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歷史小知識
中國歷史知識1、已知的在中國境內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類,是“元謀猿人”。
在中國云南省元謀盆地發(fā)現的顆古人類牙齒化石,經科學鑒定,距今約有170多萬年了。2、約70——20萬年前,“北京猿人”(簡稱“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的洞穴里。
3、北京人已經知道使用天然火。人類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種自然力的能力。
4、到了大約18000年前,仍然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里,生活著一批被稱作 “頂洞人”的遠古人類。他們已經具有明顯的黃種人的體態(tài)特征。
5、山頂洞人不僅會人工取火,而且制造出了中國縫制工藝史上的第一枚骨針,骨針約同火柴棍般粗細,長82毫米。 6、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國出現了古老的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
7、陜西西安半坡文化的彩陶,十分精美。人面網紋盆上各種紋飾,是原始美術、原始文字和原始藝術的結晶。
8、山東龍山文化的黑陶,烏黑光亮,有著金屬器皿一樣的光澤。 9、長江流域的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文化,與黃河流域的半坡文化同樣古老,7000年前那里的人們已經會用大型木構件建筑房屋。
10、大約4000多年前,發(fā)生了一些部落戰(zhàn)爭。黃帝是其中一個部落的首領,因為他深得人心又聰明勇敢,取得了最后勝利。
11、在古老的華夏族逐漸形成的過程中,黃帝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黃帝也就被后世尊為華夏族(即中華民族前身)的“人文初祖”。12、黃帝之后,中華民族先后又出現了幾位杰出的人物:堯、舜、禹。
堯禪位于舜,舜禪位于禹。13、堯舜禹的時代,洪水泛濫成災。
大禹奉命治水,終于治服了洪水。 14、后來,禹的兒子啟繼承了王位,建立了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約公元前22世紀公元前17世紀)。
15、相傳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開始有了歷法,所以人們都把中國古老的傳統歷法叫夏歷。16、夏歷是按月亮的運行周期制訂的,又叫陰歷。
由于歷法中有節(jié)氣變化和農事安排,所以又稱農歷。 17、夏朝最后一個統治者桀,暴虐無道。
東方的商部落,在湯的領導下強大起來,打敗了夏建立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初——公元前11世紀)。 18、商朝的青銅器制造業(yè)有很大的發(fā)展。
商朝后期制造的 司母戊大方鼎重達875公斤,是迄今為止發(fā)現的世界上最大的出土青銅器。19、商代的甲骨文是刻在龜甲獸骨上的一種古代文字,已經是相當成熟的文字了。
在殷墟出土的15萬片刻 有文字的甲骨中,總字數達到160多萬字,其中有單字4600多個,已識別的有1000多個。 20、商代末期,在黃土高原上,一個叫“周”的部落強 盛起來。
到周文王時,周國成了西方諸侯的新盟主。 世界歷史知識:1、四大文明古國:中國、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巴比倫。
古巴比倫:兩河(底格里斯河和幼發(fā)拉底河)文明,空中花園。古埃及:尼羅河流域,金字塔,國王美尼斯創(chuàng)建了第一王朝。
古印度:恒河流域;佛教,創(chuàng)始人是喬達摩?悉達多(釋迦牟尼)。2、古希臘:城邦制(雅典、斯巴達);奧運會;哲學: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數學:歐幾里德(《幾何原本》)、阿基米德、畢達哥拉斯學派;文學:《荷馬史詩》、《伊索寓言》、古希臘神話。
3、古羅馬:西羅馬帝國被雇傭軍(日耳曼)滅亡4、封建社會:(從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至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前夕)日耳曼人的法蘭克王國,三分帝國,奠定了后來法德意三國的基礎。5、資本主義社會:航海:麥哲倫環(huán)球首航,哥倫布最早到達美洲;歐洲文藝復興:15至16世紀,意大利的達?芬奇、但丁,英國的莎士比亞;最偉大:米開朗基羅始于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最徹底;1783年英國承認美國獨立;工業(yè)革命: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機;日本明治維新;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1914年,薩拉熱窩,以同盟國的投降而告終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全面爆發(fā)。
1942年,中、美、英、蘇等2 6個國家的代表簽署《聯合國家宣言》,組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1943年春,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扭轉了二戰(zhàn)的局勢。
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軸心國開始瓦解。1945年5月8日,德國宣告無條件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投降。無產階級:1871年,法國爆發(fā)了巴黎公社革命;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
2.2015小學生歷史知識
1、已知的在中國境內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類,是“元謀猿人”。
在中國云南省元謀盆地發(fā)現的顆古人類牙齒化石,經科學鑒定,距今約有170多萬年了。 2、約70——20萬年前,“北京猿人”(簡稱“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的洞穴里。
3、北京人已經知道使用天然火。人類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種自然力的能力。
4、到了大約18000年前,仍然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里,生活著一批被稱作 “頂洞人”的遠古人類。他們已經具有明顯的黃種人的體態(tài)特征。
5、山頂洞人不僅會人工取火,而且制造出了中國縫制工藝史上的第一枚骨針,骨針約同火柴棍般粗細,長82毫米。 6、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國出現了古老的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
7、陜西西安半坡文化的彩陶,十分精美。人面網紋盆上各種紋飾,是原始美術、原始文字和原始藝術的結晶。
8、山東龍山文化的黑陶,烏黑光亮,有著金屬器皿一樣的光澤。 9、長江流域的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文化,與黃河流域的半坡文化同樣古老,7000年前那里的人們已經會用大型木構件建筑房屋。
10、大約4000多年前,發(fā)生了一些部落戰(zhàn)爭。黃帝是其中一個部落的首領,因為他深得人心又聰明勇敢,取得了最后勝利。
11、在古老的華夏族逐漸形成的過程中,黃帝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黃帝也就被后世尊為華夏族(即中華民族前身)的“人文初祖”。12、黃帝之后,中華民族先后又出現了幾位杰出的人物:堯、舜、禹。
堯禪位于舜,舜禪位于禹。 13、堯舜禹的時代,洪水泛濫成災。
大禹奉命治水,終于治服了洪水。 14、后來,禹的兒子啟繼承了王位,建立了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約公元前22世紀公元前17世紀)。
15、相傳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開始有了歷法,所以人們都把中國古老的傳統歷法叫夏歷。 16、夏歷是按月亮的運行周期制訂的,又叫陰歷。
由于歷法中有節(jié)氣變化和農事安排,所以又稱農歷。 17、夏朝最后一個統治者桀,暴虐無道。
東方的商部落,在湯的領導下強大起來,打敗了夏建立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初——公元前11世紀)。 18、商朝的青銅器制造業(yè)有很大的發(fā)展。
商朝后期制造的 司母戊大方鼎重達875公斤,是迄今為止發(fā)現的世界上最大的出土青銅器。 19、商代的甲骨文是刻在龜甲獸骨上的一種古代文字,已經是相當成熟的文字了。
在殷墟出土的15萬片刻 有文字的甲骨中,總字數達到160多萬字,其中有單字4600多個,已識別的有1000多個。 20、商代末期,在黃土高原上,一個叫“周”的部落強 盛起來。
到周文王時,周國成了西方諸侯的新盟主。 21、商朝最后的統治者紂王好酒淫樂。
周武王時,周聯合其他部落討伐商朝,經過牧野之戰(zhàn),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約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256年)。 22、周朝建立后,分封了大大小小71個小國,有魯、齊、魏、晉、宋、燕等。
這些小國的國君叫諸侯。 23、西周前期180多年,中原一帶產生了許多大型樂舞。
祭祀山川時用的是表現大禹治水的《大夏》舞,紀念武王伐紂功績的武舞是《大武》舞。 24、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將都城東遷,名為“東周”。
分為“春秋”、“戰(zhàn)國”兩個時期。 25、春秋時期,100多個諸侯國林立,互相爭奪,勝者成為霸主,出現了 “春秋五霸”,一般的說 法是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莊王。
26、公元前606年,楚莊王“問鼎大小輕重”。鼎是王權象征,傳說大禹鑄了九個鼎,代表九州。
楚莊王問鼎,表明他有做天子的野心。 27、春秋中后期,吳越兩國交惡。
先是吳王闔廬戰(zhàn)敗受傷而死。其子吳王夫差立志報仇,讓人每天高聲提醒他:“夫差,你忘了殺父之仇了么?”后來,吳國在夫差的領導下打敗了越國。
28、越王勾踐決心雪恥。他“臥薪嘗膽”,每天高聲自問:“勾踐,你忘了亡國的恥辱么?”越國經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再次打敗吳國,吳王夫差自殺。
29、約2500年前,中國出了位偉大的思想家——老子。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
30、《道德經》又名《老子》,書里寫著:禍有時會成為福的因由,福中有時藏伏著禍。因此要注意“物極必反”, 還要注意“道”“德”相長。
31、生活于公元前551——前479年的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 32、孔子最早在中國興辦私學,他有弟子三千人,賢者七十二人。
33、孔子為中國古代文化發(fā)展作出了不朽的貢獻,他整理編訂了《易》、《詩》、《禮》、《樂》、老子授經圖孫武像 《尚書》、《春秋》等 “六經”。 34、孔子享年73歲,死后葬在魯國都城北邊(今山東曲阜“孔林”處)。
孔子故居后來改建為“孔廟”。 35、孔子的學生們追憶孔子日常教誨和生活行為,整理成一部語錄體書,稱作《論語》,這部書成為儒家的經典,對后世有很大影響。
36、孫武,是春秋末期一位杰出的軍事家。傳世有著名的兵書《孫子兵法》十三篇。
37、《孫子兵法》提出了著名的“ 知彼知已,百戰(zhàn)不殆”、“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等許多戰(zhàn)爭原則。 38、《孫子兵法》的根本宗旨在于:精通戰(zhàn)爭的目的是為了“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
《孫子兵法》因此被稱為“兵學圣典”,并被廣泛應用于政治、外。
3.歷史小知識
你好!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兩代八大散文名家的并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蘇洵、曾鞏、王安石、蘇軾、蘇轍。明初朱右選此八家古文為《八先生文集》,是此八人并稱之始。
三皇五帝:中國古書上,把伏羲、女媧、神農稱為“三皇”,把太皞、炎帝、黃帝、少皞、顓頊稱為“五帝”
“春秋五霸”: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說“五霸”是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另一說“五霸”是指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
希望能幫到你》
4.歷史小知識
我也不知道什么是你所謂的歷史小知識。這個事以前我整理的一部分資料,看看有用嗎
影響中國八大事件
1、夏啟奪權
這位公子是歷史上第一個公開背叛禪讓制度的家伙,當然鑒于他的私生子身份我們也不必追究他不孝的責任。但是顯然“家天下”是由這位公子開創(chuàng)的,即使不是后無來者,也是前無古人的創(chuàng)舉,從此以后,中國的風水便一家一家的流到了**戰(zhàn)爭太子被炸死為止。同時我們也要感謝伯益為了家天下的出現作出的巨大犧牲。
2、商鞅變法
直到民國之前我們還在修改他的制度,造就了秦漢雄風和唐宋盛事的制度由此人首創(chuàng)。如果那個時候有知識產權什么的,這個家伙用自己名字申請各專利,我們太爺爺之前所有人都得被稱為:商人。不過變法是要代價的,要付出代價就得有人倒霉,總不能秦君倒霉把?只好把你商鞅拉去分尸了,誰叫你是直接責任人?
3、孫子寫書
孫武的厲害就不用說了,敢殺老板二奶那都是小事,唐朝的時候連皇帝都封他當官,得了個“武圣”的名號。雖然后來出于思想統治需要,“武圣”名號給了關羽,可是誰都知道,這第二任武圣也是得讀他的書才敢?guī)П蛘痰摹O啾葰W洲,到19世紀了,克勞塞維茨才寫出一本《戰(zhàn)爭論》,而且水平還比孫武差了不少,時間晚了1000年。從孫武寫了《孫子兵法》后,歷代無不以此作為武學考試基礎,戰(zhàn)爭藝術達于極致。
4、百家爭鳴
老子、孔子、墨子這群人都嘩啦嘩啦跑出來吵個天翻地覆,還四處找國家領導給自己拉票。自己吵還嫌不夠還要招收學生一起吵,那個時候的中國不但政治混亂,連思想界也是硝煙彌漫。最后,隨著秦始皇一統江山,各位學者們也永遠的閉上了嘴。但是直到今天,我們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行為每一個想法,都能在當年那群老家伙的言論思想中找到根源。
5、韓非子進宮
如果這老兒隱居山林,中國現在或許不會是這樣。厚黑學的大師,帶著他那幾車竹簡跑去忽悠嬴政,居然忽悠上了,一把風頭出的無人能及,秦始皇甚至愿意為他燒了天下其他所有書,他看儒生不順眼,秦始皇就開動大軍為他殺人,好好的千古一帝被他當槍使。這還是輕的。此次以后中國的官僚都成了他的徒子徒孫,法家成了官場第一秘笈,可謂“官家圣典”。
6、秦始皇稱帝
這個人對統一的偏執(zhí)達到了極致,文字、度量衡、道路……各個方面都來了個清一色。隨后這種偏執(zhí)也傳給了所有中國人,于是大家都覺得:統一才是正常的。從此之后,除了那個黑臉殺豬的張翼德,再沒人自稱什么齊人、燕人。
7、劉邦稱帝
說奇特是因為這家伙當年是平民出生,據說還是個游手好閑好吃懶做的家伙??上Ю咸爝x人往往是瞎了眼的,偏偏選了這么一個家伙做皇帝,這家伙還選了個不怎么吉利的代號:漢(旱)。不過旱也好澇也罷,這家人總算帶著中國的老百姓出了一口氣,終于在內斗外打贏了野蠻民族,讓被他統治的那群人的后代至今還在自稱:漢族。
8、隋唐盛事
中國四大明君:隋文帝、唐太宗、唐玄宗、清圣祖。隋唐就占了三個,而隋唐那幾十年間更是出了兩個。那個時候中國大氣到不知道自己大氣,開放到不認為自己開放。當歷史過去那么久,那時的學生日本反而來打劫老師,隋唐的威力才被我們察覺。漢族是我們自己給自己的稱呼,而唐人是世界對我們的稱呼。世界文明的中心,即使現在的美國也不敢自居的地位在那個時候被我們獲得了。
中國歷史朝代順序歌
夏商與西周,
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zhàn)國,
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
兩晉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后,
王朝至此完。
5.歷史小常識,不需要太長
講竹林七賢吧
嵇康
嵇康
嵇康(223~262),字叔夜,三國時曹魏文學家、思想家與音樂家,魏晉玄學的代表人物之一,“竹林七賢”之一,世稱嵇中散。善于音律,創(chuàng)作有《長清》《短清》《長側》《短側》,合稱“嵇氏四弄”,與東漢的“蔡氏五弄”合稱“九弄”。本姓奚,祖籍會稽(今浙江紹興),其先人因避仇遷家譙郡铚縣(今安徽濉溪臨渙鎮(zhèn)),因家居側有嵇山,故改姓嵇。早年喪父,家境貧困,但仍勵志勤學,文學、玄學、音樂等無不博通。他娶曹操曾孫女長樂亭主為妻。司馬昭曾想拉攏嵇康,但嵇康在當時的政爭中傾向皇室一邊,對于司馬氏采取不合作態(tài)度,因此頗招忌恨。司馬昭的心腹鐘會想結交嵇康,受到冷遇,從此結下仇隙。嵇康的友人呂安被其兄誣以不孝,嵇康出面為呂安辯護,鐘會即勸司馬昭乘機除掉呂、嵇。其罪證之一便是《與山巨源絕交書》。當時太學生三千人請求赦免嵇康,愿以康為師,司馬昭不許。臨刑,嵇康神色自若。奏《廣陵散》一曲,曲畢,曰:“昔袁孝尼嘗從吾學《廣陵散》,吾每靳固之,《廣陵散》于今絕矣!”從容赴死,雖家世儒學,但學不師授,唯好老、莊之說。與魏宗室婚,官至中散大夫,故又稱嵇中散。崇尚自然、養(yǎng)生之道,著有《養(yǎng)生論》,倡“越名教而任自然”。與王戎、劉伶、向秀、山濤、阮咸、阮籍等人交游甚密,被稱為“竹林七賢”。后因與山濤志趣不同,山濤將去官,舉以自代,遂作書與濤絕交;又因與鐘會有隙,被譖于大將軍司馬昭,年四十遭殺害。嵇康善鼓琴,以彈《廣陵散》這首絕唱而著名。有《嵇中散集》,以魯迅輯校《嵇康集》為精善。愛好打鐵。曾被孫登說:“保身之道不足”。 在人生哲學上,他的主張是:非湯武而薄周禮,越名教而任自然。個性凌厲傲岸,曠逸不羈。 有趣的是,嵇康臨刑前,對兒女最放心的安排是,叫他們投靠山濤(山巨源)。而在嵇康死后,山濤一直悉心照料并撫養(yǎng)著他的兒女。演繹出一段“君子和而不同”的佳話。
6.如何傳授給學生一些歷史知識的記憶方法
怎樣快速記憶歷史知識 1.必須在理解上下功夫。
歷史學習中要想記得多、記得牢,關鍵在于理解,因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識才不會忘記。上歷史課和上其他課一樣,一定要專心聽講。
有些同學認為上課聽不聽無所謂,反正課文內容都看得懂,只要考試前去背背,同樣可以應付,這種想法是十分錯誤的。盡管有些簡單內容可以死記硬背,但復雜一些的內容光靠死記是不行的,有許多歷史知識必須弄明白這個知識是什么,為什么會是這樣,意義何在,有什么影響等等。
所以一定要抓住歷史現象的因果關系和來龍去脈;如果上課不專心聽老師分析講解,自己也不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幻想考試前去突擊硬背,臨場時必然會顛三倒四或張冠李戴,有的則束手無策,不知所云。2.善于化繁為簡,化難為易。
有些歷史事件和現象比較復雜,光靠硬記是記不住的,我們可采取一些有效方法,盡量化繁為簡,才能熟記,主要方法有:(1)公式記憶法。在回答一些復雜的歷史問題時,如同解數學習題一樣,可以總結歸納出一些基本公式,然后按公式來記憶和解答。
如歷史事件=時間+地點+人物+簡單過程+結果+意義。經過=準備+發(fā)生+結果。
意義=作用+特點+影響。人物=姓名+時代+事跡(包括思想、活動或著作)+影響。
作品=作者+成書年代+內容+意義(或影響)。用這種方法可將復雜的內容進行簡化概括,形成網絡記憶。
也就是抓住幾個要點作為支點,然后進行擴充,就能較快地熟記基本內容。掌握這個方法,在巧記重大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古今中外名著方面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比較記憶法。人類歷史遵循著一定規(guī)律向前發(fā)展,在其發(fā)展過程中,各種歷史事件或現象之間有著一定的聯系,同時又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制約,使其具有各自的特點。
比較記憶法就是把兩個以上具有一定聯系的事件或人物進行歸類比較,找出它們之間的異同點,這樣可防止張冠李戴。比較記憶法是歷史學習中一個重要的記憶方法,具體做法有以下幾種:①把性質相同而特點不同的歷史現象進行比較,如秦、隋相比,漢、唐之比較等。
②把某些表現相似而性質不同的歷史現象進行比較,分清不同性質,形成不同概念。③把性質相同但發(fā)生在不同時期的歷史事件加以綜合比較,區(qū)分異同。
如中國近代許多不平等條約及其對中國社會的影響等。④中外比較。
如世界上最先進入奴隸社會的四個國家之比較,中國與西歐進入封建社會之比較,中國古代經濟、科技發(fā)展與西方之比較等。(3)列表圖示法。
列表圖示法是:根據歷史事件的特點,用表格圖示形式使同類知識前后連貫起來,形成一個系統,使眾多史實、紛繁內容脈絡分明、條理清晰,收到化繁為簡效果的一種方法。列表法最大優(yōu)點是簡明、醒目,是幫助記憶的一個有效方法,尤其在記憶復雜史料方面作用更明顯。
如古代政治改革(變法)、重大戰(zhàn)役、科技文化成就;近代史上外國侵略者五次侵華戰(zhàn)爭,中國現代史上黨的兩次重要會議;世界史里的三大宗教,資產階級革命,兩次世界大戰(zhàn)等等。(4)聯想法。
可分為縱向聯想和橫向聯想兩種。縱向聯想就是抓住某一歷史知識要點,使其前后連貫起來,即以某一史實為基點,既可涉及它前面發(fā)生的歷史事件,又可聯系到后面發(fā)生的事件,從點擴展到線,便可記住有關這一歷史知識的前后內容。
如講到《馬關條約》中日本割占中國領土臺灣時,我們可上溯到公元230年孫權派衛(wèi)溫去夷洲(即臺灣),隋煬帝三次派人去臺灣,元設澎湖巡檢司,鄭成功收復臺灣,到清設臺灣府,從這一系列事件中得出一個結論:臺灣自古是中國領土。再簡要提一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期,《開羅宣言》中明確規(guī)定日本必須歸還侵占的中國領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勝利后,臺灣才回歸祖國,日本侵占中國臺灣達50年之久。
這樣將有關臺灣的歷史知識就前后貫通起來了。橫向聯想法,就是把中外發(fā)生在相同時期的不同歷史事件,或不同時期的同類歷史事件聯系起來。
初中《社會》第三、四冊,將中外歷史放在一起學習,這就要求我們以中國歷史為重點,將中外歷史知識聯系起來。如講中國的甲骨文明,就把埃及的象形文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歐洲的拉丁文字聯系起來。
(5)串字法。對有并列關系的事件或人物可用串字法來記憶,即將有關內容按課文前后順序串聯起來,只記住其每一內容的第一個字即可。
如王安石變法的五項內容可簡化為“青、募、農、方、?!?;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期四次重要的國際會議,按前后可簡化為“開、德、雅、波”。用這種簡化法可較快地記住課文3.巧記人名、地名、年代。
歷史知識的重要特點是需要記憶的人名、地名、年代較多,去掉這些也就不成為歷史了。學習歷史,記人名、地名、年代是不可缺少的基本功,自然要下一番苦功夫,但并不是光靠死記硬背,同樣有比較可行的科學記憶方法。
(1)記人名。記歷史上一些重要人物的姓名,可抓住一些人物的特征來加強記憶。
如兩漢帝王都姓劉,兩宋的姓趙,兩晉的姓司馬。記人名可用串字法和諧音法,用這兩種方法記外國人名字尤為適用。
諧音法就是將外國人的名字按照它的同音漢字去理解,使原來無意義的音節(jié)成為有意義。
7.初中一年級歷史知識要點
上冊 一、我國境內的早期人類包括: 1、元謀人:云南省元謀縣,約170萬年前,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人類。
已會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 2、北京人: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約70——20萬年前,已具備了人類的基本體質特征(四肢),但仍保留著一些猿類的特點(頭部)。
但手腳分工明顯能制造和使用工具(這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qū)別),使用打制石器(被稱 為“舊石器”)。食物來源于打獵和采集,住山洞,會使用天然火(取暖、照明、燒烤食物、驅趕野獸)。
會保存火種,還會管理火。北京人遺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類遺骨和遺跡最豐富的遺址。
3、山頂洞人:約18000年前,北京周口店龍骨山頂部的洞穴里,模樣同現代人基本一樣,仍用打制石器,已經掌握磨制、鉆孔技術,能人工取火,縫制獸皮衣服。 二、原始農耕文化的代表: 1、河姆渡遺址:約7000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村(代表南方長江流域),使用磨制石器(新石器)、耒、耜,從事原始農業(yè)生產,種水稻,飼養(yǎng)家畜,定居(干欄式建筑)。
2、半坡遺址:約6000年前,陜西西安半坡村(代表北方黃河流域),廣泛使用磨制石器,種植粟、麻、蔬菜,紡麻織布,制作彩陶,住半地穴式房子。 3、大汶口遺址,有隨葬物,出現貧富分化。
三、遠古的傳說 1、黃河流域兩大部落: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黃帝打敗炎帝,結成黃炎聯盟,構成華夏族的主干,它是漢族的前身,所以中華民族尊奉炎帝和黃帝為人文始祖。
2、禪讓制:部落首領們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的制度。先后擔任部落聯盟首領的有堯、舜、禹。
3、大禹治水:用疏導的方法。 四、夏朝和商朝 1、夏朝:約公元前2070年,由禹建立,是我國的第一個王朝。
夏的建立標志著我國早期國家的產生(奴隸制)。禹的兒子啟繼位,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
最后一個夏王是桀(暴君)。 2、商:約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的首領成湯在鳴條打敗桀,建立商朝。
約公元前1300年,商王盤庚遷都于殷(河南安陽)。商東到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到長江流域,北達遼河。
最后一個王商紂(暴君)。 五、西周的興亡 1、西周: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發(fā),建都于鎬京(西安)。
2、分封制:周王讓自己的子弟、親戚以及功臣和古帝王的后代在各地建立封國(統治者叫國君,或諸侯),叫分封制。目的:鞏固周的統治。
諸侯要向周王進獻財物,服從周王調遣出征作戰(zhàn)。 3、西周結束:公元前771年,犬戎族破鎬京,殺死周幽王,西周滅亡。
六、春秋爭霸 1、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都城到洛邑,即洛陽)——公元前476年。 2、春秋五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3、齊桓公首霸的原因:①管仲改革:發(fā)展生產,改革內政,整頓軍隊,使齊國國力更加強盛。②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
齊桓公稱霸的標志:葵丘會盟。 4、晉楚爭霸:城濮之戰(zhàn)(退避三舍),楚敗,晉文公成為霸主。
楚莊王(一鳴驚人、問鼎中原) 5、吳越爭霸:吳王闔閭任用孫武打敗楚,成為霸主。吳王夫差打敗越王勾踐。
勾踐“臥薪嘗膽”打敗吳,成為春秋時期最后一個霸主。 ○七、戰(zhàn)國爭雄 1、戰(zhàn)國時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
戰(zhàn)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韓趙魏由晉分裂而成。
2、戰(zhàn)國時著名戰(zhàn)役:圍魏救趙(齊國孫臏)、長平之戰(zhàn)(秦將白起) 3、合縱與連橫:合縱(合眾勢以攻一強)以蘇秦為代表,連橫(事一強以攻眾弱)以張儀為代表。 八、商鞅變法: 1、背景:①戰(zhàn)國時生產力發(fā)展,標志為鐵器普遍使用和牛耕推廣。
②秦國相對落后。③秦孝公決心變法圖強。
2、變法: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支持下商鞅開始變法。主要內容有:①改革土地制度。
②重農抑商。③獎勵軍功。
④遷都咸陽,推行縣制。⑤嚴明法令。
3、性質:商鞅變法是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會改革。影響:①廢除了舊制度,建立了新制度,秦國社會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
②秦國戰(zhàn)斗力提高。③秦國社會經濟得到發(fā)展。
4、戰(zhàn)國后期,秦國修建了都江堰和鄭國渠。 九、秦朝的統一: 1、“秦王掃六合”(統一全國)的原因:①秦國實力超過東方六國。
②秦王贏政制定了正確的策略(遠交近攻)。 2、秦統一全國:公元前221年,都咸陽。
意義:①結束了春秋戰(zhàn)國以來的分裂割據局面。②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
2、皇帝制度的建立:內容:①確立皇帝的稱號,處于至高無上的地位。②在中央設置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jiān)察。
③在地方,廢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縣制。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在秦朝建立起來。
3、鞏固統一的措施:①統一貨幣(秦國圓形方孔“半兩”銅錢)。②統一度量衡。
③統一文字(小篆,后來是隸書)。 十、秦末農民起義 1、原因:秦的暴政。
表現在:①“焚書坑儒”。②殘酷地剝削。
③嚴酷的刑罰。④秦二世更加昏庸殘暴。
2、開始:大澤鄉(xiāng)起義。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領導,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模農民起義。
在陳縣建立張楚政權 3、巨鹿之戰(zhàn):公元前207年,項羽以少勝多,在巨鹿殲滅秦軍主力(破釜沉舟)。 4、秦朝滅亡: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