,跑出來更幾乎是不可能的。但若在平房里,發(fā)現(xiàn)預警現(xiàn)象早,室外比較空曠,則可力爭跑出避震。
二、躲在室內(nèi)結實、不易傾倒、能掩護身體的物體下或物體旁,開間小、有支撐的地方;室外遠離建筑物,開闊、安全的地方。
三、應趴下,使身體重心降到最低,臉朝下,不要壓住口鼻,以利呼吸;蹲下或坐下時盡量蜷曲身體;抓住身邊牢固的物體,以防摔倒或因身體移位,暴露在堅實物體外而受傷。
四、低頭,用手護住頭部和后頸,有可能時,用身邊的物品,如枕頭、被褥等頂在頭上以保護頭頸部;低頭、閉眼,以防異物傷害眼睛;有可能時,可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氣。
五、不要隨便點明火,因為空氣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氣體充溢;要避開人流,不要亂擠亂擁。無論在什么場合,街上、公寓、學校、商店、娛樂場所等,均如此。因為,擁擠中不但不能脫離險境,反而可能因跌倒、踩踏、碰撞等而受傷。
擴展資料:
地震的前兆
一、地下水異常
1、水位、水量的反常變化。如天旱時節(jié)井水水位上升,泉水水量增加;豐水季節(jié)水位反而下降或泉水斷流。有時還出現(xiàn)井水自流、自噴等現(xiàn)象。
2、水質的變化。如井水、泉水等變色、變味(如變苦、變甜)、變渾,有異味等。
3、水溫的變化。水溫超過正常變化范圍。
4、其他。如翻花冒泡、噴氣發(fā)響、井壁變形等。
二、生物異常
動物是觀察地震前兆的“活儀器”,它們往往在震前出現(xiàn)各種反常行為,向人們預示災難的臨近。已發(fā)現(xiàn)有上百種動物震前有一定反常表現(xiàn),其中異常反應比較普遍的有20多種,最常見的動物異?,F(xiàn)象有:
1、驚恐反應:如大牲畜不進圈,狗狂吠,鳥或昆蟲驚飛、非正常群遷等。
2、抑制型異常:如行為變得遲緩,或發(fā)呆發(fā)癡,不知所措;或不肯進食等。
3、生活習性變化:如冬眠的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動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活動等。
三、電磁異常
電磁異常是指地震前家用電器,如收音機、電視機、日光燈等出現(xiàn)的失靈現(xiàn)象。最常見的是收音機的失靈、手機信號減弱或消失、電子鬧鐘失靈等現(xiàn)象。
四、地聲
臨近地震發(fā)生前,往往有聲響自地下深處傳來,這就是“地聲”。地聲一般出現(xiàn)在震前幾分鐘、幾小時、幾天或更早;以臨震前幾分鐘出現(xiàn)得最多。
五、地光
地光也是臨震前的一種宏觀現(xiàn)象,中國已在多次地震前觀測到,它們一般出現(xiàn)在臨震前或震時,也有出現(xiàn)于震前數(shù)小時或更早的。
地光的顏色很多,有紅、黃、藍、白、紫等,有的也像電火光。它們的形狀各異,有帶狀光、片形光、球狀光、柱狀光、火樣光等。、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 地震
2.地震安全知識小常識
地震小常識 避險在發(fā)生破壞性地震的地區(qū),從地震發(fā)生到房屋倒塌,一般有十幾秒種的時間,作為個人,應在 瞬間冷靜地作出避險的抉擇.1、樓房避險 迅速遠離外墻及門窗,可選擇廚房、浴室、廁所等開間小、不易塌落的空間避震,千萬不要跳樓,也不能使用電梯.2、平房避險 來不及跑出戶外時,可迅速躲在桌下、床下和堅固家具旁或緊挨墻根,注意保護要害部位,并用衣物捂住口鼻,隔擋嗆人的灰塵,正在用火時,應隨手關掉煤氣或電源,然后迅速躲避.3、戶外避險避 開高大建筑物,遠離高壓線及石化、化學、煤氣等有毒工廠或設施;過橋時應緊緊抓住橋欄桿,待晃動過后立即下橋;正在行駛的車輛應當緊急停車.4、工作間避險 迅速關掉電源和氣源,就近躲藏在堅固的機器、設備或辦公家具旁.5、學校避險 教室里正上課的學生,要在教師的指揮下迅速抱頭、閉眼,躲在各自的課桌下;在操場或室外,可原地不動蹲下,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教學樓及附近高大建筑物;切忌不要馬上回到教室去.6、野外避險 地處野外者要避開山腳、陡崖,以防山崩、滾石、泥石流等.要避開陡峭的山坡、山崖,以防 地裂、滑坡等,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滾石前進方向跑,逃離滾石流,也可躲在堅實的障礙 物下,或蹲在地溝、坎下;特別要保護好頭部.7、在公共場所避險 在車站、劇院、教室、商店、地鐵等場所,要保持鎮(zhèn)靜,就地擇物躲藏,伏而待定,然后聽從 指揮,有序撤離,切忌亂逃生.自救一旦被震倒建筑物埋壓應克服恐懼心理,堅定生存的信心,根據(jù)自身所處條件,盡力清除壓在 身上的物體,力爭及時脫險.如不能自行脫險時,應該采取以下措施自救:1、保持鎮(zhèn)靜,掙脫開手腳,捂住口鼻,防止倒塌建筑物的灰塵窒息.2、清除壓在身上物體,設法支撐可能墜落的重物,創(chuàng)造生存空間.3、不要大聲呼叫,可用身邊的石塊等敲擊與外界聯(lián)系,以減少體力消耗;4、搜尋可食用飲水和食品,延續(xù)生命,靜待救援.互救在外援搶救隊伍到來之前,要組織家庭,鄰里互救.在搶救中要注意以下幾點:1、注意搜聽被埋人員的呼喊、呻吟、敲擊器物的聲音;2、根據(jù)房屋結構,先確定被埋人員位置,再行搶救,防止再次受傷.3、先搶救建筑物邊沿瓦礫中的和其它容易獲救的被埋人員,擴大互救隊伍;4、外援搶救隊伍應當首先搶救醫(yī)院、學院、旅館等密集人群;5、搶救被埋人員時,不可用利器刨挖等,首先應使其頭部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內(nèi)塵土,再行搶救.6、對于埋在廢墟中時間較長的幸存者,首先應輸送飲料和食品,然后邊挖邊支撐,注意保護幸存者的眼睛.7、對于頸椎和腰椎受傷人員,切意猛拉硬拽,要在暴露其全身后,慢慢移出,用硬木板擔架送到醫(yī)療點;8、一息尚存的危重傷員,應盡可能在現(xiàn)場進行急救,然后迅速送往醫(yī)療點或醫(yī)院.。
3.地震安全常識
地震逃難時,攜帶物品宜精不宜多。
帶多了確實害處不少:一是行動不便,在非常時期不能靈活應變;二是容易使人精疲力倦,招致疾病和災難的打擊;三是阻塞交通,給救災工作帶來諸多麻煩,同時容易招惹火災。 地震應急、避難需要帶哪些物品最適宜呢?日本是個“地震國”,每年發(fā)生地震的次數(shù)約占全球的總數(shù)10%。
據(jù)統(tǒng)計,東京每年有感地震 30-40次。所以,日本人吸取關東等歷次大地震的慘重教訓,各地根據(jù)具體情況提出了不少地震避難時應急物品項目。
這里不妨介紹幾個主要地區(qū)的一些情況,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對比一下它們的長處和不足。 東京千代區(qū)發(fā)行的避能袋中裝有:干面包10個、塑料杯、包扎用的紗布、軍用手套、紅藥水和碘酒等消毒劑、牙刷和牙膏、蠟燭、開罐頭用具、手紙、肥皂、刮胡須刀、避難地圖、防災指南針等。
這些東西都被塞進一個塑料袋中,然后再裝到避難袋中去。袋上標有各個人的住址和姓名。
另外,地震發(fā)生時常備物品有: 小型軟墊6個(保護頭部)、手套6副、替換衣服、蠟燭和火柴、手電筒2個、微型收音機一架、軍用水壺(兩周換一次水)、罐頭和開罐頭用具、干面包、急救藥一套、繩索、粉筆、印鑒、地圖和貴重物品等。以上東西分別裝在旅行包內(nèi)。
地震應急物資與每個國家的科學技術水平及人民生活水準有關。參考國外的經(jīng)驗并結合我國國情,地震應急避難可以選用如下主要物品: (1)食品:3天左右的干糧(餅干、面包、方便面等)。
(2)飲用水:平時用軍用水壺或塑料瓶裝滿,并隔一段時間更換。 (3)日常生活必需品:一兩套替換衣服、手電筒、火柴、蠟燭、小刀、袖珍收音機、洗臉用具(香皂、肥皂、牙刷、牙膏、手巾、梳子等)、手紙(包括婦女衛(wèi)生紙、有嬰孩的還應準備好尿布)、個人常用防身藥品(傷藥、止痛藥、胃藥等)、茶杯、飯盒、適量現(xiàn)金和糧票、工作證或身份證、印鑒等。
(4)機動物品:如塑料袋、雨衣或雨傘、繩索、口罩、手帕等。假若你是一個醫(yī)務工作者或個人有興趣者,那么不妨準備幾根導尿管。
1966年刑臺地震時,不少人死于泌尿系統(tǒng)的損傷,或者說是被尿憋死的。當時若有一些導尿管,可能會使相當?shù)囊徊糠秩诵颐庥陔y。
所以,準備這些小小的急救器材,不僅可拯救別人,自己也可能受益。 1、學習防震避震經(jīng)驗和方法 日本人將歷次地震中個人防震避震的經(jīng)驗總結為十條:1)要躲在堅固的家俱下;2)趕緊熄火;3)不要倉惶逃出室外; 4)發(fā)生火災立即撲滅;5)要徒步避難,盡量少攜帶東西;6)嚴禁在狹窄的地面、墻根、懸崖、河邊停留;7)注意山崩和地裂;8)在海邊要注意海嘯,在低洼地要注意水淹;9)不要害怕余震、不要聽信謠言;10)保持秩序、注意衛(wèi)生。
2、分配各人震時應急任務 地震來臨非常突然,家庭成員在平時應對防震避震的具體工作有所分工,以免地震時全家人手忙腳亂。 3、明確疏散路線和避難地點 地震發(fā)生后需要馬上撒離到空曠開闊的安全地帶,家庭防震會上應對此進行討論,具體明確震后大家到哪個空曠地方最好,并定出最快捷最安全的途徑。
4、準備避難和營救用品 家庭成員每個人準備好自己最必需的生活用品,一般原則是宜精不宜多。 5、裝修加固室內(nèi)家俱雜物 歷次地震調查表明,很多人曾被室內(nèi)柜櫥翻倒或放在高處物品落下所砸傷,甚至引起嚴重的意外事故。
同時家俱雜物翻倒又防礙避難時外逃。 6、落實防火措施 地震時火災是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次生災害。
特別是做飯時間發(fā)生地震,火災出現(xiàn)機會更大。日本人因1923年關東大地震火災燒死幾萬人的慘重教訓,對防火工作特別重視,各種措施制定得很詳細。
7、講解衛(wèi)生急救護理知識 地震時難免出現(xiàn)損傷,平時應學習一些衛(wèi)生急救護理知識。例如,讓家庭成員了解和學習人工呼吸、止血、包扎、搬運傷員等護理方法。
從某種意義上講,保護他人也等于保護自己。 8、互通地震情報 家庭成員之間,要隨時交流各自觀察到的宏觀異常信息。
在震前發(fā)現(xiàn)地光、地聲、動物異常等臨震征兆時,更要互相提醒注意,以便及時撒離。 9、進行家庭地震應急演習 日本人很重視防震演習,而且有些規(guī)模相當大。
我們不妨在家族范圍內(nèi)進行小規(guī)模的演習。這樣做一來可以熟練震時應急的技巧,二來可以以現(xiàn)家庭防震會上制定的避震措施中的不足之處。
4.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3分) A.學校開展地震安全常識教育
A
試題分析: B.用詞不當,應改為“楊麗萍的《孔雀舞》火爆杭城,她深有感觸地說:“舞蹈源頭來自民間和土地,我喜歡傾聽大自然,觀察大自然,表現(xiàn)大自然?!盋.搭配不當,應改為:田野已是一片新綠,彌漫著令人沉醉的馨香,整個大地是一幅歡樂的景象?!盌.成分殘缺。應改為:六月為我們的心靈提供了能享受的一切,輕松地解除和擺脫了我們精神的迷惘和束縛,感受到了閑適與歡愉。
點評:病句類型的主要有: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結構混亂、表意不明、不合邏輯、前后矛盾。辨析病句,一般來說,一看語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對不對,三看修辭妥不妥。要想快速而準確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時多閱讀,增強語感外,還應該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語感審讀法、枝干梳理法、邏輯分析法。
5.地震安全知識
【地震自救大全】 震后很有可能余震,而且余震的位置未必是震源很近的位置。
所以學習自救是地震后很重要的措施之一。 地震發(fā)生時,至關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頭腦,鎮(zhèn)靜自若的態(tài)度。
只有鎮(zhèn)靜,才有可能運用平時學到的地震知識判斷地震的大小和遠近。近震常以上下顛簸開始,之后才左右搖擺。
遠震卻少上下顛簸感覺,而以左右搖擺為主,而且聲脆,震動小。一般小震和遠震不必外逃。
最新自救建議:不要躲在桌子下 日本的《地震手冊》避震知識十條中,第一條就明確的寫著"要躲在堅固的家俱下"。所以,日本教師堅信,最好的辦法是"藏在桌下"。
這個想法是以日本地震多在數(shù)十秒后結束,天花板不會落下為前提的。 建筑物天花板因強震倒塌時,會將桌床等家具壓毀,人如果躲在其中,后果不堪設想,如果人以低姿勢躲在家具旁,家具可以先受倒塌物品的力道,讓一旁的人取得生存空間。
開車時遇到地震,也要趕快離開車子,很多地震時在停車場喪命的人,都是在車內(nèi)被活活壓死,在兩車之間的人,卻毫發(fā)未傷。強烈地震發(fā)生時,如果你正在停車場,千萬不要留在車內(nèi),以免垮下來的天花板壓扁汽車,造成傷害;應該以臥姿躲在車旁,掉落的天花壓在車上,不致直接撞擊人身,可能形成一塊『生存空間』,增加存活機會。
學校避震 在操場或室外時,可原地不動蹲下,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筑物或危險物。不要回到教室去。
震后應當有組織地撤離。 千萬不要跳樓!不要站在窗外! 不要到陽臺上去! 必要時應在室外上課。
家庭避震 地震預警時間短暫,室內(nèi)避震更具有現(xiàn)實性,而室內(nèi)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間,往往是人們得以幸存的相對安全地點,可稱其為避震空間。這主要是指大塊倒塌體與支撐物構成的空間。
室內(nèi)易于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是: 炕沿下、堅固家具附近; 內(nèi)墻墻根、墻角; 廚房、廁所、儲藏室等開間小的地方。 公共場所避震 聽從現(xiàn)場工作人員的指揮,不要慌亂,不要擁向出口,要避免擁擠,要避開人流,避免被擠到墻壁或柵欄處。
在影劇院、體育館等處: 注意避開吊燈、電扇等懸掛物; 用書包等保護頭部; 等地震過去后,聽從工作人員指揮,有組織地撤離。 在商場、書店、展覽、地鐵等處: 選擇結實的柜臺、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邊,以及內(nèi)墻角等處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東西護頭; 避開玻璃門窗、玻璃櫥窗或柜臺; 避開高大不穩(wěn)或擺放重物、易碎品的貨架; 避開廣告牌、吊燈等高聳或懸掛物。
在行駛的電(汽)車內(nèi): 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傷; 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地震過去后再下車。
戶外避震 就地選擇開闊地避震: 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 不要亂跑,避開人多的地方; 不要隨便返回室內(nèi)。 避開高大建筑物或構筑物: 樓房,特別是有玻璃幕墻的建筑; 過街橋、立交橋; 高煙囪、水塔下。
避開危險物、高聳或懸掛物: 變壓器、電線桿、路燈等; 廣告牌、吊車等。 避開其他危險場所: 狹窄的街道; 危舊房屋,危墻; 女兒墻、高門臉、雨篷下; 磚瓦、木料等物的堆放處。
車間工人避震 車間工人可以躲在車、機床及較高大設備下,不可驚慌亂跑,特殊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關閉易燃易爆、有毒氣體閥門,及時降低高溫、高壓管道的溫度和壓力,關閉運轉設備。大部分人員可撤離工作現(xiàn)場,在有安全防護的前提下,少部分人員留在現(xiàn)場隨時監(jiān)視險情,及時處理可能發(fā)生的意外事件,防止次生災害的發(fā)生。
地震發(fā)生時行駛的車輛應急避震 (1)司機應盡快減速,逐步剎閘; (2)乘客(特別在火車上)應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席等,并注意防止行李從架上掉下傷人,面朝行車方向的人,要將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墊上,護住面部,身體傾向通道,兩手護住頭部;背朝行車方向的人,要兩手護住后腦部,并抬膝護腹,緊縮身體,作好防御姿勢。 樓房內(nèi)人員地震時應急避震 地震一旦發(fā)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靜的頭腦,及時判別震動狀況,千萬不可在慌亂中跳樓,這一點極為重要。
其次,可躲避在堅實的家具下,或墻角處,亦可轉移到承重墻較多、開間小的廚房、廁所去暫避一時。因為這些地方結合力強,尤其是管道經(jīng)過處理,具有較好的支撐力,抗震系數(shù)較大。
總之,震時可根據(jù)建筑物布局和室內(nèi)狀況,審時度勢,尋找安全空間和通道進行躲避,減少人員傷亡。 在商店遇震應急避震 在百貨公司遇到地震時,要保持鎮(zhèn)靜。
由于人員慌亂,商品下落,可能使避難通道阻塞。此時,應躲在近處的大柱子和大商品旁邊(避開商品陳列櫥),或朝著沒有障礙的通道躲避,然后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
處于樓上位置,原則上向底層轉移為好。但樓梯往往是建筑物抗震的薄弱部位,因此,要看準脫險的合適時機。
服務員要組織群眾就近躲避,震后安全撤離。 高樓避震三大策略 策略一:震時保持冷靜,震后走到戶外。
這是避震的國際通用守則,國內(nèi)外許多起地震實例表明,在地震發(fā)生的短暫瞬間,人們在進入或離開建筑物時,被砸死砸傷的概率最大。因此專家告誡,室內(nèi)避震條件好的,首先要選擇室內(nèi)避震。
如果建筑物抗震能力差,則盡可能從室內(nèi)跑出去。 按照國家有關標準,北京地區(qū)居民樓房應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