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古代文化常識
3、謙辭和敬辭
竊:私下、私自。
敢:冒犯、冒昧地。
蒙:承蒙。
請:請允許我、請讓我。
枉駕:有勞大駕。
惠賜:指對方給以了好處。
科舉職官
鄉(xiāng)試(錄取者稱為“舉人”,第一名稱為“解元”)
會試(錄取者稱為“貢生”,第一名稱為“會元”)
殿試(錄取者稱為“進士”,第一名稱為“狀元”,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為“探花”。
拜:授給官職。
除:免去舊職任新職。
出:出任。
升:提升官職。
遷:調(diào)動官職升官。
革:革除官職。
罷:罷免、停職。
免:免除官職。
黜:廢黜、貶退。
謫:降職遠調(diào)。
削:革職罷官。
廢:罷免或廢黜。
退:⑴撤銷或降低官職;⑵自己辭職。
斥:屏棄不用。
去:去職,被調(diào)離。
左遷:降低官職調(diào)動。
擢:提拔、選拔。
授:封給官職。
何謂九卿三公
卿和公都是官職名稱。據(jù)歷史記載,西周時期周王朝及諸侯都有卿,分上中下三級。戰(zhàn)國時期,不少國家沿用。上卿是當時最高的官職。
九卿之說始于秦漢,指的是太常、光祿勛、衛(wèi)尉、廷尉、太仆、大鴻臚、宗正、大司農(nóng)、少府九個官職。
具體一點來說,太常掌管宗廟祭祀與禮儀;光祿勛掌管宮廷的守衛(wèi)和護從;衛(wèi)尉負責宮門警衛(wèi)工作;太仆掌管皇帝的車馬;廷尉是最高司法之官,掌管刑獄、案件的審理等;大鴻臚又叫典客或大行令,負責外交及民族事務;宗正負責管理皇室、宗族的事務;大司農(nóng)又名治粟內(nèi)史或大農(nóng)令,掌管谷貨、租稅、賦役、財政等;少府掌山海池澤之稅,以供養(yǎng)皇帝。到北魏時期,在正卿之下還設少卿,歷代相沿,直到清末才廢止。
三公之說也起始很早,周時以司馬、司徒、司空為三公,西漢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馬)、御使大夫(大司空)為三公。到東漢時,名稱有所改變,指太尉、司徒、司馬。三公又叫“三司”,共同負責軍政事務。
2.中國古代官員升降的文化常識
三省六部”制出現(xiàn)以后,官員的升遷任免由吏部掌管。
官職的任免升遷常用以下詞語:(1)拜。用一定的禮儀授予某種官職或名位。
(2)除。拜官授職,提升官職,如“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指南錄(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職的意思。
而“左除”則是降級受職。(3)遷。
調(diào)動官職,包括升級、降級、平級轉(zhuǎn)調(diào)三種情況。(4)謫。
降職貶官或調(diào)往邊遠地區(qū)。(5)黜。
“黜”與“罷、免、奪”都是免去官職。(6)去。
解除職務,其中有辭職、調(diào)離和免職三種情況。辭職和調(diào)離屬于一般情況和調(diào)整官職,而免職則是削職為民。
(7)乞骸骨。年老了請求辭職退休。
(8)舉:提升官職,對無官人士的提拔。(9)陟:升遷。
指官吏的提升和進用。
3.關于古文化的知識
1.中央官職 秦設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組成中樞機構。
丞相管行政、太尉管軍事、御史大夫管監(jiān)察和秘書工作。漢朝大體上沿襲秦制稱為三公。
下有九聊,分管各方面政務,后世又演變?yōu)槿×恐?。三省為中書?。Q策)、門下?。▽徸h)、尚書?。▓?zhí)行),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
宋代中書省職權擴大,同樞密院分掌文武大權,門下,尚書省遂廢。明代內(nèi)閣為最高政務機構,內(nèi)閣大臣稱為輔臣,首席稱首輔(即宰相)。
清代有軍機處,王、公、尚書等為軍機大臣,掌握政府大權。 六部,是指“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戶部,管土地戶口、賦稅財政等事;禮部,管典禮、科學、學校等事;兵部,管軍事;刑部,管司法刑獄;工部,管工程營造、屯田水利等事”。
各部長官為尚書,副職為侍郎。下設郎中,副職稱員外郎,下屬官員有主事等。
此外,中央還設有專門機構和官員,負責管理圖書、編修歷史、制定歷法等工作。如司馬遷、張衡曾任太史令。
高啟為翰林國史編修等。 2.地方官職 秦漢主要行政區(qū)是郡。
郡的長官,秦稱郡守,漢稱太守。隋唐主要行政區(qū)是州,州官稱刺史,屬官有長史、司馬等。
唐代在一些軍事重鎮(zhèn)。設節(jié)度使,屬官有行軍司馬、參謀、掌書記等。
宋代州官稱知州,縣官稱知縣。明清改州為府,稱知府。
此外,漢代也設州,天下分十幾個州,基本上是監(jiān)察區(qū),中央派官員去刺探情況,稱刺史。隋唐全國分十幾個道,也稱監(jiān)察區(qū),中央派官員前往巡視,稱黜陟使。
宋代全國分二十左右路,路中設若干司,分管各方面的事務。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機構叫行中書省,明代改稱承宣布政使司,習慣上仍稱為“省”。
古代官職 明朝(中央) 1、三公、三孤: 三公:太師、太傅、太保(正一品) 三孤:少師、少傅、少保(從一品) 令有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從一品);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正二品) 這些均為加官,用來表明受官者的功績與崇高身份,沒有實際管轄范圍。 2、六部: 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按順序) 六部各設尚書一人,直接對皇帝負責,尚書之下有左右侍郎(副部長)、郎中(司長)、主事 等。
吏部:負責官吏的管理,考核,升遷等 戶部:有十三個司,分別管理各地的收支與報銷 禮部:主管國家兇吉大典,教育與考試,招待外賓,宴勞功臣等 兵部:管理天下軍政(軍令由五軍都督府管理) 刑部:管理天下刑名。 工部:管理建筑、后勤、水利、制造等 3、督察院: 直屬于皇帝的監(jiān)察部門 下設左右督御史(正二品)、左右副督御史(正三品)、左右僉督御史(正四品) 再往下設十三道監(jiān)察御史,分管每個省的檢查工作(當時中國分十三個?。┦辣O(jiān)察御史與直 屬于皇帝的六科給事中統(tǒng)稱"科道"屬于言官范疇。
4、六科: 分為吏戶禮兵刑工六科,每科設督給事中(正七品)、左右給事中與給事中(從七品)。 給事中品級雖低,權利很大,皇帝交給各個衙門辦理的工作由六科每五天注銷一次,如果有脫拉 或者辦事不力的,六科可以向皇帝報告。
六科還可以參與官員的選拔,皇帝御前會議,審理有罪 的官員。最為重要的是六科有封還皇帝敕書的權利,皇帝的旨意如果六科認為不妥可以封還,不 予執(zhí)行。
5、五寺: 五寺是五衙門的簡稱,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祿寺、太仆寺、鴻臚寺 大理寺:相當于今天的法院,是全國最高上訴機關。與督察院、刑部構成了三法司。
太常寺:主管祭祀 光祿寺:主管宴享 太仆寺:管馬 鴻臚寺:管招待外賓 6、詹士府: 詹士府是負責輔助太子的機構設正三品詹士一人,正四品少詹士一人,正六品府丞一人 詹士府設左右春坊,司經(jīng)局,主簿廳 7、太醫(yī)院: 太醫(yī)院是管理宮廷及貴族診斷,制藥的,設正五品院使一人,正六品院判二人,正八品御醫(yī)四 人,從九品吏目若干人。 8、翰林院: 相當于現(xiàn)在國立大學,干部學院等的綜合,翰林院的首長稱為翰林學士(正五品),侍讀學士兩 人,侍講學士兩人(從五品),侍讀、侍講各兩人(正六品),修撰(從六品)考中狀元后就會 被授予此職位。
編修(正七品)榜眼、探花考中后就會被授予此職位。 清代官銜 文官分大夫、郎、佐郎三種,武官分將軍、都尉、騎尉、校尉四種。
文官大夫為五品以上官員,郎為正六品至正八品官員,佐郎為從八品以下官員。 正 從 一品 光祿大夫 榮祿大夫 二品 資政大夫 通奉大夫 三品 通議大夫 中議大夫 四品 中憲大夫 朝議大夫 五品 奉正大夫 奉直大夫 六品 承德郎 儒林郎 七品 文林郎 征仕郎 八品 修職郎 修職佐郎 九品 登佐郎 登佐郎 從六品和正七品中如系吏員出身可為宣德郎,地位與正六品等,正從九品同稱登佐郎。
武官中將軍為從二品以上官員,都尉為正三品至從四品官,騎尉為正五品到七品官,校尉為正八品以下官員。 正 從 一品 建威將軍 振威將軍 二品 武顯將軍 武功將軍 三品 武義都尉 武寅都尉 四品 昭武都尉 宣武都尉 五品 武德騎尉 武德佐騎尉 六品 武略騎尉 武略佐騎尉 七品 武絡騎尉 武絡佐騎尉 八品 奮武校尉 奮武佐校尉 九品 修武校尉 修武佐校尉 官員的服飾 清時官員的服飾有嚴格的規(guī)定,依品質(zhì),數(shù)量,顏色的不同來區(qū)分官位的大小,是不許 濫用的。
服飾。
4.關于古代官學的各種內(nèi)容
官學是指中國封建朝廷直接舉辦和管轄,以及歷代官府按照行政區(qū)劃在地方所辦的學校系統(tǒng)。包括中央官學和地方官學,共同構成了中國古代最主要的官學教育制度。
中央官學
國家的中央官學,在漢朝正式創(chuàng)辦。魏晉南北朝時期政局紛亂,官學時興時廢,及至唐朝,中央官學繁盛,制度完備,南宋以后逐漸走下坡路。到了封建社會后期,中央官學逐步衰敗,成為科舉制度的附庸,名存實亡。清朝末年,完全被學堂和學校所代替。根據(jù)中央官學各自所定的文化程度、教育對象和教學內(nèi)容的不同,可將整個中國封建社會的中央官學分為最高學府、??茖W校和貴族學校三大類。
最高學府
太學和國子監(jiān)是中國封建國家的最高學府 ,是封建王朝培養(yǎng)人才的主要場所。太學和國子監(jiān)在辦學育才、繁榮學術、發(fā)展中國古代文化科學方面,積累了許多寶貴經(jīng)驗,在中國和世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歷代太學、國子監(jiān)都注重考試。但考試形式方法不盡相同。漢初定歲試,后實行二歲一試??荚嚪挚谠嚒⒉咴嚭驮O科射策。東漢桓帝永壽二年(156),更定課試之法,每兩 年考一次 ,不限錄取名額,以通經(jīng)多寡授以不同的官職。這種注重課試、以試取士的做法,打破了世卿世祿、任人唯親的制度,對于選拔封建賢德之才,具有積極的意義,在當時世界教育史上也屬罕見。唐代中央官學的旬試、歲試、畢業(yè)試;宋代太學的三舍試法;明清國子監(jiān)一年積滿八分為合格的積分試法,都可看成是漢朝太學課試方法的繼承和發(fā)展。太學、國子監(jiān)強調(diào)自修、自由探究學術。漢代尤是。以后歷代均不同程度地繼承和發(fā)揚漢代太學這一優(yōu)良傳統(tǒng),并培養(yǎng)出許多大學問家。
??茖W校
如東漢末創(chuàng)立的鴻都門學;南朝的史學、文學、儒學和玄學;唐宋明三代分別創(chuàng)辦的書學、算學、律學、醫(yī)學、畫學、武學等,都是屬于培養(yǎng)某種專業(yè)人才的專科學校。它們的教師、教材、教法、生徒及管理制度等都有比較完備的規(guī)定。
貴族學校
如東漢的四姓小侯學,唐朝的弘文館、崇文館,宋代的宗學、諸王宮學及內(nèi)小學,明朝的宗學,清代的旗學、宗學,都是屬于這一類型。東漢明帝永平九年(66)為外戚樊氏、郭氏、陰氏、馬氏四姓小侯開立學校,置五經(jīng)師。初期可入學的,只有四姓子弟。后來,門戶開放,一般貴族子弟,不分姓氏,皆可入學。此學影響漸大,聲名益彰,匈奴亦慕名遣子入學。
5.關于文化常識的簡單問題
【六順】謂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蹲髠鳌る[公三年》:“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所謂六順?!薄侗笔贰の驹獋鳌罚骸叭晃逍⒘?,天下之所先,愿陛下重之,以化四方。” 唐 李邕 《兗州曲阜縣孔子廟碑》:“六順勃興,四維偕作?!?/p>
【五教】1.五常之教。指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種倫理道德的教育。《書·舜典》:“汝作司徒,敬敷五教。” 孔 傳:“布五常之教?!薄蹲髠鳌の墓四辍罚骸芭e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共、子孝?!薄杜f唐書·玄宗紀下》:“敦風勸俗,五教攸光?!?.古代練兵的五項內(nèi)容?!豆茏印けā罚骸拔褰?,一曰教其目,以形色之旗;二曰教其身,以號令之數(shù);三曰教其足,以進退之度;四曰教其手,以長短之利;五曰教其心,以賞罰之誠。五教各習,而士負以勇矣?!?. 唐 人對司徒的別稱。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五:“五教念女早寡,不能忘情,乃召門生故吏而告之?!贝酥?唐 司徒 裴璩 。 宋 洪邁 《容齋四筆·官稱別名》:“ 唐 人好以它名標榜官稱……太尉為掌武,司徒為五教。”4.佛教語。華嚴宗判教為五,即小教、始教、終教、頓教、圓教。 唐 法藏 《華嚴經(jīng)探玄記》卷一:“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終教,四、頓教,五、圓教……此上五教,非局判經(jīng)。”
【六禮】1.謂古代的冠禮、婚禮、喪禮、祭禮、鄉(xiāng)飲酒和鄉(xiāng)射禮、相見禮?!抖Y記·王制》:“六禮:冠、昏、喪、祭、鄉(xiāng)、相見?!?鄭玄 注:“鄉(xiāng),鄉(xiāng)飲酒、鄉(xiāng)射?!薄盾髯印ご舐浴罚骸傲⒋髮W,設庠序,修六禮,明十教,所以道之也。” 楊倞 注:“六禮,冠、昏、喪、祭、鄉(xiāng)、相見?!?.古代在確立婚姻過程中的六種禮儀,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秲x禮·士昏禮》“納采用雁” 唐 賈公彥 疏:“昏禮有六,五禮用雁:納采、問名、納吉、請期、親迎是也。唯納徵不用雁,以其自有幣帛可執(zhí)故也。”其后《唐律》、《明律》中都有類似的規(guī)定?!冻鯇W記》卷十四引 漢 秦嘉 《述婚》詩:“敬茲新姻,六禮不愆?!?明 陸采 《明珠記·閨嘆》:“縱無六禮雙羊,奈一言難變,便死也魂與檀郎為伴?!?清 曹寅 《游仙詩三十韻·和汪蘿山》:“生小 云英 自托媒,遠煩六禮絕嫌猜。”3.古享祭宗廟之禮有六:肆獻裸、饋食、祠、禴、嘗、烝。《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肆獻裸享先王,以饋食享先王,以祠春享先王,以禴夏享先王,以嘗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賈公彥 疏:“此一經(jīng),陳享宗廟之六禮也。”4.諸侯朝見天子之禮有六?!吨芏Y·春官·大宗伯》:“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時見曰會,殷見曰同。” 鄭玄 注:“此六禮者,以諸侯見王為文。六服之內(nèi),四方以時分來,或朝春,或宗夏,或覲秋,或遇冬,名殊禮異,更遞而徧?!?/p>
【五色】1.青、赤、白、黑、黃五種顏色。古代以此五者為正色?!稌ひ骛ⅰ罚骸耙晕宀烧檬╈段迳?,作服,汝明。” 孫星衍 疏:“五色,東方謂之青,南方謂之赤,西方謂之白,北方謂之黑,天謂之玄,地謂之黃,玄出於黑,故六者有黃無玄為五也?!?.泛指各種顏色。《老子》:“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 三國 魏 曹丕 《芙蓉池》詩:“上天垂光采,五色一何鮮?!?唐 韓愈 《謝自然詩》:“檐楹蹔明滅,五色光屬聯(lián)?!薄独蠚堄斡浝m(xù)集遺稿》第一回:“有人說你有個眼睛可以辨五色,耳朵可以辨五聲?!?.神色。參見“ 五色無主 ”。4.中醫(yī)指五臟反映在面部的五種氣色。據(jù)以診斷疾病?!妒酚洝け怡o倉公列傳》:“[ 公乘陽慶 ]更悉以禁方予之( 倉公 ),傳 黃帝 、扁鵲 之脈書,五色診病,知人死生,決嫌疑,定可治。” 張守節(jié) 正義引《八十一難》:“五藏有色,皆見於面,亦當與寸口尺內(nèi)相應也?!薄夺t(yī)宗金鑒·幼科雜病心法要訣·察色》“欲識小兒百病原,先從面部色詳觀,五部五色應五臟,誠中形外理昭然?!弊ⅲ骸拔迳撸呵酁楦紊?,赤為心色,黃為脾色,白為肺色,黑為腎色也。”
【三辰】指日、月、星?!蹲髠鳌せ腹辍罚骸叭狡炱?,昭其明也?!?杜預 注:“三辰,日、月、星也。” 南朝 梁 沈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昭昭若三辰之麗于天,滔滔猶四瀆之紀于地?!?宋 梅堯臣 《效阮步兵一日復一日》詩:“四序相盛衰,三辰運光魄?!?清 唐孫華 《進呈御覽詩一百韻》:“紫極三辰正,黃圖九域清?!?/p>
總得加點分吧,這么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