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語文文學(xué)常識
1、魯迅先生的作品主要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以及《且介亭雜文》(或《墳》或《華蓋集》等)等雜文集。
2、我國第一部編年史著作是《春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史著作是《左傳》(相傳是春秋末期魯國史官左丘明所著);最早的一部國別史是《國語》。3、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描寫了一個封建大家庭的崩潰和解體過程。
他的“三部曲”名作還有“愛情三部曲”:《霧》《雨》《電》。4、《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原本只稱《詩》,儒家列為經(jīng)典之一,故稱《詩經(jīng)》。
共305篇,分為“風(fēng)”“雅”“頌”三大類。“風(fēng)”大都是民間歌謠;“雅”分大雅、小雅,是宮廷樂曲歌詞;“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
手法上,《詩經(jīng)》使用賦、比、興。賦是直陳其事;比是打比方;興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用于一首詩或一章詩的開頭。
5、中國古代戲曲主要指元雜劇和明清傳奇。關(guān)漢卿的《竇娥冤》和王實甫的《西廂記》代表了元雜劇的最高成就。
明傳奇的代表作是湯顯祖的《牡丹亭》。清傳奇的代表作是洪升的《長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
擴展資料:文學(xué)常識廣義指涵蓋文化的各種問題。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學(xué)中的地理,歷史各種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們眾所周知的文學(xué)習(xí)慣。
古代文化常識。如天文歷法、地理、官職、科舉禮儀、稱謂名號等。
中國文學(xué)常識:1、第一位女詩人是:蔡琰2、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3、第一部詞典是:《爾雅》4、第一部大百科全書是:《永樂大典》5、第一部詩歌總集是:《詩經(jīng)》6、第一部文選:《昭明文選》7、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8、第一部神話集:《山海經(jīng)》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世說新語》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說集:《搜神記》11.、第一部語錄體著作:《論語》12、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是:《春秋》13、第一部斷代史:《漢書》14、第一部兵書:《孫子兵法》15、文章西漢兩司馬:司馬遷 司馬相如16、樂府雙璧:《木蘭詩》《孔雀東南飛》,加上《秦婦吟》為樂府三絕17、史學(xué)雙璧:《史記》《資治通鑒》18、二拍:《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凌蒙初)19、大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隱、杜牧20、中國現(xiàn)代文壇的雙子星座:魯迅、郭沫若21、三不朽:立德 立功 立言22、三代:夏 商 周23、《春秋》三傳:左傳、公羊傳、谷梁傳24、三王:夏禹 商湯 周武王(一說周文王)25、三山:蓬萊方丈瀛洲26、三教:儒、釋、道27、三公:周時:司馬、司徒、司空西漢: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明清:太師、太傅、太保28、三曹:曹操、曹丕、曹植29、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30、江南三大古樓:湖南岳陽樓、武昌黃鶴樓、南昌滕王閣31、歲寒三友:松、竹、梅32、三輔:左馮翊 右扶風(fēng) 京兆尹33、科考三元:鄉(xiāng)試,會試,殿試和自的第一名(解元,會元,狀元)34、殿試三鼎甲:狀元、榜眼、探花35、中國三大國粹:京劇、中醫(yī)、中國畫3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馮夢龍)37、儒家經(jīng)典三禮:周禮、儀禮、禮記3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guān)吏39、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40、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累 棠棣之花41、茅盾“蝕”三部曲:幻滅 動搖 追求農(nóng)村三部曲:春蠶 秋收 殘冬42、巴金“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43、第一部國別史:《國語》44、第一部記錄謀臣策士門客言行的專集:國策戰(zhàn)國策45、第一部專記個人言行的歷史散文:《晏子春秋》46、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47、第一首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357句,1785字)48、第一部文學(xué)批評專著:《典論·論文》(曹丕)49、第一位田園詩人:東晉 陶淵明50、第一部文學(xué)理論和評論專著:南北朝梁人劉勰的《文心雕龍》51、第一部詩歌理論和評論專著:南北朝梁人鐘嶸的《詩品》52、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筆記體寫成的綜合性學(xué)術(shù)著作:北宋的沈括的《夢溪筆談》53、第一部日記體游記: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記》54、第一位女詞人,亦稱“一代詞宗”:李清照55、《詩經(jīng)》三體:風(fēng)、雅、頌。56、文學(xué)史上“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說的是清代著名詞人納蘭容若。
2.高中語文古代文化常識要怎么積累
文化常識對應(yīng)的大方向是傳統(tǒng)文化的積累與掌握。2017版新課標中也多次提及“傳統(tǒng)文化”“文化常識”,要求“了解相關(guān)的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豐富傳統(tǒng)文化積累,汲取思想、情感和藝術(shù)的營養(yǎng),培養(yǎng)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豐富、深化對歷史、社會和人生的認識?!?/p>
對應(yīng)在考試中,主要就是文言文閱讀的一道3分選擇題。文化常識的記憶功夫應(yīng)當在平時,不建議拿文化常識清單去背誦,當然這也是一種辦法。個人在教學(xué)中提倡的是在文言文閱讀練習(xí)中積累,每題4個,碰到即列入應(yīng)當掌握的范圍,同時,每個文化常識都是可以輻射其他知識點的,這方面強烈推薦王力先生的一本書——《古代文化常識》,學(xué)習(xí)空余翻看,權(quán)威準確,內(nèi)容涵蓋廣,可以積累很多,了解一些傳統(tǒng)文化的來歷本身也很有趣。
3.求高一必修二語文古代文化常識,加原句,謝謝
高中語文必修二古代文化常識總結(jié)1《詩經(jīng)》兩首1.《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又稱“詩三百”,共收詩305篇。
內(nèi)容分為“風(fēng)”“雅”“頌”,主要手法是“賦”“比”“興”。開創(chuàng)了我國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手法的先河。
《詩經(jīng)》“六義”指的是風(fēng)、雅、頌、賦、比、興,前三者指的是詩的不同體制;后三者指的是詩的不同表現(xiàn)手法。朱熹在《詩集傳》中解釋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
2.古代少年男女把頭發(fā)扎成丫髻,叫總角,后來用總角指代少年時代。2《離騷》1.《離騷》是《楚辭》的代表作,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
“楚辭體”是楚地的詩歌形式,方言聲韻,描寫楚地的風(fēng)土人情,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以《離騷》為典型代表,故又稱“騷體”?!峨x騷》開創(chuàng)了我國浪漫主義創(chuàng)作手法的先河。
2.《詩經(jīng)》和《楚辭》分別是先秦時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輝煌結(jié)晶,中國文學(xué)史上往往將“風(fēng)”、“騷”并稱,“風(fēng)”指《國風(fēng)》,代表《詩經(jīng)》;“騷”,指《離騷》,代表《楚辭》?!对娊?jīng)》與《楚辭》分別是中國文學(xué)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傳統(tǒng)的兩大源頭。
3《孔雀東南飛》1.《孔雀東南飛》是我國古代漢民族最長的敘事詩。它北朝的《木蘭詩》(別稱《木蘭辭》)并稱“樂府雙璧”。
樂府三絕:《孔雀東南飛》、《木蘭詩》與唐代韋莊的《秦婦吟》。2.結(jié)發(fā):古代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發(fā)。
后稱原配為結(jié)發(fā)夫妻。3.秦羅敷:“秦”是古詩中美女常用的姓,“羅敷”古代美女的通稱。
4.伏惟:下級對上級或晚輩對長輩說話表示恭敬的習(xí)慣用語。5.床:古代的坐具。
6.新婦:古代年輕婦女對夫家的長輩或平輩的自稱。7.初陽歲:冬至以后,立春以前。
8.下九:古代農(nóng)歷每月十九為下九,是婦女歡聚的日子。二十九為上九,初九為中九。
9.六合:古人結(jié)婚要選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指甲、乙、丙、丁……;支,地支,指子、丑、寅、卯……;年月日的干支合起來共六個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相適合,叫六合。又指東、西、南、北、天、地。
10.青廬:用青布搭成的篷帳,是舉行婚禮的地方。盛行于東漢到唐。
11.箜篌:古代的一種弦樂器,23弦或25弦,分臥式、豎式兩種。12.妾:舊時婦女謙卑的自稱。
13.公姥:公公和婆婆。14.適:出嫁。
(始適還家門:剛出嫁不久就被休回娘家) 15.黃昏:十二時辰之一,是戌時(相當于現(xiàn)在的19時至21時)。16.人定:是亥時(相當于現(xiàn)在的21時至23時),這里指夜深人靜的時候。
17.十二時辰制,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
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18.古代夜晚分為五個時段,稱為五更或五夜。
19.建安:漢獻帝年號。中國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還有廟號、謚號、尊號和年號。
這些稱號多見于史書。(1)廟號:廟號始于西漢,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的名號。
一般開國的皇帝稱祖,后繼者稱宗,如宋朝趙匡胤稱太祖,其后的趙光義稱太宗。也有個別朝代前幾個皇帝皆稱祖,如明朝朱元璋稱太祖,其子朱棣稱成祖。
清朝努爾哈赤稱太祖,福臨(順治)稱世祖,玄燁(康熙)稱圣祖。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個皇帝都有廟號,因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廟奉祀。
唐以后,每個皇帝才都有了廟號。(2)謚號:謚號是后人根據(jù)死者生前事跡評定的一種稱號,有褒貶之意。
所謂“謚者,行之跡”,“是以大行受大名,細行受細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p>
謚號有帝王之謚,由禮官議上;有臣屬之謚,由朝廷賜與。還有稱謚,是門徒弟子或是鄉(xiāng)里、親朋為其師友上的謚號。
帝王將相之謚在西周時即已出現(xiàn)。秦時曾一度廢除,漢代恢復(fù),直至清末。
私謚可能始于東漢,或謂春秋時期已有。民國以后,稱謚在一段時間內(nèi)仍存在。
謚法有固定用字,如慈惠愛民曰文,克定禍亂曰武,主義行德曰元等,這是美謚;殺戮無辜曰厲,去禮遠眾曰煬,好祭鬼怪曰靈等,這是惡謚;還有表示同情的哀、愍、懷等。一般人的謚號多用兩字,如岳飛謚曰武穆,海瑞謚曰忠介。
(3)尊號:尊號是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詞組成的特殊稱號。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
追加者亦可視為謚號。尊號一般認為產(chǎn)生于唐代。
實際早在秦統(tǒng)一中國之初,李斯等人就曾為當時的秦王政上尊號曰“秦皇”。不過這時的尊號一詞的含義與唐代以后的不甚相同。
尊號開始時,字數(shù)尚少,如唐高祖李淵的尊號為“神光大圣大光孝皇帝”。越到后來,尊號越長,如清乾隆皇帝全部稱號為“高宗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圣純皇帝”,除了廟號“高宗”二字外,其尊號竟有二十余字之多。
(4)年號:年號是中國皇帝紀年的名號,由西漢武帝首創(chuàng),他的第一個年號為“建元”。以后每個朝代的每一個新君即位,必須改變年號,叫做改元。
明朝以前,封建皇帝每遇軍國大事或重大祥瑞災(zāi)異,常常改元。如漢帝。
4.必修三文言文重點知識整理和古代文化常識
高中語文必修3文言知識歸納 《寡人之于國也》文言知識歸納 一、通假字 1.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過。)
2.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無,通“毋”,不要。) 3.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也(頒,通“斑”,斑白。)
4.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涂,通“途”,道路。) 二、古今異義詞 ①寡人之于國也(寡人,古代國君稱自己的謙詞。
今用于形影孤單的人。) ②河內(nèi)兇(河,黃河,今泛指河流。
兇,谷物收成不好,今常指人暴躁,心腸狠。) ③請以戰(zhàn)喻(請,請允許我。
今常用于對方。例如:“請坐”,讓對方坐下;“請指導(dǎo)”,讓對方做指導(dǎo)。)
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可”是“可以”,“以”是憑借。今常連用,表示同意,認可。)
⑤棄甲曳兵而走(走,跑,這里指逃跑。今常指一般的行走。)
⑥或百步而后止(或,有的人,不定代詞。今常用于選擇復(fù)句中的選擇詞。
)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則,那么。
今常用于代詞,當“這”“此”講,如“斯文”等。) ⑧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供養(yǎng)活著的人;今常用義是保養(yǎng)身體。)
⑨王無罪歲(無罪,不要歸咎;今常用義是沒有犯罪) 三、一詞多義 1.數(shù) ①愿令得補黑衣之數(shù)(《觸龍說趙太后》) (名詞,數(shù)目、數(shù)量) ②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寡人之于國也》)(數(shù)詞,幾、若干) ③則勝負之數(shù),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六國論》)(名詞,命運) ④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陳涉世家》)(副詞,shuò,屢次) ⑤數(shù)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國也》)(形容詞,cù,密、細密) ⑥蒙沖斗艦?zāi)艘郧?shù)(《赤壁之戰(zhàn)》)(動詞,shǔ,計算) 2.直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愛蓮說》)(形容詞,與“曲”相對,不彎曲) 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國也》)(副詞,僅、只) ③系向牛頭充炭直(《賣炭翁》)(名詞,通“值”,價值) ④予自度不得脫,則直前詬虜帥失信(《后序》)(副詞,徑直、直接) 3.發(fā) ①百發(fā)百中(成語)(動詞,發(fā)射) ②發(fā)閭左謫戍漁陽九百人(《陳涉世家》)(動詞,征發(fā)、派遣) 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寡人之于國也》)(動詞,打開糧倉,賑濟災(zāi)民) ④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醉翁亭記》)(動詞,花開) ⑤主人忘歸客不發(fā)(《琵琶行》)(動詞,出發(fā)) ⑥大閹亦逡巡畏義,非常之謀難以猝發(fā)(《五人墓碑記》)(動詞,實施) ⑦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發(fā)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記》)(動詞,發(fā)出、抒發(fā)) 4.兵 ①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國也》)(名詞,兵器) ②窮兵黷武(成語)(名詞,戰(zhàn)爭) ③必以長安君為質(zhì),兵乃出(《觸龍說趙太后》)(名詞,軍隊) ④草木皆兵(成語)(名詞,士兵) 5.勝 ①驢不勝怒,蹄之(《黔之驢》)(動詞,承受) ②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寡人之于國也》)(副詞,盡) ③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鄒忌諷齊王納諫》)(形容詞,勝利) ④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憶江南》)(動詞,超過) ⑤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岳陽樓記》)(形容詞,優(yōu)美的) 6.于 ①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介詞,比) ②寡人之于國也(介詞,對) ③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介詞,在) ④移其民于河?xùn)|(介詞,到) ⑤移其粟于河內(nèi)(介詞,從) ⑥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介詞,與,和) 7.王 ①然而不王者(動詞,為王,讀“wàng”) ②梁惠王日(名詞,君王,讀“wáng”) 8.以 ①請以戰(zhàn)喻(介詞,用、拿) ②可以無饑矣(介詞,憑借,此處的“可以”也可看作古今同義) ③以時入山林(介詞,按) ④申之以孝悌之義(介詞,把) 9.食 狗彘食(動詞,吃)人食(名詞,食物)而不知檢 10.之 ①填然鼓之(音節(jié)助詞,沒有意義的襯字) ②王道之始也(結(jié)構(gòu)助詞,“的”) ③申之以孝悌之義(復(fù)指代詞,代“孝悌之義”?;驗榧嬖~“于之”,向他們) ④寡人之于國也(結(jié)構(gòu)助詞,起舒緩語氣的作用) ⑤無如寡人之用心者(結(jié)構(gòu)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⑥雞豚狗彘之畜(結(jié)構(gòu)助詞,提賓的標志。
或作復(fù)指代詞,指代“雞豚狗彘”) 四、詞類活用 (一)名詞的活用 1.名詞作動詞 ①填然鼓之(鼓,名詞用作動詞,“敲起鼓”“擊鼓”。一說,非活用,用本意) ②樹之以桑(樹,名詞用作動詞,“種植”) ③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詞用作動詞,“穿上”) ④王無罪歲(罪,名詞用作動詞,“歸罪”) ⑤然而不王者(王,名詞用作動詞,“為王“稱王”“統(tǒng)一天下”) 2.名詞的為動用法 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喪,名詞的為動用法,“為……辦喪事”) (二)動詞的活用 1.動詞當名詞 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生:活著的人;死:死去的人) 2.動詞的使動用法 則移其民于河?xùn)|,移其粟于河內(nèi)(移,使……遷移,使動用法) (三)形容詞的活用 1.形容詞作動詞 謹庠序之教(謹,形容詞作動詞,“認真從事”“認真辦好”) 五、古漢語句式 (一)判斷句 ① 非我也,歲也(……也,表判斷) 非我也,兵也。
(……也,表判斷) 是亦走也(……也,表判斷) 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也,表判斷) ② 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也,表。
5.古代文化常識50例
【月亮的別稱】 月亮是古詩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寫的對象。
它的別稱可分為: (1)因初月如鉤,故稱銀鉤、玉鉤。(2)因弦月如弓,故稱玉弓、弓月。
(3)因滿月如輪如盤如鏡,故稱金輪、玉輪、銀盤、玉盤、金鏡、玉鏡。(4)因傳說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稱銀兔、玉兔、金蟾、銀蟾、蟾宮。
(5)因傳說月中有桂樹,故稱桂月、桂輪、桂宮、桂魄。(6)因傳說月中有廣寒、清虛兩座宮殿,故稱廣寒、清虛。
(7)因傳說為月亮駕車之神名望舒,故稱月亮為望舒。(8)因傳說嫦娥住在月中,故稱月亮為嫦娥。
(9)因人們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稱月亮為嬋娟?!局袊?現(xiàn)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
但在古代文獻中它是一個多義性的詞組。從春秋戰(zhàn)國至宋元明清,多用來泛指中原地區(qū)。
如孟子《齊桓晉文之事》:“蒞中國而撫四夷也?!彼抉R光《赤壁之戰(zhàn)》:“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p>
“驅(qū)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中華】 上古時期華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黃河流域一帶,故稱“中華”,后常用來泛指中原地區(qū)。
如《三國志》:“其地東接中華,西通西域?!苯褚殉蔀橹袊膭e稱。
【九州】 傳說中的我國上古時期劃分的九個行政區(qū)域,州名分別為: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后成為中國的別稱。
陸游詩云:“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薄哆^秦論》“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
【中原】 又稱中土、中州。狹義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帶,廣義的中原指黃河中下游地區(qū)或整個黃河流域。
如《出師表》:“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陸游《示兒》詩:“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p>
指整個黃河流域?!竞?nèi)】 古代傳說我國疆土四面環(huán)海,故稱國境之內(nèi)為海內(nèi)。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彼抉R光《赤壁之戰(zhàn)》:“海內(nèi)大亂,將軍起兵江東?!?/p>
【四?!?參見“海內(nèi)”條。指天下、全國。
如賈誼《過秦論》“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之意”?!冻啾谥畱?zhàn)》:“遂破荊州,威震四海。”
《阿房宮賦》:“六王畢,四?!??!薄段迦四贡洝罚骸八暮V?,有幾人歟?” 【六合】 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
如《過秦論曠履至尊而制六合”,“然后以六合為家,骰函為宮”。李白《古風(fēng)》詩:“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八荒】 四面八方遙遠的地方,猶稱“天下”。
《過秦論》:“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绷簡⒊渡倌曛袊f》:“縱有千古,橫有八荒。”
【江河】 古代許多文章中專指長江、黃河。如《鴻門宴》:“將軍戰(zhàn)河南,臣戰(zhàn)河北。”
《過秦論》:“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薄峨戎畱?zhàn)》:“公使陽處父追之,及諸河。”
再如《祭妹文》“先塋在杭,江廣河深”,此處“江”即指長江,“河”則指運河?!窘蟆?即江東。
古人以東為左,以西為右。《群英會蔣干中計》:“即傳令悉召江左英杰與子翼相見?!?/p>
【江表】 長江以南地區(qū)?!冻啾谥畱?zhàn)》:“江表英豪,咸歸附之?!?/p>
【江南】 長江以南的總稱,所指區(qū)域因時而異。白居易詞云:“江南好,風(fēng)景舊曾諳。”
王安石詩云:“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淮左】 淮水東面。
《揚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處”,揚州在淮水東面?!旧綎|】 顧名思義,在山的東面。
但需注意的是,因“山東”之“山”,可指崤山、華山、太行山、泰山等數(shù)種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盡相同。下面是以崤山為標準的“山東”。
如《漢書》曾提到“山東出相,山西出將”?!而欓T宴》:“沛公居山東時,貪于財貨?!?/p>
《過秦論》:“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關(guān)東】 古代指函谷關(guān)或潼關(guān)以東地區(qū),近代指山海關(guān)以東的東北地區(qū)。
曹操《蒿里行》:“關(guān)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敝镐P(guān)以東地區(qū)。
【關(guān)西】 指函谷關(guān)或潼關(guān)以西地區(qū)。《赤壁之戰(zhàn)》:“馬超、韓遂尚在關(guān)西,為操后患?!?/p>
【關(guān)中】 所指范圍不一,古人習(xí)慣上將函谷關(guān)以西地區(qū)稱為關(guān)中?!而欓T宴》:“沛公欲王關(guān)中,使子嬰為相?!?/p>
《過秦論》:“始皇之心,自以為關(guān)中之固?!?【西域】 古代稱我國新疆及其以西地區(qū)。
《雁蕩山》:“按西域書,阿羅漢諾矩羅居震旦東南大海際雁蕩山芙蓉峰龍湫?!?【朔漠】 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單稱“朔”,泛指北方。
《采草藥》:“朔漠則桃李夏榮。”《木蘭詩》:“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p>
朔氣指北方的風(fēng)?!读纸填^風(fēng)雪山神廟》“仍舊迎著朔風(fēng)回來”,指北風(fēng)。
【百越】 又作百粵、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閩粵各地,統(tǒng)稱為百越。
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區(qū)?!哆^秦論》“南取百越之地”,《采草藥》“諸越則桃李冬實”。
【五岳】 五大名山的總稱,即東岳泰山、西岳華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夢游天姥吟留別》:“勢拔五岳掩赤城。”
【京畿】 國都及其附近的地區(qū)?!蹲笾乙愎菔隆罚骸班l(xiāng)先輩左忠毅公視學(xué)京畿?!?/p>
【三輔】 西漢時本指治理京畿地區(qū)的三位官員,后指這三位官員管轄的地區(qū)?!稄埡鈧鳌罚骸昂馍偕茖傥模斡谌o。”
《記王忠肅公翱事》:“公一女,嫁為畿輔某官某妻。”隋唐以后簡稱“輔”。
【三秦】 指潼關(guān)以西的關(guān)中地區(qū)。項羽滅秦后曾。
6.高中語文唐代文學(xué)常識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
中國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省平?jīng)鍪徐o寧縣南),出生于蜀郡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xiāng)),一說生于西域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
逝世于安徽當涂縣。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
存世詩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難》、《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歲。
其墓在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代表作品: 《蜀道難》《行路難》《月下獨酌》《望廬山瀑布》《大鵬賦》等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一般認為出生于鞏縣(今河南鞏義)。
盛唐時期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guān)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等。
初唐詩人杜審言之孫。唐肅宗時,官左拾遺。
后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jié)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后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
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一生寫詩1500多首,詩藝精湛,被后世尊稱為“詩圣”。代表作品: 《杜工部集》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
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
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代表作品: 《阿房宮賦》;《遣懷》.“詩佛”王維唐 王維(701-761),字摩詰,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崇信佛教,人稱詩佛,其詩、畫成就都很高,蘇軾贊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p>
尤以山水詩成就最高,與孟浩然合稱“王孟”。著有《王右丞集》(右丞為他后來官職,即“終尚書右丞”)存詩400首。
王維在唐詩的范疇顯然有更高的成就,他是唐代山水田園派的代表。 代表作《竹里館》《相思》《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柳宗元唐 唐代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散文家和思想家,與韓愈等人并稱為唐宋八大家。
祖籍河?xùn)|(今山西永濟)人。漢族。
代宗大歷八年(773)出生于京都長安(今陜西西安)。與韓愈共同倡導(dǎo)唐代古文運動,并稱韓柳。
劉禹錫與之并稱“劉柳”。王維、孟浩然、韋應(yīng)物與之并稱“王孟韋柳”。
世稱柳河?xùn)|或柳柳州。 寫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記》(《始得西山宴游記》、《鈷姆潭記》、《鈷姆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詩豪”劉禹錫唐 代表作《陋室銘》《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詩鬼”李賀唐 李賀(790-816)字長吉。
他的詩作想象豐富,立意新奇,構(gòu)思精巧,用詞瑰麗,也有傷感情緒的流露,有較高的藝術(shù)價值。 其詩善于熔鑄詞采,馳騁想象,運用神話傳說創(chuàng)造出璀璨多彩的鮮明形象,故稱其為“詩鬼”。
詩杰”王勃唐 王勃(649-676)字子字,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也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齊稱“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p>
他其詩流利婉暢,宏放渾厚,獨具一格 代表作《次北固山下》《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詩狂”賀知章唐 賀知章詩文以絕句見長,除祭神樂章、應(yīng)制詩外,其寫景、抒懷之作風(fēng)格獨特,清新瀟灑 代表作《回鄉(xiāng)偶書》《詠柳》“詩家天子” “七絕圣手” 王昌齡唐 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后人譽為“七絕圣手”。
他的邊塞詩,流暢通脫,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他的邊塞詩中充分體現(xiàn)了他的愛國主義,英雄主義精神,另外還深深蘊含了詩人對下層人民的人文關(guān)懷,體現(xiàn)了詩人擴大的視野和博大的胸懷。
王昌齡在寫作方式上擅長以景喻情,情景交融。這本是邊塞詩所最常用的結(jié)構(gòu),但是詩人運用最簡練的技巧,于這情境之外又擴大出一個更為廣闊的視野,在最平實無華的主題之中凝練出貫穿于時間與空間中永恒的思考; 代表作《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
“詩魔” 白居易唐 白居易(772~846),漢族,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唐代詩人和文學(xué)家,有“詩魔”和“詩王”之稱,是“新樂府運動”的領(lǐng)袖。 代表作《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憶江南》(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溫庭筠唐 溫庭筠,唐代詩人、詞人。
詩與李商隱齊名,并稱“溫李”。詞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
詩詞工于體物,設(shè)色麗,有聲調(diào)色彩之美。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氣韻清新,猶存風(fēng)骨。
多寫女子閨情,風(fēng)格濃艷精巧,清新明快。詩詞兼工,是花間詞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稱為花間鼻祖。
7.高考語文中該怎樣考查古代文化常識
高考語文古代文化常識匯總,希望可以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人的稱謂 【直稱姓名】大致有三種情況:(1)自稱姓名或名。
如“五步之內(nèi),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廬陵文天祥自序其詩”。(2)用于介紹或作傳。
如“遂與魯肅俱詣孫權(quán)”,“柳敬亭者,揚之泰州人”。(3)稱所厭惡、所輕視的人。
如“不幸呂師孟構(gòu)惡于前,賈余慶獻諂于后”。 【稱字】古人幼時命名,成年(男20歲、女15歲)取字,字和名有意義上的聯(lián)系。
字是為了便于他人稱謂,對平輩或尊輩稱字出于禮貌和尊敬。如稱屈平為屈原,司馬遷為司馬子長,陶淵明為陶元亮,李白為李太白,杜甫為杜子美,韓愈為韓退之,柳宗元為柳子厚,歐陽修為歐陽永叔,司馬光為 【稱號】號又叫別號、表號。
名、字與號的根本區(qū)別是:前者由父親或尊長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號,一般只用于自稱,以顯示某種志趣或抒發(fā)某種情感;對人稱號也是一種敬稱。
如:陶潛號五 【稱謚號】古代王侯將相、高級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稱號叫謚號。如稱陶淵明為靖節(jié)征士,歐陽修為歐陽文忠公,王安石為王文公,范仲淹為范文正公,王翱為王忠肅公,左光斗為左忠毅公,史可法為史忠烈公,林則徐為林文忠公。
而稱奸臣秦檜為繆丑則是一種“惡謚”。 【稱齋名】指用齋號或室號來稱呼。
如南宋詩人楊萬里的齋名為誠齋,人們稱其為楊誠齋;姚鼐因齋名為惜抱軒而被稱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稱蒲松齡為聊齋先生,梁啟超為飲冰室主人,譚嗣同為譚壯飛(其齋名為壯飛樓)。
【稱籍貫】如唐代詩人孟浩然是襄陽人,故而人稱孟襄陽;張九齡是曲江人,故而人稱張曲江;柳宗元是河?xùn)|(今山西永濟)人,故而人稱柳河?xùn)|;北宋王安石是江西臨川人,故而人稱王臨川;明代戲曲家湯顯祖被稱為湯臨川(江西臨川人);清初學(xué)者顧炎武是江蘇昆山亭林鎮(zhèn)人,被稱為顧亭林;康有為是廣東南海人,人稱康南海;北洋軍閥首領(lǐng)袁世凱被稱為袁項城(河南項城人)。清末有一副飽含譏刺的名聯(lián):“宰相合肥天下瘦,司農(nóng)常熟世間荒。”
上聯(lián)“合肥”指李鴻章(安徽合肥人),下聯(lián)“常熟”即指出生江蘇常熟的翁同解。 【稱郡望】韓愈雖系河內(nèi)河陽(今河南孟縣)人,但因昌黎(今遼寧義縣)韓氏為唐代望族,故韓愈常以“昌黎韓愈”自稱,世人遂稱其為韓昌黎。
再如蘇軾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時自己戲稱“趙郡蘇軾”、“蘇趙郡”,就因為蘇氏是趙郡的望族。 【稱官名】如“孫討虜聰明仁惠”,“孫討虜”即孫權(quán),因他曾被授討虜將軍的官職,故稱。
《梅花嶺記》有“經(jīng)略從北來”、“謂顏太師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蟬脫”句,“經(jīng)略”是洪承疇的官職,“太師”是顏真卿官職“太子太師”的省稱,“少保”則是文天祥的官職。《與妻書》:“司馬春衫,吾不能學(xué)太上之忘情也?!?/p>
“司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馬。把官名用作人的稱謂在古代相當普遍,如稱賈誼為賈太傅;“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官至右軍將軍,至今人們還稱其王右軍;王維曾任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遺,故而被稱為杜拾遺,又因任過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被稱為杜工部;劉禹錫曾任太子賓客,被稱為劉賓客;柳永曾任屯田員外郎,被稱為柳屯田;蘇軾曾任端明殿翰林學(xué)士,被稱為蘇學(xué)士。
【稱爵名】《訓(xùn)儉示康》“近世寇萊公豪侈冠一時”,寇準的爵號是萊國公,萊公是省稱。《梅花嶺記》“和碩豫親 【稱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來稱呼。
如《赤壁之戰(zhàn)》:“豫州今欲何至?”因劉備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稱之。再如賈誼曾貶為長沙王太傅,世稱賈長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稱孔北海;陶淵明曾任彭澤縣令,世稱陶彭澤;駱賓王曾任臨??h丞,世稱駱臨海;岑參曾任嘉州刺史,世稱岑嘉州;韋應(yīng)物曾任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稱柳柳州;賈島曾任長江縣主簿,世稱賈長江,他的詩集就叫《長江集》。
【兼稱】如《游褒禪山記》“四人者,廬陵 【謙稱】(1)表示謙遜的態(tài)度,用于自稱。愚,謙稱自己不聰明。
鄙,謙稱自己學(xué)識淺薄。敝,謙稱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
卑,謙稱自己身份低微。竊,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義在內(nèi)。
臣,謙稱自己不如對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謙稱自己是對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為對方效勞之意。
8.常見的古代文化常識
文學(xué)的體裁和文章的體裁說略 吳余珍 體裁是文學(xué)作品的表現(xiàn)形式,可以按不同的標準來分類。
本文著重談?wù)勎膶W(xué)的體裁和文章的體裁。 文學(xué)的體裁包括詩歌、散文、小說、戲劇。
詩歌 詩歌的特點:凝練地反映生活,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富于想象,構(gòu)思精巧,語言富于節(jié)奏感和音樂性。 詩歌的分類:按表達方式可分為抒情詩、敘事詩、說理詩;按韻律可分為格律詩、自由詩;按語言可分為舊體詩、新詩。
我國古代詩歌包括舊體詩、詞、曲。舊體詩包括古體詩和近體詩。
古體詩又稱古風(fēng),不受嚴格的格律限制,句式有四言、五言、七言(言即字);近體詩又稱今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格律極嚴,句式有五言和七言。詞,從篇幅長短來看,58字以內(nèi)為小令,59~90字為中調(diào),90字以上為長調(diào)。
曲,指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是一種沒有說白的韻文形式富于抒情。 我國現(xiàn)代詩歌的主流是新詩。
新詩是1919年“五四”新文學(xué)運動時期創(chuàng)建和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體詩,用白話寫。新詩的格律不像舊體詩那樣嚴格,但詩行有一定的節(jié)拍,雙數(shù)詩行最后一個字一般押韻。
新詩中的自由體新詩更自由,有的甚至不押韻,不用標點。 散文 在古代文學(xué)中,為區(qū)別于韻文、駢文,凡不押韻、句子排列不整齊的文章,都稱為散文。
現(xiàn)代的散文則指與詩歌、小說、戲劇相并列的一種文學(xué)體裁。 散文的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
即選材廣泛自由,表現(xiàn)方法靈活多變,可采用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等多種手法;但中心必須明確而集中。 散文可分為:敘事散文(以記人記事為中心)和抒情散文(側(cè)重于抒情)。
小說 小說是通過對人物、故事情節(jié)和環(huán)境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xué)體裁。 小說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和環(huán)境。
小說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通過肖像、心理活動、行動、語言等描寫手段來刻畫人物。 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包括:開端、發(fā)展、高潮和結(jié)局。
有的小說還有序幕和尾聲。 小說的環(huán)境描寫包括社會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
小說按篇幅長短可分為: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及小小說等。 中國的小說淵源于古代神話傳說,經(jīng)歷了六朝志怪、唐代傳奇、宋元話本、名清章回小說和“五四”以來現(xiàn)代小說的發(fā)展過程。
戲劇 戲劇是一種綜合的舞臺藝術(shù),借助文學(xué)、音樂、舞蹈、美術(shù)、燈光、服飾等藝術(shù)手段來塑造舞臺藝術(shù)形象,揭示社會矛盾,反映社會生活。 劇本乃戲劇作品,亦為戲劇表演的“腳本”,由人物對話或唱詞以及舞臺指示構(gòu)成。
劇本的戲劇價值是能夠演出,也可以脫離舞臺供閱讀而具有文學(xué)價值。 劇本的特點是:有集中尖銳的矛盾沖突,對話性格化,適于舞臺演出。
戲劇的分類:按題材分有歷史劇、現(xiàn)代劇、童話劇等;按作品類型分有悲劇、喜劇、正?。ㄒ試烂C的矛盾沖突為主);按結(jié)構(gòu)分有獨幕劇、多幕?。话此囆g(shù)形式分有話劇、歌劇、舞劇、啞劇、戲劇小品等。 文章的體裁包括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應(yīng)用文,統(tǒng)稱為實用文。
1.記敘文 記敘文可分為寫人記事和寫景狀物兩類。 記敘文的要素是: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記敘文記敘的順序有:順序、倒敘、插敘、補敘等。 記敘文的表達方式有: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
記敘文的種類有:新聞、通訊、傳記、回憶錄、報告文學(xué)、小說、散文等。 2.說明文 說明文是抓住事物的特征,說明事物的形狀、性質(zhì)、特點、成因、關(guān)系、功能等內(nèi)容的文章。
常見的有一般性說明文和文藝性說明文(科學(xué)小品文)。 3.議論文 議論文是以議論的方式表明作者的見解和主張的一類文章。
議論文的要素是:論點、論據(jù)和論證。 議論文的基本結(jié)構(gòu)是:引論、本論和結(jié)論。
議論文基本的論證方法是:擺事實、講道理。 議論文中提出并證明自己的論點是正確的,叫立論;證明別人的論點是錯誤的,叫駁論。
4.應(yīng)用文 應(yīng)用文是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經(jīng)常用的文體,包括書信、計劃、報告、合同、總結(jié)、說明書、申請書、證明書、便條、條據(jù)(借條、領(lǐng)條、收條)、通知、啟事等等。
9.高一必修一、二涉及到的古文化常識
古文化常識一、年齡稱謂1、加冠:指男子二十歲(又“弱冠”)2、而立之年:指三十歲 3、不惑之年:指四十歲4、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5、花甲之年:指六十歲 6、古稀之年:指七十歲 7、耄耋之年:指八、九十歲 二、古代主要節(jié)日(01)元日:正月初一,一年開始。
(02)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03)上元:正月十五,張燈為戲,又叫“燈節(jié)” (04)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禱農(nóng)事。
(05)寒食:清明前兩日,禁火三日(吳子胥) (06)清明:四月初,掃墓、祭祀。(07)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劃龍(屈原) (08)七夕:七月初七,婦女乞巧(牛郎織女)(09)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節(jié)” (10)中秋:八月十五,賞月,思鄉(xiāng)(11)重陽: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災(zāi) (12)冬至:又叫“至日”,節(jié)氣的起點。
(13)臘日:臘月初八,喝“臘八粥” (14)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舊迎新(3)王公年次紀年:用于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一種紀年方法,如:趙惠文王十六年三、有關(guān)官職的問題1、詞語(1)授官:除 拜 (2)升官:遷 擢 (3)降官:謫 左遷 (4)免官:罷 黜(5)招聘:征 辟 (6)京官調(diào)任地方官:出 徙 (7)大臣辭職:乞骸骨2、六部:(1)吏部(官職任免升調(diào)等)(2)戶部(土地稅收戶口等)(3)禮部(典禮科舉學(xué)校等)(4)刑部(司法刑獄案件等)(5)兵部(軍事軍隊邊防等)(6)工部(工程營造水利等)*“六部”是漢以后的中央官職,各部長官為尚書,副職為侍郎關(guān)于史書 (1)編年體: 以年代為線索編排的有關(guān)歷史事件。 (共三部)第一部是春秋時期孔子編的《春秋》;記事詳備的一部是春秋時期左丘明作的《左傳》;最大的一部是北宋史學(xué)家司馬光的《資治通鑒》。
(2)國別體: 以諸侯國為單位分別記敘的歷史。 (共兩部)最早的一部春秋時期左丘明作的《國語》;較好的一部是漢代初期劉向編訂的《戰(zhàn)國策》。
(3)紀傳體: 通過記敘人物活動來反映歷史事件。第一部是西漢時期司馬遷的《史記》;第二部是東漢時期班固的《漢書》;……《清史》。
(共二十多部)(4)通 史: 打破朝代界限,自古及今地記敘歷史。第一部是司馬遷的《史記》;第二部是司馬光的《資治通鑒》。
(共兩部)(5)斷代史: 記敘某一時期或某一朝代的歷史。第一部是東漢時期班固的《漢書》;第二部是南北朝時期范曄的《后漢書》;……《清史》。
(共二十多部) 說明(1)以上是按不同的標準分類,實際上同一史書可歸入不同體例。如《史記》,可以說它是一部紀傳體通史。
(2)清代乾隆年間編訂的“二十四史”是24部史書,打頭的一部是《史記》,壓尾的一部是《明史》,體例全都是紀傳體。而且除《史記》是通史外,其余23部都是斷代史。
*中國文學(xué)史上的“第一” (1 )《詩 經(jīng)》: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作者不詳)(2 )《孫 子 兵 法 》:我國第一部軍事著作。
(春秋?孫武)(3 )《國 語》:我國第一部國別體史書。 (春秋?左丘明)(4 )《春 秋》: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
(春秋?孔子)(5 )《左 傳》:我國第一部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 (春秋?左丘明)(6 )《史 記》: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西漢?司馬遷)(7 )《漢 書》:我國第一部斷代史。 (東漢?班固)(8 )《 孔雀東南飛 》:我國第一首長篇敘事詩。
(作者不詳)(9 )《離 騷》:我國第一首長篇抒情詩。 (戰(zhàn)國?屈原)(10)《狂 人 日 記 》:我國現(xiàn)代第一篇白話小說。
(現(xiàn)代?魯迅)(11)屈 原:我國第一位詩人。 (戰(zhàn)國) (12)陶淵明:我國田園詩的開創(chuàng)者。
(東晉)(13)謝靈運:我國山水詩的鼻祖。 (南北朝)(14)陸 游:我國古代詩歌最多的詩人。
(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