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國學經(jīng)典名句100條
國學經(jīng)典名句100條 正文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 【譯文】孔子說:“學習并且不斷溫習與實習,不也很愉快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也很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2、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論語》 【譯文】孔子說:“君子飲食不求滿足,居處不求舒適,勤勉做事而說話謹慎,到有賢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說是好學的了?!?3、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
【譯文】有子說:“禮的應用,以和諧最為重要。” 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p>
《論語》 【譯文】孔子說:“不怕別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別人?!?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矩?!?/p>
《論語》 【譯文】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學習,三十歲立足于社會,四十掌握了知識而不致迷惑,五十歲了解并順應了自然規(guī)律,六十歲聽到別人說話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歲可以隨心所欲,又不超出規(guī)矩” 6、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薄墩撜Z》 【譯文】孔子說:“君子普遍地團結(jié)人而不相互勾結(jié);小人相互勾結(jié)而不能普遍地團結(jié)人?!?/p>
7、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薄墩撜Z》 【譯文】孔子說:“只讀書而不深入思考就會茫然無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讀書就會產(chǎn)生疑惑?!?/p>
8、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薄墩撜Z》 【譯文】孔子說:“看見賢德的人就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p>
9、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薄墩撜Z》 【譯文】子貢說:“君子的過錯,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樣?。河辛诉^錯,人人都看見了;改正的時候,人人都仰望著?!?/p>
10、子曰:“德不孤,必有鄰?!?【譯文】孔子說:“有道德的人不會孤單,一定會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伙伴?!?/p>
11、子夏曰:“仕而優(yōu)則學,學而優(yōu)則仕?!薄墩撜Z》 【譯文】子夏說:“做官有了余力就可以學習了,學習有了余力就可以做官了。”
12、子曰:“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p>
《論語》 【譯文】孔子說:“質(zhì)樸多于文彩就會顯得粗野,文彩多于質(zhì)樸就會流于浮華。文彩與質(zhì)樸搭配適中,才能成為君子?!?/p>
1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 【譯文】孔子說:“對于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不如以它為樂的人?!?/p>
14、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論語》 【譯文】孔子說:“把所學的東西默默地記下來,不斷學習而不厭煩,教導別人而不感到疲倦,這些我做得怎么樣呢?” 15、子夏曰:“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譯文】子夏說:“普天下的人都應是兄弟?!?/p>
16、子曰:“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薄墩撜Z》 【譯文】孔子說:“干不義的事得到了財富和地位,對我來說,就如同浮云一樣?!?/p>
1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薄墩撜Z》 【譯文】孔子說:“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為師學習的人;我選擇其中好的并且向他學習,看到其中不好的就改正過來?!?/p>
18、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薄墩撜Z》 【譯文】孔子說:“仁德難道離我們很遠嗎?我需要仁德,那仁德就來了?!?/p>
19、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薄墩撜Z》 【譯文】孔子說:“君子胸懷寬廣坦蕩,小人永遠局促憂愁?!?/p>
20、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論語》 【譯文】曾子說:“知識分子不能沒有寬闊的胸懷和剛強的毅力,因為他擔負著重大的歷史使命而且道路遙遠。
以實現(xiàn)仁德作為自己的歷史使命,不是很重大嗎?對這一理想的追求到死才可以停止,不是道路遙遠嗎?” 21、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薄墩撜Z》 【譯文】孔子說:“花言巧語,裝模作樣,這樣的人很少有仁義之心?!?/p>
2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 【譯文】孔子在河岸上感嘆說:“時光的流逝就像這河水一樣?。∪找共煌5亓魈?。”
23、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薄墩撜Z》 【譯文】孔子說:“在上者自己要行得正,不用命令在下者也能照著做,自己身行不正,雖然發(fā)號施令,在下者也不會聽從。”
24、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 【譯文】孔子說:“君子重視和諧而不強求完全相同,小人強求完全相同而不重視和諧?!?/p>
25、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薄墩撜Z》 【譯文】孔子說:“君子平和大方而不驕恣,小人驕恣而不平和大方?!?/p>
26、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譯文】孔子說:“說得多,做得少,君子以此為恥辱?!?/p>
27、子曰:“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論語》 【譯文】孔子說:“貧窮而沒有怨言很難做到,富有而不驕傲容易做到?!?/p>
28、子曰:“不。
2.有關國學的知識
一、科舉教育 1、科舉制度概說 2、科舉前選拔官員 3.科舉制名稱 4、古代學校 5、古代學官 二、風俗禮儀 1、古代節(jié)日習俗 2、古代禮儀 3、古代位次 4、古代諱稱 三、姓名稱謂 1、基本稱謂 2、兼稱幾項 3、古代謙稱 4、古代敬稱 5、古代賤稱 6、特殊稱謂 四 、古代職官 1、古代官職概述 2、常見的官職爵位名 3、官職任免升降術語 一、科舉教育 1、科舉制度概說 科舉制度是中國歷史上通過考試選拔官員的一種基本制度。
它創(chuàng)始于隋朝,確立于唐朝,完備于宋朝,興盛于明、清兩朝,廢除于清朝末年,歷時1300余年,對中國歷史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從官制史角度看,科舉制度的產(chǎn)生是歷史的必然和巨大進步。
它所堅持的是“自由報名,統(tǒng)一考試,平等競爭,擇優(yōu)錄取,公開張榜”的原則,打破了血緣世襲關系和世族對政治的壟斷,對我國古代社會的選官制度是一個直接有力的改革。它給中小地主階級和平民百姓通過科舉入仕提供了一個公平競爭的平臺,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優(yōu)秀人才脫穎而出。
科舉考試的內(nèi)容到明代以八股文為主,即“八股取士”。它逐步成為一種僵化的模式,特別是到晚清時已成為嚴重束縛知識分子的枷鎖,暴露出種種弊端。
1905年清政府廢除科舉,也就是歷史的大勢所趨。從此,1300年的科舉制度終于宣告結(jié)束。
但客觀而論,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發(fā)展中,科舉制的進步作用也是不容否定的。 2、科舉前選拔官員 【薦舉】漢代選拔官吏制度的一種形式。
薦舉有考察、推舉的意思,又叫察舉。由侯國、州郡的地方長官在轄區(qū)內(nèi)隨時考察、選取人才,推薦給上級或中央,經(jīng)過試用考核,再任命官職。
察舉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賢良、文學、茂才等?!稄埡鈧鳌罚骸坝涝?,舉孝廉不行。”
《陳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保h代避劉秀諱,稱秀才為茂才) 【征辟】也是漢代選拔官吏制度的一種形式。
征,是皇帝征聘社會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職。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級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屬吏,再向朝廷推薦。
《張衡傳》:“連辟公府,不就?!薄鞍驳垩怕労馍菩g學,公車特征拜郎中?!?/p>
【孝廉】漢代察舉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順父母、辦事廉正的意思。
實際上察舉多為世族大家壟斷,互相吹捧,弄虛作假,當時有童謠諷刺:“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3.科舉制名稱 【科舉】指歷代封建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
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科舉。從隋代至明清,科舉制實行了一干三百多年。
《詩話二則?推敲》“島(指賈島)初赴舉京師”,意思是說賈島當初前去長安參加科舉考試。到明朝,科舉考試形成了完備的制度,共分四級:院試(即童試)、鄉(xiāng)試、會試和殿試,考試內(nèi)容基本是儒家經(jīng)義,以“四書”文句為題,規(guī)定文章格式為八股文,解釋必須以朱熹《四書集注》為準。
【童試】也叫“童生試”;明代由提學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學政主持的地方科舉考試,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院試合格后取得生員(秀才)資格,方能進入府、州、縣學學習,所以又叫入學考試。應試者不分年齡大小都稱童生。
《左忠毅公逸事》“及試,吏呼名至史公”,這里就是指童生試,在這次考試中左光斗錄取史可法為生員(秀才),當時史可法二十歲?!洞倏棥贰耙赜谐擅?,操童子業(yè)”,“操童子業(yè)”是說正在準備參加童生試。
【鄉(xiāng)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因在秋八月舉行,故又稱秋闈(闈,考場)。主考官由皇帝委派。
考后發(fā)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舉人,第一名叫解(jiě)元。 【會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因在春季舉行,故又稱春闈。
考試由禮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總裁,各省的舉人及國子監(jiān)監(jiān)生皆可應考,錄取三百名為貢士,第一名叫會元。 【殿試】是科舉制最高級別的考試,皇帝在殿廷上,對會試錄取的貢士親自策問,以定甲第。
實際上皇帝有時委派大臣主管殿試,并不親自策問。錄取分為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第一名稱狀元(鼎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的稱號;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的稱號。
二、三甲第一名皆稱傳臚,一、二、三甲統(tǒng)稱進士。 【及第】指科舉考試應試中選,應試未中的叫落第、下第。
《祭妹文》:“逾三年,予披宮錦還家。”古時考中進士要披宮袍,這里“披宮錦”即指中進士。
《祭妹文》:“大概說長安登科,函使報信遲早云爾。”“登科”是及第的別稱,也就是考中進士。
【進士】參見“殿試”條。是科舉考試的最高功名。
《儒林外史》第十七回:“讀書畢竟中進士是個了局?!必暿繀⒓拥钤囦洖槿锥冀羞M士。
據(jù)統(tǒng)計,在我國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制度史上,考中進士的總數(shù)至少是98749人。古代許多著名作家都是進士出身,如唐代的賀知章、王勃、宋之問、王昌齡、王維、岑參、韓愈、劉禹錫、白居易、柳宗元、杜牧等,宋代的范仲淹、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蘇軾等。
考中進士,一甲即授官職,其余二甲參加翰林院考試,學習三年再授官職。 【狀元】參見“殿試”條。
3.國學知識
什么是國學?于中國人而言,研究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學問,就是國學。
何謂傳統(tǒng)文化?中國文化主要思想基礎是儒釋道三家思想。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主要是儒墨道三家思想占主導地位,后來墨家思想逐漸沒落。
佛教傳入中國以后,由于佛經(jīng)思想與中國本土思想有諸多相通之處,所以佛教得以在中國逐漸傳揚發(fā)展。禪宗傳到慧能及其弟子之時,禪宗創(chuàng)建了叢林之都,佛教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了深層次的融合。
此后,中國傳統(tǒng)文化儒釋道三家并存,各有短長。儒家經(jīng)典主要是四書五經(jīng),四書皆為孔子弟子及其學術思想繼承者的儒家學者所作。
五經(jīng)皆為孔子整理??鬃赢敃r整理了六經(jīng),可惜后來樂經(jīng)失傳。
儒家開創(chuàng)者孔子是以為中國文化的集大成者,刪詩書,定禮樂,序周易,著春秋??鬃铀淼慕?jīng)典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非常大的貢獻。
尤其是周易,群經(jīng)之首,大道之源。諸子百家思想皆不出周易范疇。
道教經(jīng)典有一個系統(tǒng)的集合——《道藏》,全套8000卷,囊括了古往今來幾乎所有道家經(jīng)典。最為人們所熟知的代表大概首推《道德經(jīng)》和《莊子》。
佛教經(jīng)典的系統(tǒng)集合名為《大藏經(jīng)》。大藏經(jīng)也稱一切經(jīng),就是系統(tǒng)地把幾乎所有的佛教經(jīng)典集合在一起。
隋唐時期,中國已經(jīng)開始出現(xiàn)佛經(jīng)的系統(tǒng)整理,宋元明清各朝代也各自編纂過大藏經(jīng)。建國后,20世紀80年代起,政府開始組織人力物力編纂大藏經(jīng)——《中華大藏經(jīng)》。
可以體現(xiàn)中國佛教基本精神的“十三經(jīng)”包括《心經(jīng)》、《金剛經(jīng)》、《無量壽經(jīng)》、《圓覺經(jīng)》、《梵網(wǎng)經(jīng)》、《壇經(jīng)》、《楞嚴經(jīng)》、《解深密經(jīng)》、《維摩詰經(jīng)》、《楞伽經(jīng)》、《金光明經(jīng)》、《法華經(jīng)》、《四十二章經(jīng)》等。許多人喜歡抓住清朝文字獄問題不放,卻對清朝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貢獻視而不見。
本人所知的清代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比較主要的貢獻包括《康熙字典》(收錄字數(shù)最多的字典,4萬余字),《古今圖書集成》(共計1億6000萬字的百科全書),《乾隆大藏經(jīng)》(全套7000余卷),《四庫全書》(你知道的和不知道的經(jīng)史子集這里基本都齊全了),考據(jù)學(也稱“漢學”)。滿清為華夏文明的傳承發(fā)展做出巨大貢獻,實為華夏重要一員。
4.作文國學經(jīng)典伴我行100字
中國有五千年的源遠流長的文化,所以,中華兒女從小就與經(jīng)典閱讀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
剛上小學時,每天早上晨讀,都讀一本較大的國學經(jīng)典誦讀本,里面有《三字經(jīng)》、《大學》、《老子》、《中庸》、《論語》等經(jīng)典篇目。要說誦讀給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樂趣和便利呢?請聽我慢慢道來吧。
有一次,弟弟從門外悶悶不樂地走進來,“砰”地一聲關上了門。看他那悶悶不樂的樣子,我就知道肯定發(fā)生了什么事,便問:“怎么了?瞧你那嘴撅的?!?/p>
“哎喲,還不是那個橫行霸道的同學,我昨天只不過隨口答應了一下把我的那盒水彩筆給他嘛!”“嗯,這件事是他不對,你不就隨口答應他給他水彩筆嘛!他那么霸道干什么?!边@時,爸爸從書房出來,也看見了弟弟剛才那副悶悶不樂的樣子,問我:“你弟弟怎么了?”“咳,他隨口答應同學給人家一盒水彩筆,可那位同學非逼他給。
我覺得是那位同學不對?!薄昂呛?,張辰,你還沒說到點子上。
古人說‘言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愕艿苣莻€同學做的是不好,太輕率了,但你弟弟也有不對的地方,既然答應給人家水彩筆就一定要給?!?/p>
“可……可他只不過是隨口答應罷了?!薄盁o論在什么情況下,許下的諾言都要兌現(xiàn)?!?/p>
聽了爸爸的這番話,我好像懂了什么。 在以后的學習中,古人的一言一行越來越深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我們也將與經(jīng)典一路相伴……。
5.誦讀經(jīng)典傳承文明的作文100字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燦爛的文化。
其中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精神;“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無私奉獻情操;“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白x萬卷書,行萬里路”中國國學經(jīng)典,文化蘊含豐厚,蘊藏著豐富的文明禮節(jié)和做人道理。
如《論語》中所記載的孔子的許多循循善誘之言,至今仍被世人奉為至理;也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在《孟子》卷十二的“丹之活水”中,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p>
孟子否定了他的說法。曰:“子過矣。
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為壑。令吾子以鄰國為壑。
水逆行,謂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惡也?!边@件事講了白圭總自以為是,自私自利,只圖個人利益,把困難或禍害轉(zhuǎn)嫁到別人身上,自私自利的表現(xiàn)。
孟子則用和藹的態(tài)度、尊敬的言辭批評了白圭自以為是、以鄰國為壑的錯誤做法,體現(xiàn)了孟子的仁愛思想。主要啟示我們在生活中要有一顆仁愛的心,處理事情的時候既要有利于自己,又要有利于鄰居,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6.國學經(jīng)典誦讀讀后感100字5篇
讀了《國學經(jīng)典》有感_200字 中華名族五千年文化的精髓,用文字記錄來,就成了一本本的國學經(jīng)典。
國學經(jīng)典底蘊豐富,蘊藏豐富的為人處事的經(jīng)驗和道理,其思想內(nèi)涵的核心就是仁、義、禮、智、信。作為儒家所謂的“五常”。
就拿“五常”中的智來說吧?!叭?、義、禮、智、信”是為人處事的基本原則,而要將這一切聯(lián)系起來就需要“智”貫穿其中,否則即使有“仁、義、禮、信”加持于身,也都不可能通過無礙。
新時期需要把中華名族的道德智慧同人文智慧、科學智慧聚成一體,開啟新的智慧。這是我們今天仍要發(fā)揚的。
就像《愚蠢的狼》這篇文章講述的一樣:愚蠢者總會被聰明著戰(zhàn)勝。這就如同聰明者總會騙的了愚蠢。
因此,現(xiàn)在就要努力學習,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使自己變的更聰明!讀國學經(jīng)典《論語》有感_300字 從二年級開始,我和媽媽一起每天快樂誦讀國學經(jīng)典《論語》。 《論語》你們想不想知道是它寫什么的?是誰寫的呢?我猜你們都想知道吧!其實它是一本語錄。
二千五百多年前,有一位老師孔子,他對學生非常有耐性,對人非常的謙遜,所以很受人尊重。這本語錄主要是他的學生把孔子上課說的話和生活中做的事記錄下來。
《論語》記錄了很多孔子說的話,對我們的學習和生活都有很大幫助。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公冶長第五》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這句話是孔子通過稱贊伯夷叔齊倆兄弟不記仇,因此別人就就不記得他們的舊怨這樣一個故事講述了為人處世應有的態(tài)度。 平時在班里,我與同學之間相處難免會有吵架,鬧意見的時候,這時我就應該學會“不念舊惡,怨是用?!边@樣我們才能夠友好相處,互相幫助! 其實,悄悄告訴你,這本語錄還有很多寶貝,雖然我只會誦讀,還沒有完全弄懂所有的語句,但古人說過,讀書千遍,其義自現(xiàn)!所以,我已經(jīng)約好媽媽每天繼續(xù)誦讀了《論語》,多學學里面為人處世的道理。
你呢,要不一起來吧!國學經(jīng)典之《三國演義》讀后感_1100字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痹陂L江岸邊,在神州大地上,在2000年前的中國,這片神圣的土地經(jīng)歷了什么呢?三國時期。
雖然民不聊生,卻趣事連連;雖然連年戰(zhàn)亂,卻英雄輩出;雖然戰(zhàn)士們的鮮血染紅了長江、黃河,可是他們的事跡、這個年代的歷史卻永遠流淌在我們心中,就像血液是熱的,更是充滿色彩的。我從小就看三國,6歲時,一本厚厚的,表面枯燥無味的書擺在了我的書架上,懷著充滿希望的心情翻開了這本書,書中的內(nèi)容竟一下子吸引了我,我鉆進了這本充滿魔力的書,直到現(xiàn)在,我還在研究三國。
這本書記載的是東漢末年,由農(nóng)民起義到群雄割據(jù)的一系列故事。這個時期沒有誰是王者,沒有皇帝,更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國家。
個個秣兵厲馬,個個雄心勃勃,都想成為最終的霸主。特別是劉備、曹操、孫權(quán)這三個老大,都有無數(shù)的兵馬,無限的魅力,打來打去,一場仗打了八十多年后,終于決出了勝負,勝者不是魏、蜀、吳,而是新的勢力晉,這個搞笑的結(jié)局為三國畫上了“!”,或是個“?”。
三國時期,不僅有血肉橫飛,猛將如云的戰(zhàn)場,還有在戰(zhàn)場后方,無數(shù)出謀劃策、運籌帷幄的“戰(zhàn)場”。有像呂布、趙云這樣的猛將,有像諸葛亮、周瑜這樣的不用刀槍卻勝過刀槍的謀士。
更有像劉備、曹操這樣的王者。從這些英雄與歷史的身上,我懂得了許多道理。
三國世界個個王者最終的目標無非是當上皇上,他們充滿野心,自以為是,恨不得一步登天,但是最后卻誰也沒能得逞。做人就不要這樣,野心越大,輸?shù)镁驮綉K。
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只有踏實的做事,一步一個腳印,從小到大,從無到有,才能取得最終的成功。如果一口吃個胖子是絕對吃不下的。
雖然一開始你可能像劉備一樣渺小,但是只要努力,踏踏實實的來攀登生活的這個梯子,當爬到梯子頂端時,你會看到自己腳印,看到下面的世界那么美麗。成功需要努力,只有心還不夠,除了有心還要有行動。
滴水能把石穿透,萬事功到自然成??纯丛B這樣的人,只是充滿了野心,卻不付出努力,一顆心是達到了成功,可是通過實際行動走的路,他還遠沒有走完。
這三國這個亂世中,其實每一個人都是我們的老師,曹操告訴我們做人必須有心計,劉備說想成功就一定要有執(zhí)著的信念和一顆充滿慈愛的心。諸葛亮扇動羽扇,告訴我們只有時刻謹慎、細心才能成大事。
關羽滿臉懊悔:“哎,千萬別像我這樣,心高氣傲,這樣得不到什么好的結(jié)局”。呂布來了,趙云來了,董卓來了,他們都來到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中,講述他們的人生。
以史為鑒,以史為例。從《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我體會到了做人的真理,足夠享用一生。
《三國演義》本身就是真理。讀歷史,讓人明智,讀國學,讓人明理。
從這些經(jīng)典中,我們就可以與英雄對話,與歷史交談。讀三國,讓我身處這個充滿魔力的三國世界,我還要在這個三國世界中繼續(xù)去探索。
讀了《國學經(jīng)典》有感_300字 孔子是我國春秋時代的大教育家,他教過的學生不下三千,人們把他和學生上課時的交流記載了下來,這就是《論語》。 “溫故而。
7.國學經(jīng)典伴我行作文100字
《國學經(jīng)典伴我行》
國學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對于傳承文明,增強民族凝聚力和中華民族的復興都起著重要作用。中國國學中的思想,是中華民族共同的血脈和靈魂,是連接炎黃子孫的血脈之橋、心靈之橋。
國學經(jīng)典伴我而行,我將收益匪淺。
8.100字我眼中的國學一篇日記
學習國學的心得體會第一篇:國學經(jīng)典學習心得體會
讀國學學經(jīng)典,從我個人來說,有不少的收獲和體會。收獲可以從兩方面來說:一:提高自身素養(yǎng),為教育工作打好基礎。我從國學與經(jīng)典中學習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學以致用。二:從國學經(jīng)典中學到做人的道理,處世的哲學。
現(xiàn)代社會知識更新快,自己在學校里學到的知識太有限,根本趕不上時代的變化。要做好新時代的教師,能適應時代的需求,現(xiàn)代教師必須有活到老學到老的觀念。而學習,應該海納百川,應該博而精。新時代的知識技能固然要學。而我國古文化博大精深,更應該是學習的寶庫,知識的海洋。《論語》中說“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薄皽毓识?,可以為師矣。”國學經(jīng)典里的知識也一樣,就像陳年佳釀,越品越有味道。而且也只有國學經(jīng)典才經(jīng)得起推敲,經(jīng)得起品味。《論語述而》中還說過:“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边@句話對我影響很深,讀書時我是個自信得有些自負的人,莫名其妙的盲目地自傲。工作后利用業(yè)余時間粗略地看了《論語》,現(xiàn)在,在工作的環(huán)境中才知道那句話說得太對了?!叭送庥腥?,山外有山?!蓖轮腥瞬艥鷿?,讀中師出來的她們基本功非常扎實,書法、繪畫,音樂樣樣都懂。而且教學多年的她們經(jīng)驗非常豐富,面對問題學生都能輕松應對。原本認為自己能像他們一樣應付自如,但是結(jié)果卻出乎意料。真是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也下定決心虛心向有經(jīng)驗的同事請教,并利用假期練習書法,爭取把自己的基本功練得更扎實。收效還挺不錯,在工作上我也慢慢積累了一些自己的心得。
在對學生的觀念上,《論語》里說:“因材施教?!闭媸墙?jīng)久不衰的真理。剛參加工作時,由于沒有經(jīng)驗,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我自認為做到了人人平等。其實卻是違背學生發(fā)展規(guī)律的。由于沒有重點,也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導致教學結(jié)果很不理想。事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學行為存在那些不足,也向其他同事征詢建議。最后得出結(jié)論:要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比如我教畢業(yè)的幾個孩子有什么問題經(jīng)常跑來和我說。例如,到中學學習壓力大,厭學等等。我就不再像以前一樣,要求她們必須死記硬背文化知識。而是建議一個身體素質(zhì)比較好的孩子朝體育方面去發(fā)展,一個愛繪畫并且很有天賦的孩子朝美術方面去發(fā)展、、、、、、使她們找到自己的特長,重新樹立學習的信心。
在為人處世上,我也從國學經(jīng)典中學到不少。曾學到過孟子的這樣一句話:“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痹诋斀襁@個物欲橫流的社會,更應該以此做為自身的行事標準。人可以窮,但是要有骨氣,要有奮斗的決心,現(xiàn)在這個時代,只要勤勞,就能創(chuàng)造財富。做為一個農(nóng)民的孩子,我從小就是吃苦長大的。但是我卻很感激少年時的貧窮,它就是一筆財富。它讓我知道一切都來得不容易,更懂得珍惜。它讓我早早地體會到父母的艱辛,從而成為一個孝順的孩子。它更讓我從小就知道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靠自己的勞動去創(chuàng)造財富。讓我成為一個正直,勤勞的人。現(xiàn)代社會機遇很多,造就了很多驟富的人,但是,由于來得太容易,所以一切都顯得那么不塌實。作為發(fā)展中國家,我國才過上好日子沒幾年,不能滿足。我想不只是那些富二代,處在這個太平盛世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以“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眮硪笞约?。
隨著中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引起了眾多外國學者的關注。她們來中國旅游,來中國留學。那些哈韓、哈日、學hip-pop的孩子們都睜開眼好好看看吧。我們雖然不能像晚清時期的滿洲貴族那樣妄自尊大、閉關鎖國。但是當京劇、武術、中醫(yī)等國粹漸漸遠離我們的視線的時候,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是不是應該把自己的經(jīng)典都拿出來品好了,再去學其他的好東西,甚至去教那些外國人。我們有很多好的東西,很多值得學的東西,個人認為把我們的根本學好了,才不愧為一個中國人。
9.國學經(jīng)典文化主要包括哪些內(nèi)容
最初,《漢書.藝文志》對國學有一個基本的分類,將其分為六個部分。
這六部分構(gòu)成了國學的前身。 第一部分:六藝。
指《詩》、《書》、《禮》、《樂》、《易》、《春秋》六部經(jīng)典。六藝有大六藝,小六藝。
小六藝是六種技術:禮、樂、射、御、數(shù)、術。是具體培養(yǎng)人的人格和各種技能的。
大六藝,就是六經(jīng)。任何時候,經(jīng)總是排在首位的。
這就是中國的精神,是國學精神里面很重要的東西。 第二部分:諸子百家。
諸子如同皇帝出行時陪同的王侯,各司其職。諸子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陰陽家、農(nóng)家、縱橫家、小說家等。
國學是代表著中華文明的核心,歷代有《黃帝陰符經(jīng)》、《老子》、《莊子》、《郁離子》和《素書》等諸子百家的經(jīng)典。 第三部分:詩賦。
詩和賦不一樣,是兩種不同的體裁?!稘h書"藝文志》里有《詩賦律》。
古代秀才登高就能賦,而我們不如古人。 第四部分:兵書。
兵書在古代知識分類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和后面講的術數(shù)和方技被看做是實用理性的。 第五部分:術數(shù)。
譬如作為占筮的《周易》。 第六部分:方技。
房中術、醫(yī)術都是方技。 今“國學”之意是指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典籍為載體,表現(xiàn)中華民族傳統(tǒng)社會價值觀與道德倫理觀的思想體系。
10.國學知識
其實有一些是生僻的,有些是小節(jié),不值得花大力氣,有一些太難找,這其實只是查看記性好壞,有否看過,不算真正學國學,當然賞玩一下是可以的。
至于學國學,還是一點點看,比如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不用看那些文學史,那要等你了解之后看的,可當復習。國學許多是文言,所以一定要增長文言知識。
我推薦一些書吧,《文心》,這是夏丏尊和葉圣陶用故事給青少年介紹一些文學知識的,經(jīng)史子集適當看看,選代表性的?!豆盼挠^止》,我想不是因為選的都是好的,而是全面這本來就是給初選者看的,這類蒙學書也可看看,比如幼學瓊林這類的,書店很多。
近代的也有許多可看。其實可以從耳熟能詳?shù)臅雌?,許多書都是從這些書延伸的。
學國學不一定要中國人的,西方的一些可供印證,比如修辭,有些是他們簡潔;日本人不可小看,有些東西很好,可當看故事。最后一步步來,希望你不要成為萬精油,可對感興趣的鉆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