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四季的知識
地球上的四季首先表現為一種天文現象,不僅是溫度的周期性變化,而且是晝夜長短和太陽高度的周期性變化。
當然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改變,決定了溫度的變化。四季的遞變全球不是統(tǒng)一的,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北半球由暖變冷,南半球由冷變熱。
現在分析一下晝夜長短和太陽高度,在不同季節(jié)的周期性變化規(guī)律。 從春分經夏至到秋分,北半球處于夏半年,南半球處于冬半年。
在此期間,北半球晝長夜短,南半球晝短夜長;北極處于極晝,南極處于極夜;北回歸線以北的太陽高度始終大于平均值,南回歸線以南則小于平均值。北回歸線以北太陽升起于東北方的地平圈上,降落于西北方的地平圈上。
二分日全球各地太陽均升起于正東方,降落于正西方。 從秋分經冬至到春分,北半球處于冬半年,南半球處于夏半年。
在此期間,南北半球的晝夜長短、極晝極夜和太陽高度,都同上述情況相反。北回歸線以北太陽升起于東南方的地平圈上,降落于西南方的地平圈上。
從夏至經秋分到冬至,北半球由夏半年變?yōu)槎肽?,南半球由冬半年變?yōu)橄陌肽辍T诖似陂g,北半球晝漸短,夜?jié)u長,極晝帶逐漸縮小;南半球晝漸長,夜?jié)u短,極夜帶逐漸縮小。
北回歸線以北太陽高度一直在減小,南回歸線以南則在增大。北回歸線以北太陽出升方向由東北變?yōu)闁|南,降落方向由西北變?yōu)槲髂稀?/p>
秋分日由正東升起,正西降落。 從冬至經春分到夏至,北半球由冬半年變?yōu)橄陌肽?,南半球由夏半年變?yōu)槎肽辍?/p>
南北半球的晝夜長短、極晝極夜和太陽高度的變化同上述情況相反。北回歸線以北太陽升起的方向由東南變?yōu)闁|北,降落方向由西南變?yōu)槲鞅薄?/p>
從冬至到春分和從夏至到秋分,全球各地晝長都向平均值(12小時)接近,極晝、極夜的范圍都逐漸縮小。北回歸線以北和南回歸線以南的太陽高度都在向平均值接近。
北回歸線以北,太陽升起方向逐漸接近正東,降落方向接近于正西。 從春分到夏至和從秋分到冬至,全球各地晝夜長短都在向極值變化,極晝、極夜的范圍都逐漸擴大。
北回歸線以北和南回歸線以南的太陽高度也趨向極值。北回歸線以北太陽升、落的方向,分別向東北、東南和西北、西南移動。
由于南北回歸線之間的晝夜長短和太陽高度的變化較復雜,所占篇幅較多,我們沒有充分地說明,讀者自行總結出規(guī)律來也是不難做到的。在分析的時候,最好能分成幾個階段來進行。
例如,在北半球,可以從春分到太陽直射該地算做一個階段,再到夏至為第二個階段,夏至以后到再次太陽直射為第三個階段,以后可以把到冬至作為下一個階段,由冬至到春分是最后一個階段,太陽完成了一次回歸運動。每個階段晝夜長短、太陽高度、太陽的升落方向及正午時太陽的方向(例如,北半球夏至時,太陽在正午時位于天頂以北,冬至時則在天頂以南),等等,都有較大的變化。
2.四季劃分 (1),四季是根據晝夜長短和太陽高度的變化來劃分的。在四季的劃分中,以太陽在黃道上的視位置為依據,以二分日、二至日或以四立日為界限。
但是,東西方各國在劃分四季時所采用的界限點是不完全相同的。 (2),第一種分類法:我國傳統(tǒng)的四季劃分方法,是以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四立作為四季的始點,以二分和二至作為中點的。
如春季立春為始點,太陽黃經為315°,春分為中點,立夏為終點,太陽黃經變?yōu)?5°,太陽在黃道上運行了90°。這是一種傳統(tǒng)的,常見的方法. (3),第二種分類法:天文學分類法(即西方分類法)四季劃分更強調四季的氣候意義,是以二分二至日作為四季的起始點的,如春季以春分為起始點,以夏至為終止點。
這種四季比我國傳統(tǒng)劃分的四季分別遲了一個半月。 (4)淺論:‘1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晝夜長短和太陽高度都等于全年的平均值,具有從極大值(或極小值)向極小值(或極大值)過渡的典型特征。
因此,把春分作為春季的中點,和把秋分作為秋季的中點是非常合理的;夏季里,晝最長,夜最短,太陽高度最大的是夏至那一天,該日地表獲得太陽能量是最多的。所以,夏至作為夏季的中點是很合理的;同理,冬至作為冬季的中點也是很科學的。
但是,從實際氣候上講,夏至并不是最熱的時候,冬至也不是最冷的時候,氣溫高低的極值都要分別推遲1~2個月。我國有“熱在三伏”,冷在三九”的說法。
因此,把夏至和冬至分別安排為夏季和冬季的開始日期,與實際氣候能更好地對應。所以,西方四季劃分更能體現實際的氣候意義。
無論是我國的具有天文意義的四季劃分,還是西方具有氣候意義的四季劃分,都是天文上的劃分方法。這是因為,二分、二至和四立在天文上都有確切的含義,都是把全年分成大體相等的四個季節(jié),每個季節(jié)三個月,太陽在黃道上運行90°。
它們都不能反映各地氣候的實際情況。通過這種方法劃分的季節(jié),就是天文四季。
天文四季是半球統(tǒng)一的。在半球的范圍內,每個季節(jié)有統(tǒng)一的開始和結束的時刻,并且在半球范圍內,每一地點均存在著這四個季節(jié),每個季節(jié)都是等長的。
(5),第三種分類法:為了準確地反映各地的實際氣候情況,劃分四季常采用氣候上的方法既近代學者張寶坤分類法,采用候平均氣溫劃分四季。
2.有關四的文化知識
羅列一些我們現代人,推舉出來的一些帶“四”的地名、人及其他。
我國的四大淡水湖: 潘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 我國的四大河流; 長江、黃河、黑龍江、珠江。
我國的四大島嶼; 臺灣島、海南島、崇明島、舟山島。 我國的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巍巍蒼蒼、冰封千丈、百里懸河、山川相映; 內蒙古高原、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黃土高原、禿嶺黃丘、山梁相繞、溝谷縱橫、世界少見; 云貴高原、洼地羅列,山川相間、熔巖地表、結構奇妙。
我國的四大盆地: 四川盆地、柴達木盆地、塔里木盆地、準格爾盆地。 我國四大石窟: 敦煌莫高窟、龍門石窟、云岡石窟、麥積山石窟。
我國四大古典戲?。? 《西廂記》、《牡丹亭》、《桃花扇》、《長生殿》。 我國的四大古典名園: 北京的頤和園、承德的避暑山莊、蘇州的拙政園和留園。
我國四大古橋: 潮州廣濟橋、趙縣趙州橋、北京盧溝橋、泉州洛陽橋。 我國四大古鎮(zhèn): 廣東佛山、江西景德鎮(zhèn)、湖北漢口、河南朱仙鎮(zhèn)。
我國四大古城: 四川閬中古城、云南麗江、山西平遙、安徽歙縣。 四大古建筑群: 北京故宮、曲阜三孔、泰安岱廟、承德避暑山莊。
我國的四大瀑布: 貴州的黃果樹瀑布、吉林的長白山瀑布、 黃河壺口瀑布、黑龍江的吊水樓瀑布。 我國四大自然景觀: 吉林霧凇、長江三峽、云南石林、桂林山水。
我國四大古剎: 成都靈巖寺、當陽玉泉寺、南京西霞寺、天臺國清寺。 峨眉金頂四大奇觀: 日出、云海、圣燈、佛光。
黃山四絕: 奇松、怪石、云海、溫泉。 泰山四大景觀: 旭日東升、黃河金帶、晚霞夕照、云海玉盤。
清末四大冤案: 楊乃武與小白菜;楊月樓冤案;張文祥刺馬案;太原奇案。 清宮四大奇案: 太后下嫁;順治出家;雍正被刺;貍貓換太子。
民間四大傳說: 孟姜女、梁山伯與祝英臺、白蛇傳、牛郎織女。 廣東四大名狀: 陳夢吉、方唐鏡、劉華東、何淡如。
文學作品四大體裁: 詩歌、散文、小說、戲劇。 四大古琴: 周的號鐘、春秋的繞梁、西漢的綠綺、東漢的焦尾。
漢字書法四體: 真草隸篆。 中醫(yī)四診: 望聞問切。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 我國四大名亭: 安徽滁縣醉翁亭;北京陶然亭; 湖南長沙愛晚亭;浙江杭州湖心亭。
我國四大火爐之地: 南昌、重慶、武漢、南京。(不過也有地方為此叫屈,濟南人說他們那里才是火爐) 我國四大菜系: 魯菜、川菜、粵菜、淮揚菜。
花中四君子: 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蘭、空谷幽香,孤芳自賞; 竹、篩風弄月,瀟灑一生;菊、凌霜自行,不趨炎勢。 文房四寶: 筆、浙江吳興(湖州)的湖筆; 墨、安徽歙縣(徽州)的徽墨; 紙、安徽涇縣(宣城)的宣紙; 硯、廣東高要(端州)的端硯。
過去秀才需要會的四藝: 琴棋書畫。 人生四大喜: 久旱逢甘雨;他鄉(xiāng)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人生四大悲: 少年喪父母;中年喪配偶;老年喪獨子;年少無良知。 哪怕是上面發(fā)個文件,定個制度也要把四請來,什么四個統(tǒng)一,四個落實,四個基本,四個現代化,四個文明,要求女性的四有和四自: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
自尊、自信、自立、自強。 人們從而還引出了許許多多的:四大善、四大惡、四大勤、四大綠、四大黑、四大紅啊,以及一些無聊的累啊、硬啊、嫩啊什么的。
我國四大鬼節(jié): 清明節(jié)、三月三上巳節(jié)、七月十五鬼節(jié)、十月初一寒衣節(jié)。 人們排列了這些還不算完,又把目光停留在了人的身上,這個時候“四”字已經不在是一個簡簡單單的數字,而是一種地位與追捧的象征,是一個代名詞。
京劇四大名旦: 梅蘭芳、程硯秋、尚小云、荀慧生。 京劇四小名旦: 張君秋、李世芳、毛世來、宋德珠。
京劇四大須生: 前有余叔巖、高慶奎、馬連良、言菊朋; 后有馬連良、譚富英、楊寶森、奚嘯伯。 就是這個被稱之為國粹藝術的京劇,看她的發(fā)展史也是離不開四字,1790年秋,為了慶賀我們那位風流倜儻的乾隆爺八十壽誕,安徽安慶藝人高朗亭組建了一個“三慶班”的徽戲戲班,進京參加祝壽演出,嶄露頭角,獲得成功,隨后四喜班、和春班、春臺班等徽班相續(xù)進京,并占據了京華的劇壇,獨領風騷,也就是人們經常提起的“四大徽班進京”,四大徽班進京獻藝,也就拉開了二百年中國京劇史的序幕。
戲劇舞臺上有《四進士》,《四郎探母》,《殺四門》等劇目。 戲劇演員的四門功課: 唱念做打。
相聲演員的四門功課: 說學逗唱。 就是一些作家也偏愛要創(chuàng)作出與“四”有關的人物來,金大俠筆下不是有四大惡人么: 惡貫滿盈段延慶、無惡不作葉二娘、 兇神惡煞南海鱷魚、窮兇極惡云中鶴。
溫瑞安也就來了一個四大名捕: 無腿行千里,有手不能防的無情; 雙臂如銅,碎石斷金,鐵拳無敵的鐵手; 踏雪無痕,嗜酒如命,詼諧風趣的追命; 性格堅韌,冷峻無情,只攻不守的冷血。 香港影視圈里也有公認的四大惡人: 何家駒、成奎安、李兆基、黃光亮。
更有那歌壇偶像四大天王: 張學友、劉德華、黎明、郭富城。 最早期的四大歌后: 梅艷芳、葉倩文、林憶蓮、陳慧嫻。
現在又有新的四小天王,四小歌后,不過叫法不一,。
3.中國文學文化中有關四的文學常識
戰(zhàn)國四公子:趙國的平原君、魏國的信陵君和楚國的春申君,齊國的孟嘗君。
中國四大名樓;岳陽樓 黃鶴樓 騰王閣 太白樓
四大古典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 西游記》《 紅樓夢 》
四大譴責小說:官場現形記(李寶嘉) 二年目睹之怪現狀(吳研人) 老殘游記(劉鄂)
孽?;ǎㄔ鴺悖?
民間四大傳說: 牛郎織女 孟姜女尋夫 梁山伯與祝英臺 白蛇與許仙
古代四美女:西施(沉魚) 王昭君(落雁)貂禪(閉月) 楊玉環(huán)(羞花)
古代四美:音樂 珍味 文章 言談/ / 良晨 美景 賞心 樂事
蘇門四學士:黃庭堅 秦觀 曾補之 張來
四史: 史記 漢書 君漢書 三國志
歷史上四大書院:廬山白鹿洞 長沙岳麓 衡陽石鼓 商丘應天府
宋中興四詩人:陸游 楊萬里 范大成 尤袤
科考四級及錄取者稱謂:院試-秀才 鄉(xiāng)試-舉人 會試-貢生 殿士-進士
千古文章四大家:韓愈 柳宗元 歐陽修 蘇洵 蘇軾
還有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周文斌
四君子是梅蘭竹菊。
哈哈,樓主你還有什么想要了解的我們深入探討,希望我的回復對你有幫助!
4.中國傳統(tǒng)文化知識
二十四節(jié)氣的字面含義 [編輯本段]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稱“四立”,分別表示四季的開始。
“立”即開始的意思。公歷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節(jié)的開始,從氣候上說,一般還在上一季節(jié),如立春黃河流域仍在隆冬。 夏至、冬至——合稱“二至”,表示天文上夏天、冬天的極致。
“至”意為極、最。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歷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夏至雨連連 春分、秋分——合稱“二分”,表示晝夜長短相等?!胺帧奔雌椒值囊馑?。
這兩個節(jié)氣一般在每年公歷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開始,雨量逐步增多。
公歷每年的2月18日前后為雨水。 驚蟄——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動物。
這時氣溫回升較快,漸有春雷萌動。每年公歷的3月5日左右為驚蟄。
清明——含有天氣晴朗、空氣清新明潔、逐漸轉暖、草木繁茂之意。公歷每年大約4月5日為清明。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類作物的生長。公歷每年4月20日前后為谷雨。
小滿——其含義是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大約每年公歷5月21日這天為小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種開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為芒種。
芒種火燒天 小暑、大暑、處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還未達最熱,大暑才是最熱時節(jié),處暑是暑天即將結束的日子。
它們分別處在每年公歷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白露——氣溫開始下降,天氣轉涼,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
每年公歷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寒露——氣溫更低,空氣已結露水,漸有寒意。
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歷的10月23日。 小雪、大雪——開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
小雪在每年公歷11月22日,大雪則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氣進一步變冷,小寒還未達最冷,大寒為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公歷1月5日和該月的20日左右為小、大寒。 二十四節(jié)氣反映了太陽的周年視運動,所以節(jié)氣在現行的公歷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二十四節(jié)氣 立春:斗指東北。
太陽黃經為315度。是二十四個節(jié)氣的頭一個節(jié)氣。
其含意是開始進入春天,“陽和起蟄,品物皆春”,過了立春,萬物復蘇生機勃勃,一年四季從此開始了。 雨水 斗指壬。
太陽黃經為330°。這時春風遍吹,冰雪融化,空氣濕潤,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
人們常說:“立春天漸暖,雨水送肥忙”。 驚蟄:斗指丁。
太陽黃經為345°。這個節(jié)氣表示“立春”以后天氣轉暖,春雷開始震響,蟄伏在泥土里的各種冬眠動物將蘇醒過來開始活動起來,所以叫驚蟄。
這個時期過冬的蟲排卵也要開始孵化。我國部分地區(qū)過入了春耕季節(jié)。
諺語云:“驚蟄過,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驚蟄一犁土,春分地氣通。”
“驚蟄沒到雷先鳴,大雨似蛟龍?!?春分:斗指壬。
太陽黃經為0°。春分日太陽在赤道上方。
這是春季90天的中分點,這一天南北兩半球晝夜相等,所以叫春分。這天以后太陽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晝長夜短。
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開始。我國大部分地區(qū)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
各地農諺有:“春分在前,斗米斗錢”(廣東)、“春分甲子雨綿綿,夏分甲子火燒天”(四川)、“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種瓜豆后插秧”(湖北)、“春分種菜,大暑摘瓜”(湖南)、“春分種麻種豆,秋分種麥種蒜”(安徽)。 清明:斗指丁。
太陽黃經為15°。此時氣候清爽溫暖,草木始發(fā)新枝芽,萬能物開始生長,農民忙于春耕春種。
從前,在清明節(jié)這一天,有些人家都在門口插上楊柳條,還到郊外踏青,祭掃墳墓,這是古老的習俗。 谷雨:斗指癸。
太陽黃經為30°。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潤大地五谷得以生長,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
諺云“谷雨前后,種瓜種豆”。 立夏:斗指東南。
太陽黃經為45°。是夏季的開始,從此進入夏天,萬物旺盛大。
習慣上把立夏當作是氣溫顯著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jié)氣。 小滿:斗指甲。
太陽黃經為60°。從小滿開始,大麥、冬小麥等夏收作物,已經結果、籽粒飽滿,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滿。
芒種:北斗指向已。太陽黃經為75°。
這時最適合播種有芒的谷類作物,如晚谷、黍、稷等。如過了這個時候再種有芒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
同時,“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麥、大麥等,“種”指種子。芒種即表明小麥等有芒作物成熟。
芒種前后,我國中部的長江中、下游地區(qū),雨量增多,氣溫升高,進入連綿陰雨的梅雨季節(jié),空氣非常潮濕,天氣異常悶熱,各種器具和衣物容易發(fā)霉,所以在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qū)也叫“霉雨”。 夏至:北斗指向乙。
太陽黃經為90°。太陽在黃經90°“夏至點”時,陽光幾乎直射北回歸線上空,北半球正午太陽最高。
這一天是北半球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從這一天起,進入炎熱季節(jié),天地萬物在此時生長最旺盛。所心以古時候又把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陽運生到最北的一日。
過了夏至,太陽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一。
5.中國傳統(tǒng)文化知識
二十四節(jié)氣的字面含義 [編輯本段]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稱“四立”,分別表示四季的開始。
“立”即開始的意思。公歷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節(jié)的開始,從氣候上說,一般還在上一季節(jié),如立春黃河流域仍在隆冬。 夏至、冬至——合稱“二至”,表示天文上夏天、冬天的極致。
“至”意為極、最。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歷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夏至雨連連 春分、秋分——合稱“二分”,表示晝夜長短相等。“分”即平分的意思。
這兩個節(jié)氣一般在每年公歷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開始,雨量逐步增多。
公歷每年的2月18日前后為雨水。 驚蟄——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動物。
這時氣溫回升較快,漸有春雷萌動。每年公歷的3月5日左右為驚蟄。
清明——含有天氣晴朗、空氣清新明潔、逐漸轉暖、草木繁茂之意。公歷每年大約4月5日為清明。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類作物的生長。公歷每年4月20日前后為谷雨。
小滿——其含義是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大約每年公歷5月21日這天為小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種開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為芒種。
芒種火燒天 小暑、大暑、處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還未達最熱,大暑才是最熱時節(jié),處暑是暑天即將結束的日子。
它們分別處在每年公歷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白露——氣溫開始下降,天氣轉涼,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
每年公歷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寒露——氣溫更低,空氣已結露水,漸有寒意。
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歷的10月23日。 小雪、大雪——開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
小雪在每年公歷11月22日,大雪則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氣進一步變冷,小寒還未達最冷,大寒為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公歷1月5日和該月的20日左右為小、大寒。 二十四節(jié)氣反映了太陽的周年視運動,所以節(jié)氣在現行的公歷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二十四節(jié)氣 立春:斗指東北。
太陽黃經為315度。是二十四個節(jié)氣的頭一個節(jié)氣。
其含意是開始進入春天,“陽和起蟄,品物皆春”,過了立春,萬物復蘇生機勃勃,一年四季從此開始了。 雨水 斗指壬。
太陽黃經為330°。這時春風遍吹,冰雪融化,空氣濕潤,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
人們常說:“立春天漸暖,雨水送肥忙”。 驚蟄:斗指丁。
太陽黃經為345°。這個節(jié)氣表示“立春”以后天氣轉暖,春雷開始震響,蟄伏在泥土里的各種冬眠動物將蘇醒過來開始活動起來,所以叫驚蟄。
這個時期過冬的蟲排卵也要開始孵化。我國部分地區(qū)過入了春耕季節(jié)。
諺語云:“驚蟄過,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薄绑@蟄一犁土,春分地氣通。”
“驚蟄沒到雷先鳴,大雨似蛟龍?!?春分:斗指壬。
太陽黃經為0°。春分日太陽在赤道上方。
這是春季90天的中分點,這一天南北兩半球晝夜相等,所以叫春分。這天以后太陽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晝長夜短。
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開始。我國大部分地區(qū)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
各地農諺有:“春分在前,斗米斗錢”(廣東)、“春分甲子雨綿綿,夏分甲子火燒天”(四川)、“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種瓜豆后插秧”(湖北)、“春分種菜,大暑摘瓜”(湖南)、“春分種麻種豆,秋分種麥種蒜”(安徽)。 清明:斗指丁。
太陽黃經為15°。此時氣候清爽溫暖,草木始發(fā)新枝芽,萬能物開始生長,農民忙于春耕春種。
從前,在清明節(jié)這一天,有些人家都在門口插上楊柳條,還到郊外踏青,祭掃墳墓,這是古老的習俗。 谷雨:斗指癸。
太陽黃經為30°。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潤大地五谷得以生長,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
諺云“谷雨前后,種瓜種豆”。 立夏:斗指東南。
太陽黃經為45°。是夏季的開始,從此進入夏天,萬物旺盛大。
習慣上把立夏當作是氣溫顯著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jié)氣。 小滿:斗指甲。
太陽黃經為60°。從小滿開始,大麥、冬小麥等夏收作物,已經結果、籽粒飽滿,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滿。
芒種:北斗指向已。太陽黃經為75°。
這時最適合播種有芒的谷類作物,如晚谷、黍、稷等。如過了這個時候再種有芒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
同時,“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麥、大麥等,“種”指種子。芒種即表明小麥等有芒作物成熟。
芒種前后,我國中部的長江中、下游地區(qū),雨量增多,氣溫升高,進入連綿陰雨的梅雨季節(jié),空氣非常潮濕,天氣異常悶熱,各種器具和衣物容易發(fā)霉,所以在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qū)也叫“霉雨”。 夏至:北斗指向乙。
太陽黃經為90°。太陽在黃經90°“夏至點”時,陽光幾乎直射北回歸線上空,北半球正午太陽最高。
這一天是北半球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從這一天起,進入炎熱季節(jié),天地萬物在此時生長最旺盛。所心以古時候又把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陽運生到最北的一日。
過了夏至,太陽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一。
6.有關“四”的知識
對于“四”,則有另一番說法,謂之周全、稱心,事事(四四)如意矣。故歲有春、夏、秋、冬“四季”,面有東、南、西、北“四方”,經書上稱地、火、水、風為“四大”,人的雙手雙腳叫“四體”。古詩以四式為主,五言七言絕句流傳眾多,五律七律名篇交相輝映。西天如來旁必是四大金剛,《西游記》中的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悟凈四人為伍,西天取經。古代文房有湖筆、徽墨、宣紙、端硯“四寶”,古代文人操琴、棋、書、畫“四藝”,漢字書法有真、草、隸、篆“四體”,國畫有梅、蘭、竹、菊“四君子”,古代貴族有詩、書、禮、樂“四術”,古代儒家評論人物標準有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四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為“初唐四杰”,歐陽修、王安石、蘇軾、黃庭堅為“北宋文壇四大家”,關漢卿、鄭光祖、白樸、馬致遠為“元曲四大名門”,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周文賓是“明永南四才子”……至于其它方面諸如“四絕”、“四大奇觀”、“四大名花”、“四大名繡”、“四大石窟”之類的,舉不勝舉,真是魅力無窮。
縱觀“四”,我們可以發(fā)現,當時及后來人們評定的名人名物名勝等遠不止這“四”個名次,只是人們把“四”視為吉祥,取“四”名而呼之,沿襲下來,約定俗成。
這些“四”,集中了勞動人民的智慧,是古代文化的結晶,“四”的用法,寄托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贊譽,對紛繁世界的概括和提煉。
7.四季養(yǎng)生常識
養(yǎng)生,又稱攝生、道生、養(yǎng)性、衛(wèi)生、保生、壽世等等。
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所謂養(yǎng),即保養(yǎng)、調養(yǎng)、補養(yǎng)之意。簡言之,養(yǎng)生就是保養(yǎng)生命之意。
四時養(yǎng)生,也即指四季養(yǎng)生,是指順應自然界春、夏、秋、冬的季節(jié)變化,通過調養(yǎng)護理的方法,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關于養(yǎng)生之道與健康長壽的關系,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成書的《黃帝內經》中已指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jié),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p>
書中還根據四季不同的氣候特點提出了相應的養(yǎng)生細則,為四時養(yǎng)生理論奠定了深厚的理論基礎。后世醫(yī)家又繼承和發(fā)展了四時養(yǎng)生的理論,使之在促進人們健康長壽方面發(fā)揮了重大作用。
而在21世紀的今天,隨著社會快速發(fā)展、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四時養(yǎng)生作為中醫(yī)傳統(tǒng)養(yǎng)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必將對于調整人的心態(tài),延緩人的衰老,提高人的壽命,發(fā)揮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四時與人體健康的關系四時與人體健康關系非常密切,祖國醫(yī)學理論在預防保健方面特別強調氣象因素的重要性,如《黃帝內經》中記載的“必先歲氣、無伐天和”,就是在治病時首先應明確一年的天氣變化情況,在預防保健中必須充分考慮氣象因素和季節(jié)、節(jié)氣的變化,以順應自然規(guī)律,達到強身健體、祛病延年的目的。
(二)四時養(yǎng)生的內涵中醫(yī)養(yǎng)生學是數千年來歷代醫(yī)家經驗的結晶。從所涉及的內容和方法來看,可謂資料豐富、記載翔實、效用確切、簡便易行。
隨著“回歸自然”的熱潮,中醫(yī)養(yǎng)生學方法的“整體、自然”特性將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中醫(yī)學關于養(yǎng)生的理論和方法是極其豐富的,而其中重要的核心內容之一即是——順時養(yǎng)生。
正如《黃帝內經》里所說:“故智者之養(yǎng)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順四時而適寒暑”,這是中醫(yī)養(yǎng)生學里的一條極其重要的原則,也可以說是長壽的法寶。
四時養(yǎng)生,就是指按照一年四季氣候陰陽變化的規(guī)律和特點進行調養(yǎng),從而達到養(yǎng)生和延年益壽的目的。四季春、夏、秋、冬,四時寒熱溫涼的變化,是一年中陰陽消長形成的。
冬至陽生,由春到夏是陽長陰消的過程,所以有春之溫,夏之熱;夏至陰生,由秋至冬是陰長陽消的過程,所以有秋之涼,冬之寒。人類作為自然界的一部分,不能脫離客觀自然條件而生存,而是要順應四時的變化以調攝人體,以達到陰陽平衡、臟腑協(xié)調、氣血充盛、經絡通達、情志舒暢的養(yǎng)生保健目的。
1、天人相應的養(yǎng)生觀中國哲學“天人相應”、“天人合一”的思想對中醫(yī)學的理論形成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這一理論也提示人們要在生產、生活中處處適應自然界的變化,如此才能安然生息。而對于人類生存最為相關的莫過于自然界日、月、星辰以及四季的變化了。
日月變化古人早就發(fā)現,日升則陽氣盛,日落則陽氣衰,故而古人日出而作,日沒而息。月圓時,人的氣血流暢,肌膚致密,外邪不易侵入;月缺時體內氣血流行較慢,肌膚疏松,外邪易乘虛而入。
若月缺時遇到急風暴雨,則人較易生病。四季更替一年四時氣候的更迭、陰陽寒熱的變化,都會直接影響人的生命活動。
欲得安康,必須對自然界周期性的四季變化作出相應的調節(jié)。正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所言:“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疴疾不起”。
根據四時氣候的特點,人們總結出春養(yǎng)肝、夏養(yǎng)心、長夏養(yǎng)脾、秋養(yǎng)肺、冬養(yǎng)腎的五臟調養(yǎng)法以及“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的經驗,對于四季養(yǎng)生有著重要意義。2、形神合一的養(yǎng)生觀形與神的統(tǒng)一,是盡享天年的關鍵。
神寓于形,形統(tǒng)于神。神傷則形傷,神亡則形亡,此所謂“失神者死,得神者生”。
精神衰敗,必顯于形,如兩目無神、面色無華、四肢乏力、納食不佳、形體瘦削等。由于人體精神是由心神來主宰的,志、意、魂、魄皆歸心神統(tǒng)轄,故有“心神乃形之大主”之說。
因此,調養(yǎng)心神也就成為調攝形體的關鍵。所以,中醫(yī)養(yǎng)生學強調清靜養(yǎng)神,因為“心靜可以固元氣,百病不生,百歲可活”(《遵生八箋》)。
精、氣、神被稱為人體“三寶”,三者是不可分離的,它的盛衰直接體現人的生長、發(fā)育,以至衰老的狀態(tài)。精,是生命之源,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也是人體各種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
氣,為生命活動的原動力,氣乃精之所化,精為氣之本。神,是指精神意識狀態(tài)而言,是神志和生命活動之外觀。
有精則有神,神是五臟六腑、先后天精氣與人體最高主宰活動的具體表現。它是精神意識、思維活動以及臟腑精、氣、血、津液活動外在表現的高度概括。
《壽親養(yǎng)老新書》曾對精、氣、神三者關系進行了概括:“主身者神,養(yǎng)氣者精,益精者氣,資氣者食”。所以說,神的充沛需要有精和氣這樣的物質基礎,精、氣的充盈或匱乏可直接影響到神的作用。
鑒于此,善養(yǎng)生者必須保養(yǎng)精氣,達到精氣神的協(xié)調統(tǒng)一。3、動態(tài)平衡的養(yǎng)生觀人體的各種生理活動在動態(tài)中進行,并通過調節(jié)達到“以平為期”。
中醫(yī)養(yǎng)生學非常重視陰陽、氣血的動態(tài)平衡。陰陽平衡人體陰陽平衡是健康長壽、養(yǎng)生疾病的前提。
陰陽有著彼此消長、相互轉化的關系,二者相互對立又相互制約。只有機體陰陽達到動態(tài)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