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語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識
新課標的,
鴻門宴:
1.(句式)“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狀語后置。
“孰與君少長?“疑問句,賓語疑問代詞前置。
“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迸袛嗑?,特殊指示代詞“所”、“者”構(gòu)成“所……者”式名詞短語充當主語,作說明、解釋的對象。
且為所虜(且:將;為所:為……所,“為”后省略行為主動者。)
客何為者(何為:為何,干什么;者,代詞,”何為”前面省略了判斷詞。)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反問句式,“為”語氣詞,呢,表意“……呢?”
2.通假字:
“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薄熬唷?,通“拒”;“內(nèi)”,通“納”,接納,準于入內(nèi)。
“要項伯”?!耙蓖ā把保s請。
“具以事告?!薄熬摺蓖ā熬恪?,全部。
“不敢倍德”,“倍”通“背”,違反。
“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蚤”,通“早”。
3.詞類活用現(xiàn)象。
沛公軍霸上 (名詞用作動詞:駐扎)
沛公欲王關(guān)中(名詞用作動詞:統(tǒng)治)
籍吏民,封府庫 (名詞用作動詞:登記在冊)
范曾數(shù)目項王 (名詞用作動詞:用眼示意)
道芷陽間行 (名詞用作動詞:取道)
刑人如恐不勝 (名詞用作動詞:處罰)
吾得兄事之 (名詞作狀語 像對待兄長一樣)
項伯乃夜馳之公軍 (名詞作狀語:連夜)
常以身翼蔽沛公 (名詞作狀語:像翅膀一樣)
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名詞使動用法:使……為王)
項伯殺人,臣活之 (動詞使動用法:使……活)
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 (動詞使動用法:使……跟從,率領(lǐng))
素善留侯張良 (形容詞用作動詞:交好)
拔劍撞而破之 (形容詞用作動詞:擊碎、擊破)
此其志不在小 (形容詞用作動詞:小事)
不義也 (名詞作動詞用:合于義)
4.古今異義:
①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婚姻,古義:古義兒女親家,女方之父為婚,男方之父為姻。今義:結(jié)婚的事,因結(jié)婚而產(chǎn)生的夫妻關(guān)系。)
②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非常,古義:意外的變故。今義:副詞,很。)
③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今人,古義:現(xiàn)在別人(指沛公)。今義:現(xiàn)在的人,與古人相對。)
④而聽細說(細說,古義:小人的讒言。今義:詳細說來。)
5.名句積累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無犯;
勞苦而功高如此——勞苦功高。
可以嗎??
2.語文必修一文言文的文言知識
秦孝公據(jù)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nèi)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外連衡而斗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沒,惠文、武、昭襄蒙故業(yè),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從締交,相與為一。
當此之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約從離衡,兼韓、魏、燕、楚、齊、趙、宋、衛(wèi)、中山之眾。
于是六國之士,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齊明、周最、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之徒通其意,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之朋制其兵。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師,叩關(guān)而攻秦。
秦人開關(guān)而迎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
于是從散約敗,爭割地以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萬,流血漂櫓。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強國請服,弱國入朝。
延及孝文王、莊襄王,享國之日淺,國家無事。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里。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jù)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guān)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yè)也。 始皇既沒,余威震于殊俗。
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將數(shù)百之眾,轉(zhuǎn)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非尊于齊、楚、燕、趙、韓、魏、宋、衛(wèi)、中山之君也;鋤耰棘矜,非铦于鉤戟長鎩也;謫戍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
然而成敗異變,功業(yè)相反也。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quán)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
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秦滅周祀,并海內(nèi),兼諸侯,南面稱帝,以養(yǎng)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風。
若是,何也?曰:近古之無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滅,令不行于天下。
是以諸侯力政,強凌弱,眾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罷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
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虛心而仰上。當此之時,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而立私愛,焚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后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夫兼并者高詐力,安危者貴順權(quán),此言取與守不同術(shù)也。
秦離戰(zhàn)國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也。孤獨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
借使秦王論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跡,以制御其政,后雖有淫驕之主,猶未有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號顯美,功業(yè)長久。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領(lǐng)而觀其政。夫寒者利裋褐,而饑者甘糟糠。
天下囂囂,新主之資也。此言勞民之易為仁也。
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賢,臣主一心而憂海內(nèi)之患,縞素而正先帝之過;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國立君以禮天下;虛囹圄而免刑戮,去收孥污穢之罪,使各反其鄉(xiāng)里;發(fā)倉廩,散財幣,以振孤獨窮困之士;輕賦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約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節(jié)修行,各慎其身;塞萬民之望,而以盛德與天下,天下息矣。即四海之內(nèi)皆歡然各自安樂其處,惟恐有變。
雖有狡害之民,無離上之心,則不軌之臣無以飾其智,而暴亂之奸弭矣。 二世不行此術(shù),而重以無道:壞宗廟與民,更始作阿房之宮;繁刑嚴誅,吏治刻深;賞罰不當,賦斂無度。
天下多事,吏不能紀;百姓困窮,而主不收恤。然后奸偽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眾,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
自群卿以下至于眾庶,人懷自危之心,親處窮苦之實,咸不安其位,故易動也。是以陳涉不用湯、武之賢,不借公侯之尊,奮臂于大澤,而天下響應者,其民危也。
故先王者,見終始不變,知存亡之由。是以牧民之道,務在安之而已矣。
下雖有逆行之臣,必無響應之助。故曰:“安民可與為義,而危民易與為非”,此之謂也。
貴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是二世之過也。
秦兼諸侯山東三十余郡,脩津關(guān),據(jù)險塞,繕甲兵而守之。然陳涉率散亂之眾數(shù)百,奮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鉏耰白。
3.高一語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識
高一語文必修1文言文基礎(chǔ)知識題燭之武退秦師一、《左傳》簡介 《左傳》是《春秋左氏傳》的簡稱,它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著作,相傳它為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與《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合稱為“春秋三傳”?!蹲髠鳌返挠浭拢鹩隰旊[公元年(722),迄于魯哀公二十七年(468),充分反映了這250多年里,各諸侯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外交、軍事狀況。
《左傳》以《春秋》的記事為綱領(lǐng),善于對人物形象進行刻畫和對戰(zhàn)爭的描摹,因此,《左傳》既是寶貴的先秦歷史文獻,也是著名的散文作品。 二、正字音 泛( )南 佚( )之狐 夜縋( )而出 若不闕( )秦逢( )孫 夫( )晉,何厭之有 微夫( )人之力不及此三、通假字 1.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通“ ”, 。
2.秦伯說 —“ ”通“ ”, 。3.失其所與,不知—“ ”通“ ”, 。
4.共其乏困—“ ”通“ ”, 。四、古今異義詞 1.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以為”,古義: ,今義: ?!皷|道主”, 古義: ,今義: 。
2.行李之往來。 “行李“古義: ,今義: 。
3.共其乏困。 “乏困” 古義: ,今義: 。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 古義: ,今義: 。
5.亦去之。 “去” 古義: ,今義: 。
五、特殊文言句式 (一)省略句 1.晉軍(于)函陵 省略介詞——于 2.(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省略主語——燭之武 3.(燭之武)許之。
省略主語——燭之武 4.(燭之武)夜縋而出。 省略賓語——燭之武 5.敢以(之)煩執(zhí)事。
省略賓語—這件事情 6.(晉惠公)許君焦、瑕。省略主語—晉惠公 (二)倒裝句賓語前置句1.夫晉,何厭之有?—有何厭?狀語后置句1.以其無禮于晉——于晉無禮2.且貳于楚也——且于楚貳也3.佚之狐言于鄭伯——于鄭伯言4.若亡鄭而有益于君——于君有益六、重要虛詞總結(jié)歸納1.以①以其無禮于晉 ( ) ②敢以煩執(zhí)事( ) ③越國以鄙遠( ) ④焉用亡鄭以陪鄰?( ) ⑤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 2.而①今急而求子( ) ②夜縋而出( ) ③若亡鄭而有利于君( ) ④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
( )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 ②焉用亡鄭以陪鄰?( ) ③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 ④且焉置土石( ) 4.其①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 ②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 ③失其所與,不知( ) ④吾其還也( ) )5.之①公從之( ) ②是寡人之過也( ) ③行李之往來( ) ④何厭之有( ) 七、詞類活用1.晉軍函陵、秦軍汜南( ), 。
2.既東封鄭(封,疆界。名作動,使…成為疆界;東,名作狀,在東邊)3. 若不闕秦( ), 。
4.越國以鄙遠(鄙—名詞邊邑,意動,把……當作邊邑;遠—遠地,形作名)5.且貳于楚也( ), 。6.若亡鄭而有益于君(使動,使…滅亡)7.燭之武退秦師( ), 。
8.不仁,不知(智),不武(仁—不符合仁道;智—不算明智;武—不是英武)9.臣之壯也( ), 。10.今老矣(老—老年人)11.鄰之厚,君之薄也( ), 。
12.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東西)13.君亦無所害( ), 。14.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賜—恩惠,好處)15.與鄭人盟( ), 。
16.唯君圖之(圖—計劃、考慮)17.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荊軻刺秦王《戰(zhàn)國策》戰(zhàn)國時游說之士的策謀和言論的匯編.它是一部國別體史書。
初有《國策》、《國事》、《事語》、《短長》、《長書》、《修書》等名稱和本子,西漢末劉向編定,有三十三篇。約12萬字。
是先秦歷史散文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 1.通假字1.秦王必說見臣 “ ”通“ ”, 。
2.使工以藥淬火 “ ”通“ ”, 。3.日以盡矣 “ ”通“ ”, 。
4.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 ”通“ ”, 。5.今日往而不反者 “ ”通“ ”, 。
6.請辭決矣 “ ”通“ ”, 。7.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 “ ”通“ ”, 。
8.故振懾 “ ”通“ ”, 。9.設(shè)九賓 賓,“ ”通“ ”, 。
10.圖窮而匕首見 “ ”通“ ”, 。11.荊軻奉樊於期頭函 “ ”通“ ”, 。
12.秦武陽奉地圖匣 “ ”通“ ”, 。13.以其所奉藥囊提軻 “ ”通“ ”, 。
14.卒起不意 “ ”通“ ”, 。卒惶急無以擊軻 “ ”通“ ”, 。
15.秦王還柱而走, “ ”通“ ”, 。2.重點文言實詞釋義(12個)親 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 ( ) 深 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 ( ) 解 可以解燕國之患 ( ) 教 乃今得聞教 ( ) 敢 人不敢與忤視 ( ) 還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 ) 秦王還柱而走 ( ) 資 持千金之資幣物 ( ) 振 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 ) 圖 圖窮匕首見 ( ) 室 拔劍,劍長,操其室 ( ) 詔 非有詔得不上 ( ) 被 秦王復擊軻,被八創(chuàng) ( ) 3.詞類活用1.進兵北略地 ( ), 。
2.函封之 ( ), 。3.前為謝曰 ( ), 。
4.樊於期乃前曰 ( ), 。5.左右既前 ( ), 。
6.其人居遠 ( ), 。7.使使以聞大王 ( ), 。
8.太子遲之 ( ), 。9.發(fā)盡上指冠 ( ), 。
10.群臣怪之 ( ), 。11.箕踞以罵曰 ( ), 。
12.秦兵旦暮渡易水 ( ), 。13.乃欲以生劫之 ( ), 。
4.古今異義詞1.仰天太息流涕 涕,古義: ,今義: 。2.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 窮困,古義: ,今義: 。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 長者,古義: ,今義: 。4.將軍豈有意乎 意,古義: ,今義: 。
5.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 遇,古義: ,今義: 。深,古義: ,今義: 。
6.于是太子。
4.人教語文必修1文言文知識點
我用南昌市城北學校語文年級第一的名義告訴你:
倒裝句
為了強調(diào)、突出等語用目的而顛倒原有語序的句式叫做倒裝句。在倒裝句中,顛倒了的成分可以恢復原位而句意基本不變,句法成分不變。
倒裝句主要有四種:
(1)主謂倒裝。 eg. 微斯人,吾誰與歸
(2)賓語前置。 eg.孔子云:“何陋之有?”
(3)定語后置。 eg.亭翼然臨于泉上者
(4)介賓結(jié)構(gòu)后置 。eg.茍全性命于亂世
倒裝句是最難的,字詞可以死背,這個還是要理解運用。
5.我要找高中必修一二的文言文的知識整理
賓語前置:1.皆口腹自役(歸去來兮辭) 2.復駕言兮焉求(歸去來兮辭) 3.胡為乎遑遑欲何之(歸去來兮辭) 4.樂夫天命復奚疑(歸去來兮辭) 5.童子何知(滕王閣序) 6.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逍遙游) 7.之二蟲又何知(逍遙游) 8.奚以知其然也(逍遙游) 9.彼且奚適也(逍遙游) 10.彼且惡乎待哉(逍遙游)狀語后置: 1.尋程氏妹喪于武昌(歸去來兮辭) 2.問征夫以前路(歸去來兮辭) 3.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歸去來兮辭) 4.將有事于西疇(歸去來兮辭) 5.儼驂騑于上路,訪風景于崇阿。
(滕王閣序) 6.奉晨昏于萬里(滕王閣序) 7.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遙游) 8.州司臨門,急于星火(陳情表) 9.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陳情表)省略句: 1.稚子候門(歸去來兮辭) 2.寓形宇內(nèi)復幾時(歸去來兮辭) 3.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滕王閣序) 4.且臣少事偽朝(陳情表)被動句: 1.遂見用于小邑(歸去來兮辭) 2.既自以心為形役(歸去來兮辭) 3.纖歌凝而白云遏(滕王閣序) 4.而劉夙嬰疾病(陳情表) 5.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陳情表)定語后置:1.都督閻公之雅望(滕王閣序) 2.宇文新州之懿范(滕王閣序)判斷句: 1.南冥者,天池也。(逍遙游) 2.《齊諧》者,志怪者也(逍遙游) 3.此小大之辯也(逍遙游) 4.非臣隕首所能上報(陳情表) 5.今臣亡國賤俘(陳情表)固定句式: 1.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陳情表)?。】偹愦蛲炅?!累死我了。
6.高中語文必修一古代文言文常識
《燭之武退秦師》一、通假字1.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已,通“矣”,語氣詞,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給。)3.夫晉,何厭之有 (厭,通“饜”,滿足。)
4.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闕,通“缺”,侵損,削減。)5.秦伯說,與鄭人盟 (說,通“悅”,高興。)
6.失其所與,不知 (知,通“智”,明智。)二、古今異義1.貳于楚也 古:從屬二主,動詞; 今:“二”的大寫,數(shù)詞。
2.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古:東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設(shè)宴請客的主人。3.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隨身攜帶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個人; 今:尊稱一般人的妻子。三、詞類活用(例句)(一)名詞活用1.名詞作狀語①夜縋而出 (表時間,在晚上)②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 (表時間,在早上,在晚上)③既東封鄭 (表處所,在東邊)2.名詞作動詞①晉軍函陵 / 秦軍汜南(名詞用作動詞,駐扎)②與鄭人盟 (名詞作動詞,結(jié)盟、訂立同盟)3.名詞的使動與意動①既東封鄭(封:疆界。
名作使動,使……成為疆界)②闕秦以利晉(利:利益、好處。名詞作使動,使……得利)③越國以鄙遠(鄙:邊邑。
名詞作意動,把……當作邊邑)(二)動詞的活用1.動詞作名詞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賜,動詞作名詞,恩惠)2.動詞的使動①若不闕秦(使動用法,使……削減)②若亡鄭而有益于君(使動,使……滅亡)③燭之武退秦師(使動,使……退卻(撤兵))(三)形容詞的活用1.形容詞作名詞①越國以鄙遠(遠,遠地)②臣之壯也(壯,壯年人)③今老矣(老,老年人)④鄰之厚,君之薄也(厚,雄厚的勢力;薄,單薄的力量)⑤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東西)2.形容詞作動詞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詞作動詞,損害)(四)數(shù)詞活用且貳于楚也(數(shù)詞“貳”活用為動詞,從屬二主)四、一詞多義(一)重要實詞:1.貳①“二”的大寫。(例: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左傳?隱公元年》)《燭之武退秦師》一、通假字1.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已,通“矣”,語氣詞,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給。)3.夫晉,何厭之有 (厭,通“饜”,滿足。)
4.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闕,通“缺”,侵損,削減。)5.秦伯說,與鄭人盟 (說,通“悅”,高興。)
6.失其所與,不知 (知,通“智”,明智。)二、古今異義1.貳于楚也 古:從屬二主,動詞; 今:“二”的大寫,數(shù)詞。
2.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古:東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設(shè)宴請客的主人。3.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隨身攜帶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個人; 今:尊稱一般人的妻子。三、詞類活用(例句)(一)名詞活用1.名詞作狀語①夜縋而出 (表時間,在晚上)②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 (表時間,在早上,在晚上)③既東封鄭 (表處所,在東邊)2.名詞作動詞①晉軍函陵 / 秦軍汜南(名詞用作動詞,駐扎)②與鄭人盟 (名詞作動詞,結(jié)盟、訂立同盟)3.名詞的使動與意動①既東封鄭(封:疆界。
名作使動,使……成為疆界)②闕秦以利晉(利:利益、好處。名詞作使動,使……得利)③越國以鄙遠(鄙:邊邑。
名詞作意動,把……當作邊邑)(二)動詞的活用1.動詞作名詞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賜,動詞作名詞,恩惠)2.動詞的使動①若不闕秦(使動用法,使……削減)②若亡鄭而有益于君(使動,使……滅亡)③燭之武退秦師(使動,使……退卻(撤兵))(三)形容詞的活用1.形容詞作名詞①越國以鄙遠(遠,遠地)②臣之壯也(壯,壯年人)③今老矣(老,老年人)④鄰之厚,君之薄也(厚,雄厚的勢力;薄,單薄的力量)⑤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東西)2.形容詞作動詞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詞作動詞,損害)(四)數(shù)詞活用且貳于楚也(數(shù)詞“貳”活用為動詞,從屬二主)四、一詞多義(一)重要實詞:1.貳①“二”的大寫。(例: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左傳?隱公元年》)②副職 (例:其內(nèi)任卿貳以上。
梁啟超《少年中國說》)③不專一 (例:貳則疑惑?!盾髯??解蔽》)④離心,背叛 (例:夫諸侯之賄,聚于公室,則諸侯貳。
《左傳》)⑤再,重復。 (例:不遷怒,不貳過。
《論語?雍也》)⑥從屬二主。(本文: 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2.鄙①邊邑,邊遠的地方 (例:《為學》:“蜀之鄙有二僧?!保ū疚模骸霸絿员蛇h”)②庸俗,鄙陋。
(例:《左傳?莊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保劭床黄?,輕視。
(例:《左傳?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禮,夫猶鄙我?!保?.許①準許 (同現(xiàn)代漢語)②答應,聽從 (例:本文:“許之”、“許君焦、暇”)③贊同 (例《愚公移山》:“雜然相許。”
)④約數(shù) (例:《小石潭記》:“潭中魚可百許頭。”)⑤表處所 (例: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先生,不知何許人也?!?/p>
)4.闕①què 古代宮殿前兩邊的高建筑物。(虢君聞之大驚,出見扁鵲于中闕《史記?扁鵲傳》)②què 城樓③què 皇宮,引申為朝廷 (詣闕上書,書久不報《漢書?朱買臣傳》)④quē 通“缺” ,缺少,空缺(去年米貴缺軍糧,今年米賤大傷農(nóng)。
杜甫《歲宴行》)。
7.高中語文必修一古文
燭之武退秦師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1),且貳于楚也(2)。
晉 軍函陵(3),秦軍汜南(4)。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5):“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6),師必 退?!?/p>
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力也 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 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縋而出(7)。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其亡矣。
若 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8),君知其難也;焉用 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9),行李之往 來(10),共其乏困(11),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12)。
許君焦瑕(13),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14),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 (15),又欲肆其西封(16);不闕秦,將焉取之(17)?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p>
秦泊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18),乃還。 子犯請擊之。
公說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19)。
困人之力 而敝之(20),不仁;矢其所與,不知(21);以亂易整(22),不武。吾其還也。”
亦去之。 注釋: (1)以:因為。
其:指鄭國。元禮于晉:指晉文公重耳流亡經(jīng)過鄭國時,鄭文公未以禮相待。
(2)貳:兩屬,同時親附對立的雙方。 (3)軍:駐扎。
函陵:鄭國地名,在今河南新鄭北。 (4)南:鄭國的汜水南面,在今河 南中牟南。
(5)佚之狐:鄭國大夫。 (6)燭之武:鄭國大夫。
(7)縋 (zhui):用繩子吊著重物。這里指把燭之武從城墻上吊下去。
出:指出鄭國 都城。 (8)鄙:邊邑。
這里指把遠地作為邊邑。 (9)東道主:東方路上 的主人,因鄭國在秦國的東邊。
后世用這個同作“主人”的代稱。 (10)行 李:使者,外交官員。
(11)共:同“供”,供給。乏困:指資財糧食等物品 不足。
(12)嘗:曾經(jīng),賜:恩惠。晉君,指晉惠公。
(13)焦:晉國邑名,在今河南三門峽市附近。瑕:晉國邑名,在今河南靈寶東。
(14)濟:渡河。 版:筑土墻用的夾板。
設(shè)版:指建筑防御工事。 (15)封鄭:以鄭國為疆界。
(16)肆:放肆。這里的意思是極力擴張。
(17)焉:從哪里。 (18)杞 (qi)子、逢(peng)孫、楊孫:三人都是秦國大夫。
戍:駐守。 (19)微: 要不是。
夫人:那個人,指秦穆公。 (20)因人:依靠他人。
敝:傷害。 (21)所與:指友好國家,盟國。
知:同“智”。 (22)亂:分裂。
易:代替。整:團結(jié)一致。
荊柯刺秦王秦將王翦破趙,虜趙王②,盡收其地,進兵北略③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懼,乃請荊卿④曰:“秦兵旦暮渡易水⑤,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荊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謁之⑥。
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⑦。夫今樊將軍⑧,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⑨。
誠能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⑩之地圖獻秦王,秦王必說⑾見臣,臣乃得有以報太子。”太子曰:“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愿足下更慮之⑿!”荊軻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見樊於期,曰:“秦之遇將軍,可謂深⒀矣。
父母宗族,皆為戮沒⒁。今聞購將軍之首,金千斤,邑萬家,將奈何?”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⒂!”軻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將軍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為之奈何?”荊軻曰:“愿得將軍之首以獻秦,秦王必喜而善⒃見臣。
臣左手把⒄其袖,而右手揕⒅其胸,然則將軍之仇報, 注釋:本文選自《戰(zhàn)國策·燕策三》。②〔秦將王翦破趙,虜趙王〕這是公元前228年的事。
荊軻刺秦王是在第二年。③〔略〕掠奪,奪取。
④〔荊卿〕燕人稱荊軻為荊卿。卿,對人的敬稱。
⑤〔旦暮渡易水〕很快就要渡過易水了。旦暮,早晚,極言時間短暫。
易水,在現(xiàn)在河北省西部,發(fā)源于易縣,在定興縣匯入南拒馬河。⑥〔微太子言,臣愿得謁之〕即使太子不說,我也要請求行動。
微,假如沒有。謁,請。
⑦〔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現(xiàn)在去卻沒有什么憑信之物,那就無法接近秦王。⑧〔樊將軍〕即下文的樊於(wū)期,秦國將領(lǐng),因得罪秦王,逃到燕國。
⑨〔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秦王用一千斤金(當時以銅為金)和一萬戶人口的封地作賞格,購取他的頭。購,重賞征求,重金收買。
邑,封地。⑩〔督亢〕現(xiàn)在河北省涿州東南一帶,是燕國土地肥沃的地方。
⑾〔說〕同“悅”,喜歡,高興。⑿〔更慮之〕再想想別的辦法。
更,改變。⒀〔深〕這里是刻毒的意思。
⒁〔戮沒〕殺戮和沒收。重要的殺,其他的沒收入官為奴婢。
⒂〔顧計不知所出耳〕只是想不出什么辦法罷了。顧,表輕微的轉(zhuǎn)折,不過、只是。
⒃〔善〕副詞,好好地。⒄〔把〕握,抓住。
⒅〔揕(zhèn)〕刺。而燕國見陵之恥①除矣。
將軍豈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②曰:“此臣日夜切齒拊心③也,乃今得聞教!”遂自刎。 太子聞之,馳往,伏尸而哭,極哀。
既己,無可奈何,乃遂收盛④樊於期之首,函封之⑤。 于是太子預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趙人徐夫人⑥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藥淬之⑦。
以試人,血濡縷⑧,人無不立死者。乃為裝遣荊軻。
燕國有勇士秦武陽。
8.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文言文練習
18個文言虛詞用法專練 要求:仔細了解各虛詞的基本用法,然后做題鞏固。
第一課時而⑴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相當于“然而”、“可是”、“卻”。⑵表示修飾關(guān)系,連接狀語和中心詞,相當于“著”、“地”等,或不譯。
⑶表示假設(shè)關(guān)系,連接主語和謂語,相當于“如果”、“假使”。⑷表示并列,相當于“而且”、“又”、“和”或不譯。
⑸表示承遞關(guān)系,相當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譯。⑹通“如”,好像,如同。
⑺通“爾”,你,你的。(8)[而已]罷了。
(9)「而后」才,方才。(10)「而況」即“何況”,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更進一層的意思。
乃⑴于是,就。⑵才,這才。
⑶卻。⑷是,就是,原來是。
⑸竟然。⑹他的。
⑺乃至,甚至。⑻可是。
⑼而,又。⑽這樣。
[11]你,你的。 [鞏固練習] 良乃入,具告沛公。
設(shè)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 今君乃亡趙走燕。
諸葛亮真乃神人。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
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經(jīng)首》之會 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作計乃爾立。
何⑴什么。⑵怎么樣。
⑶哪里。⑷多么。
⑸為什么。⑹怎么。
⑺作語助詞相當于“啊”。注意一些復合詞。
與 ⑴解釋為:和、跟、同。⑵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或感嘆。
⑶作實詞用,可解釋為“給予” “結(jié)交、交好”。 其⑴用作第三人稱,表示領(lǐng)屬關(guān)系,相當于“他、她、它(們)的?!?/p>
⑵其中,其中的。⑶活用作第一人稱。
相當于“我(的)”、“自己(的)?!?⑷用作第三人稱,相當于“他、她、它(們)?!?/p>
⑸在句中表示反問語氣,相當于“難道”、怎么。⑹指示人、事、物,多表示遠指,相當于“那”之類的詞。
⑺表示選擇關(guān)系,相當于是。
還是。
⑻指示人、事、物,有時表示近指,相當于“這”之類的詞。⑼在句中表示祈使語氣,相當于“可”、“還是”。
⑽在句中表示揣測語氣,相當于“恐怕”、“或許”、“不概”、“可能”。(11)表示假設(shè)關(guān)系,相當于“如果”。
且⑴暫且,姑且。⑵將,將要。
⑶而且,并且。⑷況且,再說。
⑸尚且,還。⑹連接兩個形容詞,表示關(guān)系:又,又。
又。
⑺同“夫”,句首助詞。⑻連接兩個動詞表示并列關(guān)系:一面。
,一面。
;一邊。
,一邊。
⑼如果。 若⑴如果,假如。
⑵像,好像。⑶你(的),你們(的)。
⑷此,如此,這樣。⑸至于。
「若此」如此,這樣。 [若夫]是用在一段話的開頭、引起論述的詞。
近似“要說那”、“像那”的意思。 所⑴處所,地方。
⑵用在動詞或者“介詞+動詞”之前,組成名詞性詞組,相當于“。
的事、物”、“。
的地方”、“。
的人”等?!杆浴耿疟硎拘袨樗鶓{借的方式。
方法或依據(jù),相當于用來。
的方法是用來。
的等。⑵表示原因。
相當于“。
的原因(緣故)”?!杆^」所說的。
「所在」⑴到處。⑵所在之處,處所。
則⑴卻,可是。⑵那么,就。
⑶指分項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條數(shù)。⑷用在對比句中,相當于“就”。
⑸就是。⑹原來是。
⑺只。⑻同“輒”,總是,常常。
⑼原來已經(jīng)。(則是)只當是。
(則則)贊嘆的聲音。 為⑴成為,變成。
⑵做。⑶作為,當作。
⑷是。⑸以為,認為。
⑹被。⑺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或反詰。
⑻指心理活動。⑼有。
(11)治理。(12)裝作。
(13)為了。(14)給,替。
(15)對,向。(16)因為。
(17)則“于”,在,當以1、為,由于。2、而。
3、把,拿,用。4、以為,認為。
5、憑,靠。6、按照,依照。
7、根據(jù)。8、通“已”,已經(jīng)。
9、作語助,表示時間、方位和范圍。10、在。
11、作語助,起調(diào)整音節(jié)作用。12、任用。
「以為」1、把。
當作或作為。2、認為。
3、把。
制成。 也⑴同現(xiàn)代漢語“也”。
⑵用在句末,表示判斷語氣。⑶用在句末,表示陳述或解釋語氣。
⑷用在句中,表示語氣停頓。⑸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語氣。
⑹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嘆的語氣。⑺用在句末,表示反詰語氣。
⑻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語氣。(也哉)語氣助詞連用,為加強語氣,多有感嘆或反詰之意。
(也者)⑴語氣助連用,起說明或解釋作用。⑵用在句末,表示反問。
(也與)語氣助詞連用,為加強語氣,帶有反詰之意。(也么哥)句尾助詞連用,無實義 (也已矣)罷了。
于⑴對。
9.高中語文必修一知識點
[分享]高中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梳理(1)高中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梳理(1)向青春舉杯字音部分:橘(jú)子 百舸(gě)爭流 寥(liáo)廓 揮斥方遒(qiú) 崢嶸(zhēng róng)歲月 浪遏(è)飛舟灰燼(jìn) 脊(jǐ)骨 礦藏(cáng ) 閃爍(shuò) 戰(zhàn)栗(lì) 倔強(jué jiàng)崛(jué)起 迷惘(wǎng) 晨曦(xī) 沉湎(miǎn ) 眷(juàn)戀 惆悵(chàng)摯(zhì)友 抹煞(shā) 摭(zhí)拾 廢寢(qǐn)忘食 橫(hèng)蠻 遨(áo)游引吭(háng)試啼 甫(fǔ)健 翱(áo)翔 枝椏(y?。?茁(zhuó)壯 磕絆(kē bàn)谷穗(suì) 干癟(biě) 入不敷(fū)出 敷(fū)演 衡量(liáng) 嚙噬(niè shì)泵(bèng) 妥帖(tiē) 甄(zhēn)別 纖(xiān)巧 覷(qū) 坨(tuó)商榷(què) 思忖(cǔn) 巷(hàng)道 墓冢(zhǒng) 屏窒(bǐng zhì) 不啻(chì)悄(qiǎo)然 犄(jī)角 噗噗(pū)跳詞語部分:檢點:(1)查考符合與否;查點。
(2)注意約束(自己的言語行為)。敷演:敘說并加以發(fā)揮。
甄別:審查辨別。絕倫:獨一無二;沒有可以相比的。
思忖:思量。商榷:商討。
勾銷:取消;抹掉。巷道:采礦或探礦時在山林或地下挖掘的大致成水平方向的坑道。
一般用于運輸和排水,也用于通風。不啻:如同。
犄角:(1)角落。(2)動物的角。
座右銘:寫出來放在座位旁邊的格言。光宗耀祖:為宗族爭光,使祖先顯耀。
光,有面子;宗,宗族;耀,顯耀;祖,祖先。汗流浹背:汗流得滿背都是。
形容非??謶只蚍浅:ε隆,F(xiàn)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濕透了。
浹,濕透。不毛之地:不生長草木莊稼的荒地。
形容荒涼、貧瘠。癡心妄想:一心想著不可能實現(xiàn)的事,也指愚蠢荒唐的想法。
癡心:沉迷于某人或某事的心思;妄想,荒誕的打算。怨天尤人:指遇到挫折或出了問題,一味抱怨天、責怪別人。
怨,怨恨;天,命運;尤,責怪,歸罪。妄自菲?。哼^分看輕自己。
形容自卑。妄,胡亂的;菲?。盒】础⑤p視。
鬼迷心竅:鬼怪迷惑住心竅。指對問題認識不清。
恪盡職守:謹慎而盡力地做好所從事的工作。瞠目結(jié)舌:瞪眼翹舌說不出話來。
形容窘迫或驚呆的樣子。瞠,瞪著眼睛;結(jié)舌,翹起舌頭落不下。
茍延殘喘:勉強延續(xù)臨死前的喘息。比喻暫時勉強維持生存。
茍,暫且,勉強;延,延續(xù);殘喘,臨死前的喘息。文本選萃:生命如四季。
……可我懂得我沒有權(quán)利逃避在給予我生命的同時所給予我的責任。我無須問為什么,也無須想有沒有結(jié)果。
我不應白白地耗費時間,去無盡地感慨生命的艱辛,也不應該自怨自憐命運怎么這樣不濟,偏偏給了我這樣一塊不毛之地。我要做的是咬緊牙關(guān),悶著腦袋,拼卻全身的力氣,壓到我的犁頭上去。
我決不企望有誰來代替,因為在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塊必得由他自己來耕種的土地?!獜垵崱段业乃募尽伏c撥:(1)直面艱難困苦是生命賦予的責任; (2)命運掌握在挑戰(zhàn)者手里; (3)腳踏實地才能走出精彩的人生; (4)心態(tài)決定著人生前程。
馬克思17歲中學畢業(yè)考試時就寫下《青年在選擇職業(yè)時的考慮》,科學而崇高地規(guī)劃了自己的人生。點撥:(1)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2)有志之人立長志,無志之人常立志。
如果一個人只為自己勞動,他也許能夠成為著名學者、大哲人、卓越詩人,然而他永遠不能成為完美無瑕的偉大人物。歷史承認那些為共同目標勞動因而自己變得高尚的人是偉大人物;經(jīng)驗贊美那些為大多數(shù)人帶來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宗教本身也教誨我們,人人敬仰的理想人物,就曾為人類犧牲了自己——有誰敢否定這類教誨呢? ——馬克思《青年在選擇職業(yè)時的考慮》點撥:(1)幸福不只是一種享受,更是一種付出; (2)在“小我”與“大我”間抉擇。
寫作借鑒:《沁園春·長沙》對比手法的運用。運用了多組對比使其所描繪的形象更加鮮明。
“萬山紅遍”與“漫江碧透”是顏色的對比,“鷹擊長空”與“魚翔淺底”是動態(tài)的對比,風華正茂的“同學少年”與被詩人視為糞土的“萬戶侯”是明比,“萬類”的自由與民生的壓抑是暗比。 精當、形象、極富表現(xiàn)力的語言。
“萬”言山之多,“遍”寫紅之廣,“擊”描畫雄鷹矯健的身姿,“翔”描繪游魚在水中自由自在、輕快自如的神態(tài)?!段业乃募尽非逦膶懽魉悸贰募救缟?,生命便是四季。
張潔將生命的勞作、艱辛、期待、收獲濃縮在“四季”里,寫了播種的春,耕耘的夏,收獲的秋,還有在回顧的冬,讓讀者與自己一道共受煎熬,也分享快樂?!段业奈鍢印愤\用了多種修辭手法,如襯托、對比、比喻等。
用空氣、水、陽光對生命的寶貴襯托鮮花的可貴,生命固然重要,但沒有鮮花存在的生命會失去多少的光彩。用空氣、水、陽光、鮮花來襯托筆,前四樣東西固然可貴,可它們和寫作的筆一比,都不是最寶貴的。
用同學們寫的父母、孩子、愛人與自己想寫的筆作對比,在諸多的忍痛割愛后,還是強調(diào)了自己對筆鐘愛的理由。比喻運用也很妥帖,如“萬物好似壓縮成超市貨架上的物品,擺在那里等待你的挑選。
貨筐是那樣小,世上的林林總總,只有五樣可以塞入。”獲得教養(yǎng)的途徑字音部分:跬(kuǐ)步 鍥(qiè)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