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樂府“詩的文學常識.
兩漢樂府是指由朝廷樂府系統(tǒng)或相當于樂府職能的音樂管理機關搜集、保存而流傳下來的漢代詩歌。漢樂府掌管的詩歌按作用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供執(zhí)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廟歌辭,其性質與《詩經》中“頌”相同;另一部分則是采集民間流傳的無主名的俗樂,世稱之為樂府民歌。
漢樂府民歌對后世詩歌的健康發(fā)展,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巨大影響。這種影響當然首先表現在 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 的現實主義傳統(tǒng)繼承上。正是在漢樂府民歌的滋養(yǎng)下,直面人生的漢代詩人創(chuàng)作才逐漸活躍起來,從開始時的模擬到創(chuàng)新,為建安詩壇的繁榮奠定了基礎。而詩家所推崇的 建安風骨 、魏晉風力 ,又是初唐陳子昂詩歌革新運動的一面旗幟。到盛唐,偉大詩人杜甫 即事名篇 所作的 三吏 、三別 等不朽詩章,到中唐,白居易、元稹標舉的 新樂府 運動,到晚唐,皮日休 正樂府 ,整個唐代,漢樂府民歌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都在現實主義詩歌創(chuàng)作中起指導作用。甚至晚清著名詩人黃遵憲在舊民主主義的革命時代,仍自覺地取 樂府之神理.至于漢樂府民歌所開創(chuàng)的五言詩體,一直作為中國古典詩體的主流,以及漢樂府民歌在敘事技巧、語言藝術等方面對后世起到的顯著作用,都已有目共睹,毋庸贅言了。
2.漢樂府文學常識200字
樂府初設于秦,為當時“少府”下轄的一個專門管理樂舞演唱教習的機構。漢初,樂府并沒有保留下來。到了漢武帝時,在定郊祭禮樂時重建樂府,它的職責是采集漢族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以備朝廷祭祀或宴會時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詩歌,后世就叫“樂府詩”,或簡稱“樂府”。它是繼《詩經》《楚辭》而起的一種新詩體。后來有不入樂的也被稱為樂府或擬樂府。
樂府是自秦代以來設立的配置樂曲、訓練樂工和采集民歌的專門官署,漢樂府指由漢時樂府機關所采制的詩歌。這些詩,原本在漢族民間流傳,經由樂府保存下來,漢人叫做“歌詩”,魏晉時始稱“樂府”或“漢樂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詩,亦稱“樂府詩”。
“樂府”是漢武帝時設立的一個官署。它的職責是采集漢族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以備朝廷祭祀或宴會時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詩歌,后世就叫“樂府詩”,或簡稱“樂府”。它是繼《詩經》《楚辭》而起的一種新詩體。
漢樂府是繼《詩經》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匯集,不同于《詩經》的是,它開創(chuàng)了詩歌現實主義的新風。漢樂府民歌中女性題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語言構造貼近生活的作品,由雜言漸趨向五言,采用敘事寫法,刻畫人物細致入微,創(chuàng)造人物性格鮮明,故事情節(jié)較為完整,而且能突出
思想內涵著重描繪典型細節(jié),開拓敘事詩發(fā)展成熟的新階段,是中國詩史五言詩體發(fā)展的一個重要階段。漢樂府在文學史上有極高的地位,其與詩經、楚辭可鼎足而立。
《陌上桑》和《孔雀東南飛》都是漢樂府民歌,后者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敘事詩,《孔雀東南飛》與《木蘭詩》合稱“樂府雙璧”。漢代《孔雀東南飛》、北朝《木蘭詩》和唐代韋莊《秦婦吟》并稱“樂府三絕”。此外,《長歌行》中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也是千古流傳的名句。
西漢樂府的擴充和發(fā)展是在武帝時期,《漢書·禮樂志》云:“至武帝定郊祀之禮,……乃立樂府,采詩夜誦,有趙、代、秦、楚之謳。以李延年為協律都 尉,多舉司馬相如等數十人造為詩賦,略論律呂,以合八音之調,作十九章之歌。 以正月上辛用事甘泉圜丘,使童男女七十人俱歌,昏祠至明?!睒犯穆毮茉谖?帝時進一步強化,它除了組織文人創(chuàng)作朝廷所用的歌詩外,還廣泛搜集各地歌謠。許多漢族民間歌謠在樂府演唱,得以流傳下來。文人所創(chuàng)作的樂府歌詩也不再像《安世房中歌》那樣僅限于享宴所用,還在祭天時演唱,樂府詩的地位明顯提高。據《漢書·百官公卿表》記載,武帝時,樂府令下設三丞。又據《漢書·禮樂志》 所言,至成帝末年,樂府人員多達八百余人,成為一個規(guī)模龐大的音樂機構。武帝到成帝期間的一百多年,是樂府的昌盛期。哀帝登基,下詔罷樂府官,大量裁減樂府人員,所留部分劃歸太樂令統(tǒng)轄,從此以后,漢代再沒有樂府建制。
東漢管理音樂的機關也分屬兩個系統(tǒng),一個是太予樂署,行政長官是太予令,相當于西漢的太樂令,隸屬于太常卿。一個是黃門鼓吹署,由承華令掌管, 隸屬于少府。黃門鼓吹之名西漢就已有之,它和樂府的關系非常密切。至東漢, 由承華令掌管的黃門鼓吹署為天子享宴群臣提供歌詩,實際上發(fā)揮著西漢樂府的作用,東漢的樂府詩歌主要是由黃門鼓吹署搜集、演唱,因此得以保存。
漢樂府分為:
1、郊廟歌辭:主要是貴族文人為祭祀而作的樂歌,華麗典雅,沒有什么思想內容。如《安世房中歌》十七章(楚音)、《郊祀歌》十九章等。音樂主要采用秦國音樂和楚國音樂。
2、鼓吹曲辭:又叫短簫鐃歌,是漢初從北方民族傳入的北狄樂。歌辭是后來補寫的,內容龐雜。主要是漢族民間創(chuàng)作。
3、相和歌辭:音樂是各地采來的俗樂,歌辭也多是“街陌謠謳”。其中有許多優(yōu)秀作品,是漢樂府中的精華。
4、雜曲歌辭:其中樂調多不知所起。因無可歸類,就自成一類。里面有一部分優(yōu)秀民歌。
3.“樂府”的有關常識
樂府是漢代封建王朝建立的管理音樂的一個宮廷官署。
樂府最初始于秦代,到漢時沿用了秦時的名稱。公元前112年,漢王朝正式設立樂府,其任務是收集編纂各地民間音樂、整理改編與創(chuàng)作音樂、進行演唱及演奏等。
根據《漢書·禮樂志》記載,漢武帝時,設有采集各地歌謠和整理、制訂樂譜的機構,名叫“樂府”。后來,人們就把這一機構收集并制譜的詩歌,稱為樂府詩,或者簡稱樂府。
到了唐代,這些詩歌的樂譜雖然早已失傳,但這種形式卻相沿下來,成為一種沒有嚴格格律、近于五七言古體詩的詩歌體裁。 唐代詩人作樂府詩,有沿用樂府舊題以寫時事,以抒發(fā)自己情感的,如《塞上曲》《關山月》等,也有即事名篇,無復依傍,自制新題以反映現實生活的,如杜甫的《兵車行》《哀江頭》等。
4.漢樂府文學常識200字
樂府初設于秦,為當時“少府”下轄的一個專門管理樂舞演唱教習的機構。
漢初,樂府并沒有保留下來。到了漢武帝時,在定郊祭禮樂時重建樂府,它的職責是采集漢族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以備朝廷祭祀或宴會時演奏之用。
它搜集整理的詩歌,后世就叫“樂府詩”,或簡稱“樂府”。它是繼《詩經》《楚辭》而起的一種新詩體。
后來有不入樂的也被稱為樂府或擬樂府。樂府是自秦代以來設立的配置樂曲、訓練樂工和采集民歌的專門官署,漢樂府指由漢時樂府機關所采制的詩歌。
這些詩,原本在漢族民間流傳,經由樂府保存下來,漢人叫做“歌詩”,魏晉時始稱“樂府”或“漢樂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詩,亦稱“樂府詩”。
“樂府”是漢武帝時設立的一個官署。它的職責是采集漢族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以備朝廷祭祀或宴會時演奏之用。
它搜集整理的詩歌,后世就叫“樂府詩”,或簡稱“樂府”。它是繼《詩經》《楚辭》而起的一種新詩體。
漢樂府是繼《詩經》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匯集,不同于《詩經》的是,它開創(chuàng)了詩歌現實主義的新風。漢樂府民歌中女性題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語言構造貼近生活的作品,由雜言漸趨向五言,采用敘事寫法,刻畫人物細致入微,創(chuàng)造人物性格鮮明,故事情節(jié)較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內涵著重描繪典型細節(jié),開拓敘事詩發(fā)展成熟的新階段,是中國詩史五言詩體發(fā)展的一個重要階段。
漢樂府在文學史上有極高的地位,其與詩經、楚辭可鼎足而立?!赌吧仙!泛汀犊兹笘|南飛》都是漢樂府民歌,后者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敘事詩,《孔雀東南飛》與《木蘭詩》合稱“樂府雙璧”。
漢代《孔雀東南飛》、北朝《木蘭詩》和唐代韋莊《秦婦吟》并稱“樂府三絕”。此外,《長歌行》中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也是千古流傳的名句。
西漢樂府的擴充和發(fā)展是在武帝時期,《漢書·禮樂志》云:“至武帝定郊祀之禮,……乃立樂府,采詩夜誦,有趙、代、秦、楚之謳。以李延年為協律都 尉,多舉司馬相如等數十人造為詩賦,略論律呂,以合八音之調,作十九章之歌。
以正月上辛用事甘泉圜丘,使童男女七十人俱歌,昏祠至明?!睒犯穆毮茉谖?帝時進一步強化,它除了組織文人創(chuàng)作朝廷所用的歌詩外,還廣泛搜集各地歌謠。
許多漢族民間歌謠在樂府演唱,得以流傳下來。文人所創(chuàng)作的樂府歌詩也不再像《安世房中歌》那樣僅限于享宴所用,還在祭天時演唱,樂府詩的地位明顯提高。
據《漢書·百官公卿表》記載,武帝時,樂府令下設三丞。又據《漢書·禮樂志》 所言,至成帝末年,樂府人員多達八百余人,成為一個規(guī)模龐大的音樂機構。
武帝到成帝期間的一百多年,是樂府的昌盛期。哀帝登基,下詔罷樂府官,大量裁減樂府人員,所留部分劃歸太樂令統(tǒng)轄,從此以后,漢代再沒有樂府建制。
東漢管理音樂的機關也分屬兩個系統(tǒng),一個是太予樂署,行政長官是太予令,相當于西漢的太樂令,隸屬于太常卿。一個是黃門鼓吹署,由承華令掌管, 隸屬于少府。
黃門鼓吹之名西漢就已有之,它和樂府的關系非常密切。至東漢, 由承華令掌管的黃門鼓吹署為天子享宴群臣提供歌詩,實際上發(fā)揮著西漢樂府的作用,東漢的樂府詩歌主要是由黃門鼓吹署搜集、演唱,因此得以保存。
漢樂府分為:1、郊廟歌辭:主要是貴族文人為祭祀而作的樂歌,華麗典雅,沒有什么思想內容。如《安世房中歌》十七章(楚音)、《郊祀歌》十九章等。
音樂主要采用秦國音樂和楚國音樂。2、鼓吹曲辭:又叫短簫鐃歌,是漢初從北方民族傳入的北狄樂。
歌辭是后來補寫的,內容龐雜。主要是漢族民間創(chuàng)作。
3、相和歌辭:音樂是各地采來的俗樂,歌辭也多是“街陌謠謳”。其中有許多優(yōu)秀作品,是漢樂府中的精華。
4、雜曲歌辭:其中樂調多不知所起。因無可歸類,就自成一類。
里面有一部分優(yōu)秀民歌。
5.文化常識 要最準確的哦
1.寫出下列古漢語指代的內容
鴻雁:書信
巾幗:婦女的尊稱
社稷:國家
桑梓:故鄉(xiāng)
閭左:秦代指主要由雇農、佃農等構成的貧苦百姓
廟堂:朝廷
軒轅:中華民族的始祖
汗青: 史冊的意思
2.寫出下列名勝的所在地。
黃鶴樓:武昌
岳陽樓:湖南 孔子廟:山東濟寧孔廟
玉門關:甘肅敦煌
凈慈寺:杭州西湖
秦淮河:南京第一大河,
3.寫出下列人物的姓名
秦皇:嬴政
漢武:劉徹
伯樂:孫陽
飛將:李廣
先帝:劉備
后主:劉禪
4.古時對鄰居的敬稱叫(芳鄰 ),對自己的謙稱叫(鄙人 )
5.樂府是古代掌管( 音樂)的機構,后人把這個機構所采集的( 詩歌)都成為“樂府”
6.文學常識和文化常識
1.三教:佛教、道教、儒教。 “炎黃”分別指中國原始社會中兩位不同部落的首領,炎帝、黃帝。 魏國信陵君名無忌號信陵君;齊國孟嘗君名文號孟嘗君;趙國平原君 趙勝號平原君;楚國春申君 黃歇號春申君
2.作者 屈原 特點 一. 從詩風言,鋪排夸飾,想象豐富,是楚辭的共同特征。如《離騷》充滿奇幻不拘的想象,抒發(fā)真情層進反覆。
二. 從體式言,楚辭較之《詩經》,篇幅極大增長,句式也有四言為主變?yōu)殚L短不拘,參差錯落。
三. 就語言說,楚辭多用楚語楚聲,楚地的方言詞語大量涌現,另外,“兮”字、“些”字作為虛詞嘆語成為楚辭的一個鮮明標志。
3.古代詩歌的分類
古代詩歌包括詩、詞、曲。
1. 從詩歌的形式可分為:
① 古體詩,包括古詩(唐以前的詩歌)、楚辭、樂府詩。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詩體裁的詩歌也屬古體詩。古體詩不講對仗,押韻較自由。古體詩的發(fā)展軌跡:《詩經》→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古風、新樂府。
② 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
③ 詞,又稱為詩余、長短句、曲子、曲子詞、樂府等。其特點: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字數不同可分為長調(91字以上)、中調(59-90字)、小令(58字以內)。詞有單調和雙調之分,雙調就是分兩大段,兩段的平仄、字數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單調只有一段。詞的一段叫一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闕、上闕、上片,第二段叫后闕、下闕、下片。
④ 曲,又稱為詞余、樂府。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散曲興起于金,興盛于元,體式與詞相近。特點:可以在字數定格外加襯字,較多使用口語。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數(套曲)兩種。套數是連貫成套的曲子,至少是兩曲,多則幾十曲。每一套數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須同一宮調。它無賓白科介,只供清唱。
2. 從詩歌的題材可分為:
① 寫景抒情詩,歌詠山水名勝、描寫自然景色的抒情詩歌。古代有些詩人由于不滿現實,常寄情于山水,通過描繪江湖風光、自然風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這類詩常將要抒發(fā)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寫的景物之中,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寓情于景。其風格清新自然。
② 詠物言志詩,詩人對所詠之物的外形、特點、神韻、品格進行描摹,以寄托詩人自己的感情,表達詩人的精神、品質或理想。
③ 即事感懷詩,因一事由而引發(fā)詩人的感慨,如懷親、思鄉(xiāng)、念友等。
④ 懷古詠史詩,以歷史典故為題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諷今,或抒發(fā)滄桑變化的感慨。
⑤邊塞征戰(zhàn)詩,描寫邊塞風光和戍邊將士的軍旅生活,或抒發(fā)們樂觀豪邁或相思離愁的情感,風格悲壯宏渾,筆勢豪放。
近體詩包括 律詩 和 絕句
7.古代文化常識高考宗廟
宗廟
詞意探源
(1)指古代帝王、諸侯或大夫、士為維護宗法制而設立的祭祀祖宗的處所?!兑住ふ稹罚骸俺?,可以守宗廟社稷。”孔穎達疏:“君出則長子留守宗廟社稷?!卑春笫雷源蠓蛞韵陆苑Q家廟。(2)王室的代稱。《漢書·霍光傳》:“伊尹相殷,廢太甲以安宗廟。”
基本解釋
1.天子或諸侯祭祀祖先的專用房屋 宗廟之祟?!稇?zhàn)國策·齊策四》 2. 先王之宗廟。 3. 立宗廟于薛。 4. 王室國家的代稱 宗廟社稷?!濉?周容《芋老人傳》 宗廟之事。——《論語·先進》 5.宗廟會同。
詳細解釋
1. 古代帝王、諸侯祭祀祖宗的廟宇。 《國語·魯語上》:“夫宗廟之有昭穆也,以次世之長幼,而等胄之親疏也?!薄妒酚洝の汗恿袀鳌罚骸敖?秦 攻 魏 , 魏 急而公子不恤,使 秦 破 大梁 而夷先王之宗廟,公子當何面目立天下乎?” 唐 韓愈 《論捕賊行賞表》:“陛下神圣英武之德,為巨 唐 中興之君,宗廟神靈,所共祐助?!?葉恩《上振貝子書》:“甲午之役,陵寢躪于戎馬之足;庚子之亂,宗廟翻夫五色之旗?!?2. 朝廷和國家政權的代稱。 《墨子·非命下》:“不顧其國家百姓之政,繁為無用,暴逆百姓,遂失其宗廟?!薄逗鬂h書·伏湛傳》:“猾臣 王莽 ,殺帝盜位。宗室興兵,除亂誅 莽 ,故羣下推立 圣公 ,以主宗廟?!?宋 王安石 《上皇帝萬言書》:“而今公卿大夫,莫肯為陛下長慮后顧,為宗廟萬世計,臣竊惑之。”《三國演義》第二回:“中官統(tǒng)領禁省, 漢 家故事。先帝新棄天下,爾欲誅殺舊臣,非重宗廟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