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讀兩本人物傳記,進行素材積累,每個人物不少于1000字
張愛玲,1921年9月出生于上海一個門北曾頗煊赫的家庭,祖父張側(cè)重綸,外曾祖父是近代史上著名人物李鴻章。
張愛玲的父親是那種典型的遺少,受舊社會那套風(fēng)氣及傳統(tǒng)的影響極深,而其母卻是一個受西方文化熏染的反叛女子,與其小姑幾度赴法留學(xué)。其后父母終離異。
其父又納一“后母”好象青樓女子。她就生活在這夾縫之中,受著東西方文化的雙重影響。
她有三個家,一是父親的、一是母親的、一是小姑的。她就在這特殊的環(huán)境下成長著。
一方面由于歷史的變遷,封建士大夫的黃金時代一去不復(fù)返,張家日漸衰?。灰环矫孢@些舊世家旺族仍撐著門面,過著表面優(yōu)裕,浮華的生活,一方面殖民文化又帶來西方社會的靡爛倡導(dǎo)的浪漫自由。一邊是吸鴉片,養(yǎng)姨太,逛堂子,一邊是鋼琴,舞會,女性解放。
她就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成長著。 童年時受舊式家庭的影響,讀的是家庭“私塾”學(xué)的是古文言,后來去了美國人辦的圣瑪麗亞女子學(xué)校,學(xué)英文、數(shù)、理、西洋史等課程,其母又想把其培養(yǎng)成“西式淑女”教她畫琴。
她的成長也伴隨著中國的殖民史,有著東西的交匯融合。 其自小聰慧8歲就投稿,9歲寫小說,中學(xué)時還有不少的作品被發(fā)表。
但其生活有是不幸的,父親和繼母天天吸鴉片,自然對她是沒有什么教育和照顧的了,其下又有小弟,繼母乃一無甚修養(yǎng)之人,對其時有拳腳相加之舉,其父也因其母的反叛而加怒于她。 她曾被囚數(shù)十天,后終于逃離,跟隨母親生活,幻想過西方那種自由的生活,其母便教她西洋的一切生活,但很快發(fā)現(xiàn)她不適應(yīng)那種“西式淑女”的作派,又加無生活來源終于放棄了她。
上海淪陷后她就讀于香港大學(xué),在此讓她感覺到了許多的變幫,家事,國事,世俗文化沖突,人性的暴露等,都讓她對這個社會,這個世界產(chǎn)生一種荒涼的感覺。在她的作品中最突出的就是這兩個字。
這些在她的散文中尤為突出。《張看》《流言》都有著很平實的語句說著平民的話,但里面卻寓著冷峻對世俗深澈的抗拒。
她筆下的人物也是我們身邊普普通通的一員。象《傾城之戀》中的白流蘇,并不象瓊瑤筆下的人物那么的空靈不食人間煙火,她是聰慧的卻也是生活中的人,感情是為了生存,一座城的毀滅成就了她的一段姻緣,能說是一段佳話嗎? 《紅玫瑰.白玫瑰》那個蒼白的煙鸝那些個曾經(jīng)鮮活的紅玫瑰都在生活中變得焦黃。
《連環(huán)套》的倪喜,那無數(shù)的悲涼,還有《金鎖記》的七巧,都曾經(jīng)是多少鮮靈的花呀,卻都在短暫的艷麗之后成了庸俗的干草,那被壓榨的靈氣都變成了什么? 她的《沉香屑》在那微微的熏香中娓娓道來,道出人生的那種無奈,人性中更深的不為人所理解的情緒,什么是正常,什么是不正常,難以定論。怎樣的人生才是滿意的人生,如何選擇一生的道路,要用怎樣的犧牲?薇龍把她自己的一生賣給了她的感情,正如她看到有個十多歲的妓女被幾個海員粗暴的拉走卻仍要嬉笑時對著丈夫說的:其實我和她一樣,不一樣的只是她是被逼的,而我是自愿的。
那種沉痛重重的敲在人心上。 喜歡看她的《霸王別姬》那份蒼涼凄楚不是用“不肯過江東”幾個字就能表述的。
她的《茉莉香片》看完后都讓人有喉頭堵堵的,但那筆下的一切可不都是生活的寫照。 她的散文《愛》又讓多少人傳頌:于千萬人之中遇到你所遇見的人,于千成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小,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的問一聲:“噢,你也在這里嗎?”短短的幾句話,可牽起了人心中多少的無奈情緣。
她的《私語》述說了她對家的感受,那份無奈無助還有對舊式家庭的那種悲涼?!墩劗嫛贰墩勛x書》《談跳舞》《談音樂》《談女人》《論寫作》《更衣記》無不讓人覺得她是一個多么特別的女子,她的散文色彩飛揚,文辭俊俏生風(fēng),既鋒芒銳峻,又幽默狡黠,靈慧輕盈。
在文風(fēng)上與其他女性作家迥然不同,蔚然自成一家。所寫的東西都是市民的生活起居,男女飲食皆深入淡出,泛泛道來卻言之有據(jù),用沒有修飾的語句道出人性內(nèi)在的精神。
她和胡蘭成的戀情或許對她對人的感情更深的用了兩個字“荒涼”來作結(jié),那一種付出令她前半生都在孤獨中度過。因著她聰慧的見識和對家庭關(guān)系感情的失落等的自我體驗和透視,對此她已徹底看透,用一句說概之:“一個瀟灑蒼涼的手勢”,她用其自身的承受力與覺悟力把那層虛偽的外衣撕破,她是覺悟更結(jié)底的一個:打破女性神話,而“赤裸地站在天底下了”。
她雖有著絕世的才華卻不免不著一生的孤涼,年輕時因與胡蘭成的一段感情,因了他的多情,而如舊時代一樣的空余恨。至到老年才找到了一個可以依托的人那就是“賴雅”他比她大了十幾歲也是一個作家,一個戰(zhàn)地作家,“兩條凍僵的蛇,為了彼此取暖而彼此靠近”那段生活是平凡而拮據(jù)的,但她卻找到了心的歸宿 ,但不久他卻辭世而離她而去。
她的一生就是一個傳奇,她那不流于俗的寫作手法是無人能及的。她把男女之情的本相,婚姻家庭的本質(zhì),把浪漫的理想境界還原于凡俗的人間的生存的真實狀態(tài),給它一個赤裸裸的本相,一切的風(fēng)花雪月都歸于生活的塵俗。
張愛玲超越了那個時代,她在女性作家中是。
2.常見的古代文化常識
文學(xué)的體裁和文章的體裁說略 吳余珍 體裁是文學(xué)作品的表現(xiàn)形式,可以按不同的標準來分類。
本文著重談?wù)勎膶W(xué)的體裁和文章的體裁。 文學(xué)的體裁包括詩歌、散文、小說、戲劇。
詩歌 詩歌的特點:凝練地反映生活,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富于想象,構(gòu)思精巧,語言富于節(jié)奏感和音樂性。 詩歌的分類:按表達方式可分為抒情詩、敘事詩、說理詩;按韻律可分為格律詩、自由詩;按語言可分為舊體詩、新詩。
我國古代詩歌包括舊體詩、詞、曲。舊體詩包括古體詩和近體詩。
古體詩又稱古風(fēng),不受嚴格的格律限制,句式有四言、五言、七言(言即字);近體詩又稱今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格律極嚴,句式有五言和七言。詞,從篇幅長短來看,58字以內(nèi)為小令,59~90字為中調(diào),90字以上為長調(diào)。
曲,指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是一種沒有說白的韻文形式富于抒情。 我國現(xiàn)代詩歌的主流是新詩。
新詩是1919年“五四”新文學(xué)運動時期創(chuàng)建和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體詩,用白話寫。新詩的格律不像舊體詩那樣嚴格,但詩行有一定的節(jié)拍,雙數(shù)詩行最后一個字一般押韻。
新詩中的自由體新詩更自由,有的甚至不押韻,不用標點。 散文 在古代文學(xué)中,為區(qū)別于韻文、駢文,凡不押韻、句子排列不整齊的文章,都稱為散文。
現(xiàn)代的散文則指與詩歌、小說、戲劇相并列的一種文學(xué)體裁。 散文的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
即選材廣泛自由,表現(xiàn)方法靈活多變,可采用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等多種手法;但中心必須明確而集中。 散文可分為:敘事散文(以記人記事為中心)和抒情散文(側(cè)重于抒情)。
小說 小說是通過對人物、故事情節(jié)和環(huán)境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xué)體裁。 小說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和環(huán)境。
小說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通過肖像、心理活動、行動、語言等描寫手段來刻畫人物。 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包括:開端、發(fā)展、高潮和結(jié)局。
有的小說還有序幕和尾聲。 小說的環(huán)境描寫包括社會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
小說按篇幅長短可分為: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及小小說等。 中國的小說淵源于古代神話傳說,經(jīng)歷了六朝志怪、唐代傳奇、宋元話本、名清章回小說和“五四”以來現(xiàn)代小說的發(fā)展過程。
戲劇 戲劇是一種綜合的舞臺藝術(shù),借助文學(xué)、音樂、舞蹈、美術(shù)、燈光、服飾等藝術(shù)手段來塑造舞臺藝術(shù)形象,揭示社會矛盾,反映社會生活。 劇本乃戲劇作品,亦為戲劇表演的“腳本”,由人物對話或唱詞以及舞臺指示構(gòu)成。
劇本的戲劇價值是能夠演出,也可以脫離舞臺供閱讀而具有文學(xué)價值。 劇本的特點是:有集中尖銳的矛盾沖突,對話性格化,適于舞臺演出。
戲劇的分類:按題材分有歷史劇、現(xiàn)代劇、童話劇等;按作品類型分有悲劇、喜劇、正?。ㄒ試烂C的矛盾沖突為主);按結(jié)構(gòu)分有獨幕劇、多幕??;按藝術(shù)形式分有話劇、歌劇、舞劇、啞劇、戲劇小品等。 文章的體裁包括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應(yīng)用文,統(tǒng)稱為實用文。
1.記敘文 記敘文可分為寫人記事和寫景狀物兩類。 記敘文的要素是: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記敘文記敘的順序有:順序、倒敘、插敘、補敘等。 記敘文的表達方式有: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
記敘文的種類有:新聞、通訊、傳記、回憶錄、報告文學(xué)、小說、散文等。 2.說明文 說明文是抓住事物的特征,說明事物的形狀、性質(zhì)、特點、成因、關(guān)系、功能等內(nèi)容的文章。
常見的有一般性說明文和文藝性說明文(科學(xué)小品文)。 3.議論文 議論文是以議論的方式表明作者的見解和主張的一類文章。
議論文的要素是:論點、論據(jù)和論證。 議論文的基本結(jié)構(gòu)是:引論、本論和結(jié)論。
議論文基本的論證方法是:擺事實、講道理。 議論文中提出并證明自己的論點是正確的,叫立論;證明別人的論點是錯誤的,叫駁論。
4.應(yīng)用文 應(yīng)用文是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經(jīng)常用的文體,包括書信、計劃、報告、合同、總結(jié)、說明書、申請書、證明書、便條、條據(jù)(借條、領(lǐng)條、收條)、通知、啟事等等。
3.有關(guān)傳記的知識
傳記
是一種常見的文學(xué)形式。主要記述人物的生平事跡,根據(jù)各種書面的、口述的回憶、調(diào)查等相關(guān)材料,加以選擇性的編排、描寫與說明而成。傳記和歷史關(guān)系密切,某些寫作年代久遠的傳記常被人們當史料看待。一般由他人記述,亦有自述生平者,稱"自傳"。傳記大體分兩大類:一類是以記述翔實史事為主的史傳或一般紀傳文字;另一類屬文學(xué)范圍,傳記作者在記述傳主事跡過程中,可能會滲透自己的某些情感、想象或者推斷,但和小說不同,傳記一般不虛構(gòu),紀實性是傳記的基本要求。
4.名人傳記的摘抄
第一篇: 郁達夫是一位讓人懷念的文人和作家。
某年,無意在電視上看見根據(jù)他的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春風(fēng)沉醉的夜晚》,外景是在徽州的郡城歙縣,油然而生親切之感。郁達夫倒是真的來過徽州并留下一篇《屯溪夜泊記》。
與郁達夫同行的還有林語堂。他們因不堪那聲名遐邇的徽州府郡歙縣城里旅店的齷齪,趁黑趕往屯溪——郁達夫在文中稱之為“小上海”的地方,如此的“美稱”不知從何年何月已從人們的傳說中消失。
小上海果真繁華,這一班大名鼎鼎的作家們竟然投宿無門,大小旅店都掛上客滿的牌子,于是,只得求助當?shù)氐木炀?,可這山溝里的“大蓋帽”們并不買大作家的賬。直折騰到午夜一點,也未落實住地,最后,林語堂提議租來一只大船,搬上行李,作一回“天隨子陸龜蒙”的風(fēng)雅來。
木船停泊新安江上,浮家泛宅,圍燈夜話,船底江流有聲,滔滔東去,一直流向郁達夫的老家富春江。離船一箭之地是那座明代的石拱橋。
我在徽州的日子,也常常在江邊散步,站在老橋上總會想到郁達夫的那些文字。屯溪雖是文化古城,出了很多的文人,自然也少不了文人的行跡,但在我的印象中恐怕只有郁達夫的這點文字讓人懷念,并由此對小城產(chǎn)生一種說不出的神秘感,如今已無法想象當年小城的模樣,不過這座建于明代的青石板老橋依然葆存著往昔的一些信息吧。
橋頭便是那條有名的聞?wù)f建于宋朝的“老街”。事實上,在郁達夫的筆下,對這個黃山腳下的小城似乎沒什么好的印象,下面便是他的又一遭遇:“我在舊貸鋪里,買了一部歙縣吳殿麟的《柴石泉山房集》,語堂在那家假古董店里,買了些核船、翡翠、琥珀、以及許多碎了的磁?!?/p>
可見,那時的這條老街已是“古董販子”們活躍的場子了,用現(xiàn)在話來說,這些“古董鬼”那時就開始吃旅游的飯。不過那年頭,盡管是“假古董店”也尚能買到一些舊貨,現(xiàn)在的旅游店清一色的新產(chǎn)品,專吃那些揣著來掏寶揀漏心態(tài)的“聰明人”。
要說屯溪人會經(jīng)營的智慧那可是由來已久的,這是徽商末流的舊傳統(tǒng)。郁達夫說,那天,屯溪下著雨,他們上岸在一家酒店里,要了一碟炒四件,一斤“雜有泥沙的紹興酒”,被敲去了兩塊大洋。
于是,郁達夫憤然寫道:“這小上海的商家,別的上海樣子倒還沒有學(xué)好,只有這一個欺生敲詐的門徑,都學(xué)得來青勝于藍了,也無怪有人告訴我說,屯溪市上,無論哪一家大商店,都有討價還價,就連一盒火柴,一封香煙,也有生人熟面的市價不同”。郁達夫的牢騷發(fā)得可謂“入木三分”。
記得我初來屯溪,倒是特地找了一位熟悉的當?shù)厝?,來老街買些木雕、磚雕之類的小什件。老徽州的古物已被后人們變賣殆盡,就連這些老房子上的零部件也成為稀罕的古董寶物了。
店家同他講著一口屯溪土話,談到“草皮”(鈔票),也是嘰哩呱啦,神秘兮兮。包好了木雕,出了店口,朋友忽然遞給我一些錢,說是店家給他的“回扣”,我這才知道,這屯浦的水真是深??!文章的末了,“青衫憔悴的才子”,“遇著紅粉飄零的美女”,吟哦了一首七言絕句:“新安江水碧悠悠,兩岸人家散若舟;幾夜屯溪橋下夢,斷腸春色似揚州”。
才子佳人,總算又回到風(fēng)(流)雅(好)上了。 第二篇: 居里夫人,一個感動了全世界的名字。
她樸實的身影,深深地被一代又一代的人們所銘記;她激人奮進的故事,也被人們一遍又一遍地傳頌。 居里夫人出生時,她的祖國波蘭正遭受沙俄鐵蹄的蹂躪。
知識分子的家庭背景,賦予了她良好的修養(yǎng)和強烈的民族責(zé)任感,當然也將知識精英的聰慧和堅韌毫無保留地遺傳給了她。開明和藹的雙親和五個孩子組成了一個其樂融融的大家庭。
盡管沙俄施行嚴厲的殖民統(tǒng)治,但身為小妹的她,還是幸福地度過了短暫的童年時光。 斯可羅多夫斯基夫婦的教育方式很值得我們今人借鑒。
他們從未對孩子進行過什么“啟蒙”,而是放開手腳,讓他們自由玩耍,去盡情地擁抱大自然。居里夫人一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想必就是在孩提時代埋下的種子。
父親雖然是一名頗有才華的理科教師,卻從未刻意引導(dǎo)過孩子的興趣,他甚至不讓小瑪妮雅過早地接觸理科書籍,好讓她在上學(xué)后能夠全面地涉獵知識,從而逐漸找到志趣所向。當然,他對于孩子們的學(xué)業(yè)還是非常關(guān)心,并且要求嚴格的。
至于母親,則做出了巨大的犧牲,放棄了女校長的職務(wù),全心全意地相夫教子。在身患重病、家境窘迫的情況下,她仍舊若無其事地操持家務(wù),不遺余力地為孩子們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家庭氛圍,不讓年幼的他們過早地承受心理負擔(dān)。
由此,我看到了家庭的意義所在,它不僅是每個人成長的天堂,更是一個塑造人的殿堂。 后來,為了給姐姐籌措學(xué)費,年少的居里夫人飽嘗了世態(tài)炎涼。
十七歲那年,她孤身一人背井離鄉(xiāng),去外省當家庭教師,一當就是六年。這六年寄人籬下的生活,讓她逐漸意識到了社會的復(fù)雜,人性的復(fù)雜。
失戀的痛苦經(jīng)歷,更教會她該如何選擇終生伴侶,如何從本質(zhì)上去認識一個人,透析一個人。這六年的磨難也教會了她如何面對挫折,使她在后來的實驗中敗而不餒,在經(jīng)歷了風(fēng)風(fēng)雨雨后見到了繽紛的彩虹。
而居里夫婦的結(jié)合更是兩顆高尚心靈的碰撞。這碰撞迸發(fā)出耀眼。
5.積累名人完整的故事或人物傳記,里面要有此名人的名言
魯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壽,后改名周樹人。
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人稱“文教思革”.光緒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紹興府會稽縣(今紹興市)東昌坊口,祖籍河南省汝南縣。
兒時享受著少爺般的生活,慢慢家基衰敗變得貧困。青年時代受達爾文進化論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
1898年魯迅從周樟壽更名為周樹人。1902年公費至日本留學(xué),原在仙臺醫(yī)學(xué)院學(xué)醫(yī),后因戰(zhàn)亂奮起改行為作家,從事文藝工作,希望用以改變國民精神(見《吶喊》自序)。
1905—1907年,參加革命黨人的活動,發(fā)表了《摩羅詩力說》、《文化偏至論》等論文。期間曾回國奉母命結(jié)婚,夫人朱安。
1909年,與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譯《域外小說集》,介紹外國文學(xué)。同年回國,先后在杭州、紹興任教。
1918年以“魯迅”為筆名,發(fā)表白話小說《狂人日記》。1927年與許廣平女士結(jié)合,生有一男名周海嬰。
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于上海。著作收入《魯迅全集》,作品及《魯迅書信集》,并重印魯迅編校的古籍多種。
后于1981年出版《魯迅全集》(共十六卷)。2005年出版《魯迅全集》(共十八卷)。
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說、雜文為主,小說中《祝?!?、《阿Q正傳》、《狂人日記》等較為知名。魯迅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共數(shù)十篇(首)被選入中、小學(xué)語文課本,小說《祝?!?、《阿Q正傳》、《藥》等先后被改編成電影。
北京、上海、紹興、廣州、廈門等地先后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同時他的作品被譯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擁有廣大的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