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春秋戰(zhàn)國文化,介紹詳細點
秋戰(zhàn)國時期,經濟的發(fā)展,推動了科學技術的進步;社會的變革,促成了思想的空前活躍和文學藝術的繁榮。
文字
春秋時代開始,各地諸侯相爭,而原本周文化獨尊的局面逐漸破壞,各地區(qū)文化開始有“本地化”的改變趨勢。
到了戰(zhàn)國時代以后,這種情況更明顯,在文字使用方面可以粗略依照地域分為五大系統(tǒng):東方齊系、東北燕系、南方楚系、北方晉系和西方秦系文字,各系統(tǒng)的文字大體上相近,只有小部份文字有所差異,因此彼此文書往來并沒有太大問題。
文學
屈原是中國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中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他創(chuàng)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開創(chuàng)了“香草美人”的傳統(tǒng),代表作品有《離騷》《九歌》等。
屈原作品文字華麗,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內涵深刻,成為中國文學的源頭之一。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因當年為屈原逝世2230周年,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
呂不韋任秦國丞相時期,組織門客編寫了著名的《呂氏春秋》,其門客有三千人。即《呂覽》。也是雜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思想
春秋戰(zhàn)國之交,掀起了一場社會大變革的風暴。在這場摧枯拉朽、勢不可擋的大變革中,舊的奴隸主階級沒落了,新的地主階級興起了。
舊的制度和道德倫理觀念,被新的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取代了;一部分農民獲得較多的自由,社會的生產關系也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階級矛盾尖銳激烈,兼并戰(zhàn)爭連年不斷,整個社會呈現出紛繁復雜的大動蕩大改組局面。
書法
書法在中國書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青銅銘文(金文)及石鼓文代表中國書法藝術發(fā)展的第一個高潮,其風格或蒼勁古樸,或清秀典雅,具有特殊的美感,為后世所珍重。
盟書、簡冊,無論是丹書或朱書,其字體又別具風韻。如侯馬盟書,刀鋒筆痕明顯,轉折頓挫有力,線條粗細略有變化,入筆出筆形成蠶頭,有人稱之為蝌蚪書,形成一種特殊的美感。璽印文字為后來的印章篆刻藝術提供了最早的典范。
擴展資料:
他們來自社會的各個方面,地位雖然較低,但很多是有學問有才能的人,有的是通曉天文、歷算、地理等方面知識的學者,有的是政治、軍事的杰出人才。
其代表人物如孟子、墨子、莊子、荀子、韓非子、以及商鞅、申不害、許行、陳相、蘇秦、張儀等,都是著名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或科學家。至于一般的出謀劃策、談天雕龍之流,以及擊劍扛鼎、雞鳴狗盜之徒,更是人數眾多。
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陰陽家、名家、縱橫家、雜家、農家、小說家等許多學派。其中比較重要的是儒、墨、道、法四家,而《論語》《孟子》《墨子》《老子》《莊子》《荀子》《韓非子》則是這四家的代表著作。
其中,《論語》《孟子》和《莊子》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春秋戰(zhàn)國
2.春秋戰(zhàn)國時期禮儀常識
1、尊師重教“尊師重教”出自《禮記·學記》,是中國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專門論述教育、教學問題的論著。
是中國古代一部典章制度專著《禮記》中的一篇,寫作于戰(zhàn)國晚期。據郭沫若考證,作者為孟子的學生樂正克。
尊師重教這個成語出自《后漢書——孔僖傳》:“臣聞明王圣主,莫不尊師貴道?!?,可見尊師重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2、等級森嚴春秋戰(zhàn)國時代是由封建制向郡縣制過渡的時代,是先進的封建生產關系戰(zhàn)勝落后的奴隸制生產關系的時代,在學術上是諸子蓬起、百家爭鳴空前活躍的時代。由于士的出身不同,立場不同,因而在解決或回答現實問題時,提出的政治主張和要求也不同。
他們著書立說,爭辯不休,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陰陽家、名家、縱橫家、雜家、農家、小說家等許多學派。3、決戰(zhàn)需求神問卦春秋時期,兩國之間即使要決戰(zhàn),也要在宗廟進行求神問卦,到了戰(zhàn)場還要常常要進行卜筑,才能決定是否可以開戰(zhàn)。
4、天神祭祀凡在天之神,都屬于天神祭祀,包括祭至高神(天)、各類天體(日月星辰)、各類天象(大雩寒暑)等。祭祀至高神一一“天”“天”有其喜惡,也會因其喜惡而庇佑或懲罰人間的君主。
人間君主自稱“天子”,假借與天的虛構的血緣關系來維護其統(tǒng)治的合法性。也因此,郊天之祭,成為了兩周時期最為隆重的祭祀。
5、咂醬之禮中國制醬和食醬的歷史悠久,當時的醬叫“醢”,《周禮》記載“百醢”,可見當時制食醬品的發(fā)達。據《周禮·天官》所記,周天子祭祀或賓客用羞“百二十品”,用醬“百二十甕”,這百二十甕醬包括醢物六十甕、醯物六十甕,都是動植物食料加調味品炮制的復合調料。
肴饌百二十品配醬百二十甕,一肴配一醬,這是周王創(chuàng)下的前所未有的王室飲食制度。擴展資料:中國傳統(tǒng)禮儀:1、“九賓之禮”。
這是我國古代最隆重的禮節(jié)。它原是周朝天子專門用來接待天下諸侯的重典。
周朝有八百個諸侯國,周天子按其親疏,分別賜給各諸侯王不同的爵位,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各諸侯國內的官職又分為三等:卿、大夫、士,諸侯國國君則自稱為“孤”。這“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士”合起來稱為“九儀”或稱“九賓”。
周天子朝會“九賓”時所用的禮節(jié),就叫“九賓之禮”?!熬刨e之禮”是很隆重的:先是從殿內向外依次排列。
九位禮儀官員,迎接賓客時則高聲呼喚,上下相傳,聲勢威嚴。按古禮,“九賓之禮”只有周天子才能用,但到了戰(zhàn)國時代,周朝衰微,諸侯稱霸,“九賓之禮”也為諸侯所用,演變?yōu)橹T侯國接見外來使節(jié)的一種最高外交禮節(jié)了。
《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設九賓之禮”就是指此。2、“跪拜禮”。
早在原始社會就已產生,但那時人們僅僅是以跪拜的形式表示友好和敬意,并無尊卑關系。進入階級社會后,情況就不同了,特別是在封建社會里,“跪拜”是一種臣服的表示,“拜,服也;稽首,服之甚也?!?/p>
即使是平輩跪拜,也有彼此恭敬的意思?!肮虬荻Y”其表現形式有多樣,但主要有以下幾種:⑴“稽首”:是臣拜君之禮。
拜者頭首著地,并停留較長一段時間;⑵“頓首”:即叩首、叩頭。頭一觸地就起,是一種用于平輩間的,比較莊重的禮節(jié)。
古人就常常在書信的頭或尾書以“頓首”二字,以表敬意;另外,還有“空首”、“再拜”等。3、“揖讓禮”。
“揖”是作揖,雙手抱拳打拱,身體向前微傾;“讓”表示謙讓。這是一種大眾化的禮節(jié),一般用于賓主相見時,或平輩間、比較隨便的場合。
“打拱作揖”即是一種引見,也表示一種寒暄問候。這一禮節(jié),最能體現中華民族“謙讓”的美德。
4、“袒臂禮”。又叫“左右袒”,是一種特定場合下的特殊禮節(jié)。
所謂“左右袒”,是指露出左手臂或右手臂,以表示擁護哪一方面的意思。它一般用于事態(tài)嚴重的場合,通過“袒臂”表示擁護誰,藉以解決爭端。
相當于今天的舉手表決。這種禮節(jié),大約產生于春秋戰(zhàn)國時代。
5、“虛左禮”。古人一般尊崇左,故以右為較尊貴的地位。
但乘坐車輛時,卻恰好相反:車騎以“左”為尊位。如《信陵君竊符救趙》:“公子車騎,虛左,自迎夷門后生?!?/p>
后來經過演變,“虛左”就表示對人的尊敬。在“待客”或“給某人留下官位”時。
常謙稱“虛左以待”。“虛左以待”的行為,就成為尊重人的一種禮節(jié)。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_禮儀。
3.了解春秋時代的有關知識
春秋時代,是中國歷史東周前半期歷史階段。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這段歷史時期,史稱“春秋時期”。
魯國史官把當時各國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記錄下來,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記錄,簡括起來就把這部編年史名為《春秋》。
春秋時期開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東遷東周開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戰(zhàn)國前夕,總共295年。
一說止于公元前453年,韓、趙、魏滅智氏。又一說止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晉。
擴展資料:
名稱起源:
魯國史官把當時各國報導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記錄下來,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記錄,簡要概括起來就把這部編年史名為“春秋”。
孔子依據魯國史官所編《春秋》加以整理修訂,成為儒家經典之一?!洞呵铩酚涗浟藦聂旊[公元年(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
由于它所記歷史事實的起止年代,大體上與一個客觀的歷史發(fā)展時期相當,所以歷代史學家便把《春秋》這個書名作為這個歷史時期的名稱。
為了敘事方便,春秋時期開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東遷東周開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戰(zhàn)國前夕,總共295年 。
春秋以后,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大諸侯國連年戰(zhàn)爭,當時人們就稱呼這七大諸侯國為戰(zhàn)國?!稇?zhàn)國策·燕策·一》載蘇秦的弟弟蘇代說:“凡天下之戰(zhàn)國七,而燕處弱焉?!笨梢姰敃r七大諸侯國都有戰(zhàn)國的稱呼。
到西漢初年,“戰(zhàn)國”這個名詞的含義還沒有變化。到西漢末年劉向編輯《戰(zhàn)國策》一書時,才開始把“戰(zhàn)國”作為特定的歷史時期的名稱。
戰(zhàn)國時期開始于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即《史記》的《六國年表》開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滅齊統(tǒng)一六國的一年,共255年。
走向戰(zhàn)國:
在晉文公回晉即位的時候,有不少隨從隨他回國,結果這些人的后代們經過長期征戰(zhàn)的洗禮,漸漸在晉國成為貴族。前550年至前497年,晉國國政把持在范氏、中行氏、趙氏、韓氏、智氏、魏氏的手上。
前455年,晉國貴族只余下智、趙、魏、韓四家。智氏出兵攻趙氏,并脅迫魏韓兩氏出兵。戰(zhàn)事持續(xù)兩年,后趙氏游說魏韓兩家倒戈,滅智氏,瓜分智地并把持晉國國政。
前438年韓趙魏三家分晉,晉幽公僅余絳、曲沃兩地。前403年周威烈王冊立韓、趙、魏三家為侯國,即為《資治通鑒》中春秋和戰(zhàn)國的分界點。
春秋時期,各個諸侯國紛紛兼并其他小國,其中以楚、齊等大國甚之。到春秋末年,大部分中小國家以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統(tǒng)治的的時代。至此,中國歷史上的春秋時代便告一段落,隨之而來的是另一個割據時代——戰(zhàn)國。
文化:
相傳伏義氏將其歸納總結,對蓍草反復排列,來闡述紛紜繁復的社會現象,顯示成千上萬直至無窮的數字,具有以少示多,以簡示繁,充滿變化的特點。其所以稱為”易”。
中國人把這一時期稱為”諸子百家”時期。
春秋戰(zhàn)國是中國文化大發(fā)展的時期,實現了中國思想文化史上由卜巫的宗教迷信文化向以人為中心的理性人文文化的歷史轉型。
在春秋這個轉型期,盡管夏商周以來的傳統(tǒng)觀念仍在人們心中起著巨大的作用,普遍地發(fā)生著影響。
周天子及其諸侯政治權威的動搖與衰落,學在官府局面的被打破,隨之而出現的學術下移、典籍文化走向民間等社會方方面面的變化,又引起了人們思想觀念的某種改變,這些變化正是春秋時期思想文化轉型得以實現的歷史條件。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春秋
4.高一必修一、二涉及到的古文化常識
古文化常識一、年齡稱謂1、加冠:指男子二十歲(又“弱冠”)2、而立之年:指三十歲 3、不惑之年:指四十歲4、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5、花甲之年:指六十歲 6、古稀之年:指七十歲 7、耄耋之年:指八、九十歲 二、古代主要節(jié)日(01)元日:正月初一,一年開始。
(02)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03)上元:正月十五,張燈為戲,又叫“燈節(jié)” (04)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禱農事。
(05)寒食:清明前兩日,禁火三日(吳子胥) (06)清明:四月初,掃墓、祭祀。(07)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劃龍(屈原) (08)七夕:七月初七,婦女乞巧(牛郎織女)(09)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節(jié)” (10)中秋:八月十五,賞月,思鄉(xiāng)(11)重陽: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災 (12)冬至:又叫“至日”,節(jié)氣的起點。
(13)臘日:臘月初八,喝“臘八粥” (14)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舊迎新(3)王公年次紀年:用于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一種紀年方法,如:趙惠文王十六年三、有關官職的問題1、詞語(1)授官:除 拜 (2)升官:遷 擢 (3)降官:謫 左遷 (4)免官:罷 黜(5)招聘:征 辟 (6)京官調任地方官:出 徙 (7)大臣辭職:乞骸骨2、六部:(1)吏部(官職任免升調等)(2)戶部(土地稅收戶口等)(3)禮部(典禮科舉學校等)(4)刑部(司法刑獄案件等)(5)兵部(軍事軍隊邊防等)(6)工部(工程營造水利等)*“六部”是漢以后的中央官職,各部長官為尚書,副職為侍郎關于史書 (1)編年體: 以年代為線索編排的有關歷史事件。 (共三部)第一部是春秋時期孔子編的《春秋》;記事詳備的一部是春秋時期左丘明作的《左傳》;最大的一部是北宋史學家司馬光的《資治通鑒》。
(2)國別體: 以諸侯國為單位分別記敘的歷史。 (共兩部)最早的一部春秋時期左丘明作的《國語》;較好的一部是漢代初期劉向編訂的《戰(zhàn)國策》。
(3)紀傳體: 通過記敘人物活動來反映歷史事件。第一部是西漢時期司馬遷的《史記》;第二部是東漢時期班固的《漢書》;……《清史》。
(共二十多部)(4)通 史: 打破朝代界限,自古及今地記敘歷史。第一部是司馬遷的《史記》;第二部是司馬光的《資治通鑒》。
(共兩部)(5)斷代史: 記敘某一時期或某一朝代的歷史。第一部是東漢時期班固的《漢書》;第二部是南北朝時期范曄的《后漢書》;……《清史》。
(共二十多部) 說明(1)以上是按不同的標準分類,實際上同一史書可歸入不同體例。如《史記》,可以說它是一部紀傳體通史。
(2)清代乾隆年間編訂的“二十四史”是24部史書,打頭的一部是《史記》,壓尾的一部是《明史》,體例全都是紀傳體。而且除《史記》是通史外,其余23部都是斷代史。
*中國文學史上的“第一” (1 )《詩 經》: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作者不詳)(2 )《孫 子 兵 法 》:我國第一部軍事著作。
(春秋?孫武)(3 )《國 語》:我國第一部國別體史書。 (春秋?左丘明)(4 )《春 秋》: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
(春秋?孔子)(5 )《左 傳》:我國第一部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 (春秋?左丘明)(6 )《史 記》: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西漢?司馬遷)(7 )《漢 書》:我國第一部斷代史。 (東漢?班固)(8 )《 孔雀東南飛 》:我國第一首長篇敘事詩。
(作者不詳)(9 )《離 騷》:我國第一首長篇抒情詩。 (戰(zhàn)國?屈原)(10)《狂 人 日 記 》:我國現代第一篇白話小說。
(現代?魯迅)(11)屈 原:我國第一位詩人。 (戰(zhàn)國) (12)陶淵明:我國田園詩的開創(chuàng)者。
(東晉)(13)謝靈運:我國山水詩的鼻祖。 (南北朝)(14)陸 游:我國古代詩歌最多的詩人。
(南宋)。
5.春秋戰(zhàn)國時期禮儀常識
1、尊師重教
“尊師重教”出自《禮記·學記》,是中國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專門論述教育、教學問題的論著。是中國古代一部典章制度專著《禮記》中的一篇,寫作于戰(zhàn)國晚期。
據郭沫若考證,作者為孟子的學生樂正克。尊師重教這個成語出自《后漢書——孔僖傳》:“臣聞明王圣主,莫不尊師貴道?!?,可見尊師重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2、等級森嚴
春秋戰(zhàn)國時代是由封建制向郡縣制過渡的時代,是先進的封建生產關系戰(zhàn)勝落后的奴隸制生產關系的時代,在學術上是諸子蓬起、百家爭鳴空前活躍的時代。
由于士的出身不同,立場不同,因而在解決或回答現實問題時,提出的政治主張和要求也不同。他們著書立說,爭辯不休,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陰陽家、名家、縱橫家、雜家、農家、小說家等許多學派。
3、決戰(zhàn)需求神問卦
春秋時期,兩國之間即使要決戰(zhàn),也要在宗廟進行求神問卦,到了戰(zhàn)場還要常常要進行卜筑,才能決定是否可以開戰(zhàn)。
4、天神祭祀
凡在天之神,都屬于天神祭祀,包括祭至高神(天)、各類天體(日月星辰)、各類天象(大雩寒暑)等。
祭祀至高神一一“天”
“天”有其喜惡,也會因其喜惡而庇佑或懲罰人間的君主。人間君主自稱“天子”,假借與天的虛構的血緣關系來維護其統(tǒng)治的合法性。也因此,郊天之祭,成為了兩周時期最為隆重的祭祀。
5、咂醬之禮
中國制醬和食醬的歷史悠久,當時的醬叫“醢”,《周禮》記載“百醢”,可見當時制食醬品的發(fā)達。
據《周禮·天官》所記,周天子祭祀或賓客用羞“百二十品”,用醬“百二十甕”,這百二十甕醬包括醢物六十甕、醯物六十甕,都是動植物食料加調味品炮制的復合調料。肴饌百二十品配醬百二十甕,一肴配一醬,這是周王創(chuàng)下的前所未有的王室飲食制度。
6.關于傳統(tǒng)文化的知識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tài)的總體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chuàng)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fā)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tǒng)優(yōu)良的文化。
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除了儒家文化這個核心內容外,還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態(tài),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顯著特點 1,世代相傳。
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在某些短暫的歷史時期內有所中斷,在 不同的歷史時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變,但是大體上沒有中斷過,總的來說變化不大。2,民族特色。
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是中國特有的,與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3,歷史悠久。
有五千年的歷史。4,博大精深。
“博大”是說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廣度---豐富多彩,“精深”是說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測。 文化總述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大全 ★傳統(tǒng)縱覽★:仁、義、禮、智、信、忠、孝、悌、節(jié)、恕、勇、讓;琴棋書畫、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四大發(fā)明、民間禁忌、精忠報國、竹、民謠、黃土、長江、黃河、紅、月亮。
★農業(yè)文化★:農家、農民起義、鋤頭。 ★皇宮官府★:宮庭文化、帝王學。
★諸子百家★: 儒家(孔子、《論語》、孟子、《孟子》、荀子 ;思想:仁、義、禮、智、信;四書:《中庸》《大學》《孟子》《論語》) ①道家(老子、莊子;思想:道德,無為、逍遙) ②墨家(墨子、《墨子》、思想:兼愛、非攻、舉賢、節(jié)儉) ③法家(韓非、李斯、《韓非子》思想:君主集權,以法治國) ④名家(鄧析、惠施、《公孫龍子》) ⑤陰陽家(鄒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⑥縱橫家(鬼谷子、蘇秦、張儀、《戰(zhàn)國策》) ⑦雜家(呂不韋《呂氏春秋》) ⑧小說家( 吳承恩《西游記》、羅貫中《三國演義》、蒲松齡《聊齋志異》、曹雪芹《紅樓夢》)施耐庵(《水滸傳》) ⑨兵家(孫臏《孫臏兵法》孫武《孫子兵法》思想:強調作戰(zhàn)前一定要做好準備) ⑩醫(yī)家(扁鵲、張仲景、華佗、孫思邈、李時珍 下面有著作) ★琴★:笛子、二胡、古箏、蕭、鼓、古琴、琵琶。《茉莉花》、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廣陵散》、《平 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陽簫鼓》、《胡笳十八拍》、《漢宮秋月》、《陽春白雪》、《 漁樵問答》) ★棋★:中國象棋、中國圍棋,對弈、棋子、棋盤。
★書★:中國書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寶(毛筆、墨、硯臺、宣紙)、木版水印、甲骨文、鐘鼎文、漢代竹簡、豎排線裝書 ★畫★:國畫、山水畫、寫意畫;敦煌壁畫;八駿圖、太極圖(太極)。 ★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傳統(tǒng)文學★:《詩經》、《漢樂府》、《孫子兵法》、《三十六計》、《先秦詩歌》、《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小說》、四大名著(《西游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聊齋志異》 ★傳統(tǒng)節(jié)日★:漢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近50個 。如下是15個主要節(jié)日: 春節(jié)、上元節(jié)(元宵節(jié))、花朝節(jié)(花神節(jié))、上巳節(jié)(女兒節(jié))、寒食節(jié)、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七夕節(jié)、中元節(jié)(鬼節(jié))、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冬至節(jié)、臘八節(jié)、祭灶日(小年)、除夕 ★中國戲劇★:昆曲、湘劇、京劇、皮影戲、川劇、黃梅戲、粵劇、花鼓戲、巴陵戲、木偶戲 | 京戲臉譜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昆曲 ★中國建筑★:長城、牌坊、園林、寺院、鐘、塔、廟宇、亭臺樓閣、井、石獅、民宅、秦磚漢瓦、兵馬俑。
★漢字漢語★:漢字、漢語、對聯(lián)、謎語(燈謎)、歇后語、熟語、成語、射覆、酒令等…… ★傳統(tǒng)中醫(yī)★:中醫(yī)、中藥、《黃帝內經》、《針灸甲乙經》、《脈經》、《本草綱目》、《千金方》《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 ★宗教哲學★:佛、道、儒、陰陽、五行、羅盤、八卦、司南、法寶、算命、禪宗、佛教、觀音,太上老君;燒香、拜佛、蠟燭。 ★民間工藝★:剪紙、風箏、中國織繡(刺繡等)、中國結、泥人面塑、龍鳳紋樣(饕餮紋、如意紋、雷紋、回紋、巴紋)、祥云圖案、鳳眼、千層底、檐、鷲。
★中華武術★:太極拳、詠春拳、南拳北腿、少林、武當、峨嵋、崆峒、昆侖、點蒼、華山、青城、嵩山。 ★地域文化★:中土文化、江南文化、江南水鄉(xiāng)、塞北嶺南、大漠風情、蒙古草原、天涯海角、中原、巴陵文化…… ★民風民俗★:禮節(jié)、婚嫁(紅娘、月老)、喪葬(孝服、紙錢)、祭祀(祖);門神、年畫、鞭炮、餃子。
★衣冠服飾★:漢服(漢族)、唐裝(漢族盤領袍)、苗服(苗族)、維服(維吾爾族)、繡花鞋、虎頭鞋、偽唐裝(滿族馬褂)、旗袍(滿族)、肚兜(滿族)、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后的鳳冠、絲綢。 中國傳統(tǒng)服飾 漢服 ★四大雅戲★:花鳥蟲魚、牡丹、梅花、桂花、蓮花、鳥籠、盆景、鯉魚; ★動物植物★:龍、鳳、狼、麒麟、虎、豹、鶴、龜、大熊貓。
;梅蘭竹菊:梅花,蘭花,竹子,菊花。松、柏。
★器物隨身★:玉(玉佩、玉雕……)瓷器、景泰藍、中國漆器、彩陶、紫砂壺、蠟染、古代兵器(盔甲、大刀、寶劍等)、青銅器、古玩(銅錢等)、鼎、金元寶、如意、燭。
7.春秋文化
春秋時期的文化特點:百家爭鳴,百花齊放。
春秋戰(zhàn)國是中國文化大發(fā)展的時期,實現了中國思想文化史上由卜巫的宗教迷信文化向以人為中心的理性人文文化的歷史轉型。在春秋這個轉型期,盡管夏商周以來的傳統(tǒng)觀念仍在人們心中起著巨大的作用,普遍地發(fā)生著影響。
周天子及其諸侯政治權威的動搖與衰落,學在官府局面的被打破,隨之而出現的學術下移、典籍文化走向民間等社會方方面面的變化,又引起了人們思想觀念的某種改變,這些變化正是春秋時期思想文化轉型得以實現的歷史條件。著作:《左氏傳》30卷; 墨子,老子,論語,國語《公羊傳》11卷;《谷梁傳》11篇;《鄒氏傳》11卷;《夾氏傳》11卷。
【音樂專輯名】專 輯:春秋 歌 手:徐鑫 語 言:國語 日 期:2003.09.00 曲目:[01]春秋 [02]陳隋 [03]天山之春 [04]渭水情 [05]草原小姐妹【樂隊名】春秋樂隊成立于2000年。風格以重金屬為基準,融入中國民族音樂,歐洲戰(zhàn)歌等音樂元素, 春秋音樂豐滿大氣,在力量、內容、音樂美感上結合的很到位,具有游牧民族的高亢灑脫,也有東方部落音樂和宮廷音樂的神秘,在中國音樂圈內獨樹一幟,春秋繼承了老一代搖滾音樂人的傳統(tǒng)統(tǒng)情節(jié),也借鑒、融合了新一代音樂人的前瞻性。
精密特別的和聲編制是春秋的特色之一,樂隊有很強的現場演出能力??唇袢沾呵铩浔鞯恼T惑 主唱:楊猛 吉它手:郭怡廣 吉它手:寇征宇 貝司手:李波 鼓 手:刁磊 鍵 盤:李猛 【歌曲名】演唱者李爍,收錄在2006年的專輯《好夢留人》中,歌詞:春山暖日和風 闌桿樓閣簾櫳 楊柳秋千院中 楊柳秋千院中孤村落日殘霞 輕煙老樹寒鴉 一點飛鴻影下 一點飛鴻影下啼鶯舞燕 小橋流水飛紅 啼鶯舞燕 小橋流水飛紅青山綠水 白草紅葉黃花 青山綠水 白草紅葉黃花【電視劇】《東周列國:春秋/戰(zhàn)國篇》中文名稱:東周列國|戰(zhàn)國篇資源類型:RMVB版本:(更新至32集/32集全)發(fā)行時間:2000年01月01日地區(qū):大陸語言:普通話演員:劉威 劉薇薇 等 中國的戰(zhàn)國時代是世界人類史上最輝煌的一頁,《東周列國|戰(zhàn)國篇》以恢宏的氣勢,再現從三家分晉到秦始皇一統(tǒng)山河的二百多年中,諸子百家縱橫捭闔、戰(zhàn)國七雄逐鹿中原的浩瀚場面。
《東周列國|戰(zhàn)國篇》通過精心收集考證,復原了兩千多年來流傳的有關戰(zhàn)國時期的典故,如“孫龐斗智”、“商鞅變法”、“田單復國”、“蘇張縱橫”、“竊符救趙”、“呂氏春秋”、“荊柯刺秦”等經典故事,讓觀眾在回顧歷史的同時領略中華民族古文化的深刻內涵和華夏文明的精神之根。曾有人預言:九十年代世界各國的政治局勢將是中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又一模擬,因此《東周列國|戰(zhàn)國篇》的推出有其特殊的歷史意義。
=========================春秋篇: 第一集 驪山烽火 第二集 黃泉認母 第三集 如此君臣 第四集 筑臺納媳 第五集 諸兒文姜 第六集 管仲拜相 第七集 尊王攘夷 第八集 霸主齊桓 第九集 仁義大旗 第十集 驪姬亂晉 第十一集 羊皮換相 第十二集 擇君圖報 第十三集 重耳勵志 第十四集 重耳返晉 第十五集 文公成霸 第十六集 罪哭崤山 第十七集 趙盾弒君 第十八集 趙氏孤兒 第十九集 一鳴驚人 第二十集 莊王治楚 第二十一集 霸主余韻 第二十二集 崔慶之亂 第二十三集 晏子相齊 第二十四集 高山仰止 第二十五集 逃出昭關 第二十六集 專諸刺僚 第二十七集 三約伐楚 第二十八集 掘墓鞭尸 第二十九集 會稽之恥 第三十集 勾踐滅吳 =========================戰(zhàn)國篇:第一章 死士豫讓(1-3集) 第二章 魏宮驚夢(4-5集) 第三章 商鞅變法(6-9集) 第四章 孫龐斗智(10-12集) 第五章 蘇張縱橫(13-15集) 第六章 趙武靈王(16-18集) 第七章 田單復國(19-21集) 第八章 范雎逼仇(22-24集) 第九章 竊符救趙(25-26集) 第十章 呂氏春秋(27-29集) 第十一章 荊柯刺秦(30-32集)。
8.春秋戰(zhàn)國時期 文化 有什么特點
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1.春秋戰(zhàn)國時期,出現了老子、孔子等許多著名思想家和著作,對我國和世界文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2.“百家爭鳴”促進了戰(zhàn)國時期學術思想的發(fā)展,也有利于文學的發(fā)展和科學技術的總結與交流。
3.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和屈原創(chuàng)作的楚辭,在我國文學史和世界文學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先秦諸子的散文,是我國古代文學的寶貴財富。
4.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我國在天文學、物理學、醫(yī)學方面的成就,都具有世界先進水平?!赌洝分锌偨Y和提煉的大量物理學知識,也在我國科學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5.長沙楚國遺址出土的帛畫、四川出土的嵌錯賞功宴樂銅壺和湖北隨州出土的整套編鐘和其他樂器,反映出春秋戰(zhàn)國時期繪畫和音樂藝術已具有很高的水平。6.春秋戰(zhàn)國時期,文化空前繁榮,科學技術取得許多世界領先的成就,反映了古代中國在當時世界上的先進地位,值得我們自豪。
(一)儒家 儒家倫理思想以孔子為代表.他建立了以“仁”和“禮”為核心的倫理理論與道德準則.仁是處理人與人關系和做人的根本原則,禮是人行為的根本原則,仁是內心的德性,禮是外在的規(guī)范.孟子對孔子倫理思想中的“仁”作了進一步的發(fā)揮和完善,提出了性善論,確立了主觀倫理精神.他認為人生來就具有善心,具體表現為“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等四種“善端”.擴充“善端”,便發(fā)展為仁、義、禮、智四種道德.荀子對孔子倫理思想中的“禮”作了進一步的闡發(fā),確立了客觀倫理精神.“禮”是“天理”、“人情”、“國法”三者的統(tǒng)一.主張性惡論,講究化性起偽. (二)道家 道家的倫理思想以老子和莊子為代表.老莊倫理精神的主要傾向是:以保全個人的生命、超脫世俗生活為最高理想,鄙視君臣、父子的人倫之道,接近出世主義.在現實生活中,道家的人生態(tài)度、處世原理、修養(yǎng)方法,與儒家相補充.如果說儒家倫理精神是在社會生活中的“進”,道家倫理則是在社會生活中的“退”,它所要解決的是在曲折的、不得志的社會生活中如何安身立命的問題. (三)墨家 墨家的倫理思想以墨子為代表,提倡“兼愛”的倫理原則.在道德評價上,墨子提出“志功”統(tǒng)一的主張.在義利關系上,墨家主張把義利統(tǒng)一起來,墨家認為義就是利,“重利”就是“貴義”.但其理論的短命標示出其理論不符合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特殊結構. (四)法家 法家倫理思想的主要代表是管子、韓非子.法家倫理思想強調法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認為法起根本性的作用,甚至夸大為可以代替道德.中國社會最后形成的“內法外儒”的統(tǒng)治形式說明了中國社會家國一體的格局.政治:戰(zhàn)亂不斷,各國掀起變法運動,確立封建制度經濟:鐵農具 牛耕的使用,封建剝削方式出現,農業(yè)手工業(yè)的發(fā)展,商業(yè)興盛,城市繁榮文化: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