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不卡福利网站|中文字幕在笑第一页|午夜福利中文字幕首页|久久精彩视频免费观看

  • <abbr id="lczsv"></abbr>
    <blockquote id="lczsv"></blockquote>

    <track id="lczsv"><table id="lczsv"><nobr id="lczsv"></nobr></table></track>
    • 古代文化常識50題

      2022-10-28 綜合 86閱讀 投稿:暮成雪

      1.古代文化常識50例

      【月亮的別稱】 月亮是古詩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寫的對象。

      它的別稱可分為: (1)因初月如鉤,故稱銀鉤、玉鉤。(2)因弦月如弓,故稱玉弓、弓月。

      (3)因滿月如輪如盤如鏡,故稱金輪、玉輪、銀盤、玉盤、金鏡、玉鏡。(4)因傳說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稱銀兔、玉兔、金蟾、銀蟾、蟾宮。

      (5)因傳說月中有桂樹,故稱桂月、桂輪、桂宮、桂魄。(6)因傳說月中有廣寒、清虛兩座宮殿,故稱廣寒、清虛。

      (7)因傳說為月亮駕車之神名望舒,故稱月亮為望舒。(8)因傳說嫦娥住在月中,故稱月亮為嫦娥。

      (9)因人們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稱月亮為嬋娟。【中國】 現(xiàn)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

      但在古代文獻(xiàn)中它是一個多義性的詞組。從春秋戰(zhàn)國至宋元明清,多用來泛指中原地區(qū)。

      如孟子《齊桓晉文之事》:“蒞中國而撫四夷也?!彼抉R光《赤壁之戰(zhàn)》:“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p>

      “驅(qū)中國士眾遠(yuǎn)涉江湖之間。” 【中華】 上古時期華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黃河流域一帶,故稱“中華”,后常用來泛指中原地區(qū)。

      如《三國志》:“其地東接中華,西通西域。”今已成為中國的別稱。

      【九州】 傳說中的我國上古時期劃分的九個行政區(qū)域,州名分別為: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后成為中國的別稱。

      陸游詩云:“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過秦論》“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

      【中原】 又稱中土、中州。狹義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帶,廣義的中原指黃河中下游地區(qū)或整個黃河流域。

      如《出師表》:“當(dāng)獎率三軍,北定中原?!标懹巍妒緝骸吩姡骸巴鯉煴倍ㄖ性眨壹罒o忘告乃翁。”

      指整個黃河流域?!竞?nèi)】 古代傳說我國疆土四面環(huán)海,故稱國境之內(nèi)為海內(nèi)。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司馬光《赤壁之戰(zhàn)》:“海內(nèi)大亂,將軍起兵江東。”

      【四?!?參見“海內(nèi)”條。指天下、全國。

      如賈誼《過秦論》“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之意”?!冻啾谥畱?zhàn)》:“遂破荊州,威震四海?!?/p>

      《阿房宮賦》:“六王畢,四海—?!薄段迦四贡洝罚骸八暮V?,有幾人歟?” 【六合】 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

      如《過秦論曠履至尊而制六合”,“然后以六合為家,骰函為宮”。李白《古風(fēng)》詩:“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八荒】 四面八方遙遠(yuǎn)的地方,猶稱“天下”。

      《過秦論》:“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梁啟超《少年中國說》:“縱有千古,橫有八荒?!?/p>

      【江河】 古代許多文章中專指長江、黃河。如《鴻門宴》:“將軍戰(zhàn)河南,臣戰(zhàn)河北?!?/p>

      《過秦論》:“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薄峨戎畱?zhàn)》:“公使陽處父追之,及諸河?!?/p>

      再如《祭妹文》“先塋在杭,江廣河深”,此處“江”即指長江,“河”則指運河?!窘蟆?即江東。

      古人以東為左,以西為右。《群英會蔣干中計》:“即傳令悉召江左英杰與子翼相見。”

      【江表】 長江以南地區(qū)。《赤壁之戰(zhàn)》:“江表英豪,咸歸附之?!?/p>

      【江南】 長江以南的總稱,所指區(qū)域因時而異。白居易詞云:“江南好,風(fēng)景舊曾諳。”

      王安石詩云:“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淮左】 淮水東面。

      《揚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處”,揚州在淮水東面。【山東】 顧名思義,在山的東面。

      但需注意的是,因“山東”之“山”,可指崤山、華山、太行山、泰山等數(shù)種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盡相同。下面是以崤山為標(biāo)準(zhǔn)的“山東”。

      如《漢書》曾提到“山東出相,山西出將”。《鴻門宴》:“沛公居山東時,貪于財貨?!?/p>

      《過秦論》:“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關(guān)東】 古代指函谷關(guān)或潼關(guān)以東地區(qū),近代指山海關(guān)以東的東北地區(qū)。

      曹操《蒿里行》:“關(guān)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敝镐P(guān)以東地區(qū)。

      【關(guān)西】 指函谷關(guān)或潼關(guān)以西地區(qū)?!冻啾谥畱?zhàn)》:“馬超、韓遂尚在關(guān)西,為操后患?!?/p>

      【關(guān)中】 所指范圍不一,古人習(xí)慣上將函谷關(guān)以西地區(qū)稱為關(guān)中?!而欓T宴》:“沛公欲王關(guān)中,使子嬰為相?!?/p>

      《過秦論》:“始皇之心,自以為關(guān)中之固?!?【西域】 古代稱我國新疆及其以西地區(qū)。

      《雁蕩山》:“按西域書,阿羅漢諾矩羅居震旦東南大海際雁蕩山芙蓉峰龍湫?!?【朔漠】 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單稱“朔”,泛指北方。

      《采草藥》:“朔漠則桃李夏榮?!薄赌咎m詩》:“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p>

      朔氣指北方的風(fēng)?!读纸填^風(fēng)雪山神廟》“仍舊迎著朔風(fēng)回來”,指北風(fēng)。

      【百越】 又作百粵、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閩粵各地,統(tǒng)稱為百越。

      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區(qū)?!哆^秦論》“南取百越之地”,《采草藥》“諸越則桃李冬實”。

      【五岳】 五大名山的總稱,即東岳泰山、西岳華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秹粲翁炖岩髁魟e》:“勢拔五岳掩赤城?!?/p>

      【京畿】 國都及其附近的地區(qū)?!蹲笾乙愎菔隆罚骸班l(xiāng)先輩左忠毅公視學(xué)京畿。”

      【三輔】 西漢時本指治理京畿地區(qū)的三位官員,后指這三位官員管轄的地區(qū)?!稄埡鈧鳌罚骸昂馍偕茖傥模斡谌o?!?/p>

      《記王忠肅公翱事》:“公一女,嫁為畿輔某官某妻?!彼逄埔院蠛喎Q“輔”。

      【三秦】 指潼關(guān)以西的關(guān)中地區(qū)。項羽滅秦后曾。

      2.有關(guān)中國古代文化常識測試題及答案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測試題

      1.稱杜甫為杜工部, 稱左光斗為左忠毅公,稱陸游為陸放翁 ,分別是以 、、來稱呼人。

      2."卑己尊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古人在稱別人的父親時,敬詞有令父、等;稱自己的母親時,謙詞有家母、等。

      3.古代男子年20行" ",女子年15行" ",以示成年,這時才能取" "。

      4."花甲重逢,外加三七歲月;古稀雙慶,還多一度春秋。"這是一幅寫給 歲老人的壽聯(lián)。

      5.古代兄弟之間用" "表示排行。" "表示最大," "表示最小。

      6.我國古代對人的稱謂有一些特殊的標(biāo)志,如"從"表示

      關(guān)系,"先"表示 。

      7.我國古代的紀(jì)年法有三種: 、、。"淳熙丙申至日"采用的是 。

      8.我國古代把農(nóng)歷每月初一叫" ",十五叫" ",月末一天叫" "。

      9.古人說"點卯"的"卯"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上午 時到

      時。

      10.農(nóng)歷清明前的四個節(jié)氣依次為 、、、。

      11.1998年是農(nóng)歷戊寅年,按傳統(tǒng)說法是屬虎人的本命年;據(jù)此推算,2000年是農(nóng)歷 年,是屬 人的本命年。

      12.古人把從黃昏到第二天拂曉分為 更。其中"三更"大致相當(dāng)于地支紀(jì)時法的 時,也就是現(xiàn)在的

      時到 時。

      13.我國古代思想家用"五行"指的是 、、、、五種物質(zhì)。

      14.中國隋唐以后的官職實行 "三省六部制", "六部"是指: 部、部、部、部、部、部,各部的長官均為 。 "六部"中主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的是 。

      15.古代授官叫 、,降官貶官叫 、。

      16.漢代郡的長官稱 ,隋唐州的長官稱 ,宋代州的長官稱 ,明代府的長官稱 。

      17.古代中國曾分置九州,居于九州之首的是 州," "是今河北省的簡稱。

      18.按東、西、南、北、中的順序,寫出"五岳"的名稱: 、、、、。

      19."白下有山皆繞郭,清明無客不思家"一句中的"白下"指的是: 。

      20.河南省的洛陽位于洛河之 ,湖北省的漢陽位于漢水之 ,陜西省的華陰位于 之北。

      21.成語"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是 、、。

      22.傳說中的開天辟地、煉石補天、銜石填海的神話人物依次是: 、、。

      23.我國古代禮儀,宴席的四面座位,以 為最尊,其次是 ,再次是 ,最下位是 。

      24.我國古代造字有"六書"之說,"六書"是指 、、、、、。

      25.古代有"七略四庫,天子之書"的說法,句中的"四庫"指的是 、、、。

      26.古代的節(jié)日大多伴有一些民俗活動,如元宵節(jié) ,清明節(jié) ,重陽節(jié) 。

      27.舊時文人的四大雅趣是 、、、。

      28."歲寒三友"指的是 、、。

      29.我國古代五聲音階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 、、、、。

      30."入則孝,出則悌。""孝"指善事 ,"悌"指善事 。

      31.我國古代的十大古曲是: 、、、

      、、、、、、

      古代文化常識測驗題參考答案

      1.官職 謚號 號 2.令尊 家慈 3.冠禮 笄禮 字 4.141 5.伯仲叔季

      伯 季 6.堂房親屬 已去世 7.王公年次記年法 帝王年號記年法 干支記

      年法 年號干支合用記年法 8.朔 望 晦 9.五 七 10.立春 雨水 驚蜇

      春風(fēng) 11.庚辰 龍 12.五 子 前天晚上11點 第二天凌晨1點 13.金 木

      水 火 土 14.吏 戶 禮 兵 刑 工 尚書 吏部 15.拜 除 謫 左遷

      16.太守 刺史 知州 知府 17.冀 冀 18.泰山 華山 衡山 恒山 嵩山

      19.南京 20.北 北 華山 21.儒教 佛教 道教 22.盤古 女媧 精衛(wèi) 23.

      坐西朝東 坐北朝南 坐南朝北 坐東朝西 24.象形 指事 會意 形聲 轉(zhuǎn)注

      假借 25.經(jīng) 史 子 集 26.觀燈 踏青掃墓 登高賞菊 27.琴棋書畫 28.松

      竹梅 29.宮 商 角 徵 羽 30.父母 兄長 31.高山流水 廣陵散 平沙落雁 梅花三弄 十面埋伏 夕陽簫鼓 漁樵問答 胡茄十八拍 漢宮秋月 陽春白雪

      3.古代文化知識填空

      1.《國風(fēng)》代表作 《殷其雷》、《伯兮》、《君子于役》等;《離騷》是一首詩,無所謂代表作。

      《國風(fēng)》是《詩經(jīng)》的代表作,《離騷》是《楚辭》的代表作。

      2. 隋朝的三省六部制設(shè)置尚書、門下、內(nèi)史三省。內(nèi)史省長官為內(nèi)史令;門下省長官為納言;尚書省長官為尚書令。尚書省下設(shè)史、禮、兵、都官(后改為刑)、度支(后改為民)、工六部,各部長官為尚書。三省的長官相當(dāng)于秦漢的宰相。

      唐朝的三省為中書、門下和尚書省。中書省即隋朝的內(nèi)史省,長官為中書令;門下省長官為侍中;尚書省長官為尚書令。尚書省下設(shè)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六部長官為尚書。唐初,三省長官中書令、侍中、尚書令相當(dāng)于宰相;以后設(shè)而不任或不常設(shè)。

      3. 東岳泰山 中岳嵩山

      4. 五谷為泛稱。一說是黍、稷、麥、菽、稻;一說是黍、稷、麥、菽、麻。

      《皇帝內(nèi)經(jīng)》中認(rèn)為五谷即“粳米、小豆、麥、大豆、黃黍”;《孟子騰文公》中稱五谷為“稻、黍、稷、麥、菽”;在佛教祭祀時又稱五谷為“大麥、小麥、稻、小豆、胡麻”;《漢書》將“谷、黍、稷、高粱、水稻”列為五谷,后來又有“谷、水稻、玉米、小麥、黍子”合稱五谷的說法。

      5. 禮 射

      6. 隋朝六部為史、禮、兵、都官(后改為刑)、度支(后改為民)、工六部;唐及后世六部為吏、戶、禮、兵、刑、工六部。

      7. 鄉(xiāng)試 殿試 秀才(童生、生員)

      4.古代文化常識梳理

      一、年齡稱謂 01、襁褓:未滿周歲的嬰兒 02、孩提:指2——3歲的兒童 03、垂髫:指幼年兒童(又叫“總角”) 04、豆蔻:指女子十三歲 05、及笄:指女子十五歲 06、加冠:指男子二十歲(又“弱冠”) 07、而立之年:指三十歲 08、不惑之年:指四十歲 09、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 10、花甲之年:指六十歲 11、古稀之年:指七十歲 12、耄耋之年:指八、九十歲 13、期頤之年:一百歲 二、明清科舉考試(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緒31年廢止) (1)等級:院試(又叫“童試”,縣級考試 ,童生參加,考上為“生員”,即“秀才”。)

      鄉(xiāng)試(又叫“秋闈”,省級考試,生員參加,考上為“舉人”。) 會試(又叫“春闈”,國家級考試,舉人參加,考上為“貢士”。)

      殿試(國家級考試,皇帝主考,貢士參加,考上為“進(jìn)士”。其中,第一名叫“狀元” 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2)內(nèi)容:四書五經(jīng)等,規(guī)定文章格式為“八股文” 三、古代主要節(jié)日 (01)元日:正月初一,一年開始。

      (02)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03)上元:正月十五,張燈為戲,又叫“燈節(jié)” (04)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禱農(nóng)事。

      (05)寒食:清明前兩日,禁火三日(吳子胥) (06)清明:四月初,掃墓、祭祀。 (07)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劃龍(屈原) (08)七夕:七月初七,婦女乞巧(牛郎織女) (09)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節(jié)” (10)中秋:八月十五,賞月,思鄉(xiāng) (11)重陽: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災(zāi) (12)冬至:又叫“至日”,節(jié)氣的起點。

      (13)臘日:臘月初八,喝“臘八粥” (14)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舊迎新 四、古代的刑罰 (01)黥刑:又叫“墨刑”,額頰上刺字涂墨。 (02)劓刑:割鼻子 (03)笞刑:又叫“杖刑”,打板子(背、腿、臀) (04)刖刑:將腳砍掉(和氏璧) (05)宮刑:又叫“腐刑”,去掉男子生殖器(司馬遷) (06)臏刑:剔去膝蓋骨(孫臏) (07)大辟:砍頭 (08)炮烙:將人燒烤死 (09)車裂:又叫“五馬分尸”(商鞅) (10)湯鑊:將人煮死 (11)腰斬:從腰部斬籪 (12)凌遲:又叫“千刀萬剮” (13)棄市:暴尸街頭 五、古代紀(jì)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干支紀(jì)年: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來紀(jì)年的方法。

      其特點是: A、天干和地支各一位組成一個紀(jì)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 B、天干和地支的相配永遠(yuǎn)是單數(shù)對單數(shù)、雙數(shù)對雙數(shù),不可能出現(xiàn)奇偶相組合。

      C、60年一循環(huán),周而復(fù)始。 *將公歷年換算成干支年的方法(略) (2)年號紀(jì)年:從漢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號,后就用帝王年號來紀(jì)年。

      如:康熙元年等。 *年號紀(jì)年和干支紀(jì)年可兼用,如:順治二年乙酉四月 (3)王公年次紀(jì)年:用于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一種紀(jì)年方法,如:趙惠文王十六年 六、有關(guān)官職的問題 1、詞語 (1)授官:除 拜 (2)升官:遷 擢 (3)降官:謫 左遷 (4)免官:罷 黜 (5)招聘:征 辟 (6)京官調(diào)任地方官:出 徙 (7)大臣辭職:乞骸骨 2、六部: (1)吏部(官職任免升調(diào)等) (2)戶部(土地稅收戶口等) (3)禮部(典禮科舉學(xué)校等) (4)刑部(司法刑獄案件等) (5)兵部(軍事軍隊邊防等) (6)工部(工程營造水利等) *“六部”是漢以后的中央官職,各部長官為尚書,副職為侍郎 地理山川 1、陰陽(陰:山北水南,陽光不易照到之處;陽:山南水北。

      2、江河(古代“江”專指長江,“河”專指黃河。 3、關(guān)內(nèi)、關(guān)外(漢朝前,“關(guān)”特指函谷關(guān);明清時以至現(xiàn)在稱東北三省為“關(guān)外”。

      4、山東、山西(“山”特指崤山,后來有時指太行山。 5、古今地名(大都--北京;大梁、汴梁、東京、汴京--開封;京口--鎮(zhèn)江;金陵、建業(yè)、建康、江寧、石頭誠--南京;臨安、錢塘--杭州;姑蘇、吳郡--蘇州;淮上、江都、維揚--揚州;會稽--紹興;長安--西安;奉天--沈陽;直沽--天津。)

      6、五岳(東岳泰山西岳華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地名 要注要注意古代方位、地名的廉潔和現(xiàn)代不同的地方。 (1)六合:指天地四方(即上、下、東、南、西、北)。

      (2)八荒:人為東、東南、南、西南、西北、北、東北八個方向。茺為荒遠(yuǎn)之地。

      八荒指遠(yuǎn)離中原的地方。 (3)九州:古代分天下為九州,即兗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荊州、楊州、梁州、雍州。

      (4)山東:指崤山以東。 (5)江南:泛指長江以南。

      (6)江左:即長江以東。 (7)江表:長江以外,指江南。

      (8)河北、河南、泛指中原之地,即黃河流域一帶。

      5.關(guān)于古代文化常識

      3、謙辭和敬辭

      竊:私下、私自。

      敢:冒犯、冒昧地。

      蒙:承蒙。

      請:請允許我、請讓我。

      枉駕:有勞大駕。

      惠賜:指對方給以了好處。

      科舉職官

      鄉(xiāng)試(錄取者稱為“舉人”,第一名稱為“解元”)

      會試(錄取者稱為“貢生”,第一名稱為“會元”)

      殿試(錄取者稱為“進(jìn)士”,第一名稱為“狀元”,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為“探花”。

      拜:授給官職。

      除:免去舊職任新職。

      出:出任。

      升:提升官職。

      遷:調(diào)動官職升官。

      革:革除官職。

      罷:罷免、停職。

      免:免除官職。

      黜:廢黜、貶退。

      謫:降職遠(yuǎn)調(diào)。

      削:革職罷官。

      廢:罷免或廢黜。

      退:⑴撤銷或降低官職;⑵自己辭職。

      斥:屏棄不用。

      去:去職,被調(diào)離。

      左遷:降低官職調(diào)動。

      擢:提拔、選拔。

      授:封給官職。

      何謂九卿三公

      卿和公都是官職名稱。據(jù)歷史記載,西周時期周王朝及諸侯都有卿,分上中下三級。戰(zhàn)國時期,不少國家沿用。上卿是當(dāng)時最高的官職。

      九卿之說始于秦漢,指的是太常、光祿勛、衛(wèi)尉、廷尉、太仆、大鴻臚、宗正、大司農(nóng)、少府九個官職。

      具體一點來說,太常掌管宗廟祭祀與禮儀;光祿勛掌管宮廷的守衛(wèi)和護(hù)從;衛(wèi)尉負(fù)責(zé)宮門警衛(wèi)工作;太仆掌管皇帝的車馬;廷尉是最高司法之官,掌管刑獄、案件的審理等;大鴻臚又叫典客或大行令,負(fù)責(zé)外交及民族事務(wù);宗正負(fù)責(zé)管理皇室、宗族的事務(wù);大司農(nóng)又名治粟內(nèi)史或大農(nóng)令,掌管谷貨、租稅、賦役、財政等;少府掌山海池澤之稅,以供養(yǎng)皇帝。到北魏時期,在正卿之下還設(shè)少卿,歷代相沿,直到清末才廢止。

      三公之說也起始很早,周時以司馬、司徒、司空為三公,西漢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馬)、御使大夫(大司空)為三公。到東漢時,名稱有所改變,指太尉、司徒、司馬。三公又叫“三司”,共同負(fù)責(zé)軍政事務(wù)。

      6.古代文化常識

      古代紀(jì)年紀(jì)月級日紀(jì)時法

      紀(jì)年法

      1年號紀(jì)年法:我國最早的紀(jì)年法是用王公即位的年次表示。以“元,二,三……”為序數(shù),至去世為止。如:魯僖公元年,魯莊公十年。從西漢武帝建元起,以年號紀(jì)年,用“元,二,三……”為序,更換年號則重新開始。如:元嘉元年,漢末建安中,元和十年。新君即位,必須改變年號重新紀(jì)年,稱作“改元”。如:“是年夏王,改景炎”。 2干支紀(jì)年法: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葵叫十干,用以表序。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叫十二支,用以記時。用十干和十二支循環(huán)花相搭配組成甲子,乙丑,丙寅……葵亥,然后用甲子重新相配正好為數(shù)六十,通常叫六十花甲子,循環(huán)使用,周而復(fù)始,從東漢起采用干支紀(jì)年法。如“予猶記周公之被捕,在丁卯三月之望。” 3年號,干支結(jié)合紀(jì)年。如“順治二年乙酉四月,乾隆丁亥冬”。

      紀(jì)月法

      1按序數(shù)表示:即一月二月三月……十二月。歲首的一月也叫正月。古人又有“月建”之法,即把十二支與十二月相配 ,表示月份,通常以冬至所在的夏歷十一月配子,稱建子之月,由此順推,十二月為建丑之月,正月為建寅之月……十一月為建亥之月。 2按四季紀(jì)月:每季中的三個月,按孟仲季的順序排列,如孟春,仲夏等。

      紀(jì)日法

      1用干支紀(jì)日:如六月丁丑(即六月初九)夏四月辛已(即十三日)。由于六十甲子和夏歷的兩個月的天數(shù)(五十九天)并不等同,故每月的干支名稱與日期并不完全對應(yīng)。 2按初一初二至三十的序數(shù)紀(jì)日。每月的初一十五月底這三天又有特定的稱呼,分別叫做“朔”“望”“晦”。 (4)紀(jì)時法 古人紀(jì)時用地支表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兩小時。從23點(即夜十一點)起至夜一點 配子,依次順推,前一個時辰為初,后一個時辰為正,這樣也就等于將一晝夜十二個時辰分成二十四小時辰。搭配關(guān)系參見十二時辰與十二地支紀(jì)時關(guān)系表。 十二時辰 黃昏 人定 夜半 雞鳴 平旦 日出 朝食 隅中 日中 日仄 晡時 日夕

      十二地支 戍 亥 子 丑 寅 卯 辰 已 午 未 申 酉

      二十四時 19 -

      21 21-

      23 23-

      1 1-3 3-5 5-7 7-9 9-

      11 11-

      13 13-

      15 15-

      17 17-

      19

      五更 20-

      22 22-

      24 24-2 2-4 4-6

      五更 一更 二更 三更 四更 五更

      7.古代文化常識

      1、捫參歷井仰脅息 《蜀道難》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贈衛(wèi)八處士》

      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 《滕王閣序》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牛郎織女星

      黃庭堅《二十八宿歌贈別無咎》:虎剝文章犀解角,食未下亢奇禍作。 藥材根氐罹斸掘,蜜蟲奪房抱饑渴。 有心無心材慧死,人言不如龜曳尾。 衛(wèi)平哆口無南箕,斗柄指日江使噫。 狐腋牛衣同一燠,高丘無女甘獨宿。 虛名挽人受實禍,累棋既危安處我。 室中凝塵散發(fā)坐,四壁矗矗見天下。 奎蹄曲隈取脂澤,婁豬艾豭彼何擇。 傾腸倒胃得相知,貫日食昴終不疑。 古來畢命黃金臺,佩君一言等觜觿。 月沒參橫惜相違,秋風(fēng)金井梧桐落。 故人過半在鬼錄,柳枝贈君當(dāng)馬策。 歲晏星回觀盛德,張弓射雉武且力。 白鷗之翼沒江波,抽弦去軫君謂何。

      二十八宿值日占風(fēng)雨陰晴歌訣:

      春季:

      虛危室壁多風(fēng)雨,若遇奎星天色晴, 婁胃烏風(fēng)天冷凍,昴畢溫和天又明, 觜參井鬼天見日,柳星張翼陰還晴, 軫角二星天少雨,或起風(fēng)云傍嶺行, 亢宿大風(fēng)起沙石,氐房心尾雨風(fēng)聲, 箕斗蒙蒙天少雨,牛女微微作雨聲。

      夏季:

      虛危室壁天半陰,奎婁胃宿雨冥冥, 昴畢二宿天有雨,觜參二宿天又陰, 井鬼柳星晴或雨,張星翼軫又晴明, 角亢二星太陽見,氐房二宿大雨風(fēng), 心尾依然宿作雨,箕斗牛女遇天晴。

      秋季:

      虛危室壁震雷驚,奎婁胃昴雨霖庭, 畢觜參井晴又雨,鬼柳云開客便行, 星張翼軫天無雨,角亢二星風(fēng)雨聲, 氐房心尾必有雨,箕斗牛女雨蒙蒙。

      冬季:

      虛危室壁多風(fēng)雨,若遇奎星天色晴, 婁胃雨聲天冷凍,昴畢之期天又晴, 觜參二宿坐時晴,井鬼二星天色黃, 莫道柳星云霹起,天寒風(fēng)雨有嚴(yán)霜, 張翼風(fēng)雨又見日,軫角夜雨日還晴, 亢宿大風(fēng)起沙石,氐房心尾雨風(fēng)聲, 箕斗二星天有雨,牛女陰凝天又晴. 占卜陰晴真妙訣,仙賢秘密不虛名, 掌上輪星天上應(yīng),定就乾坤陰與晴。

      古意

      (唐 )孟郊

      河邊織女星,河畔牽牛郎

      未得渡清淺,相對遙相望

      秦觀的《鵲橋仙》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fēng)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2、唐李白《游太山》詩之三:“平明登日觀,舉手開云關(guān)?!?/p>

      《史記·司馬穰苴列傳》:“與莊賈約,旦日日中,會于軍門?!?/p>

      《孔雀東南飛》有“晻晻黃昏后,寂寂人定初”

      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蒼山遠(yuǎn),天寒白屋貧?!?/p>

      陸游《十一月四日風(fēng)雨大作》:“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fēng)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p>

      《論語》:“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p>

      李白《別氈帳火爐》詩:“離恨屬三春,佳期在十月?!?/p>

      柳永《望 海 潮 》 重湖疊山巚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8.古代文化常識

      古代紀(jì)年紀(jì)月級日紀(jì)時法 紀(jì)年法 1年號紀(jì)年法:我國最早的紀(jì)年法是用王公即位的年次表示。

      以“元,二,三……”為序數(shù),至去世為止。如:魯僖公元年,魯莊公十年。

      從西漢武帝建元起,以年號紀(jì)年,用“元,二,三……”為序,更換年號則重新開始。如:元嘉元年,漢末建安中,元和十年。

      新君即位,必須改變年號重新紀(jì)年,稱作“改元”。如:“是年夏王,改景炎”。

      2干支紀(jì)年法: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葵叫十干,用以表序。

      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叫十二支,用以記時。用十干和十二支循環(huán)花相搭配組成甲子,乙丑,丙寅……葵亥,然后用甲子重新相配正好為數(shù)六十,通常叫六十花甲子,循環(huán)使用,周而復(fù)始,從東漢起采用干支紀(jì)年法。

      如“予猶記周公之被捕,在丁卯三月之望。” 3年號,干支結(jié)合紀(jì)年。

      如“順治二年乙酉四月,乾隆丁亥冬”。 紀(jì)月法 1按序數(shù)表示:即一月二月三月……十二月。

      歲首的一月也叫正月。古人又有“月建”之法,即把十二支與十二月相配 ,表示月份,通常以冬至所在的夏歷十一月配子,稱建子之月,由此順推,十二月為建丑之月,正月為建寅之月……十一月為建亥之月。

      2按四季紀(jì)月:每季中的三個月,按孟仲季的順序排列,如孟春,仲夏等。 紀(jì)日法 1用干支紀(jì)日:如六月丁丑(即六月初九)夏四月辛已(即十三日)。

      由于六十甲子和夏歷的兩個月的天數(shù)(五十九天)并不等同,故每月的干支名稱與日期并不完全對應(yīng)。 2按初一初二至三十的序數(shù)紀(jì)日。

      每月的初一十五月底這三天又有特定的稱呼,分別叫做“朔”“望”“晦”。 (4)紀(jì)時法 古人紀(jì)時用地支表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兩小時。

      從23點(即夜十一點)起至夜一點 配子,依次順推,前一個時辰為初,后一個時辰為正,這樣也就等于將一晝夜十二個時辰分成二十四小時辰。搭配關(guān)系參見十二時辰與十二地支紀(jì)時關(guān)系表。

      十二時辰 黃昏 人定 夜半 雞鳴 平旦 日出 朝食 隅中 日中 日仄 晡時 日夕 十二地支 戍 亥 子 丑 寅 卯 辰 已 午 未 申 酉 二十四時 19 - 21 21- 23 23- 1 1-3 3-5 5-7 7-9 9- 11 11- 13 13- 15 15- 17 17- 19 五更 20- 22 22- 24 24-2 2-4 4-6 五更 一更 二更 三更 四更 五更。

      古代文化常識50題

      聲明:沿途百知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xué)習(xí)交流。若您的權(quán)利被侵害,請聯(lián)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