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言文中的傳統(tǒng)文化常識
第一,學習文言文是繼承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途徑,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一些歷史知識、文學知識和社會生活知識,增強了解社會、認識事物的能力。
其次,古代漢語是現(xiàn)代漢語的基礎,是“源”;現(xiàn)代漢語是古代漢語的繼承和發(fā)展,是“流”。兩者是同一種語言發(fā)展的不同階段,并不是兩種語言。文言文中的許多詞匯依然保存在現(xiàn)代漢語中。如清代文學家沈復《童趣》中的“明察秋毫”、“怡然自樂”、“龐然大物”等詞語,在現(xiàn)代漢語中仍在運用。所以,學習文言文,可以豐富我們的語言倉庫,提高語文水平。
文言文是古代的書面語體,但它來自古代漢語口語,現(xiàn)代漢語也來源于古代漢語口語,二者相同的地方是主要的,不同是次要的,所以不難學,我們應有學好文言文的信心。
怎樣學好文言文呢?學好文言文的關鍵在于培養(yǎng)語感。培養(yǎng)語感有“三要”:
一要熟讀背誦課文,目的是熟悉文言文的表達方式和語言習慣。誦讀是我國傳統(tǒng)的學習方法,俗語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蔽难晕恼Z言簡潔、典雅,是學習語言的好材料。許多大作家的語言功底深厚,就是得益于對古文的熟讀背誦。如:巴金十二三歲能將《古文觀止》倒背如流,吳晗十三歲以前背完了《三字經(jīng)》。
二要自己用心領悟,目的是把“言”和“意”融為一體,見“言”而知“意”。如何做到這一點呢?上面說過,文言文和現(xiàn)代文一脈相承,許多詞語、語義是相通的。如“陳太丘與友期行”(《陳太丘與友期》)中的“期”,是“約定”的意思,這與現(xiàn)代漢語中“不期而遇”的“期”的含義是一致的。再如“不能名其一處”(《口技》)中的“名”字,與現(xiàn)代漢語中“莫名其妙”的“名”的意思也是相通的,都是“說出”的意思。用心領悟,就能做到見“言”知“意”,這對學習文言文是非常重要的。
三要主動積累詞匯,目的是掌握文言文的表達工具。如對通假字的理解,對“之”、“其”、“以”等虛詞用法的了解,詞語含義的古今變化等等。
邊學習邊總結,不斷積累,就能掌握規(guī)律。掌握了規(guī)律,學好文言文就容易多了。
學習文言文并不難,只要我們樹立信心,掌握規(guī)律,循序漸進,是能達到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目標的,這個目標就是:能閱讀淺易文言文。
2.在文言文中有哪些古文化常識
文言文中的文化常識 文章來源:網(wǎng)友提供 點擊數(shù):441 更新時間:2008-7-6 16:14:29 一、科舉制度 鄉(xiāng)試-----------會試---------------殿試 舉人-----------貢士---------------進士 解元-----------會元---------------狀元(榜眼、探花) 二、地理 1、中國:九州、華夏、四海、神州 2、五岳:東岳泰山、西岳華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3、陰陽:古時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 4、南京:建康、金陵 5、揚州:廣陵 6、蘇州:姑蘇 7、成都:錦官城 三、官職任免 拜:授給官職;除:免除舊職任新職;授:授給官職;擢:提撥;遷:調(diào)職,一般指升官;左遷:降職調(diào)動;罷:免職停職;免:免除官職;黜:廢黜,貶退;謫:降職并調(diào)動 四、時間 旦:早晨(夙) 中午:(日中、亭午、晌午) 傍晚:暝 朔:農(nóng)歷初一 望:農(nóng)歷十五 既望:農(nóng)歷十六 晦:農(nóng)歷每月最后一天 五、并稱 1、王孟: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孟浩然 2、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隱杜牧 3、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蘇洵、蘇轍、蘇軾、王安石、曾鞏、歐陽修 4、韓柳:韓愈、柳宗元 5、初唐四杰:王勃、楊炯、盧照林、駱賓王 6、蘇辛:蘇軾、辛棄疾 7、孔孟:孔子、孟子 8、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莫泊桑、契訶夫、歐.亨利 9、四大文化名人:屈原、哥白尼、但丁、莎士比亞 10、三曹 :曹操、曹植、曹丕 11、三蘇:蘇軾、蘇轍、蘇洵 12、蘇黃:蘇軾、黃庭堅 13、元曲四大家:關漢卿、白樸、鄭光祖、馬致遠 14、四大文學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西游記》 15、四書:《大學》《中庸》《孟子》《論語》 16、歲寒三友:松竹梅 17、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 18、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19、風騷:《詩經(jīng)》中的《國風》和《楚辭》中的《離騷》 20、樂府雙璧:《孔雀東南飛》《木蘭詩》 21、三吏三別: 六、代稱 1、學生:桃李 2、婦女:巾幗 3、弟兄:手足 4、詩人:騷人 5、菊花:黃花 6、杜鵑:子規(guī) 7、家鄉(xiāng):桑梓 8、國家:社稷 9、史冊:汗青 10、平民:布衣 11、戰(zhàn)爭:烽煙 12、音樂:絲竹 13、文學才華:風騷 14、自己的作品:拙作 七、人物別稱 李白:詩仙 青蓮居士 白居易:香山居士 蘇軾:東坡居士 蒲松林:柳泉居士 世稱聊齋先生 杜甫:詩圣 詩史 陶淵明:靖節(jié)先生 歐陽修:醉翁 六一居士 李清照:易安居士 陸游:放翁 辛棄疾:稼軒 孟子:亞圣 名、字、號 古人幼年時取名,成年時取字。
名字均由父親或尊長取定。字和名有意義上的聯(lián)系。
字是為了便于他人稱謂。對平輩或長輩稱字表禮貌和尊敬。
號,又叫別號、表號,由自己取號,顯示某種志趣或抒發(fā)某種情感。 八、年齡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知天命 六十花甲 成年加冠 九、計時 年號記年 天干地支紀年 十、集本命名方式 籍貫:《柳河東集》 書室:《聊齋志異》 表字:《李太白全集》 別號:《稼軒長短句》 謚號:《歐陽文忠公文集》 官職:《杜工部集》 年號:《白氏長慶集》 十一、名著人物與事件 盤古開天辟地、女媧煉石補天、精衛(wèi)銜石填海、伏羲發(fā)明八卦、夸父追日 十二、專著 《詩經(jīng)》:第一部詩歌總集 《水經(jīng)》:第一部記述河道水系的專書 《史記》: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論語》 《孟子》 《左傳》:第一部編年體史書 《水滸》:第一部反映農(nóng)民起義的長篇小說 《紅樓夢》:我國古代小說中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作品 《儒林外史》:第一部長篇諷刺小說 《三國演義》: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章回體小說。
3.急求
1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1)有道(2)而正(3)焉,可謂好學也已。”
【注釋】 (1)就:靠近、看齊。 (2)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3)正:匡正、端正。 【譯文】 孔子說:“君子,飲食不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小心謹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p>
2 2?4 子曰:“吾十有(1)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2),四十而不惑(3),五十而知天命(4),六十而耳順(5),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6)。” 【注釋】 (1)有:同“又”。
(2)立:站得住的意思。 (3)不惑:掌握了知識,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4)天命:指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5)耳順:對此有多種解釋。
一般而言,指對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見也能正確對待。 (6)從心所欲不逾矩:從,遵從的意思;逾,越過;矩,規(guī)矩。
【譯文】 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于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guī)矩?!?3 子曰:“由(1),誨女(2),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p>
【注釋】 (1)由:姓仲名由,字子路。生于公元前542年,孔子的學生,長期追隨孔子。
(2)女:同汝,你。 【譯文】 孔子說:“由,我教給你怎樣做的話,你明白了嗎?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智慧??!” 4.顏淵、季路侍(1)。
子曰:“盍(2)各言爾志。”子路曰:“原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p>
顏淵曰:“愿無伐(3)善,無施勞(4)?!弊勇吩唬骸霸嘎勛又?。”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5)?!?【注釋】 (1)侍:服侍,站在旁邊陪著尊貴者叫侍。
(2)盍:何不。 (3)伐:夸耀。
(4)施勞:施,表白。勞,功勞。
(5)少者懷之:讓少者得到關懷。 【譯文】 顏淵、子路兩人侍立在孔子身邊。
孔子說:“你們何不各自說說自己的志向?”子路說:“愿意拿出自己的車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壞了也不抱怨?!鳖仠Y說:“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長處,不表白自己的功勞?!?/p>
子路向孔子說:“愿意聽聽您的志向。”孔子說:“(我的志向是)讓年老的安心,讓朋友們信任我,讓年輕的子弟們得到關懷。”
5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譯文】 孔子說:“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p>
6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1);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注釋】 (1)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音zhì,同“智”;樂,古音yào,喜愛的意思。
【譯文】 孔子說:“聰明人喜愛水,有仁德者喜愛山;聰明人活動,仁德者沉靜。聰明人快樂,有仁德者長壽?!?/p>
7子曰:“飯疏食(1)飲水,曲肱(2)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p>
【注釋】 (1)飯疏食,飯,這里是“吃”的意思,作動詞。疏食即粗糧。
(2)曲肱: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彎著胳膊。
【譯文】 孔子說:“吃粗糧,喝白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中間了。用不正當?shù)氖侄蔚脕淼母毁F,對于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樣?!?/p>
8 子曰:“君子坦蕩蕩(1),小人長戚戚(2)。” 【注釋】 (1)坦蕩蕩:心胸寬廣、開闊、容忍。
(2)長戚戚:經(jīng)常憂愁、煩惱的樣子。 【譯文】 孔子說:“君子心胸寬廣,小人經(jīng)常憂愁?!?/p>
9.、【原文】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
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譯文】 顏淵問什么是仁。
孔子說:“克制自己的私欲,回復到禮,這就是仁。有一天你做到了克己復禮,全天下都會稱許你是仁人。
要做到仁要靠自己,難道靠別人嗎?”顏淵說:“請問它的詳情?!笨鬃诱f:“違反禮法的事不要看、違反禮法的話不要聽、違反禮法的話不要說、違反禮法的事不要做?!?/p>
顏淵說:“我雖然不聰敏,但請允許我實踐這句話?!?0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p>
【譯文】 孔子說:“君子有三種事情應引以為戒:年少的時候,血氣還不成熟,要戒除對女色的迷戀;等到身體成熟了,血氣方剛,要戒除與人爭斗;等到老年,血氣已經(jīng)衰弱了,要戒除貪得無厭。”。
4.高二語文中國文化經(jīng)典研讀《論語十則》解釋
論語十則:(僅僅羅列了注釋不知道可不可以啊)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 子乎?”(《學而》) 學習需要不斷復習才能掌握。
學了知識,按時復習,這是愉快的事。這里既有學習方 法,也有學習態(tài)度。
朋,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在一起探討問題,是一種樂 趣。
人家不了解,我卻不怨恨,是君子的風格。這是講個人修養(yǎng)問題。
2、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保ā稙檎罚?復習舊的知識,能夠從中有新的體會或發(fā)現(xiàn)。
這樣,就可以做老師了。 3、子曰:“學而不思則閏;思而不學則殆?!?/p>
(《為政》) 只讀書而不肯動腦筋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讀書,就會有疑惑。 這里闡述了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系,也是講學習方法的。
4、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保ā稙檎罚?孔于說:“子路,教給你正確認識事物的道理吧。
(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 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這段說的是對待事物的正確態(tài)度。
5、子貢問曰: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保ā豆遍L》) 子貢問道:“孔文子為什么叫“文”呢?”孔子說:“他聰敏而又愛好學刁,并 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
因此用‘文’做他的謚號?!边@里借回答于貢的問話, 借題發(fā)揮,教育弟子要勤學好問。
6、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這一則是孔子的自述,講的是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要把學過的東西默默地記在心里,不 斷積累知識。
“學而不厭”,講的是好學精神,學無止境,從不感到滿足?!罢d人不倦”,講 的是教學態(tài)度,要熱情地教導學生。
孔于一生都是這樣做的,所以他說:“對我來說,有 什么呀?”表現(xiàn)了孔子的自信。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粨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p>
(《述而》) 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應當選擇他們的優(yōu)點 去學習,對他們的缺點,要注意改正?!?/p>
這里說的是只要虛心求教,到處都有老師。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p>
(《雍也》) 孔子說:“(對待任何事業(yè)和學問)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不如以它 為樂的人?!边@段主要講學習的三個層次,只有以之為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保ā蹲雍薄罚?孔子站在河邊嘆道:“消逝的時光像河水一樣啊,日夜不停地流去?!?/p>
講的是珍惜寶貴 的時光。 10、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p>
(《衛(wèi)靈公》) 孔于說:“我曾經(jīng)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問題, (但并)沒有益處,還不如去學習?!?這一段講躬身實踐的重要性。
5.高中語文選修課本《中國文化經(jīng)典研讀》中的《論語》十則翻譯誰知道
【原文】 太宰問于子貢曰:“夫子圣者與?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固天縱之將圣,又多能也。”
子聞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譯文】 太宰問子貢:“老師是圣人嗎?為什么如此多才多藝?”子貢說:“老天本來就要他成為圣人,又要他多才多藝?!笨鬃勇犝f后,說:“太宰了解我嗎?我小時候生活艱難,所以會干一些粗活。
貴族會有這么多技藝嗎?不會有的?!? 【原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p>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譯文】 孔子說:"三人走路,必有人可作為我的老師。
選擇他的優(yōu)點向他學習,借鑒他的缺點進行自我改正。"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鮮仁矣?!?/p>
【譯文】 孔子說:“花言巧語,裝出和顏悅色的樣子,這種人的仁心就很少了?!?【原文】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p>
【譯文】 孔子說:“聰明人喜愛水,有仁德者喜愛山;聰明人活動,仁德者沉靜。聰明人快樂,有仁德者長壽?!?/p>
【原文】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譯文】 子貢問孔子問道:“有沒有一個字可以終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說:“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強加給別人?!?/p>
【原文】 子張問政。子曰:“居之無倦,行之以忠?!?/p>
【譯文】 子張問如何治理政事??鬃诱f:“居于官位不懈怠,執(zhí)行君令要忠實?!?/p>
【原文】 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p>
子路曰:“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愿無伐善,無施勞?!?/p>
子路曰:“愿聞子之志?!弊釉唬骸袄险甙仓?,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譯文】 顏淵、子路兩人侍立在孔子身邊??鬃诱f:“你們何不各自說說自己的志向?”子路說:“愿意拿出自己的車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壞了也不抱怨?!?/p>
顏淵說:“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長處,不表白自己的功勞。”子路向孔子說:“愿意聽聽您的志向?!?/p>
孔子說:“(我的志向是)讓年老的安心,讓朋友們信任我,讓年輕的子弟們得到關懷。” 【原文】 顏淵問仁。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 【譯文】 顏淵問仁。孔子說:"用堅強的意志、頑強的拼搏精神,主持正義、捍衛(wèi)道德、維護和平,這就是仁。
一旦做到了這一點,普天下的人都會崇敬你、追隨你、向你學習。為崇高理想而奮斗要靠的是自己,難道還能靠別人嗎?"顏淵說:"請問其詳?"孔子說:"違反禮法的事不要看、不要聽、不要說、不要做。
"顏淵說:"我雖不才,愿照此辦理。"【原文】 子曰:“為政以德。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譯文】 孔子說:“管理國家要以身做則。
如同北極星,安然不動而眾星繞之?!?813【原文】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譯文】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這就關于知道的真諦?!驹摹?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自省也。
" 【譯文】 孔子說:"見到賢人,要向他看齊;見到不賢,要反省自己。"【原文】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譯文】孔子說:"溫習舊知識時,能有新收獲,就可以做老師了。"【原文】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p>
【譯文】 孔子說:“不到苦思冥想時,不去提醒;不到欲說無語時,不去引導。不能舉一例能理解三個類似的問題,就不要再教他了。
【原文】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有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p>
【譯文】 孔子說:“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與正直的人交朋友、與誠實的人交朋友、與見多識廣的人交朋友,有益處;與走邪門歪道的人交朋友、與讒媚奉迎的人交朋友、與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有害處。
【原文】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譯文】 孔子說:“君子有三件事要警戒:年輕時,血氣還不成熟,要戒女色;年壯時,血氣正旺盛,要戒爭斗;年老時,血氣已衰落,要戒貪婪?!?/p>
【原文】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譯文】 孔子說:"君子總是胸懷寬廣,小人總是憂愁悲傷。
"【原文】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譯文】 孔子說:"三軍可以剝奪主帥,匹夫不可剝奪志向。
" 【原文】 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譯文】 孔子說:"天冷時,才知道松柏最后凋謝。
"【原文】 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譯文】 子貢問怎樣實現(xiàn)仁,孔子說:"工人要做好工,必先磨好工具。生活在那里,就要追隨那里的品德高尚的領導,結交那里的仁義之士。
" 【原文】 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汝奚不曰: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6.中國文化經(jīng)典研讀的教材框架
全書整體框架設計用表格圖示如下: 時期 文 化 背 景 文化經(jīng)典代表作品 對應單元 專題 春秋戰(zhàn)國 中國歷史上一次重大的變革時代。西周以來建立的禮樂制度開始瓦解,群雄爭霸,征戰(zhàn)頻繁。在這樣一個動蕩的時代,大批人才脫穎而出,各種主張和學說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形成了所謂“百家爭鳴”的局面。 《老子》《論語》《孟子》《莊子》《墨子》《韓非子》《荀子》等 第二單元
儒道互補 哲學一 春秋戰(zhàn)國
至
兩 漢 在先秦大變動的社會條件下,產(chǎn)生了中國最早的一批歷史著作,奠定了中國史學的基本精神。兩漢大一統(tǒng)的政治局面下,出現(xiàn)了具有宏大規(guī)模和皇朝史格局的紀傳體通史。 《尚書》《春秋》《左傳》《史記》《漢書》等 第三單元
春秋筆法 史學 西 漢 中國古代重視禮法,禮書在歷史上也層出不窮。 《禮記》 第四單元
修齊治平 哲學二 兩 漢
至
隋 唐 佛教傳入中國,并且開始了中國化的進程。 《百喻經(jīng)》《壇經(jīng)》 第五單元
佛理禪趣 哲學與宗教 唐 代
至
清 代 與歷史著作的發(fā)達相關,史學的研究也出現(xiàn)了一批重要的著作,它們不僅總結了中國古代的史學傳統(tǒng),對研究其他相關學術,也有啟發(fā)意義。 《史通》《文史通義》 第三單元
春秋筆法 史學 唐 代 唐代社會空前繁榮,而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貞觀時期又是歷史上著名的“盛世”,號稱“貞觀之治”。 《貞觀政要》 第六單元
家國天下 政治學 宋 代 宋代是中國古代社會的一個轉(zhuǎn)型期,從文化上看,中唐以后禪宗的盛行、古文運動的開展和理學的興起,構成了文化的新動向。 《朱子語類》 第七單元
天理人欲 哲學三 明 代 隨著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孕育出中國的早期啟蒙思潮。 《焚書》 先 秦
至
明 代 在中國歷史上,科學技術自成體系,出現(xiàn)了一批杰出的科學家,也產(chǎn)生了科技類著作。明代則出現(xiàn)了一批集大成的科技著作。 《水經(jīng)注》《齊民要術》《九章算術》《傷寒論》《營造法式》《農(nóng)政全書》《本草綱目》《徐霞客游記》《天工開物》 第八單元
科技之光 科技 明清之際 明清易代,社會劇變,促使了早期啟蒙思潮向縱深發(fā)展,一是出現(xiàn)對封建專制體制的批判和反思,一是提倡“經(jīng)世致用”成為學界思潮。 《明夷待訪錄》 第六單元
家國天下 政治學 《日知錄》《文史通義》 第九單元
經(jīng)世致用 學術
思想 近 代 近代是中國社會的又一個轉(zhuǎn)型期。在文化領域,比較突出的現(xiàn)象是西方理論的引進,如何將西方理論與中國傳統(tǒng)的學術思想結合起來,是這一轉(zhuǎn)型期突出的任務。 《人間詞話》《紅樓夢評論》《摩羅詩力說》《人境廬詩草》 第十單元
人文心聲 文學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