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不卡福利网站|中文字幕在笑第一页|午夜福利中文字幕首页|久久精彩视频免费观看

  • <abbr id="lczsv"></abbr>
    <blockquote id="lczsv"></blockquote>

    <track id="lczsv"><table id="lczsv"><nobr id="lczsv"></nobr></table></track>
    • 文化小常識

      2022-11-18 綜合 86閱讀 投稿:空城

      1. 一些傳統(tǒng)文化小常識 (帶答案)

      怎么要那么多?試一下?。。ㄈ孔约合氲膥~~)1.中國的象征是什么(龍)2.上古時期哪兩個部落在涿鹿大戰(zhàn)(黃帝 蚩尤)3.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是什么、在何時(百家爭鳴 秦)4.列舉4個參與百家爭鳴的學派(如儒墨道法)5.一個紀念歷史人物的節(jié)日,也是一個要掛艾草的節(jié)日(端午)6.試說出天干地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7.哪幅著名畫作能體現(xiàn)宋朝繁榮的經濟(《清明上河圖》)8.毛筆相傳是誰發(fā)明的(蒙恬)9.佛教幾時傳入中國(東漢)10.說出中國四大著名石窟(甘肅的莫高窟,山西的云崗石窟,河南的龍門石窟,甘肅的麥積山石窟)11.被譽為"百戲之祖"的是?(昆曲)12.昆曲中最著名的、受到林黛玉的深深喜愛的是哪部(《牡丹亭》)13.青花瓷在哪朝最繁盛?(元代)14.畫圣、書圣、醫(yī)圣分別是誰(吳道子、王羲之、張仲景)15.福祿壽三星是哪個宗教提出來的(道教)16.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是?(道教)17列舉月數(shù)和日數(shù)是相同的的節(jié)日(端午、重陽、七夕)18.列舉明清小說的著名代表(如《儒林外史》、四大名著)19.儺是中國戲劇起源之一嗎( 是)20.科舉制起源于何時(隋)。

      2.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小知識有哪些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小知識有:

      1、【四大名繡】蘇繡〖蘇州〗、湘繡〖湖南〗、蜀繡〖四川〗、廣繡〖廣東〗

      2、【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蘇〗、火畫扇〖廣東〗、竹絲扇〖四川〗、綾絹扇〖浙江〗

      3、【四大名花】牡丹〖山東菏澤〗、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

      4、【十大名茶】西湖龍井〖浙江杭州西湖區(qū)〗、碧螺春〖江蘇吳縣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陽毛尖〖河南信陽車云山〗、君山銀針〖湖南岳陽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兩縣的齊云山〗、黃山毛峰〖安徽歙縣黃山〗、祁門紅茶〖安徽祁門縣〗、都勻毛尖〖貴州都勻縣〗、鐵觀音〖福建安溪縣〗、武夷巖茶〖福建崇安縣〗

      3. 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知識有哪些呢

      二十四節(jié)氣的字面含義[編輯本段]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稱“四立”,分別表示四季的開始。

      “立”即開始的意思。公歷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節(jié)的開始,從氣候上說,一般還在上一季節(jié),如立春黃河流域仍在隆冬。夏至、冬至——合稱“二至”,表示天文上夏天、冬天的極致。

      “至”意為極、最。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歷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夏至雨連連春分、秋分——合稱“二分”,表示晝夜長短相等。“分”即平分的意思。

      這兩個節(jié)氣一般在每年公歷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雨水——表示降水開始,雨量逐步增多。

      公歷每年的2月18日前后為雨水。驚蟄——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動物。

      這時氣溫回升較快,漸有春雷萌動。每年公歷的3月5日左右為驚蟄。

      清明——含有天氣晴朗、空氣清新明潔、逐漸轉暖、草木繁茂之意。公歷每年大約4月5日為清明。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類作物的生長。公歷每年4月20日前后為谷雨。

      小滿——其含義是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大約每年公歷5月21日這天為小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種開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為芒種。

      芒種火燒天小暑、大暑、處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還未達最熱,大暑才是最熱時節(jié),處暑是暑天即將結束的日子。

      它們分別處在每年公歷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白露——氣溫開始下降,天氣轉涼,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

      每年公歷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寒露——氣溫更低,空氣已結露水,漸有寒意。

      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歷的10月23日。小雪、大雪——開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

      小雪在每年公歷11月22日,大雪則在12月7日左右。小寒、大寒——天氣進一步變冷,小寒還未達最冷,大寒為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公歷1月5日和該月的20日左右為小、大寒。二十四節(jié)氣反映了太陽的周年視運動,所以節(jié)氣在現(xiàn)行的公歷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二十四節(jié)氣立春:斗指東北。

      太陽黃經為315度。是二十四個節(jié)氣的頭一個節(jié)氣。

      其含意是開始進入春天,“陽和起蟄,品物皆春”,過了立春,萬物復蘇生機勃勃,一年四季從此開始了。雨水 斗指壬。

      太陽黃經為330°。這時春風遍吹,冰雪融化,空氣濕潤,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

      人們常說:“立春天漸暖,雨水送肥忙”。驚蟄:斗指丁。

      太陽黃經為345°。這個節(jié)氣表示“立春”以后天氣轉暖,春雷開始震響,蟄伏在泥土里的各種冬眠動物將蘇醒過來開始活動起來,所以叫驚蟄。

      這個時期過冬的蟲排卵也要開始孵化。我國部分地區(qū)過入了春耕季節(jié)。

      諺語云:“驚蟄過,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薄绑@蟄一犁土,春分地氣通?!?/p>

      “驚蟄沒到雷先鳴,大雨似蛟龍。”春分:斗指壬。

      太陽黃經為0°。春分日太陽在赤道上方。

      這是春季90天的中分點,這一天南北兩半球晝夜相等,所以叫春分。這天以后太陽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晝長夜短。

      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開始。我國大部分地區(qū)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

      各地農諺有:“春分在前,斗米斗錢”(廣東)、“春分甲子雨綿綿,夏分甲子火燒天”(四川)、“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種瓜豆后插秧”(湖北)、“春分種菜,大暑摘瓜”(湖南)、“春分種麻種豆,秋分種麥種蒜”(安徽)。清明:斗指丁。

      太陽黃經為15°。此時氣候清爽溫暖,草木始發(fā)新枝芽,萬能物開始生長,農民忙于春耕春種。

      從前,在清明節(jié)這一天,有些人家都在門口插上楊柳條,還到郊外踏青,祭掃墳墓,這是古老的習俗。谷雨:斗指癸。

      太陽黃經為30°。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潤大地五谷得以生長,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

      諺云“谷雨前后,種瓜種豆”。立夏:斗指東南。

      太陽黃經為45°。是夏季的開始,從此進入夏天,萬物旺盛大。

      習慣上把立夏當作是氣溫顯著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jié)氣。小滿:斗指甲。

      太陽黃經為60°。從小滿開始,大麥、冬小麥等夏收作物,已經結果、籽粒飽滿,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滿。

      芒種:北斗指向已。太陽黃經為75°。

      這時最適合播種有芒的谷類作物,如晚谷、黍、稷等。如過了這個時候再種有芒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

      同時,“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麥、大麥等,“種”指種子。芒種即表明小麥等有芒作物成熟。

      芒種前后,我國中部的長江中、下游地區(qū),雨量增多,氣溫升高,進入連綿陰雨的梅雨季節(jié),空氣非常潮濕,天氣異常悶熱,各種器具和衣物容易發(fā)霉,所以在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qū)也叫“霉雨”。夏至:北斗指向乙。

      太陽黃經為90°。太陽在黃經90°“夏至點”時,陽光幾乎直射北回歸線上空,北半球正午太陽最高。

      這一天是北半球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從這一天起,進入炎熱季節(jié),天地萬物在此時生長最旺盛。所心以古時候又把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陽運生到最北的一日。

      過了夏至,太陽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一天比一天縮短,。

      4.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知識知多少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基本精神諸說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精神,從實質上看,就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關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精神,論者有諸多看法。

      有的學者認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長期發(fā)展的思想基礎,可以叫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精神,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文化發(fā)展過程中的精微的內在動力,即是指導民族文化不斷前進的基本思想。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中華民族在精神形態(tài)上的基本特點。因此,(1)鋼健有為;(2)和與中;(3)崇德利用;(4)天人協(xié)調。"這些就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精神之所在。"(張岱年:《論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國文化研究集刊》第1輯,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中國的民族精神基本凝結于《周易大傳》的兩句名言之中,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庸"觀念,雖然在過去廣泛流傳,但是實際上不能起推動文化發(fā)展的作用。所以,"不能把'中庸'看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精神"。(張岱年:《文化傳統(tǒng)與民族精神》,《學術月刊》1986年第12期。)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精神還表現(xiàn)為以德育代替宗教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張岱年:《中國文化與中國哲學》,載《中國文化與中國哲學》論集,東方出版社出版)

      有的學者認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根本精神為融和與自由"。(許思園:《論中國文化二題》,《中國文化研究集刊》第1輯,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

      有的學者認為,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為基礎的、以家族為本位的、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宗法等級倫理綱常,是貫穿于中國古代的社會生產活動和生產力、社會生產關系、社會制度、社會心理和社會意識形式這五個層面的主要線索、本質和核心,"這就是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精神。"(楊憲邦:《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再評價》,載張立文等主編:《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

      有的學者認為,中國的民族精神大致上可以概括為四個相互聯(lián)系的方面:(1)理性精神。集中表現(xiàn)為:具有悠久的無神論傳統(tǒng),充分肯定人與自然的統(tǒng)一和個體與社會的統(tǒng)一,主張個體的感情、欲望的滿足與社會的理性要求相一致??偟膩砜?,否定對超自然的上帝、救世主的宗教崇拜和彼岸世界的存在,強烈主張人與自然、個體與社會的和諧統(tǒng)一,反對兩者的分裂對抗,這就是中國民族的理性精神的根本。(2)自由精神。這首先表現(xiàn)為人民反抗剝削階級統(tǒng)治的精神。同時,在反對外來民族壓迫的斗爭中,統(tǒng)治階級中某些階層、集團和人物,也積極參加這種斗爭。說明在中國統(tǒng)治階級思想文化傳統(tǒng)中,同樣有著"酷愛自由"的積極方面。(3)求實精神。先秦儒家主張"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知人論世,反對生而知之;法家反對"前識",注重"參驗",強調實行,推崇事功;道家主張"知人"、"自知"、"析萬物之理"。這些都是求實精神的表。(4)應變精神。(見劉綱紀:《略論中國民族精神》,《武漢大學學報》1985年第1有的學者認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為"尊祖宗、重人倫、崇道德、尚禮儀"。(見司馬云杰:《文化社會學》,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此外,中國傳統(tǒng)文化還具有發(fā)展的觀點、自強不息和好學不倦的精神。(見丁守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試掄》,《求索》1987年第四期。)

      有的學者認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是人文主義。這種人文主義表現(xiàn)為:不把人從人際關系中孤立出來,也不把人同自然對立起來;不追求純自然的知識體系;在價值論上是反功利主義的;致意于做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人文精神,給我們民族和國家增添了光輝,也設置了障礙;它向世界傳播了智慧之光,也造成了中外溝通的種種隔膜;它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也是一個不小的文化包袱。(見龐樸:《中國文化的人文精神》,《光明日報》1986年1月6日。)

      5. 文化常識

      【古代天文】 【四象】古人把二十八宿分東、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為四種動物形象,叫作四象。

      東方七宿如同飛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龍,故而稱為東蒼龍;北方七宿似蛇、龜出現(xiàn)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稱為北玄武;西方七宿猶猛虎躍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稱為西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飛翔的朱雀,出現(xiàn)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稱為南朱雀。 【月亮的別稱】 月亮是古詩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寫的對象。

      它的別稱可分為:(1)因初月如鉤,故稱銀鉤、玉鉤。 (2)因弦月如弓,故稱玉弓、弓月。

      (3)因滿月如輪如盤如鏡,故稱金輪、玉輪、銀盤、玉盤、金鏡、玉鏡。 (4)因傳說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稱銀兔、玉兔、金蟾、銀蟾、蟾宮。

      (5)因傳說月中有桂樹,故稱桂月、桂輪、桂宮、桂魄。 (6)因傳說月中有廣寒、清虛兩宮殿,故稱廣寒、清虛。

      (7)因傳說為月亮駕車之神名望舒,故稱月亮為望舒。 (8)因傳說嫦娥住在月中,故稱月亮為嫦娥。

      (9)因人們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稱月亮為嬋娟。 【古代地理 】 【江河】古代許多文章中專指長江、黃河。

      如《鴻門宴》:“將軍戰(zhàn)河南,臣戰(zhàn)河北?!? 《過秦論》: “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p>

      《祭妹文》“先塋在杭,江廣河深”,此處“江”即指長江,“河”則指運河。 【西河】又稱河西,黃河以西的地區(qū)。

      如《廉頗藺相如列傳》:“會于西河外澠池?!? 《過秦論》:“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p>

      【江東】長江以東。 如李清照詩云:“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p>

      《赤壁之戰(zhàn)》:“兼仗父兄之烈,割據(jù)江東?!? 【江左】即江東。

      古人以東為左,以西為右。 《群英會蔣干中計》:“即傳令悉召江左英杰與子翼相見?!?/p>

      【江表】長江以南地區(qū)。 《赤壁之戰(zhàn)》:“江表英豪,咸歸附之。”

      【江南】長江以南的總稱,所指區(qū)域因時而異。 白居易詞云:“江南好,風景舊曾諳?!?/p>

      王安石詩云:“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 還?!? 【淮左】淮水東面。

      《揚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處”,揚州在淮水東面。 【山東】顧名思義,在山的東面。

      但需注意的是,因“山東”之“山”,可指崤山、華山、太行山、泰山等數(shù)種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盡相同。下面是以崤山為標準的“山東”。

      如《漢書》曾提到“山東出相,山西出將”。 《鴻門宴》:“沛公居山東時,貪于財貨?!?/p>

      《過秦論》:“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關東】古代指函谷關或潼關以東地區(qū),近代指山海關以東的東北地區(qū)。

      曹操《蒿里行》:“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敝镐P以東地區(qū)。

      【關西】指函谷關或潼關以西地區(qū)。 《赤壁之戰(zhàn)》:“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后患。”

      【關中】所指范圍不一,古人習慣上將函谷關以西地區(qū)稱為關中。 《鴻門宴》:“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p>

      《過秦論》:“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 【紀年法】我國古代紀年法主要有四種:(1)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

      以王公在位年數(shù)來紀年?!读A列傳》:“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p>

      (2)年號紀年法。漢武帝起開始有年號。

      此后每個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號紀年。如《琵琶行》“元和十年”。

      (3)干支紀年法。如《五人墓碑記》:“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p>

      (4)年號干支兼用法。紀年時皇帝年號置前,干支列后。

      《核舟記》“天啟壬戌秋日” 【紀月法】我國古代紀月法主要有三種: 序數(shù)紀月法。如《采草藥》:“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則四月花?!?/p>

      地支紀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稱十二個月,每個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

      如杜甫《草堂即事》詩:“荒村建子月,獨樹老夫家”“建子月”按周朝紀月法指農歷十一月。 時節(jié)紀月法。

      如《古詩十九首》:“孟冬寒氣至,北風何慘栗?!薄懊隙贝r歷十月。

      【紀日法】我國古代紀日法主要有四種: 序數(shù)紀日法?!俄椉管幹尽罚骸叭逯?,明月半墻?!?/p>

      “三五”指農歷十五日。 干支紀日法。

      如《肴之戰(zhàn)》:“夏四月辛巳,敗秦軍于肴。”“四月辛巳”指農歷四月十三日 月相紀日法。

      指用“朔、朏(fei)、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稱來紀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干支月相兼用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后。

      【紀時法】我國古代紀時法主要有兩種: 天色紀時法。古人最初是根據(jù)天色的變化將一晝夜劃分為十二個時辰,它們的名稱是: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yu)中、日中、日昳(die)、晡(bu)時、日入、黃昏、人定。

      如《孔雀東南飛》:“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奄奄黃昏后,寂寂人定初?!?/p>

      地支紀時法。以十二地支來表示一晝夜十二時辰的變化。

      人的稱謂 【直稱姓名】大致有三種情況: (1)自稱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廬陵文天祥自序其詩”。

      (2)用于介紹或作傳。如“遂與魯肅俱詣孫權”,“柳敬亭者,揚之泰州人”。

      (3)稱所厭惡、所輕視的人。如“不幸呂師孟構惡于前,賈余慶獻諂于后”。

      【稱字】古人幼。

      6. 中華傳統(tǒng)文化知識

      1.靜以( 修身 ),儉以( 養(yǎng)德 ),非淡泊( 無以明志 ),非寧靜( 無以致遠 )。

      2.少年智( 則國智 ),少年富( 則國富 ),少年強( 則國強 )。出自( 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 )。

      3.中國剪紙藝術是鐵器工具和( 造紙術 )發(fā)明之后的產物,形成于( 漢魏時代 )。在技法方面,剪紙主要分為(陽刻法)、(陰刻法)和(陰陽刻法)

      4.明代宋應星的科學著作《天工開物》,提出了什么哲學思想?

      崇尚生產技術的哲學思想

      《天工開物》一書在我國科技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人們譽為古代的“技術百科全書”他著的《論氣》、《談天》等文,對我國古代哲學思想的發(fā)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剖析宋應星的思想不難發(fā)現(xiàn),它是根植于深厚的科學土壤的。

      5.《詩經》分風、雅、頌三部分,請說說它們的特點和區(qū)別。

      《詩經》共分風(160篇)、雅(105篇)、頌(40篇)三大部分。它們都得名于音樂。

      “風”的意義就是聲調。古人所謂《秦風》、《魏風》、《鄭風》,就如現(xiàn)在我們說陜西調、山西調、河南調。

      “雅”是正的意思。周代人把正聲叫做雅樂,猶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帶有一種尊崇的意味。大雅小雅可能是根據(jù)年代先后而分的。

      “頌”是用于宗廟祭的樂歌

      聲明:沿途百知所有(內容)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lián)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