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是什么意思
句意:
孔子說:“只是學習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只是思考卻不學習就會精神疲倦而無所得?!?/p>
詞解
罔:迷惑而無所得
殆: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而:連詞,表轉(zhuǎn)折。
則:連詞,相當于“就”“便”
這句話為孔子所提倡的一種讀書及學習方法。指的是一味讀書而不思考,就會因為不能深刻理解書本的意義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書本的知識,甚至會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進行實實在在地學習和鉆研,則終究是沙上建塔,一無所得。告誡我們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jié)合起來,才能學到切實有用的知識,否則就會收效甚微。
我們可以把這句話視為孔子所提倡的一種讀書方法。一味讀書而不思考,就會被書本牽著鼻子走,而失去主見,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即指此意。而如果一味空想?yún)s不去進行實實在在的學習和鉆研,則終究是沙上建塔,一無所得。學習與思考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jié)合起來,才能學到切實有用的真知??鬃釉凇墩撜Z·衛(wèi)靈公》中還說過:“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這些都是強調(diào)學習與思考相結(jié)合的重要性。 西方的哲人康德也說“感性無知性則盲,知性無感性則空?!边@與孔子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可以說是驚人的一致??梢姡祟愒谥R的學習和獲取上,不論地域、種族如何差異,其根本性原則往往是一致的。
二、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的殆是什么意思
“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的“殆”意思是(疑惑。)
整句譯文: 孔子說:“只讀書學習,而不思考問題,就會罔然無知而沒有收獲;只空想而不讀書學習,就會疑惑不解而不能肯定。“ “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出自《論語·第二章·為政篇》 原文: 《論語·第二章·為政篇》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子曰:“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p>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p>
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于我, 我對曰無違?!狈t曰:“何謂也?!?/p>
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p>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
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fā),回也不愚?!?/p>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君子不器?!?/p>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從之?!?/p>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p>
子張學干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余,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谟姓?,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p>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p>
翻譯 孔子說:“(周君)以道德教化來治理政事,就會像北極星那樣,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會環(huán)繞在它的周圍?!? 孔子說:“《詩經(jīng)》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它,就是‘思想純正’?!?/p>
孔子說:“用法制禁令去引導百姓,使用刑法來約束他們,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懲,卻失去了廉恥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導百姓,使用禮制去統(tǒng)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僅會有羞恥之心,而且也就守規(guī)矩了?!? 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于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guī)矩。”
孟懿子問什么是孝,孔子說:“孝就是不要違背禮。”后來樊遲給孔子駕車,孔子告訴他:“孟孫問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說不要違背禮?!?/p>
樊遲說:“不要違背禮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說:“父母活著的時候,要按禮侍奉他們;父母去世后,要按禮埋葬他們、祭祀他們?!? 孟武伯向孔子請教孝道。
孔子說:“對父母,要特別為他們的疾病擔憂。(這樣做就可以算是盡孝了。)
” 子游問什么是孝,孔子說:“如今所謂的孝,只是說能夠贍養(yǎng)父母便足夠了。然而,就是犬馬都能夠得到飼養(yǎng)。
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贍養(yǎng)父母與飼養(yǎng)犬馬又有什么區(qū)別呢?” 子夏問什么是孝,孔子說:“(當子女的要盡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對父母和顏悅色,僅僅是有了事情,兒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飯,讓父母吃,難道能認為這樣就可以算是孝了嗎?” 孔子說:“我整天給顏回講學,他從來不提反對意見和疑問,像個蠢人。等他退下之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論,發(fā)現(xiàn)他對我所講授的內(nèi)容有所發(fā)揮,可見顏回其實并不蠢?!?/p>
孔子說:“(要了解一個人),應看他言行的動機,觀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干什么,這樣,這個人怎樣能隱藏得了呢?這個人怎樣能隱藏得了呢? 孔子說:“在溫習舊知識時,能有新體會、新發(fā)現(xiàn)、就可以當老師了。” 孔子說:“君子不像器具那樣,(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p>
子貢問怎樣做一個君子??鬃诱f:“對于你要說的話,先實行了,再說出來,(這就夠說是一個君子了)?!?/p>
孔子說:“君子合群而不與人勾結(jié),小人與人勾結(jié)而不合群。 孔子說:“只讀書學習,而不思考問題,就會罔然無知而沒有收獲;只空想而不讀書學習,就會疑惑而不能肯定。
“ 孔子說:“攻擊那些不正確的言論,禍害就可以消除了?!? 孔子說:“由,我教給你怎樣做的話,你明白了嗎?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智慧啊!” 子張要學謀取官職的辦法。
孔子說:“要多聽,有懷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說,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謹慎地說出來,這樣就可。
三、孔子的學而不思,思而不學啥意思
這句話,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學習”和“思考“之間的關(guān)系。
如果需要了解這句話,請理解”學"的意思。
首先,是”學“。學,不是學習知識,而是修煉做人。各種證據(jù)如下
1、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p>
2、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
3、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p>
等等證據(jù),太多了,仔細讀論語,就發(fā)現(xiàn)
所謂的“學”,指的是“修煉自己為人處事“,而不是看書和學習知識。
學而不思則罔。意思是如果只是修煉自己為人處世,卻不動腦筋,
實際上是“枉費努力”的,沒有用。相當于是一個“蠢書生”,只會讀書,別的什么都不會。
思而不學則殆。意思是,如果天天動歪腦筋,卻不去修煉為人處世,
那就太危險了。殆,是危險的意思??梢岳斫鉃椋粋€人,天天想著外門邪道的事兒。
不從根基入手,不修煉自己的品格。只能在邪路越走越遠。危險也一步步的靠近你。
整體來說,這句話的意思是,又要修煉自己的做人處事,同時也要思考方法、技巧
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欠缺任何其一,都是不行的!
建議閱讀,南懷瑾老師的《論語別裁》
四、“學而不怠”是什么意思
“學而不怠”的意思:學習不可懈怠懶惰。
基本解釋:怠 dài 懶惰,忪懈:怠惰。怠倦。怠工。懈怠。 輕慢,不尊敬:怠傲。怠慢。
造句:
一、如果一個男人開始怠慢你,請你離開他。不懂得疼惜你的男人不要為之不舍,更不必繼續(xù)付出你的柔情和愛情。
二、沒有時間和精力的話,不要亂表愛心養(yǎng)小動物,怠慢它們同樣是種殘忍,雖然我理解你很寂寞需要一個伴。
三、我們對來賓要熱情接待,千萬不能怠慢。
相似詩句:"思而不學則罔,學而不思則怠"
出處:出自《論語.為政》
原文: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文:孔子說:勤求學問而不用心思考,還是不能明白究竟,僅是空想而不肯勤學,變成疑不能解,危不能安,是靠不住的。
五、【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意思:把所學的知識默默地記在心中,勤奮學習而不滿足,教導別人而不倦怠,對我來說,還有什么遺憾呢?“默而識之”,學問要靠知識來的,這里的“識”在古代文字中是與“志、記、志”字通用,所以“默而識之”這句話就是說:作學問要寧靜,不可心存外務,更不可力求表現(xiàn),要默默然領(lǐng)會在心,這是最要緊的.愛人愛世,須要有舍身飼虎、入海救人的犧牲精神孔子這三句話,表面上看是很容易的,做起來就非常難.后世為人師表者,可以將這幾句話作成格言,在碰到厭倦的時候,提起孔子這幾句話,在肚子里臉紅一下,馬上自己改正過來.孔子在接著這三句話之后便說:“何有于我哉?”翻成白話,便是說,我沒有什么學問,只不過到處留意,默默地學習中,我把它強記下來;求學問不厭倦;教人也不厭倦;但是除了這三點以外,我什么都不懂,什么都沒有.。
六、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怎么讀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讀音:[xué ér bù sī zé wǎng, sī ér bù xué zé dài ]
【出處】《論語·為政》——春秋·孔子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p>
【譯文】孔子說:“只是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望文生義,迷惑而無所得,只是思考卻不學習就會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擴展資料
1、《論語·為政》創(chuàng)作背景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出自《論語·為政》?!墩撜Z·為政》主要內(nèi)容涉及孔子“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謀求官職和從政為官的基本原則、學習與思考的關(guān)系、孔子本人學習和修養(yǎng)的過程、溫故而知新的學習方法,以及對孝、悌等道德范疇的進一步闡述。
2、《論語·為政》作者介紹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
孔子“有教無類”的思想在教育發(fā)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主張無分貴賤不分國界,只要有心向?qū)W,都可以入學受教,開創(chuàng)了教育普及的先河。
七、學而不( ),悔人不( )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譯文】
孔子說:“默默地牢記知識,勤奮學習不厭煩,教誨別人不厭倦。對我來說,除了這些還有什么呢?”
【讀解】
一個孜孜不倦的讀書人,一個勤勤懇懇的教育者。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早已成為人們所熟知的名言。不過,真正能做到的,就沒有多少人了。
據(jù)《孟子·公孫丑上》記載,子貢曾經(jīng)問孔子說:“老師您稱得上是圣人了嗎?”孔子回答說:“圣人可稱不上。我不過是學不厭而教不倦罷了?!弊迂曊f:“學不厭是智,教不倦是仁。智仁兼?zhèn)?老師您的確是圣人了??!”
可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確不是我們一般人容易做到的、智仁兼?zhèn)涞氖ト水吘故区P毛麟角,千百年難遇一個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