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常識集錦
【十二生肖】 〖中國〗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埃及〗牝牛、山羊、獅子、驢、蟹、蛇犬、貓、鱷、紅鶴、猿、鷹 〖法國〗摩羯、寶瓶、雙魚、白羊、金牛、雙子、巨蟹、獅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馬 〖印度〗招杜羅神的鼠、毗羯羅神的牛、宮毗羅神的獅、伐折羅神的兔、迷立羅神的龍、安底羅神的蛇、安彌羅神的馬、珊底羅神的羊、因達(dá)羅神的猴、波夷羅神的金翅鳥、摩虎羅神的狗、和真達(dá)羅神的豬, 【年齡稱謂】 襁褓:未滿周歲的嬰兒 孩提:指2——3歲的兒童 垂髫:指幼年兒童(又叫“總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歲 及笄:指女子十五歲 加冠:指男子二十歲(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歲 不惑之年:指四十歲 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歲 古稀之年:指七十歲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歲 期頤之年:一百歲 【明清科舉考試(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緒31年廢止)】 (1)等級:院試(又叫“童試”,縣級考試 ,童生參加,考上為“生員”,即“秀才”。)
鄉(xiāng)試(又叫“秋闈”,省級考試,生員參加,考上為“舉人”。) 會試(又叫“春闈”,國家級考試,舉人參加,考上為“貢士”。)
殿試(國家級考試,皇帝主考,貢士參加,考上為“進(jìn)士”。其中,第一名叫“狀元” 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2)內(nèi)容:四書五經(jīng)等,規(guī)定文章格式為“八股文” 【古代主要節(jié)日】 元日:正月初一,一年開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張燈為戲,又叫“燈節(jié)” 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禱農(nóng)事。
寒食:清明前兩日,禁火三日(吳子胥) 清明:四月初,掃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劃龍(屈原) 七夕:七月初七,婦女乞巧(牛郎織女)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節(jié)” 中秋:八月十五,賞月,思鄉(xiāng) 重陽: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災(zāi) 冬至:又叫“至日”,節(jié)氣的起點(diǎn)。
臘日:臘月初八,喝“臘八粥” 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舊迎新 【四書】《論語》、《中庸》、《大學(xué)》、《孟子》 【五經(jīng)】《詩經(jīng)》、《尚書》、《禮記》、《易經(jīng)》、《春秋》 【八股文】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六子全書】《老子》、《莊子》、《列子》、《荀子》、《揚(yáng)子法言》、《文中子中說》 【漢字六書】象形、指事、形聲、會意、轉(zhuǎn)注、假借 【書法九勢】落筆、轉(zhuǎn)筆、藏峰、藏頭、護(hù)尾、疾勢、掠筆、澀勢、橫鱗豎勒 【竹林七賢】嵇康、劉伶、阮籍、山濤、阮咸、向秀、王戎 【飲中八仙】李白、賀知章、李適之、李琎、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 【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張道陵、嚴(yán)君平、李八百、范長生、爾朱先生 【揚(yáng)州八怪】鄭板橋、汪士慎、李鱓、黃慎、金農(nóng)、高翔、李方鷹、羅聘 【北宋四大家】黃庭堅(jiān)、歐陽修、蘇軾、王安石 【唐宋古文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十三經(jīng)】《易經(jīng)》、《詩經(jīng)》、《尚書》、《禮記》、《儀禮》、《公羊傳》、《榖梁傳》、《左傳》、《孝經(jīng)》、《論語》、《爾雅》、《孟子》 【二十四史】《史記》〖漢·司馬遷〗、《漢書》〖漢·班固〗、《后漢書》〖范曄、司馬彪〗、《裴注三國志》〖晉·陳壽〗、《晉書》〖唐·房玄齡等〗、《宋書》〖南朝梁·沈約〗、《南齊書》〖南朝梁·蕭子顯〗、《梁書》〖唐·姚思廉〗、《陳書》〖唐·姚思廉〗、《魏書》〖北齊·魏收〗、《北齊書》〖唐·李百藥〗、《周書》〖唐·令狐德棻等〗、《隋書》〖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壽〗、《北史》〖唐·李延壽〗、《舊唐書》〖后晉·沈昫等〗、《新唐書》〖宋·歐陽修、宋祁〗、《舊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歐陽修〗、《宋史》〖元·脫脫等〗、《遼史》〖元·脫脫等〗、《金史》〖元·脫脫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張廷玉等〗、【四大名著】羅貫中《三國演義》、施耐庵《水滸傳》、吳承恩《西游記》、曹雪芹《紅樓夢》。
2. 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知識
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知識三教:儒教、道教、佛教三清:元始天尊(清微天玉清境)、靈寶天尊(禹余天上清境)、道德天尊(大赤天太清境)三皇:伏羲、女媧、神農(nóng)三山:安徽黃山、江西廬山、浙江雁蕩山四大名繡:蘇繡(蘇州〗)、湘繡(湖南)、蜀繡(四川)、廣繡(廣東)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蘇)、火畫扇(廣東)、竹絲扇(四川)、綾絹扇(浙江)四大名花:牡丹(河南洛陽)、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四書:《論語》、《中庸》、《大學(xué)》、《孟子》北宋四大家:黃庭堅(jiān)、歐陽修、蘇軾、王安石四大文化遺產(chǎn):《明清檔案》、《殷墟甲骨》、《居延漢簡》、《敦煌經(jīng)卷》元代四大戲?。宏P(guān)漢卿《竇娥冤》、王實(shí)甫《西廂記》、湯顯祖《牡丹亭》、洪升《長生殿》晚清四大譴責(zé)小說: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劉鶚《老殘游記》、曾樸《孽?;ā飞勘葋喫拇蟊瘎。骸稘h姆萊特》、《李爾王》、《麥克白》、《奧賽羅》四大名瓷窯:河北的瓷州窯、浙江的龍泉窯、江西的景德鎮(zhèn)窯、福建的德化窯四大名旦:梅蘭芳、程硯秋、尚小云、荀慧生四海: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四大名橋:廣濟(jì)橋、趙州橋、洛陽橋、盧溝橋四大民間傳說:《牛郎織女》、《孟姜女》、《梁山伯與祝英臺》、《白蛇與許仙》四大名園:頤和園(北京〗)、避暑山莊(河北承德)、拙政園(江蘇蘇州)、留園(江蘇蘇州)四大名剎:靈巖寺(山東長清)、國清寺(浙江天臺)、玉泉寺(湖北江陵)、棲霞寺(江蘇南京)四大名樓:岳陽樓(湖南岳陽)、黃鶴樓(湖北武漢)、滕王閣(江西南昌)、大觀樓(云南昆明)四大名亭:醉翁亭(安徽滁縣)、陶然亭(北京先農(nóng)壇)、愛晚亭(湖南長沙)、湖心亭(杭州西湖)四大古鎮(zhèn):景德鎮(zhèn)(江西)、佛山鎮(zhèn)(廣東)、漢口鎮(zhèn)(湖北)、朱仙鎮(zhèn)(河南)四大碑林:西安碑林(陜西西安)、孔廟碑林(山東曲阜)、地震碑林(四川西昌)、南門碑林(臺灣高雄)四大名塔: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飛虹塔(山西洪洞廣勝寺)、釋迦塔(山西應(yīng)縣佛宮寺)、千尋塔(云南大理崇圣寺)四大石窟:莫高窟(甘肅敦煌)、云崗石窟(山西大同)、龍門石窟(河南洛陽)、麥積山石窟(甘肅天水)四大書院:白鹿洞書院(江西廬山)、岳麓書院(湖南長沙)、嵩陽書院(河南嵩山)、應(yīng)天書院(河南商丘)四大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觀音菩薩)、山西五臺山(文殊菩薩)、四川峨眉山(普賢菩薩)、安徽九華山(地藏王菩薩)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當(dāng)山、江西龍虎山、安徽齊云山、四川青城山四御:昊天金闕無上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勾陳上宮天后皇大帝、承天效法土皇地祗五、五彩:青、黃、赤、白、黑五經(jīng):《詩經(jīng)》、《尚書》、《禮記》、《易經(jīng)》、《春秋》五行:金、木、水、火、土五嶺:越城嶺、都龐嶺、萌諸嶺、騎田嶺、大庾嶺五岳:〖中岳〗河南嵩山、〖東岳〗山東泰山、〖西岳〗陜西華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五帝:太皞、炎帝、黃帝、少皞、顓頊五音:宮、商、角、址、羽五湖:鄱陽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蘇〗)、洪澤湖(江蘇)、巢湖(安徽)六、漢字六書:象形、指事、形聲、會意、轉(zhuǎn)注、假借六子全書:《老子》、《莊子》、《列子》、《荀子》、《揚(yáng)子法言》、《文中子中說》六禮:冠、婚、喪、祭、鄉(xiāng)飲酒、相見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六義:風(fēng)、賦、比、興、雅、頌七、竹林七賢:嵇康、劉伶、阮籍、山濤、阮咸、向秀、王戎七寶:金、銀、琉璃、珊瑚、硨磲、珍珠、瑪瑙七大藝術(shù):繪畫、音樂、雕塑、戲劇、文學(xué)、建筑、電影八、唐宋古文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飲中八仙:李白、賀知章、李適之、李琎、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揚(yáng)州八怪:鄭板橋、汪士慎、李鱓、黃慎、金農(nóng)、高翔、李方鷹、羅聘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張道陵、嚴(yán)君平、李八百、范長生、爾朱先生八旗:鑲黃、正黃、鑲白、正白、鑲紅、正紅、鑲藍(lán)、正藍(lán)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風(fēng))、坎(水)、離(火)、艮(山)、兌(沼)八仙:鐵拐李、鐘離權(quán)、張果老、呂洞賓、何仙姑、藍(lán)采和、韓湘子、曹國舅八股文: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九、九宮:正宮、中呂宮、南呂宮、仙呂宮、黃鐘宮、大面調(diào)、雙調(diào)、商調(diào)、越調(diào)書法九勢:落筆、轉(zhuǎn)筆、藏峰、藏頭、護(hù)尾、疾勢、掠筆、澀勢、橫鱗豎勒九流: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nóng)家十、十惡:謀反、謀大逆、謀叛、謀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nèi)亂十大名茶:西湖龍井(浙江杭州西湖區(qū))、碧螺春(江蘇吳縣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陽毛尖(河南信陽車云山)、君山銀針(湖南岳陽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兩縣的齊云山)、黃山毛峰(安徽歙縣黃山)、祁門紅茶(安徽祁門縣)、都勻毛尖(貴州都勻縣)、鐵觀音(福建安溪縣)、武夷巖茶(福建崇安縣)十二生肖:中國:子鼠、丑牛、。
3. 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知識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常識集錦 ◆十二生肖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 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 年齡稱謂 (1)襁褓:未滿周歲的嬰兒 - (2)孩提:指2—3歲的兒童 - (3)垂髫:指幼年兒童(又叫“總角”) - (4)豆蔻:指女子十三四歲 - (5)及笄:指女子十五歲 - (6)加冠:指男子二十歲(又“弱冠”) - (7)而立之年:指三十歲 - (8)不惑之年:指四十歲 - (9)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 - (10)花甲之年:指六十歲 - (11)古稀之年:指七十歲 - (12)耄耋之年:指八、九十歲 - (13)期頤之年:一百歲 - ◆ 明清科舉考試(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緒31年廢止) - (1)等級 院試(又叫“童試”,縣級考試 ,童生參加, -考上為“生員”,即“秀才”) 鄉(xiāng)試(又叫“秋闈”,省級考試,生員參加,考上為“舉人”) - 會試(又叫“春闈”,國家級考試,舉人參加,考上為“貢士”) - 殿試(國家級考試,皇帝主考,貢士參加,考上為“進(jìn)士”。
其中,第一名叫“狀元” 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 (2)內(nèi)容:四書五經(jīng)等,規(guī)定文章格式為“八股文” - ◆ 古代主要節(jié)日 (1)元日:正月初一,一年開始。 - (2)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 (3)上元:正月十五,張燈為戲,又叫“燈節(jié)” - (4)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禱農(nóng)事。 - (5)寒食:清明前兩日,禁火三日(伍子胥) - (6)清明:四月初,掃墓、祭祀。
- (7)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劃龍(屈原) - (8)七夕:七月初七,婦女乞巧(牛郎織女) - (9)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節(jié)” - (10)中秋:八月十五,賞月,思鄉(xiāng) - (11)重陽: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災(zāi) - (12)冬至:又叫“至日”,節(jié)氣的起點(diǎn)。 - (13)臘日:臘月初八,喝“臘八粥” - (14)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除舊迎新 - ◆ 古代的刑罰 - (1)黥刑:又叫“墨刑”,額頰上刺字涂墨。
- (2)劓刑:割鼻子 - (3)笞刑:又叫“杖刑”,打板子(背、腿、臀) - (4)刖刑:將腳砍掉(和氏璧) - (5)宮刑:又叫“腐刑”,去掉男子生殖器(司馬遷) - (6)臏刑:剔去膝蓋骨(孫臏) - (7)大辟:砍頭 - (8)炮烙:將人燒烤死 - (9)車裂:又叫“五馬分尸”(商鞅) - (10)湯鑊:將人煮死 - (11)腰斬:從腰部斬籪 - (12)凌遲:又叫“千刀萬剮” - (13)棄市:暴尸街頭 - ◆ 古代紀(jì)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 (1)干支紀(jì)年: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來紀(jì)年的方法。其特點(diǎn)是: - A、天干和地支各一位組成一個紀(jì)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
- B、天干和地支的相配永遠(yuǎn)是單數(shù)對單數(shù)、雙數(shù)對雙數(shù),不可能出現(xiàn)奇偶相組合。 - C、60年一循環(huán),周而復(fù)始。
*將公歷年換算成干支年的方法(略) (2)年號紀(jì)年:從漢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號,后就用帝王年號來紀(jì)年。-如:康熙元年等。
*年號紀(jì)年和干支紀(jì)年可兼用,如:順治二年乙酉四月 (3)王公年次紀(jì)年:用于春秋戰(zhàn)國時(shí)代的一種紀(jì)年方法,如:趙惠文王十六年 ◆ 有關(guān)官職的問題 - 1、詞語 (1)授官:除 拜 - (2)升官:遷 擢 - (3)降官:謫 左遷 - (4)免官:罷 黜 - (5)招聘:征 辟 - (6)京官調(diào)任地方官:出 徙 - (7)大臣辭職:乞骸骨 - 2、六部 (1)吏部(官職任免升調(diào)等) - (2)戶部(土地稅收戶口等) - (3)禮部(典禮科舉學(xué)校等) - (4)刑部(司法刑獄案件等) - (5)兵部(軍事軍隊(duì)邊防等) - (6)工部(工程營造水利等) - *“六部”是漢以后的中央官職,各部長官為尚書,副職為侍郎 - ◆ 文化常識 - 【四書】 《論語》、《中庸》、《大學(xué)》、《孟子》 - 【五經(jīng)】 《詩經(jīng)》、《尚書》、《禮記》、《易經(jīng)》、《春秋》 - 【八股文】 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 【六子】 《老子》、《莊子》、《列子》、《荀子》、《揚(yáng)子法言》、《文中子中說》 - 【漢字六書】 象形、指事、形聲、會意、轉(zhuǎn)注、假借 - 【書法九勢】 落筆、轉(zhuǎn)筆、藏峰、藏頭、護(hù)尾、疾勢、掠筆、澀勢、橫鱗豎勒 - 【竹林七賢】 嵇康、劉伶、阮籍、山濤、阮咸、向秀、王戎 - 【飲中八仙】 李白、賀知章、李適之、李琎、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 - 【蜀之八仙】 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張道陵、嚴(yán)君平、李八百、范長生、爾朱先生 - 【揚(yáng)州八怪】 鄭板橋、汪士慎、李鱓、黃慎、金農(nóng)、高翔、李方鷹、羅聘 - 【北宋四大家】 黃庭堅(jiān)、歐陽修、蘇軾、王安石 - 【唐宋古文八大家】 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 【十三經(jīng)】 《易經(jīng)》、《詩經(jīng)》、《尚書》、《周禮》、《禮記》、《儀禮》、《公羊傳》、《榖梁傳》、《左傳》、《孝經(jīng)》、《論語》、《爾雅》、《孟子》 【二十四史】 《史記》〖漢.司馬遷〗、《漢書》〖漢.班固〗、《后漢書》〖范曄、司馬彪〗、《裴注三國志》〖晉.陳壽〗、《晉書》〖唐.房玄齡等〗、《宋書》〖南朝梁.沈約〗、。
4. 中華文化傳統(tǒng)知識有哪些
中華文化傳統(tǒng)知識有哪些1;中華傳統(tǒng)文化應(yīng)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lián)、燈謎、射覆、酒令、歇后語等;傳統(tǒng)節(jié)日(均按農(nóng)歷)有:正月初一春節(jié)(農(nóng)歷新年)、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四月五日清明節(jié)、五月五日端午節(jié)、七月七七夕節(jié)、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臘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種民俗等;包括傳統(tǒng)歷法在內(nèi)的中國古代自然科學(xué)以及生活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區(qū)、各少數(shù)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也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組成部分。
·儒家學(xué)說 古典儒學(xué) 兩漢經(jīng)學(xué) 儒道釋的交會與融通 義理之學(xué) 考據(jù)之學(xué) ·道家道教 老子哲學(xué) 莊子哲學(xué) 早期道教 魏晉南北朝時(shí)期的道教 道教的鼎盛 金元時(shí)期新道教 道教的衰落 ·中國佛教 教義教規(guī) 歷史源流 教下諸宗 教外別傳 禮儀制度 藏傳佛教 ·詩歌詞曲 先秦詩 兩漢魏晉 南北朝詩 唐詩 宋詩 元明清詩 ·文章駢賦 散文 駢文 辭賦 ·章回小說 形成與演變 流派與名著 民族風(fēng)格 ·書法篆刻 先秦書法 秦漢書法 魏晉南北朝書法 隋唐書法 五代兩宋書法 元明書法 清代書法 書論與欣賞 篆刻 ·中國繪畫 教化人倫——人物畫 山境水情——山水畫 花鳥精神——花鳥畫 玄妙之門——繪畫理論 ·雕塑造像 明器雕塑 陵墓表飾雕塑 宗廟造像 石窟造像 寺廟造像 建筑雕塑 工藝雕塑 ·傳統(tǒng)音樂 民歌 樂器和器樂 舞蹈音樂 曲藝音樂 戲曲音樂 樂論、樂志和樂律學(xué) ·古代舞蹈 原始舞蹈 周代樂舞 秦代百戲 隋唐樂舞 宋代隊(duì)舞 元、明、清舞蹈 ·古典戲曲 戲曲的起源和形成 宋元南戲 元雜劇 明清傳奇 清代地方戲 京劇 傳統(tǒng)戲曲理論 ·史官史學(xué) 史官史家 史書體裁 歷史思想 史學(xué)理論 ·漢字的形質(zhì) 漢字的基本類型 漢字的起源與發(fā)展 漢語方言e5a48de588b6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1323538 漢語語音 漢語詞匯 漢語語法 ·書簡典籍 古籍形態(tài) 古籍整理 古典書目 ·教育科舉 教育制度 教育思想 科舉制度 ·中華武術(shù) 拳術(shù) 武術(shù)器械 對練 集體項(xiàng)目 攻防技術(shù) ·中華氣功 淵源探蹤 歷史發(fā)展 門類劃分 研究方法 理論基礎(chǔ) 要領(lǐng)簡述 應(yīng)用價(jià)值 外氣研究 ·棋藝博戲 圍棋 象棋 ·兵家韜略 韜略的形成與發(fā)展 韜略的理論原則 國防韜略 治軍韜略 用兵韜略 ·政治謀略 政治謀略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歷史條件及其作用 政治謀略的類型 ·刑名律令 淵源與發(fā)展 理論基礎(chǔ) 形式特征 主要罪名及處罰 刑罰體系主要適用原則 ·中醫(yī)中藥 基礎(chǔ)理論 臨床基本原理 針灸學(xué) 中藥學(xué) 養(yǎng)生學(xué) 名醫(yī)名案 ·建筑園林 構(gòu)造與材料 色彩與布局 傳統(tǒng)居住建筑 城市和城市公共建筑 宮殿建筑 禮制與祠祀建筑 陵墓建筑 佛教建筑傳統(tǒng)園林建筑 ·古玩器皿 陶器 玉器 銅器 瓷器 漆器 金銀器 文房四寶 ·衣冠服飾 起源與初步發(fā)展 周禮縉紳與漢官威儀 從魏晉的日月改易到唐代博采兼收 宋代的守古尚簡與明代的恢復(fù)漢俗 滿漢并存的清代服侍 ·美食名飲 斗茶品茗 瓊漿美酒 玉盤珍饌 ·中國民俗 鬼神 喪葬 婚姻 宗法 節(jié)日 禁忌 相術(shù) 風(fēng)水 自己選吧!2;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大特征是突出的地域性。中國國土遼闊、地大物博,自周秦以來除個別分裂割據(jù)時(shí)期外,在大部分時(shí)間內(nèi)保持著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國家這一政治機(jī)構(gòu)。
因而,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這一體系之中,既有源自黃河流域的華夏文明作為主體,也有多樣的少數(shù)民族文化作為補(bǔ)充,相得益彰。中華傳統(tǒng)市場早在數(shù)千年前就與異國文化開始了交流。
漢唐時(shí)代,中國文化是相當(dāng)開放的。在許多方面,中華民族的祖先曾非常勇敢地、毫不猶豫地吸收外來文化因素,并加以改造,不斷豐富中華文化的內(nèi)涵。
從意識形態(tài)方面看,中國接受了從印度傳來的佛教,這是世界主要文明體系之間的最大規(guī)模的交流之一。從藝術(shù)方面看,中國大量吸收了沿絲綢之路傳來的異國音樂、舞蹈,并使之中國化。
“胡琴”是中國民族樂器中的重要代表,但如同其名稱所示,它原來是外來品。從飲食、服飾、民俗等方面看,中國所吸收的異國文化內(nèi)容也十分驚人。
與此同時(shí),中國也將自己的文化向外輸出,如造紙等四大發(fā)明、絲綢與瓷器等工藝制作等,都對世界文化產(chǎn)生了積極的影響,對人類文明作出了巨大貢獻(xiàn)。中華傳統(tǒng)文花的許多精華,如中醫(yī)、氣功、武術(shù)等,至今仍受到全世界的重視。
中外文化的交流與比較,是文化研究的基本課題之一,需要加以專門研究。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若干文化的交流必將進(jìn)一步擴(kuò)大,具有悠久傳統(tǒng)的中華文化,必將以嶄新的資態(tài)邁進(jìn)未來的世界文化體系之中。
5.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知識
二十四節(jié)氣的字面含義 [編輯本段]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稱“四立”,分別表示四季的開始。
“立”即開始的意思。公歷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節(jié)的開始,從氣候上說,一般還在上一季節(jié),如立春黃河流域仍在隆冬。 夏至、冬至——合稱“二至”,表示天文上夏天、冬天的極致。
“至”意為極、最。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歷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夏至雨連連 春分、秋分——合稱“二分”,表示晝夜長短相等?!胺帧奔雌椒值囊馑肌?/p>
這兩個節(jié)氣一般在每年公歷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開始,雨量逐步增多。
公歷每年的2月18日前后為雨水。 驚蟄——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動物。
這時(shí)氣溫回升較快,漸有春雷萌動。每年公歷的3月5日左右為驚蟄。
清明——含有天氣晴朗、空氣清新明潔、逐漸轉(zhuǎn)暖、草木繁茂之意。公歷每年大約4月5日為清明。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類作物的生長。公歷每年4月20日前后為谷雨。
小滿——其含義是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大約每年公歷5月21日這天為小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種開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為芒種。
芒種火燒天 小暑、大暑、處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還未達(dá)最熱,大暑才是最熱時(shí)節(jié),處暑是暑天即將結(jié)束的日子。
它們分別處在每年公歷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白露——?dú)鉁亻_始下降,天氣轉(zhuǎn)涼,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
每年公歷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寒露——?dú)鉁馗停諝庖呀Y(jié)露水,漸有寒意。
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歷的10月23日。 小雪、大雪——開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
小雪在每年公歷11月22日,大雪則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氣進(jìn)一步變冷,小寒還未達(dá)最冷,大寒為一年中最冷的時(shí)候。
公歷1月5日和該月的20日左右為小、大寒。 二十四節(jié)氣反映了太陽的周年視運(yùn)動,所以節(jié)氣在現(xiàn)行的公歷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二十四節(jié)氣 立春:斗指東北。
太陽黃經(jīng)為315度。是二十四個節(jié)氣的頭一個節(jié)氣。
其含意是開始進(jìn)入春天,“陽和起蟄,品物皆春”,過了立春,萬物復(fù)蘇生機(jī)勃勃,一年四季從此開始了。 雨水 斗指壬。
太陽黃經(jīng)為330°。這時(shí)春風(fēng)遍吹,冰雪融化,空氣濕潤,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
人們常說:“立春天漸暖,雨水送肥忙”。 驚蟄:斗指丁。
太陽黃經(jīng)為345°。這個節(jié)氣表示“立春”以后天氣轉(zhuǎn)暖,春雷開始震響,蟄伏在泥土里的各種冬眠動物將蘇醒過來開始活動起來,所以叫驚蟄。
這個時(shí)期過冬的蟲排卵也要開始孵化。我國部分地區(qū)過入了春耕季節(jié)。
諺語云:“驚蟄過,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薄绑@蟄一犁土,春分地氣通?!?/p>
“驚蟄沒到雷先鳴,大雨似蛟龍?!?春分:斗指壬。
太陽黃經(jīng)為0°。春分日太陽在赤道上方。
這是春季90天的中分點(diǎn),這一天南北兩半球晝夜相等,所以叫春分。這天以后太陽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晝長夜短。
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開始。我國大部分地區(qū)越冬作物進(jìn)入春季生長階段。
各地農(nóng)諺有:“春分在前,斗米斗錢”(廣東)、“春分甲子雨綿綿,夏分甲子火燒天”(四川)、“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種瓜豆后插秧”(湖北)、“春分種菜,大暑摘瓜”(湖南)、“春分種麻種豆,秋分種麥種蒜”(安徽)。 清明:斗指丁。
太陽黃經(jīng)為15°。此時(shí)氣候清爽溫暖,草木始發(fā)新枝芽,萬能物開始生長,農(nóng)民忙于春耕春種。
從前,在清明節(jié)這一天,有些人家都在門口插上楊柳條,還到郊外踏青,祭掃墳?zāi)?,這是古老的習(xí)俗。 谷雨:斗指癸。
太陽黃經(jīng)為30°。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潤大地五谷得以生長,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
諺云“谷雨前后,種瓜種豆”。 立夏:斗指東南。
太陽黃經(jīng)為45°。是夏季的開始,從此進(jìn)入夏天,萬物旺盛大。
習(xí)慣上把立夏當(dāng)作是氣溫顯著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nóng)作物進(jìn)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jié)氣。 小滿:斗指甲。
太陽黃經(jīng)為60°。從小滿開始,大麥、冬小麥等夏收作物,已經(jīng)結(jié)果、籽粒飽滿,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滿。
芒種:北斗指向已。太陽黃經(jīng)為75°。
這時(shí)最適合播種有芒的谷類作物,如晚谷、黍、稷等。如過了這個時(shí)候再種有芒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
同時(shí),“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麥、大麥等,“種”指種子。芒種即表明小麥等有芒作物成熟。
芒種前后,我國中部的長江中、下游地區(qū),雨量增多,氣溫升高,進(jìn)入連綿陰雨的梅雨季節(jié),空氣非常潮濕,天氣異常悶熱,各種器具和衣物容易發(fā)霉,所以在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qū)也叫“霉雨”。 夏至:北斗指向乙。
太陽黃經(jīng)為90°。太陽在黃經(jīng)90°“夏至點(diǎn)”時(shí),陽光幾乎直射北回歸線上空,北半球正午太陽最高。
這一天是北半球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從這一天起,進(jìn)入炎熱季節(jié),天地萬物在此時(shí)生長最旺盛。所心以古時(shí)候又把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陽運(yùn)生到最北的一日。
過了夏至,太陽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