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海底世界的知識
在我們這個星球上,人類惟一沒有征服的地方就是洋底世界。
今天的人類,已多次登上地球上最高的地方——珠穆朗瑪峰;多次到宇宙空間旅行,人造的探測器已達到太陽系的外層空間。然而,大洋的最深處是個什么樣子,人們還是不清楚的。
因為到大洋底去探險,花費巨大,許多問題難以解決。 然而,根據(jù)目前掌握的資料,探測洋底世界的回報會是極其豐厚的,因為在這個黑暗的世界里,礦產、天然氣、石油的儲藏量十分豐富。
另外,對洋底奇妙世界的探索成果,很有可能改變我們對地球上生命起源和進化的傳統(tǒng)觀點。在這些現(xiàn)實的利益之外,還有一些無形的、但又確確實實的滿足,這就是探索地球最后邊沿的巨大快樂。
海洋--這個至今沒有被人類征服的地方,占地球表面的3/4,海水量達到140億立方千米,平均深度有3700米。大洋錯綜復雜的食物網養(yǎng)育了種類繁多的海洋生物,它比陸地上的任何生態(tài)系統(tǒng)都要復雜得多,從生活在洋底火山口邊的吃硫磺的微生物、細菌,到各種深海魚類,它們放出的熒光能照亮很遠的地方,吸引了眾多的供它們食用的生物。
在有些地方,甚至還可能潛藏著有待發(fā)現(xiàn)的被稱之為“海怪”的動物新種,有20米長的大烏槍鰂。 科學研究告訴我們,在這個海底世。
在我們這個星球上,人類惟一沒有征服的地方就是洋底世界。今天的人類,已多次登上地球上最高的地方——珠穆朗瑪峰;多次到宇宙空間旅行,人造的探測器已達到太陽系的外層空間。
然而,大洋的最深處是個什么樣子,人們還是不清楚的。因為到大洋底去探險,花費巨大,許多問題難以解決。
然而,根據(jù)目前掌握的資料,探測洋底世界的回報會是極其豐厚的,因為在這個黑暗的世界里,礦產、天然氣、石油的儲藏量十分豐富。另外,對洋底奇妙世界的探索成果,很有可能改變我們對地球上生命起源和進化的傳統(tǒng)觀點。
在這些現(xiàn)實的利益之外,還有一些無形的、但又確確實實的滿足,這就是探索地球最后邊沿的巨大快樂。 海洋--這個至今沒有被人類征服的地方,占地球表面的3/4,海水量達到140億立方千米,平均深度有3700米。
大洋錯綜復雜的食物網養(yǎng)育了種類繁多的海洋生物,它比陸地上的任何生態(tài)系統(tǒng)都要復雜得多,從生活在洋底火山口邊的吃硫磺的微生物、細菌,到各種深海魚類,它們放出的熒光能照亮很遠的地方,吸引了眾多的供它們食用的生物。在有些地方,甚至還可能潛藏著有待發(fā)現(xiàn)的被稱之為“海怪”的動物新種,有20米長的大烏槍鰂。
科學研究告訴我們,在這個海底世界里,潛在的經濟價值同樣是不可估量的:能量巨大的漩渦洋流,影響著世界上大部分地區(qū)的氣象,若能了解它們的形成機理和規(guī)律,可預報氣候災害的發(fā)生,免于損失數(shù)萬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大洋還有巨大的有商業(yè)開發(fā)價值的鎳、錳、鐵、鈷、銅等;深海的細菌、魚類和植物,有可能成為保護人類健康與長壽的神奇藥物之源。
有人估計,在今后幾十年里,從大洋獲得的利益會遠遠超過人類目前探測太空的收益。如果人們能自由安全地出入洋底,其經濟效益會立竿見影的。
但是,到達洋底和到達外層空間一樣,沒有特殊的裝備,人是不可能到達洋底的。常識告訴我們,若沒有氧氣筒的幫助,人是不能長時間的下潛到3米以下的水里——這只不過是大洋平均深度的三千分之一!隨著不斷地潛入水下,壓力也在不斷增加。
人的內耳、肺和一些孔道就會感到壓力,令人痛苦。水下溫度低,會很快吸走人體的熱量。
使得人難以在3米以下的水里堅持2~3分鐘。 由于以上這些原因,當代深海的探險,不得不坐等兩項關鍵技術的發(fā)展:深海球形潛水器和深潛鐵鏈栓系鋼球深潛器。
會游泳的人一直在尋思,如何在水下得到氧氣?千百年來,一直如此。古代希臘的潛水者是從充滿氣的瓶子里獲得氧氣,近代潛水者則多用壓縮空氣的辦法,進人潛水。
通常人可以潛入到30米的深度。甚至最有經驗的使用水下呼吸器的人也不敢冒險潛到45米以下,因為深潛壓力的增加和上浮水面的過程的壓力變化,造成減壓病甚至死亡。
使用密封的潛水服,也只能潛入到440米的深處。 球形深海潛水器創(chuàng)造了下潛923米的深度,但操作十分困難。
后來又發(fā)明了體積很小的深海潛艇,但它只能供科學研究用。先進的深海潛艇配備有水下攝影機、收集標本筐和具有人手功能的操作機械臂。
深潛器的實踐做了肯定地回答。美國、法國、日本、俄羅斯等國都出于不同目的研制出深水潛艇,收集到大海深處的動物、植物、巖石、水樣等資料標本。
這就開辟了一個深海探測的新時代。人們獲得了大量的深海世界里的信息,從而改變了生物學、地質學和大洋地理學某些傳統(tǒng)的看法。
科學家們用新的目光來看待風海流的變化規(guī)律;太平洋的厄爾尼諾現(xiàn)象,對具有商業(yè)價值的魚群有極大的危害,并且還會誘發(fā)地球上氣候的奇特變化。大洋環(huán)流的不穩(wěn)定性,可能導致全球性的氣候改變,或使現(xiàn)在地球上穩(wěn)定的氣候慢慢消失。
科學家們還認識到,大洋底的海床并不是平坦的,它高低起伏,比我們的陸地地形更復雜,它的峽谷能裝得下喜馬拉雅山山脈。更令人驚異的是,大洋底還有一條獨特的、全球范圍的、長達60000千米的大山脈,它像一條巨。
2.海洋的小知識有哪些
海和洋的區(qū)分
廣闊的海洋,從蔚藍到碧綠,美麗而又壯觀。海洋,海洋。人們總是這樣說,但好多人卻不知道,海和洋不完全是一回事,它們彼此之間是不相同的。那么,它們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關系呢?
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是海洋的主體。世界大洋的總面積,約占海洋面積的89%。大洋的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最深處可達1萬多米。大洋離陸地遙遠,不受陸地的影響。它的水文和鹽度的變化不大。每個大洋都有自己獨特的洋流和潮汐系統(tǒng)。大洋的水色蔚藍,透明度很大,水中的雜質很少。世界共有4個,即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海,在洋的邊緣,是大洋的附屬部分。海的面積約占海洋的11%,海的水深比較淺,平均深度從幾米到二三千米。海臨近大陸,受大陸、河流、氣候和季節(jié)的影響,海水的溫度、鹽度、顏色和透明度,都受陸地影響,有明顯的變化。夏季,海水變暖,冬季水溫降低;有的海域,海水還要結冰。在大河入海的地方,或多雨的季節(jié),海水會變淡。由于受陸地影響,河流夾帶著泥沙入海,近岸海水混濁不清,海水的透明度差。海沒有自己獨立的潮汐與海流。??梢苑譃檫吘壓?、內陸海和地中海。邊緣海既是海洋的邊緣,又是臨近大陸前沿;這類海與大洋聯(lián)系廣泛,一般由一群海島把它與大洋分開。我國的東海、南海就是太平洋的邊緣海。內陸海,即位于大陸內部的海,如歐洲的波羅的海等。地中海是幾個大陸之間的海,水深一般比內陸海深些。世界主要的海接近50個。太平洋最多,大西洋次之,印度洋和北冰洋差不多。
海洋的形成
海洋是怎樣形成的?海水是從哪里來的?
對這個問題目前科學還不能作出最后的答案,這是因為,它們與另一個具有普遍性的、同樣未徹底解決的太陽系起源問題相聯(lián)系著。
現(xiàn)在的研究證明,大約在50億年前,從太陽星云中分離出一些大大小小的星云團塊。它們一邊繞太陽旋轉,一邊自轉。在運動過程中,互相碰撞,有些團塊彼此結合,由小變大,逐漸成為原始的地球。星云團塊碰撞過程中,在引力作用下急劇收縮,加之內部放射性元素蛻變,使原始地球不斷受到加熱增溫;當內部溫度達到足夠高時,地內的物質包括鐵、鎳等開始熔解。在重力作用下,重的下沉并趨向地心集中,形成地核;輕者上浮,形成地殼和地幔。在高溫下,內部的水分汽化與氣體一起沖出來,飛升入空中。但是由于地心的引力,它們不會跑掉,只在地球周圍,成為氣水合一的圈層。
位于地表的一層地殼,在冷卻凝結過程中,不斷地受到地球內部劇烈運動的沖擊和擠壓,因而變得褶皺不平,有時還會被擠破,形成地震與火山爆發(fā),噴出巖漿與熱氣。開始,這種情況發(fā)生頻繁,后來漸漸變少,慢慢穩(wěn)定下來。這種輕重物質分化,產生大動蕩、大改組的過程,大概是在45億年前完成了。
地殼經過冷卻定形之后,地球就像個久放而風干了的蘋果,表面皺紋密布,凹凸不平。高山、平原、河床、海盆,各種地形一應俱全了。
在很長的一個時期內,天空中水氣與大氣共存于一體;濃云密布。天昏地暗,隨著地殼逐漸冷卻,大氣的溫度也慢慢地降低,水氣以塵埃與火山灰為凝結核,變成水滴,越積越多。由于冷卻不均,空氣對流劇烈,形成雷電狂風,暴雨濁流,雨越下越大,一直下了很久很久。滔滔的洪水,通過千川萬壑,匯集成巨大的水體,這就是原始的海洋。
原始的海洋,海水不是咸的,而是帶酸性、又是缺氧的。水分不斷蒸發(fā),反復地形云致雨,重又落回地面,把陸地和海底巖石中的鹽分溶解,不斷地匯集于海水中。經過億萬年的積累融合,才變成了大體勻的咸水。同時,由于大氣中當時沒有氧氣,也沒有臭氧層,紫外線可以直達地面,靠海水的保護,生物首先在海洋里誕生。大約在38億年前,即在海洋里產生了有機物,先有低等的單細胞生物。在6億年前的古生代,有了海藻類,在陽光下進行光合作用,產生了氧氣,慢慢積累的結果,形成了臭氧層。此時,生物才開始登上陸地。
總之,經過水量和鹽分的逐漸增加,及地質歷史上的滄桑巨變,原始海洋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海洋。
3.海底世界的詳細資料
海參海洋中棘皮動物的一綱,身體略呈圓柱狀,體壁多肌肉,口的周圍有觸手。
海參的種類很多,生活在海底,吃各種小動物?,F(xiàn)在,海參是人類珍貴的食品。
烏賊海洋動物,俗稱“墨魚”或“墨斗魚”。烏賊是軟體動物,身體橢圓形而扁平,蒼白色,有濃淡不勻的墨斑,頭部有一對大眼,口的邊緣有十只腕足,腕足的內側生有吸盤,介殼已退化。
近肛門處的囊狀物能分泌墨色液體,遇到危險時放出,使附近的海水變黑,以掩護自己逃跑。 章魚海洋軟體動物,生活在海底。
章魚有八條長而有力的腕足,故又稱“八帶魚”。章魚的腕足內側有很多吸盤,有的體內有墨囊。
章魚捕食魚類與甲殼類動物,也攻擊其他較大的動物。 單細胞(生物):由一個細胞構成的生物體。
例如大多數(shù)的菌類、酵母、原生動物和某些低等的海藻。海藻生活在海洋中的藻類,如海帶、紫菜、石花菜、龍須菜。
有的可以吃,有的可以提制碘和瓊脂等。 蘊藏蓄積而未顯露和發(fā)掘。
天然氣產生在煤田、油田和沼澤地帶的可燃氣體,主要成份是甲烷。是埋藏在地下的古代生物經過高溫、高壓等作用而形成的。
主要用作燃料和化工原料。也叫天然煤氣。
稀有金屬地殼中儲藏量少、礦體分散的金屬。如金、鋰、鈹、鈦、銣等等。
4.海洋小知識
9月18日和19日,中國海監(jiān)B-3807飛機在渤海錦州東部海域上空執(zhí)行巡航監(jiān)視任務時發(fā)現(xiàn)大面積海水水色異?,F(xiàn)象,海洋執(zhí)法監(jiān)察部門已組織力量趕赴現(xiàn)場進行調查、分析。
根據(jù)現(xiàn)場調查和海監(jiān)飛機的跟蹤監(jiān)視以及衛(wèi)星遙感圖像分析,確認此次水色異?,F(xiàn)象為赤潮,面積約3000平方公里,并正在向渤海中部發(fā)展,速度較快,對海洋生態(tài)環(huán)境將產生一定影響。 水域中一些浮游生物暴發(fā)性繁殖引起的水色異?,F(xiàn)象成為赤潮,它主要發(fā)生在近海海域。
在人類活動的影響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營養(yǎng)物質大量進入海洋,引起藻類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大量消耗水體中的溶解氧量,造成水質惡化、魚類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富營養(yǎng)化現(xiàn)象,這是引起赤潮的根本原因。由于海洋環(huán)境污染日趨嚴重,赤潮發(fā)生的次數(shù)也隨之逐年增加。
香港海域去年就發(fā)生了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赤潮。由于赤潮的頻繁出現(xiàn),使海區(qū)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遭到嚴重破壞,赤潮生物在生長繁殖的代謝過程和死亡的赤潮生物被微生物分解等過程中,消耗了海水中的氧氣,魚、貝因窒息而死。
另外,赤潮生物的死亡,促使細菌大量繁殖,有些細菌能產生有毒物質,一些赤潮生物體內及其代謝產物也會含有生物毒素,引起魚、貝中毒病變或死亡。
5.【海洋的小知識有哪些
海和洋的區(qū)分 廣闊的海洋,從蔚藍到碧綠,美麗而又壯觀.海洋,海洋.人們總是這樣說,但好多人卻不知道,海和洋不完全是一回事,它們彼此之間是不相同的.那么,它們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關系呢?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是海洋的主體.世界大洋的總面積,約占海洋面積的89%.大洋的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最深處可達1萬多米.大洋離陸地遙遠,不受陸地的影響.它的水文和鹽度的變化不大.每個大洋都有自己獨特的洋流和潮汐系統(tǒng).大洋的水色蔚藍,透明度很大,水中的雜質很少.世界共有4個,即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海,在洋的邊緣,是大洋的附屬部分.海的面積約占海洋的11%,海的水深比較淺,平均深度從幾米到二三千米.海臨近大陸,受大陸、河流、氣候和季節(jié)的影響,海水的溫度、鹽度、顏色和透明度,都受陸地影響,有明顯的變化.夏季,海水變暖,冬季水溫降低;有的海域,海水還要結冰.在大河入海的地方,或多雨的季節(jié),海水會變淡.由于受陸地影響,河流夾帶著泥沙入海,近岸海水混濁不清,海水的透明度差.海沒有自己獨立的潮汐與海流.海可以分為邊緣海、內陸海和地中海.邊緣海既是海洋的邊緣,又是臨近大陸前沿;這類海與大洋聯(lián)系廣泛,一般由一群海島把它與大洋分開.我國的東海、南海就是太平洋的邊緣海.內陸海,即位于大陸內部的海,如歐洲的波羅的海等.地中海是幾個大陸之間的海,水深一般比內陸海深些.世界主要的海接近50個.太平洋最多,大西洋次之,印度洋和北冰洋差不多.海洋的形成 海洋是怎樣形成的?海水是從哪里來的?對這個問題目前科學還不能作出最后的答案,這是因為,它們與另一個具有普遍性的、同樣未徹底解決的太陽系起源問題相聯(lián)系著.現(xiàn)在的研究證明,大約在50億年前,從太陽星云中分離出一些大大小小的星云團塊.它們一邊繞太陽旋轉,一邊自轉.在運動過程中,互相碰撞,有些團塊彼此結合,由小變大,逐漸成為原始的地球.星云團塊碰撞過程中,在引力作用下急劇收縮,加之內部放射性元素蛻變,使原始地球不斷受到加熱增溫;當內部溫度達到足夠高時,地內的物質包括鐵、鎳等開始熔解.在重力作用下,重的下沉并趨向地心集中,形成地核;輕者上浮,形成地殼和地幔.在高溫下,內部的水分汽化與氣體一起沖出來,飛升入空中.但是由于地心的引力,它們不會跑掉,只在地球周圍,成為氣水合一的圈層.位于地表的一層地殼,在冷卻凝結過程中,不斷地受到地球內部劇烈運動的沖擊和擠壓,因而變得褶皺不平,有時還會被擠破,形成地震與火山爆發(fā),噴出巖漿與熱氣.開始,這種情況發(fā)生頻繁,后來漸漸變少,慢慢穩(wěn)定下來.這種輕重物質分化,產生大動蕩、大改組的過程,大概是在45億年前完成了.地殼經過冷卻定形之后,地球就像個久放而風干了的蘋果,表面皺紋密布,凹凸不平.高山、平原、河床、海盆,各種地形一應俱全了.在很長的一個時期內,天空中水氣與大氣共存于一體;濃云密布.天昏地暗,隨著地殼逐漸冷卻,大氣的溫度也慢慢地降低,水氣以塵埃與火山灰為凝結核,變成水滴,越積越多.由于冷卻不均,空氣對流劇烈,形成雷電狂風,暴雨濁流,雨越下越大,一直下了很久很久.滔滔的洪水,通過千川萬壑,匯集成巨大的水體,這就是原始的海洋.原始的海洋,海水不是咸的,而是帶酸性、又是缺氧的.水分不斷蒸發(fā),反復地形云致雨,重又落回地面,把陸地和海底巖石中的鹽分溶解,不斷地匯集于海水中.經過億萬年的積累融合,才變成了大體勻的咸水.同時,由于大氣中當時沒有氧氣,也沒有臭氧層,紫外線可以直達地面,靠海水的保護,生物首先在海洋里誕生.大約在38億年前,即在海洋里產生了有機物,先有低等的單細胞生物.在6億年前的古生代,有了海藻類,在陽光下進行光合作用,產生了氧氣,慢慢積累的結果,形成了臭氧層.此時,生物才開始登上陸地.總之,經過水量和鹽分的逐漸增加,及地質歷史上的滄桑巨變,原始海洋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海洋.。
6.海底世界資料簡單的
海底世界(Underwater World)是亞洲最大的海洋生物館,有將近四千多種的海底生物,普通品種和珍稀品種都有。
最占數(shù)量優(yōu)勢的就是熱帶魚,種類多,而且顏色、形態(tài)各異,看得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 海洋館里最受游人歡迎的就是讓游客可以更近距離觀賞水中動物的隧道,有一百多米長,而且是電動人行道。
游人可以隨著電動人行道的緩緩前行,透過玻璃罩看各個角度的海底生物游動情景,仿佛和魚兒在同一個水域里,真是非常神奇。還有一處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危險魚類走廊,很多對人或者動物造成生命威脅的魚類在這里集中展出,像電鰻、水虎魚等。
這里,多了一些緊張的氣氛,但是也撩撥起人們尋找刺激的興趣! 另外,海洋館里最可愛的去處算是海豚館了,無論是戀人還是一家人,都喜歡到海豚館里看可愛的小海豚們表演的節(jié)目。 海底世界(Underwater World)在透明的海底隧道里,可以清楚觀察到250種、2500只,是亞洲最大的海洋生物館,儲水量為310萬公升。
海底世界共耗資2700萬新元建成,于1991年開放。 隧道長100米,游人站在電動行人道上環(huán)游一周,透過隧道的玻璃纖維罩可盡情觀賞多種海魚在“天空”中飛翔,珊瑚樹和海草在水波里蕩漾,巨大的海龜在游動以及每天兩次的由潛水員喂鯊魚的情形。
7.急需十條關于海洋的小知識
1.人們常喜歡用藍色來形容海洋。
其實海水的顏色,從深藍到碧綠,從微黃到棕紅,甚至還有白色的,黑色的,并非只是藍色。 海水和普通水一樣,都是無色透明的,海洋色彩是由海水的光學性質和海水中所含的懸浮物質、海水的深度、云層的特點及其他因素決定的。
大家知道,太陽光由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組成,這七種顏色的光,波長各不相同,從紅光到紫光,波長逐漸變短,長波的穿透能力最強,最容易被水分子吸收,短波的穿透能力弱,容易發(fā)生反射和散射。海水對不同波長的光的吸收、反射和散射的程度也不同。
光波較長的紅光、橙光、黃光,射人海水后,隨海洋深度的增加逐漸被吸收了。一般說來,在水深超過100米的海洋里,這三種波長的光大部分能被海水吸收,并且還能提高海水的溫度。
而波長較短的藍光和紫光遇到較純凈的海水分子時就會發(fā)生強烈的散射和反射,于是人們所見到的海洋就呈現(xiàn)一片蔚藍色或深藍色了。近岸的海水因懸浮物質增多,顆粒較大,對綠光吸收較弱,散射較強,所以多呈淺藍色或綠色。
紫光的波長最短,反射最強烈,為什么海水不呈紫色呢?科學實驗證明,原來人的眼睛是有一定偏見的,人的眼睛對紫光的感受能力很弱,所以對海水反射的紫色很不敏感,因此視而不見,相反,人的眼睛對藍、綠光卻比較敏感。 另外,由于太陽時而隱沒在云層之中,時而透過云層放出光芒,海洋的顏色也就隨之發(fā)生變化。
海洋的顏色還取決于太陽離地平線的高度。2.煤炭、石油、天然氣等陸地上有的基本都有3.原核生物 、原生生物、藻類、苔蘚、蕨類、少數(shù)被子植物、無脊椎動物(除了部分節(jié)肢動物)、兩棲類的幼體、部分哺乳類基本就這些。
8.小學生海洋知識資料
海洋是地球上決定氣候發(fā)展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海洋本身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儲熱體。海流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熱能傳送帶。海洋與空氣之間的氣體交換(其中最主要的有水汽、二氧化碳和甲烷)對氣候的變化和發(fā)展有極大的影響。
海洋是許多動植物的生活環(huán)境。海洋中的綠藻是大氣層氧氣的主要生產者之一。熱帶珊瑚礁是地球上物種最豐富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甚至比熱帶雨林還豐富)。人類對于深海生物的了解至今仍知之甚少。
海洋擁有許多陸地上沒有的動、植物,且種類比陸地繁多
波浪不斷在海上翻滾,有時波平如鏡,有時卻巨浪滔天。除了那些由地震或火山爆發(fā)造成的波浪外,波浪多半由吹過海面的風引起,遠處暴風雨所攪起的波浪,可能移動數(shù)百哩才抵達岸邊。
浪與浪之間由波峰至槽底的高度,多半不超過10呎。不過在暴風雨中,波浪可能高得驚人;1933年,在太平洋錄得的最大波浪高達112呎。
少數(shù)像火山島之類的陸塊,邊緣會陡峭地落入海中。但在大陸周圍,大多數(shù)是覆蓋著淺淺海水的架形陸塊,是大陸的延伸部分,稱為大陸架。大陸架通常徐徐向下斜伸至海面下約650呎,然后陡峭地落下到海底。大陸架的陡邊稱為大陸斜坡。大多數(shù)大陸架延伸至離岸約50哩處;有些狹窄得多;不過,西伯利亞北岸的大陸架卻寬達800哩,遠伸入北極海內。世界大部分漁獲,都是來自大陸架上豐饒的水域;各國更聲稱擁有其海岸以外大陸架的主權,把其中的石油、礦藏和其他貨源據(jù)為己有
9.海洋知識的資料
海洋(SEA)是地球上最廣闊的水體的總稱,海洋的中心部分稱作洋,邊緣部分稱作海,彼此溝通組成統(tǒng)一的水體。
地球表面被各大陸地分隔為彼此相通的廣大水域稱為海洋,其總面積約為3.6億平方公里,約占地球表面積的71%,平均水深約3795米。海洋中含有十三億五千多萬立方千米的水,約占地球上總水量的97%,而可用于人類飲用只占2%。
地球四個主要的大洋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大部分以陸地和海底地形線為界。目前為止,人類已探索的海底只有5%,還有95%大海的海底是未知的。
擴展資料:
一、含鹽率
世界各大海洋的海水所含的鹽分各處不同,平均約為3.5%,這些溶解在海水中的無機鹽,最常見的是氯化鈉,即日用的食鹽。有些鹽來自海底的火山,但大部分來自地殼的巖石。
巖石受風化而崩解,釋出鹽類,再由河水帶到海里去。在海水汽化后再凝結成水的循環(huán)過程中,海水蒸發(fā)后,鹽留下來,逐漸積聚到現(xiàn)有的濃度。海洋所含的鹽極多,可以在全球陸地上鋪成約厚500英尺的鹽層。
二、海洋災害
海洋災害主要指風暴潮災害、巨浪災害,海冰災害、海霧災害、大風災害及地震、海嘯災害等突發(fā)性的自然災害。
引發(fā)海洋災害的原因主要有大氣的強烈擾動,如熱帶氣旋、溫帶氣旋等;海洋水體本身的擾動或狀態(tài)驟變;海底地震、火山爆發(fā)及其伴生之海底滑坡、地裂縫等。海洋自然災害不僅威脅海上及海岸,有些還危及自岸向陸廣大縱深地區(qū)的城鄉(xiāng)經濟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上述海洋災害還會在受災地區(qū)引起許多次生災害和衍生災害。如:風暴潮、風暴巨浪引起海岸侵蝕、土地鹽堿化;海洋污染引起生物毒素災害,再引起人畜中毒等。
世界上經濟發(fā)達的海洋國家,以及有關國際組織,都很重視海洋災害的預警和防御。海洋災害(現(xiàn)象)發(fā)生、發(fā)展、移行和消失的監(jiān)視監(jiān)測,是預警和防御體系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內容。全球范圍的海洋災害監(jiān)視監(jiān)測是通過海洋監(jiān)測,(或觀測)網實現(xiàn)的。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海洋
10.你知道有關海洋的哪些知識
海洋殺手——赤潮
潮汐——海洋的呼吸
海洋與陸地交界的地方,叫做“海岸線”,
海洋知識小問答
1、什么叫海洋?世界海洋有多大?
海洋是指地球上廣大而連續(xù)的咸水水體的總體,起總面積約為3.6億平方公里,約占地球表面積的70%。因為海洋面積遠遠大于陸地面積,故有人將地球稱為“水球”。
2、什么叫海?什么叫洋?海與洋有何區(qū)別?
海洋的中心主體部分叫洋,邊緣附屬部分稱海。海與洋之間彼此通連,共同形成世界統(tǒng)一的海洋整體。海與洋之間有四個明顯的區(qū)別:大洋的面積大;約占海洋總面積的89%,海的面積小得多,只占海洋總面積的11%;大洋深度大,平均水深一般都在3000米以上,海的水深平均較淺,平均水深一般在2000米以下,有的甚至只有幾十米深;大洋有獨立的洋流和潮汐系統(tǒng),海則受大洋流系和潮汐的支配;大洋離陸地較遠,受陸地影響小,水溫、鹽度等要素比較穩(wěn)定,海水的透明度大;海與陸地接邊,受大陸影響大,海洋要素隨季節(jié)變化大,海水透明度較差。
3、什么是海洋經濟?
現(xiàn)代海洋經濟包括為開發(fā)海洋資源和依賴海洋空間而進行的生產活動,以及直接和間接為開發(fā)海洋資源及空間的相關服務性產業(yè)活動。
4、沿海國領海主權的內容包括哪些?
領海是國家領土的組成部分,受國家主權的支配和管轄。此項主權的內容主要包括:①開發(fā)和利用領海內資源的權利;(2)國家對領海上空的專屬權利,即未經沿海國家許可的外國飛機不得進入該國領海上空;)(3)沿海航運及貿易權;(4)制定、頒布有關領海內航運、輯私、移民、衛(wèi)生、水域保護等方面規(guī)章制度的權利;(5)刑事、民事管轄權。
5、“中國?!敝改男┖??正確的稱謂是什么?
“中國?!狈褐钢兄車鸀l臨的海。又分“東中國海”與“南中國?!薄!皷|中國海”就是指東海,一種說法包括黃海;“南中國?!本褪侵改虾?。這些海的正確表達法,應該根據(jù)中文版的世界地圖的稱謂,叫作黃海、東海和南海。
6、我國的海洋資源。
在我國的“藍色國土”中蘊藏著豐富的海洋資源。其中,可利用的灘涂2.2萬平方公里,淺灘12.4萬平方公里,宜建中等泊位的港址160多處;海洋生物資源20278種;近岸石油資源255億噸,天然氣資源14萬億立方米;海洋能源總裝機容量2l80萬千瓦;已探明的礦產資源65種,還有1500多個海濱旅游景點資源。