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請問大神這是什么動物
亞洲貘---幼崽 (學(xué)名:Tapirus indicus):亦稱馬來貘,是貘類中最大的一種,體長為1.8-2.5米,肩高90-120厘米,尾長5-10厘米,體重250-540千克。
又叫五不像,它的鼻似象,耳似犀,后腿像犀牛,足似虎,軀似熊,全身毛色黑白相間。長相十分奇特而有趣,一副呆頭呆腦的樣子,身體滾圓而肥壯,皮膚很厚,頭部比豬大得多,脖子粗壯,鼻吻部延長、突出呈圓筒形,柔軟而下垂,雌性比雄性大一點 主要以竹子為食,也吃樹枝和樹葉。
貘的膽子很小,一有風(fēng)吹草動,便從水中逃跑,或藏在水中,只露出鼻子呼吸。被國際自然保護聯(lián)盟列為瀕危物種,過去30年,它們的數(shù)量在東南亞地區(qū)不斷下降。
據(jù)國際自然保護聯(lián)盟介紹,亞洲貘數(shù)量減少主要是因為森林被辟為棕櫚油種植園以及其他人類活動導(dǎo)致的棲息地喪失。 中文學(xué)名亞洲貘拉丁學(xué)名Tapirus indicus別 稱馬來貘、印度貘 。
二、貘的貘屬物種
亞洲貘(學(xué)名:Tapirus indicus):
為中大型哺乳動物,前肢有四趾,后肢有三趾。一般而言,亞洲貘體長為1.8至2.2米之間,站立高度有90至105公分高,成體一般重量約在230至310公斤之間;雌性的馬來貘通常比雄性的體型來得大,身體渾圓可愛,皮厚毛硬,全身除中后段有如穿著肚兜、包著尿布的白色體毛外,其它部位皆呈黑色。小貘出生時,身體有條紋狀的保護色、棕毛。其貌“似豬不是豬、似象不是象”,故也有古書稱之“四不像”。亞洲貘分布于東南亞的馬來半島、蘇門答臘、泰國、柬埔寨和緬甸,生活在低海拔的熱帶雨林。 低地貘(學(xué)名:Tapirus terrestris)
是南美洲是最大的野生陸地動物。呈深褐色,由頭頂至頸背有一道短而直立的鬃毛。它們體長達1.8-2.5米,尾巴長5-10厘米,重230千克。肩高達77-108厘米。能游善跑,就算在崎嶇的山地也能奔走自如。它們的壽命約25-30歲。草食性。它們利用靈活的吻,來吃葉子、芽、嫩枝及細小的樹枝。分布地北臨委內(nèi)瑞拉、哥倫比亞及圭亞那,南至巴西、阿根廷及巴拉圭,西至玻利維亞、秘魯及厄瓜多爾。 山貘(學(xué)名:Tapirus pinchaque):
體長180厘米,肩高:75-80厘米,體重150千克。身體大部分長有棕色至黑色的長毛,唇部四周為白色。成年山貘臀部有兩塊無毛區(qū)域。成年貘體長約1.8米,高0.8米,重150~230公斤。幼年貘身體帶有偽裝性質(zhì)的條紋。主要棲息于海拔1400~4700米的山地森林中,主要以灌木、蕨類等植物為食。是現(xiàn)存四種貘中最小的一種,棲息于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和秘魯北部的安第斯山脈地區(qū)。 中美貘(學(xué)名:Tapirus bairdii):
體長通常為2米,身高1.1米,成年中美貘的體重在220-300公斤。與其他的貘一樣,它們的鼻子較長,可以靈活伸縮。前肢為四趾,后肢為三趾。臉部、喉部有一塊乳白色印記,面頰上則各有一個暗點。身體的其他部分則為深褐色或灰褐色。是三種美洲貘中體型最大的,也是墨西哥到南美地區(qū)所見的最大陸生哺乳動物。 卡波馬尼貘(學(xué)名:Tapirus kabomani):
又名小黑貘。是2013年在巴西和哥倫比亞發(fā)現(xiàn)的一種貘,與低地貘(Tapirus terrestris)相似但小很多。是貘科中體型最小的一種。平均體重約105千克,體長1.2米,肩高90厘米,四肢比所有的貘種短。體色黝黑,軀體粗壯笨重,皮膚厚韌,毛被稀少;鼻端向前突生,能自由伸縮;耳中等大小,卵圓形;尾極短;有1對乳頭。體型似于豬,體被硬毛,有可以伸縮短鼻,它還具有較短的腿,頭骨明顯,有一道鬃毛在頭頂形成不太突出的波峰。
三、為什么有做惡夢可以去求馬來貘個帶在身邊,可以吃掉惡夢這樣的說法
山海經(jīng)中所載的上古神獸食夢貘,以夢為食;體形虛幻,?;癁槿?,容顏姣好;是一種能為人類吃掉惡夢,留下美夢的傳說生物。
但是現(xiàn)實中的貘,是一種奇蹄目的食草動物。體形像豬,但比豬大,軀體粗壯笨重,體長近2米,體重200千克以上。在距今100萬年到1萬年之間曾廣泛生存于歐洲、亞洲、美洲溫暖潮濕的環(huán)境,在我國主要分布于華南地區(qū)。但由于環(huán)境的變遷,目前,除了東南亞尚存其“近親”——馬來貘外,貘的其他物種已經(jīng)全部滅絕。
所以就有人附會出馬來貘就是上古神獸“食夢貘”的后代,認為求一個在身邊就可以吃掉噩夢了。這種說法其實比較牽強,不必盡信。要想不做噩夢,還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舒緩壓力為好。
四、貘是什么動物
[編輯本段]物種名稱
奇蹄目、貘科哺乳動物,通稱貘。
[編輯本段]外形特征
貘科是現(xiàn)存最原始的奇蹄目,保持前肢4趾后肢3趾等原始特征。貘體型似豬,有可以伸縮的短鼻,善于游泳和潛水。貘科現(xiàn)存僅貘屬的4個種,分別分布于東南亞和拉丁美洲兩地。馬來貘分布于東南亞從緬甸、泰國南部經(jīng)馬來半島到蘇門達臘島,體型較大,身體黑白兩色,易于辨認。
美洲的3種貘均體色比較單一,體型多小于馬來貘。中美貘分布于墨西哥到哥倫比亞之間,體型較大,是拉丁美洲現(xiàn)存體型最大的陸生動物。南美貘分布于南美洲廣大地區(qū),外形接近中美貘而略小,是現(xiàn)存貘中分布最廣,數(shù)量最多的一種。山貘分布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區(qū)北部,體型小,毛長而略卷曲,比較適應(yīng)山區(qū)的寒冷環(huán)境。亞洲和美洲的貘雖然成貘體色有較大區(qū)別,幼貘卻比較相似,身上均有花斑,軀體粗壯笨重,體長近2米,體重200千克以上;皮膚厚韌,毛被稀少;鼻端向前突生,能自由伸縮;耳中等大小,卵圓形;尾極短;有1對乳頭。
五、珍奇動物的簡介
貘五不像”學(xué)名貘,分非洲貘和亞洲貘兩種,是一種極稀有的古老動物。
最珍稀的當(dāng)屬亞洲貘,它生活在泰國、緬甸、印尼、馬來西亞等國的深山叢林中。 ??貘為什么又叫五不像”呢?這是因為它的鼻似象,耳似犀,尾似牛,足似虎,軀似熊。
貘全身毛色黑白相間,極善隱蔽,常年成雙成對地生活在靠近水的森林里,大多數(shù)時候以竹子為食,也食樹枝和樹葉。 ??貘屬較大型哺乳動物,身高1米以上,體重300~400千克,雌性個體略大于雄性。
貘個子雖大,但膽子卻很小,一有風(fēng)吹草動,便循水逃跑,或?qū)⑸眢w藏在水中,只露出鼻子呼吸。貘怕熱,夏季常泡在水中降溫,很少離開有水的地方。
??貘的長相奇特,甚至有些丑陋,但我們祖先卻把它看作一種吉祥的奇獸。人們認為它能吃”惡夢,驅(qū)除鬼神,所以常把它的形象雕刻在屏風(fēng)或廊柱上,甚至繡在枕頭上。
貘 tapirus;tapirs 奇蹄目貘科貘屬的通稱。軀體粗壯笨重,體長近2米,體重200千克以上 ;皮膚厚韌 ,毛被稀少 ;鼻端向前突生,能自由伸縮 ;耳中等大小,卵圓形;尾極短;有 1 對乳頭。
是較原始的奇蹄類,曾遍及歐洲和亞洲,中新世開始遷入美洲。中國南方更新統(tǒng)地層中發(fā)現(xiàn)過貘屬的化石,現(xiàn)在殘存于亞洲南部的一些島嶼、中南半島以及美洲。
性膽怯,嗅覺和聽覺發(fā)達。不傷人 ,無自衛(wèi)能力 ,遇敵即逃逸或跑到水中;極善游泳和潛水。
平時獨居,喜棲于熱帶山地叢林、沼澤地帶。夜間行動時發(fā)出特殊的尖哨聲或噴鼻聲 。
以水生植物,各種嫩枝、嫩葉和果實為食。妊娠期390~400天,每胎1仔,偶得2仔。
壽命20年以上。 貘 現(xiàn)生貘只有馬來貘、南美貘(又名巴西貘)、山地貘和中美貘(又名貝氏貘)。
貘有較高的科學(xué)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已被列入《瀕危物種國際貿(mào)易公約》的保護與禁運動物名單。
六、想知道這種動物的名稱(圖片}
奇蹄目、貘科哺乳動物,通稱貘。
貘科是現(xiàn)存最原始的奇蹄目,保持前肢4趾后肢3趾等原始特征。貘體型似豬,有可以伸縮的短鼻,善于游泳和潛水。貘科現(xiàn)存僅貘屬的4個種,分別分布于東南亞和拉丁美洲兩地。馬來貘分布于東南亞從緬甸、泰國南部經(jīng)馬來半島到蘇門達臘島,體型較大,身體黑白兩色,易于辨認。
美洲的3種貘均體色比較單一,體型多小于馬來貘。中美貘分布于墨西哥到哥倫比亞之間,體型較大,是拉丁美洲現(xiàn)存體型最大的陸生動物。南美貘分布于南美洲廣大地區(qū),外形接近中美貘而略小,是現(xiàn)存貘中分布最廣,數(shù)量最多的一種。山貘分布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區(qū)北部,體型小,毛長而略卷曲,比較適應(yīng)山區(qū)的寒冷環(huán)境。亞洲和美洲的貘雖然成貘體色有較大區(qū)別,幼貘卻比較相似,身上均有花斑,軀體粗壯笨重,體長近2米,體重200千克以上;皮膚厚韌,毛被稀少;鼻端向前突生,能自由伸縮;耳中等大小,卵圓形;尾極短;有1對乳頭?,F(xiàn)有貘四種,是較原始的奇蹄類,曾遍及歐洲和亞洲,中新世開始遷入美洲。中國南方更新統(tǒng)地層中發(fā)現(xiàn)過貘屬的化石,現(xiàn)在殘存于亞洲南部的一些島嶼、中南半島以及美洲。性膽怯,嗅覺和聽覺發(fā)達。不傷人,無自衛(wèi)能力,遇敵即逃逸或跑到水中;極善游泳和潛水。平時獨居,喜棲于熱帶山地叢林,沼澤地帶。夜間行動時發(fā)出特殊的尖哨聲或噴鼻聲。以水生植物,各種嫩枝、嫩葉和果實為食。
貘有較高的科學(xué)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已被列入《瀕危物種國際貿(mào)易公約》的保護與禁運動物名單。
貘是食草動物,體形像豬,但比豬大,在距今100萬年到1萬年之間廣泛生存于溫暖潮濕的環(huán)境,在我國主要分布于華南地區(qū)。但由于環(huán)境的變遷,巨貘在1萬年前滅絕。目前,除了東南亞尚存其“近親”——馬來貘外,貘的其他物種已經(jīng)全部滅絕。
歷史上,貴州境內(nèi)曾有大量的貘生存,但貴州省博物館僅館藏少量的貘化石。貴州省考古專家曹波說,巨貘化石的出土對史前考古的斷代提供了重要佐證,對古代氣候和地理環(huán)境的研究有較大價值。
七、貘的介紹
貘(學(xué)名:Tapiridae、Tapirus):貘科僅1屬5種。
分布于東南亞(1種)和南美洲(4種)?,F(xiàn)存最原始的奇蹄類,保持前肢4趾后肢3趾等原始特征。
體型似豬,有可以伸縮的短鼻,善于游泳和潛水。植食性。
亞洲貘(印度貘)分布于東南亞從緬甸、泰國南部經(jīng)馬來半島到蘇門達臘島,體型較大,身體黑白兩色,易于辨認。美洲的三種貘均體色比較單一,體型多小于前者。
中美貘分布于墨西哥到哥倫比亞之間,體型較大,是拉丁美洲現(xiàn)存體型最大的陸生動物。低地貘分布于南美洲廣大地區(qū),外形接近中美貘而略小,是現(xiàn)存貘中分布最廣,數(shù)量最多的一種。
山貘分布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區(qū)北部,體型小,毛長而略卷曲,比較適應(yīng)山區(qū)的寒冷環(huán)境。亞洲和美洲的貘雖然成貘體色有較大區(qū)別,幼貘卻比較相似,身上均有花斑。
均為瀕危物種。1卡波馬尼貘是2013年在巴西和哥倫比亞發(fā)現(xiàn)的一種貘,與低地貘相似但小很多,毛發(fā)顏色比低地貘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