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guān)于人民幣的知識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第三章第十五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
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成立時,開始發(fā) 行第一套人民幣;1955年3月1日開始發(fā)行第二套人民幣;1962年4月15日開始發(fā)行第三套人民幣;1987年4月27日開始發(fā)行第四套人民幣。目前市場上流通的人民幣以第五套為主,還有部分第四套人民幣。
人民幣的單位為元(圓)(人民幣元Renminbi Yuan,簡寫“RMB”,以“¥”為代號)。人民幣輔幣單位為角分。
人民幣沒有規(guī)定法定含 金量,它執(zhí)行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等職能。 目前,市場流通的人民幣共有12種券別,分別為1、2、5分,1、2、5角,1、2、5、10、20、50、100元。
按照法律規(guī)定,人民幣中元幣以上為主幣,其余角幣、分幣為輔幣。 形成主輔幣三步進位制,即1元 =10角=100分。
按照材料的自然屬性劃分有金屬幣(亦稱硬幣)、紙幣(亦稱鈔票)。無論紙幣、硬幣均等價流通。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可縮寫成RMB),中國人民銀行是國家管理人民幣的主管機關(guān),負責人民幣的設(shè)計、印制和發(fā)行。人民幣的單位為元,人民幣的輔幣單位為角、分。
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發(fā)行人民幣以來,歷時50多年,隨著經(jīng)濟建設(shè)的發(fā)展以及人民生活的需要而逐步完善和提高,至今已發(fā)行五套人民幣,形成紙幣與金屬幣、普通紀念幣與貴金屬紀念幣等多品種、多系列的貨幣體系。
除1、2、5分三種硬幣外,第一套、第二套和第三套人民幣已經(jīng)退出流通,目前流通的人民幣,是中國人民銀行自1987年以來發(fā)行的第四套人民幣和1999年發(fā)行的第五套人民幣,兩套人民幣同時流通。詳細 /view/16730.htm。
2.第五套人民幣的知識
人民幣防偽標志特征 我國當前正在流通使用中的第三套、第四套、第五套人民幣中主要票券在印制方面的主要防假特征如下: (1)人民幣用紙的防假特征。
印制人民幣用的紙張,是特制的紙張,一般叫做鈔票用紙。這種紙張,主要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①紙的質(zhì)地高超。制造這種紙張的原料,主要是棉短絨,比一般的造紙原料貴重得多。
造紙原料配方,有著嚴格的固定比例。造出來的紙,質(zhì)地光潔細膩,堅韌耐折,挺括平整。
如果用手拿著鈔票在空中抖動,或者兩手拿著鈔票的兩端一松一緊地拉動,或者用手指輕彈紙的表面,都會發(fā)出清凌明脆的聲音來。而普通印刷紙的原料大都是稻草、麥桿、破布等,紙的質(zhì)地綿軟粗糙,韌性和張力不足,極易拉斷。
如果在空中抖動,它的聲音發(fā)悶。 ②無熒光反應(yīng)。
這種紙張所選用的原材料都是純凈清潔,不含雜質(zhì),白度很高,不添加熒光增白劑,呈自然的潔白色。如果在紫外線的光照下,沒有的熒光反應(yīng)。
而普通的印刷紙,一般都要添加熒光增白劑,在紫外線的照射下,就會發(fā)出明亮的藍白熒光來。 ③水印。
人民幣的鈔票用紙,較普遍地采用了水印技術(shù)。第三套人民幣元券以上的鈔票紙內(nèi),都有五角星圖案的滿版水印。
其中10元券鈔票紙內(nèi)采用的是天安門圖景的固定水印。第四套人民幣鈔票用紙,10元券、50元券和100元券采用的是人物圖像固定水印,其他的元券以上鈔票,用的是古錢圖案滿版水印。
④安全線。人民幣的部分鈔票用紙,在造紙過程中采取了設(shè)置安全線的措施。
如第四套人民幣1990年版100元券、50元券,在鈔票固定的位置上都設(shè)置了安全線。這些鈔票日常將它平視時,是看不見安全線的。
如果將這些鈔票迎光透視時,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鈔票紙內(nèi)有一條立體感明顯的暗色安全線,在票面的表層即可用手觸摸到,線的部位是隆起的,特別是流通過一個時期的鈔票,此特征更為明顯。 (2)人民幣采用油墨的防假特征。
印制人民幣的油墨,是特制的油墨,與市場上賣的普通油墨有很大不同。這種油墨的原材料構(gòu)成比較復雜,其中顏料、填充料、干燥劑等都是特殊制造的。
各種原材料的調(diào)制和配伍,都有專門技術(shù)。針對不同的印刷設(shè)備,油墨的調(diào)制方法和性能也有所不同。
比如第三套人民幣是在凹印機上印刷的,就需要使用附著力強的凹印油墨。這樣印出來的鈔票畫面,油墨在紙上的堆積層比較厚,立體感強,用手觸摸可有突出的感覺。
在鈔票的不同部位還可使用不同性能的油墨,就更加強了鈔票的防假功能。在人民幣上使用的防偽油墨,大體有凹印油墨、熒光油墨、磁性油墨三種。
(3)人民幣在制版和印刷上的防假特征。 ①人民幣票面的設(shè)計,采用民族特色圖案襯托主景,花符對稱,正背面對應(yīng),陰陽光線分明,在不同部位上或凹印或凸印、平印錯落有致,多種防偽措施和標志布局合理的手法,加之名人手寫銀行行名,使偽造者難以一一仿效。
②人民幣的印刷制版,采取了先進的機器雕刻與手工雕刻相結(jié)合的技術(shù)。機雕的底紋、團花、網(wǎng)狀線,極其精細,仿制的難度極大。
手工雕刻的每一個圖景、圖形,都是由美術(shù)專家繪制,雕刻師高手精心雕刻的,它們體現(xiàn)了美術(shù)家、雕刻師們各自的獨特藝術(shù)風格,而這種個人的藝術(shù)風格是無法以假亂真的。手工雕刻的凹版,是點線排列的,疏密相間,景物的深淺,每一個圖案都有它的特征。
如用放大鏡觀察,很容易與假鈔票相區(qū)分。 ③人民幣印刷的多色接線技術(shù)。
人民幣票面各種圖案、圖形上的線條,是由多種顏色組成的,在不同的部位或線段上顯示了不同的顏色,而不同顏色線段間的銜接是很自然的,即由一種顏色自然地漸變地過渡到另一種顏色,沒有重疊、缺口、漏白、錯位現(xiàn)象,沒有生硬的感覺。這種在一條線上色彩的變換,是用先進的接線技術(shù)印刷的。
一般的假鈔,就算是有的線條對接上了,而要想全部對接完好,也幾乎是不大可能的。如果使用套印的辦法,則色彩變換的過渡,就會很不自然,能較容易發(fā)現(xiàn)。
④票面底紋的彩虹印刷技術(shù)。票面主圖的背景部位由各種細線條組成的圖案,叫做底紋。
底紋由直線、斜線、波紋線等構(gòu)成,線條分布均勻,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底紋的顏色是由多種顏色印刷的,往往是由一種或幾種顏色逐漸地自然地過渡到另外一種或幾種顏色。
由于底紋色彩的面積比較大,多種顏色的變換,可以呈現(xiàn)出彩虹般的色彩效果。人民幣的各種票券都使用了這種特殊印刷技術(shù),使不法分子難以造假。
圖示——/showthread.php?t=42284&goto=nextnewest。
3.人民幣的知識誰知道人民幣的所有知識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第三章第十五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成立時,開始發(fā)行第一套人民幣;1955年3月1日開始發(fā)行第二套人民幣;1962年4月15日開始發(fā)行第三套人民幣;1987年4月27日開始發(fā)行第四套人民幣。目前市場上流通的人民幣以第五套為主,還有部分第四套人民幣。
人民幣的單位為元(圓)(人民幣元RenminbiYuan,簡寫“RMB”,以“¥”為代號)。人民幣輔幣單位為角分。人民幣沒有規(guī)定法定含金量,它執(zhí)行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等職能。
目前,市場流通的人民幣共有12種券別,分別為1、2、5分,1、2、5角,1、2、5、10、20、50、100元。按照法律規(guī)定,人民幣中元幣以上為主幣,其余角幣、分幣為輔幣。形成主輔幣三步進位制,即1元=10角=100分。按照材料的自然屬性劃分有金屬幣(亦稱硬幣)、紙幣(亦稱鈔票)。無論紙幣、硬幣均等價流通。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可縮寫成RMB),中國人民銀行是國家管理人民幣的主管機關(guān),負責人民幣的設(shè)計、印制和發(fā)行。人民幣的單位為元,人民幣的輔幣單位為角、分。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發(fā)行人民幣以來,歷時50多年,隨著經(jīng)濟建設(shè)的發(fā)展以及人民生活的需要而逐步完善和提高,至今已發(fā)行五套人民幣,形成紙幣與金屬幣、普通紀念幣與貴金屬紀念幣等多品種、多系列的貨幣體系。除1、2、5分三種硬幣外,第一套、第二套和第三套人民幣已經(jīng)退出流通,目前流通的人民幣,是中國人民銀行自1987年以來發(fā)行的第四套人民幣和1999年發(fā)行的第五套人民幣,兩套人民幣同時流通。
4.錢幣知識入門
收藏和鑒賞古錢幣需掌握包括貨幣史、錢幣學、考古學、金石學及文物、古漢語等諸多知識,有些錢幣外貌看上去很普通,實則是珍品,行家們則很容易從不太懂古錢幣價值的賣家手中獲得珍寶。
以下是一些基本知識。 一、古錢幣是鑄造出來的,模具的形狀如同大樹,此法鑄幣稱為“錢樹”。
數(shù)量大的錢幣價值就低。因為模具由手工雕刻,因此難免會有疏漏,版別漏驗及試鑄幣便成為珍品。
二、當代錢幣學家根據(jù)各種錢幣的珍稀程度,并以現(xiàn)在錢幣收藏市場的行情為依據(jù),把古錢幣分為十個檔次,即:一級大珍、二級列、三 級罕貴、四級罕、五級稀罕、六級稀、七級甚少、八級少、九級較多、十級多泛。 三、錢幣的品相歸納為美、近美、上、近上和中五大評定標準。
1美,是指錢正背面輪廓完整,錢文清晰;2近美,是指錢之正、背面輪廓 有微小的偏移或微小的裂紋,或紙張有微小的漏孔,同時錢文因鑄造和使用磨損而造成的微小粘連或混沌者也屬近美錢幣;3上,是 指錢正、背面有肉眼能及的缺損和漏孔,但沒傷及錢文;4近上,是指錢幣正、背面缺損、裂紋、漏孔較為明顯,而且已經(jīng)導致錢文出現(xiàn)一至二處斷筆。5中已經(jīng)沒有大收藏價值。
四、錢幣種類繁多 1、貝幣又叫齒貝,由在熱帶海水中的咸水貝殼打磨穿孔而成。一般為乳白色,大小輕重基本相同。
貝幣始于殷代,當時貝是一種貴重物 品,貝幣的使用經(jīng)夏商周三代,在我國貨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幣貝大致有六大種類:即貨幣、擬棗貝、伶鼬榧螺、阿文綬貝、大 小孔式貝化、背磨式貝化。
2、秦半兩又叫兩錙錢,秦始皇所鑄,為當時全國惟一通行的錢幣。秦半兩外圓內(nèi)方,錢文高突,樸拙渾厚。
3、圜錢又叫圜金、圜法、環(huán)錢,為戰(zhàn)國中期出現(xiàn)的銅質(zhì)圓形貨幣。此幣制造簡單攜帶方便,比布幣更為優(yōu)越,圓形貨幣最終取代布幣。
圜錢幣中部有圓孔和方孔兩種,圓形圓孔者,無郭;圓形方孔者,周緣有郭。其重量大致在12克左右。
4、六泉隸屬西漢王莽貨幣中的極品,為收藏家們所重視。六泉為:小泉直一、么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壯泉四十、大泉五十。
今日壯泉和中泉存世稀少,成套的價值連城。 5、五銖有西漢、東漢五銖之分,其中東漢五銖比較有名。
此錢始鑄于漢武帝元狩五年,體圓孔方,外廓較窄,直徑2.5厘米,重 3.4—3.5克。五銖錢較秦半兩輕便精美。
但在流通時間長,數(shù)量極多,因此不值錢。 6、布幣流行戰(zhàn)國時期,上面文較復雜,自一個字到四個字,有100多種。
早期的布幣有用於裝柄的銎,即空首、釿布、圓足布、平足布、尖足布、三孔布等幣種,但面文無雷同,所以無版別之分。其中三孔形制極為獨特,圓首,圓肩、圓足,布首與兩足又各有一孔,故 稱三孔布。
而且面有文字多記趙國地名。稍后,布幣擴大到秦、周、晉、宋、魯、燕等國。
7、金錯刀亦稱“錯刀”。王莽于居攝二年所鑄高面值仿古刀幣。
身形如刀,環(huán)扣大錢,青銅所鑄,刀身鑄“平五千”三篆字,環(huán)郭用黃 金鑲錯“一刀”二篆字,表示一個金錯刀可當五千錢用。 8、制錢,明清兩代制造的銅錢。
因其形式、文字、重量、成色皆有定制,所以叫制錢。 9、元寶,最早使用“元寶”一詞為唐肅中宗乾元元年。
到了元代,元寶便以銀錠的形式開始流通,一般上面鑄時間、地點銀匠的姓名。 10、刀幣是春秋時期由漁獵工具刀削演變而來。
它通常由狹長弧形的刀身、帶裂溝刀柄及柄端圓環(huán)三部分組成??煞譃獒樖椎丁⒓馐椎?、截首刀、圓首刀和平首刀。
齊國是使用刀幣的主要國家,齊國的刀幣,厚大精美,面文書體雋秀;燕國刀幣,形制單薄,刀體較寬, 背文復雜,面文有一個“明”字,故稱明刀;趙國的刀幣,刀身直,刀首圓,今日多稱其為直刀和圓首刀,贗品極多。 11、開元通寶,唐高祖李淵廢五銖后所鑄宮廷賞賜錢,重一兩,我國幣制中的一兩十錢制由此時起源。
其面文隸書“開元通寶”四字,由 唐初書法家歐陽洵書寫,字體端正有力。制作輪廓深峻,精美絕侖,十分珍貴。
開元錢的出現(xiàn)宣告了自秦開始流通了800多年的半兩 和五銖兩種貨幣的終結(jié),“通寶”一詞從此被歷代王朝所沿用。 12、對錢,亦稱“對品”、“對子錢”,是指同一種錢的錢文、大小、內(nèi)外輪廓、厚薄和銅質(zhì)完全相同,惟采用不同的書體,但字形筆勢 仍互相吻合,可以成為雙配對的錢幣,又叫“和合錢”。
對錢始于南唐,盛於北宋。南唐所鑄“開元通寶”,篆、隸成對,開創(chuàng)對錢 之先。
此外,北宋天圣、明道、元豐、熙寧、政和、重和、宣和等幣均可作對。 13、招納信定,有銅、銀、金三幣,南宋初年劉光世為招降納叛所鑄的憑信錢。
錢文旋讀,背文有“使”字和押文。因其不屬流通貨幣, 所以傳世稀少。
為世界珍幣之一。 五、藏品越老不見得價值就越高。
比如漢五銖錢,今日普通品價格僅2至5元,而明朝錢幣價格普遍高於漢五銖,如明代“弘治通寶”、“宣德通寶”,定價均為10元以上。又如宋代大珍泉品“靖康通寶”,每枚價格達數(shù)百至數(shù)千元,而明末張獻忠占領(lǐng)成都后所鑄的“西 王賞功”大珍泉品,今日價格已達25000元。
不要想把一個朝代所造的錢幣收集齊全。比如漢五銖盡管售價低廉,但在漢300多年中, 所。
5.關(guān)于錢幣的知識
錢幣知識: 鑄幣:指鑄成一定大小形狀,具有一定重量和面額價值,充當法定流通手段的金屬貨幣,古代鑄幣材料以銅為主,以后相繼出現(xiàn)金銀鑄幣。
在中國,金銀鑄幣的出現(xiàn)盡管比較早,但加入商品流通領(lǐng)域主要還是在近代現(xiàn)代。 布幣:對春秋戰(zhàn)國時期行的空首布,平首布等鏟狀貨幣的總稱。
刀幣:對春秋戰(zhàn)國時期鑄行的針首刀,尖首刀,明刀和齊刀,圓首刀等各種刀形貨幣的總稱。 圓錢:圓形貨幣的總稱,包括圓孔圓錢和方孔圓錢兩種,一般指后一種。
空首布:春秋戰(zhàn)國時期鑄幣,包括平肩弧足空首布,斜肩弧足空首布和聳肩尖足空首布。 平首布:戰(zhàn)國時期鑄幣,包括布,異形布,主足布,尖足布,圓足布等,主要流通于三晉和燕國地區(qū)。
銖兩貨幣:指中國隋以前鑄行的以銖,兩為重量單位,重量為錢名的貨幣,如半兩,五銖等。 五分錢:西漢高后六年鑄,屬于半兩錢的一種。
三分錢:西漢武帝建元五年發(fā)行的貨幣,屬半兩錢的一種。 比輪:東晉時沿用孫吳舊錢,大小輕重并行,大錢稱“比輪”,形容其大如車輪。
四文:即一錢當小錢四枚用,一般指東晉時沿用孫吳舊錢中大小適合的錢。 小平錢:值一文的小錢,也稱平錢,小錢,一般直徑在2.4厘米左右,重3.5克左右。
折二錢:當二文使用的錢,一般直徑在2.8厘米左右,重7克左右。 折三錢:當三文用的錢,一般直徑在3.1厘米左右。
重10克左右?!兑源祟愅啤?大錢:大面值錢和大型錢的總稱,六朝時稱標準大小的五銖錢為大錢, 文:錢幣的基本單位名稱,一枚小平錢稱一文。
貫:一千釷稱貫,又鑄錢場所穿在錢孔中的方形木條也稱貫 小樣:指錢徑小于同類型錢者。 大樣:指錢徑大于同類型錢者。
面:指錢幣之正面。 面文:錢幣正面的文字。
背:錢幣的背面,又稱幕。 背文:錢背文字,也稱好,方者叫方穿,方孔,圓者叫圓穿,圓孔。
廣穿:指錢孔較大者。 狹穿:指錢孔較小者。
內(nèi)郭:指錢孔四周這突出部分,又稱好郭。 廣郭:指內(nèi)部較寬者 狹郭:指內(nèi)部較狹者。
重郭:指兩重內(nèi)郭。 決文:指錢身方孔之一角或數(shù)角尖出者。
四決文:指錢身方孔四角尖出者,又稱四決。 粟角:是一種特殊的四決文,方孔四角尖出處呈小點狀。
四出文:指錢身方孔四角有陽文延伸至郭外,又稱四出,四道。 外郭:指錢身外周之突出部分,又稱外緣,外輪,肉郭,邊郭。
寬緣:外郭較寬,又稱寬輪,寬邊, 狹緣:外部較狹,又稱狹輪,狹邊。 重輪:指二得外郭。
額輪:指外郭外高內(nèi)低,多見于王莽錢。 削邊:指外郭向外斜削,正與額輪相反。
磨邊錢:指磨去外郭邊緣之錢。 肉:指錢幣的內(nèi)外郭之間無文字圖案部分,厚者稱厚肉,薄者稱薄肉。
日:指錢背之凸起的圓圈,又稱日文 月:指錢面,背之凸起圓弧,又稱月文,甲文,月痕,圓弧向上稱仰月,向下稱偃月 星:指錢面,背之凸起圓點,又稱星文。 圈星:指錢背下凹之圓圈。
孕星:指背的仰月上星。 光背:指錢無文,又稱素背,光背,素幕。
合背:指誤用二件面范鑄成的錢。雙面均有錢文。
合面:指誤用二件背范鑄成的錢,雙面均是錢背。 直讀:錢文按上下左右次序排列,也稱順讀,對讀。
旋讀:錢文按上下左右次序排列,也稱環(huán)讀。 左讀:指錢文由左向右讀。
傳形:指刻成正字的陰文范鑄成之錢,錢文呈反字狀,見于先秦至六朝時期。 離郭:指錢文遠離內(nèi)郭 接郭:指錢文均與內(nèi)郭相連。
隔輪:指錢文遠離外郭不相連接。 連輪:指錢文與外郭相連。
深字:指錢文特別深峻。 隱起文:指錢文高低粗細不一。
聚頭:指錢文之首均對內(nèi)郭,又稱聚首。 并足:指錢文之首均對外郭。
重文:指錢身上出現(xiàn)重復錢文,又稱搖頭,因為范身上有重復印痕所致。 生坑:指新出土之錢,表面氧化嚴重。
老生坑:指出土已久的銅錢銅銹被傳世色澤所掩。 熟坑:指未經(jīng)入土的傳世古錢。
傳世古:指流傳世上未經(jīng)入土之錢表面的顏色,一般呈褐色,有光澤,又稱黑漆古。 包漿:指銅錢傳世色澤,除黑色外,又有褐色,暗紅色,橙黃色等多種。
水銀古:出土古錢表面之一種銀白色氧化層,又稱水銀銹,水銀沁。 雕母:用銅,錫,鉛,牙,骨,木等材料雕成的錢幣模型,又稱祖錢。
母錢:翻鑄時作模之錢,一般由雕母直接翻鑄而成。 鐵母:指鑄造鐵錢之母錢,本身為銅質(zhì)。
鐵范銅:以鐵錢范型翻鑄的銅錢。 樣錢:試鑄及初鑄的樣版錢. 部頒樣錢:由中央戶,工兩部監(jiān)制頒發(fā)各省作為標準的樣錢,也可稱作母錢用。
進呈樣錢:地方進呈有關(guān)當局審查的樣錢。 剪鑿錢:剪邊錢與延環(huán)錢的總稱,即將一枚圓錢剪鑿成內(nèi)外二枚。
剪邊錢:被剪鑿去外圈之錢。又稱對文 餅錢:王莽時厚型貨泉的俗稱。
后來在北宋時寬緣厚型的咸平,祥符錢也稱餅錢。 對錢:指錢文對稱之錢,其錢文,輪郭,大小,厚薄,銅質(zhì)等相同,惟采用不同的書體,但字形筆勢仍互相吻合,又稱和合錢。
始于南唐,盛于兩宋。 公式女錢:南朝梁武帝時所鑄無外郭的五銖錢,也稱女錢。
男錢:王莽時布泉的俗稱。 紅錢:清代新疆鑄行的銅錢,因紅銅岳而得名。
制錢:封建時代本朝鑄行的錢幣。 正用錢:作為正式通貨的錢幣。
厭勝錢:屬壓邪取吉性質(zhì)的非用錢,多作吉慶,上梁,供奉,懸掛,佩帶。
6.第五套人民幣的知識
人民幣防偽標志特征
我國當前正在流通使用中的第三套、第四套、第五套人民幣中主要票券在印制方面的主要防假特征如下:
(1)人民幣用紙的防假特征。印制人民幣用的紙張,是特制的紙張,一般叫做鈔票用紙。這種紙張,主要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①紙的質(zhì)地高超。制造這種紙張的原料,主要是棉短絨,比一般的造紙原料貴重得多。造紙原料配方,有著嚴格的固定比例。造出來的紙,質(zhì)地光潔細膩,堅韌耐折,挺括平整。如果用手拿著鈔票在空中抖動,或者兩手拿著鈔票的兩端一松一緊地拉動,或者用手指輕彈紙的表面,都會發(fā)出清凌明脆的聲音來。而普通印刷紙的原料大都是稻草、麥桿、破布等,紙的質(zhì)地綿軟粗糙,韌性和張力不足,極易拉斷。如果在空中抖動,它的聲音發(fā)悶。
②無熒光反應(yīng)。這種紙張所選用的原材料都是純凈清潔,不含雜質(zhì),白度很高,不添加熒光增白劑,呈自然的潔白色。如果在紫外線的光照下,沒有的熒光反應(yīng)。而普通的印刷紙,一般都要添加熒光增白劑,在紫外線的照射下,就會發(fā)出明亮的藍白熒光來。
③水印。人民幣的鈔票用紙,較普遍地采用了水印技術(shù)。第三套人民幣元券以上的鈔票紙內(nèi),都有五角星圖案的滿版水印。其中10元券鈔票紙內(nèi)采用的是天安門圖景的固定水印。第四套人民幣鈔票用紙,10元券、50元券和100元券采用的是人物圖像固定水印,其他的元券以上鈔票,用的是古錢圖案滿版水印。
④安全線。人民幣的部分鈔票用紙,在造紙過程中采取了設(shè)置安全線的措施。如第四套人民幣1990年版100元券、50元券,在鈔票固定的位置上都設(shè)置了安全線。這些鈔票日常將它平視時,是看不見安全線的。如果將這些鈔票迎光透視時,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鈔票紙內(nèi)有一條立體感明顯的暗色安全線,在票面的表層即可用手觸摸到,線的部位是隆起的,特別是流通過一個時期的鈔票,此特征更為明顯。
(2)人民幣采用油墨的防假特征。印制人民幣的油墨,是特制的油墨,與市場上賣的普通油墨有很大不同。這種油墨的原材料構(gòu)成比較復雜,其中顏料、填充料、干燥劑等都是特殊制造的。各種原材料的調(diào)制和配伍,都有專門技術(shù)。針對不同的印刷設(shè)備,油墨的調(diào)制方法和性能也有所不同。比如第三套人民幣是在凹印機上印刷的,就需要使用附著力強的凹印油墨。這樣印出來的鈔票畫面,油墨在紙上的堆積層比較厚,立體感強,用手觸摸可有突出的感覺。在鈔票的不同部位還可使用不同性能的油墨,就更加強了鈔票的防假功能。在人民幣上使用的防偽油墨,大體有凹印油墨、熒光油墨、磁性油墨三種。
(3)人民幣在制版和印刷上的防假特征。
①人民幣票面的設(shè)計,采用民族特色圖案襯托主景,花符對稱,正背面對應(yīng),陰陽光線分明,在不同部位上或凹印或凸印、平印錯落有致,多種防偽措施和標志布局合理的手法,加之名人手寫銀行行名,使偽造者難以一一仿效。
②人民幣的印刷制版,采取了先進的機器雕刻與手工雕刻相結(jié)合的技術(shù)。機雕的底紋、團花、網(wǎng)狀線,極其精細,仿制的難度極大。手工雕刻的每一個圖景、圖形,都是由美術(shù)專家繪制,雕刻師高手精心雕刻的,它們體現(xiàn)了美術(shù)家、雕刻師們各自的獨特藝術(shù)風格,而這種個人的藝術(shù)風格是無法以假亂真的。手工雕刻的凹版,是點線排列的,疏密相間,景物的深淺,每一個圖案都有它的特征。如用放大鏡觀察,很容易與假鈔票相區(qū)分。
③人民幣印刷的多色接線技術(shù)。人民幣票面各種圖案、圖形上的線條,是由多種顏色組成的,在不同的部位或線段上顯示了不同的顏色,而不同顏色線段間的銜接是很自然的,即由一種顏色自然地漸變地過渡到另一種顏色,沒有重疊、缺口、漏白、錯位現(xiàn)象,沒有生硬的感覺。這種在一條線上色彩的變換,是用先進的接線技術(shù)印刷的。一般的假鈔,就算是有的線條對接上了,而要想全部對接完好,也幾乎是不大可能的。如果使用套印的辦法,則色彩變換的過渡,就會很不自然,能較容易發(fā)現(xiàn)。
④票面底紋的彩虹印刷技術(shù)。票面主圖的背景部位由各種細線條組成的圖案,叫做底紋。底紋由直線、斜線、波紋線等構(gòu)成,線條分布均勻,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底紋的顏色是由多種顏色印刷的,往往是由一種或幾種顏色逐漸地自然地過渡到另外一種或幾種顏色。由于底紋色彩的面積比較大,多種顏色的變換,可以呈現(xiàn)出彩虹般的色彩效果。人民幣的各種票券都使用了這種特殊印刷技術(shù),使不法分子難以造假。
圖示——/showthread.php?t=42284&goto=nextnewest
7.錢幣知識入門
收藏和鑒賞古錢幣需掌握包括貨幣史、錢幣學、考古學、金石學及文物、古漢語等諸多知識,有些錢幣外貌看上去很普通,實則是珍品,行家們則很容易從不太懂古錢幣價值的賣家手中獲得珍寶。
以下是一些基本知識。 一、古錢幣是鑄造出來的,模具的形狀如同大樹,此法鑄幣稱為“錢樹”。
數(shù)量大的錢幣價值就低。因為模具由手工雕刻,因此難免會有疏漏,版別漏驗及試鑄幣便成為珍品。
二、當代錢幣學家根據(jù)各種錢幣的珍稀程度,并以現(xiàn)在錢幣收藏市場的行情為依據(jù),把古錢幣分為十個檔次,即:一級大珍、二級列、三 級罕貴、四級罕、五級稀罕、六級稀、七級甚少、八級少、九級較多、十級多泛。 三、錢幣的品相歸納為美、近美、上、近上和中五大評定標準。
1美,是指錢正背面輪廓完整,錢文清晰;2近美,是指錢之正、背面輪廓 有微小的偏移或微小的裂紋,或紙張有微小的漏孔,同時錢文因鑄造和使用磨損而造成的微小粘連或混沌者也屬近美錢幣;3上,是 指錢正、背面有肉眼能及的缺損和漏孔,但沒傷及錢文;4近上,是指錢幣正、背面缺損、裂紋、漏孔較為明顯,而且已經(jīng)導致錢文出現(xiàn)一至二處斷筆。5中已經(jīng)沒有大收藏價值。
四、錢幣種類繁多 1、貝幣又叫齒貝,由在熱帶海水中的咸水貝殼打磨穿孔而成。一般為乳白色,大小輕重基本相同。
貝幣始于殷代,當時貝是一種貴重物 品,貝幣的使用經(jīng)夏商周三代,在我國貨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幣貝大致有六大種類:即貨幣、擬棗貝、伶鼬榧螺、阿文綬貝、大 小孔式貝化、背磨式貝化。
2、秦半兩又叫兩錙錢,秦始皇所鑄,為當時全國惟一通行的錢幣。秦半兩外圓內(nèi)方,錢文高突,樸拙渾厚。
3、圜錢又叫圜金、圜法、環(huán)錢,為戰(zhàn)國中期出現(xiàn)的銅質(zhì)圓形貨幣。此幣制造簡單攜帶方便,比布幣更為優(yōu)越,圓形貨幣最終取代布幣。
圜錢幣中部有圓孔和方孔兩種,圓形圓孔者,無郭;圓形方孔者,周緣有郭。其重量大致在12克左右。
4、六泉隸屬西漢王莽貨幣中的極品,為收藏家們所重視。六泉為:小泉直一、么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壯泉四十、大泉五十。
今日壯泉和中泉存世稀少,成套的價值連城。 5、五銖有西漢、東漢五銖之分,其中東漢五銖比較有名。
此錢始鑄于漢武帝元狩五年,體圓孔方,外廓較窄,直徑2.5厘米,重 3.4—3.5克。五銖錢較秦半兩輕便精美。
但在流通時間長,數(shù)量極多,因此不值錢。 6、布幣流行戰(zhàn)國時期,上面文較復雜,自一個字到四個字,有100多種。
早期的布幣有用於裝柄的銎,即空首、釿布、圓足布、平足布、尖足布、三孔布等幣種,但面文無雷同,所以無版別之分。其中三孔形制極為獨特,圓首,圓肩、圓足,布首與兩足又各有一孔,故 稱三孔布。
而且面有文字多記趙國地名。稍后,布幣擴大到秦、周、晉、宋、魯、燕等國。
7、金錯刀亦稱“錯刀”。王莽于居攝二年所鑄高面值仿古刀幣。
身形如刀,環(huán)扣大錢,青銅所鑄,刀身鑄“平五千”三篆字,環(huán)郭用黃 金鑲錯“一刀”二篆字,表示一個金錯刀可當五千錢用。 8、制錢,明清兩代制造的銅錢。
因其形式、文字、重量、成色皆有定制,所以叫制錢。 9、元寶,最早使用“元寶”一詞為唐肅中宗乾元元年。
到了元代,元寶便以銀錠的形式開始流通,一般上面鑄時間、地點銀匠的姓名。 10、刀幣是春秋時期由漁獵工具刀削演變而來。
它通常由狹長弧形的刀身、帶裂溝刀柄及柄端圓環(huán)三部分組成??煞譃獒樖椎丁⒓馐椎?、截首刀、圓首刀和平首刀。
齊國是使用刀幣的主要國家,齊國的刀幣,厚大精美,面文書體雋秀;燕國刀幣,形制單薄,刀體較寬, 背文復雜,面文有一個“明”字,故稱明刀;趙國的刀幣,刀身直,刀首圓,今日多稱其為直刀和圓首刀,贗品極多。 11、開元通寶,唐高祖李淵廢五銖后所鑄宮廷賞賜錢,重一兩,我國幣制中的一兩十錢制由此時起源。
其面文隸書“開元通寶”四字,由 唐初書法家歐陽洵書寫,字體端正有力。制作輪廓深峻,精美絕侖,十分珍貴。
開元錢的出現(xiàn)宣告了自秦開始流通了800多年的半兩 和五銖兩種貨幣的終結(jié),“通寶”一詞從此被歷代王朝所沿用。 12、對錢,亦稱“對品”、“對子錢”,是指同一種錢的錢文、大小、內(nèi)外輪廓、厚薄和銅質(zhì)完全相同,惟采用不同的書體,但字形筆勢 仍互相吻合,可以成為雙配對的錢幣,又叫“和合錢”。
對錢始于南唐,盛於北宋。南唐所鑄“開元通寶”,篆、隸成對,開創(chuàng)對錢 之先。
此外,北宋天圣、明道、元豐、熙寧、政和、重和、宣和等幣均可作對。 13、招納信定,有銅、銀、金三幣,南宋初年劉光世為招降納叛所鑄的憑信錢。
錢文旋讀,背文有“使”字和押文。因其不屬流通貨幣, 所以傳世稀少。
為世界珍幣之一。 五、藏品越老不見得價值就越高。
比如漢五銖錢,今日普通品價格僅2至5元,而明朝錢幣價格普遍高於漢五銖,如明代“弘治通寶”、“宣德通寶”,定價均為10元以上。又如宋代大珍泉品“靖康通寶”,每枚價格達數(shù)百至數(shù)千元,而明末張獻忠占領(lǐng)成都后所鑄的“西 王賞功”大珍泉品,今日價格已達25000元。
不要想把一個朝代所造的錢幣收集齊全。比如漢五銖盡管售價低廉,但在漢300多年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