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1
《廉頗藺相如列傳》文言字詞知識梳理 一、通假字 ⑴ 可予不:(不,通“否”。)
⑵ 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雙手捧著。) ⑶ 拜送書于庭:(庭,通“廷”,朝廷,接受朝拜和處理政務的地方。)
⑷ 召有司案圖:(案,通“按”,察看。) ⑸ 秦自繆公以來,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繆,通“穆”。)
⑹ 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孰,通“熟”,仔細。) ⑺ 設九賓于廷(賓,通“儐”,接引賓客的人,儐相) ⑻ 肉袒伏斧質(zhì)(質(zhì),通“鑕”,鐵鉆) ⑼ 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邪,通“耶”,yé,語氣詞,嗎) 二、古今異義1.指示:古義:指給人看(請指示王) ; 今義:上對下的說明 2.約束:古義:遵守約定(未嘗有堅明約束者) ;今義:限制使不超出范圍 3.得罪:古義:得到懲處(趙豈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 ;今義:冒犯 4.明年:古義:第二年(明年復攻趙); 今義:“今年”的下一年 5.前進:古義:上前進獻(于是相如前進缶);今義:向前行進 6.宣言:古義:揚言((廉頗)宣言曰);今義:宣告,表示政府的公告 7.鄙賤:古義:地位低下,見識淺薄(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今義:卑鄙下賤 8.以往 古義:從這里到那里,指地點(指以往十五都予趙);今義:表時間,從前,過去9.因而 古義:趁此就……;今義:表因果關(guān)系的連詞10.親戚 古義:內(nèi)親外戚,包括父母、兄弟、妻子和同族親屬等;今義:跟自己有婚姻關(guān)系或血緣關(guān)系的家庭或成員11.所以 古義:……的原因;今義:表因果關(guān)系的連詞12.美人 古義:妃嬪;今義:美貌女子13.布衣 古義:平民;今義:用布做的衣服14.走 古義:跑;今義:行。
15.去 古義:離開;今義:跟“來”相對 三、一詞多義1.負 ① 秦貪,負其強(依仗,憑借) ② 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辜負,對不起) ③ 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違背) ④ 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使……承擔) ⑤ 廉頗聞之,肉袒負荊(背著)2.使 ① 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派) ② 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出使) ③ 乃使其從者衣褐(讓) ④ 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3.引 ① 引趙使者藺相如(引見,延請) ② 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 相如引車避匿(牽,拉,引申為掉轉(zhuǎn)) ④ 君子引而不發(fā),躍如也(動,拉開弓) 4.幸 ① 而君幸赦臣(幸好,僥幸) ② 而君幸于趙王(寵幸) ③ 則幸得脫(僥幸) 5.以 ① 以勇氣聞于諸侯(憑,憑借) ② 愿以十五城請易璧( 用,拿 ) ③ 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 來,連詞,相當于“而” ) ④ 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 用以,用來 ) ⑤ 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么仇也( 因為 )6.徒 ① 徒見欺 (白白地) ② 徒以口舌為勞(只,只不過)7.于 ① 君幸于趙王(介詞,被) ② 故燕王欲結(jié)于君(連詞,同) 8.見 ① 徒見欺(介詞,被,受) ② 大王見臣列觀(動詞,接見) 9.因 ① 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 ②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通過、經(jīng)由) 10.顧 ① 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回頭) ② 顧吾念之(只不過) ③ 顧野有麥場(《狼》)(四面看) ④ 念父母,顧妻子(《報任安書》)(顧惜,憐惜) ⑤ 顧不如蜀鄙之僧哉(《為學》)(反而) 四、詞類活用1.名詞作狀語 ① 而相如庭斥之( 廷,在朝廷上 ) ② 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 間,從小路 ) ③ 相如奉璧西入秦(西,向西) ④ 肉袒負荊(肉:把上身,作“袒”的狀語)2.名詞作動詞 ① 舍相如廣成傳舍(舍,安置住宿) ② 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殺) ③ 乃使從者衣褐,懷其璧(衣,穿;懷,懷里藏著) ④ 乃前曰(前,上前) ⑤ 怒發(fā)上沖冠(上,向上豎起) ⑥ 趙王鼓瑟(鼓,彈奏) ⑦ 臣乃敢上璧(上:獻上)3.動詞的使動用法 ① 歸璧于趙(歸,使……歸) ② 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③ 寧許以負秦曲(負,使……承擔) ④ 畢禮而歸之(畢,使……完畢;歸,使……回去) ⑤ 臣舍人相如止之曰(止,使……止;阻止)4.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完璧歸趙(完,使……完整)5.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① 且庸人尚羞之(羞,以……為羞恥) ② 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為先;后,以……為后)6.形容詞作動詞 ① 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嚴,形作動,尊敬) ② 大王必欲急臣(急,逼迫) ③ 秦王善為秦聲(善,擅長,善于) 五、文言句式 (一)判斷句 ①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者,……也) ② 和氏璧,天下共傳寶也。
(……,……也) ③ 我為趙將(為,譯為“是”) (二)倒裝句1.狀語后置句 ① 拜送書于廷(于廷拜送書) ② 君幸于趙王(君于趙王幸) ③ 使不辱于諸侯(使不于諸侯辱) 2.賓語前置句 何以知之(以何)3.定語后置句 求人可使報秦者(求可使報秦之人)(中心詞+定語+者) (三)被動句 ① 而君幸于趙王(于,被) ② 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見,被) (四)省略句 ① 均之二策,寧許(之)以負秦曲。(省略代詞“之”) ② 不如因(之)而厚遇之。
(省略代詞“之”) ③ 今君乃亡(于)趙走(于)燕。(省略介詞“于”) ④ 請奉盆缶(于)秦王。
(省略介詞“于”,狀語后置句,請于秦王奉盆缶) ⑤ 遂與秦王會(于)澠池。(省略介詞“于”) (五)固定句式1.孰與 / 與……。
2.必修三文言文重點知識整理和古代文化常識
高中語文必修3文言知識歸納 《寡人之于國也》文言知識歸納 一、通假字 1.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過。)
2.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無,通“毋”,不要。) 3.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也(頒,通“斑”,斑白。)
4.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涂,通“途”,道路。) 二、古今異義詞 ①寡人之于國也(寡人,古代國君稱自己的謙詞。
今用于形影孤單的人。) ②河內(nèi)兇(河,黃河,今泛指河流。
兇,谷物收成不好,今常指人暴躁,心腸狠。) ③請以戰(zhàn)喻(請,請允許我。
今常用于對方。例如:“請坐”,讓對方坐下;“請指導”,讓對方做指導。)
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可”是“可以”,“以”是憑借。今常連用,表示同意,認可。)
⑤棄甲曳兵而走(走,跑,這里指逃跑。今常指一般的行走。)
⑥或百步而后止(或,有的人,不定代詞。今常用于選擇復句中的選擇詞。
)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則,那么。
今常用于代詞,當“這”“此”講,如“斯文”等。) ⑧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供養(yǎng)活著的人;今常用義是保養(yǎng)身體。)
⑨王無罪歲(無罪,不要歸咎;今常用義是沒有犯罪) 三、一詞多義 1.數(shù) ①愿令得補黑衣之數(shù)(《觸龍說趙太后》) (名詞,數(shù)目、數(shù)量) ②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寡人之于國也》)(數(shù)詞,幾、若干) ③則勝負之數(shù),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六國論》)(名詞,命運) ④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陳涉世家》)(副詞,shuò,屢次) ⑤數(shù)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國也》)(形容詞,cù,密、細密) ⑥蒙沖斗艦乃以千數(shù)(《赤壁之戰(zhàn)》)(動詞,shǔ,計算) 2.直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愛蓮說》)(形容詞,與“曲”相對,不彎曲) 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國也》)(副詞,僅、只) ③系向牛頭充炭直(《賣炭翁》)(名詞,通“值”,價值) ④予自度不得脫,則直前詬虜帥失信(《后序》)(副詞,徑直、直接) 3.發(fā) ①百發(fā)百中(成語)(動詞,發(fā)射) ②發(fā)閭左謫戍漁陽九百人(《陳涉世家》)(動詞,征發(fā)、派遣) 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寡人之于國也》)(動詞,打開糧倉,賑濟災民) ④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醉翁亭記》)(動詞,花開) ⑤主人忘歸客不發(fā)(《琵琶行》)(動詞,出發(fā)) ⑥大閹亦逡巡畏義,非常之謀難以猝發(fā)(《五人墓碑記》)(動詞,實施) ⑦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發(fā)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記》)(動詞,發(fā)出、抒發(fā)) 4.兵 ①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國也》)(名詞,兵器) ②窮兵黷武(成語)(名詞,戰(zhàn)爭) ③必以長安君為質(zhì),兵乃出(《觸龍說趙太后》)(名詞,軍隊) ④草木皆兵(成語)(名詞,士兵) 5.勝 ①驢不勝怒,蹄之(《黔之驢》)(動詞,承受) ②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寡人之于國也》)(副詞,盡) ③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鄒忌諷齊王納諫》)(形容詞,勝利) ④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憶江南》)(動詞,超過) ⑤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岳陽樓記》)(形容詞,優(yōu)美的) 6.于 ①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介詞,比) ②寡人之于國也(介詞,對) ③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介詞,在) ④移其民于河東(介詞,到) ⑤移其粟于河內(nèi)(介詞,從) ⑥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介詞,與,和) 7.王 ①然而不王者(動詞,為王,讀“wàng”) ②梁惠王日(名詞,君王,讀“wáng”) 8.以 ①請以戰(zhàn)喻(介詞,用、拿) ②可以無饑矣(介詞,憑借,此處的“可以”也可看作古今同義) ③以時入山林(介詞,按) ④申之以孝悌之義(介詞,把) 9.食 狗彘食(動詞,吃)人食(名詞,食物)而不知檢 10.之 ①填然鼓之(音節(jié)助詞,沒有意義的襯字) ②王道之始也(結(jié)構(gòu)助詞,“的”) ③申之以孝悌之義(復指代詞,代“孝悌之義”?;驗榧嬖~“于之”,向他們) ④寡人之于國也(結(jié)構(gòu)助詞,起舒緩語氣的作用) ⑤無如寡人之用心者(結(jié)構(gòu)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⑥雞豚狗彘之畜(結(jié)構(gòu)助詞,提賓的標志。
或作復指代詞,指代“雞豚狗彘”) 四、詞類活用 (一)名詞的活用 1.名詞作動詞 ①填然鼓之(鼓,名詞用作動詞,“敲起鼓”“擊鼓”。一說,非活用,用本意) ②樹之以桑(樹,名詞用作動詞,“種植”) ③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詞用作動詞,“穿上”) ④王無罪歲(罪,名詞用作動詞,“歸罪”) ⑤然而不王者(王,名詞用作動詞,“為王“稱王”“統(tǒng)一天下”) 2.名詞的為動用法 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喪,名詞的為動用法,“為……辦喪事”) (二)動詞的活用 1.動詞當名詞 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生:活著的人;死:死去的人) 2.動詞的使動用法 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nèi)(移,使……遷移,使動用法) (三)形容詞的活用 1.形容詞作動詞 謹庠序之教(謹,形容詞作動詞,“認真從事”“認真辦好”) 五、古漢語句式 (一)判斷句 ① 非我也,歲也(……也,表判斷) 非我也,兵也。
(……也,表判斷) 是亦走也(……也,表判斷) 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也,表判斷) ② 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也,表。
3.5
1、《將相和》是根據(jù)( 漢 )代( 司馬遷 )寫的《 史記 》中的《 廉頗藺相如列傳 〉〉改寫的.它以( 秦趙兩國的矛盾 )為背景,以( 藺相如的活動 )為線索,通過對( 完璧歸趙 )、( 澠池之會 )、( 負荊請罪 )三個小故事的記述,寫出了( 廉頗和藺相如 )之間由( 和 )到( 不和 )在到( 和 )的經(jīng)過.贊揚了藺相如( 為人謙讓 大度 以國家利益為重 ),也贊揚了廉頗( 知錯就改 把國家的利益放在首位 )的精神. 2、將相不和的原因是( 緣于廉頗的錯誤認識 ),將相和的原因是( 他們共同的愛國思想,緣于他們共同的認識 ).《史記》中記載了許多有血有肉、性格鮮明的人物,我知道(秦始皇 )( 漢高祖劉邦 )( 楚霸王項羽 ). 3、我國古典四大名著分別是( 明 )朝( 羅貫中 )寫的( 三國演義);( 明)朝( 施耐庵 )寫的(水滸傳 );( 明 )朝( 吳承恩 )寫的(西游記);( 清 )朝( 曹雪芹 )寫的( 紅樓夢 ). 4、司馬遷是( 漢朝 )(朝代)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史記》是中國第一部( 紀傳體 ) 通史,從傳說中的(黃帝 )一直寫到( 漢武帝 ) 太初年間,記載了上下( 3000 ) 年的歷史大事和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變化.全書共130篇,包括本紀12篇、世家30篇、列傳70篇、表10篇、書8篇,共52.65萬字.《史記》被魯迅先生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將”,武將,本文指大將軍( 廉頗 ).“相”,我國封建時代最高的文官,本文指宰相( 藺相如 ).“和”,( 和好 )的意思.本文以此為題,主要講了( 廉頗和藺相如之間 從和到不和在到和 )的事,直接點出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5、《草船借箭》選自我國古典長篇小說《 三國演義》,作者是(明朝)的( 羅貫中 ).“草船”指( 在船得甲板上插上稻草人得船 ).“借”本來指暫時用一用,到時歸還.但文中的“借”是(運用智謀,憑借他人的人力或財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的意思.課文是以“借”為主線,按( 借箭 )進行敘述.先寫了( 接受任務 ),接著寫了(做好準備),然后重點寫了(草船借箭),最后寫了事情的結(jié)果:( 按時交箭 ).本文表現(xiàn)了諸葛亮( 神機妙算的品質(zhì) ). 6、《景陽岡》選自(明 )代長篇小說《水滸傳 》,作者是( 元末明初 )的(施耐庵 ).《 水滸傳 》是我國的四大古典文學名著之一.寫的是___北宋_____末年以___宋江______為首的108人在___梁山______起義的故事. 本文是按( 時間發(fā)展 )的順序?qū)懙?課文中的( 武松 )在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表現(xiàn)了他( 勇武豪邁 )的英雄氣概.這部小說塑造了一百零八位個性鮮明的英雄好漢形象.我知道其中的( 李逵 )、( 花榮 )、( 晁蓋 )、( 時遷 ). 7、/x05《猴王出世》選自我國的四大古典文學名著之一《 西游記 》 作者是 ( 明 )代的( 吳承恩 ).文中的石猴就是后來的( 孫悟空 ),石猴具有(天賦異稟,聰明伶俐 )特點. 8、/x05《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的作者是我國著名的( 文 )學家,( 語言 ) 家,( 教育 )家,北京大學教授( 季羨林 ).“這一種境界”在這里指( 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本文表達了( 德國奇麗風景和與眾不同風俗習慣的贊 )的贊美之情. 9、/x05《威尼斯的小艇》是( 美國)國作家( 馬克·吐溫 ).小艇的特點是: ( 長、窄、深 ).文中把小艇比喻成( 汽車 ) (自行車 ) ( 公共汽車 ).課文通過介紹( 小艇的樣子 )、( 船夫駕駛小艇的高超技術(shù) )、( 小艇的重要作用 )、展示了威尼斯( 水上名城特有的風光 ).。
4.文學常識
1.《將相和》是根據(jù)(司馬遷)寫的《史記》中的《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的。
2.(俄)國的列夫.托爾斯泰的代表作《安娜·卡列尼娜》《戰(zhàn)爭與和平》是不朽名作。
3.例句:書是鑰匙,能開啟智慧之門。
訪寫:書是階梯,(能攀登知識之山)。
書是(甘泉),(能滋潤心靈之田)。
4.把下面的句子填寫完整,使它讀起來詩情畫意。
例:小溪匆匆走下山崖。
陽光(燦燦擁抱)大海。
高山(巍巍依偎)草原。
5.舉辦奧運會是多少人的夢想啊,你知道第29屆奧運會是哪一年?在哪個國家?哪座城市舉辦嗎?有關(guān)奧運會的其他資料你搜集了多少,請你再列舉三點來。
2008年中國北京
1.奧林匹克運動會(Olympic Games),簡稱“奧運會”,是一個由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辦的國際性綜合運動會,包括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青少年奧林匹克運動會、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和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奧林匹克運動會每四年舉辦一次,每屆會期不超過16天。
2.奧林匹克運動會因起源于古希臘奧林匹亞(Olympia)而得名。古代奧運會從公元前776年到公元394年,共歷經(jīng)293屆,后被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以邪教活動罪名而廢止。1894年在巴黎召開的國際體育會議,根據(jù)法國貴族皮埃爾·德·顧拜旦(Pierre de Coubertin)的倡議成立了國際奧委會,并決定恢復奧運會?,F(xiàn)代第一屆奧運會于1896年在希臘雅典舉行,此后在世界各地輪流舉行。由于1924年開始設立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因此奧林匹克運動會習慣上又稱為“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奧林匹克運動會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了和平與友誼的象征。
3.1920年,國際奧委會將其正式確認“更快、更高、更強”為奧林匹克格言,在1920年安特衛(wèi)普奧運會上首次使用。奧林匹克格言充分表達了奧林匹克運動所倡導的不斷進取、永不滿足的奮斗精神。雖然只有短短的6個字,但其含義卻非常豐富,它不僅表示在競技運動中要不畏強手、敢于斗爭、敢于勝利,而且鼓勵人們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不甘于平庸、要朝氣蓬勃、永遠進取、超越自我,將自己的潛能發(fā)揮到極限。
5.廉頗藺相如列傳之澠池相會的知識點求高中課文廉頗藺相如列傳的澠池
一、通假字 1。
君不如肉袒伏斧質(zhì)請罪。 “質(zhì)”通“锧”,砧板。
2??捎璨?。
“不”通“否”,表疑問語氣。 3。
臣愿奉璧西入秦?!胺睢蓖ā芭酢?,用雙手托著。
4。拜送書于庭。
“庭”通“廷”,朝廷,國君聽政的朝堂。 5。
召有司案圖。 “案”通“按”,審查、察看。
6。設九賓禮于廷。
“賓”通“儐”,古代指接引賓客的人,也指贊禮的人。 7。
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翱姟蓖ā澳隆?。
8。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
“孰”通“熟”,仔細。 9。
為一擊缶?!绑尽蓖ā袄崱保⒕茲{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為唱歌時的節(jié)拍。
二、一詞多義 負 ①秦貪,負其強(依仗,憑借) ②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辜負,對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違背) ④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使……承擔) ⑤廉頗聞之,肉袒負荊(背著) 使 ①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從者衣褐(讓)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引 ①引趙使者藺相如(引見,宴請)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車避匿(牽,拉;這里引申為調(diào)轉(zhuǎn)) ④君子引而不發(fā),躍如也(拉引)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白白地) ②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徒以吾兩人在也(只,只不過) 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 ②而君幸于趙王(被。 。
寵幸) ③則幸得脫矣 (僥幸) 以 ①以勇氣聞于諸侯;今以秦之強先割十五都予趙(憑借) ②愿以十五城請易璧(用,拿) ③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來,連詞) ④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用以,用來) ⑤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徒以吾兩人在也(因為) ⑥傳以示美人及左右 (連詞,連接“傳”與“示”) ⑦趙王以為賢大夫(把……) 歡 ①逆強秦之歡 (歡心) ②絕秦趙之歡(交情) 顧 ①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 (回頭) ②顧吾念之 (只是) 因 ①相如因持璧卻立 (于是就) ②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通過)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由此) ④秦王因曰(于是就) 傳 ①廉頗藺相如列傳(一種文體) ②舍相如廣成傳(傳舍,賓館) ③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傳遞) ④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傳頌) 書 (1)拜書送于庭----國書 (2)秦御史前書曰---寫 乃 (1)今君乃亡趙走燕-----卻,竟然 (2)臣乃敢上璧------才 (3)乃使其從者衣褐----就 三、古今異義 ①拜為上卿(拜:古義指授予官職;任命。
今義指下跪叩頭;祝賀) ②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患:古義指慮,擔心。今義指 害?。粸牡湥?③請以咸陽為趙王壽(壽:古義指向人獻物以祝人長壽。
今義指年歲,生命;生日) ④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去:古義指離開。今義指除掉,減掉,已過的,特指剛過去的一年) (親戚:古義指父母兄弟。
今義指與自己有血緣或婚姻關(guān)系的人) ⑤請指示王(指示:古義指給……看。今義指上對下指導、命令) ⑥于是相如前進缶(前進:古義指上前進獻。
今義指向前發(fā)展進步) ⑦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宣言:古義指揚言,到處說。今義指國家、政黨、團體或領(lǐng)導人對重大問題公開表態(tài)以進行宣傳號召的文告) ⑧布衣之交(布衣:古義指平民。
今義指麻布衣服) ⑨左右欲刃(左右:古義指左右的侍從。今義指左和右兩方面) ⑩ 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鄙賤:古義指粗野而又地位低微,謙詞。
今義指鄙視,輕視) ①①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約束:古義為名詞,約定、契約。
今義指限制使不越出范圍。 ) ①②傳以示美人及左右(美人:姬妾 今義:美女) ①③明年復攻趙(明年:古義指第二年 今義指(將來的)明年) ①④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以往:古義從這里到那里 今義指以前) ①⑤竊計欲亡走燕 (竊:古義私下里 今義指偷東西 走:古義指逃走 今義指走路) 四、詞類活用 a。
名詞作動詞: ①舍相如廣成傳舍(舍,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殺) ③乃使從者衣褐(衣,穿) ④懷其璧 (懷,懷揣著) ⑤藺相如前曰 (前,走上前) ⑥臣乃敢上璧 (上,獻上) ⑦ 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壽,向人敬酒或獻禮) ⑧ 臣語曰(語,告訴) ⑨于是相如前進缻(前:走上前) ⑩趙王鼓瑟(鼓:彈奏) ①①秦王與群臣相視而嘻(嘻:苦笑聲) b。 名詞作狀語: ①而相如庭斥之(庭:通“廷”,在朝堂上) ②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間,表示"至"的方式,從小路) ③奉璧西入秦(西,方位名詞狀語,向西) ④乃前曰(前,,方位名詞做狀語,向前) ⑤怒發(fā)上沖冠(上:向上) ⑥乃辭謝 (辭:用委婉的言辭) c。
使動用法: ①完璧歸趙(完,使……完整) ②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③寧許以負秦曲(負,使……承擔) ④畢禮而歸之(歸,使……回去) ⑤歸璧與趙(歸:使……歸) d。意動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羞,以……為羞恥) ②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為先;后,以……為后) ③吾羞,不忍為之下(羞:以……為羞恥) e。
形容詞作動詞: ①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敬,尊重) ②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寬,寬容) ③大王必欲急臣 (急,逼迫) f。形容詞作名詞: ①而絕秦趙之歡。
6.課文《將相和》的文化背景word文檔
《將相和》這個故事出自司馬遷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3個小故事組成。
3個故事的聯(lián)系:“澠池之會”是“完璧歸趙”的發(fā)展,“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又是“負荊請罪”的起因,“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和起來又組成了“將相和”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
戰(zhàn)國時趙國舍人藺相如奉命出使秦國,不辱使命,完璧歸趙,所以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趙王赴秦王設下的澠池會,使趙王免受侮辱。為表彰藺相如的功勞,趙王封藺相如為上卿。老將廉頗居功自傲,對此不服,而屢次故意挑釁,藺相如以國家大事為重,始終忍讓。后廉頗終于醒悟,向藺相如負荊請罪。將相和好,共同輔國,國家無恙 。
“ 將相和”這出故事宣揚的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將相和,平天下。
京劇傳統(tǒng)劇目
該故事也被編為同名京劇和影視劇等,廣為流傳。
秦王假意以十五城,換取趙王寶玉和氏璧,趙王知其詐而不敢拒。舍人藺相如自薦,攜璧赴秦,察知秦王無誠意,不懼油鼎,以大義責秦王,完璧歸趙。秦王又設宴于澠池,請趙王赴會,相如隨往;席上秦王借鼓瑟辱趙王,反被相如所辱。后由廉頗接應,趙王君臣安然回國。相如連立大功,趙王封之為相,廉頗自恃功高,不服,幾次相辱,相如避之。后廉頗得知將相和睦,秦不敢侵,乃親至相府,負荊請罪,將相和好。
1950年翁偶虹、王頡竹就《完璧歸趙》(《連城璧》)、《澠池會》、《廉頗負荊》(《爭功請罪》)等三戲基礎,改編成此戲,主題更加明確。是生、凈兼重的戲。李少春、袁世海和譚富英、馬連良、裘盛戎均曾演出,唱作各具特色。
背景
周戰(zhàn)國 我國歷史上的一個時期(前475—前221)。當時,比較強的國家有七個,即秦、楚、齊、趙、燕、魏、韓,稱為“戰(zhàn)國七雄”。七雄并峙,戰(zhàn)火頻繁。秦國是最強的一個。秦國地處函谷關(guān)以西,其余六國在函谷關(guān)以東。趙國的東面是富強的齊國,西面是強大的秦國。趙國處在兩大強國之間?!巴觇禋w趙”的故事發(fā)生在秦國全力進攻楚國的時候。秦國不能集中更多兵力對付趙國,主要是用威脅的手段占趙國的便宜。
大夫、卿 官職,分別分為上、中、下三等,上大夫是最高一級的大夫。上卿是諸侯下面最高的官職。廉頗在趙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的時候,因伐齊有功,已經(jīng)被提升為上卿。藺相如也做上卿,但由于是文官,上朝集會時,位置在廉頗的右邊。秦漢以前以右為尊,所以課文中說藺相如的職位比廉頗高。
和氏璧
和氏璧 是一塊寶玉的名稱,有一段不平凡的來歷。相傳在春秋期的楚國,有個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塊玉璞(即未經(jīng)過加工的美玉),把它奉獻給了楚厲王。厲王就叫辨別玉的專家來鑒定,鑒定的結(jié)果說是石頭。厲王大怒,認為卞和在欺騙戲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名,砍掉了卞和的左腳。不久,厲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這塊玉璞奉獻給武王。武王也叫辨別玉的專家來鑒定,結(jié)果同樣說是石頭,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卞和的右腳。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著玉璞到楚山下大哭,一直哭了三天三夜。眼淚哭干了,最后哭出了血。文王聽說后,就派人問他,說:“天下被砍掉腳的人很多,都沒有這樣痛哭,你為什么哭得這樣悲傷呢?”卞和回答說:“我不是為我的腳被砍掉而悲傷、痛哭,我所悲傷的是有人竟把寶玉說成是石頭,給忠貞的人扣上欺騙的罪名?!蔽耐跤谑蔷团扇藢@塊玉璞進行加工,果然是一塊罕見的寶玉。于是就把這塊寶玉命名為“和氏璧”。由于這塊寶玉的珍奇,加之來歷的不平凡,因此,便成了世間所公認的至寶,價值連城。這也是秦王不惜以十五座城為誘餌來騙取“和氏璧”的原因所在。
人物
廉頗是戰(zhàn)國后期趙國的名將。趙惠文王時封為上卿,屢次戰(zhàn)勝齊、魏等國,為趙國立了大功。長平之戰(zhàn)時,堅壁固守三年。后來趙孝成王中了秦國的反間計,用趙括代替廉頗為將,遭致慘敗。燕國乘機攻趙。趙孝成王重新起用廉頗,戰(zhàn)勝燕軍。趙王封廉頗為信平君,任相國。趙悼襄王時,廉頗不得志,投奔魏國。魏國不太信任,一直不重用。又奔楚,任楚將。最后老死在楚國。
藺相如,戰(zhàn)國時期趙國的大臣。趙惠文王時得到世上稀有的寶玉——楚國和氏璧,秦國強以15座城換取“和氏璧”,藺相如奉命帶璧出使秦國,與秦王當庭力爭,完璧歸趙。趙王封相如為上大夫。公元前279年,他又隨趙惠文王到澠池(今河南澠池西)與秦王相會,使趙王未受辱于秦,歸國后因功封為上卿,地位在廉頗之上,廉頗憤憤不平,藺相如以國家安危為重,對廉頗容忍謙讓。使廉頗愧悟,負荊請罪,二人成為至交。將相和的故事傳為美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